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冲击箱】微软买诺基亚:到底谁收购谁
微软收购诺基亚
微软官方收购原因
合作取得的成效
据迪信通(微博)新近公布的5月北京通讯市场销 售数据显示,伴随诺基亚Lumia系列手机登陆国内 市场,其北京地区市场销售占比由6%提升至10%, 实现近一年以来诺基亚手机市场销售占比的首次 增长。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齐峰表示,5月诺基亚 Lumia系列机型市场表现良好,目前迪信通同时销 售诺基亚Lumia三款产品,其中诺基亚Lumia 610因 性价比突出,成为5月期间关注度最高的WP手机。
• 在诺基亚份额稳步提升的同时,微软WP智能操作系 统也重回国内用户的视野之中。据迪信通统计,北 京地区WP智能手机系统销售占比提升至5.2%,而在 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还是零。 • WP阵营国产品牌的“首秀”被中兴通讯(微博) 赢得。上周末中兴联手微软、中国联通(微博)发布 了首款国产WP手机中兴V965W,搭载了微软最新的 Windows Phone 7.5操作系统,使得其拥有“耳目一 新的Metro界面设计”、“整合社交的人脉中心” 和“高效易用的移动办公”三大特点,可以提供更 安全、更流畅易用的应用体验。
微软有平台而没有市场规模,诺基亚有市场 却没有好的系统。诺基亚盘踞市场老大在行业多 年,却苦于一直没有很好的系统来承载高端品牌, 而做软件起家的微软一直希望PC行业的成功复 制到PC以外的终端行业当中,却未果 。微软在 与诺基亚合作之前开发了Windows Mobile(简称: WM)但由于市场反响一般而且份额低于2010年 10月放弃,这时Windows Mobile的继任者出现了 即Windows Phone。因为诺基亚并非单纯的手机 厂商,诺基亚的理念是有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正是微软需要的。
成员:
:
2013年9月3日,无论对于微软还是诺基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 纪念的日子。因为微软将以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终端与服务部门 将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 手机业务,另外再用16.5亿欧元(约合21.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诺 基亚的专利许可证,因此这项交易的总价格大约为54.4亿欧元(约 合71.7亿美元)。微软在PC时代很牛,诺基亚在移动通信领域曾经 也很牛。但这种很牛的势头随着苹果和三星的崛起逐渐没落。今 天的微软和诺基亚就像两个没落的贵族,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两个 贵族出现了问题?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分析
精品资料
二、收购(shōugòu)起因 在一篇来自于微软的文稿中,微软指出了收购诺基亚的原因:
1、提高它在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和利润,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 2、微软需要向其用户提供一流的Windows Phone手机体验(tǐyàn)。 3、阻止谷歌和苹果瓜分APP市场,微软需要在APP市场上有所作为。 4、微软认为诺基亚的专利集合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板块之一,所以这 次收购,微软意在加速Windows Phone的创新进程,并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双超越。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 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诺基亚解决方案与 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
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
精品资料
4.带来的弊端(bì duān) 然而这一收购对于微软的负面影响正在浮上水面。在最近提交的监管报告中,微软面向投资 人揭示了手机业务的现状和前景。行业分析师表示,最早在二季度,微软将对手机业务进行 “灾难性”的资产减记。 市调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微软 WP 份额仅为 2.8%。如果以收 购前后的市场份额作为衡量依据,微软收购诺基亚业务,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决策。收购之后, 华为等其他手机厂商,对于 WP 的兴趣大幅下滑,市面上 WP 手机的可选范围更加狭窄。 在报告中,微软称“手机硬件”部门在第一季度陷入亏损。该部门收入为 14 亿美元,但是 总体成本比收入高出了 400 万美元。换言之,微软每销售出一部手机,亏损 12 美分。这个亏 损额,还没有计算市场营销费用、研发费用等。 更令人吃惊的是,微软提示投资人,将需要对手机资产进行资产减记。“考虑到最近的表现, 手机硬件部门正在面临资产减记的更大可能性。” 微软表示,手机业务未来(wèilái)的现金流将会下滑,手机销售增幅将会下降,这将导致手机 业务部门的资产减记,这将给微软公司盈利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微软是否应该把诺基亚卖给联想
微软是否应该把诺基亚卖给联想
继微软宣布将裁员1.8万人之后,一些人开始寻找公司管理成本的其他途径。
有报道称,微软可以考虑将诺基亚出售给中国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
据报道,关于微软的裁员计划,在其正式宣布之前众说纷纭。
然而,上周微软宣布的裁员规模高达1.8万人是大家都没意料到的。
其中,约 1.25万涉及今年刚并购的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占裁员总数的70%。
美国《福布斯》杂志科技撰稿人Peter Cohan指出,若微软此举仅为了将资金重新分配给高生产率的部门,则可以选择将诺基亚出售给联想或其他有意向的公司。
然而,并没有理由可以确定联想有兴趣收购诺基亚。
联想之前以29亿美元低价收购谷歌的摩托罗拉移动,使其进入美国市场。
联想没必
要耗费资金在同效果的事上。
其实,即使我们将联想当做有意收购的买家,微软新任CEO纳德拉也不会在数月就改变决策,更别说是“贱价出售”。
Cohan表示,对比于苹果的iPhone和三星的Galaxy系列,微软的Windows Phone可以算是“失败者”。
想要其市场份额基于现有的3%大幅增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裁员势必会释放一定的资金,微软可将其投资于企业业务,特级大师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Patrick Wolff则指出这是公司最大的优势。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并购案例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并购案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并购案例:1. 阿里巴巴收购天猫: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以合资的形式收购了中国最大的B2C电商平台——天猫。
这一并购交易进一步加强了阿里巴巴在电商行业的地位,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平台之一。
2.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2014年,微软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
这一并购使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推动了其移动设备战略。
3.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2012年,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
这一并购使谷歌在移动设备领域获得了自主研发硬件的能力,并推动了其Android操作系统在市场上的发展。
4. 百度收购91无线: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最大的移动应用平台91无线。
这一并购使百度能够进一步拓展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并加强了其在移动搜索和应用分发方面的竞争力。
5. 中国联通收购巴西电信:2011年,中国联通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西电信公司的股权。
这一并购使中国联通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市场的业务版图,并提升了其在全球电信行业的影响力。
6. 美国康卡斯特收购NBC环球:2011年,美国康卡斯特以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BC环球媒体公司的控股权。
这一并购使康卡斯特成为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之一,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媒体产业的地位。
7. 福特收购沃尔沃汽车:2010年,福特汽车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
这一并购使福特进一步扩大了在欧洲市场的业务,并增强了其在豪华车市场的竞争力。
8. 日本软银收购斯普林特:2013年,日本软银以2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斯普林特。
这一并购使软银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运营商,并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美国市场的业务。
9. 贝尔斯登收购美国在线:2000年,贝尔斯登以11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
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指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收购和合并活动。
这些交易通常涉及到巨额资金和复杂的法律程序。
下面列举了十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以展示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影响。
1. 辉瑞公司与威廉葛兰斯公司的合并(2009年):辉瑞公司是一家美国制药巨头,威廉葛兰斯公司是一个瑞士制药公司。
这次合并使得新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加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2005年):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雅虎是美国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
这次收购使得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获得了雅虎中国的用户和技术资源。
3. 微软收购诺基亚移动设备部门(2014年):微软是美国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诺基亚是芬兰的一家著名手机制造商。
这次收购使得微软进一步加强了在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力,并获得了诺基亚的专利和技术。
4. 沃达丰收购曾经的AT&T无线业务(2014年):沃达丰是一家英国的电信公司,AT&T是美国的一家电信巨头。
这次收购使得沃达丰在美国市场扩大了业务规模,并获得了AT&T 的客户和网络资源。
5.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是中国的一家科技巨头,Supercell是一家芬兰的游戏开发公司。
这次收购使得腾讯进一步扩大了在游戏产业的布局,并获得了Supercell的知名游戏IP。
6.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是中国的一家知名电脑制造商,IBM是美国的一家科技巨头。
这次收购使得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获得了IBM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7. 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2018年):高通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是荷兰的一家半导体制造商。
这次收购使得高通扩大了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并获得了恩智浦的技术和客户资源。
8. 百度收购91无线(2013年):百度是中国的一家互联网巨头,91无线是一家中国的移动应用分发平台。
由微软收购诺基亚引发的思考
由微软收购诺基亚引发的思考北京时间9月5日上午,微软和诺基亚官方宣布,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部门,交易数额是71.7亿美元。
随后,微软CEO鲍尔默和诺基亚CEO艾洛普联合发表了公开信,称这是一个“革新创新的新时刻”。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并不突然。
此前,相关传闻就多有流传。
今年6月,有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微软收购诺基亚相关业务的谈判已经破裂。
当时该报道称,两家公司的谈判一度取得重大进展,离签约只有一步之遥,但最终由于价格和诺基亚市场地位不佳的问题而失败。
作为一个上学期间诺基亚处于统治地位的见证者,对于这个爆炸性的新闻,我有以下几个思考:71.7亿美元,微软买的值吗?作为一家老牌手机厂商,诺基亚设备业务的专利积累以及出色的硬件能力无出其右。
此前腾讯科技曾分析,如果诺基亚将设备业务单独拆分出售,按照诺基亚目前的14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加上30%左右的溢价,诺基亚手机业务值得其他厂商以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即使对比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诺基亚最后71.7亿美元的出售价格实在是白菜价了。
艾洛普是卧底吗?史蒂芬·艾洛普2008年1月加盟微软,担任微软商业部门总裁,负责领导了Office 2010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
2010年9月,艾洛普出任诺基亚执行总裁兼CEO,成为诺基亚历史上首位非芬兰本国的CEO。
埃洛普2010年10月出任诺基亚CEO时,亚当-哈通曾对此表示:“他不适合这一职位,他会以微软的策略将诺基亚变成前者的商店从而毁坏该手机生产商。
自那以后,诺基亚的销量开始下滑,利润开始蒸发,股东们开始撤离资金。
惟一的好消息就是他将垂死的诺基亚出售给了微软。
”从这点看,他是卧底的事实有坐实的嫌疑。
微软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的?现今,全球的PC销量已经下降近10%,发展中市场较美国更快的青睐于移动设备。
微软在移动设备领域一直是永恒的失败者,对市场反应迟缓,没有出品出能改造时局的产品,作为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windows phone比起安卓在市场上的大行其道明显自愧不如。
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
case 1 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1.结合诺基亚近年的一些市场表现:(1)近三年诺基亚CEO艾洛普埃洛普裁员了数万名员工,其中手机业务裁员比例达到50%。
(2)近三年诺基亚CEO艾洛普缩减了制造运营部门,减少了研发计划,出售了公司资产(其中包括专利和公司总部大楼),彻底放弃了Symbian,腰斩了前任诺基亚CEO康培凯规划的诺基亚Android手机,拒绝了谷歌发出的Android合作,取消了与Inter合作开发的MeeGo计划,并宣布诺基亚与微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所有智能手机上都采用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
以及,艾洛普本人的生平经历,我们不禁怀疑这次收购是否是由于艾洛普对微软的至始至终的忠诚而刻意为之。
如果是因为这种原因会对未来微软和诺基亚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思考的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根据现在微软CEO鲍尔默即将正式退休,并且与下任的交接时间应该与本次收购同时进行的这一事实情况来看,如无意外,艾洛普极有可能随着诺基亚的收购回归微软,成为下任CEO的最可能人选,推动微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做好准备。
因而他在诺基亚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影响今后他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
如果他是蓄意引导诺基亚并入微软,那他将背上商业道德沦丧的重负,如果一切只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他带领诺基亚期间的糟糕业绩,可能成为印证他能力不足的绊脚石。
因而结合这一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为艾洛普而言,他只有是在诺基亚市场发展前景不佳的情况下,做出较为明智选择——被微软收购,这种情况下能够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
如果是因为艾洛普的原因导致了本次收购行为,那么对于微软的未来发展而言实质上是有利的,因为艾洛普是为了微软的发展而选择将诺基亚业绩刻意降低以便收购,那么说明诺基亚实质上是存在发展潜力的,一旦将其收购入微软,艾诺普将最大发挥其效应来协助微软创造一个新的发展高点。
同时对于诺基亚的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因为从前的一系列不佳表现均是由于领导者的刻意为之,在新的环境下,诺基亚可以正常的发展,将之前可以压制的发展潜力完全释放出来。
微软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3.2恶意收购
(三)2013年9月3日上 午宣布,微软宣布将以 约71.7亿美元收购诺基 亚手机业务,以及大批 专利组合。微软将以 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 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 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 专利组合的授权,共计 54.4亿欧元,约折合 71.7亿美元。诺基亚将 向微软提供10年期非排 他性专利授权。微软同 时将向诺基亚提供与位 置技术相关的专利授权。 微软未来有权延长这一 专利合作。
2.2 诺基亚的没落
(二)“两端”受伤
除了反应迟缓而延误了时机 之外,另外,与此同时,电 子制造业务从欧洲和美国转 向亚洲及其他低成本地区的 趋势也是导致诺基亚受创的 原因之一。来自亚洲——尤 其是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品 牌如HTC、华为和中兴的竞争 对手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来生 产移动技术产品,其售价也 远低于诺基亚。而且,诺基 亚一直以来未能为美国市场 开发定制手机也使得他们无 法获得当地运营商的信任, 加剧了市场份额的丢失。
3.3后期整合
(六)2014年5月6日,诺基亚宣布将投资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16亿元)设立一只新基金,对开发智能汽车技术的公司进行 投资,以支持诺基亚数字地图业务的发展。新基金将由诺基亚 旗下风险投资业务部门Nokia Growth Partners负责管理。 2014年7月18日,微软公司宣布,未来一年将裁员1.8万人,其 中约1.25万个岗位来自诺基亚部门。 2015年4月15日,诺基亚用156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
3.2恶意收购
(四)2013年11月19日晚上八点,诺基亚将举行股东大会,尽管遇 到一小部分股东的不满,但是媒体称如果没有意外,大会将会批准 诺基亚将手机业务转让给微软。
3.2恶意收购
(五)2014年4月25日,微软宣布已经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的收购,此次收购已经获得诺基亚股东和各国各地区监管机构的批准。 【今天是诺基亚的最后一天:致敬!】明天他将正式归入微软旗下 了。当诺基亚现任 CEO 约玛· 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 收购时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 们输了。说完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落泪。
微软收购NOKIA案例
微软收购诺基亚:能否实现双赢?2013年9月3日,来自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和诺基亚CEO埃洛普(Stephen Elop)的公开信告诉业界,微软将以54.4亿欧元(合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和相关专利,其中,37.9亿欧元用于收购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业务,相关专利组合则作价16.5亿欧元。
交易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注:诺基亚保留了网络设备以及地图业务。
)曾经连续14年占据全球市场首位的昔日巨人诺基亚,终究还是和往日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一样,成为软件巨人微软与谷歌的旗下资产。
昔日荣光雨打风吹去,这一情景总是令人唏嘘。
但人总要面对现实,现在的诺基亚“委身”微软并不是一个最坏的结果;长远来看,这一交易有利于Lumia乃至整个WP平台的未来发展。
在半月前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突然宣布提前退休后,外界就将埃洛普锁定为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其上任赔率甚至超过了微软前Windows负责人史蒂夫·辛诺夫斯基或是现任COO凯文·特纳。
这无疑加大了微软收购诺基亚的可能性。
随着美国科技媒体的不断剥茧抽丝,鲍尔默提前告退的幕后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投资者日益加重的压力是关键原因。
鲍尔默执掌微软期间,虽然业绩不断创下新高,但也连续错过诸多行业重大机会,尤其是在移动领域坐视谷歌与苹果迅猛崛起乃至占据无法动摇的优势。
毫不夸张的说,移动战略失败是鲍尔默下课的最大因素。
诺微:相互依赖的伙伴自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 7,重新发力智能手机领域以来,经过三年多的时间,WP手机如今仅仅拿下全球市场3.7%的份额,只是勉强超越日薄西山的黑莓手机,成为尴尬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平台。
相比谷歌与苹果合计接近90%的市场份额,微软的智能手机战略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或许对微软来说,移动战略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与诺基亚结盟。
虽然WP阵营还有HTC、三星、华为以及中兴等合作伙伴,但实际上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伙伴就是诺基亚。
浅谈微软对诺基亚的收购
浅谈微软对诺基亚的收购[摘要]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上,人们提到最多的名字是苹果、三星、黑莓,甚至HTC、小米等,然而将时间倒回本世纪初期,那时最为人们称道的手机是“手机中的武器机”,诺基亚。
然而,这个成为了一代人记忆的“神器”在2013年9月2日正式宣布,微软对其的收购相关协议已彻底达成。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诺基亚作为手机行业最先崛起的企业,究竟是怎么走到该业务被收购的呢?收购过程具体是怎样的步骤?收购之后的市场情况分别对微软和诺基亚都有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关键词]微软;诺基亚;收购1收购前夜:诺基亚的危机回顾手机市场繁荣发展的过程,诺基亚公司一直是手机行业的领头企业。
自1996年以来,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然而不断崛起的新品牌、新系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抢走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2007年iPhone及IOS系统冲入市场。
2008年,第一部携带由谷歌公司研发的Android系统手机问世,于同年收购塞班公司的诺基亚更是遭到巨大冲击。
2011年8月2日,Android手机已占据全球智能机市场48%的份额,并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终结了Symbian 的霸主地位,跃居全球第一位。
诺基亚在面对后PC时代的巨大挑战时,并不是没有动作。
2011年诺基亚在新加坡发布了首款由MeeGo系统支持的手机诺基亚N9,并被很多业内人士大赞惊艳。
但诺基亚高层对此款颇具吸引力的产品并不全力支持,决定转向研发Windows Phone 7系统手机[1]。
然而,摇摆不定的产品战略在重心转向Windows 系统后并没有给诺基亚带来妙手回春般的回转,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
总而言之,诺基亚高层对智能机时代来临的错误判断、没有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反而死守塞班系统等原因使得这个曾经的手机业巨头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最终决定出售逐渐处于亏损状态的设备与服务部门。
2收购进行时:“四顾茅庐”微软于美国时间2013年9月2日(周一)晚间宣布,将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另外再用165亿欧元(约合218亿美元)购买诺基亚的专利许可证,因此这项交易的价格总计大约为544亿欧元(约合717亿美元)[2]。
微软收购诺基亚其实早有预谋
诺基亚究竟怎么了?曾在2007年诺基亚手机最高峰的时候,来自芬兰的诺基亚几乎成为了全世界手机的代名词,当时每天大概有9亿人通过诺基亚手机进行通话,有媒体曾声称:“因为诺基亚,未来会是芬兰人的天下。
”不过就在这短短的6年时间内,诺基亚从最高市值1100亿欧元掉到了现在约54.4亿欧元,市值暴跌约90%。
我们不禁困惑,诺基亚在这6年间到底怎么了?为何这个148岁高龄的行业巨头会被年仅38岁的微软所吞掉?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诺基亚N95 塞班顶级机王近期,手机行业发生了许多大事件,“土豪金”版的苹果iPhone5S、5C发布,三星NOTE3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发布,整个手机消费市场活跃了起来。
不过最震动整个行业,并有机会让整个行业未来发生重大变化的必属微软收购诺基亚一事。
9月3日,微软宣布以37.9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同时还以16.5亿欧元收购其专利组合,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自2011年诺基亚与微软双方签署只使用Windows 系统的协议时,很多行业分析人士都认为诺基亚很有可能会被微软所收购,直到两年后,这一预测才终得以实现。
尽管早前已有预测,但当事实真的发生时,还是让许多业内人士和广大用户感到吃惊。
微软收购诺基亚其实是“早有预谋”?最高市值超过1100亿欧元 现在71.7亿美元搞定!记者/梁景裕第一步:砍掉塞班、放弃Meego、无视Android、产品更新出现断档埃洛普新上任后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宣布停止塞班系统的研发,这也意味多年来把诺基亚捧上老大地位的“功臣”砍掉。
其实大家都清楚,因为塞班系统手机的销量已经逐渐下滑,并且研发团队也被外包了出去,塞班已经成为了“替罪羔羊”。
不过,当时诺基亚与英特尔合作研发,并得到众多人看好前景的Meego系统也仅处于研发阶段,软件应用和新机型研发也陷入了停滞的状态,因此诺基亚当时陷入新机断档的危机中。
同时随着苹果IOS和Android系统手机的热销,诺基亚更是危机四伏。
还在用诺基亚吗?很快它将成为历史,微软成功收购诺基亚!
今天上午,让全世界喜欢手机的伙伴们都惊呆的一条消息横空出世,之前没有任何的消息流露出来,却突然给我们一个震撼的消息:微软收购诺基亚。
自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后,又一手机巨头被收购,而且还是曾经的手机业界的王者——诺基亚!这个曾经伴随我们几乎很多机友的品牌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还记得我们刚开始用的诺基亚吗?还记得当时的塞班吗?从此都成为历史了。
近几年,诺基亚可谓从巅峰时期一降到底,不仅仅销量大减,系统也因为不被人们接受而不得不寻求改变,虽然还在坚持自己的风格,但是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翼锋网在手机回收来的手机里统计诺基亚也几乎很难见到,还是以前的老机型居多,有150年的传承、创新、卓越以及不断革新,这一变革的DNA从芬兰开始且不断发展并遍及全球。
从最初的造纸厂到生产胶鞋和轮胎,然后到移动电话,革新的精神存于诺基亚的血液里。
而近几年的诺基亚却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突破,让人们突然之间除了质量之外对其没有任何信心了,这也是转投购买其他品牌的原因。
不管怎样,曾经我们所用过的诺基亚还是深深的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甚至有的机友怀旧的还在用,诺基亚是我们的青春,青春已逝,把手中的诺基亚进行手机回收了吧,过去的终将被淘汰,我们还是要顺应时代的步伐继续往更好的前方前进才是王道!。
微软收购诺基亚
第一章案例概括
微软收购诺基亚概述:
微软美国时间周一(9
月2日)晚间宣布,以37.9
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
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
大部分手机业务,另外再用
16.5亿欧元(约合21.8亿
美元)的价格购买诺基亚的
专利许可证,因此这项交易的总价格大约为54.4亿欧元(约合71.7亿美元)。
与此同时,微软下一任CEO 的热门人选——诺基亚现任CEO艾洛普也同时加入微软。
交易细节:
交易金额
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收购其专利组合,共计54.4亿欧元,折合约71.7亿美元。
人事变动
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协议,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将出任诺基亚执行副总裁,主管设备与服务,直至交易完成;诺基亚现任董事长
里斯托·席拉斯玛(RistoSiilasmaa)已被任命为诺基亚临时CEO。
在这笔交易完成后,诺基亚多名高管将加入微软。
诺基亚将有3.2万员工加入微软,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员工以及大约1.83万名制造部门的员工。
业务调整
微软将获得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包括移动手机、智能设备业务以及业内领先的设计团队,运营包括所有诺基亚设备和服务相关的生产设备、市场营销、技术支持。
目前,诺基亚主要拥有设备与服务、Here地图和网络设备三大业务部门,而设备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手机业务。
“诺基亚”品牌仍将得以保留,旗下“Lumia”、“Asha”品牌和产品继续运营。
微软并购诺基亚:“逆袭”移动互联
微软并购诺基亚:“逆袭”移动互联孙春艳【期刊名称】《中外管理》【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2页(P100-101)【作者】孙春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图 / 东方IC昔日巨头能否通过联姻摆脱困境,还有待市场考验。
尽管谁都知道世界瞬息万变,2013年9月3日晚曝出的“微软以72亿美元正式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消息,还是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这是自两年前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后,全球IT史上又一里程碑事件。
“目前移动互联网端,软硬件整合一体化是潮流。
对于微软来说,需要的正是一个在移动终端设备领域有品牌影响力、专利、差异化价值的忠实的合作伙伴,而诺基亚是其中最优的选择,这场并购是必然的。
”赛迪顾问研究副总监梁潇对《中外管理》表示。
而市场对此反应不一:有评论认为,这是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联姻”,微软收购诺基亚可能大错特错云云。
不过,多种迹象表明,这更多的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赌局。
合作为收购铺垫从9月3日公布并购消息不到三天时间,微软在资本市场遭遇了“用脚投票”——微软市值蒸发了180亿美元,这让上个月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将会退休的消息传出后的股价增长化为乌有。
“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此前曾希望微软不再重视消费者业务,而将重心放在利润更丰厚、更可预测的企业业务上。
”分析人士指出。
而这一并购意味着微软将长期涉足智能手机硬件市场,市场还大胆预测,鲍尔默的继任者极有可能是诺基亚现任CEO埃洛普。
实际上,这一并购精心筹划了很久。
在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当天,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称,微软与诺基亚两家公司在两年前就已考虑收购问题,而之前的紧密合作是今天交易的实验阶段。
已经在微软CEO的宝座上奋战13年的鲍尔默,在8月24日宣布:在未来的12个月内卸任。
实际上一代人只能完成一代人的事情——13年前比尔·盖茨很知趣地离开了,去做他的慈善公益,现在轮到了鲍尔默。
互联网初起时,盖茨持反对态度,现在在互联网领域,微软被雅虎、谷歌、苹果甩在身后,而自己的My space,MSN,Bing、Surface等,虽然耗费甚巨,却不甚理想。
并购管理:微软收购诺基亚
微软收购诺基亚对中国企业有何启示?2013年9月3日,微软公司和诺基亚公司共同宣布,微软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硬件与服务业务。
消息传出,消费者和市场的反映截然不同。
诺基亚的忠实拥趸们扼腕叹息,市场的反应却是积极乐观,芬兰赫尔辛基交易的诺基亚股票开盘大涨40%。
作为曾经的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却落得被其他企业收购的境地,看起来确实有点让人痛心。
但是,站在市场的角度分析,这样的结果,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诺基亚来说,并没有什么丢面子的地方,对微软来说,也未必就很有面子。
相反,如果用危机的眼光来看,这次收购更是一种双赢局面。
因为,微软收购诺基亚,从表面看是诺基亚陷入困境所致,实质上,也是微软应对市场变化,克服可能出现的危机所采取的一种对策措施。
众所周知,微软横空出世以后,曾经独步天下,让所有同行只能望其项背,以至于美国反垄断机构还要通过拆分方式避免微软垄断市场。
但是,很快地,随着Google和苹果等的诞生,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独步天下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特别是中国和韩国手机制造商,大多采用Google旗下的Android系统,而不是微软的WindowsPhone系统。
即便是苹果的ios系统,市场占有率也是微软的3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微软实质有被其他企业挤垮的危险。
也正因为如此,微软就必须寻找其他突破口,以避免在操作系统方面的落后而使企业陷入严惩困境。
要知道,这一领域的变化可不比传统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可以给企业足够的调整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手机操作系统等高科技领域,变化速度之快,技术更新之猛,产品换代之急,根本不具备慢慢思考和摇摆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微软还陶醉于曾经的独步天下,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被市场淘汰,并演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所以,如果将微软收购诺基亚看作是微软拯救诺基亚,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资本为王、利益为上的今天,微软没有这样的雅量和觉悟,诺基亚也没有这样的运气和福气。
微软收购诺基亚过程[关于微软收购诺基亚的研究]
微软收购诺基亚过程[关于微软收购诺基亚的研究]关于微软收购诺基亚的研究一、案例背景9月3日下午,芬兰移动通信产品跨国公司诺基亚给《国际金融报》记者发来声明确认,经任何一方董事会决定,美国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将以54.4亿欧元(约72亿美元) 大额收购诺基亚设备及服务业务部门,并获得诺基亚专利及地图服务授权。
诺基亚称,微软将利用其大笔海外融资完成这笔交易,?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具体时间取决于诺基亚股东、相关监管部门及交易条款。
??这是向未来踏出的大胆潇洒一步,对于两家公司的员工、股东和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决定。
?即将退休的微软CEO 史蒂夫·鲍尔默在声明中称,?合并将提高微软在手机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并增强微软及其合作伙伴在整个手机设备和服务领域的发展机会。
?然而,无论有多大的赞美声和质疑声,业界都不会忘记诺基亚曾如何着力创新,并逐步反超摩托罗拉,已成手机市场中的?霸主?;也不会忘记,在推崇移动互联网的这两年时间里,诺基亚是如何从裁员、卖楼到缩减业务一步步?堕落?的。
上述?变迁?同样是一种提示:结合了诺基亚的硬件和专利后,微软如何?软硬结合?,推出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特点和消费者真正需求越来越的产品?微软又如何利用好这张牌,彻彻底底地发挥出与1+1>2的效果??间谍?做媒?外壳诺基亚表面上是一个开放的公司,但实际上极其封闭,可说是这种封闭让它走到如此境地。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炎明在法国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最为典型的重大案件便是,在安卓已经明显占据上风的时候,诺基亚固执己见拒绝投靠安卓阵营,到最后更选择在微软Windows Phone这颗?秧苗?上吊死。
不过,仔细研究,诺基亚的?固执?似乎来源于其CEO 埃洛普。
资料显示,埃洛普于2008年至2010年担任微软业务部总裁,2010年加入诺基亚任CEO ,上任后,埃洛普全盘推翻了前任CEO 全系列康培凯亡羊补牢的系列计划,包括放弃塞班系统、与英特尔联盟研发基于Linux 的Megoo 等,最终他把绿豆放进了Windows Phone这一个篮子里。
微软完成收购诺基亚
微软完成收购诺基亚微软完成收购诺基亚随着全球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愈发激烈,公司之间的合作和兼并成为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
其中,微软和诺基亚这两家技术巨头的合并备受关注。
微软是全球领先的软件公司,而诺基亚则是知名的手机制造商。
在两者的合并之后,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2014年4月25日,微软正式宣布完成对诺基亚的收购。
收购金额高达71亿美元,这是微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之一。
这一收购意味着微软将进一步巩固其在移动设备市场的地位,并在硬件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诺基亚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芬兰公司,它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手机市场的霸主。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竞争对手如苹果和三星的崛起,诺基亚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诺基亚和微软开始合作是为了应对竞争,但由于合作效果不理想,诺基亚最终决定将其移动设备业务出售给微软。
微软此次收购诺基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在移动设备市场的份额,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
随着诺基亚的加入,微软可以更好地整合软件和硬件。
微软拥有领先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而诺基亚则有雄厚的手机制造和设计能力。
两者的结合将带来更高效的产品开发和更具竞争力的手机产品。
在合并之后,微软将继续使用诺基亚手机品牌,并加大对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投入。
微软希望通过更好的整合软件和硬件,提供用户友好的智能手机产品。
同时,微软还将加强与其他手机制造商的合作,推动更多厂商选择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扩大其市场份额。
此外,微软收购诺基亚还将加强其在其他领域的竞争力。
诺基亚在移动设备以外还有其他业务,比如网络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微软可以借助诺基亚的技术和资源,在这些领域与其他竞争对手展开更多的合作和竞争。
然而,微软收购诺基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首先,微软是否能够成功整合诺基亚的业务和文化,以实现合并后的协同效应仍然不确定。
另外,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微软能否与苹果和三星等主要竞争对手竞争并保持竞争力也是一个问题。
2023年微软收购诺基亚
2023年微软收购诺基亚
147年的辉煌为何沉没
很多人认为,诺基亚归入微软,将是苹果手机未来最大的挑战。
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从零开始,而比尔盖茨在进军手机行业的途中得到了诺基亚,更何况诺基亚拥有147年的历史,曾一度赶在苹果手机的前方。
未来的诺基亚是否能东山再起,是否能创造苹果手机一样的传说,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软与诺基亚的未来
2023年微软收购诺基亚,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转折点。
微软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最好的软件技术,而诺基亚在手机行业拥有非常成熟的硬件技术,如今两者合为一体,此举将使Windows Phone 8实现“软硬一体”,微软将能够提供横跨软硬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诺基亚与苹果手机的未来
从N73到N8,诺基亚以自身强大的Symbian系统和成熟的硬件技术做到了手机行业的巅峰。
但随着Android系统的推出和普及,国行手机纷纷苏醒,瞬间占据了低端市场,三星,htc,摩托罗拉占据了高端市场,再加上iphone4跨时代性的`冲击,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几乎没有了容身之地。
然而,诺基亚却忽视了主流,坚守Symbian,绝了谷歌发出的Android合作,这是导致诺基亚沉没的主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软买诺基亚:到底谁收购谁【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一家企业正繁荣,一家企业在挣扎,结果前者将后者吞下了:为什么要买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的理解是,一家企业由三个价值标准来衡量:资源、流程、优先选择序列(resources、processes、priorities,简称RPP)。
一切价值都可以归纳到3点之中。
当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相当于一组RPP收购另一组RPP。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资源的收购,如客户、销售、利润等。
它可能是资产收购,如员工、知识产权、品牌等。
这样来评价是天真的,因为资源是最容易估值的,但只有可以估值的才能评估,它会忽略那些无法估值的东西。
因此,在一宗收购中,虽然大多的人关注“R(资源)”部分,但这种想法可能太天真,只是市场一般这样来评估,因为它可以标个价。
然而,当“R(资源)”迅速变化时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流程、优先选择序列,要看收购者如何评估这两点。
这两点很难估值,它们无法反映在股价中。
当我们给这些模糊的资产定个价,人们常常会说它被高估了,然而买家可能不会这样认为。
购买“流程”时,买家之所以愿意达成交易,主要是因为建立相似的流程需要的成本太大,可能是无穷的。
以诺基亚为例,制造硬件的流程可能对微软来说是无价的,因为微软自己做得很糟糕。
而在市场上微软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许多其它企业在自己制造硬件。
要弄清“优先选择序列”的价值是最困难的。
“优先选择序列”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资源”回答“什么”的问题,而“流程”回答“如何”的问题。
比如,我们用软件工程来类比,“优先选择序列”就是技术参数,“资源”就是数据,而“流程”就是算法。
一家公司存在的方向和合理性都由“优先选择序列”来决定。
如果你的技术参数不好,就算你的算法再好、数据再多也白搭:你在做错误的事。
购买“优先选择序列”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常常是独家的。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只能有一套体系。
如果体系中存在优先级冲突,就需要清理,从而化解内部冲突,防止企业失调。
所以,当你收购“优先选择序列”,可能意味着你必须抛弃自己的“优先选择序列”。
当一家繁荣的企业要改变方向时,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从这种层面上看,关于“优先选择序列”的收购大多是反转收购,也就是被收购者“买下”收购者。
被收购者的“优先选择序列”成为收购者的行动指南。
当年苹果收购NeXT、迪斯尼收购皮斯克就是这类收购。
一些企业是“资源”为主的企业,一些企业是“流程”为主的企业,还有是“优先选择序列”最重要的企业。
一家好的企业对“优先选择序列”有很好的感觉。
没有目标感的企业很难成为好企业。
在微软与诺基亚的交易中,微软到底买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资源吗?当然,微软得到了专利和团队。
不过,诺基亚被收购的团队很难完全保留,看看摩托罗拉移动,它就进行了大裁员。
流程吗?当然。
微软需要设备开发流程,而且是很需要。
它可能想做商品,但发现成为一家好的硬件企业太难太难了。
优先选择序列吗?在这点上我们要暂停一下。
收购诺基亚的“优先选择序列”意味着要收购它的业务模式,它的信仰系统。
可能,这些应该被抛弃,这些没有价值。
许多时候,收购者都讨厌新的“优先顺序”。
但是微软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想成为“设备和服务”企业。
苹果曾将公司名中的“电脑”去掉,微软也想将名称中的“软件”去掉。
它仍会开发软件,这点没有疑问,但要赚到钱就得将软件放在硬件和服务中去。
我认为,诺基亚的“优先选择序列”不足以武装微软,但当中有一些“优先选择序列”是微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
从优先选择序列上来说,更大层面上是诺基亚收购了微软。
微软正在改变业务模式,诺基亚设备给这种新模式带来垂直组件。
(本文作者Horace Dediu,关注诺基亚的分析师)搜狐IT /tech/ true 中关村在线report 3097 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一家企业正繁荣,一家企业在挣扎,结果前者将后者吞下了:为什么要买呢?这是一个问题。
当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相当于一组RPP收购另一组RPP。
以诺基亚为例,制造硬件的流程可能对微软来说是无价的,因为微软自己做得很糟糕。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一家企业正繁荣,一家企业在挣扎,结果前者将后者吞下了:为什么要买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的理解是,一家企业由三个价值标准来衡量:资源、流程、优先选择序列(resources、processes、priorities,简称RPP)。
一切价值都可以归纳到3点之中。
当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相当于一组RPP收购另一组RPP。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资源的收购,如客户、销售、利润等。
它可能是资产收购,如员工、知识产权、品牌等。
这样来评价是天真的,因为资源是最容易估值的,但只有可以估值的才能评估,它会忽略那些无法估值的东西。
因此,在一宗收购中,虽然大多的人关注“R(资源)”部分,但这种想法可能太天真,只是市场一般这样来评估,因为它可以标个价。
然而,当“R(资源)”迅速变化时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流程、优先选择序列,要看收购者如何评估这两点。
这两点很难估值,它们无法反映在股价中。
当我们给这些模糊的资产定个价,人们常常会说它被高估了,然而买家可能不会这样认为。
购买“流程”时,买家之所以愿意达成交易,主要是因为建立相似的流程需要的成本太大,可能是无穷的。
以诺基亚为例,制造硬件的流程可能对微软来说是无价的,因为微软自己做得很糟糕。
而在市场上微软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许多其它企业在自己制造硬件。
要弄清“优先选择序列”的价值是最困难的。
“优先选择序列”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资源”回答“什么”的问题,而“流程”回答“如何”的问题。
比如,我们用软件工程来类比,“优先选择序列”就是技术参数,“资源”就是数据,而“流程”就是算法。
一家公司存在的方向和合理性都由“优先选择序列”来决定。
如果你的技术参数不好,就算你的算法再好、数据再多也白搭:你在做错误的事。
购买“优先选择序列”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常常是独家的。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只能有一套体系。
如果体系中存在优先级冲突,就需要清理,从而化解内部冲突,防止企业失调。
所以,当你收购“优先选择序列”,可能意味着你必须抛弃自己的“优先选择序列”。
当一家繁荣的企业要改变方向时,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从这种层面上看,关于“优先选择序列”的收购大多是反转收购,也就是被收购者“买下”收购者。
被收购者的“优先选择序列”成为收购者的行动指南。
当年苹果收购NeXT、迪斯尼收购皮斯克就是这类收购。
一些企业是“资源”为主的企业,一些企业是“流程”为主的企业,还有是“优先选择序列”最重要的企业。
一家好的企业对“优先选择序列”有很好的感觉。
没有目标感的企业很难成为好企业。
在微软与诺基亚的交易中,微软到底买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资源吗?当然,微软得到了专利和团队。
不过,诺基亚被收购的团队很难完全保留,看看摩托罗拉移动,它就进行了大裁员。
流程吗?当然。
微软需要设备开发流程,而且是很需要。
它可能想做商品,但发现成为一家好的硬件企业太难太难了。
优先选择序列吗?在这点上我们要暂停一下。
收购诺基亚的“优先选择序列”意味着要收购它的业务模式,它的信仰系统。
可能,这些应该被抛弃,这些没有价值。
许多时候,收购者都讨厌新的“优先顺序”。
但是微软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想成为“设备和服务”企业。
苹果曾将公司名中的“电脑”去掉,微软也想将名称中的“软件”去掉。
它仍会开发软件,这点没有疑问,但要赚到钱就得将软件放在硬件和服务中去。
我认为,诺基亚的“优先选择序列”不足以武装微软,但当中有一些“优先选择序列”是微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
从优先选择序列上来说,更大层面上是诺基亚收购了微软。
微软正在改变业务模式,诺基亚设备给这种新模式带来垂直组件。
(本文作者Horace Dediu,关注诺基亚的分析师)搜狐IT /tech/ true 中关村在线report 3097 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一家企业正繁荣,一家企业在挣扎,结果前者将后者吞下了:为什么要买呢?这是一个问题。
当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相当于一组RPP收购另一组RPP。
以诺基亚为例,制造硬件的流程可能对微软来说是无价的,因为微软自己做得很糟糕。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一家企业正繁荣,一家企业在挣扎,结果前者将后者吞下了:为什么要买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的理解是,一家企业由三个价值标准来衡量:资源、流程、优先选择序列(resources、processes、priorities,简称RPP)。
一切价值都可以归纳到3点之中。
当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相当于一组RPP收购另一组RPP。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资源的收购,如客户、销售、利润等。
它可能是资产收购,如员工、知识产权、品牌等。
这样来评价是天真的,因为资源是最容易估值的,但只有可以估值的才能评估,它会忽略那些无法估值的东西。
因此,在一宗收购中,虽然大多的人关注“R(资源)”部分,但这种想法可能太天真,只是市场一般这样来评估,因为它可以标个价。
然而,当“R(资源)”迅速变化时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流程、优先选择序列,要看收购者如何评估这两点。
这两点很难估值,它们无法反映在股价中。
当我们给这些模糊的资产定个价,人们常常会说它被高估了,然而买家可能不会这样认为。
购买“流程”时,买家之所以愿意达成交易,主要是因为建立相似的流程需要的成本太大,可能是无穷的。
以诺基亚为例,制造硬件的流程可能对微软来说是无价的,因为微软自己做得很糟糕。
而在市场上微软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许多其它企业在自己制造硬件。
要弄清“优先选择序列”的价值是最困难的。
“优先选择序列”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资源”回答“什么”的问题,而“流程”回答“如何”的问题。
比如,我们用软件工程来类比,“优先选择序列”就是技术参数,“资源”就是数据,而“流程”就是算法。
一家公司存在的方向和合理性都由“优先选择序列”来决定。
如果你的技术参数不好,就算你的算法再好、数据再多也白搭:你在做错误的事。
购买“优先选择序列”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常常是独家的。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只能有一套体系。
如果体系中存在优先级冲突,就需要清理,从而化解内部冲突,防止企业失调。
所以,当你收购“优先选择序列”,可能意味着你必须抛弃自己的“优先选择序列”。
当一家繁荣的企业要改变方向时,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从这种层面上看,关于“优先选择序列”的收购大多是反转收购,也就是被收购者“买下”收购者。
被收购者的“优先选择序列”成为收购者的行动指南。
当年苹果收购NeXT、迪斯尼收购皮斯克就是这类收购。
一些企业是“资源”为主的企业,一些企业是“流程”为主的企业,还有是“优先选择序列”最重要的企业。
一家好的企业对“优先选择序列”有很好的感觉。
没有目标感的企业很难成为好企业。
在微软与诺基亚的交易中,微软到底买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