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第一讲高二用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

高二语文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
竟还不夕寝::堪通回盈卧宵室。手再披睡衣赠。:表,示还出户寝。露梦滋:佳露期水打。湿。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 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 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 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 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 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 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 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意境
是诗人的主 观思想感情与诗 中所描绘的生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这幅枫夜桥夜半泊图钟的声情调到是孤客寂船的,。但由于作者丰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 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 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 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 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比喻性意象
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 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然后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 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 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18级高二上诗歌赏析1 生用

18级高二上诗歌赏析1 生用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的描述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均为鉴赏评价E。

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

这要看试题的指向。

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

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

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

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

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

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写赏析文知识储备:1、积累术语。

为了使表述更具规范性,还有必要记住鉴赏诗歌时一些常用的专门熟语。

评价主旨类:意境优美、耐人寻味、意在言外、弦外之音、言简义丰、言已尽而意无穷等。

抒情手法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描写手法类: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渲染、铺垫、衬托、、虚实相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烘云托月、粗线条白描和浓墨重彩等。

表现手法类:开门见山、以小见大、跌宕有致、含而不露以及从虚实、远近、哀乐、时空、点面、抑扬、褒贬等方面考虑的一些相关词语。

语言特点类:惟妙惟肖、穷形尽态、淋漓尽致、行云流水、简洁洗练、明白如话、质朴无华、淡雅清新、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雄浑、清新飘逸、雄浑奔放、缠绵婉转、悲凉慷慨、隽永自然等。

思想感情类:恬淡闲适、惆怅落寞、孤独烦闷、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欢乐愉悦、愤世嫉俗、触景生情等。

其他词语:构思精巧、独树一帜、不落窠臼、颇具匠心、琅琅上口、自出机杼、字句铿锵、富于乐感等。

2、规范答题对于要求赏析诗句的试题,一定要记住内容和形式两个赏析点,可以按这样的思路作答:“用白话解说该诗句→对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对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作用”。

新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1)

新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1)

新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花犯·苔梅①王沂孙②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④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

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

③婵娟:形态美好。

④琅玕:翠竹。

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

半蟾,弯月。

幺风,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

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

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

(2)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高考诗歌鉴赏第一讲:如何读懂一首诗 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第一讲:如何读懂一首诗 PPT课件

• 2006年北京卷的题目是《移居》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 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 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注释: ①将:岂 ②纪:经营] 。
•从题目可以认识到陶渊明写的是搬到新家之后 的事情,那么就会考虑到新家的环境和与邻里 的关系。再根据诗歌的细节,就不难理解诗人 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到一种美 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 朴的友谊”。
• 又如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 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 剪水作花飞。”诗题的“雪” 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思想 感情的载体。“惊”,惊讶, 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 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 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
• 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 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乌衣 巷”这个具体的“象”的今昔变化来 表现“意”——写出历史的变迁和豪 门贵族的兴衰。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 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 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借 “山寺桃花”这个“象”表现诗人对 春天的留恋之情。
二、读作者

即注意诗歌的题目,了解诗歌 的作者,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 •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 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通过了 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 很有帮助。考试时,试题有时在 注释中指出一些相关于作者和背 景的信息。
一、知人
1.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 • 读到建安七子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 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了解什么叫“建 安风骨”; • 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 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 • 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 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 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

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

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

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高中语文讲义之诗歌鉴赏(第一课)

高中语文讲义之诗歌鉴赏(第一课)

高中语文讲义之诗歌鉴赏(第一课)高中语文讲义之诗歌鉴赏(第一课)高中语文讲义之诗歌鉴赏(第一课)这节课开始,我们暂时抛开试卷上让人烦恼的问题,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我们为什么要分类欣赏呢,因为同一题材的诗歌大多有着相似的创作背景,于是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同一题材的诗歌中,哪些是常用的意象、典故和手法,诗人们在同样的境遇中有着怎样相似的情怀。

在这里,我们还要更细地分类,根据送别地点的不同,我们把送别诗分成四类:江边渡头、长亭古道、馆阁宴饮、惜别言志。

第一节,我们把目光投向江边渡头。

1.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先看题目,送别诗的题目中常有送这个字,沈子福是什么人不详,江东这个区域我们经常在文言文或诗词中见到,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江东到底指的是哪个区域呢。

请大家看图。

因为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流淌,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

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又称江左。

第一句杨柳渡头行客稀杨柳: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我们熟悉的诗句比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

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是柳的一种——蒲柳,在我国古代,杨、柳是同义的,《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

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

古人折柳相赠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总结(一)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总结(一)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总结(一)人教版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总结(一)二. 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 考点阐释:这个考点其实包含着“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

“写什么”方面:也就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怎样写”方面:也就是(1)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2)赏析表达技巧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为何写”方面:也就是,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四. 诗歌题材类型:送别诗,怀古诗,咏物诗,羁旅诗,山水诗,边塞诗,登临诗,游仙诗,闺怨诗等等。

下面我们就讲讲送别诗和怀古诗:(一)送别诗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义1基础知识精品ppt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义1基础知识精品ppt课件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 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 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 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三)语言特点类 勾勒 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 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 描写逼真,多指描绘人的行为举止 和心理。 诗情画意 语言优美、形象。 穷形尽相 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四)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 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 对人物外貌、形状和情态、思想、 心理的描写都很具体、完备。 简洁/洗练 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 语言通俗、平实、不事雕琢。 明快 明白通畅。 质朴无华 语言不追求华丽。 词藻华丽 用词色彩华丽。 此外,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等。
词有“令”“引”“近”“慢”等。 “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 “慢”又比“引”、“近”长,盛行于北 宋中叶以后。随后又出现了“小令”“中 调”“长调”: (1)小令,限58字以内。 (2)中调,指59字至90字。 (3)长调,指91字以上者。
词的格律,即词律,其特征是:
(1)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短 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 序》有240字。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 下片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对重要词句 的理解。(1)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 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 —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 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2)解题要结合前句“夜来折 得江头柳”,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而远在异乡折柳, 更添愁绪。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一、什么是诗的形象诗的定义:诗是一种文艺体裁,它除借形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外,还要有饱满的感情和节奏。

饱满的感情是诗的内容的基本特征,具备鲜明的节奏是诗区别于其他文艺体裁,在形式上最根本的特点。

例如:(一)、《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为了表达与联络感情,人们可以用语言相互致意,也可以通过》互赠礼品来示好。

(二)、梁武帝请隐居的陶宏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愉悦,不堪持寄君。

不同得人对特定内容的处理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诗人往往通过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南朝宋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施》那么什么是形象呢?所谓形象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所能感觉到的物质的形态与特征。

(一)、白居易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孟浩然《春晓》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小儿女,恩恩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以上两诗用熟悉的声音来比喻不熟悉的声音。

(二)、陆游《早梅》东坞梅初动,香来托意深。

明知在篱外,性到却难寻。

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白居易《寒闺怨》寒月沉沉洞房静,珍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沈祖芬:“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的手上,而且也传到了她心上了。

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则欢乐,离则悲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得变化为止,其余的一概不提,让读者去想象,去体会。

”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高二古诗词鉴赏

高二古诗词鉴赏

高二古诗词鉴赏高二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的: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1.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4分)答: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

作品中写春天消逝,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分)(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共28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共28张PPT)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触景生情。黄昏 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 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 彻夜相思。叙事见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 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 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 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 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 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 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 有艺术的感染力。
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 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 凡二百余年。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于乐事中写悲情,愈见情 马嵬坡下泥土中, 悲。旧地重过,玉颜不 不见玉颜空死处。 见 ,故而踌躇,叙事见 情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景物依旧,物是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非,从太液池的芙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蓉花和未央宫的垂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柳仿佛看到了贵妃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容貌,展示了人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物极其复杂微妙的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内心,表现了怀念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情。

诗歌鉴赏 第一讲 赏析

诗歌鉴赏 第一讲 赏析

诗歌鉴赏第一讲读懂诗歌始鉴赏客从唐代•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译文:有客人从南溟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的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注释:⑴这两句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但别生新意。

“客”和“我”都是虚构的。

南溟,南海,遗,问遗,即赠送。

泉客,即绞人,也叫泉仙或渊客(左思《吴都赋》“渊客慷慨而泣珠”)。

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能织绡,他们的眼泪能变成珠子。

关于珠的传说是相当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赵次公说:“必用泉客珠,言其珠从眼位所出也。

”(郭注卷十五引)这话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

⑵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

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书,即文字。

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

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

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

⑶缄,封藏。

箧笥,藏物的箱子。

俟,等待。

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⑷最后两句点明作诗本旨。

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这又是从泪化为珠想出来的。

原有的财物,既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有加无已,所以说“哀今征敛无”,意谓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译文:雨雪纷飞的塞外边防,从军的戍卒来到了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围绕着军阵边上偶尔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在山脚下也可以看见马匹走过的印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讲定稿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讲定稿优秀课件

第5讲 诗歌鉴赏之分析形象型
第四种模式 分析形象型 〔一〕鉴赏人物形象之法: 提问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答复。
【答题步骤】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 句话“盖帽〞。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 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 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答案构成】 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 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
〔步骤②〕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 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 人家。
〔步骤③〕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方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 当堂检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xx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当堂检测4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中诗歌鉴赏第一讲

高中诗歌鉴赏第一讲

高中诗歌鉴赏第一讲: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一.文学诗歌中修辞方法赏析(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诗人借助比喻摹形绘声,传情达意,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喻经过联想点化,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例】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比拟:融情于景,引发读者联想,突显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析】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明白考纲要求 (考什么)
试品析“共”的 表现 诗句散文题 妙处 手法 意 思想感情题 作者运用了什么 象 表达技巧 作用题 谈谈这个字 诗歌形象 表达技巧题 的好处 单字 分析 这句话好 单句单字赏析题 赏析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在哪里 语言艺术题 的思想感情 形象分析题 作者的思想 意 诗眼主旨题 感情 境 这句话在语言上有 有什么 什么特点 作用
总结诗句散文题型的答题公式:
绘诗中展现 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 造的氛围特点
=
概括景物所营 造的氛围特点
古代诗歌赏析
练习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赏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诗句散文题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 04年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 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语文试题数学化
公式的魅力—— 古代诗歌赏析题型 分析与解答方法
五谷作品
古代诗歌赏析
教学目标
分析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卷的诗词鉴 赏题,总结出题规律、题目类型 总结答题模式,学习在操作中规范 答题语言 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术语的使用
古代诗歌赏析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第二,简析高考试题——了解怎么考 第三,如何突破——怎么应考 (简介鉴赏方法)
练习操作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 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秋夜天凉,又写心境的 孤寂凄凉(或心凉)。由感受床上之月凉巧妙 过渡到写天上之月透过梧桐缺处照耀,使凉床 、月影与梧桐这样的景与深夜无眠的愁情有机 交融,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二、简析高考试题 (了解怎么考)
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 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综观近几年的 高考试题,有四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 础,且分不开景、情、境、理。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
情、故园情、分离情等。
古代诗歌赏析 一、明白考纲要求 (考什么)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品析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赏析 一、明白考纲要求 (考什么)
表现手法 意象 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谈谈这个字的好处 诗歌形象分析 单字赏析 这句话好在哪里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意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试品析“共”的妙处
松—— 竹—— 梅——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不畏严寒,品 格高洁,傲然独立、意品格,清高的气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 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常指代这类情 感。 蝉 —— 寒蝉常常是悲凉惆怅的代名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 之伤感。 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 。西路(秋天),西成(秋收),阳月(农 历十月),散发(在家闲居状),九重(京 城或帝宫)等
谢谢观看
答案: ①“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 ”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 和“我”都孤独寂寞。“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虚实结合 。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 冷清意境。 ①抓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② 概括,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 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 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6、07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 来表现其情感?(2分)
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透过意象把 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双鲤——代书信(鸿雁亦有此意) 采薇——指隐居生活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三是篇幅短小,基本取材于诗歌的律绝,词曲 的小令。 四是文本基本取材于唐宋。
古代诗歌赏析
高考诗歌选材类型小结
1、 借景抒情类 7、 边塞军旅类 2、 即景抒怀类 8、 咏史怀古类 3、 羁旅行役类 9、 伤春伤别类 4、 山水田园类(含隐逸诗)10、忧国忧民类 5、 抒发壮志类 11、托物言志类 6、 讴歌河山类 12、题画诗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