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砖雕的历史溯源及现状

合集下载

浅谈临夏回族砖雕艺术

浅谈临夏回族砖雕艺术

浅谈临夏回族砖雕艺术内容摘要:作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砖雕工艺”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了。

自从砖当作营建建筑物的材料之后,就出现了对砖进行装饰的要求。

与此同时,应用而生的“临夏砖雕”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它凝聚了回族艺人的智慧和心血,这支建筑装饰园地中的奇葩,至今仍焕发着异彩。

战国时期饰面砖就已存在。

现今已经发现的陕西省凤翔县先秦宫殿遗址中的饕餮纹饰面砖和燕下都发掘出来的曲尺形的饰面砖,以及大量的秦汉饰面砖等,都保存着饰面材料的珍贵史料。

东汉和魏晋时出现了砖构墓室,由于砖墓一开始就是模仿石墓的,所以砖雕内的一些砖雕饰也是以模仿石雕的形式出现的,如甘肃嘉峪关晋墓砖券门门楣上的嵌饰既是如此。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宗教建筑中的砖塔促进了砖构工程技术的发展。

如河南省登封北魏时代建造的嵩山寺塔,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隋唐以后,砖不仅被用于墓穴而且还用于建筑物的基座部分。

至此“砖雕工艺”不仅用于墓室、佛塔,还出现在建筑物上。

宋代及辽金时期,大量建造寺庙,砖塔使砖构技术和砖雕工艺得以发展到成熟阶段。

元代建筑物改进了瓦做屋脊,而是采用了尺寸较瓦大得多的砖做屋脊,这使砖雕饰物从基座升到屋顶。

明代以后建筑物采用砖做维护材料,这就为砖雕工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途。

这时期已产生了砖装山花和砖券门等。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日趋垂危的统治地位,则更加强调封建礼制和等级观念。

明史舆服志记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许用拱饰彩色”。

在建筑装饰上也有明确的规定,琉璃装饰制品仅能用于帝王的殿宇坛庙之上,而一般地主阶级和平民要装饰府第宅院只能用“砖”作为装饰材料。

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砖雕工艺的发展。

临夏位于甘肃省大夏河畔,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临夏春秋战国时代属西羌,秦时属陇西郡,汉武帝时改称桴罕属金城郡,东晋时改名河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安乡郡,元朝改名为河州路,故今人也称临夏为河州。

临夏自古以来就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又与甘南藏区(现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因而成为一个商业集散地。

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砖雕早期临夏县砖雕承袭秦汉遗风,粗犷平实,多单线平刻,变化少,画面单纯。

后来渐至刚劲、稚拙、朴素,以浮雕和浅圆雕为主,缺乏透视变化,强调对称,富有装饰趣味。

宋代砖雕以模拓为主,间以雕刻。

明清后以雕刻为主,间以捏雕,吸收了伊斯兰教构图繁缛、严谨缜密、清雅素洁的格调,藏传佛教构图繁缛宏博、庄严神秘的风格,及道教清静自然、玄妙高古的境界,具有一种缜密、繁复、细致、典雅的品格,形成了独特的砖雕艺术特色。

建国后,在“文革”期间一度冷落沉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再度复苏弘扬,进入振兴期,和木雕、彩绘等姊妹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临夏县古典建筑行业独一无二的特色品牌。

临夏县砖雕雕刻器具主要有折尺、据子、刨子、铲、錾、刻刀等。

铲、錾、刻刀又随工艺要求,分轻重、大小、长短、刃口宽窄、薄厚等类别。

雕刻材料以传统制作的土窑青砖为主,青砖经过打磨后,以切、勾、削、凿、剔等多种手法精雕细刻,拼接安装,全部用手工制作完成。

砖雕作为古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主要以梅兰竹菊、福禧禄、八宝博古、翎毛花卉、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为创作题材。

主要用于寺、庙、观、庵等宗教建筑、仿古楼馆等公共建筑和传统民居中,作为天井、山墙、影壁、廊心壁、丹墀、台阶、下槛、墀头、须张座、屋脊等部位的装饰材料。

既可与建筑工程同时安装,也可在工程完工后安装,也可在原有墙面不动的情况下作固定安装,与整体建筑浑然一体,显得古朴凝重,富丽堂皇,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特色。

砖雕造型技法主要有模拓、捏雕和刻雕三种。

模拓是用各种花纹的砖模把粘土拓制成砖坯入窑烧制而成,如大量的花纹砖;捏雕是用手和模具把粘土捏成各种造型入窑焙烧而成,古建筑中的脊兽、套兽、宝瓶等多用此法;刻雕是在青砖上按图纸用刻刀雕琢而成,随类赋形,深镂浅刻,异常精美,建筑物中的墙饰、台阶等常用此法。

砖雕图案取材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自然类,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山川河流、松柏垂柳、珍禽异兽等;二为社会生活类,包括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三为吉祥如意类,如八宝博古、福寿供品、二龙戏珠、五子图等;四为纹饰类,常见的有龙纹、莲纹、牡丹纹、几何纹等,各种纹饰又变化多端,名目繁多。

临夏回族砖雕文化产业研究

临夏回族砖雕文化产业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结合
( 三) 从产业开发的角度 , 政 府 缺 乏 的。临夏应参照文化部《 国家级非物质 虽然 , 已经 兴 办 了能 成 砖 雕 公 司 和 实际 , 制定传承人相关的制度 。开展师
家族传承 、 团体传承等 活动 , 建 近年来 , 临夏砖雕 发展势 头 、 市场 神韵砖雕公司等龙头企业 , 但是砖雕生 徒传承 、 1 0 8 发展 ・ 月刊
文化产业 要实 现推动 区城经 济发
随着临夏砖雕产业 的发展 , 对外销 展 的 目标 , 必须与地区文 化资源的挖掘 售力度不断增大 ,砖雕市场不 断扩大 , 相结合 , 充分 利用社会 闲置资本 , 在大
问 这就 出现 了传统雕 刻技 艺无法满 足市 力培育 文化消费市场 的基础 上繁荣 文
二、 临夏 回族砖雕产业发展现状及 计 , 临夏从 事砖雕 的人 员 中, 很 多人连 关 系 , 关键在 于政 府 的引导 , 要充分 发 法律保障力度。 政府 、 文化管理 临夏砖雕在 2 0 0 6年 被 列 为 国务 院 为 了片面追求 经济效益 , 分段流水雕刻 金投入 、 第一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在 国 使得一 些企业 和作 坊对雕 刻艺人 要求 部门要 在扶持和培育文化企业 、 开发文 临夏砖雕学术和理论研究 化 产业 的同时 ,引导 企业加 大艺术创 家商标局 申请注册了“ 河州砖雕 ” 商标。 不高。另外 , 挖 掘文化 内涵 , 从而增强 其文化 产 为 了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开发 , 临夏着力 处于空 白, 导致砖雕产业长期处于一个 新 , 把砖雕产业培育成新 的经济增 长点 , 由 较低层 次 , 其 作品创新 不足 , 缺乏 应有 品竞 争 力 。 最初的零散 、 作坊式生产发展为如今 的 的艺术价值 和文化 内涵 。 目前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是甘肃临夏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清末民初巧匠辈出,到近代又吸收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与建筑紧密结合的民间艺术,更加完善精美。

临夏砖雕的工艺分“捏活”和“刻活”两种。

“捏活”是先用加工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模具捏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焙烧而成。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及西南部,是自古以来从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四川的必经之路,属于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这里聚居着汉、回、藏、东乡、撒拉、保安、土等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临夏市位于陇南夏河之畔,这里的建筑砖雕艺术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又融合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

走进临夏,凡属古典建筑,不论是回族的礼拜殿,还是汉族的社庙,不论是昔日的达官贵人的公馆、府第,还是寻常百姓人家,大都饰有精美的砖雕。

临夏砖雕是临夏县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

该县境内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砖室墓中的砖雕饰物,是以土窑青砖为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临夏砖雕实源于秦汉,是当时民间木雕技艺的延伸。

据考古发掘,在宋代,临夏砖雕艺术已相当成熟,到元明时代,精美的砖雕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建筑之中。

明、清两代是临夏砖雕的兴盛时期,建于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门前的"龙凤呈祥"影壁,堪称河州现有砖雕的精品。

影壁两边为"凤凰来仪",中为"墨龙三显",观此影壁,浅浮雕墨龙,忽隐忽现,阴云漠漠之中,纳云吐雾,夹带雷声,有大雨骤至之感。

到了民国年间,临夏砖雕艺人辈出,其中,以回族老艺人绽成元、周声普最为有名,集河州砖雕之大成的东公馆砖雕是绽成元的艺术结晶,临夏红园一字亭南侧壁上的"泰山日出图"则是周声普的得力佳作。

而榆巴巴拱北、大拱北、红园广场等一些新建的大型砖雕作品则展示出河州新一代砖雕艺人的精湛技艺。

解放初期,临夏砖雕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红园、大拱北等地最为集中。

民间艺术的奇葩

民间艺术的奇葩

民间艺术的奇葩河州(甘肃临夏的古称)砖雕艺术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细,构图严谨,富于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河州民间艺术的奇葩。

2006年初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中,甘肃有16个项目入围,河州砖雕以其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精美绝伦的造型艺术脱颖而出,名列榜单。

河州砖雕之所以能第一批进入“国字号”保护体系,是因为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是河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临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汉儒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相互浸濡、融合。

勤劳聪慧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丰富而又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

在众多的民间文化艺术中,砖雕独树一帜。

河州砖雕分为捏活和刻活两种。

捏活,即将调好的粘土用手工或模具捏制、压制成各种图案,然后入窑焙烧而成。

一般用于屋脊,俗称“脊兽”。

河州砖雕主要指的是刻活,那把特制的青砖抛磨打光,十几块或者几十块拼凑在一起,由师父构图,然后众徒弟根据构图编号分块作业,采用浅浮雕、高浮雕、阳浮雕、阴浮雕等手法雕刻而成,大多装饰在砖柱台座、门庭影壁之上。

置身于河州大地,穿梭于大街小巷,砖雕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在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遍布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

且不说广泛运用于寺、庙、观、庵等民间宗教建筑,即使走进普通百姓人家,也都会看见一两件令人叹服的砖雕艺术作品,或筑于屋脊、垂头、门楣之上,或镶嵌在影壁、回廊、门庭之间,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令人不能不惊叹河州人爱美的程度和砖雕在河州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如此精美的艺术为什么会在河州这块西北边陲之地落地生根而且生生不息,并与河州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呢?追根溯源,河州砖雕的兴起与普及还要从河州的商业谈起。

河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明清时期茶马互市之地。

临夏砖雕在园林建筑中装饰艺术性的探析

临夏砖雕在园林建筑中装饰艺术性的探析

临夏砖雕在园林建筑中装饰艺术性的探析摘要:介绍临夏砖雕的起源和艺术特点,分析了现有临夏砖雕的艺术性。

关键词:临夏砖雕;园林建筑;艺术临夏砖雕,又称河州砖雕,是我国北方砖雕流派中具有特殊艺术性的一种。

其作品雕镂精细,构图严谨,极富想象力和表现力,为西北各省市的各类园林建筑广泛采用。

2006年,临夏砖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临夏砖雕的起源据考证,临夏砖雕由汉代画像砖演化而来,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

由画变刻,形成砖雕,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装饰艺术。

临夏砖雕在宋代以墓室砖雕为主,元代时墓室砖雕逐渐衰落,至明代,才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

临夏砖雕以细腻而坚实的青砖作原料,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一副砖雕通常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外呼应,浑然一体,构图精巧,雕工精湛,把生动的画面和传神的意趣,淋漓尽致的再显在盈尺见方的青砖上,美仑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临夏砖雕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代表园林建筑艺术一个流派,追根溯源,与临夏所在的特定地域和文化,宗教有密切的联系。

临夏,古称河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自古以来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四川的必经之路,属于“丝绸之路”南道要冲,是明清时期茶马互市之地。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

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2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创造,发展,丰富了临夏砖雕这种园林建筑形式的艺术性和生命力。

2临夏砖雕的艺术特点临夏砖雕在不同时期,具有各自特点。

早期追求逼真,写实风格明显;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浮雕技法的不断成熟,作品突出了写意的境界,而且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不断渗入,花,鸟,虫,果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砖雕的主体景观位置确立;现代砖雕作品,以呕歌新时代为主题,完全以砖雕主景观为表现形式,以高浮雕的手法和繁华的构件搭配,突出了砖雕艺术的立体空间美感。

3现有临夏砖雕的艺术性分析临夏东宫馆座落在临夏市八坊三道桥东,是由原国民党河西督办马步青出资建修的私人官邸,是临夏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兴建于上世纪30年代。

论临夏砖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

论临夏砖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

艺术•理论论临夏砖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文/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李小锐摘要:临夏砖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金时期,由于临夏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其砖雕艺术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其不断地发展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交汇,多民族文化的互融,给砖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多元的文化背景。

在砖雕表现题材上,文化多元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并形成了临夏砖雕独特的审美情趣。

临夏砖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物化反映,又是民族精神的载体,除了传递给人们美的享受外,还蕴含着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被词:临夏砖雕艺术文化特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袍罕。

地处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甘川古道交错之地,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商业氛围浓郁,有“西部旱码头”、“河湼雄镇”之誉,自古以来,中原的农耕文明和西部的游牧文化在此融合。

是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地方。

当地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尤其是作为建筑装饰的砖雕艺术,具有多元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更是临夏工艺美术文化遗产中的奇葩。

并且在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故而,临夏又被誉为“砖雕之乡”。

一、临夏砖雕的发展背景临夏砖雕又称“河州砖雕”,最早可追溯到宋、金时期。

在临夏发现的金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墓室,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这是目前临夏地域内最早的砖雕艺术实物。

从元代开始,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形成,也为后世独具民族特色的临夏砖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到了明中后期,走入民间的砖雕艺术得以蓬勃的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艺术,并形成了南北各异的雕刻艺术风格。

《明30I中国包装2019.7艺术•理论史•舆服志四》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棋,饰彩色”。

在这种背景下,富而不贵的商人只得在砖刻上大下功夫,用砖雕进行建筑的装饰,从而促进了砖雕艺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临夏建筑中的一种装饰风格。

清中期以后,雕刻工艺结合了石雕、木雕等雕刻手法,临夏砖雕技艺更趋成熟,砖雕工艺迎来了空前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雕刻艺术。

临夏砖雕艺术特色与发展前景

临夏砖雕艺术特色与发展前景

2019年第伽(总第822期)大教t_临夏砖雕艺术特色与发展前景张海生沈东云(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甘肃合作747000)摘要: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一种装饰建筑的形式,包含绘画艺术、木雕艺术特色,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

本文记叙了临夏砖雕的发展历史和地域性的特色,并和天津砖雕做了比较,讲解了当地的砖雕地域特色,又通过当代发展中 的临夏砖雕进一步概述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临夏砖雕的作用。

关键词:临夏砖雕艺术特色发展前景一、临夏砖雕历史渊源当走进临夏的时候,你会看到临夏的砖雕,更会感悟它 古老的文化历史,第一印象是临夏的砖雕文化。

临夏历史比 较悠久,相对于其他仿古化建筑的城市,禹夏时被称为雍州 之城,春秋战国时叫西羌领地,西汉时为桴罕县,属陇西郡,东京时建名河州,秦汉以来为丝绸之路要道。

其中甘川古道 和唐番古道在这里交错延展,形成错综复杂的要道,具有古 文化的意义,现如今发现的精美的砖雕都是从近百座墓中 挖掘出来的,临夏市内名胜古迹各种各样,清真寺、拱北建 筑都有,展现出的风格是中国建筑和阿拉伯建筑互为一体, 显得别具一格。

临夏砖雕充满传统的文化特色,深受广大人 民的喜欢,成为临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国的砖雕历史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很悠久。

历经 2000多年的坎坷历史,手法和形式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不 同,砖雕属于我国独特的一门使得经济发展的艺术,它所用 材料是砖,在砖上进行刻画,最后进行排序、组合、勾画、雕 刻,塑造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象。

临夏的砖雕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历史悠久,它以一门 独立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经考古人员考古发现,宋代 时,临夏砖雕多以墓室装饰的砖雕为主,如1983年发现的位 于和政县的杨马家庄的一个墓室,在这个墓室的四个面上 都有铺色砖雕的花卉门窗,线条粗细不一样,多为显示粗。

到了南宋的时候,临夏砖雕的建筑艺术已形成不同于前代 的风格,基本超过了宋代。

在砖雕发展中,墓室砖雕的兴盛 却逐渐衰落于元代。

临夏砖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临夏砖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临夏砖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对于临夏砖雕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深感着迷。

临夏砖雕源自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种结合了古典中式建筑、民族传统文化和雕塑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

其精致的质感和精美的细节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

在本文中,我将会更详细地讨论临夏砖雕的历史背景、原材料、制作流程和现状,并对其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展开说明。

一、历史背景临夏砖雕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是古代宫廷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之一。

在当时,临夏砖雕被广泛应用于皇家宫殿、名门豪宅和名胜古迹的修缮。

在清朝时期,临夏砖雕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改进,成为了现代砖雕的基础。

此后,临夏砖雕逐渐由官方文化向民间艺术发展,成为了临夏地区和回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临夏砖雕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二、原材料临夏砖雕的原材料主要是化学组成稳定、耐高温的云南白草灰。

此外,还需要使用红砖、黄砖、黑砖、白砖等不同色彩的砖块作为衬托。

三、制作流程1.设计:在制作之前,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

设计师首先需要进行图纸绘制和立体造型,然后做出精确的模型。

2.制模: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与图纸等比例的木模,然后使用云南白草灰制作石膏模。

3.刻凿:将石膏模放在专用的工作台上,然后用锤子、凿子、刻刀等工具对砖块进行刻凿和切割。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线条和曲度的细节和准确性。

4.烧制:将刻好的砖块放置在竹节空心窑里,随后进行烧制。

烧制完成后,将砖块进行清洗和打磨,并将它们放回原来的木模上进行拼接。

5.上色:在砖雕完成后,需要进行上色。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涂刷和调色板将颜色涂在砖雕上。

四、特点临夏砖雕的最大特点就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临夏地区人民的审美和情感。

与其它砖雕相比,临夏砖雕更加精细、宏伟和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临夏砖雕——刀尖上的艺术

临夏砖雕——刀尖上的艺术

临夏砖雕——刀尖上的艺术临夏砖雕——刀尖上的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几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砖雕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展示,砖雕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而临夏砖雕则是砖雕中的瑰宝,其具有高度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刀尖上的艺术”。

临夏砖雕是中国西北地区砖雕的代表,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北宋时期。

它起源于临夏地区,即今天甘肃省的临夏市,素有“临夏之冠”的美誉。

临夏砖雕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建筑装饰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城墙、纪念碑、城门等建筑物上,传统的生产工艺得以在世界遗产水利工程平遥古城和丝绸之路中被广泛运用,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夏砖雕的创作过程可以概括为选材、刻制、烧炼三个阶段。

首先是选好砖头。

大多数临夏砖雕采用的是手工烧制的黄色或赭色砖块,这些砖块均匀,色泽鲜艳,质地坚韧,没有太多的夹杂物,是临夏砖雕的必备材料。

砖块选好后,就进入到刻制阶段。

刻制是临夏砖雕的核心工艺,要求原始线条的精准,构思合理,布局和谐。

就整个过程而言,砖雕形象的完成根据图纸、模具或现场实地设计来实现,砖雕师傅先在砖头标记好需要切割的位置,然后使用刻刀在砖头上进行切割。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技术的掌握和勾勒技巧的运用,通常这一环节需要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娴熟的操作。

最后,临夏砖雕还需要经过高温烧烤的环节,以确保砖头的绝对稳定性和表面光滑度,更多的是用于保持砖雕的稳定和抵御恶劣天气(例如风沙和高温)。

临夏砖雕的特点是精致、细腻、别致、独特。

它将砖子的坚硬和古朴与雕刻的柔美风雅融为一体,产生了难以言表的美感。

临夏砖雕注重形态、色彩、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兼顾,表达了中华文化深邃、博大、古浓的内涵。

临夏砖雕的造型变化多样,有些是小到细微处、以点铸面、以小见大的精细工艺,有些则是大片彩绘、高大宏伟的华丽砖雕,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总体而言,临夏砖雕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产物和代表,它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还有着自身深厚的文化价值。

传承和发展临夏砖雕技术的方法

传承和发展临夏砖雕技术的方法

传承和发展临夏砖雕技术的方法传承和发展临夏砖雕技术的方法1. 引言临夏砖雕技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珍贵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不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还需要发展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以充分挖掘砖雕技术的潜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传承和发展临夏砖雕技术的方法,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深入了解临夏砖雕技术的历史和特点要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临夏砖雕技术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通过研究其起源、发展过程和传统工艺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临夏砖雕技术的独特之处,并为今后的创新打下基础。

3. 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了保护和传承临夏砖雕技术,我们需要加强相关保护工作。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和团队,负责砖雕技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对现有的砖雕作品进行分类、鉴定和保护,确保其得到妥善的保存和管理。

将砖雕技术纳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砖雕艺术人才,推动传统工艺的发展和创新。

4. 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为了推动临夏砖雕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

可以以现代艺术为基础,将传统的砖雕技巧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三维打印技术,来提高制作效率和精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5. 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临夏砖雕技术虽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国际上仍有待进一步推广和传承。

为了使临夏砖雕技术走向世界,我们可以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展览、艺术节和文化交流活动,将临夏砖雕技术介绍给更多的人,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探索砖雕技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潜力。

6.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临夏砖雕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我认为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工作。

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砖雕技术的传统工艺不被遗忘。

另要鼓励创新和技术应用,使砖雕技术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临夏回族砖雕艺术文化

临夏回族砖雕艺术文化

临夏回族砖雕艺术文化砖雕是临夏州文化产业中极具地域特色的著名文化产品,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寸之间的演绎在临夏,砖雕作为一种建筑艺术随处可见。

在临夏,不论是宗教建筑还是传统民居建筑,砖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都被广泛应用。

一块盈尺见方的砖面上,会雕刻有牡丹荷花、梅兰竹菊、葡萄、松树、山水等图案,这些图案层次分明,构图紧凑,看起来精美典雅,令人赞叹不已。

许多砖雕作品都是因物设图,在应用上做到了与建筑物本身的和谐统一。

临夏砖雕作为建筑物装饰之一种,主要用于寺、庙、观、庵等宗教建筑,仿古楼堂馆所等公共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中。

由于砖雕艺术品是雕刻在传统制作的绵砖上,因此和玉雕、石雕、木雕、金属雕相比,独具一格。

有着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构图复杂、场面宏大,雕刻技法多种多样、风格细致繁缛等特点。

临夏砖雕在宋金时期已经发展完善和成熟,明清两代进入了兴盛期,至近代更加完美,建国后到“文革”期间一度冷落、沉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再度复苏、弘扬,进入了振兴期,砖雕技艺作为古建筑装饰艺术,同木雕、彩绘等姊妹艺术在仿古建筑业界得到空前的发展。

临夏砖雕艺术能够传承发展,关键在于其作为临夏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雕塑艺术,是古典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装饰之一,对提升古典建筑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气息有着其他装饰艺术无法替代的功效。

随着砖雕艺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与成熟,以及在旅游景点、园林、宗教场所、民居等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其经济价值也是愈加显著。

砖雕文化的发展文化是文化产品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

文化产业的发展最注重的就是对文化的挖掘和开发。

有着上千年传承历史的临夏砖雕艺术,现在面临的却是文化缺位。

建国以后,由于长达三十年的冷落与沉寂,临夏砖雕艺术的传承发生了严重“断代”,一些艺术大师后继乏人;由于从事砖雕环境恶劣、体力消耗大,收入低,一些著名匠工艺人的后代已不再从事这一祖传的技艺而另谋他业,致使一些优秀的砖雕技艺濒临失传。

临夏砖雕的历史溯源及现状

临夏砖雕的历史溯源及现状
印花和雕刻相结合的新式工艺 , 使砖雕件更为精细 和立体 。 及
论及临夏砖雕艺术的历史溯源 ,本文有必要结合 中国回
至宋代 , 在《 营造法式》 中砖雕被称为 “ 斫事” , 所谓 “ 事造剜凿 ” 族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来上溯。 隋唐时期 , 中亚和西 亚地区的大
当指其 技法规范。及至此时 , 砖雕 的工艺 手法 虽 日臻成熟 , 但
制, 不过三 问五架 , 不许用斗拱 , 饰色彩 ” 。但随着 当时工 商业
术传统和匠作技艺随着“ 回匠 ” 的东 迁也被移植到 了东方 。文
的发 展繁荣和市民阶层 的出现 ,促使 新兴 的财 富阶层 手 中大 献 虽无对砖 雕技艺的直接记载 , 但从合理推 断而 言 , 对后世临 量 富足的商业资本 用于民居建筑装饰 , 加 以砖 雕技法 、 制作 工 夏砖雕 艺术 的形 成和发展确有 直接 的影 响。如元代重建 的杭 艺和题材 内容 的 E l 益成熟 和丰富 ,催 生了 中国砖雕艺术 的空 州 真教寺 ( 又称凤 凰寺 ) 建筑所饰伊斯 兰风格 的砖雕 , 画面精
砖雕的艺术形态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 国家或者更早 以前 的中
东地 区很早就被广泛使用 ,例如古 代美索不达米亚地 区的苏
随着佛 教的兴起和寺观 、 砖塔建筑 的大规模建 设 , 砖雕在 建筑 美尔 、 亚述 、 巴 比伦等文明古国都曾经以规模宏大 的砖构建筑 装饰领域 中的作用和地位 日益巩 固。唐代砖雕发展 出将 模压 和装饰闻名于世。”
中 的河 州 砖 雕 因其 精 湛 的工 艺 手 法 和独 具 特 色 的 地 域 民族 文
与吸收对临夏砖雕制作工艺 的成熟 和题 材内容的拓展丰富又
2 3 1
对州
促使 临夏砖雕进入 了空前繁盛时期 。

临夏砖雕——千年传承的瑰宝

临夏砖雕——千年传承的瑰宝

临夏砖雕——千年传承的瑰宝临夏砖雕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深深地被这一传承千年的瑰宝所吸引,并希望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临夏砖雕的知识。

本文将从临夏砖雕的历史背景、流程、技术特点及其现状等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一、历史背景临夏砖雕起源于唐朝初年,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唐朝时期,临夏地区的陇东路是一个重要的商要道,在此期间,商人们经过临夏时,就会在此购买一些精美的砖雕作品来丰富他们的家居生活。

由于临夏地区位于砖材资源丰富的黄土高原,因此临夏的砖雕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

二、流程临夏砖雕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选料、制作模子、烧制、雕刻、装饰和喷涂六个步骤。

1.选料选材是砖雕制作的第一步。

临夏砖雕所选用的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淤泥。

作为砖雕材料,这些黄土和淤泥一般都要经过筛选、粉碎、适度搀和等处理。

2.制作模子制作模子是砖雕制作的第二步。

临夏砖雕使用的模子通常是以木头为材料制作而成的。

制作模子的过程主要是在木板上刻上砖雕图案,在其表面涂上油,然后在粘上一层纸,以免制作过程中砖雕粘在木头上。

3.烧制烧制是砖雕制作的第三步。

砖雕制作需要用到高温烧制的陶瓷烧炉,这种烧炉能够将黄土和泉水合理地烧制成砖雕需要的材料。

砖雕烘烤所需的火候通常要持续十余个小时,并以逐渐升温的方式进行,以免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失控情况。

4.雕刻雕刻是砖雕制作的核心步骤。

在砖雕雕刻的过程中,雕刻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图案来进行精细化雕刻。

临夏砖雕通常要求线条清晰、圆润丰满、大小比例匀称,并且要考虑到其装饰性和实用性,而雕刻时间也相对比较长。

5.装饰装饰是砖雕制作的第五步。

装饰包括大小不一的圆球、方头、倒角等多个部件。

在装饰的时候,需要按照图案将各个部位切割、制作,然后再用砂纸擦拭,最后再将这些部件组合成砖雕的成品。

6.喷涂喷涂是砖雕制作的最后一步,其作用是使砖雕的颜色更加明亮、漂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展开,首先介绍了“临夏砖雕”的重要性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开展调查研究、保护工艺技术、传承人培养和激励以及文化传播推广等建议。

其中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保护“临夏砖雕”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临夏砖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持续发展和传播,同时也能使更多人了解和重视这一传统工艺。

最终目的是让“临夏砖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艺术享受。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保护、传承、法律法规、调查研究、工艺技术、传统技艺传承人、培养、激励、文化传播、推广、社会保护、传统文化、重要性、呼吁、关注。

1. 引言1.1 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重要性“临夏砖雕”是临夏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技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临夏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临夏砖雕”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可以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加强对“临夏砖雕”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更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

只有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使“临夏砖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其永存于世,为后人传颂。

1.2 说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一些传统工艺技术、民俗习俗和艺术形式面临失传、衰退甚至消亡的风险。

保护传统文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保护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保护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遗产,更是在保护一个民族的根与魂。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特定社会群体以传统方式生产、传承和表达的各种文化表达和传统表演形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砖雕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

临夏砖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临夏砖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问题,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一、加强法律法规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临夏砖雕应该得到国家级的保护和支持。

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保护临夏砖雕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

还应建立砖雕保护的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对临夏砖雕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确保砖雕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加强保护意识和宣传加强对临夏砖雕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对临夏砖雕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砖雕展览、举办砖雕文化节等活动,向公众普及砖雕的历史、技艺和价值,引导公众尊重和保护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砖雕保护教育,培养青少年对砖雕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为砖雕传承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砖雕传承工作保护临夏砖雕,首先要做好砖雕传承工作。

应该鼓励和支持砖雕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加强对砖雕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工作。

可以通过设立砖雕传承学校、开办砖雕技艺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砖雕传统技艺人才。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临夏砖雕的传统技艺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以便后人学习和研究。

四、加强砖雕保护与利用在加强临夏砖雕保护的也要积极探索砖雕的利用价值。

可以通过振兴砖雕产业,发展砖雕创意产品,打造临夏砖雕的文化品牌。

可以将砖雕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砖雕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临夏砖雕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临夏砖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与国外相关文化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和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砖雕展览、开展国际砖雕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临夏砖雕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临夏砖雕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临夏砖雕”的保护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知识、技能、实践和表达形式的传统。

它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庆典、知识和实践,以及相关的器物、手工艺品和文化景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也日益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以临夏砖雕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临夏砖雕是指在临夏地区制作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主要以青砖为材料,经过精细的雕刻而成。

临夏砖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临夏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艺术精品。

它不仅在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还被视为一种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临夏砖雕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临夏砖雕源远流长,其雕刻内容通常与传统宗教、神话和民间故事相关,反映了临夏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环境下,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临夏砖雕展现了丰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临夏砖雕在雕刻技艺、图案设计和装饰风格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效果备受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丰富了临夏地区的建筑文化和艺术风格,同时也为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美感享受和审美体验。

临夏砖雕体现了传统工艺技艺的精湛之处。

临夏砖雕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的筛选、加水捏泥、搓制模具、烧制砖坯、雕刻成型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耐心细心的制作。

临夏砖雕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维护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完整性和纯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临夏砖雕具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其传承和保护事关临夏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振兴,也对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夏砖雕的保护现状与挑战尽管临夏砖雕具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但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临夏砖雕产业发展研究

临夏砖雕产业发展研究

刍议临夏砖雕产业发展一、引言砖雕,俗称“硬花活”,就是以砖为原料雕琢的建筑艺术品,是中国一种古老且延续至今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

它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伴随着建筑的发展、砖制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是在满足人们朴素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等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

临夏自古至今,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汉族先民进入河湟地区(汉代临夏属河湟地区),与羌等族共同开发河湟;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部在河湟地区建政,鲜卑族进入临夏;唐宋时期先后有吐蕃王朝、唃厮啰政权统驭临夏,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元明清时期随着屯垦戍边、移民实边政策和商道的活跃,大批穆斯林先后入居,日渐繁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支援大西北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回、汉等各族先后入居临夏,与当地各族共同建设家园,特别是近年来安多、康巴、卫藏藏区数以十万计的藏族同胞来临夏经商、旅游,促进了文化的大交流。

因此,临夏是中原农耕文化、青藏游牧文化、西域穆斯林文化交汇的代表地,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文化特有的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临夏砖雕正是代表这一文化特色的艺术结晶,也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产物。

临夏砖雕,技法多样,分五种类型:一是模拓,即制成各种花纹的砖模,用泥巴拓砖坯,入窑烧制而成,如大量的花纹砖;二是捏塑,用泥巴捏塑成多种动物和各种缠枝花卉砖坯,焙烧形成,如脊兽、套兽、宝瓶等;三是雕刻,在专门加工的砖坯上用刀等雕刻成各种图案,有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圆雕、镂空雕、阴线雕、阳线雕等;四是水泥雕(仿砖雕水泥预制构件),用硅橡胶拓印砖模或木模后注入水泥等物质形成;五是“PU”雕(聚氨脂泡沫仿砖雕制品),用PU拓印砖模形成。

临夏砖雕题材以翎毛花卉、山川草木、祥禽瑞兽、博古珍玩、飞云流水、硕果秋景、中阿书法等为主,贯串大量的吉祥图案和各种传统云纹、回纹、锦地、几何纹等。

明清以来临夏砖雕没有大型人物砖雕,主要表现益寿延年、吉祥如意、富贵发财、忠孝仁义等文化内涵,显得富丽堂皇,高贵典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夏砖雕的历史溯源及现状
作者:杨宇辉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本文回溯了临夏砖雕的历史渊源,通过对临夏砖雕的现状的实地考察,对传统临夏砖雕的现存作品及主要传承人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历史渊源现存作品门派
砖雕,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对建筑基本构件(砖块)的工艺加工和艺术处理,使其呈现出极富内涵的文化寓意和象征,进而形成建筑与雕刻完美统一的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雕塑艺术形式。

砖雕在我国历史悠远且广有分布,并结合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形成了诸多风格和流派。

烧结砖用于建筑在我国最早始于周代,及至春秋战国,以砖为载体的雕塑装饰工艺初现端倪,如瓦当等,《左传》就有“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的记载;秦时制砖即出现了在模具内壁刻印纹饰并压制成型的工艺;两汉间尤以东汉为盛的以画像砖、画像石装饰陵墓之风风靡南北,并延宕至魏晋。

其后,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寺观、砖塔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砖雕在建筑装饰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巩固。

唐代砖雕发展出将模压印花和雕刻相结合的新式工艺,使砖雕件更为精细和立体。

及至宋代,在《营造法式》中砖雕被称为“斫事”,所谓“事造剜凿”当指其技法规范。

及至此时,砖雕的工艺手法虽日臻成熟,但其使用仍然被限定于皇城王府、寺观庙宇等大型建筑及墓室殡葬中。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对民居的形制和规范仍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明史.輿服志四》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色彩”。

但随着当时工商业的发展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出现,促使新兴的财富阶层手中大量富足的商业资本用于民居建筑装饰,加以砖雕技法、制作工艺和题材内容的日益成熟和丰富,催生了中国砖雕艺术的空前繁盛时期。

及至民国,砖雕已成为一门具有较为独立的审美、民俗文化价值的艺术门类,并结合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产生了诸多流派和风格。

依地域风格不同,中国砖雕艺术的流派大致有:京津砖雕、晋陕砖雕、河州砖雕、徽派砖雕、苏杭砖雕、岭南砖雕等,其中的河州砖雕因其精湛的工艺手法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民族文化在西北地区的砖雕艺术中最富盛名。

一、临夏砖雕的历史溯源
涉及历史溯源及沿革,临夏砖雕与其他许多民间美术形态研究中都面临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首先是文献资料的匮乏,其次是实物例证的断代与不足,还有就是传承谱系的记载和追溯存在时间上溯不足以及传袭谬误较多等问题。

关于临夏砖雕艺术的起源,学界普遍认为源自宋代,主要因为最早的实物出土为金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墓室砖雕。

但这一时期的临夏砖雕与各地发掘的宋金墓葬砖雕在形制、风格等方面均无明显不同,尤其与我们当前文化研究意义上的临夏砖雕在文化类型、风格渊源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也不能否认其可能的传承关系。

由此,或可称为“广义”临夏砖雕的起源吧。

事实上,从用砖的历史以及用砖的成就来看,中国的用砖文化并不是最早的,也不是唯一的。

砖雕或者类似砖雕的艺术形态,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或者更早以前的中东地区很早就被广泛使用,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亚述、巴比伦等文明古国都曾经以规模宏大的砖构建筑和装饰闻名于世。


论及临夏砖雕艺术的历史溯源,本文有必要结合中国回族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来上溯。

隋唐时期,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大批商人就通过海、陆“丝绸之路”来华从事商贸往来,且另有军事、政治人口往来。

十二至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在对中亚和西亚的征伐过程中,又掳掠了大量的回回工匠迁往中国,计有数十万之众,为中国回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迁移人口的来源地看,包括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健陀罗等文化区,而其各自的艺术传统和匠作技艺随着“回匠”的东迁也被移植到了东方。

文献虽无对砖雕技艺的直接记载,但从合理推断而言,对后世临夏砖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确有直接的影响。

如元代重建的杭州真教寺(又称凤凰寺)建筑所饰伊斯兰风格的砖雕,画面精美、技艺精湛,足以侧证回族匠师先辈们高超的砖雕技艺。

明清两代,临夏砖雕艺术进入了繁荣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繁荣,推动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临夏回族在地区商贸中获得的资本,大量开始兴建寺院拱北和私宅府邸,用以弘教和呈富。

而对汉文化的认同与吸收对临夏砖雕制作工艺的成熟和题材内容的拓展丰富又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清中叶以后,临夏砖雕的刻砖技艺逐渐摆脱先前由瓦工兼作的状况而趋于独立,并在吸收汉族文人绘画、石雕、木雕等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西洋“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开始采用高浮雕和镂雕等雕刻手法,促使临夏砖雕进入了空前繁盛时期。

民国时期,临夏以“西北三马”为代表的军、政、商界人物兴建了大批私邸和寺院拱北,以马步青所建东公馆、蝴蝶楼为最具代表性。

建筑各处皆密饰砖雕,一时成为风尚,风格亦由质朴简约转变为细腻繁复。

现存的早期砖雕精品多为此一时期所制,堪称临夏砖雕艺术发展的巅峰。

建国后,1958年临夏建设红园公园时进行了一批砖雕创作,其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处于停滞状态。

直至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临夏砖雕艺术才又重新绽发出新的光彩。

二、传统临夏砖雕的主要作品遗存
临夏砖雕年代最早的实物出土为金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墓室砖雕(图2-6),墓室为仿木结构券顶式正方形砖雕单室,上有斗拱、飞檐和滴水,其下为雕花台座,四周刻有花卉走兽、人物情景和二十四孝图等。

这一时期雕刻的题材内容主要是花卉动物和人物情景,以花卉动物为最多,主要有牡丹、荷花、飞龙、麒麟、祥鹿、奔马等,是中国民间传统吉祥文化的表现,与后世临夏砖雕在造型和题材上多有接近,应不排除其传承关系。

宋金墓砖雕中另一种极具艺术特色的题材是人物情景图,如王吉墓内砖雕二十四孝图,依托孝道的主题内容,用写实手法处理造型,画面朴实饱满、庄重典雅,人物不似汉魏时升仙图的云气缭绕,而是表现为生活化的现实情景。

现存最早且较为完整的明清砖雕作品有位于八坊清真北寺门前的《墨龙三现》、《丹凤朝阳》和《彩凤望月》影壁砖雕,取意龙凤呈祥、盛世太平,题款为清乾隆六年(1741年)。

三幅画面同处一壁,四周饰以花卉纹和几何装饰纹样。

作品各自构图疏密有致且相互呼应辗转,画面形象生动,雕刻技法精湛娴熟,韵意古朴厚重,是临夏砖雕早期精品的代表作,堪称稀绝;临夏北郊万寿观砖雕堂心《鹞击八哥》和《石(十)生富贵》题款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画面处理苍劲老辣,有浓郁的文人画气息;建于1958年的红园清晖轩,其内汇集了当时从各处拆迁古建筑上征集来的大量清晚期砖雕精品,另有大量当时著名艺人周声普及门徒所做的砖雕珍品,无论是题材、造型还是工艺,都展现出不同时期临夏砖雕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质。

民国砖雕的代表作当推位于临夏市八坊三道桥的东公馆,是原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与其弟马步芳争权失败后,在临夏建起的私人官邸,曾显赫一时,其中最为有名的即是砖雕艺术。

由著名砖雕艺人绽成元及其门徒于1938年至1945年呕心建成。

其建筑布局匠心独具,大小189幅砖雕缀饰其间,人皆称之为“临夏砖雕艺术博物馆”。

是临夏砖雕艺术发展巅峰期的范本之作,也是学界研究的主要实物例证。

三、主要门派及传人
由于缺乏文献资料的支持与旁证,临夏砖雕传承谱系的清晰度相对有限。

通过对在世艺人的采访,普遍也只能追溯至三代以前(清末民初),更早的谱系信息则由于口头传袭而多有不确定之处。

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砖雕相比,临夏砖雕艺术的传承因市场化的推动仍显活态,且主要门派的传承关系较为清晰。

临夏砖雕的主要门派有“绽派”和“周派”。

“绽派”的代表人物是绽成元(1903-1980),回族砖雕大师,其砖雕技艺承自老一代砖雕大师马伊努斯,故被誉为“马门神匠”。

上世纪30年代曾设计施工了临夏东公馆、蝴蝶楼等处的建筑砖雕,现存精品多为其亲手所做。

他一生门徒逾百,人称“桃李满河州”,当代临夏砖雕
名家多出于此。

“绽派”的第二代传人主要有其子绽学仁、徒弟穆玉山、马三虎等;第三代传人主要有穆永录、马尕东等;第四代传人主要有马仙、穆忠孝等。

“周派”的代表人物是周声普(1908-1987),回族砖雕大师,是与绽成元齐名的临夏砖雕艺术大师。

周普元出自五世传承的砖雕世家,弱冠之年即名闻乡里。

解放前就曾承担了13座清真寺和拱北的总体设计和砖雕制作,作品遍及甘、青、宁各地。

解放初期,除为临夏大拱北雕刻作品外,周声普还在1958年修建红园时承接了所有砖雕创作任务,红园清晖轩里现存的多件巨幅砖雕都是其呕心之作,富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

“周派”技艺世代家传,第二代传人周敬德;第三代传人周黑麦。

四、研究意义
临夏砖雕艺术作为一种仍处于活态的民间美术形式,能否真正实现完整传承与合理发展,亦取决于对工艺、技法等重要命题的系统化研究。

将传统技艺形式和语言与其艺术特质和文化背景以有机的整体的形式整合研究,才有可能达至语境复归,真正实现对临夏砖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简介:杨宇辉,男,汉族,1973年2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02年至今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为雕塑专业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