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四章复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四章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米/秒2,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牛顿。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理解物理课程内容。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和力1.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受力平衡。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施加在不同物体上。
5. 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章声学1. 声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受。
2. 声音的参数:频率、振幅、波长等。
3. 声音的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回声和多次回声的原理。
5. 声音的利用:如声纳、听诊器等。
必修二第三章光学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镜面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偏离原路线。
5. 精密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等。
第四章电学1. 电荷与电场: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电场。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阻和电路图的基本元素。
3. 电阻和导体的特性:导线、电阻的材料和形状对电流的影响。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并联与串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和性质。
必修三第五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热量的传递方式。
2. 物体的热学性质:热膨胀、比热容等特性。
3. 热传导:不同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4. 热辐射和黑体辐射:吸收、辐射和传播的特性。
5. 热功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热机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光学1.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现象。
3.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原子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等基本概念。
4. 半导体和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和光电特性。
5. 核能与核反应:核能的利用和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教师整理)
物理必修一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三.力与合成分解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表示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N)。
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
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取标度(2~5整数段)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射线表示,区别在大小的表示,用于受力分析画图。
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地球吸引力)大小G=mg(一般g=9.8m/s²,且g随纬度增大而减小,随高度增大而增大)方向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方向为竖直向下。
重心(作用点)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重心≠重量最大的一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圆环)规则物体:几何中心不规则薄物体:悬挂法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之间及磁体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强相互作用将原子核紧密保持在一起,随距离增大急剧减小。
弱相互作用存在于放射现象中,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¹²倍。
弹力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一切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例:压弯直尺。
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无法恢复原状的形变。
例:抓皱纸张。
弹性限度形变过大且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定义及性质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总是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几种弹力压力和支持力:N(F N) 。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被支持)物体。
拉力:T(F T)。
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与第四章知识要点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三章和第四章知识要点一、常见的力1、力学中常见的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②按效果命名: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非接触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做法:①定标度;②画出力的作用线;③根据标度确定力的大小,画出箭头;④标出力的名称和大小。
2. 重力(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重力的大小(G=mg),方向:(不能说与支持面垂直)。
(3)测量方式:弹簧秤、测力计等。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3. 弹力(1)定义();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接触力)②发生弹性..形变)(2)胡克定律F=kx,x是弹簧的形变量,不是总长。
【通常只适合于在弹性限度内,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的弹力计算】。
(3)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曲面的切面,由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弹力存在与否的判断(①产生条件②撤物法③反证法。
)(4)弹力产生原因的分析: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给受力物一个反方向的反抗力.(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桌面受到的压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4. 摩擦力(1)定义()、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注:“相对”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接触面】(2)方向()(3)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4)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5)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与运动速度无关,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并和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静摩擦力在未达到最大值时不跟压力成正比,且f静=F外。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等。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概念和定律。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相互作用的概念:物体之间会相互产生作用力,称为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是:有力的物体不断改变其位置和形状,轻盈的物体则很难改变其位置和形状。
2. 弹性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物体内部会产生恢复变形的力,称为弹性力。
弹性力的大小是与变形量成正比的,并且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力的关系:F = kx,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变形量。
3. 弹簧的形变:弹簧的形变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
拉伸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增加,压缩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缩短。
4. 弹簧系数:弹簧系数是一个描述弹簧性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弹簧系数越大,弹簧的劲度越大,反之弹簧的劲度越小。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6. 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在自由悬空状态下所处的平衡位置。
对称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对称轴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形状对称的位置。
7. 压强: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称为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A,其中P为压强,F为受力大小,A为受力作用面积。
8. 压强的应用:应用压强的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应用,如大海能够支撑船只、用小钉子穿墙等。
9. 连续介质的流动: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行为的学科,其中连续介质流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连续介质流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为层流和湍流。
10. 流体的压强:流体受到的压强是由其自身重力和外部施加的压力造成的。
流体的压强还与流体密度和流体的高度有关,按照势能变化原理,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P为压强,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流体所处高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力与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概念,并对力的性质、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介绍了平衡力和力矩的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是使物体发生形态变化、速度变化或者方向变化的原因。
2. 力的性质:- 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可以相互叠加,即合力;- 力还可以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
3. 受力分析:- 绘制力的示意图,标明力的方向和大小;- 建立坐标系,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列出受力方程,求解未知量。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分解力: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使其合力等于原力。
5. 平衡力:-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但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为力的合力为零;- 平衡力的特点: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1N表示当力的大小为1N时,1kg质量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为1m/s²。
7. 力矩:- 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称为力矩;- 力矩的大小: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力臂是力作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力矩的方向:力矩的符号决定了转动方向。
8. 平衡条件:- 对于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衡: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合力垂直于斜面,合力矩为零。
9.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凡是对物体施加作用力的物体,物体必然对其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0. 弹力:- 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当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时,弹力产生; - 弹簧的弹力: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总结: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家教资料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 /s 时”都是指时刻。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面复习三,四章
高一物理(必修一) 班 组 号 姓名: 组评: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3.1 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内容: 2,区别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A1.两个小球A 和B 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悬于天花板上,如图所示,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 A .绳对A 的拉力和弹簧对A 的拉力B .弹簧对A 的拉力和弹簧对B 的拉力C .弹簧对B 的拉力和B 对弹簧的拉力D .B 的重力和弹簧对B 的拉力A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3.2 弹力定义: 1,重力 大小: 方向: 定义: 2,重心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条件:定义:产生条件: ○1 ○2 3,弹力 方向有无的判断:○1 ○2 内容:大小(胡克定律)劲度系数(单位):A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不同点 作用对象 作用时间 力的性质 AB(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C)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D)物体的重心随着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而变化A4.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D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3.3 摩擦力定义:产生条件:○1 ○2 ○3 1, 滑动摩擦力 方向: 表达式:大小: 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有无的判断:定义:产生条件:○1 ○2 ○3 2, 静摩擦力 方向: 如何求: 大小: 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因素:有无的判断:○1 ○2 A5.如图所示,一个重G=200N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 、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 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 .大小是10N ,方向向左.B .大小是10N ,方向向右.C .大小是20N ,方向向左.D .大小是20N ,方向向右.A6.下述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C .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D .静摩擦力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3.4 分析物体的受力步骤:○1 ○2 ○3 1, 受力分析 方法: A7.如下图所示物块A、B 、C 都静止,试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力(接触面粗糙)。
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 (第三四章)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复习(基础知识)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基本概念(一)力力是,有力存在就会同时有物体和物体1.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或(1)力是使物体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或发生变化。
2.矢量性:力既有又有。
(1)大小:用测量,单位是。
(2)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
物理量有两类,矢量和标量。
标量只有没有。
两类物理量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们的运算法则,标量的运算法则是代数加减法,而矢量的运算法则是。
3.分类(1)按分,可分为万有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按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二、重力1、定义:2、大小:G= ;重力的大小不但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物体所处的有关。
超重、失重是物体的视重发生变化,是支持物体对物体的支持力或物体重力的现象。
物体受到的重力发生改变。
3、方向:,除了在赤道和极地附近,一般不通过地心。
4、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一定或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弹力1、产生原因是由于物体发生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1) (2)3、方向:和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或者说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4、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F =注意:①公式中x的含义②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是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胡克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四、摩擦力1、概念:。
2、产生条件:(1) (2) (3) (或)3、方向:(1)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和方向相反。
但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和方向相反。
4.大小:(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的大小会随外力或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粗略计算时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五、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①合力的取值范围:②在分力F1、F2大小一定时,θ角越大,合力F越。
2.力的分解:分解某个力时,既可以按照这个力产生的分解,也可以进行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第三章知识点整理3.1 重力1.力1) 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 力的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A对B的作用同时B也对A产生作用,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因此是矢量。
4)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 如何表示一个力?①力的图示:可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可以粗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表示力的图示步骤:①选取合适的标度;②从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按照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当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该统一。
2.重力1) 概念: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特点: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对于形状规则且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对于薄板型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3.2 弹力1.概念: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时,会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弹性形变和直接接触。
3.弹力的方向:1) 压力和支持力:①面面接触:弹力垂直于接触面;②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③点点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并指向圆心。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资料板块一:基本知识点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的作用效果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的相互性(牛顿第三定律)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均匀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不一定在物体身上6、四种基本作用(记住)(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①按照接触类型分:3类;②绳、杆、弹簧)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实验)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不代表物体一定静止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大小的计算方法: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有相对滑动不代表物体一定运动大小:f=μN(注意N不一定等于mg)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实验)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思考三力合成的合力范围)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作分力的基本操作:明确分力的方向——以合力为对角线分力为邻边构建平行四边形计算法求合力、分力的实质: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运算)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 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垂直于接触面)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 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根据运动状态分析:根据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七、重难点模型1、三力平衡模型2、斜拉模型3、斜面模型(见右图)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 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板块二:必须会做的题类型一:概念辨析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重力基础概念即:重力定义、图示、符号、计算公式、重心等(详见课本P51—53)。
二、重点摘要1、重力属于性质力中的场力,即物体并不互相接触,跟距离有关系。
2、重力方向:指向地心(竖直向下)。
3、g—重力加速度 g单位:m/s² m/s²—加速度。
4、、g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
例:在南北极,g=10 N/kg 在赤道,g=9.8 N/kg 。
第二节弹力一、弹力基础概念1、弹力定义:当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变回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弹塑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的大小:由外力决定。
4、弹力的方向:点、面、曲面。
5、弹力的作用点:接触面上。
注意:有弹力一定有接触面,有接触面不一定有弹力。
6、更多基础概念(详见课本P54—56)。
二、重点摘要1、胡克定律:F = k·△x (F—弹力;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注意:胡克定律只能应用在常值物体。
2、弹力的受力分析:弹力与面接触:画出的力的方向与接触点垂直;弹力与曲面接触:画出的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2、在做受力分析时,杆上的力在任意方向上,所以不可先画出来。
第三节摩擦力一、摩擦力基础概念1、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属于动摩擦力;滚动摩擦本质是既属于静摩擦力又属于动摩擦力。
3、动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有弹力,有正压力(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符号—Fn)。
4、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相对运动有关,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5、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关,表面越粗糙,μ越大。
(用Fn表示)公式即:f动 = μ· Fn 。
(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6、静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有正压力,有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使物体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
7、在作受力分析时,不要先把静摩擦力画出来,应先通过计算,若再没有计算静摩擦力前,各个力已经平衡,则无摩擦力,若反之,则有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做好物理知识上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要有一个准确地复习计划,时刻按照计划开展复习工作,达到学过的知识不会被遗忘的目的。
下面是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基本要求: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值及变化范围.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4.会运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5.知道动摩擦因数无单位,了解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6.能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摩擦力方向的判断(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难看出,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键是判断“相对运动的方向”.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难,因为物体的运动是比较直观的,但千万不要认为“相对运动的方向”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方向,这是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所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例如,你在运动的汽车上推动箱子时,箱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箱子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当然这里的关键也是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又难以判断,这就使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成为一个难点.同学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①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我们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滑动,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摩擦力大小的确定(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遵循关系式F=μFN,式中的F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加以确定;式中的μ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及是否发生相对滑动无关,μ没有单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与物体的运动性质无关,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只要出现相对滑动,滑动摩擦力恒为F=μFN.(2)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决定,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其大小.目前可根据初中二力平衡知识求解静摩擦力.当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值,我们把它叫做静摩擦力(Fm).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3.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效果(1)两物体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②两物体间存在弹力;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若两物体间有弹力产生,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若两个物体间有摩擦力产生必有弹力产生.(2)静摩擦力中的“静”指的是相对静止,滑动摩擦力中的“滑动”指的也是相对滑动,其中应以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静摩擦力产生在相对静止(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两物体间,但这两个物体不一定静止,它们可能一起运动,所以,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滑动摩擦力产生在相对滑动的两物体之间,但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是静止的.(3)在两种摩擦力的定义中都出现了“阻碍”一词,所以有些同学就认为,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其实不然,摩擦力的方向只是与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的只是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对于物体的实际运动(通常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例如:人跑步时地面给人的摩擦力就是动力;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摩擦力也是动力.压强知识1. 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物理可以说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一科,因为高中物理不仅知识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也很多。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篇一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物理量及其测量1. 物理量的概念物理量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能够描述物体的性质和变化的量。
2. 国际单位制(SI制)SI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物理量单位制度。
3. 基本物理量基本物理量是SI制中不可再分解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
4. 密闭法建立单位制密闭法通过实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建立单位制。
5. 导出单位导出单位是由基本物理量经过计算、推导得到的单位。
6. 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直接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而间接测量则根据已知量和测量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所求物理量的测量值。
7. 误差及其处理误差是指实际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
误差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处理误差的方法包括平均值法、最大误差法和有效数字法。
第二节运动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变换位置的过程。
2. 位移与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的位置矢量。
路径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轨迹。
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与时间差的比值。
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值。
4. 合成与分解合成与分解是指将多个矢量合成为一个矢量,或将一个矢量分解为多个矢量的过程。
5.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倍数,而加速度则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倍数。
6. 直线运动的图像与公式给定速度与初位移的直线运动,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推导出对应的公式。
7.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过程。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大小为重力加速度。
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弹力的问题***++产生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弹性形变(相互挤压或拉伸)++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弹性定律):F=-k·x或△F=-k·Δx。
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摩擦力的问题***++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3)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光滑,去除)分析(4)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由静止—运动,加速度改变,如汽车加速、减速运动)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三章:运动的描述1.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置变化,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米。
2. 路程:指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用标量表示,单位为米。
3. 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用矢量表示,速度的大小为速度大小,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单位为米/秒(m/s)。
4. 平均速度: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5.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率,计算公式为:瞬时速度 = 位移 / 时间间隔。
6. 不同速度的合成:分为速度的代数合成和速度的几何合成。
7. 加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用矢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大小,方向为速度变化的方向,单位为米/秒²(m/s²)。
8.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轨道匀速运动的情况。
9.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相等的情况。
10. 距离-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等于位移。
第四章:力与运动1. 力:是产生物体状态改变的原因,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合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计算公式为:F = ma。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的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5. 重力:指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为mg,方向向下。
6.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弹力:是物体由于形状变形而产生的力,当形状恢复原状时,该力也会恢复原状。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和力与运动相关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必修一第三、四章总结
四、牛顿运动定律部分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 状态为止。 2. 意义(解读定律内容) (1)运动状态的改变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速度的改变 方向改变大小不变 产生加速度
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三、力的平衡及其应用(状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 (1)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合外力为0或物体的加速度为0 推广:n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平衡,则 任n-1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n个力等值反向 (2)解题方法: 力的合成、分解、力的正交分解 (3)判断在平衡状态下几个力的夹角变化过 程中某些力如何变化(函数表达式法和作 图法)
3. 弹力 (1)定义、产生条件(2个)、弹簧弹力的 大小(F=kX) (2)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曲面 的切面)、弹力存在与否的判断(定义法 或假设法) (3)弹力产生原因的分析(如:一本书放在 桌面上 ……)
4. 摩擦力 (1)定义、产生条件(3个)、大小( f N ) (2)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可以与 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相同 (4)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 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5)滑动f(或最大静f)跟压力成正比并和接 触面的性质有关;静f在未达到最大f时不跟压 力成正比 【注: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f还是滑动f】
例、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 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 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 的合力为: 左 右
F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应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③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说明: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例1】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 、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C 、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 、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例3】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固定于路旁的照相机每隔两秒连续两次对其拍照,得到清晰照片,如图所示.分析照片得到如下结果:(1)在两张照片中,悬挂在公共汽车顶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倾斜且程度相同;(2)对间隔2s 所拍的照片进行比较,可知汽车在2s 内前进了12 m.根据这两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拍第一张照片时公共汽车正加速B.可求出汽车在t =1s 时的运动速度C.若后来发现车顶棚上的拉手自然下垂,则汽车一定停止前进D.若后来发现车顶棚上的拉手自然下垂,则汽车可能做匀速运动【例4】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 和B 放在长木板上,随长木板一起以速度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已知M A > M B ,某时刻木板停止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木块光滑,由于A 的惯性较大,A 、B 间的距离将增大B 、若木板光滑,由于B 的惯性较小,A 、B 间距离将减小C 、若木板粗糙,A 、B 一定会相撞D 、 不论木板是否光滑,A 、B 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思考:①本题的结论与A 、B 的质量有关吗?① 若A 、B 的动摩擦因数不等,则A 、B 间的距离可能怎样变?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 /说明: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能抵消,所以这两个力不会平衡.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管两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牛顿第三定律都适用。
② 助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变换研究对象,从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过渡到另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注意: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应分析这两个力是否具有“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关系,即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否具有互易关系.否则,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很容易与一对平衡力相混淆,因为它们都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特点.【例5】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例6】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一对力是()A 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B 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C 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D 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三、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ma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 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 是系统的合质量.(3)F =ma 中的 F 与a 有瞬时对应关系, F 变a 则变,F 大小变,a 则大小变,F 方向变a 也方向变.(4)F =ma 中的 F 与a 有矢量对应关系, a 的方向一定与F 的方向相同。
(5)F =ma 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6)F =ma 中,F 的单位是牛顿,m 的单位是千克,a 的单位是m/s 2.【例7】如图所示,轻绳跨过定滑轮(与滑轮问摩擦不计)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一端用F 的拉力,结果物体上升的加速度为a 1,后来将F 的力改为重力为F 的物体,m 向上的加速度为a 2则( )A .a 1=a 2 ;B .a 1>a 2 ;C 、a 1<a 2 ;D .无法判断、突变类问题(力的瞬时性)(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其所受的合外力F 有瞬时对应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而与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力无关,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作用的物体上,物体立即产生加速度;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若合外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突变)。
(2)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A .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为大小相等。
B .软:即绳(或线)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变曲),绳与其物体相互间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朝绳收缩的方向。
C .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即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3)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A .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弹簧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B .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承受拉力。
不能承受压力。
C 、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要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4)做变加速度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时刻在变化(大小变化或方向变化或大小、方向都变化度叫瞬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是由合外力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合外力就有什么样的加速度相对应,当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也恒定,合外力随时间变化时,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且瞬时力决定瞬时加速度,可见,确定瞬时加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确定瞬时作用力。
【例8】如图(a)所示,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放在悬挂的木箱C内,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
当剪断细绳的瞬间,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及其方向?【例9】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I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和与水平方向夹角O为300的轻绳的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此时轻弹簧的弹力与水平面对球的弹力比值是多少?【例10】如图所示,小球质量为m,被三根质量不计的弹簧A、B、C拉住,弹簧间的夹角均为1200,小球平衡时, A、B、C的弹力大小之比为3:3:1,当剪断C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可能为:①g/2,竖直向下;②g/2,竖直向上;③g/4,竖直向下;④g/4,竖直向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的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瞬时力决定瞬时加速度,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1)确定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正确确定瞬时合外力.(2)当指定某个力变化时,是否还隐含着其他力也发生变化.(3)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灵活运用【例11】如图所示,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单摆M和N,它们只能在图所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单摆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A、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在静止;B、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在摆动;C、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D、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步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MN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个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对其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切莫多力与缺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说明:如果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用正交分解法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当求加速度时,要沿着加速度的方向处理力;当求某一个力时,可沿该力的方向分解加速度;5.把各量统一单位,代入数值求解;特别提醒:注意事项①由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有关,所以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往往同时考虑,交叉进行,在画受力分析图时,把所受的外力画在物体上(也可视为质点,画在一点上),把v和a的方向标在物体的旁边,以免混淆不清。
②建立坐标系时应注意:A.如果物体所受外力都在同一直线上,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也就是选一个正方向就行了。
如果物体所受外力在同一平面上,应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
B.仅用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解答的问题,通常选加速度a的方向和垂直于a的方向作为坐标轴的正方向,综合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才能解答的问题,通常选初速度V0的方向和垂直于V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否则易造成“十”“一”号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