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合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士合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再理思路、再谋举措、再鼓干劲、再创优势,掀起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热潮,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实现市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上午,36家企业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深受激励、深受鼓舞,希望各位企业家说到做到、立说立行,把宏伟的规划蓝图落到实处、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希望各级都要牢固树立“企业强则莱芜强、企业大则莱芜大、企业好则莱芜好”的理念,真心实意为企业着想,一心一意为企业服务,齐心协力把莱芜的企业做大做强。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正确把握全市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为总抓手,坚持从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入手,紧紧围绕“奋起赶超、科学跨越”主题,牢牢把握“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团结拼搏,开拓奋进,扎实苦干,各项工作启动早、推进实、见效快,全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呈现出团结向上、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是经济实现平稳较好发展。
在面临诸多困难和宏观形势趋紧的情况下,预计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同比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826元、增长18.2%,全市存款余额683.69亿元、较年初增加77亿元,贷款余额561.46亿元、较年初增加30.47亿元。
各项主要指标一月比一月好、一季比一季好、一季比一季快,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5位。
二是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上半年全市在建投资过亿元项目205个,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49个;在建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21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21.7亿元,平均单体投资5.92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57亿元,有90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
在建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带动新增销售收入2400多亿元,新增利税350亿元。
三是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上半年全市引进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53个,计划投资918.5亿元;引进过亿元项目214个,计划投资507亿元。
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65.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实际利用外资4565万美元,同比增长316%,增速居全省第2位。
据统计,今年开工建设的大项目中60%以上都是通过招商引进来的、干起来的,招商引资在全市大项目建设推进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上半年工作的一大亮点。
四是重点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3月29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的决策以来,园区“两纵一横”主干道路、河道治理、供水、供电等工程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村庄搬迁工作进展顺利。
6月21日,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50万吨不锈钢冷轧、60万吨大口径直缝石油管线等6个项目集中开工奠基,总投资83.8亿元。
市委、市政府与莱钢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建设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并专门成立工作组对莱钢重点项目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目前已有鲁中物流二期、型钢板带深加工、变速箱齿轮总成和昊晟昌电动汽车等项目新落户园区。
同时,高新区、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农高区等重点园区的开发建设都取得新的进展。
五是镇域经济发展呈现新亮点。
上半年各镇(街道)新建续建亿元以上大项目197个,完成招商引资67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8%,工业增加值增长26%,镇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有1个镇(街道)地方财政收入已经超过1.5亿元,6个镇(街道)超过6000
万元,3个镇(街道)增幅超过50%,年内10个镇(街道)有望过亿元。
六是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今年已开工城建重点项目9大类76项,完成投资71亿元,花园路、北坦路等道路改造基本竣工,文化中心二期、北秀游园等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财富广场等重点片区拆迁改造已经启动,完成城中村拆迁44.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81.1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农村建设三年实施纲要》,已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新社区和生态文明乡村等各类项目178个,完成投资36亿元。
我市被列为全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市,规划已经水利厅通过,几大重点工程已经启动。
七是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水平不断提高。
年初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进展顺利。
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1.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人,实施就业创业培训1.1万人,实现了城乡“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由55元提高到6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250元提高到3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解决了353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和596户农村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问题,3566套保障性住房进入主体施工,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扎实开展“爱我莱芜,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明城市创建迈出新步伐,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惠民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校舍安全工程开工率、竣工率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省政府教育工作专项督导中成绩名列前茅;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我市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两届实现双拥创城“满堂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建政法“一线工作室”,集中开展“严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市保持了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八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为主线,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电话公开制度、行政审批“一窗式”服务制度和涉企检查备案申请制度,实行市长公开电话、效能投诉电话和政风行风热线联席会议制度,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九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机结合,在全市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从机关选派633名干部到企业担任督导联络员,选派374名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和薄弱村晋位升级。
截至目前,下派干部已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400多件,协调银行贷款8600多万元,争取上级无偿资金2600多万元;为农村群众办实事1000多件,争取无偿资金和扶持贷款1000多万元,扶持新上致富项目1200多个。
我市推行的村居“两委”成员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50个优秀案例之一。
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四个典型之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莱芜梆子现代廉政戏《儿行千里》进京到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汇报演出,获得高度评价。
今年以来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启动快、开局好、推进实、成效大。
有以下几点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今后工作中发扬光大:一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靠发展凝聚人心,靠发展壮大实力,靠发展解决所有问题;二是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思想解放,以思想的大解放、境界的大提升推动发展的大跨越;三是必须坚持突破重点、带动全局,牢牢抓住牵动全局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事项,带动整体发展上水平;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最困难的地方通过改革创新寻找出路,最关键的环节通过改革创新谋求突破,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服务为民,并且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把莱芜的事情做好;六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靠实干苦干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总之,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几大班子的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得益于各区、各镇(街道)、各村以及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扎实苦干。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为莱芜发展作出的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全市人民给予我们的实心实意的
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与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相比,还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今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风险和考验。
特别是由于经济总量小、实力弱、结构单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深,再加上新建项目短期内难以见到大的成效,致使经济增长缓慢乏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仍然比较突出;干部作风、服务效率和发展环境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抓发展、抓重点、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等等。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莱芜发展正处在加快赶超跨越的关键阶段,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也正处在历史上最困难的发展时期。
各级务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加快发展的特别紧迫感和强烈责任感,用更高的境界标准谋划未来,用更加扎实的作风干事创业,用更加昂扬的斗志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推动莱芜更好更快发展。
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奋起赶超、科学跨越”主题,坚持“三高一大”的工作总要求,思想再解放、境界再提升、标准再提高、思路再完善、措施再强化、干劲再加大、效率再提速,打好主动仗、打好攻坚战,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大发展,确保提前和超额完成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二、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推动全市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
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是推动干事创业的总阀门。
推动莱芜奋起赶超、科学跨越,必须在全市迅速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创新思路、转变观念,振奋精神、拼搏进取,为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一轮思想解放要找准切入点,用宽广的眼界和全新的理念审视莱芜,准确把握莱芜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
一要站在莱芜看莱芜,看到我们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坚定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建地级市20年来,在历届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不仅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能力素质和精神风貌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深入开展“一个活动、两个年”,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全市上下人心思和、人心思进、人心思上、人心思干,这些都为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干部基础和社会基础。
同时,我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特色鲜明,工业基础雄厚,文化厚重、开放包容,具备加快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只要我们进一步巩固当前发展的好形势,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莱芜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振兴。
二要跳出莱芜看莱芜,看到差距和不足,增强加快赶超跨越的紧迫感、危机感。
近几年,我们自己与自己比,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苏浙先进地区相比,与省内兄弟市相比,甚至与省内部分县(市、区)相比,我们无论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还是在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档次上,差距是显而易见且是巨大的。
去年全市GDP、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仅占全省的1.35%、1.14%,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比全省低14.6个百分点,税收增幅比全省低7.8个百分点,全省有16个县(市、区)GDP超过我市,有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我市。
前不久考察的昆山、江阴、张家港等县级市,户籍人口和地域面积都与我市差不多,去年三市GDP分别达到2432亿元、2336亿元、1854亿元,分别是我市的4倍、3.8倍、3倍;三市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153亿元、142亿元,分别是我市的5.1倍、3.9倍、3.6倍。
跳出莱芜看莱芜,放眼全局论发展,我们确实发展慢了,确实到了不加快发展不行的境地。
各级必须勇于正视问题和差距,找准症结和原因,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居危
思进、负重奋起,加快赶超跨越步伐。
三要立足当前看长远,找准方向定好位,增强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责任感、使命感。
解放思想不仅要打开视野,认真审视莱芜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压力感,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放眼长远,看到莱芜发展的后发优势和巨大潜力,以与时俱进的宽阔胸怀,科学谋划莱芜发展的美好蓝图,探索新的思路,实现新的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莱芜发展总的定位和方向就是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
在这个过程中,要突出“一条主线”,即加快“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确保“两个快于”,即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大大快于全省平均增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快速提升、力争每年都有大的提高;实现“三个目标”,即通过3-5年努力,全市GDP 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把一个“文明富裕、开放包容、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新莱芜带入下一个十年。
只有把莱芜真正建成“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我们的经济实力才会更加雄厚,城市形象才会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才会更加殷实,社会才会更加幸福和谐,我们的形象和口碑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大,我们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才会不断提升。
新一轮思想解放要从莱芜的实际出发,把强化“三种意识”、冲破“三大思想牢笼”作为根本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要强化发展意识,着力冲破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牢笼。
面对加快发展的紧迫要求,我们在境界标准、精神状态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有的同志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自满自足,不思进取;有些同志包括有些企业家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缺乏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开放包容的胸怀,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些部门大局意识淡薄,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中梗阻”现象严重,影响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等等。
这些都是典型的小农意识,必然引起思想上的僵化教条、保守落后,导致行动上的因循守旧、碌碌无为,带来发展上的动力缺失、活力不足,与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各级干部和广大企业家必须从思想上来一次猛醒、来一次彻底的革命,进一步提升境界、提振精神,永不懈怠、永不满足,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加快发展,不断谋求新跨越、创造新业绩。
二要强化机遇意识,着力冲破怨天尤人、畏难发愁、只讲客观、不求主观、只看不动、只说不干、错失良机、贻误发展的思想牢笼。
近年来,莱芜的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有些同志一有问题就归罪于金融危机,一碰到困难就拿钢铁说事,不从自身找原因,不从主观查根源;有的同志坐而论道、事后诸葛,甚至对干事者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在加快发展的“大合唱”中制造“不和谐音符”;有的同志面对暂时的困难,消极退缩、悲观失望,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韧劲和办法;有的同志作风漂浮、效率低下、工作不力,不真正去干,不真正去拼,不真正去用心用脑研究工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表现,使得我们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丢掉了一轮又一轮大发展的宝贵时光。
同样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是面临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菏泽市近几年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不少钢铁城市、资源型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也实现了“弯道超越”、逆势崛起。
这充分说明,困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困难面前有出路,危机之中有机遇,关键看如何认识、如何把握、如何应对,关键看境界、看作风、看抓工作的力度、看攻坚克难的本领、看大干苦干的精神。
各级一定要深刻认识机遇,准确把握机遇,迅速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力攻坚,在干中抢先机、争主动、快发展。
三要强化危机意识,着力冲破人均至上、市小难有大作为的思想牢笼。
有些同志认为,莱芜是小市,发展慢是应该的,总量小是应该的,实力差也是应该的,满足于与别人比人均,不敢与别人比总量;有的同志不甘心别人说莱芜“小”,自己又不敢说莱芜“大”,缺乏求大图强的境界、气魄和干劲;有的同志坐井观天,视野狭隘,对市外日新月异、竞相发展的态势毫不了解,对莱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不利处境浑然不觉,等等。
这些以“小”自居的错误认
识、以“小”为本的发展理念,带来的是思想上的低境界、工作上的低标准、效率上的慢速度、发展上的低水平,形成了影响我们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严重思想牢笼和精神枷锁,必须坚决摒弃、坚决革除。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赶快把莱芜的总量做起来,不赶快把莱芜的实力做起来,不赶快把莱芜的形象树起来,不赶快把莱芜的口碑树起来,我们可能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我们丢掉的将不仅仅是地级市的牌子和级别,丢掉的将是宝贵的发展环境和要素,丢掉的将是莱芜的前途和命运,最终丢掉的是130万莱芜人民的幸福未来。
“小”和“大”是相对的,只要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拼命地干,小地方完全可以有大作为,完全可以把小地方干成好地方、干成强地方。
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要切实把思想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知危思进、奋发图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发展实力,切实把莱芜地级市的形象树立起来,把发展的要素集聚起来,把130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
总之,要通过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境界标准再提升,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再强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加快形成“讲大局、树形象,讲奉献、重实干”的良好风气,为推动莱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奋力开创莱芜科学跨越新局面
加快莱芜赶超跨越步伐,必须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重点抓工业,突出抓大项目、大招商、大企业、大园区,以大投入带动大调整、大提升、大跨越,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上水平。
(一)实施大项目推进带动战略,着力增强发展实力和后劲。
大项目建设是实现莱芜新一轮发展的“牛鼻子”和总抓手,是改变莱芜落后状况、打好攻坚战、打赢翻身仗的生命线。
抓好下半年大项目建设,总的就是要认识再强化、措施再加大、标准再提高、干劲再增强、速度再加快,决战三季度,大干一百天,努力实现大项目建设历史性跨越,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
一是推进速度再加快。
速度是大项目建设的生命线,抓住了速度就抓住了机遇,没有速度就会丧失机遇。
要按照“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的要求,千方百计解决好项目建设推进中的实际困难,全力以赴促进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二是建设标准再提高。
坚持把规范管理、提升标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高项目的技术装备、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建设、绿化美化等档次和水平。
三是项目策划力度再加大。
依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高水平包装策划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优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和对外推介力度,促进项目转化落地。
四是新落地开工项目要再增多。
积极引导企业新上项目,加大项目引建力度,力争下半年再开工过10亿元大项目40个以上、过亿元大项目200个以上。
五是督导调度要到位。
要进一步完善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大项目台账,强化观摩评比和督查推进,严格大项目考核奖惩,确保大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级都要把大项目建设与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贯穿于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贯穿于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发展现代服务业贯穿于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培植壮大骨干企业贯穿于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培植财源、壮大财力贯穿于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
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市门,更加开明开放包容,主动接受省会济南和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面向全国全球吸纳集聚资源,广借外力加快发展。
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工作力度,采取“大批量、小团队”的形式,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福建等重点区域和城市,广泛搜集招商信息,对重点项目实行市、区、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