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说课材料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的说课稿
《化石吟》的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本节课的教材为《化石吟》。
•《化石吟》是中国古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王之涣是唐代初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悟和优美的艺术表达。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学习了解古代文化与诗歌的魅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
三、教学重点•理解《化石吟》的写作背景和诗意。
•掌握诗歌中的词语、结构和意象。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热身•向学生展示一幅画作,画中有一片雪地和一块石头。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表自己对画面的感受与想法。
第二步:诗歌赏析1.分段赏析–第一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通过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荒凉和人迹罕至的景象。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景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有哪些地方?–第二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独自在江边垂钓的老人,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场景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老人为什么要独自在江边垂钓?–第三段:“铁马冰河入,胡笳雪落鸣。
”•这两句诗表现了一幅蒙古人驰骋在冰雪中的壮丽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场景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描绘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场景?2.整体赏析–通过分段的赏析,引导学生对整首诗的诗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诗歌理解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2.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整体分享。
第四步:诗歌表演•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诗歌的表演。
第五步:诗歌创作•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创作自己的一首诗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化石吟》为例,通过诗歌赏析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通过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情感理解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的表演和创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与理解。
2023最新-《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3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3篇)《化石吟》,辽宁大学教授张锋作品,原载杂志《科学24小时》1982年第2期,后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
整部作品以诗歌的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通过会讲话的奇异化石,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
该作品作为教科书,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教材,可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石吟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xx,来自xx中学。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化石吟》说课稿教案
《化石吟》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描绘化石的诗歌,通过诗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化石的形成、分布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本诗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科学美,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了解化石的形成、分布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3)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科学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科学的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与理解。
2. 诗歌中科学知识的掌握。
3. 欣赏诗歌中的科学美。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专业科学术语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入赏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化石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化石,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讲述诗歌所描绘的化石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科学知识,如化石的形成、分布等。
4. 欣赏诗歌中的科学美(1)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科学美。
5. 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其他诗歌中的科学美。
(2)教师推荐相关诗歌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6. 小结课堂7. 布置作业(1)熟读诗歌,体会诗歌中的科学美。
(2)收集其他有关化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化石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通过多次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
3. 讨论法: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化石吟》优秀说课稿
《化石吟》优秀说课稿《化石吟》优秀说课稿【简介】《化石吟》是辽宁大学教授张锋作品,原载杂志《科学24小时》1982年第2期,后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
整部作品以诗歌的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通过会讲话的奇异化石,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
该作品作为教科书,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教材,可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
诗不长,仅三节。
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1、教学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化石吟》说课材料
《化石吟》说课材料【教材简】1、《》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的热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策略】1、吟诵法: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诗歌的韵律,诗歌的感情;在诵读中揣的形象精炼,的含义隽永,在诵读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联想想象法: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
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想象神秘的,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方式】1、自觉参与: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设适宜诵读的情境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来。
读中见意、读中品词、读中悟情,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参与意识不断加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自主探究:依据化石推测上古的生物世界,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联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秘密。
在发言中主动思考,在表达中善于探究,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明确分工,分别指定读题员、记录员、报告员、协调员等;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合理比较,使学生群体间产生合作、共享的局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化石吟》说课材料
《化石吟》说课材料新星中学孟琳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这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张锋的《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万载、奇幻、葱茏、优雅、卓越、海枯石烂、叹服”等词语;认识化石的作用,丰富科学知识,掌握一点阅读科学抒情诗的基本方法;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觉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这一科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主动认识化石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化石、探究人类进化、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培养学生保护现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始终“化石也能唱歌”的理解(四)、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布置预习。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布置预习包括生字,段解,以及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五)、课时依照课标把本课定为一课时。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制定教法学法。
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
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知识有关,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化石吟》是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化石对于人类认识古代生命的作用,目的是启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因此,在本诗的学习中,除了诗歌知识的学习,还必需了解化石的有关知识作为背景,才能较深刻地理解化石对于生物进化论的贡献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等古生物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要靠教师补充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1、预习背景知识的方法。
教师提供化石与进化论方面的知识材料给学生预习,使学生对化石的感受能够丰富起来,侧重点是理解化石说明了生命演变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真理。
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赞美化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出示远古动植物化石的相关图片和播放有关远古时代恐龙的科学幻想片(《侏罗纪公园》)。
(这个做法能积累理解本诗第3节、第6节的知识背景)。
3、对比法。
引入学生学过的《石灰吟》和本诗对比,同是赞颂诗,但赞颂的侧重点却不同。
4、朗读法。
本诗与第6课《理想》一样,节奏感强,适合朗读。
在朗读中理解化石的外表特征,如“冰冷的骸骨”,“肉体腐朽”,“黑色的躯壳”,“脸上道道皱纹”等。
同时在朗读中理解本诗的押韵、设问、拟人等特点。
5、拓展延伸法:阅读本册教材第166~167页“进化论和神创论的激烈争论”,请利用学过的或查找的化石资料,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辩护,写出3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学过程:1、课前印发教师收集的“化石简介”的资料,学生自由阅读。
2、课堂提问,就同学们所看资料,回答:a、什么是化石?b、化石是怎么形成的?c、化石分为哪几类?d、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化石的?e、化石说明了什么真理?3、请一个同学背诵《石灰吟》,另一个同学朗读《化石吟》,思考这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化石吟》说课稿(2)
《化石吟》说课稿(2)《化石吟》说课稿2、(hái)、(mǎ)、(cōng)、(lóng)、(zhuó)3、(zǎi)(qiāo)(ké)(cáng)(zài)(qiǎo)(qiào)(zàng)[设计意图]疏通字词,了解文体【活动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2、学生自由诵读。
3、问题与探索问题1:本诗赞美(吟)了什么?问题2:本诗可分为几层,概括大意。
(提示:哪一句话有过渡的作用?)4、分析与点拨:点拨1:本诗用抒情方式赞美了能展现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境界的奇异的化石。
点拨2:第三节“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1—2节是第一层,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想像;3—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问有答。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活动3】研读诗歌,合作探究1、研读3—6节,抓住重点句明确理解,深入赏析。
2、问题与探索问题1:怎样理解“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问题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问题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到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问题4:第六节是赞美大自然吗?文章主题是否偏转?3、分析与点拨点拨1:这一句生动表现了科学战胜迷信的巨大意义,从而表明了化石的珍贵价值。
一直到十八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仍然受到强烈的质疑,这充分证明顽固的势力有多么强大的力量,科学占领阵地需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骸骨是冰冷的,却能给科学研究者带来火一样的热情。
点拨2: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化石吟》说课稿2
《化石吟》说课稿2《化石吟》说课稿2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的人类的伟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文学的热情。
本节课我要完成如下几个目标:(1)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本文教学重点是: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重点研讨、质疑释疑、拓展延伸、小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响应。
最后让学生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3、重点研讨。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在进行重点研讨的时候,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1)“你能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然后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为单位起来发言。
(其他的小组成员可以做补充发言),可能学生的回答不会很完善,这时教师就要适当提醒,帮其完善。
4、质疑释疑。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
四人一组进行探讨,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可以采用记者招待会的方式)。
《化石吟》教课稿
《化石吟》教课稿《》说课稿一、教材分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化石吟》是一首以科学为题材的抒。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的人类的伟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的热情。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设置1、认知领域目标①理解、积累“奇幻、葱、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
②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③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能力情感领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确定的理由和根据]本课是一首以科学为题材的抒情诗,所以本课的教学,既要通过诗歌来让学生了解奇幻如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要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故将本课的能力情感领域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2、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重难点确定的根据]在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生物课,在教学中必须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说课稿(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说课稿(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说课稿1”这篇语文说课稿由xx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的人类的伟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文学的热情。
本节课我要完成如下几个目标:(1)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本文教学重点是: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重点研讨、质疑释疑、拓展延伸、小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导语如下:大家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词吗?这个词什么意思呀?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2、整体感知。
在进行整体感知的时候我先出示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投影显示),然后范读课文(或用录音带)。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化石吟》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化石吟》《化石吟》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
【内容分析】《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化石吟》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
化石功不可没,科学真是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
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课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
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
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
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
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为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第四步:小结全文。
《化石吟》说课稿(精选5篇)
《化石吟》说课稿(精选5篇)《化石吟》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学问有关,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
《化石吟》是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化石对于人类熟悉古代生命的作用,目的是启发同学爱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因此,在本诗的学习中,除了诗歌学问的学习,还必需了解化石的有关学问作为背景,才能较深刻地理解化石对于生物进化论的贡献以及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同学对化石等古生物方面的学问较为缺乏,要靠老师补充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1、预习背景学问的方法。
老师供应化石与进化论方面的学问材料给同学预习,使同学对化石的感受能够丰富起来,侧重点是理解化石说明白生命演化的事实,证明白生物进化的真理。
在此基础上理解赞美化石的感情,激发同学探究生命神秘的爱好。
2、拟采纳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出示远古动植物化石的相关图片和播放有关远古时代恐龙的科学幻想片(《侏罗纪公园》)。
(这个做法能积累理解本诗第3节、第6节的学问背景)。
3、对比法。
引入同学学过的《石灰吟》和本诗对比,同是赞颂诗,但赞颂的侧重点却不同。
4、朗读法。
本诗与第6课《抱负》一样,节奏感强,适合朗读。
在朗读中理解化石的外表特征,如“冰冷的骸骨”,“肉体腐朽”,“黑色的躯壳”,“脸上道道皱纹”等。
同时在朗读中理解本诗的.押韵、设问、拟人等特点。
5、拓展延长法:阅读本册教材第166~167页“进化论和神创论的激烈争辩”,请利用学过的或查找的化石资料,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辩护,写出3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学过程:1、课前印发老师收集的“化石简介”的资料,同学自由阅读。
2、课堂提问,就同学们所看资料,回答:a、什么是化石?b、化石是怎么形成的?c、化石分为哪几类?d、科学家是怎样讨论化石的?e、化石说明白什么真理?3、请一个同学背诵《石灰吟》,另一个同学朗读《化石吟》,思索这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同学回答后,老师明确,两首诗歌都是赞美诗歌,但前者主要是咏诵石灰的坚贞的精神,目的是用来象征一种人;本课则是赞美化石叙述了令人惊异的“神话”,是赞美化石本身,赞美它叙述了生命演化的故事,赞美它证明白生命进化的真理。
《化石吟》说课稿教案
《化石吟》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描绘化石奥秘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化石的形成、演变和考古学家的工作。
本诗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认识化石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朗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化石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 化石形成过程的描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全文、化石图片、相关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导入《化石吟》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写,分析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讲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知识拓展教师播放化石考古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挖掘、修复和研究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培养朗读、朗诵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知识点和诗歌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化石吟》。
2. 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化石。
3. 调查周围的自然景观,了解化石分布的情况。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说课材料
新星中学孟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这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张锋的《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万载、奇幻、葱茏、优雅、卓越、海枯石烂、叹服”等词语;认识化石的作用,丰富科学知识,掌握一点阅读科学抒情诗的基本方法;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觉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这一科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主动认识化石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化石、探究人类进化、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培养学生保护现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始终“化石也能唱歌”的理解
(四)、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布置预习。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布置预习包括生字,段解,以及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五)、课时
依照课标把本课定为一课时。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制定教法学法。
由此,我对学生做了客观的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对诗歌这一体裁并不陌生。
感受过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
并且七年级学生对古生物等未知的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体会诗歌的美,大自然的奇妙以及科学的伟大。
并且,我针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参差不齐的情况,在问题的设置上也有难易之分。
三、说教法学法
对本课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朗读法: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非诵读不能体会其美。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和想象法:亿万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记录,科学家据此复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绘出想象中的远古世界,并以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思维描画一翻,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3、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我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以下的学法: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在歌中有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就这句歌词提出疑问:“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学生明确:石头虽然没有生命,但在特定的历史、特征、环境下,也会保存和传递一些信息,留给后人去研究。
这就是会唱歌的内涵。
通过这一阶段探索性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中“化石也能说话”这一问题找到一个答案,为学本诗打下思想基础。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2、提问什么是化石?(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回答。
)
3、学生初读“化石”。
4、学生听读“化石”,(教师播放示范录音)学生思考课文题目中的“吟”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化石及其作用,丰富科学知识。
使学生经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通过朗读的方法初步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研读和赏析
1、学生品读“化石”,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
(结合以前所学诗歌作答。
)
2、学生思读“化石”,思考诗人是怎样重现已经逝去万载的世界的,沉睡了亿年的石头又说了什么话?(小组讨论作答。
)
设计此环节目的是学生在不断的品味思考中,学会阅读诗歌的学习方法并能概括出诗歌的内容及语言特色。
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四)自主解读
1、再读诗歌,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有哪些,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全班讨论解答。
通过赏析和质疑这种形式,不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拓展延伸
1、读诗离不开想象。
诗中说“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假如你就是那一枚小小的化石,沉睡地下亿万年后刚刚苏醒,你要想世人讲述怎样的故事,诉说怎样的心声呢?(先在小组讨论,再向全班交流)(投影各种化石图片)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化石图片或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开拓学生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六)总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中去慨叹、遐思,这更多的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有化石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从小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七)作业
1、请大家在课后去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和人文遗产,我们应该利用怎样的科学方法去保护和研究它们?
2、小作文:A 、假如我是化石……
B 、假如我是恐龙……
开放性作业,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可从二者中选取一个完成,一方面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令一方面增强学生保护现有环境的意识。
并能很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
(八)、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美观大方明了的体现文章内容
《化石吟》说课材料
新星中学孟琳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