金属工艺学总结--金属结构部分
金属工艺学实训总结
金属工艺学实训总结1. 引言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涵盖了金属加工、制造工艺以及金属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实验实训,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金属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对金属工艺学实训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实训内容本次金属工艺学实训包括以下内容:2.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测定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如常见的钢、铝合金、铜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金属材料的性能测定,如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
2.2 金属的切削加工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切削加工过程,包括铣削、钻孔、车削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不同切削工艺对于金属材料表面的影响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2.3 金属的锻造与成形金属的锻造与成形是金属加工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实训学习了热锻、冷锻等基本工艺,掌握了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4 金属焊接与接合焊接是金属加工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
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通过实验实训,我们了解了焊接过程中的工艺要点及焊接接头的质量评定方法。
3. 实训经验总结通过本次金属工艺学实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对于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金属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工艺参数,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其次,在操作切削工艺时,注意安全操作。
切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金属屑和切屑,必须做好防护工作,避免造成伤害。
另外,焊接过程中的焊接电流和电压要进行合理调整,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同时,注意焊接电弧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焊接电弧不稳定导致焊接接头质量不合格。
最后,实践是提高技能的关键。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金属工艺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水平。
因此,在实训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并多次进行实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论通过金属工艺学实训,我们对金属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以及金属材料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金属工艺学总结
金属工艺学总结一.铸造工艺图在零件图上表示出以下内容;1)浇注位置2)分型面;3)工艺参数:机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圆角和铸造收缩率等; 4)型芯的设计及其他技术要求。
二. 浇注位置确定: 1. 重要面置于下型或侧立; 2. 大平面朝下,以免出现气孔和夹砂缺陷3. 大面积薄壁置于下型或侧立,以利充型; 4. 厚大部位置于顶面或侧面,以利补缩5. 近可能减少砂芯数目,简化造型。
三.确定分型面原则: 1. 重要加工和基准面位于同一个砂箱,以保尺寸精度;2. 减少分型面和活块数目,简化造型;3. 减少砂芯数目;4. 采用平直分型面。
四.工艺参数的确定: 1. 机加工余量-----根据铸件结构、大小、材质和在铸型中位置及造型方法的不同而定,或查表或靠经验。
2. 拔模斜度------根据铸件垂直壁高矮、位置以及造型方法来定。
一般为(0.5~4)°,内壁、短壁取大值。
3. 铸造圆角(Fillet):壁与壁连接应圆角过渡,以防缩孔和裂纹。
4. 铸造收缩率(线)灰铸铁收缩率(0.7~1.0)%;铸钢收缩率(1.5~2.0)%;有色金属收缩率(1.0~1.5)%。
五.型芯设计及其它技术要求1. 设计内容包括:型芯数量、形状、芯头结构、下芯顺序及型芯稳固、排气和清理等。
2. 芯头(Core Head)—定位和支撑型芯;排除型芯内气体;落砂时清理型腔内砂子。
其它技术要求:如铸件某部位不允许有气孔缺陷。
材料铸造性能: 金属材料接受铸造、获得优质铸件的难易程度,包括流动性和收缩一.流动性(Fluidity)1.概念:金属液体充满铸型、获得形状正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2.质量影响:流动性不好,易产生浇不足和冷隔、气孔、和夹渣、缩孔和热裂。
3.衡量:螺旋形试样长度4.影响因素(1)合金性质1)合金种类:灰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好,铝硅合金和硅黄铜其它合金好。
2)化学成分: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如铸铁中的碳越接近共晶点,其流动性越好。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之分。
用于衡量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和硬度等;在动载荷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的。
P6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图1,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有多种指标,工程上以屈服点和强度最为常用。
屈服点:δs是拉伸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产生屈服时的应力=屈服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工程上规定以席位产生0.2%变形时的应力,作为该材料的屈服点。
抗拉强度:δb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2,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δ试样拉断后,其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
伸长率=(原始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100%伸长率的数值与试样尺寸有关,因而试验时应对所选定的试样尺寸作出规定,以便进行比较。
同一种材料的δ5 比δ10要大一些。
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以ψ表示。
收缩率=(原始横截面积-断口处横截面积)÷原始横截面积×100%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愈大,表示材料的塑性愈好。
3,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在硬度计上测出的。
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
1,布氏硬度(HB)是以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HBS或硬质合金球HBW为压头,在载荷的静压力下,将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表面,停留若干秒后卸去载荷,然后采用带刻度的专用放大镜测出压痕直径d,并依据d的数值从专门的表格中查出相应的HB值。
金属制作知识点总结大全
金属制作知识点总结大全序言金属制作是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手工艺术,涵盖了金属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多个领域。
金属制作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建筑、机械制造等各个行业。
本文将对金属制作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希望能够为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金属的基本性质1. 金属的种类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材料,常见的金属主要有铁、铝、铜、镁、钛、锌、镍等。
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例如铁和钢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广泛用于机械制造;铝具有较轻的质量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常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
2. 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是由金属原子通过离子键或金属键相连接而成的。
金属的晶体结构具有六边形密堆、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决定了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是由于金属中电子的自由迁移而形成的;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也很好,可以通过锻造、拉伸等方式加工成各种形状。
4.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并形成阳离子,因此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常用于电解、炼金、还原等化学反应中。
同时,金属也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例如铝和锌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可用于制作耐腐蚀的设备和结构。
二、金属加工技术1. 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是一种通过旋转刀具对金属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等多种方式。
切削加工可以获得较高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和模具制造等领域。
2. 金属成形加工金属成形加工是一种通过压力将金属材料压制或拉伸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包括锻造、冲压、拉伸等多种方式。
成形加工可以获得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并且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3. 金属焊接技术金属焊接技术是一种通过熔化金属并将其连接成一体的加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多种方式。
焊接技术可以将不同的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形成复合结构和零件。
大一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工艺学是工程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在工艺加工过程中的表面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部分,金属工艺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大一学生在金属工艺学方面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分类金属材料是金属元素构成的一类材料,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塑性等特点。
根据其结晶形态和成分,金属材料可以分为纯金属和合金两大类。
纯金属指的是成分只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材料,如铜、铁等;而合金则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如钢、铝合金等。
二、金属工艺学的主要内容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
在这些内容中,我们重点介绍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是由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简单立方结构。
不同的晶体结构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2. 金属材料的常见变形方式金属在加工过程中主要通过塑性变形、断裂和破坏等方式来改变形状。
常见的金属变形方式有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滚压等。
3. 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和热加工冷加工和热加工是金属工艺学中常用的两种加工方式。
冷加工是在室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变形,如拉丝、轧制等;热加工则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变形,如锻造、热轧等。
两种加工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4.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工艺,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得到调节。
5.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度等。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电镀、喷涂、化学处理等。
三、金属工艺学的应用金属工艺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金属工艺汇总知识点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应用基础§1、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极限σe 屈服强度σs 抗拉强度σb) 抗弯强度塑性: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硬度:布氏硬度(HBW)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冲击韧度ak疲劳强度σr断裂韧度KIC§2 材料学基础金属的单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合金的组织结构: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机械混合物1.ACD以上为液相区L2. AESGA为奥氏体区A3. GPQG为铁素体区F4. DFK为渗碳体区Fe3C ACD线—液相线AECF线—固相线AC—奥氏体开始析出线AE—奥氏体析出终了线CD—Fe3C析出开始线ECF—共晶线PSK线—共析线ES线—C在γ-Fe中的溶解度曲线。
析出二次Fe3CⅡGS线—铁素体开始析出线GP线—铁素体析出终了线PQ线—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曲线,析出三次渗碳体Fe3CⅢC —共晶点,1148℃ 4.3%C 共晶点:发生共晶反应的点。
共晶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两个固相的反应。
S —共析点,727℃0.77%C 共析点:发生共析反应的点。
共析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另外两个固相的反应。
§3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过程:加热、保温、冷却热处理的工艺参数有: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冷却方式:等温冷却方式和连续冷却方式。
退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相同成分条件下,粒状P强硬度较低,塑韧性较好.正火:将钢加热到Ac3线(亚共析钢)、Ac1线(共析钢)、Accm线(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获得的珠光体组织较细,强度、硬度较高;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淬火: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回火:消除淬火钢的残余内应力退火和正火区别:1、冷却方式:前者炉冷,后者空气中冷却正火冷却速度大于退火2、组织:前者接近平衡状态,后者较细珠光体。
八年级物理金属结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金属结构知识点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广泛。
例如,我们通常用金属来制作各种工具、电子设备、建筑材料等,这都离不开对金属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物理金属结构的相关知识点吧。
一、金属元素的结构金属元素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或多个金属原子构成。
金属原子的结构和一般原子不同,金属原子内部含有大量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原子间自由流动,并形成网络状结构,从而形成金属的晶体结构。
二、金属晶体结构金属晶体结构通常分为密排结构和稀排结构两种。
密排结构的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排列比较紧密,相邻原子之间没有很多空隙。
稀排结构的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排列比较稀疏,原子之间有较多的空隙。
三、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包括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单斜晶系。
其中,立方晶系金属的晶体结构呈立方体状;六方晶系金属的晶体结构呈六角形柱状;单斜晶系金属的晶体结构呈斜的四棱锥状。
四、金属的力学性能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受力下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金属的力学性能与其晶体结构有关,密排结构的金属更加硬而脆,稀排结构的金属则往往更加柔软和延展。
五、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直接跟金属的晶体结构和自由电子有关。
由于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距离较大,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中流动起来比较容易,因此,金属是一种良好的导电材料。
同时,金属的自由电子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热能,因此金属也是一种优良的导热材料。
六、金属的磁性金属的磁性与其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及温度有关。
有些金属具有自发磁性,如铁、镍、钴等,称为磁性金属;而一些金属则不具有磁性,如铝、铜等,称为非磁性金属。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金属结构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结构的特点和性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更加善于利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金属工艺学总结
硬度:指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或者说是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抗力。
测量硬度的方法常见的有:1、布氏硬度2、洛氏硬度布氏硬度:测定原理在规定的载荷F(单位:N)作用下,把一定直径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样的表面,保持一定时间t后卸载,试样上随即出现一个压痕。
以压痕表面积S上所承受载荷的大小,作为所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
用符号HBS(或HBW)表示实际试验方法:用专门的刻度放大镜测出压痕的平均直径d,再查布氏硬度值表,得到布氏硬度值表示方法数值1+HBS(HBW)+数值2+/+数值3+/+数值4数值1------硬度值;数值2------球体直径(mm);数值3------试验载荷(kgf);数值4------载荷保持时间(s);若仅为10~15s时,可不标注;上述数值在表示时,其单位均不标出。
HBS------压头为钢球时;适于HB<450的材料。
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适于HB<650的材料。
特点与应用:测量准确,重复性强;但因压痕较大,有损表面,且工件过硬时,压头易变形,故不宜测量成品零件、薄片材料及高硬度的材料。
通常用于测定退火、正火、调质处理后的钢件,以及铸铁和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硬度洛氏硬度测定原理:洛氏硬度试验是用一定的载荷将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的淬火钢球压入被测试样表面,根据压痕的深度确定它的硬度值。
洛氏硬度值可以从洛氏硬度计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
实际试验方法:直接从洛氏硬度计上的刻度盘中读出,一般不需计算压头的压痕越深,则刻度盘中的数值越小,材料越软。
常用的有A、B、C三种标尺,分别用HRA、HRB、HRC 表示,其中HRC应用最广泛。
表示方法数值+HR+标尺符号数值------硬度值;HR------洛氏硬度;标尺符号------不同标尺的洛氏硬度。
特点与应用:操作简便、迅速,压痕较小,且测试硬度范围广,可测成品件或较薄的工件,以及从很软到很硬的材料;但因压痕较小,当材料内部组织不均匀时,则测量值波动较大,不够精确,故在实际操作中,应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然后取其平均值一般生产中以HRC(用120 °金刚石圆锥体作压头,载荷为1500 N)用得最多,硬度值的有效范围为20~70HRC碳钢的分类1)低碳钢:含碳量0.008%~0.25%,塑性好,多用作冲压、焊接和渗碳工件2)中碳钢:含碳量0.25%~0.60%,强度和韧性都较高,热处理后有良好的综合学性能,多用作要求良好韧性的各种重要零件3)高碳钢:含碳量0.60%~1.4%,硬度较高,多用作工具3按用途分类1)碳素结构钢2)碳素工具钢3)专用钢4按钢液脱氧程度分类1)沸腾钢(F)2)镇静钢(Z)3)半镇静钢(b)4)特殊镇静钢(TZ)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编号方法45——平均ωC为0.45%65Mn——较高含锰量平均ωC为0.65%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以万分之几表示,化学元素符号Mn表示钢的含锰量较高42、45号钢应用广碳对钢的性能影响含量高,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低,当碳含量大于》0.9%强度下降,当含碳量低的碳钢其焊接性能和锻压性好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tn------实际结晶温度tn < t0的现象,称为过冷△t=t0—tn称为过冷度一般而言,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愈大,结晶时过冷现象愈显著,过冷度愈大。
金属结构课程总结与学习心得
金属结构课程总结与学习心得本文旨在总结和分享我在金属结构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研究心得。
课程概述金属结构课程提供了对金属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的深入理解。
通过研究该课程,我了解了金属的结晶结构、塑性变形和力学行为。
此外,我还研究了金属的加工和连接方法,以及对金属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研究内容在金属结构课程中,我研究了以下主题:1. 金属材料的结晶结构和力学性质。
2. 塑性变形和应力应变关系。
3. 金属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 金属的疲劳、断裂和蠕变行为。
5. 金属结构的加工和连接方法。
6. 金属结构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研究心得通过研究金属结构课程,我获得了以下研究心得和体会:1. 深入了解金属结构的基本原理:课程提供了对金属结构的深入分析,使我更好地理解了金属材料的特性和行为。
这有助于我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做出正确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2. 掌握了金属加工和连接技术:通过研究金属结构课程,我了解了金属的常用加工和连接方法,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这使我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并提高工作效率。
3. 研究了金属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金属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提高结构性能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的研究,我了解了一些优化设计方法和原则,使我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更加高效地进行结构优化。
4. 培养了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金属结构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这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我将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总而言之,金属结构课程为我提供了深入了解金属材料和结构的机会,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
我相信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我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金属工艺学重点(1)
工艺方法: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和热处理。
一、金属材料的性能1、强度: 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大小常用应力来表示,单位为MPa。
指标:屈服强度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
用符号σs表示。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多测定其规定残余伸长量时对应的应力σ0.2。
抗拉强度金属材料在拉断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符号σb表示2、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破裂的性能称为塑性。
指标:延伸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延伸率。
用符号δ表示,其计算公式为: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收缩量与原始截面积的百分比为断面收缩率,用符号ψ表示金属材料的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3、硬度: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称为硬度。
表示金属材料在一个小的体积范围内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断的能力。
硬度试验的方法:压入硬度试验法(如布氏硬度(HBS)、洛氏硬度(HRC))划痕硬度试验法(如莫氏硬度)4、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用符号aK表示5、疲劳强度:机械零件在无数次的交变载荷作用下不至于发生破断的最大应力。
二、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格: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子叫做晶格。
晶胞:能够完整地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常见的三种金属晶格:α-Fe。
每个立方晶胞中包含1/8*8+1=2个原子,原子半径面心立方晶格:铜,铅,银,γ-Fe。
每个立方晶胞中包含1/8*8+1/2*6=4个原子,原子半径密排六方晶格:属于这种晶格的有镁(Mg)、锌(Zn)、铍(Be)和镉(Cd)。
每个立方晶胞中包含2*(1/6*6+1/2)+3=6个原子,原子半径2、细化晶粒:原因:晶粒的粗、细对金属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
因为晶粒细,晶界就多。
由于晶界处的晶格排列方向极不一致,犬牙交错,互相咬合,从而加强了金属的结合力,故晶粒越细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金属工艺学总结
金属工艺学第一篇金属材料导论1、性能金属材料最常用的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塑性指标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塑性: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硬度:材料表面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热处理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类型。
3、铁碳合金及碳钢碳钢:含碳量为0。
0218% ~2.11%的铁碳合金.铸铁:含碳量为 2。
11%~ 6。
69%的铁碳合金。
在Fe-Fe3C相图中,钢与铁的分界点的含碳量为2.11%。
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晶格。
渗碳体是 Fe 和 C 形成的化合物,其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就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等。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淬火:将钢加热到高温奥氏体状态后急冷,使奥氏体过冷到Ms点以下,获得高硬度马氏体的工艺。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Ac3+30~50℃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Ac1+30~50℃,组织:M+Fe3C+A残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
45钢用作轴类零件要求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应选择的热处理方法是调质。
5、合金钢按钢中合金元素含量高低,可将合金钢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典型牌号:20CrMnTi: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2%,含Cr量、含Mn量与含Ti量均小于1。
5%的合金渗碳钢。
金属工艺期末总结感受
金属工艺期末总结感受作为金属工艺专业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金属工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从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课程内容回顾金属工艺课程主要涵盖了金属材料的性能、工艺流程、机械性能测试和金属工艺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教学实例和案例分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回顾让我明白了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了不同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掌握了金属的热处理工艺,学会了对金属材料进行机械性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通过学习金属工艺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我们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学习方法总结在金属工艺的学习中,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学习方法:1.预习课程内容。
在上课前,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这样有助于理解和接受老师的讲解。
同时,预习可以帮助我提前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2.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提问是促进学习的有效路径。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和指导。
3.多做练习题。
通过做一些课后习题和练习,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同时,积累了一些经典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可以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4.及时复习。
要合理安排课程的复习时间,及时回顾和巩固学过的知识,防止遗忘。
复习时,可以结合做笔记和总结,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整理系统化,以便于后期的学习和巩固。
三、实践经验总结金属工艺专业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通过课程中的实验和实习,我们有了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
在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1.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定。
在进行实验时,首先要注意安全,戴好防护设备,遵守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1.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性:-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黑色金属包括铁、钢和铸铁等,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镁、锌、铅等。
-金属材料的特性: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机械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加工工艺。
2.金属加工方法:-切削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等,通过切削废料的去除改变工件形状和尺寸。
-成形加工:包括锻造、拉伸、锤压、挤压等,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改变工件形状。
-组合加工:包括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通过将多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工件。
-热处理加工: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来改变其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
3.金属成形工艺:-钣金工艺:包括剪切、冲裁、弯曲等,用于制造薄板金属构件。
-铸造工艺:包括砂铸、压铸、精密铸造等,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得到所需形状的铸件。
-高温成形工艺:包括真空热压、粉末冶金等,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对金属进行成形,得到复杂形状的工件。
-冷镦工艺:通过在室温下使用特殊的冷镦机械设备,将金属材料进行快速塑性变形,得到各种螺纹、螺栓等小尺寸工件。
4.金属热处理工艺:-淬火:通过将加热至临界温度的金属材料迅速冷却,使其得到高硬度和高强度。
-回火: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冷却,以减轻淬火后的脆性和应力。
-退火: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
-焊后热处理:焊接后的金属材料会产生应力和变形,通过热处理可以消除这些问题,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5.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镀层:通过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非金属涂层,增加其耐腐蚀性、装饰性和机械性能。
-涂装:通过在金属表面涂上油漆、涂料等防护层,保护金属不受氧化、腐蚀等损害。
-喷砂:通过在金属表面喷射高压喷砂颗粒,清除污物和氧化层,改善表面质量和光泽度。
-抛光: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对金属表面进行抛光,使其光洁度达到要求,提高外观质量。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3篇)
第1篇一、金属工艺学概述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连接和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电子等领域。
以下是金属工艺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金属材料的分类1. 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纯金属、合金和特种金属材料。
(2)按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固溶体、共晶体、化合物和陶瓷等。
(3)按性能分类:可分为结构金属材料、功能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2. 常见金属材料(1)纯金属:如铜、铝、铁、镍等。
(2)合金:如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3)特种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等。
三、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1. 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切削工具在金属表面上进行切削,使金属表面产生一定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见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
2. 金属塑性加工金属塑性加工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见的金属塑性加工方法有锻造、轧制、挤压、拉拔等。
3. 金属粉末冶金金属粉末冶金是一种将金属粉末进行成型、烧结和热处理等工艺,制成具有一定性能和形状的金属材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四、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1. 焊接焊接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熔化状态,通过冷却和结晶形成连接的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弧焊等。
2. 铆接铆接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部件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铆接具有连接强度高、结构稳定等优点。
3. 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一种利用螺纹连接件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常见的螺纹连接有普通螺纹连接、自锁螺纹连接等。
五、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1. 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使金属表面层产生一定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表面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热处理有淬火、回火、渗碳、氮化等。
2.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一种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保护膜或装饰层的方法,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等性能。
金属工艺学知识总结
第八章铸造1、铸造特点(优缺点)?答:优点:(1)适用范围广。
①可通过铸造成形的材料选材广泛;②铸造能够制造各种尺寸和形状复杂的铸件(2)铸造是生产复合铸件最经济的成形方法。
(3)成本低廉。
铸造设备投资少,所用原材料来源广泛而且价格较低。
缺点:(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因此,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于同种材料的锻件。
(2)铸造工序多,难以精准控制,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废品率较高,劳动条件较差,劳动强度较大。
2、铸造充型能力影响因素?答:影响铸造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金属或合金液的流动性、浇注条件、铸型填充条件和铸造结构等。
(1)金属或合金液的流动性。
流动性差的金属,铸件易出现冷隔、浇不足、气孔、夹渣等缺陷。
影响金属流动性的因素有:①合金的种类;②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特征。
③杂质和含气量(2)浇注条件。
①浇注温度:一般为保证充型能力的前提下浇注温度尽量低。
②铸型温度;③充型压力(3)铸型填充条件(4)逐铸件结构3、金属的收缩及影响因素和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答:金属收缩包括: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的基本原因。
影响收缩的因素:①化学成分。
铸钢收缩最大,灰口铸铁收缩最小。
因为灰口铸铁中大部分的碳是以石墨状态存在,石墨比体积大,在结晶过程中,石墨析出所产生的体积膨胀抵消了合金的部分收缩。
②浇注温度。
③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
收缩对铸件的影响:收缩可以使铸件中缩孔、缩松、热裂、应力和变形等许多缺陷。
防止缩孔和缩松的工艺措施:采取顺序凝固的原则:采用各种工艺措施,使铸件上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铸件递增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向冒口的方向顺序的凝固。
防止或减少铸造应力的主要途径是使铸件冷却均匀,减少各部分温度差,改善铸型及型芯退让性,减少铸件收缩时的阻力:采用同时凝固的工艺4、砂型铸造工艺过程。
金属工艺学总结
一、铸造1、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造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型的方法,称为铸造。
2、铸造可制成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毛坯,如箱体、气缸等。
3、优质铸件是指逐渐的轮廓清晰、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合格,没有超出技术要求的铸造缺陷。
4、铸造的废品率高于其他的加工方法。
5、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合金在铸造成型时获得外形准确、内部健全铸件的能力。
6、铸造缺陷的产生不仅取决于铸造工艺,还有铸件结构、合金铸造性能、熔炼、浇注等密切相关。
7、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8、液态合金若充型能力不足,铸件将产生浇不到或冷隔等缺陷。
9、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和铸造的填充条件。
10、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合金的流动性。
11、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愈强,愈便于浇注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12、液态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冲型能力越强,愈便于浇注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13、在相同的浇注条件下,合金的流动性愈好i,所浇注出的螺旋形试样愈长。
14、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好。
15、充型压力加大,充型能力加强。
16、浇入铸型中的金属液在冷却的过程中,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得不到补充,铸件将产生缩孔或缩松缺陷。
17、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一般存在三个区域,固相区、凝固区和液相区,铸件的凝固方式是依据凝固的宽窄来划分的。
18、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通常是以逐层凝固的凝固方式凝固。
19、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该合金通常是以糊状凝固的凝固方式凝固。
20、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
21、收缩是合金的物理本性,它是缩孔,缩松、裂纹、变形等铸造缺陷产生的根源。
22、合金的收缩经历三个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
23、液态合金在冷凝的过程中,如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产生的容积的得不到得到补足,则在铸件最晚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容积较大,集中在铸件上部的叫缩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2)面心立方晶格(4)密排六方晶格(6)
晶体:其内部原子在空间作有规则的排列,如食盐、金刚石等;纯金属及合金均属于晶体。
晶格:把晶体内的每一个原子看成一个小球,把这些小球用线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格架,这种空间格架叫晶格
合金的晶体结构大致可归纳为3类:即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
固溶体:合金在固态下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仍保持溶剂晶格。
根据固溶体晶格中溶剂与溶质原子的相互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如黄铜)和间隙固溶体(如铁素体和奥氏体)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基体金属(溶剂)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金属化合物:组成合金的元素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新的晶格组成的物质。
它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和原两组元都不同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元、固溶体或金属化合物按一定重量比例组成的均匀物质称为机械混合物。
结晶:指金属的原子由近程有序状态(液态)转变成长程有序状态(晶态)的过程。
纯金属结晶的冷却曲线:金属液非常缓慢的冷却时,记录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出现水平线段的原因是结晶时放出大量的结晶潜热,补偿了金属向周围散失的热量。
过冷:在实际结晶过程中,金属液只有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熔点)以下的某个温度时才结晶的现象。
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叫过冷度,它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越快,过冷度越大,反之。
结晶过程:晶体形核和成长过程,在液体金属开始结晶时,在液体中某些区域形成一些有规则排列的原子团,成为结晶的核心,即晶核(形核过程)。
然后原子按一定规律向这些晶核聚集,而不断长大,形成晶粒(成长过程)。
在晶体长大的同时,新的晶核又继续产生并长大。
当全部长大的晶体都互相接触,液态金属完全消失,结晶完成。
由于各个晶粒成长时的方向不一,大小不等,在晶粒和晶粒之间形成界面,称为晶界。
金属材料的性能
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屈服点抗拉强度)、强度、弹性、塑性、硬度、冲击韧度、断裂韧度和疲劳强度等。
硬度指金属材料抵抗外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也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力学性能指标。
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布氏硬度:在布氏硬度计上进行测量的,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为压头优点:测量结果准确,缺点:压痕大,不适合成品检验。
洛氏硬度:洛氏硬度是用压头压入的压痕深度作为测量硬度值的依据优点:测量迅速简便,压痕小,可在成品零件上检测。
维氏硬度:基本原理与布氏硬度相同,压头采用锥面夹角136°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工作效率较低
强度: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塑性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时,在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反映材料塑性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冲击韧度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疲劳强度指材料在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物理性能指不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性等。
化学性能是材料在化学介质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耐腐蚀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等
非金属材料的性能
与水有关的性能:亲水性、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
与热有关的性能:导热性、热容、耐热性、耐燃性、耐火性
铁碳合金
钢: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ACD线(液相线)AECF线(固相线)A点:纯铁的熔点(15380C)D点:渗碳体的熔点(12270C)C点:共晶点ECF线(共晶γ 中的溶解度曲线GS线:是冷却过程不同含碳量的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的转变线S点(共析点)PSK 线)ES线:是碳在Fe
线(共析线)
共析钢含碳量等于0.77%,亚共析钢小于0.77%,过共析钢0.77%~2.11%,
共析钢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亚共析钢铁素体加珠光体,过共析钢渗碳体加珠光体
过共析钢形成过程:高于1点,合金处于熔融的液体状态,由单一固相组成;温度下降到2点,固相全部转换为奥氏体,2冷却
到3点,奥氏体不发生转变;温度下降到3点,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共析反应后合金全部由珠光体组成,温度继续下降,不再发生变化。
常用金属材料
按钢的含碳量分类:低碳钢0.04%,0.25中碳钢0.25,0.6高碳钢0.6
按钢的质量分类: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高级优质碳素钢
按用途: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
碳钢牌号:碳素结构钢(0.06%∼0.38%)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三个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温度: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合金有过冷和过热现象,加热时实际相变温度偏高,冷却时偏低。
加热和冷却速度越快,偏离越严重。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奥氏体化:为使热处理获得所需的性能,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室温组织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的过程。
奥氏体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共析钢的组织室温时为珠光体(F+Fe3C),当加热到以上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
奥氏体晶核形成,奥氏体晶核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工艺中常用的冷却方式:连续冷却、等温冷却
奥氏体等温转变:高温转变(珠光体转变)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低温转变(马氏体转变)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普通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和表面热处理
退火:退火是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消除钢中的残余内应力,以防工件变形和开裂;3)改善组织,细化晶粒,改变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准备。
(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正火: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 c3(亚共析钢)或A ccm(过共析钢)以上30~500C,保温适当时间,在自由流通的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应用:1)对不太重要的零件,可细化晶粒,组织均匀,提高机械性能,作为最终热处理;2)对低碳钢火低碳合金钢,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3)对于过共析钢或工具钢,可减少二次渗碳体,并使其不呈连续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
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可提高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一般淬火后的工件再配合适当温度的回火,可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如刀具、模具、轴和齿轮。
淬火质量取决于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
回火:是为了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应力及获得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 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减少和消除淬火应力;2)稳定工件尺寸,防止变形和开裂;3)获得工件所需的组织和性能;即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种类:低温回火150~2500C,中温回火350~5000C,高温回火500~6500C
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