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织物的结构分类、设计原则以及创新技术,从而培养其在织物设计与生产中的才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织物的基本结构和纺织品的分类;2. 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织物结构与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工艺;4.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5.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织物结构基础1. 织物的定义和分类;2. 纱线的构造和纤维的特性;3. 织物的细密程度与密度;4. 织物的质地与手感。
单元二:织物设计原理1. 色彩与纹理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 织物设计的比例与构图;4. 织物设计的情感表达。
单元三:织物结构与功能1. 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2. 织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3. 织物的染色与印花;4. 织物的保暖和防晒功能。
单元四:织物创新与技术1. 数字化织造技术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3D打印和电子纺织品的新兴技术;3. 智能织物的设计与制造;4.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纺织品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织物结构和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织物设计的过程,培养其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课堂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展示他们的创意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 设计项目:完成织物设计项目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3. 学习笔记:学生需认真记录上课内容和个人思考,形成学习笔记。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王小红.《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
《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课程以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和启发性的实训项目为内容,把必须掌握的课程内容划分为6个项目。
以项目进展带动知识扩展,由简单到复杂,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者在完成每个项目时即掌握了未来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要求。
选择市场常见织物品种和未来5—10年纤维、纱线原料的发展趋势,选择能涵盖各种纤维原料和织物组织结构的主要织物设计核心技术的案例作为实训内容,从而保证“现在学”和“未来用”的零距离对接。
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中心,将课堂教学移入实训室,采用边讲边练,学、练、做结合。
教学生“怎样确定织物组织”、“怎样计算工艺参数”、“怎样确定织物配色模纹”、“怎样运用织物CAD进行设计和仿真”、“怎样操作织物小样机进行试织”等纺织产品设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学习者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
根据纺织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对学习者进行不同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单项训练或综合技能训练,使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教学过程模拟纺织企业产品开发和仿制试织,以内容渐进的织物工艺参数、织物组织设计、上机工艺设计、织物CAD仿真设计和织物小样试织进行设计,将教学内容置于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组织教学。
根据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内容1.对于面料设计、纺织生产岗位来说,本课程与《纺织材料》、《机织技术》等必修课相结合,重点学习织物的组织设计、织物性能分析、织物上机等内容,为以后从事面料设计、纺织生产、纺织品跟单业务等相关工作岗位做准备。
2.对于纺织品检测岗位来说,本课程侧重于学习织物材料鉴别、织物分析、织物组织与织物性能间关系等内容。
3.对于纺织品跟单、服装面料采购等专业来说,本课程侧重于学习面料的分析与鉴别、织物服用性能等内容,属于服务于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织物结构和设计教学质量标准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名称:织物结构与设计适用专业:纺织工程总学时数:108时理论教学时数:108学时一、课程性质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织物组织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各种组织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并学会对各种组织的织物样品进行分析,掌握织物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及小样试织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①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自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选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
②教学手段:教室授课与机房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多种织物样品以增加感性认识。
考试环节考试形式采用笔试,题型可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绘图题等。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4学时)了解机织物的发展历史,掌握机织物、经纱、纬纱、织物结构参数的概念,掌握机织物的分类方法,掌握织物长度(匹长)、幅宽、厚度、重量的概念。
第二章机织物三原组织(6学时)重点掌握平纹、斜纹、缎纹组织上机图的画法,及常用织物的种类及风格特征及其上机织造要点。
掌握浮长线、平均浮长的概念。
第三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12学时)重点掌握织物组织、组织点、组织循环、上机图的概念,掌握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的画法及组织图、穿综图、纹板图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对所学织物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织物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机织物变化组织(14学时)掌握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上机图的画法,及常用织物。
第五章机织物联合组织(18学时)掌握条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织物的外观特点和形成原因、上机图的画法和设计要点。
掌握色纱与织物组织配合的原理,配色模纹的概念及画法,掌握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的设计方法及其织物上机要点,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联合组织的织物结构及其对织物外观的影响。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织物结构与设计设计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具备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个人能力,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课程。
本课程在广泛的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纺织品生产工艺设计、纺织产品研发等职业岗位的需要,重点开设机织物设计基础知识、白织物设计与试织、面料分析、色织物设计与试织、复杂织物设计与试织、起绒织物设计与试织、新产品设计与试织等七个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会机织物分析、织物规格、织物组织、上机工艺、设计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小样试织等操作技能,并在“教、学、做”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创新意识及职业素养,达到纺织面料设计师四级职业技能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织造生产工艺设计、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品营销等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是建立在《纺织材料》、《机织工艺与设备》等课程的基础上,并为学习《纺织新产品开发》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120,学分为3。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纺织品设计人员根据销售部门接的订单,按照客户提供样布或客户某种织物规格要求,分析样布确定织物规格、用纱情况、织物组织,设计织造上机工艺。
织物设计以小组或独立工作形式,使用计算机、织物CAD、专用工具(穿综钩、插筘刀和意匠纸)和通用工具(计算器、各种采色铅笔)、各种纱线,参阅材料、纺织品设计手册、国家标准等各种参考资料,按照织物标准和客户要求计算织物规格,确定织物参数,绘制上机图,并进行小样试织、或小批量(500M以下)试织。
试织过程中做好相关试验并记录,试验尽量做全,数据要保持准确性,以便跟踪改进质量。
试织后的小样交客户确认,始终保持工作岗位的整洁,并对记录和设计文件存档,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技术安全保密工作要求。
3.课程目标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及同学指导协助下或借助参考教材、织物工艺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分析产品样品,制定计算织物规格,织物参数,绘制上机图,并进行小样试织等工作的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并检查反馈。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教学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教学设计介绍本文旨在介绍《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对课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织物结构、织物设计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织物结构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纤维的基本特性;•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纹理、花型、颜色等设计元素;•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织物及其适用场景,并进行织物设计;•能够应用基本的织物设计理论进行实际制作;•能够应用织物设计理论进行当代时尚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课程设置本课程共计30个学时,其课程设置如下:第一部分:织物结构基础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介绍织物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织物的基本构造、织物的纹理和花型,以及不同类型纤维的基本特性。
本部分一共占据10个学时。
第二部分:织物设计基础第二部分的教学主要介绍织物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纹理设计、花型设计、颜色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一共占据10个学时。
第三部分:织物设计实践第三部分的教学主要介绍把织物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制作中的相关知识,包括织物的材料选择、织物样品制作、服装样品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一共占据10个学时。
教学环节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的环节。
•第一部分:织物结构基础–理论讲解:介绍织物结构的基本构造、纹理和花型,以及常用的纤维类型;–实际操作:进行织物样品的制作,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等基础样品。
•第二部分:织物设计基础–理论讲解:介绍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纹理、花型和颜色等元素的设计;–实际操作:进行不同类型织物样品的设计,并进行实际制作。
•第三部分:织物设计实践–理论讲解:介绍如何应用织物设计理论进行实践制作,包括织物的材料选择、织物样品制作和服装样品制作等;–实际操作:进行自由创作,设计和制作一个时尚服装。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2)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前言纺织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穿着的舒适性和耐用性依赖于纺织品的结构和设计。
因此,对于纺织品结构与设计的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织物结构对纺织品舒适性和耐用性的影响•掌握设计纺织品的基本技能•开发创新能力•熟悉数字化设计工具教学内容织物结构概论教学内容包括纱线、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牛仔布等。
要求学生掌握每种织物结构的特征,以及各种结构在设计中的优缺点。
纺织品设计纺织品设计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色彩学•线条和图案设计•三维设计要求学生熟悉不同的设计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数字化设计工具数字化设计工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精度。
本课程需要提供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培训,包括PadCAD和Adobe Illustrator等。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该配合工作坊、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差异。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结构和设计的优缺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对于每个教学单元,教师应该讲解并解释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提供足够的例子和练习。
视频教学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于播放视频,将现代化的纺织技术和织物结构展示给学生。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纺织技术的应用和新发展。
工作坊/实验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工作坊。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
个人项目在课程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人项目,他们将提交一份基于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织物结构样本和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技能,并鼓励他们开发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
其中包括:1.组生织物样品评估2.个人项目成果评估3.团队项目成果评估4.期末考试总结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纺织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纺织品的制造工艺、结构设计以及面料性能等方面。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纺织品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掌握各种织物结构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在织物设计中考虑面料性能和功能需求。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纺织品的基本结构与分类;2.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织物结构设计中的面料性能和功能需求考虑;4.织物数据分析和设计软件的使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织物结构及其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和设计,为纺织品的制造和应用提供支持。
三、教学内容1. 纺织品的基本知识•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纱线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纺织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2. 织物设计的原理和流程•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织物设计的流程与方法•织物数据的获取和分析3. 面料性能与功能需求•面料的功能特性和要求•面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面料的造型和设计4. 织物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织物结构模拟软件的使用•织物设计软件的使用•织物数据分析与处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与演示由教师进行织物结构和设计的讲解与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织物结构模拟软件进行织物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技能。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织物结构和设计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室实践、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40%。
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占总成绩的60%。
六、参考文献1.《纺织科学与技术导论》,李晓峰、赵建卫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纺织品结构设计原理与应用》,王金北、马元建、曹士东等著,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15年。
3.《织物结构与模拟设计课程》,陈丽华、陈天奇、吕金生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织物结构》课程标准
《织物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纺织材料基础》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织物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纺织工艺基础》《纺织品检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纺织品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与上机操作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织物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等专业素养及创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整经工、织布工等岗位需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反映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织物结构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按照学生发展与职业能力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当今纺织产品的发展与创新,以常见的纺织产品的结构为学习任务,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织物组织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与上机制作、组织设计与应用的专业技能,为从事纺织品设计、纺织品织造和营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1.熟悉和认识织物,掌握织物分析的步骤、内容与方法,会表达织物分析的结果,具备完成基本组织结构的设计能力。
2.掌握织物上机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织物上机操作的过程与内容,能独立完成各类织物的上机制作。
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谈
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谈前言《织物结构与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中职纺织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中职织造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的顶级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涉及织物结构、织造和纺织品设计等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织造和纺织品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探讨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于织物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了解纺织物品的特性,如手感、穿着舒适度、强度等;3.掌握织物的组织结构和机理,了解各种织物材质及其特点;4.熟悉设计织物结构的基本方法,掌握织物技术参数;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织物结构:理解织物的基本构造和形成机理,描述织物的结构类型;2.织物纤维材料:了解织物纤维的组成、特性和分类;3.织物技术参数:掌握织物技术参数的大小、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4.织物性能:了解织物材料的各种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5.织物设计:了解织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如设计手稿、图案、色彩等。
教学方法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方法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 讲授法在讲授法中,教师通过讲解各种织物基本知识来传达相关知识点,其中包括织物纤维材料、织物组织结构、织物技术参数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引导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制作等各种活动,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室实践、织造练习、织物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织物的认识和理解。
3. 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方法应该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应用与实践。
织物结构与设计
教学进程设计:
❖理论教学与织物分析实训,纺织CAD模拟 设计实训交叉进行,实行边学边练。最后 是综合技能实训:上机实操即仿样设计和 创新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贯穿项目是:仿样设计,为了达到此目的,采用以 下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施,推广现场教学、边讲边练, 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练中学。 ❖我们采用以物辅教、渐进式仿真的教学模式:理论 教学→纺织CAD织物模拟设计→上机实操(小样试 织“仿样设计、创新设计”) →向外推广(参加校外比赛)。 ❖广泛开展朋辈帮教,推广积极参与式研究性、协作 式学习。举办“面料设计、面料分析比赛” ,以赛 促学,以赛促练。
织实训两部分。
❖ (1)纺织CAD上机实训的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设 计作品的质量及平时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定打 分。
❖ (2)织物工艺设计及小样试织实训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考核,个人单独计分,采取分项考核,综合 评定的办法。考核内容包括织物分析、织物设计 和小样织制三个方面,其中,织物分析占30%, 织物设计占40%,小样织制占30%
课程通用性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织造技术、纺织工艺与贸易) 纺织品检测与贸易 纺织机电 服装工程 服装设计
贯穿综合训练项目:
❖考虑到广东的织物生产来样加工,自主研发少
的特点,本课程选择来样加工(即仿制设计, 52学时)作为贯穿综合训练项目。同时考 虑到仿制设计需要的基础能力,我们先安 排10学时课内织物分析实训和若干学时课 外织物分析实训.
创新与特点:
❖实现了课程整合,内容更合理。我们将 《织物组织与设计》和《纺织CAD》两门课 程进行整合,大大加强了织物模拟设计的 实训。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为突出 所学知识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增加了“织物常用英语词汇”,使学生掌 握织物在进出口外贸中的常用词汇,以适 应广东地区织物生产以出口外贸为主的需 要。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节
(四)阴影缎纹
织物表面呈现光影层次,用于提花织物。
Rj=Rj基×(Rj基-1)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三节
一 条格组织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二 绉组织
三 透孔组织 四 蜂巢组织 五 凸条组织 六 网目组织
第二章 第二节
急斜纹组织
第二章 第二节
绘图 :
5 4 ↗,取Sj=2 2 1
Rj=
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经 纱数 基础 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与 Sj的最大公约数
Rw= 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
第二章 第二节
缓斜纹组织
第二章 第二节
(四)曲线斜纹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章 第二节
(五)山形斜纹
经山形斜纹
变化方平组织
第二章 第二节
复杂变化方平组织外观模拟图
第二章 第二节
花式变化方平组织外观模拟图
第二章 第二节
二、斜纹变化组织
(一)加强斜纹
Rj=Rw≥4; S=±1
第二章 第二节
(二)复合斜纹
Rj=Rw≥5; S=±1
第二章 第二节
(三)角度斜纹
第二章 第二节
P j S j tanθ= P w S w
第二章 第一节
斜纹组织的应用
1、棉织物: 斜纹布
2 1
,单面纱卡
3 1
↖,单面线卡
3 1
↗
2、精纺毛织物: 单面华达呢
3 1
↗,
2 1
↗
3、丝织物:
袖里绸
3 1
↗
第二章 第一节
(三)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组织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Rj=Rw≥5 (6 除外) 1<S<R-1,并且在整个 组织循环内保持不 变(为常数) R与S互为质数
织物结构与设计学课程实践指导书
《织物结构与设计学》课程实践指导书一、目的织物结构与设计学是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和家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位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织物的组织与结构方面的知识、能分析织物的样品;掌握织物设计的原则、方法、内容、步骤、能拟定织物组织规格和织物上机的有关项目(原料的选择、纱线的支数、拈度、拈向、组织、花型模纹及布边设计等);了解常见织物和新型织物的使用性能及制造方法;了解样机的使用及小样试织;学会织物组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能拟订织物规格和织物上机等有关内容。
二、任务通过本课程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能力;要求学生:1. 掌握织物的组织与结构方面的知识、能分析织物的样品。
2. 掌握织物设计的原则、方法、内容、步骤、能拟定织物组织规格和织物上机的有关项目(原料的选择、纱线的支数、拈度、拈向、组织、花型模纹及布边设计等)。
3.了解常见织物和新型织物的使用性能及制造方法。
三、实践内容及学时安排实践一:织物分析实验(2学时)。
实践二:透孔组织、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2学时)。
实践三:配色模纹织物、二重组织织物坯布分析(2学时)。
实践四:仿制织物的设计(2学时)。
实践五:创新织物的设计(2学时)。
四、实践方法和重点1、实践方法:根据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学中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特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利用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实践重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工艺设计的能力,掌握织物设计的原则、方法、内容、步骤、能拟定织物组织规格和织物上机的有关项目是重点。
采用理论教学和动手能力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仿制织物的设计及创新织物的设计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与要求)考核内容:为了仿造、改进或创新设计产品,必须掌握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等资料。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论文】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摘要: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在明确专业岗位分析与课程定位的基础上, 对“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探索并实践了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项目设计、教学组织、考核方案等内容, 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织物结构与设计;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织物结构与设计”是我校(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紧跟高职教育改革步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运用多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 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 设计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等学习性过程, 尤其在课程目标、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 有效推行了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效, 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从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 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分析, 确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纺织技术相关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梳理出与“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最直接相关的就业岗位是工艺设计员, 即纺织面料设计与开发方面的技术人员。
其职业岗位变迁见图1。
图1 工艺设计员岗位变迁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通过对工艺设计员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综合分析, 归纳了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了基于纺织面料设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织物结构与设计”是其中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及核心课程, 其前导课程主要有纺织材料、棉纺技术、机织技术;其后续课程主要有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管理、车间环境控制以及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三、“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1. 课程的设计理念“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纺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检验等工作过程展开的, 如图2所示。
图2“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设计理念(1) 遵循项目导向、内容递进的课程设计理念, 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1]。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描述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描述一、课程发展历史沿革《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是纺织学科的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平台课程。
19世纪初,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全国陆续开办纺织学校,《织物结构与设计》列为纺织系科的专业课程。
它是纺织产品设计的基础,也是纺织工程专业有关产品设计的基础。
该课程通用性广,可适用于纺织、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测、纺织机电、服装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有较宽的基础专业知识,培养出纺织专业实用型人才。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主要介绍了机织物上机图、织物分析的方法、各类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特征及其在常见织物中的应用、机织物几何结构的设计等。
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部分。
在理论教学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机织物组织和机织物结构的有关知识;在实践性环节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机织物的质地、色彩等要素有一定的基本认识,进而能够初步设计各种组织结构的织物,使学生以后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8年,安徽省建立了“安徽省纺织工业学校”,开设棉纺、棉织等4个专业。
那时《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就已经是纺织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随着学校的发展,该课程主要在原纺织类专业的中专、高职层次学生开设,且始终作为骨干专业课程进行教学。
目前本课程主要在“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验贸易”、“服装工程”等专业开设。
由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教学体系,包括主讲教师队伍、后备梯队、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学文件、实验基地等,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
多年来教学人员在纺织领域的工艺、设备、产品、趋势等方面积极广泛进行社会调研,提出并进行了有关纺织专业的整合、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进等教改项目和措施。
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该课程在体系设置和内容设置上的变化情况如下:1、课程设置拓展过程:《织物组织与设计》→《织物结构与设计》+《织物CAD》2、课程内容知识拓展:《织物结构与设计》+《织物CAD》+专业实训经过几十年努力,《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已成为一门教学历史悠久,基础厚实,教学体系完整,教学大纲合理可行,教材国家一流,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辅助文件规范齐全,教学方式手段灵活,教学梯队合理,实验条件、实习基地齐备的课程。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条件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条件一、教材使用与建设采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由沈兰萍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作为授课教材;并配合使用由武汉科技学院开发设计的《织物CAD》教学软件。
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完善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符合大纲要求。
经各大专院校使用,反映良好。
由于书中“纹织物的装造与设计”部分在开设的《纹织设计》课程中有详细介绍,故在本课程中不做介绍。
围绕课程内容,多次修订了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兼顾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删去了和行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启发学生自学。
二、其他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1、配有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集和实验实习大纲。
2、配有《织物CAD》软件用于多媒体教学。
3、自制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织物结构模型。
4、发放典型织物样品供学生分析,进一步认识教学内容。
5、布置一定量的课外资料查阅(包括书刊资料和网上资料)的任务。
6、不定期布置学生走访市场、搜集样品的课外学习任务。
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课程组结合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时数的调整以及教材不断更新修订,不断修缮制订实验内容,修编新的实验教材,从而收到较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1、小样试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织物分析实验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与巩固,并使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本课程的学习。
3、课程设计产品开发,以市场采风、自行设计为形式,开拓了学生艺术构思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
4、以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为主要目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对市场行情、企业生产有了一定认识,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在实践性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上,我院已经建有“纺织材料实验室”、“小样实训中心”等实验室。
我院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中,计划建设专门的“织物结构实训中心”、“纺织面料检测中心”、“机织实训中心”、“CAD实训室”等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
《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名称: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课程代码:1303018设计周数:15周设计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专业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织物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纺织品方向)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一门专业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讨论织物成形、纤维材料的交织方式、结构形态及其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方法进行织物结构分析,并理解织物组织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织物的组织、密度、规格等。
2.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将复杂组织分解成简单组织,并加以分析。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织物组织的种类、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
2.了解织物组织的特点、分析手法以及在织物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三)素质目标:1.培养对织物分析的兴趣,了解新型的织造工艺。
2.理解织物结构的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一)学生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挂图、幻灯片、视频录像等多媒体资源,搭建多维、动态、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求,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能力训练本课程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尽量多的接触各类机织物组织,了解各类组织织物的外观效应,并能较快地进行组织大类的判断;掌握织物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各类织物组织;学会上机织造织物小样,深刻理解上机图的作用及画法,提高动手能力;接受织物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内容(一)课程设计地点:多媒体教室、国际贸易实训室。
(二)设计内容五、课程设计成绩考核(一)形成性考核(50%)。
学生独立完成并递交书面作业,教师批改并据以评定成绩。
(二)终结考核(50%)。
织物组织设计一例,以电子稿方式提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职业大学《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及纺织类专业总学时:74制定人:靳贺玲审核人:秦姝时间:2009年11月一、课程性质《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纺织产品开发和纺织产品设计的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再结合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对来样进行分析,可以根据来样进行仿样设计,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当前流行趋势进行创新设计。
毕业后,学生可以作为纺织产品开发员和工艺员,在纺织企业从事纺织产品的开发和纺织产品的工艺设计与管理,该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织物分析实验、习题练习及织物试织等,使学生做到:1.掌握织物结构方面的知识,能分析织物样品;2.学会织物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拟订织物组织规格和织物上机的有关项目。
二、课程定位《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是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和产品开发,具体有面料分析员、面料设计员、纺织面料质量检验员、纺织面料质量分析控制员(生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和外贸工作的人员(销售员、跟单员)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
其中面料分析员对应来样分析技能、面料设计员对应小样设计技能,销售员、跟单员对应面料质量检验技能,生产管理人员对应面料检验和质量控制等技能。
根据不同工作需求对学生进行不同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单项训练或综合技能训练。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设计》、《现代机织技术》、《现代纺纱技术》、《棉纺织工厂设计》、《织物CAD》和《织物打样》等,该专业课程体系要求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岗位工作综合能力;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该门课程的铺垫课程是《纺织材料学》与《纺织材料实验》,后续课程是《现代机织技术》。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纺织材料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与织物性能的关系,从而为将来学习《织物结构与设计》进行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门课程又是《现代机织技术》学习的基础,学好本门课程才能根据织物的不同性能进行工艺设计和确定工艺参数,所以,《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三、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面料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小样制织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初步的产品开发能力,应具备以下知识结构:●掌握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各种组织);●掌握织物的几何结构(紧度、密度、结构相);●掌握织物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合理设计织物规格;●合理选择织造工艺流程;●正确选择和计算织造工艺参数;●能制作织物小样;●能预测所织织物的性能。
2、方法能力●纺织检测仪器的使用能力;●测试结果的分析能力;●产品的调研能力;●调研结果的分析概括能力;●织物分析能力;●织物上机能力。
3、社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力;●审美和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安排课程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一体,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设计上,采用渐进式仿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织物分析→上机实操(小样试织“仿真设计、创新设计”)。
在课程安排上,以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教学,从面料的仿制、改进、创新设计三个方面的任务引入,让学生边做边练,学会面料的分析、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将来毕业后尽快就业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理论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施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
课外通过举办“面料分析、面料设计大赛”,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与江苏大生集团等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给学生实训提供方便,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
五、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567七、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考核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求对《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织物分析、织物工艺设计及小样试织实训环节。
1、理论考核(1)主要考核学生对常见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要点,织物的分析和上机图表示的理解和掌握。
(2)平时成绩采用作业、学习态度、测验、织物分析等大型作业的综合情况评定。
理论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平时测验(20%)+期末测试(60%)2、实践考核包括织物工艺设计、小样试织实训,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织物组织的知识、织物工艺设计的步骤和上机过程的掌握程度。
并用面试和答辩进行成绩考核。
八、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要求《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有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求主讲教师1~2人,实验实训教师1~2人。
专任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较熟悉,在教学中,能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更具直观性;引用生产过程的实例,使课堂成为模拟车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为本课程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创造条件。
(二)教学硬件设施要求1.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织材料实验室具有从纤维、纱线、织物等几大模块的各项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仪器。
结合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可在此对纤维、纱线、织物全部模块的各项性能进行专业检测,掌握检测的标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2.织物CAD实验室织物CAD实验室是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提供利用织物CAD系统进行织物设计与开发的实训场所。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织物CAD系统的操作应用技能,并能利用系统进行仿制设计和创新设计。
3.织物打样实验室是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提供小样织造的实训场所。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上机、实际试织小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校外实习基地: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中辉纺织有限公司、南通文峰色织有限公司、通州先锋振欣色织厂、南通三喜服装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负责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是学生了解当前面料的实际生产情况,了解流行面料、流行色彩等扩展性知识的学习场所。
(三)教学资源要求1.教材选用教材内容既要满足本课程的目标,又要具有高职特点的优秀教材。
所选教材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内容实用性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采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由沈兰萍主编的《织物结构与设计》作为授课教材,自编讲义作为辅助教材。
2.其它教学资料的使用为促进学生实习,要求提供如下的扩充性资料:(1)收集大量传统面料和流行面料的实物样品。
(2)自编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实训指导书》、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织物结构与设计》讲义。
(3)其它课程资料: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出版的《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及《中国流行面料》、《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
《中国纺织面料暨花样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中国流行面料优秀作品集》。
(4)参考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蔡陛霞主编)、《纺织品设计》(谢光银主编)、《纺织品CAD原理及应用》(顾平主编)等。
(5)各种专业期刊:《棉纺织技术》、《上海纺织科技》、《丝绸》、《纺织导报》、《现代纺织技术》等。
(6)学校多媒体教室,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
制作和采用包括大量样品图片、教学演示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其他说明(一)学生基础学生在学习《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前,要求具有一定的纺织材料知识,熟悉纤维和纱线的性能。
(二)校企合作方式通过与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东邦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课程建设规划、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制订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在编写讲义和实训指导书时,融合生产实例,并利用企业的资源给学生实训提供方便,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为本课程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创造条件。
(三)其他内容《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工科学科,教学模式应是以注重锻炼动手能力,理论结合实际为宗旨的服务于实际生产的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模式。
在教学中注意拓展知识空间,使学生在更多的信息条件下学会多方位思考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每年的流行色发布,了解纺织面料的流行趋势,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观点。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每一个课题中,给定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学习相关的知识后,由教师讲解任务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所给的任务具体实施,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实施的结果,采用全班互评和教师点评来考核评价,给出成绩,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CAD软件、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板书相结合来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如一块织物布样的分析和试织)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施教、学、练、做相结合教学,强化学生织物分析和织物设计的能力培养。
以结合纺织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开展织物分析和小样试织实训。
在教学进程设计上,采用渐进式仿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织物分析→上机实操(小样试织“仿真设计、创新设计”)。
南通及周边地区织物生产的特点是来样加工多,自主研发较少,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在来样分析方面安排较多的实训内容,提供大量的面料样品,让学生进行分析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织物分析和织物设计的基本技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