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萨义德“对位式阅读”——以《文化与帝国主义》为例
拆书-评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评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结合萨义德的多重身份来阅读他的书是一件有趣的前言事,而且萨义德也多次在他的书中提到他的身份、成长经历与饱尝他的写作的关系。
萨义德1935年11月出生于当时的英国此时托管地巴勒斯坦西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基督教家庭。
家境富有。
父亲出身于耶路撒冷的中产阶级,双亲也出身中产阶级,富有艺术才能。
他的童年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度过。
作为信奉英国国教的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环境下,属于少数中的少数。
自小受西式教育,先后上过开罗德黑兰的杰济拉小学、开罗美国学童学校、维多利亚学院。
后来被父亲送往美国,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中学,之后获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和硕士、博士学位。
后来在哥伦比亚美国哥伦比亚等商学院教书,晋升为杰出的英语升为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
既是阿拉伯人,又是美国公民,萨义德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敏感性两种身份的冲突与特殊性,在新西兰所遭受的疏离感、焦虑感迫使他寻求自己的身份认同,最终他将这些感受转化成某种积极的东西,促使他热议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
《东方学》发表于1978年,而《文化与帝国主义》发表于1993年。
简单来说,这本书写的是文化在西方帝国主义活动中所扮演的共谋角色。
萨义德自己把这本书视为《东方学》的续篇,但又不仅仅是续篇,因为它涉及上能到了国度范围的帝国主义文化和历史上对帝国主义的反抗。
这本书对《东方学》的拓展在于:1.论述的空间范围从中东世界扩展到英美两国存储空间的殖民世界,时间上延续到了当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古巴帝国主义最新表现;2.从研究的文本对象上才看,从东方学名作著作这一专业领域转向了西方经典文学作品;3.霸权主义不仅有对共产意识形态的批判,还用相当篇幅论述到了对帝国主义的反抗这一主题。
在前言中萨义德提出了本书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比如,他提到对叙事体虚构作品的重要关注,因为叙事是殖民地人民用来确认自己历史和身份存在的方式,构成了文化与帝国之间主要的纽带之一。
【毕业论文】文化研究论文最终
萨义德视域下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2014级胡佳学号:2014103066内容提要:爱德华·沃第儿·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是后殖民理论的经典之作,主要针对19世纪至20世纪英法文学经典的解读。
本文从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理论出发,以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例阐述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
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萨义德提出了一种“对位阅读法”,这个方法贯穿始终。
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所揭示的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实际上就是文化霸权主义。
关键词:萨义德文化帝国主义共谋Said’s Conception of t he Collusion between Culture and ImperialismHu JiaAbstract: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post-colonialism, Edward Wadie Said’s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focuses on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British and French literary classics of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Based on Said’s theory of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this paper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collu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taking Mansfield Park written by Jean Austin as an example. In his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 Said proposes a “contrapuntal reading”,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book. The collusion between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Said reveals in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is in fact cultural hegemony.Key words: Edward Wadie Said, culture, imperialism, collusion1.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内涵1.1 文化在萨义德看来,文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描述、交流和表达的艺术等活动, 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以诗、哲学、小说叙述等形式出现。
赛义德的“对位阅读”批评方法——解读赛义德的《简·奥斯丁与帝国》
我们注意到,赛义德 十分注重政 治和社会意 识形态与文学艺术研究的关 系,他发展 了一种新 的重要 的文化政治批 评理论——后殖 民文化 批 评。 赛义德从文化角度进行文学研究 , 从文化和政
治 的批 评 眼光 分析 社会 文 本 和文化 文 本 。对 于文
于“ 国主义” 帝 赛义德的定义是 :在我这里 ,帝 国 “ ‘ 主义 ’一 词指 的是 统 治遥 远 土地 的宗 主 中心 的实 践、 理论和态度 。 r p ) ” ( 9赛义德认为 ,9 e 1 世纪的欧 洲小 说 不 仅是 一 种 强 化着 现存 权 力 的文 化形 式 ,
后殖民理论作品文本批评方法 ,对欧洲经典小说 进 行后 殖 民主 义 的细读 和 阐释 ,探 讨西 方 文 学叙 事与帝 国主义事业之间、西方帝 国主义 的扩张与 其整体 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 分析 阐述了“ 文化 ” 与“ 帝国主义 ” 共谋” 的“ 关系 , 对帝国意识形态 的 “ 政治无意识” 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揭示。 他的“ 对位
研究领域广泛 ,他在后殖 民批评理论方面的建树 使他享有 国际声誉 。17 年 , 98 赛义德出版了震动 欧美学界的著作《 东方学)Or n lm)他对西方 ( i ri , e as 在殖 民扩张 以来 的理论 建构 的深刻分析和揭示 ,
经典模式 。 简 ・ 《 奥斯丁与帝 国》 这篇文章正是赛义 德 以后殖 民批评的视角 , 采用“ 对位 阅读” ——后
的文学批评家弗朗西斯 ・ 马尔赫恩 (r c n F niMu1 a s 一 e ) a r 收入 由他编选 的《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了《 东方学》 对帝 国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的主题 , 对 现代西方宗主国与它在海外的领地的关系 ,作 出 了更具普遍性 的描述。 文化与帝 国主义》 赛 在《 中, 义德 采 用 “ 位 阅读 ” (o tp naraig— — 对 法 cnr ut dn ) a le
共谋:文化与帝国主义——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解读
Collusion: Culture and Imperialism——A Reading of Said's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作者: 皮海兵[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9-32页
主题词: 赛义德;文化;帝国主义;共谋
摘要:赛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是后殖民理论的经典著作,主要内容是对19至20世纪英法文学经典的解读。
赛义德主要将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这一普遍性的文化形式作为切入点来研究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赛义德提出了一种“对位阅读法”。
这个方法始终贯穿全书。
赛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所揭示的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实质上就是文化霸权主义。
经典与帝国:萨义德的经典观.
经典与帝国:萨义德的经典观内容提要:爱德华•萨义德是后殖民批评的开拓者。
同时,他对文学经典的形成及解读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但是学界鲜有论述。
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中发掘和整理其有关经典形成及释读的论述,辨析其经典观。
萨义德指出,英国小说经典形成与帝国扩张有着同时、共谋性的关系,并提出“对位阅读法”是阐释英国文学经典卓有成效的方法。
本文认为,萨义德关于英国殖民时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解读的观点具有相当的解释力,是世界文学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
关键词:爱德华•萨义德帝国经典对位阅读法作者简介:董洪川,文学博士,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英美20世纪文学与文论研究;龙丹,文学硕士,四川外语学院出国培训部教师,主要从事后殖民文学研究。
Title: Canon and the Empire: Said?s View on CanonAbstract: Edward Said is recognized aspioneer of Postcolonial criticism, but unfortunately, hisimportant view on how literary works are canonized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m has not beenpaid adequate critical attention. This essay attempts to revealand sort out Said?s view on canons among his literary theories and his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canonical works. Suggesting that canonization of English novels coincided andcompliedwith the expansion of British Empire, Said proposes contrapuntal reading as anefficient way to interpret British canons. We believe that Said?s view on canon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anons has formed an integral part of world?s theories of literary cannons,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carefully studied.Key words: Edward Said empire canon contrapuntal readingAuthors: Dong Hongchuan is professor and Ph.D. at the Center forLiterature, 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 China) and a postdoctoral fellow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s major academic areas ar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ies in the 20th Century. Email: hongchdong@.Long Dan is M.A. and teacher at the Department of Training for Candidates Going Abroad,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 China).Her major academic area ispostcolonial literature. Email: ldiana919@巴勒斯坦裔美国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1935-2003)提出的“东方学”早已深入人心。
从《东方主义》到《文化与帝国主义》
从《东方主义》到《文化与帝国主义》作者:王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5期摘要:赛义德作为后殖民批评的领军人物,从话语建构和文化批判的角度,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为沉默的第三世界发声,有力推动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的发展。
《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是赛义德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这两部作品对赛义德作理论再现,历时性的剖析了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的流变。
关键词:赛义德;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作者简介:王乐(1987-),男,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300-011、引言爱德华·赛义德是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与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一起被称为后殖民理论的“神圣三剑客”。
[1]153《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是赛义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后殖民研究的里程碑,从《东方主义》到《文化与帝国主义》体现了赛义德后殖民批评的理论转型。
2、“东方主义”与理论转向《东方主义》开创了后殖民研究的先河。
按照赛义德的定义,“东方主义”至少包括这样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基于“东方”(Orient)和“西方”(Occident)本体论和认识论之差异的思维方式,地理上的东西半球;第二层含义指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方长期以来的主宰、重构、话语权力的压制。
基于这样不平等的关系,所谓的“东方主义”成了西方对东方或第三世界的无知、偏见和猎奇而形成的虚构出来的某种“东方神话”。
《东方主义》首先受到福柯理论的影响,赛义德从“话语”的角度揭示政治与东方主义的密切关系,批判西方霸权主义。
他指出,在东方主义领域,始终是欧洲在为东方说话,欧洲把东方纳入西方意识,真正的亚洲则处于沉默、被叙述的地位。
西方与东方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和霸权关系,东方饱受意识形态的虚假意识,东方主义乃是西方的“潜在自我与替代物”。
诠释检验范式的建立及应用——分析爱德华·沃弟尔·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的过度诠释
合, 而这种体现需要在范式参数的设立中提前完成。面对某一特定文本 , 艾柯原有的“ 经验作者” 模范作者” “
定 义 具 有很 大启 发 意义 , 在此基 础上 可确 立作 为诠释 检验参 数 的全新定 义 , 如下 : 经验 作者 : 者 的前视 野作 用于 文本 以生成 拟现实 或现实 内容 的机 制 。 作 模 范 作者 : 者 的艺术创 造 力作用 于文本 以生成艺术 形式 的机 制 。 作 以上 定义 提前 实 现 了在 作者 和读 者两个 层 面上形式 和 内容两者 旨在 获得独 立平 等地 位 的分离 , 于如何 至
有关 的陈述 , 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 对东方进行描述 、 教授 、 殖民、 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 的一种机 制” …。而在接下来的《 文化与帝国主义》 他将矛头直指“ 中, 帝国主义” 文化 , 指出“ 故事是殖 民探 险者和小说 家讲述遥远国度的核心 内容 ; 它也成为殖民地人民用来确认 自己的身份和 自己历史存在 的方式。帝 国主义的
小说文本中则表现为对东西方文化沟通具有阻碍甚至破坏作用的过度诠释 , 这一情况必须被指明 , 这些被过度
诠 释 的文本必 须被 一种 建立 于真 正后 现代意 义之上 的诠 释检验 范式解 救 。
一
、
建 立诠 释 检 验 范 式
既然后 现代 的实 质是 对一 切 “ 个 中心 、 一 两个 等级 ” 的现 代二元 结构 进行 解 构 , 么 两 个极 端 都要 不 得 , 那 一 是“ 所谓 诠释 , 以 ‘ 对作 者 , 向作 品 ” 【 盲 目地 赋予 文本 以意义 ; 可 背 面 , 引, 一是认 为 “ 没有 一件艺 术 品不 是独 创一 个新 天地 的 … …要 把 它当作 一件 同我 们所 了解 的世 界没 有任何 明显联 系 的崭 新 的东 西来 对 待 ”4。更 需 要 避 L J 免 如桑塔 格所 说 的“ 代风格 的阐释却 是 在挖 掘 , 一旦 挖掘 , 是 在破 坏 ” 。这些 思 考 同样 给 如何 建 立 真 现 而 就 J 正具 有后 现代 意义 的诠 释检 验范式 ( 即对读者 诠释 文本得 出的意义 在 客观 上是 否 符合 后 现代 价 值进 行 检 验 的 范式 ) 以启 示 , 即需要 在检 验 中体 现 出形 式和 内容两 者 旨在获 得独 立平 等地 位 的分 离 , 两者 回到 文本 后 的 结 和
爱德华·萨义德与比较文学
爱德华·萨义德与比较文学蒂莫西.布伦南萨义德双管齐下,论证火力全开,反对新批评的形式主义及其近来在“理论”中的化身。
借助这些论证,他通过强调形式的位置性和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智力的可传递性,逐渐拆除传统比较文学大厦。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权威也弥漫开来,形成一个可感知的氛围。
编者按蒂莫西·布伦南的两万多字长文以纵横捭阖的视野和行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萨义德学术话语的内在理路,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思想动向和美国比较文学机构对学者的人格塑造。
因全文较长,故分作上、下两期推送。
全文共五节,本期推出第一、二节。
为便于浏览,推文删去了脚注和译注。
全文请见《当代比较文学》第八辑。
内容摘要:1969到1979年间,爱德华·萨义德重新定义了美国比较文学,他提出了各种用语,树立了一座新的批评的先贤祠(维柯、施瓦布),最重要的是,他还设计了一种方法。
身处两代人之间,面对两种不同的欧陆移民——语文学者和文本主义者——萨义德通过重新诠释前者,胜过了后者。
萨义德双管齐下,论证火力全开,反对新批评的形式主义及其近来在“理论”中的化身。
借助这些论证,他通过强调形式的位置性和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智力的可传递性,逐渐拆除传统比较文学大厦。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权威也弥漫开来,形成一个可感知的氛围。
关键词:爱德华·萨义德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语文学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1935-2003)爱德华·萨义德的权威,从根本上说,一直是文学上的。
理解并且不低估这个事实,至关重要。
他在历史、地理、音乐批评、政治评论、揭露黑幕的新闻写作和巴勒斯坦运动等如此之多领域中的地位,都从属于他在1966到1975年间,在比较文学领域超前确立的显赫地位;并且,在他不断创造奇迹的那些年(1975—1992)里,他也是通过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转义,表达了他的政治和社会想象。
但对他来说,文学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我们可以根据它在多大程度上不受时间限制、蕴含多少反律法(antinomian)的能量,评价它的好坏。
解读萨义德“对位式阅读”-精选文档
解读萨义德“对位式阅读”《文化与帝国主义》(以下简称《文化》)成书于1993年,按照萨义德的话说就是它是《东方学》的续篇。
有评论者指出,在《东方学》中萨义德真正谈论的是欧洲对东方的观念,而忽视了真正的当事人――东方。
言外之意,这是萨义德个人化的独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为此,在《文化》中作者开始转向,将关注的重心投注在那些彼此竞争的地理观念之间的斗争上,所以萨义德才说这本书的核心观念是竞争和竞逐。
所谓彼此之间关于地理观念的竞争,不仅来自于帝国与帝国之间(英法以及美国对现代公共空间的争夺),也来自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
这种多层面、多主体的呈现才能真正反映问题的实质。
于是,“地理性”便成为《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启发下,萨义德创造性地提出了“再现”这一理论,即西方掌控着媒体等文化传播手段,将那些历史事实记录、保留并流传下来,成为全世界公共的历史经验,于是在“再现”的过程中,东方成为西方的“他者”。
萨义德认为它是一种人类经济的形式、社会生活中的必要,和语言一样是基础,因此无法消除。
这其实反映了西方对他者滥用“再现”的法则和特权的恐惧。
当然,福柯的知识―权力关系学说以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都曾给萨义德以深刻的启发。
但是,萨义德又说:“我从葛兰西那里所得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并不是霸权和有机的知识分子等等观念,而是下面这个观念:一切,包括一开始的公民社会,但其实整个世界都一样,都是根据地理所组织成的。
”[1]其实,《文化》中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构都是从地理分析、空间理论开始的,比如康拉德、奈保尔。
因为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最明显的便是地理问题,康拉德那里也许并不明显,但是看看奈保尔的作品名称――《河湾》《米格尔大街》《自由的国度》等等,都具有空间性。
可以说这本书中的空间的重要性凌驾于时间。
我们可以看看,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讲述的是美洲,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涉及了加勒比海地区,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牵涉了澳洲,吉卜林的《吉姆》和福斯特的《印度之旅》都讲述的是印度;而《法国》这类作品集中在法国与其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之间的空间性上。
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后的文化霸权主义——以《简·奥斯丁与帝国》为例
2012年第2期山东社会科学No.2总第198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8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后的文化霸权主义———以《简·奥斯丁与帝国》为例张璐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简·奥斯丁与帝国》是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论断的缩影。
其间,赛义德不仅赤裸裸地抖出了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的实质———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动摇了帝国主义领域中经济独断论的局面。
赛义德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批判,对后殖民主义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赛义德用对位阅读的方法考察西方文化,发现了“地理、空间视角”、“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某个特指名称的“表意力量”。
赛义德后殖民批评理论的独特视角,揭示了欧洲文化与帝国主义互为影响的事实,呈现了帝国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互存共栖。
[关键词]文化与帝国主义;叙事空间;表意力量[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2-0103-04《简·奥斯丁与帝国》是美国著名后殖民理论批评家爱德华·W·赛义德撰写的文章。
赛义德出生于耶路撒冷,他以小难民的身份颠沛流离于埃及、黎巴嫩和英国,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殖民教育的阴影中度过的。
这种流离经历与欧洲学识,加上他挥之不去的难民情结,最终构成了他发起后殖民批评的背景条件和研究欧洲文化的独特视角。
赛义德凭借“三重背景”的知识分子身份,以解读欧洲经典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例,并且通过对位阅读法,向世人展示了后殖民批评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欧洲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是共谋的关系;简·奥斯丁与众多欧洲小说家的小说文化是帝国文化霸权的直接推行者。
一、文化与帝国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交织,是赛义德提供的一个全新“视界”。
在这个视界中,我们领略了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复杂关系;我们感受到了小说在帝国主义意识支配下的深层意味;也明白了文化霸权主义实质上是“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最终表现。
叙事话语与政治权力——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再解读
在《 文化 与帝 国主 义》 一书 中, 赛义 德 对 l 9 —2 O 世 纪一 系列 西方 经典 文学 作 品进 行 新 角度 的解读 , 揭 示 了 其 背 后 隐 含 的 帝 国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这 些 经 典 作 品囊 括 了 巴尔 扎 克 、 狄更斯 、 福斯特 、 福楼拜 、 康
要 讨论 的 问题 。
一
究 最具 代表 性 的作 品 。 1 9 9 3年 , 赛 义德 又 出版 了《 文
、
叙 事 产 生 权 力
化 与 帝 国主 义 》 一书, 可 以称 之 为 《 东方学》 的续 写 之 作 。在 书 中 赛 义 德 延 续 了 在 《 东方 学 》 中对 帝 国 主
中 图分 类 号 : 1 0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9 1 4 X( 2 0 1 3 ) 0 2 — 0 0 6 3 — 0 3
爱 德华 ・ W・ 赛 义 德 ,当 今 世 界 最 有 影 响 力 的 后 殖 民理 论 家 、 文 学 家 与 批 评 家 之 一 。于 1 9 7 8年 出 版
种 殖 民文化 进行 抵抗 。进 入新 时期 , 以 美 国为首 的帝 国主 义 国 家采 取 了一 系列新 形 式的 文化 扩 张 , 我 们该 如 何 应 对这 种 文化扩 张 、 彰 显 民族 文化 、 促进 世界 文化 和谐 健 康发 展 ?这 些都是 我 们 需要 思考 的 问题 。 关键 词 : 文化 ; 帝 国主义 ; 权力; 抵抗 ; 新形 式
作者简介 : 王小梅( 1 9 8 7 一 ) , 女, 湖北襄 阳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美学与文学批评 Hale Waihona Puke 63 王 小梅
文化与帝国主义读后感
文化与帝国主义读后感文化这个概念自产生以来,在不同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共同美化下逐渐变成一个美好、高尚、纯洁的同义词,很容易被“神圣化为一个不受世俗影响的、永远不变的知识丰碑的王国”,并合法地取得了与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同等的地位,似乎三者是互相平行且互不相干的。
但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里揭示了文化受知识分子的沉默、掌权者的操纵和被施加者的弱势共同促成的伪装,他说:“维系帝国的存在取决于“建立帝国”这样一个概念。
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在文化中做的。
反之,帝国主义又在文化中获得了一种协调一致,一套经验,还得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他尖锐地指出必须消除孤立的美学形式与如“文化”和帝国主义这样大的论题之间的距离。
在具体的实践上,萨义德从宗主国和被殖民地两方的话语体系进行了论述。
从宗主国方面看,极为鲜明的表现就是英国小说与英帝国主义相互扶持。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18世纪之前,英国文学的形式大致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史诗、11世纪的浪漫传奇、15世纪后的诗歌及戏剧和17世纪的散文。
到了18世纪,小说兴起并逐渐获得无可置疑的统治地位。
从中世纪的大事记发展到19世纪叙述性小说,描述现实的文本比例越来越大,阶级、政治动乱、经济模式、组织形式、战争等在文化作品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小说和社会的关系稍加留意,便能发现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与帝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萨义德分析产生帝国的动力时总结道:“一方面是构成小说的叙述权威的模式,另一方面是作为帝国主义倾向的基础的一个复杂的意识形态结构。
”他还特别指出由于小说起源于英国并在英国得到最典型的发展,小说所起的这种稳定和强化作用是英国所特有的,且其发展过程积极地伴随着整个19世纪的英帝国政策(叙事)的连续性,故不能忽视英国小说作为重要的一种文化附加物对英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小说从根本上是与资产阶级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用查尔斯·莫拉泽的话说,它伴随着他所说的作为征服者的资产阶级对西方社会的征服,并且是征服的一部分。
解读萨义德“对位阅读”
解读萨义德“对位阅读”作者:黄超男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9期摘要:爱德华·萨义德是后殖民主义的创始人。
《文化与帝国主义》是他重要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薩义德从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入手详细阐述了西方文化与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同时,为了更好地从后殖民视角解读文学作品,萨义德创造性地提出了“对位阅读”这一批评方法,该方法贯穿全书,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对位阅读一、引言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在后殖民批评理论领域的建树使他享有国际声誉。
萨义德后殖民理论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他自身成长的经历,他出身在一个耶路撒冷的普通家庭,1947年巴以战争爆发后,年仅12岁的萨义德被迫离开家园迁往埃及开罗,难民身份的萨义德就读于英国人创办的预备学校,在那里他遭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公正对待与种族歧视。
介于阿拉伯与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萨义德深深地感受到了无处不在殖民氛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萨义德投入到了后殖民理论研究的阵营,1978年萨义德凭借后殖民理论代表作《东方学》的发表而闻名于世,1993年被萨义德看作是《东方学》续篇的作品《文化与帝国主义》问世,在《文化与帝国主义》这一书中,萨义德通过细读西方文学经典,把后殖民理论应用到文学批评中,并且将文学与政治挂钩,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思路。
二、“对位阅读”的定义把音乐当成生活中很重要一部分的萨义德从西方古典音乐中获取了“对位阅读”的灵感。
萨义德在书中对“对位阅读”做出了形象地解释:“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多声部乐曲中,各个主题互相替代,只给与某一个主题以短暂的突出地位。
在由此而产生的复调音乐中,有协奏与秩序,有组织的相互作用。
它是一种来自主题,而不是来自作品之外的严格旋律或形式上的原则。
我认为,我们可以同样地阅读和解释英国小说。
”萨义德提出的“对位阅读”批评方法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全面地看待一种文化,关注文化所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强调的正是宗主国文化和殖民地国家文化间的对话关系。
经典与帝国:“对位”视角下英国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F e b . 2 01 7
Vo 1 . 1 4 No . 2
第 l 4卷 第 2期
经典与帝国: “ 对位” 视角下英国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李 峰. 权 继振
( 蚌 埠 医学 院 外语 教研 室 , 安徽 蚌埠 2 3 3 0 0 0 )
摘 要 : 爱德华 ・ 赛 义德 提 出 的 “ 对位阅读” 法, 为 解 读 经 典提 供 新 的视 角和 阐释 模 式 。 本 文 以三 部 反 映 帝 国不 同 殖 民历 史 阶段 的 经典 为例 . 借助“ 对位 阅读 ” 法重读经典, 将 文 本 中被 遮 蔽 的 历 史现 实 重新 引入 文本 。在 英 国 经典 作
2 01 7年 2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报 ( 人 文 社 会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典 叙 事 中存 在 的 帝 国 观 念 本 文 以 三 部 经 典 为 例 . 分 别 折 射
到牲 畜 养 殖 、 粮 食种植 , 再 到搭建 帐篷 、 制造 工具 、 伐 木 造 船 等. 他 在 荒 岛上 建 立 起 一 整 套 社 会 秩 序 他 把 荒 岛看 作 自己的
小 王 国. 视 自己 为 这 里 的 国王 . 鲁滨 逊 可 以说 是 大 英 帝 国文
笛福 通 过 描 写 鲁 滨 逊 与 土 著 人 “ 星期五” 之间主奴关 系 . 表 达 了西 方 思 想 意 识 和 价值 观念 之 中 的“ 欧 洲 中 心 主义 ” 的思
帝国身份的建构——对《达洛维夫人》的“对位阅读”
二、都市背景下的民族身份构想
说起《达洛维夫人》,读者恐怕最先想到的是“意识流小说”,但这部作品还 有一个著名的标签,那就是“伦敦小说”。不同于乔伊斯和劳伦斯等常年旅居海绕伦敦来架构,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伦敦小说”这种说法还暗示,除了个体 意识,《达洛维夫人》还关乎集体和公共身份。正如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2004: 321)所指出的,伍尔夫的作品中“有一种强烈的向群体和集体靠拢的冲动”。
一、引言
大英帝国由盛转衰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演变的重要背景,因此大部分 英国现 代 主 义 作 家 “都 与 帝 国,以 及 与 帝 国 相 关 的 ‘英 国 性’有 密 切 的 关 联” (Childs,2007:63)。这种关联在弗吉尼亚·伍尔夫身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因 为伍尔夫的整个家族与大英帝国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她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参 与过殖民地政策的制定;父亲为帝国撰写名人录;丈夫伦纳德·伍尔夫本身就是 一位颇有成就的殖民地官员。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伍尔夫明确抗拒依托父权制的 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但作为一名来自中上层社会的宗主国白人作家,伍尔夫对帝 国又有一种天然和内在的认同。
萨义德虽然多以《董贝父子》《远大前程》《名利场》和《曼斯菲尔德庄园》等英 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为例论述“对位阅读”的必要性,但作为一种批评视角, “对位阅读”同样适用于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本文尝试对《达洛维夫人》(MrsDal loway,1925)这部经典现代主义作品进行“对位阅读”,阐释伍尔夫对英国帝国身 份的文本再现。《达洛维夫人》一方面立足本土,基于伦敦构想英国民族身份;同 时放眼海外,将位于帝都边缘的殖民他者形象收编进来,绘制大英帝国版图。它 在“国内”与“海外”的空间张力中对英国帝国身份的彰显,表明帝国主义意识形 态对英国现代主义作家的渗透和操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展现了伍尔夫文学创 作的历史语境和政治意蕴。
萨义德·马克思主义·空间性对立批判中的立场论争
萨义德·马克思主义·空间性: 对立批判中的立场论争*◎[美]罗伯特·T·塔利 方 英 管明伟 译摘 要:尽管爱德华·萨义德经常批评马克思主义,但他的思想和著作都深深地浸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评实践和总体话语中。
萨义德从未把自己或自己的写作归为马克思主义,但他对众多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因此,萨义德的研究以其丰硕的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共鸣,而在当今这个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时代,这种共鸣值得更为深入的研究。
文章将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他研究文学与文化的独特空间方法)中探讨学界公认的萨义德的反马克思主义。
文章认为,萨义德以空间性为导向的批评有助于解释他与马克思主义的模糊关系,为他的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更广泛的“对立批判”以及之后更宏大的人文主义和民主批评中找到立足点。
关键词:萨义德 马克思主义 空间性 对立批判如果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可能是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
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奇怪。
在他的作品和访谈中,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他经常批判真实存在的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然而,读过萨义德著作的读者很容易发现,他的思想和著作深深地浸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实践和总体话语中。
在文学史上,他最仰慕的前辈包括一些自称马克思主义者、或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作家;他心目中的英雄有一些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重要人物,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马克思本人。
事实上,萨义德的著作中总是提及这些前辈: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乔治·卢卡奇(Georg Lukács)、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弗朗兹·法农(Franz Fanon)、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西里尔·莱昂内尔·罗伯特·詹姆斯(C. L. R. James)以及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
萨义德:用记忆抵抗遗忘(文化与抵抗)书评
萨义德:用记忆抵抗遗忘(文化与抵抗)书评2009年2月,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荣获第二十四届耶路撒冷文学奖。
在他前往领奖之时,以色列刚刚攻击了加沙地区和巴勒斯坦,又有大量无辜平民死于战火。
因此之故,有人劝阻村上春树不要前往耶路撒冷领取这样的文学奖。
村上春树非但没有听从劝阻,毅然前往,而且在耶路撒冷发表了名为《永远在蛋这一边》的受奖演说。
在演说中他表明了自己作为作家的立场,那就是“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以此谴责了那些无休止发动战争伤及无辜者的国家和暴力组织。
这是用文化抵抗战争和政治的一个再恰当不过的例证,也是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关于他的访谈录《文化与抵抗》中一再强调的知识分子应有的立场。
之所以用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文学奖上的演说词引出萨义德,并非我心血来潮一时兴起,而是由于萨义德与耶路撒冷、以色列以及巴基斯坦之间的复杂历史渊源所致。
事实上,耶路撒冷正是萨义德的出生地,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的几年里,萨义德才远赴美国读书。
他后半生基本都在美国的大学任教,不但成为了美国公认的著述等身的学者,还是一位深具批判意识的公共知识分子,甚至一度成为了巴勒斯坦乃至中东地区在西方的代言人。
《文化与抵抗》一书同样涉及到了他之前著述中多次谈论到现实和政治话题,关于巴以冲突,关于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无知和偏见,关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行径等等。
但这本小书同样有其独特性的一面,它不仅仅是萨义德于2003年去世之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访谈录,深具纪念意义,而且在内容上更是提供萨义德对“9·11”恐怖袭击以及期后的西方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如何应对的看法和建议。
虽然书名为《文化与抵抗》,但访谈内容涉及到了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还有文学、诗歌和音乐等,如此包罗甚广的议题,无意中造成了文化抵抗政治的主题的隐秘意味,反而使其彰显成为了这本书的整体背景。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萨义德明确提到了“文化与抵抗”,只是在2003年2月25日亦即他最后一次的访谈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 的历史 ,而是 互相 的历史 。 当然 并 不是说 把 阅读文 学经 典当成 殖 民或 帝 国的宣 传 ,这些 作 品的某 些方 面可 以是帝 国主 义 的某 种例证 , 但 只是帝 国文 化 的一部分 ,是 那个 过程 的一部 分 ,并非 全部 都是 帝 国主义 的 。 “ 而是 说他们 在作 品 中提供 了有 关帝 国世 界 的不 同看 法 。他们 扩大 它 ,他 们精 炼它 ,他 们把 某些 感受 和愉悦 附加 在它 上面 , 比如 说 ,就像 吉 卜 林在 《 吉姆 》中所做的。 这便是萨义德从音乐理论中借 ”
位 借 鉴 的方 式进 行 比较 ,对 文 艺理 论 和 文 学 比较 研 究 具 有 良好 的借 鉴 意 义 。
关键 词 :对位式阅读 ;萨义德; 《文化 与帝国主义 》;后殖民主义 《 文化与 帝 国主义 》 ( 以下简称 《 化 》 )成 书于 文 19 年 , 按 照萨 义 德 的话 说 就 是 它 是 《 方 学 》 的续 93 东 篇 。有评 论者 指 出,在 《 东方 学》 中萨义 德真 正谈 论的 是 欧 洲 对 东 方 的观 念 ,而 忽 视 了真 正 的 当 事人 —— 东 方 。言外之 意 ,这是 萨义德 个人 化 的独 白,是一 厢情 愿 的想 法 。为 此 ,在 《 化 》中作 者开 始转 向 ,将 关注 的 文
播手 段 ,将 那些 历史 事实 记录 、保 留并流传 下来 ,成 为 全世 界公共 的历 史经验 ,于是在 “ 现 ”的过程 中 ,东 再 方成 为西方 的 “ 他者 ” 。萨 义德 认为 它是 一种人 类经济 的形 式 、社 会生 活 中的必要 ,和 语 言一样是 基础 , 因此 无法消 除 。这其 实反 映 了西 方对 他者滥 用 “ 再现 ” 的法 则和特 权 的恐惧 。当然 ,福 柯 的知识一 权力 关系 学说 以 及 德里达 的解构 主义都 曾给萨 义德 以深刻 的启发 。 但 是 ,萨义德 又说 : “ 我从葛 兰西 那里所 得 到的最 重 要 的一件事 ——并 不是 霸权和 有机 的知 识分 子等 等观 念 ,而 是 下面 这 个 观 念 : 一切 ,包 括 一 开 始 的 公 民社 会 ,但 其实 整 个 世 界 都 一样 ,都 是 根据 地理 所 组 织 成
成 了另一 个轨 迹 的一 部分——而那 并 不是英 国长 篇小 说
的轨迹 。变成 了加勒 比海 经验 的一部分 ” 。
萨义德 正是 通过 对这 些经 典文学 作 品的重读 及重新 阐释 ,告诉 我们 那些 历史 经验是 东 、西方双 方共 同完成
的。 东方无 声无 息地进 入 了西方 人 的 日常经 验 ,而西方 对 东方 的殖 民 已经 大大 改变 了东 方 ,两者 的历史 不是单
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启发下萨义德创造性地提出了再现这一理论即西方掌控着媒体等文化传播手段将那些历史事实记录保留并流传下来成为全世界公共的历史经验于是在再现的过程中东方成为西方的他者
解 读 萨义德 对位 读” “ 式阅
以《 文化与帝国主义 》为例
李 博
摘 要 :萨义德在 《 文化与帝国主义 》中提 出 “ 对位 式阅读”,反对 二元对立 的思维方式,主张在 阅读时以相互交叠对
注释 :
[ [ 【 4 【 萨义德 : 《 识分子论 》,单德 兴译 ,生活 ・ 1 2 3 】美J 】 ]儿 知
Hale Waihona Puke 构都 是从地 理分 析 、空 间理 论开 始 的, 比如 康拉 德 、奈 保 尔 。 因为 宗 主 国 和殖 民地 之 间 最 明显 的便 是 地 理 问
题 ,康 拉德 那里 也许 并不 明显 ,但 是看 看奈 保尔 的作 品 名称 —— 《 湾 》 《 格 尔大 街 》 《 由的 国度 》 等 河 米 自 等 ,都 具有 空间性 。可 以说这 本 书中 的空间 的重 要性凌 驾于时 间 。我 们可 以看 看 ,康 拉德 的 《 黑暗 的心 》讲述 的是美 洲,简 ・ 奥斯 汀 的 《 斯菲 尔德庄 园 》涉及 了加 曼 勒 比海地 区 ,狄 更斯 的 《 远大 前程 》牵涉 了澳 洲 ,吉 卜 林的 《 吉姆 》和 福 斯特 的 《 印度 之 旅 》 都讲 述 的是 印 度 ;而 《 国》这类 作 品集 中在 法 国与其 殖 民地 阿尔 及 法 利亚 之 间的空 间性上 。所 以说 《 曼斯 菲尔 德庄 园》 “ 变
重心 投注在 那些彼 此竞 争 的地理观 念之 间的斗争 上 ,所 以萨 义德才 说这本 书 的核心 观念 是竞 争和竞 逐 。所 谓彼 此 之 间关于 地理观 念 的竞争 ,不仅 来 自于帝 国与 帝 国之 间 ( 法 以及美 国对现 代公 共空 间的争 夺 ),也来 自殖 英 民者和 被殖 民者之 间 。这种 多层面 、 多主体 的呈现 才 能 真 正反 映问题 的实质 。 于是, “ 地理 性 ”便成 为 《 化》 的另 一个核 心概 文 念 。在 葛兰 西文化 霸权理 论 的启发 下 ,萨义德 创造 性地 提出了 “ 再现 ”这 一理论 , 即西方 掌控着 媒体 等文化 传
用 来 的 “ 位 式 阅读 ”,简 单 地 说 就 是 处 理 相 同 的历 对
史,却是 以不 同的观点和方式 。而作者所做 的 “ 就是揭露 这 些经 典文本 中通常遭 人忽 略 的公 共面 、现实面 ” 。 萨 义德 在 《 文化 》中所 提到 的诸 多英 国小说 , 比如 《 吉姆 》 《 曼斯菲尔德庄 园》 《 黑暗的心》 《 诺斯托罗莫》 《 河湾 》 《 远大 前程》 《 文静的美 国人》等等 ,笔者 印象 最 为深刻 的是 《 静 的美 国人 》 。小说 中 的越 南姑 娘风 文 儿 ,安静 、柔美 ,沉默 、乖巧,黄 皮肤 、瘦 小、穿旗袍 , 除 了用烧 大烟 、沏 茶和性 来服 侍并 抚慰 西方 白人外 ,她 似乎 再也 没有 出现 的必要 。这 绝对 是 “ 现 ”后的 西方 再 人眼中的东方女人形象 ,是 “ 他者 ” 这个形象跟 毛姆 《 , 面 纱 》 中的清 朝皇 家后 裔如 出一辙 。当然 《 现代启 示录 》 所 表达 的是 ,西 方要追 寻 的无论 是精 神还 是物质 都不在 东 方 ,他们 不属 于东方 ,应 该重 回西 方 ,重 新思考 甚至 定 位 自我 以及两 者之 间的关 系,不然 必然迷 失在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