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

合集下载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
古近系部分次生孔隙是由长石 (包括斜长石和 钾长石) 、中基性火山喷出岩屑和杂基溶蚀形成 。这
类次生孔隙主要为粒内溶孔 、铸模孔 、超大孔 。从高 岭石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地证实这一 点 。在 1600~2500 m 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范围 , 高岭石含量异常高 ,在 2000 m 附近 ,高岭石的含量 可达 70 %~90 % ,而超过 2600 m 以后 ,高岭石的含 量很快下降 ,平均只有 30 %左右 。说明在 1600 ~ 2500 m 深度范围有相当部分的长石发生了溶蚀作 用 ,尔后转化为自生高岭石 。
表 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和特征
Table 1 Pore classif ication of Paleogene in the Jiyang sag
孔隙类型


特征
原始粒间孔隙经
压缩原生粒间孔
颗粒点线接触
压实收缩而成
原始粒间孔隙经胶结 碳酸盐胶结 原生孔隙 胶结剩余粒间孔
后剩余的粒间孔隙 物充填粒间
2 次生孔隙成因和发育规律
由于济阳坳陷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古成岩场 、古
第 2 期 朱筱敏等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
199
图 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隙类型及垂向分布演化 (数字为深度 ,m) Fig. 2 Pores and t heir evolution of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 he Jiyang sag (number means dept h , m)
沾化地区古近系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长石溶 蚀有关 ,从 2000 m 至 3500 m 可以见到大量的长石 溶蚀 ,同时出现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沉淀 ,而碳酸 盐胶结物溶蚀较少 。如孤南 138 井 2100 m 和孤北 105 井 2900 m 处 ,同一个样品中长石溶蚀非常严重 而粒间充填的白云石胶结物却保持有良好的晶形 ,

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概述

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概述

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概述摘要济阳坳陷中生界因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岩性复杂多样而成为当前胜利油田勘探老区中研究最为薄弱的层系,其成藏的核心难点是储层问题。

目前发现的油藏主要以凝灰岩、碎屑岩和安山岩为主。

本文从凝灰岩期次、成分、储集空间类型、控制因素等几个角度对凝灰岩储集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凝灰岩;碎屑巖;安山岩;中生界;济阳坳陷1 勘探现状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该盆地是在华北古生代地台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当前济阳坳陷中生界是整个坳陷中研究程度和认识程度最低的层系。

目前,该层系钻遇地层的探井933口,油气显示井311口,试油日产1吨以上出油井72口。

据三次资评结果,济阳坳陷中生界资源量为6亿吨。

但目前中生界仅发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28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41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938万吨。

济阳坳陷中生界处于古近系和寒武系-奥陶系之间,后两者已经发现了众多储量,而中间的中生界发现储量甚少,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值得进行研究和探索。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生界自身不具备生烃能力,油气均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

对于它源型油藏,储层的研究尤为重要当前。

2 储层主要岩性济阳坳陷中生代经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等多期构造运动,地层遭受多期抬升剥蚀、沉降和断裂改造。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均缺失三叠系,仅临清坳陷(东部)尚保存有1000~1500m厚的三叠系。

早—中侏罗世发生负反转,接受坊子组含煤沉积和三台组的碎屑岩沉积。

晚侏罗—白垩纪,由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中国东部形成一系列NE-NNE向的裂谷盆地或裂谷系,这一阶段,胜利油区以裂谷型充填沉积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为特征,发育有上侏罗统蒙阴组、白垩系的西洼组、“王氏组”,其沉积物主要为红色厚层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喷发岩、侵入岩。

从当前所发现的中生界储量和获得工业油流的探井岩性统计看,所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在碎屑岩、凝灰岩和安山岩三类岩性中。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沙河街组储层特征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沙河街组储层特征

d o i : 1 0 . 1 1 7 8 1 / s y s y d z 2 0 1 3 0 3 2 8 0
济 阳坳 陷青 东 凹 陷沙 河街 组储 层特 征
经 雅 丽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 胜利油 田分公司 地质科学研究院 , 山东 东营 2 5 7 0 1 5 )
摘要 : 济阳坳 陷青东 凹陷勘探程度很低 , 沉 积储层等基 础地质条件 研究显得 尤为重要 。沙河街 组是青东 凹陷主要 的含油层 系。
ma i n l y p ima r y r i n t e r ra g n u l a r ,i n t e r ra g n u l a r d i s s o l v e d a n d i n t r a ra g n u l a r d i s s o l v e d o n e s .T h e 4 t h me mb e r o f t h e
S h a h e j i e F o ma r t i o n i s f r o m t h e e a r l y d i a g e n e s i s s t a g e B t o t h e l a t e d i a g e n e t i c s t a g e A, a n d h a s s t r o n g h e t e r o g e n e i —
J i n g Ya l i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 S I N O P E C S h e n g l i O i ie f l l d C o m p a n y , D o n g y i n g, S h a n d o n g 2 5 7 0 1 5, C h i n a )

青东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与盆地转型

青东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与盆地转型
3 青 东 凹 陷 古 近 纪 盆 地 格 局 与 转 型过程
构 造 是 断 陷 盆 地 发 育 演 化 的 主 要 控 制 因 素,同 时控制了盆地的沉积与充填。通过对研究区残留地
层展布特征的分析,结 合 区 域 演 化 的 地 球 动 力 学 背 景 ,探 讨 了 青 东 凹 陷 古 近 纪 的 盆 地 格 局 及 转 型 过 程 。 3.1 孔店期 -沙四早期盆地格局
在 以 上 静 态 特 征 分 析 的 基 础 上,进 一 步 选 择 了 不同方向的典型 地 震 测 线 进 行 了 分 析 解 释 (图 3), 并进行了构造发育剖面和 伸 展 率 分 析 (图 4,图 5), 以明确古近纪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特征。
图 2 青东凹陷不同构造层的断层分布图 Fig.2 DistributionofthefaultsindifferentstructurallayersintheQingdongsag
充填特征以及区域 地 球 动 力 学 背 景,探 讨 了 构 造 演 化对盆地转型的控 制 作 用,以 期 为 下 一 步 的 油 气 勘 探提供借鉴。
1 青东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划分
构造层的研究是构造演化阶段划分的基础。所 谓构造层(或 亚 层 )是 指 在 某 一 构 造 阶 段 形 成 的 地 层,由于各构造阶段 的 构 造 运 动 特 点 及 格 局 与 相 邻 的构造阶段相比往 往 存 在 明 显 的 差 异,因 此 构 造 层 (亚层)通 常 以 区 域 性 的 不 整 合 面 作 为 划 分 依 据。 作 者 以 研 究 区 各 种 钻 井 岩 心 、测 井 及 地 震 资 料 的 系 统 分析为基础,依据不整合发育特 征,结 合邻 区济阳坳 陷、潍北凹陷的古近系构造层划 分方 案,建 立了青东 凹 陷 垂 向 地 层 格 架 ,进 而 将 青 东 凹 陷 古 近 系 划 分 为 孔 店 -沙四下、沙 四上、沙 三、沙二 四个 构造 亚层,对应 四个断陷幕(孔店期 -沙四早期、沙四晚期、沙三期、 沙二期)和一个构造抬升期(沙一 -东营期)(图 1)。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边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边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边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刘见宝;宋志敏;崔树军;廉有轩【摘要】利用地震资料,从不同类型的构造边界对圈闭的形成和分布、运移通道和油气运移动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认识:济阳坳陷新生代油气圈闭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分期性。

阶梯式陡坡边界油气主要沿高角度断层作垂向运移,座椅式陡坡边界主要靠主干断层上盘发育的次级调节性断层疏导油气,铲式陡坡边界的油气运移主要受断层在不同地段的差异封闭性控制,缓坡带盆倾断层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不整合面作为主要的横向运移通道。

济阳坳陷快速构造沉降形成的地层超压不但使烃源岩产生微裂缝,而且为油气通过微裂缝排驱到输导层中提供了动力。

【期刊名称】《能源与环保》【年(卷),期】2017(039)010【总页数】8页(P42-48,53)【关键词】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边界类型;油气成藏【作者】刘见宝;宋志敏;崔树军;廉有轩【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缘,是在晚白垩世末上地幔隆升的构造背景下发育的断陷盆地。

坳陷南临鲁西隆起,东接郯庐断裂带,北部和西部则为埕宁隆起带,总面积26 500 km2。

济阳坳陷总体表现为由多个次一级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凹陷组成[1-2]。

前人在帚状构造[3]、逆牵引构造[4]、同沉积背斜构造[5]等构造样式,在地层超覆带[6]、陡坡断裂带[7-8]等构造组合带,在新生代构造迁移[9]以及新构造运动[10-11]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然而,研究对象上,目前仍缺乏从整个济阳坳陷着眼,对其内部不同的凹陷形态及其边界特征分门别类的进行有益地探索;在研究内容上,也需将圈闭的形成与分布、运移通道以及油气运移动力作为一个动态整体,置于构造运动这个共同的动力背景下加以综合考虑。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

白垩 世大规 模的岩 石圈减 薄亏 损之后 ,晚 白垩 世形成 了新 的岩石 圈地幔[】 自身重 力诱导 了浅部地壳的收 1, 4其 缩挤 压 。 人也在华北 东部的燕 山地 区、 前 鲁西隆起 、 沧 县隆 起西缘 、黄骅 坳陷 的孔西潜 山和千 米桥潜 山识别
扩张 派生 出向西的侧 向挤压力; 与此 同时 , 经历 了早 在
埕岛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东北部 , 埕北 2 断层是控 0 制该 地区潜 山构造带发 育的北北 西 向或近南北 向断层 , 该断 层主要活动 时期为 中生 代 , 层形 态为铲式 , 角 断 倾 在 4。 5 左右。从图 l 可以看出,位于埕北 2 断层上盘 O 的中 、 古生 代地 层褶皱 作用 强烈 , 整体呈现 出一 明显的 褶皱形 态 , 轴面近 于直立 。 中生 代早 自垩世地 层厚度 由 洼陷向深处分别向近断层处和远端减薄,其底部同相 轴 由近断 层处 向远端 逐渐超覆 , 明埕北 2 断层 对早 表 0 白垩 世地 层沉 积具 有一定 的控制 作用 ;而 顶部 同相轴 在洼 陷两端都具 有 明显的 削蚀 现象 ,结 合早 白垩 世地
摘 要: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研究程度较低 ,整体缺乏系统 、规律性的认识 。以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结
合区域应力场及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 , 对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综合判识和解释 , 并论述了正反转构造发育与油气
成藏的关系。 结果表明 : 阳坳 陷典型的正反转构造主要 发育在埕 岛地 区的埕北 2 断层及东营凹陷陈南断层东段 , 济 0 在断 层上盘形成明显的反转挤压背斜 , 形成于晚 白垩世和古近纪东营 末区域挤压应力场背景之下 ; 正反转构造的判识必须 充 分考虑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型、不整合发育特征 、构造样式的差异性以及地层 、沉积相特征 ; 正反转构造的发育会改造 先期形成油气藏 、形成有利的背斜和不整合型圈闭、改善储集性能 ,可以形成有利的背斜型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 不整合遮挡型油气藏。

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类型及控藏作用

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类型及控藏作用
图 1 济阳坳陷 第三系层序地层柱状图 F ig . 1 T he columnar sec tion show ing T ertiary stratigraph ic sequences in Jiyang d epression
上与 T7、 T6 反射层 (沙三段油页 岩集中段 ) 之间的不整合相当, 对应于 T6 反射层。两套地层在
横向上 , 对于盆地内同一个不整合面而言 , 从洼 陷到斜坡再到凸起, 不整合样式的理想分布依次为 平行、 平超、 截超、 截平。不整合样式的这种分布, 主 要受控于构造变动条件下对先期地层的剥蚀作用以 及后期地层的沉积发育过程。 纵向上, 由于济阳坳陷的构造变动以升降运动 为主, 在各区带从古近系底部不整合到古近系内部 不整合再到新近系内部不整合 , 不整合样式一般都 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理想分布。对于盆地内的同一区 带来说 , 多个不整合的组合主要表现为三种型式, 即 逐层超覆型、 先剥后超型、 层层剥蚀型。对于盆地内 的不同构造区带而言, 由于各套地层在发育过程中 沉积、 沉降中心往往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导致其不整 合组合型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洼陷带受构造变动 影响不大, 各不整合样式基本为平行不整合; 在斜坡 带 , 从下到上不整合样式依次为截超、 平超和平行不 整合; 在斜坡带边缘或凸起部位 , 从下到上不整合样 式依次为截平和平行不整合。多个不整合的组合 , 从整体上促进了成藏可能性, 降低了勘探风险。 2 . 2 不整合微观组构 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 ( 吴孔友等 , 2002, 2003 ;张 建林, 2005), 不整合不仅仅是一个 面 !, 更是一个 体 !, 其本身具有较独特的微观组构。对于一个理 想的不整合 , 常发育三层结构: 即不整合面之上的岩 石 , 之下的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不整合结构 与剥蚀作用时间长短、 气候、 地形、 构造活动有关, 缺 失粘土层就形成二层结构。而正是这种微观结构特 征决定了不整合的输导与遮挡作用。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与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由于 间断时间较长, 前第三系顶部一般存在较大规模的 风化壳 , 不整合具有三层结构。对于第三系内部各 不整合 , 由于剥蚀时间相对较短 , 粘土层往往不太发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渤海湾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早第三纪发育多套生油层系。

为便于研究胜利油区油气生成一运移一聚集规律,本书将其前第三纪地层统称为基底岩层。

油区第三系下伏的基底岩层几乎已经改造,构成背斜及向斜。

背斜即所称的凸起,向斜即所称的凹陷。

(一)、太古界太古界泰山群是胜利油区最古者的基底岩层,它常组成凸起的核部,如呈子口凸起、无棣凸起、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等)。

泰山群在陈家庄凸起及其以北的呈子口凸起和无棣凸起埋覆较浅,为580~1450m。

滨县凸起、广饶凸起等其埋藏较深,均在1500m以下。

本区泰山群岩性较复杂.以多种片麻岩为主,其次为闪长角闪岩、角闪岩,局部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及黑云斜长变粒岩。

郑家地区泰山群揭露厚达360m以上,岩性主要为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偶夹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

片麻岩的原岩为砂、砾岩,变粒岩的原岩为泥、页岩,经过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普遍遭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属角闪岩相,肉眼观察常误定为花岗片麻岩。

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呈高阻尖峰状,自然电位曲线变化幅度较大,微电极曲线形态或与块状渗透砂岩相似,或多呈锯齿状,表明高、低渗透层间互。

(二)、下古生界胜利油区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和下、中奥陶统。

寒武系与下伏太古界泰山群呈不整合接触,含7个组,自下而上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风山组。

下、中奥陶统含5个组,自下而上为;冶里—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八陡组”.各组之间均为连续沉积。

其生物化石主要有牙形石、介形类、腕足类、棘皮类及三叶虫等,以牙形石研究较详。

总厚度约为1400m,临清坳陷下古生界分布广泛,厚度较大。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在凹陷部位埋藏较深,在凸起部位分布不均,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种为大面积遭剥蚀,如呈于口凸起、庆云凸起、无棣凸起和宁津凸起仅在凸起边缘有其分布,例如五号桩一桩西,郭局子、车西等处;第二种为局部遭剥蚀,如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侧部均有其分布,例如垦东、罗镇、平方王、草桥和八面河地区;第三种为保存完整,如孤岛凸起和义和庄凸起。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结构与输导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结构与输导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结构与输导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结构与输导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背景和意义济阳坳陷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是东营凹陷和滕州凹陷之间的一个坳陷。

该区域沉积物主要为第三系,包括新近纪和中新世地层。

其中,新近纪地层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中新世地层则以煤系为主。

该区域存在不整合结构,也就是地层间存在明显的断裂、错层和侵入等结构。

这些不整合结构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不整合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区域油气分布规律和运移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该区域也存在输导问题,即油气从油源地向聚集区域的输送过程。

因此,对于区域输导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区域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深入研究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结构和输导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不整合结构的调查与分析,包括断裂、错层和侵入等结构的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和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2. 确定油源岩和储层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不同地层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油气运移路径。

3. 通过物性实验和孔隙度测定,分析不同地层中孔隙度、渗透率和压力等物性参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区域油气运移和聚集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研究:1. 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获取不整合结构、油源岩和储层的地质数据和样品。

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室内技术对地质样品进行物性实验和形貌分析。

3. 通过孔隙度测定、压汞等实验手段,测定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压力等相关物理参数。

4. 应用地震成像技术和岩心分析等高级技术手段,对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精准分析和模拟。

四、预期成果1. 确定不整合结构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深入揭示不整合结构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机制和规律。

2. 确定油源岩和储层的分布规律和物性特征,为区域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3. 深入研究区域输导机理,为区域油气成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东营凹陷构造与油气

东营凹陷构造与油气

研究区位于东营凹陷西部高青-平南断层上升盘,向东与利津、博兴两大 生油洼陷沟通,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是东营凹陷盆缘潜山带中最复杂、 同时也是勘探潜力最大的区带。
20
林樊家油田
樊家油田
高青油田
花沟气田
东营凹陷油气分布规律:①以北西向隐伏基底断裂为界,将东营凹陷分为东西两个区域 西部油气富集,呈片分布;东部油气明显呈带状分布
渤海湾盆地 区域构造位置图
郯庐断裂带
渤海湾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区划图
济阳坳陷构造单元与油气藏分布
4
济阳坳陷新近系构造带划分平面图 (据肖焕钦等,2008)
5
“北断南超”箕状 断陷盆地
义和庄凸起、陈家 庄凸起、无棣凸起、 滨县凸起、青陀子凸 起、广饶凸起六个凸 起 车镇、惠民、沾 化和东营四个凹陷 带
东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陷油气分布规律:② 凹陷内北东向断层消失、交接的部位是油田主要分布的区域 油田沿北东向断层呈不连续的串珠状分布
东营凹陷油气分布规律:② 凹陷内北东向断层消失、交接的部位是油田主要分布的区域 油田沿北东向断层呈不连续的串珠状分布
东营凹陷油气分布规律:③ 近东西向断层是油气藏分布的主要断层 近东西向断层与北东向断层交汇部位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域
济阳坳陷构造单元划分
7
区 域 位 置
东营凹陷构造位置图
陈 家 庄 凸 起
滨县凸起
林樊家凸起 青城凸起
青坨子凸 起

西



10
(一)构造格架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 盆地济阳坳陷的东南部, 东接青坨子凸起,南部地 层与鲁西隆起、广饶凸起 呈超覆接触,西与惠民凹 陷毗邻,北以陈家庄—滨 县凸起为界,东西长约 90km,南 北宽 约65km, 总面积5850km2,总体走 向为北东向。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以一套黄绿、灰褐、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底部为一套薄层的黄灰色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灰色灰岩
以紫红、紫灰色砂质页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等。 砂质页岩富含云母片,为主要标志层。
上部灰色灰岩、鲕状灰岩与暗紫红色页岩互层。下部为紫红 色、棕红色页岩与同色白云岩、灰岩互层。底部有一层深灰 色含燧石结核灰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深变质的片麻岩。
上部:褐灰色灰质泥岩,劣质油页岩夹薄层灰岩及泥岩。局 部地 区见块状砂岩和礁灰岩。 中部: 灰色、褐灰色泥岩,灰质页岩夹砂岩、碎屑灰岩、鲕状灰 岩 等。 下部:蓝灰色 泥岩为主夹薄层白云岩,砂岩,泥岩中出现石膏。 有蓝灰色 泥岩标志层。是本区的生油层系,也是含油层系之一。与下 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部:红泥岩段。在东营中央隆起带为一套膏岩层。 下部:红泥岩、红砂岩互层。潍北红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含 油层系
孔二段 50-650 孔三段 150-270
150-600
300-600
300-850
奎山段68
万山段107
160
58
140
54
61-190
50-290
94-207
80-130
100-157
40-60
45-75
118-190
60-100
20-50
105-238
(未 穿)Z
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岩性组合特征 土黄色粘土和流砂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含煤层系。主要为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煤层与炭质 泥岩。中生界地层中砂岩均含有火山喷出岩岩块,以此为标 志和上古生界地层相区别。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红色砂泥岩沉积,夹有少量灰色泥岩。顶部奎山石英 砂岩是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层。 为一套泥岩为主夹砂岩的砂泥岩剖面。泥岩以红色为主。顶 部有铝土矿,是控制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济阳概况——精选推荐

济阳概况——精选推荐

济阳概况胜利油⽥地质特征简述(油⽓勘探⽅向预测)胜利油⽥为发育于济阳坳陷的⼀个⼩油⽥。

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南部,是渤海湾盆地的⼀个次级构造单元,发育东营、惠民、沾化、车镇等 4 个凹陷。

与中国东部其他的陆相断陷盆地相似,济阳坳陷的构造和沉积呈现出明显的旋回性济阳坳陷古近系可划分出 4 个构造幕,4 个⼆级层序,分别是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段下亚段、沙⼆段上亚段—东营组。

济阳坳陷是⼀个含油⽓⾮常丰富的中、新⽣代断陷-坳陷复合型盆地[4],历经40 多年的勘探,已探明⽯油地质储量44×108t。

济阳坳陷不同层系探明程度存从孔店组—沙四段烃源岩空间展布及沉积有机相分析⼊⼿,以油⽓的⽣、排、运、聚规律研究为主线,通过对已探明油⽓成烃与成藏组合规律的研究,分析深层的有利勘探⽅向。

济阳坳陷构造格局⽰意图⼀、⽣烃成因理论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孔店组—沙四段发育 3 套烃源岩,⾃下⽽上分别为孔⼆段间歇湖相烃源岩、沙四段下亚段盐湖相烃源岩和沙四段上亚段咸化湖相烃源岩。

孔⼆段烃源岩主要为充氧相和低氧相,其中低氧相仅在东营凹陷、惠民凹陷及沾化凹陷局部分布,总体评价为中等—差烃源岩,在深层可能具有⼀定的⽣⽓潜⼒;沙四段下亚段盐湖相烃源岩仅在东营凹陷有所揭⽰,可分为上、下两段,上部盐膏层段属缺氧有机相—短暂充氧有机相,总体评价为好—优质烃源岩,⽣油能⼒较强,⽽下部盐膏层段为低氧有机相—充氧有机相,为中等—差烃源岩,具有⼀定⽣⽓能⼒;沙四段上亚段暗⾊泥岩在各个凹陷都有分布,但不同地区沉积有机相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的洼陷带⼤⾯积分布缺氧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是深层重要的烃源岩,⽽车镇和惠民凹陷仅局部存在短暂充氧相,⽣烃能⼒有限。

图 2 济阳坳陷层序地层及构造演化综合图⼆、深层烃源岩演化与⽣排烃机制济阳坳陷早期勘探主要集中在中浅层,深部⾼—过成熟烃源岩取⼼较少,因此对深层烃源岩的研究⼯作有待深⼊。

济阳坳陷地层简表

济阳坳陷地层简表

本表是根据胜利油田广大地质工作者几十年积累的大量钻探和研究成果,在《胜利油气区钻井地质标准设计》一书和前人所做的《地质大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研究和系统总结,对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和岩性做了扼要概括和补充,比以往《地层大表》增加了地层层位界面接触关系、地震反射层与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钻井工程故障提示及地质录井工作提示等内容,提供给地质工作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错误请及时指正。

在此,感谢姚铣、巫正礼、刘富贵、马维炎、张荣生、冯光明等同志曾对表的内容进行审查并提出宝贵意见。

制表人:陈寿康制表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阳信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阳信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阳 信洼 陷 新 生 代 以来 的 构造 演 化可 以分 为4 个 主要 阶段 ,以 过洼陷主体的5 1 8 . 9 测 线 南 北 向平 衡 剖 面 图 为 例对 其 构 造演 化 发 育 史进行 分 析 ( 图2)。 ( 1 ) 断 陷早 期 ( 孔 店组 一 沙 四段 沉 积期 ),孔 店组 一 沙 四 下亚 段沉 积 时期 为初 始 裂陷 阶段 ,区域 构造 活动 强 烈 ,惠 民凹陷 南北 边 界大 断层 开始 强 烈活 动 ,控制 了孔 店 组和 沙 四下 的沉 积厚 度 ,阳信 大断 层 表 现 为 大 型 低 角度 铲 形 滑 脱 正 断 层 ,伸展 量 巨 大 ,拓 展了 盆地 空 间 ,形成 了林 樊 家 、阳信 等地 区 巨厚 的孔 店组
断层和 调 节断 层 。
油 、生物气和二氧化碳等多种成 油气… 。工区内构造地质 条件 极 其复 杂 ,一 直未 发现 较 大规 模 的油 气藏 ,由于 目前 为止 发现 的
油气藏 类 型都 与 构造 因素 息 息相 关 。因此 ,加强 该 区构造 演化 与 油气 成藏 规律 分析 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活动基本停止 ,但南部的林南断层活动却趋于强烈 ,造成林樊家
构造 的抬 升 ,从 而导 致阳 信洼 陷整 体抬 升 ,形 成 了较薄 的 沉积 地 层 。沙二 段沉 积 时期 ,湖 盆抬 升 ,湖 水变 浅 ,以滨 浅湖 泥 岩和 砂
阳信洼陷是一个典型 的北断南超的箕状 断陷盆地 ,根据阳
信 洼陷 构造 、岩性 等地 质特 点 ,将 阳信 洼 陷 由北 向南 划分 为 “ 三 带 ”一 陡坡 带 、洼 陷 带 、斜坡 带 ;由于 受 惠 城 鼻状 构 造 带 由南
行 了恢 复 ,明确 了阳信 洼 陷构造 演化 对 油 气成藏 的控 制作 用。 阳信 洼陷 的形 成 与 演化 受 北部 阳信 大断 层 的控 制 ,其 新 生代

济阳坳陷地质结构及其演化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济阳坳陷地质结构及其演化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济阳坳陷地质结构及其演化与油气富集的关系黄忠红【摘要】济阳坳陷形成过程中,虽然经历相同的动力学背景,但不同部位由于受力大小、方位、动力传递方式以及边界条件的不同,其内部凹陷结构迥然不同.惠民凹陷表现为北断南超铲式半地堑向堑垒转化,东营凹陷表现为北东断南西超板式半地堑向北西断南东超坡坪式丰地堑转型,车镇凹陷表现为北断南超的板式丰地堑,沾化凹陷表现为新生代北西断南东超铲式半地堑对中生代北东断南西超板式半地堑的强烈改造.不同凹陷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充填方式和成油格架的差异,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差异.【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00)024【总页数】5页(P133-137)【关键词】济阳坳陷;凹陷结构;半地堑;堑垒;充填方式;成油格架【作者】黄忠红【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东营2565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燕山期残留盆地与逆冲-褶皱基底,郯庐、兰聊两大走滑构造体系的活动,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和迁移,是济阳盆地形成、演化的直接控制条件[1-3].受其控制,济阳坳陷经历了早期4期裂陷和晚期坳陷5个演化阶段,每个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构造样式及组合、水深、沉积物供给等因素存在差异,致使不同凹陷不同演化阶段盆地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其内生储盖及组合亦存在明显的差别,进而控制了不同凹陷油气分布、富集程度、富集方式的差异性.济阳坳陷共分为东营、沾化、惠民和车镇4个凹陷,下面分别讨论4个凹陷结构演化与油气富集的关系.1 东营凹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整体上为北东断南西超板式半地堑向北西断南东超坡坪式半地堑转型的盆地.Ek-Es4期盆地主要受北东向拉张应力控制,表现为控制Ek-Es4地层的主边界断裂呈近NW向或NWW向展布,沉积中心在陈南断层东段和石村断层下降盘一带,呈北西向展布(图1),牛庄、民丰、博兴洼陷处于深陷部位,源岩最为发育,致使沙四上源岩油气主要富集在林樊家-纯化-乐安和胜坨-永安镇-新立村一带,占沙四供油储量的85%以上,具有北西向展布特征(图2).近年来的勘探热点滩坝砂成藏亦与此时盆地结构有关,由于小营-纯化-乐安一带此时为盆地的缓坡,属于浅水环境,有利于滩坝砂发育,后期沙四上、沙三下有效烃源岩直接侧接于其附近,便于后期成藏,十一五期间,共上报探明储量12127.76万吨;Es3-Ed期盆地主要受北西向拉张应力控制,表现为控制Es3-Ed的边缘断层具有NE向展布特征,这一时期中央隆起带形成,东部东营三角洲向西推进至利津洼陷,沉积中心移至陈南断层西段和高青断层下降盘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图1),利津、博兴洼陷处于深陷部位,源岩最为发育,致使沙三下亚段源岩油气主要围绕利津-博兴洼陷呈环带状分布(图2).在盆地结构的主要转换部位,主要为混源型油气分布区域.盆地的这种转型,导致盆内四个洼陷均发育优质的源岩,同时,不同方向的物源向凹陷中心推进,这是东营凹陷整盆含油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东营凹陷新生界总体演化为浅(Ek-Es4)→深(Es3下、中)→浅(Es3上 -Es2下)→略变深(Es2上 -Ed)→深(Ng-Nm)的过程,致使盆地发育三套储盖组合:一是明化镇组泥岩做盖层,馆陶组、东营组砂体做储层;二是沙一段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与沙二段顶部泥岩做盖层,沙二段-沙三中亚段砂体做储层;三是沙三下-沙四段泥岩、油页岩做盖层,沙四段、孔店组砂岩做储层.第2套储盖结构中储、盖极为发育,圈闭类型丰富,致使油主要富集在沙二-沙三段储层中.深部沙四烃源岩由于过成熟,产生大量裂解气,主要富集在沙四段储层中(图3).图1 东营凹陷不同期地层展布图图2 东营凹陷油源成因类型平面展布特征图3 东营凹陷生储盖结构和探明储量分布图图4 过富1-孤南15-桩124井南北向地质剖面2 沾化凹陷沾化凹陷表现为新生代北西断南东超铲式半地堑对中生代北东断南西超板式半地堑的强烈改造,导致其内发育有桩西、孤岛、五号桩、垦利、河滩、孤东、长堤等诸多潜山,这些潜山往往被第三系地层覆盖形成潜山披覆构造,后期在断裂和差异压实作用改造下,形成大量披覆背斜、断块、潜山、地层等圈闭,四周又被各生油洼陷所环绕,成藏条件十分有利,有利于油气富集[4-5](图4).沾化凹陷新近纪走滑断层发育,一方面东部强烈活动的孤东、长堤、桩南等走滑断层促进了油气的运移与聚集,对前期断裂进行了继承与改造,使其成为连通古近系源岩与新近系储层的油源断层,由于走滑断层发育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增强了"泵吸"作用[6,7],促进了油气的垂向向上运移,加上沾化凹陷大部分缺失沙二段上部甚至整个沙二段储层,油气在垂向上绝大多数运移至新近系储层,其中Ng储量占总储量90%以上(图5);另一方面,西部具有走滑性质的义东、埕东断裂产状陡,沉积相带窄,其下砂砾岩体发育规模有限,不利于形成大型油气田,但由于其紧邻生油洼陷,可以形成中小型油气田,已上报控制储量2934.86万吨/5块,预测储量3833.05万吨/1块.图5 沾化凹陷探明储量层位分布图3 惠民凹陷惠民凹陷古近系为北断南超铲式半地堑向堑垒转化的盆地,盆地Ek-Es4期为陵县-阳信主控边界大断裂系控制的统一的断陷,沉积中心在滋镇-阳信一带,而Es3-Ed沉积时期,中央隆起带、林樊家凸起的逐渐形成,临商断裂系强烈发育(生长指数最大为3.63、平均为1.75),临南洼陷和滋镇洼陷分开,阳信洼陷和里则镇洼陷分开,同时,夏口断裂强烈活动(最大活动速率为81.8m/Ma,平均值为36.7m/Ma),斜坡带高部位遭受剥蚀,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转移至临南洼陷,形成了目前这种"两洼一隆一斜坡"的构造格局(图6).盆地的这一结构调整,导致凹陷北部滋镇-阳信一带Es3-Ed沉积期沉积厚度小,源岩埋深浅,成熟程度低(主力源岩R.绝大多数小于0.5),油气贫乏.受临商、夏口断裂长期强烈活动的影响,西北和西部的基山、盘河以及南部双丰、江家店瓦屋大型三角洲向临南洼陷推进,提供非常有利的储集条件,同时临商、夏口断裂的强烈活动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便于油气向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最终导致惠民凹陷油气平面上主要围绕临南洼陷呈环带状分布.由于临南洼陷北部中央隆起带断裂发育,且多为同沉积断裂,圈闭、输导、储层条件均有利,加之走滑应力场的驱赶作用[8],中央隆起带油气最为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储层发育的沙三、二层段,且多为构造、构造-岩性油藏.南部缓坡带由于夏口断裂长时间活动,主要起输导作用[9],油气主要分布在地垒式构造的Ng上、Es3上和Es4上三个层位,数量差别很小,且多为构造、地层油藏.洼陷带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滑塌砂体,层位分布与中央带比较相似,但受超压不发育的影响,储量相对较小,至今未打开勘探局面.图6 惠民凹陷L251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4 车镇凹陷车镇凹陷是受埕南断层控制沙四段才发育的北断南超的板式半地堑盆地,沙四期盆地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均很高,主要发育碎屑岩沉积,源岩相对不发育,源岩主要发育在裂陷滞后的沙三期.受埕南断裂早期(Es4)活动西弱东强(埕南断层西段活动速率为46.0m/Ma,东段活动速率为80.9m/Ma),晚期(Es3-Ed)东弱西强(埕南断层西段活动速率为66.2m/Ma,东段活动速率为36.0m/Ma)的控制,车镇西部源岩埋深大,有效源岩较东部发育,致使西部油气相对富集,主要富集在曹家断阶带内.车镇凹陷北部控盆埕南断层具有明显的分段变向性(东段:走向 NWW;中段:总体为NE向,由NNE和NEE向两组断层连接而成;西段:走向以NWW向为主,局部为SN 向或NE向小断层连接而成),导致不同方向断裂组合的凹部位成为主要的物源供给区,如大王北洼陷北部地区;凸起部位多发育鼻状构造带(部分地区发育滑脱潜山),如北部的富台、大王北和英雄滩以及南部的套尔河、大王庄、义北等二级鼻状构造带,由于鼻状构造的鼻梁均自边坡向生油洼陷中心延伸,同时该构造是应力集中释放区,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和汇聚的地点,油气最为富集[10,11](图7).图7 车镇凹陷油气分布与鼻状构造的关系图车镇北部埕南断裂产状陡,次生断裂不发育,其下粗相带较窄,物性差,南部义和庄凸起较小,物源供给有限[12].最终导致盆地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在鼻状构造和洼陷近斜坡断阶带,陡坡粗相带及缓坡大部分地区油气不富集.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在源岩上覆的沙二段滩坝砂和陡坡带滑脱潜山中.5 结论盆地地质结构及演化的不同决定了关键地质要素的发育演化和配置的多样性,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差异性.受盆地结构演化的控制,东营凹陷具有满凹富油的特征,惠民油气主要富集在中央背斜带,沾化凹陷油气主要富集在潜山披覆带,车镇凹陷油气主要富集在鼻状构造带. [参考文献][1] 王颖,赵锡奎,高博禹.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29(2):181~186.[2] 宗国洪,肖焕钦,李常宝等.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1999,5(3):275~282.[3] 陈嘉树.济阳运动的特点及其对济阳坳陷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1993,15(1):86~99.[4] 朱光有,金强,郭长春,等.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及控制因素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4):353~357.[5] 陆克政,漆家福,戴俊生,等.渤海湾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90~196.[6] 张凡芹,王伟锋,张晶,等.沾化凹陷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5):1~6.[7] 王永诗,张善文,曾溅辉,等.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机理及勘探实践[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6):32~35.[8] 体卉.油气输导通道的内部结构和输导机制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2):23~24.[9] 韩天佑,漆家福,杨桥,等.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第三系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6):21~24.[10] 蔡东梅,孙立东.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成藏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1):11~15.[11] 单宝忠.济阳坳陷边界断裂几何学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特种油气藏,2007,14(1):19~23.[12] 王宝言,隋风贵.济阳坳陷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分类及展布[J].特种油气藏,2003,10(3):38~41.。

济阳拗陷长堤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济阳拗陷长堤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济阳拗陷长堤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李雪梅;王伟;王娉娉;范玖琳;刘超飞【摘要】The main fault and its associated structures in Changdi Area ofthe Bohai Basin are studied according to its 3D seismic data,drilling wellsby using balanced sec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 shows that a variety of scales,shap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ault are developed in Changdi Area,the majority of which belong to growth fault. Fault activi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isodic by the influences of the Jiyang Movement and the Dongying Movement. The larger two unconformity interfa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acture episodic activities in Changdi Area. Themulti-phas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reflect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polycyclic depression in the Cenozoic.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major balanced cross s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important interface,and combined with regional subsidence history,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hangdi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stages:fold formation stage,fault depression stage and stable settlement stage. Fault depression stag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episode I in Eocene(E2s3-E2s2)and episode II in Oligocene(E3s1-E3d). Hydrocarbontrap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fault activities,and meanwhi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ts tectonic evolution.%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联合解释,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对渤海湾盆地长堤地区主要断裂及其伴生构造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

第五章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第五章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燕山早期( J1+2 )
该时期济阳坳陷仍以北西向逆推断层发育为特征,但断 层的逆冲强度已大大降低,活动速率仅为 4~6m/Ma, 此时为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的过渡期,表现为对印支运动 逆冲断层造成的地势高差的填平补齐。
沾化凹陷各北西向断层活动速率随时间变化
l 从正断层发育阶段高峰期的活动强度来看, 罗西断层、孤西断层、五号桩断层分别为 40.4、40.7和70m/Ma,由弱到强的规律。 l 从断层的消亡时期来看,罗西断层、孤西 断层、五号桩断层依次为 Es4、Es3 和 Es2, 表现出由西向东,由早到晚的规律。
(五)东西向(近东西向)次级断层
东西向断层在济阳坳陷内发育不多,仅在沾化凹陷和惠民凹陷发育有 孤北、孤南、垦利断层和林北、林南等断层
沾化凹陷
沾化凹陷东西向(近东西 向)断层开始活动的时期 大都为Es4,峰值出现在 Es3、Es1期,消亡时期 为Ng以后,从断层发育的 时间来看,反映出与NE向 边界断层发育的伴生性, 但活动规模明显要小于边 界断层。
4130000

高青 博兴县 金家庄
庄 断
草桥
4120000
村 断
广饶县
4110000


牛头镇
4100000 20570000
20580000
20590000
20600000
20610000
20620000
20630000
20640000
20650000
20660000
东营凹陷布格重力水平总梯度异常影像平面图
地震资料揭示沾化凹陷北西向断层的存在
沾化凹陷发育有罗西断层、孤西断层和五号桩断层三条北西向断层,其表 现为第三系之下的隐伏断层,未切割第三纪地层,或仅切至底部的孔店组、 沙四段,自沙三期后,新生代凹陷区的地层披覆于中生代的凸起和坳陷之 上。这表明北西向断层主要发育于中生代,在新生代活动较弱。

济阳坳陷中生界构造层序特征

济阳坳陷中生界构造层序特征

时差曲线 ) 叠加在电阻率曲线上, 将两条曲线的幅度差定义为 logR 。一般情况下, logR 与烃源岩中
[收稿日期 ] 2005 01 24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0102008) 。 [ 作者简介 ] 郑德顺 ( 1977 ) , 男, 2001 年大学毕业, 博士生, 现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研究工作。
2) 声波时差资料识别不整合面 声波时差法识别不整合面的基本原理在于正常压实情况下, 泥页
岩的声波时差 深度关系在半对数坐标系内表现为一斜率为常数的趋势线。由于不整合面代表了地层层 序的间断, 因此在存在不整合面的情况下, 其上下地层的压实曲线存在差异 [ 4, 5] ( 图 2)。
3) TOC法识别不整合面 该方法是利用测井曲线重叠法, 把刻度合适的孔隙度曲线 ( 一般为声波
[参考文献 ]
[ 1] 刘绍龙 华北地区大型三叠纪原始沉积盆地的存在 [ J] 地质学报, 1986, 60 ( 2 ): 128 ~ 137 [ 2] 汪泽成, 刘焕杰 鄂尔多斯含油气区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29 ( 4) : 432~ 436 [ 3] 王永刚 地球物理资料解释 [M ]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 190 ~ 193 [ 4] 周瑶琪, 吴智平 地层间断面的时间结构研究 [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0: 21~ 35 [ 5 ] 操应长, 姜在兴, 夏斌 等 声波时差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界面的方法、原理及实例 [ J] 沉积学报, 2003, 21 ( 2) : 318 ~
[ 摘要 ] 利用地震 资料、声 波时差、TOC 法在济阳坳陷中生界 识别出 M z /P z, J3 K /J1+ 2, E /M z 共 3大不 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构 造 特 征

1 1 边界 特征 .
青 东 凹陷是 一 个新 生 代 断 陷盆 地 , 体呈 北 东 整
走 向的菱形 , 除西 南与 青南 洼陷相 接外 , 其余 边 界均 为高 凸起 所环 绕 , 整体上 具有 南北 双断 、 断西超 的 东
Vl -
1 一\ J r 鹪
研究程 度非 常低 , 公开 发 表 的文 献 很少 ¨ , 缺乏 对
鐾一 垦

凹陷整 体 面貌 、 造格 局 、 构 地层发 育特 征等 石油 地质
基础条 件 的认 识 。盆地 构造 特征研 究 是其他 各项 研 究 的基 础 , 而青东 凹陷 又是 一 个 伴 随 郯庐 断裂 活 动
济 阳坳 陷 青东 凹陷 构 造 格 局 及构 造演 化
杨贵丽
( 中国 石 化 股 份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地 质 科 学 研 究 院 , 东 东 营 2 7 1 ) 山 5 0 5 摘 要 : 东 凹 陷构 造 特 征 复 杂 , 造 格 局 及 构 造 演 化过 程 不 清 , 重 制 约 了该 区石 油地 质 条 件 研 究 的 深 入 。 综 合 钻 青 构 严 井 、 震 资 料 对 青 东 凹 陷的 边 界 类 型 及 构 造 格 局 进 行 了分 析 , 用 平 衡 剖 面 技 术 对 其 构 造 演 化 特 征 进 行 了研 究。 地 利 明确 了青东 凹 陷是 在 郯庐 断裂 带控 制 下形 成 的新 生代 走 滑 拉 分 断 陷 盆 地 , 有 “ 断 一 超 ” 边 界 特 征 ; 陷 内部 具 三 的 凹
o (・( 1 pt ’ 1 (”
基金项 日: 中 化股份公
题“ 青尔 凹
油地质 糸什研究 仃利区带优选” P O 1 ) ( I0 3 . .









近于平行 的 2条 北 西 西 走 向的 垦 东 南 断 层 及 垦 东
东 断层 与东 营 凹陷的青 南洼 陷相接 。青 南东 断层是 东 营 凹陷青南 洼 陷 的东 部 边 界控 洼 断层 , 断层 自 该 中生代 开始 活动 , 至古 近纪被 北西西 向断层错 断 , 持
潍北 凸起 、 东 凸起 相 接 。其 中 , 垦 凹陷北 部边 界是 由
作 简介 : 畅贵川, 殳,rl师 , f 从小钿油地质 台研究 及油气勘探 部 署 l作 联 系电 活: 04 8 14 7 E , i:agul 7 .lt i ( 56) 75 9 , 一n l? ngi7 6 s @sl a i y l
而形成 的走 滑拉 分断 陷 盆地 , 凹陷 内构 造 具 有 强


烈的走滑特征 , 其构造发育及演 化特征 比较 复杂。
为解 决 制约该 区油 气 成 藏研 究 的这 一 基 本 问题 , 笔 者 利用 区 内的二维 和三维 地震 资料 对青 东 凹陷 的构 造特 征及其 构造 演化 史进 行 了系统 的分 析 。
中图 分 类 号 : E 12 1 . r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9 0 (0 ) 1 0 0 — 4 10 — 6 3 2 1 0 — 0 7 0 1
青东 凹陷位 于济 阳坳 陷 东部 , 西北 以垦 东一 其
南部 的青 南东 断层是 控制 青东 凹陷 形成 的 4条边 界 大断层 , 些断 层从古 近 纪至新 近纪 持续 活动 , 这 活动 时 间较 长 , 断层 规模 较大 , 断面 陡倾 , 走滑 特征 明显 , 控制 了古 近纪 凹 陷的形成 及 凹陷 内地层 的沉积 。
督 V - l
图 l 青 东 凹 陷 构 造 纲 要
边 界特 征 , 界 类 型 复 杂 ( 1 。凹 陷东 部 的郯 庐 边 图 )
断裂带 、 北部 的垦东 南断 层 、 部 的青东 南 断层和 西 南
收 稿 阳期 :0 0 0 I 2 1一j一 2
凹陷南 、 部 边 界 分别 以近 东西 向盆倾 断 层 与 北
ul
O l 2 3 4 5 6 7
1 断层与垦 东 凸起 相 隔 , 部 以呈 北 凸弧 形 的青 2南 南 东南 断层 与潍北 凸起 相 接 ; 且北 部 边 界 垦 东南 并 断层 活 动性 明显 强 于青 东 南 边 界 断层 , 制 凹陷 的 控 沉 降 中心位 于 凹陷北部 。 凹陷 东 部边 界 以 郯庐 断裂 带 的西 支 沂 沭 断 裂

~ ~
青坨 子 凸起 为 界 , 南 为潍 北 凸 起 , 部 北 段 向垦 东 西
东一 青坨 子 凸起 超覆 , 西南 与青 南洼 陷相 接 , 凹陷 面 积 约为 12 0k 0 m 。青 东 凹 陷 自 2 0世 纪 7 0年代 开 始勘 探 , 是 由于前 期 对 青东 凹 陷 的构 造 特 征及 构 但 造演 化等基 本地 质 条 件认 识 不 足 , 致 目前 的勘 探 导
断裂构造具有 强烈的走滑特征 , 雁列式、 花状构造发 育; 造格局表 现为 南北 向垒 堑相 间、 西 向东 断西超 的 箕状 构 东
特 征 ; 陷 新 生代 的构 造 演 化 经 历初 始 裂 陷 、 烈 断 陷 、 承 发 展 、 升 剥 蚀 和 整体 拗 陷 5个 阶 段 , 中 强 烈 断 陷 阶 凹 强 继 抬 其 段是 青 东 凹 陷 的构 造 定 型 期 , 制 了 凹陷 的构 造 格 局 。 控 关 键 词 : 界 类 型 构 造 格 局 构造 演 化 郯 庐 断 裂 带 青 东 凹 陷 济 阳 坳 陷 边
1 8卷
第 Jf c l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1 , 1 8.No 1
2 0l 1年 1月
P to Cl]Ge l g n c v r fc e c e 1 lt I ’ I oo y a d Re o e y Ef in y i
_ _2 IJ 0I dl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