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01(共2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01(共20页)

一中2021-2021学年第一(dìyī)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66分〕〔一〕课内文言文知识〔24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遄.飞〔chuán〕期.功〔qī〕稔.熟〔rĕn〕轻飏〔yán〕B.出岫.〔yòu〕泠.然〔líng〕陨.首〔yǔn〕虢.州〔guó〕C.涸.辙〔hé〕潦.水〔lǎo〕被褥.〔rù〕舂.粮〔chōng〕D.翼轸.〔zhĕn〕逋.慢〔fǔ〕捧袂.〔mèi〕斥鴳.〔yàn〕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只〕除.臣洗马〔授予官职〕B.聊.乘化以归尽〔姑且〕汤之问棘也是.已〔动词,表判断〕C.识盈虚之有数.〔道理〕而御六气之辩.〔变化〕D.家君作宰.〔县令〕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责难〕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常在床蓐②小知不及大知③楚之南有冥灵者④此小大之辩也⑤愿陛下矜悯愚诚⑥旬有五日而后反⑦景翳翳以将入⑧而征一国者⑨云销雨霁A.①②④⑤⑥ B.②④⑥⑧⑨C.②③④⑦⑧ D.①③⑥⑦⑨4.以下选项里面(lǐmiàn),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①悦亲戚之情话..就荒..盈室③三径..②幼稚④千里逢迎....而上者九万里⑥腹犹果然..⑤抟扶摇⑦但以刘日薄西山..也,尘埃也..不许⑨野马..⑧那么告诉A.①③④⑤⑨ B.②④⑥⑧⑨C.②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⑥⑦5.以下各句中,加点字“之〞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悟已往之.不谏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③鹏之.徙于南冥也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⑤那么芥为之.舟⑥不坠青云之.志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A.①⑦/②③⑥/④⑧/⑤⑨ B.①③/②⑥⑤/④⑦/⑧⑨C.①③/②⑥/④⑦/⑤⑧⑨ D.①⑦/②⑥⑤/③④/⑧⑨6.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眄庭柯以怡.颜②乐.琴书以消忧③臣具以表闻.④襟.三江而带.五湖⑤俊采星.驰⑥那么刘病日.笃⑦目.吴会于云间⑧屈.贾谊于⑨而后乃今将图南.A.①⑧/②④/③⑦⑨/⑤⑥ B.①③⑧/②④/⑤⑨/⑥⑦C.①⑧/②④/③⑦/⑨⑤⑥ D.①③⑧/②④/⑤⑥/⑦⑨7.以下选项里面,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③南冥者,天池也④怀帝阍而不见⑤而莫之夭阏者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⑦而彼且奚适也⑧今臣亡国贱俘⑨那么告诉不许A.①⑥/②⑦/③⑧/④⑤⑨ B.①⑥/②⑤⑦/③⑧/④⑨C.①⑥/②⑦/③⑤⑧/④⑨ D.①⑥/②⑦/③⑧/④⑤⑨8.以下关于(guānyú)古代官职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古人用“朔〞、“晦〞、“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说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山东泰安市肥城市泰西中学-2020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

山东泰安市肥城市泰西中学-2020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

山东泰安市肥城市泰西中学-2020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

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

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

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

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山东省肥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山东省肥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山东省肥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14分)1. (8分) (2019高一上·和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市租皆输入莫府输:送进B . 日击数牛飨士飨:用酒食慰劳C . 厚遇战士遇:对待D .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详:安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为士卒费/为君翻作<琵琶行>>B .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 .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恍惊起而长嗟D .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3)下列各句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和“日击数牛飨士”中的“日”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栗深林兮惊层巅B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 . 樯橹灰飞烟灭D . 虎鼓瑟兮鸾回车(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B .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C .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D .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李牧大败匈奴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②然匈奴以李牧为怯③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⑤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A . ②④⑥B . ①④⑥C . ③④⑤D . ②③⑥(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4.doc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4.doc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高二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4.第II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玷(zhàn)污央浼(měi)酒馔(zhuàn)沁(qìn)人心脾B.庇(bì)护埋(mái)怨彤(tòng)云微风轻飏(yáng)C.莞(wǎn)尔谗(chán)言迤(yǐ)逦契诃(hē)夫D.怂(sǒng)恿辖(xiá)制瘦削(xiān)碎琼(qióng)乱玉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播出,它采用现代科技并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大加赞赏。

..论足B.假如每个人都想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已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设计、建造上融入了科技、人文、绿色奥运理念,比起以往奥运场馆的确卓尔不群,更加璀璨夺目....。

D.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沉闷下来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人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9-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9-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

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

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

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

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

《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

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a卷).doc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a卷).doc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A卷)说明:1—15小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à)百舸.(gě)青荇.(xìng)召.唤(zhāo)B.干瘪.( biē)窈窕.(tiáo)舳.舻( zhú)匏.樽( páo)C.倾圮.( pǐ)壬.戌( rén)幽邃.(suì)魅.惑(mèi)D.枕藉.(jí)酾.酒(lì)纤.绳(qiān)坻.石(ch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漫朔长篙冯虚御风沧海一栗B. 苍白佝娄期功强近不绝如偻C. 喧响干躁杯盘狼藉衔哀至诚D. 斑斓油腻门衰祚薄正襟危坐3.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①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②峥嵘岁月稠——过的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B.①漪沦——水上的波纹。

②青荇——绿色的水草。

C.①罗绮——有彩纹的丝织品。

②惟兄嫂是依——只有兄嫂是依靠。

D.①夙遭闵凶——很早就遭到不幸。

②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是一项是A.经过一个多月的斗争,来势汹汹的敌人在我军民合力打击下,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B.他的作品内容空泛,只重微言大义....,不足取的。

C.中国足球队终于打进了世界杯。

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不佩服主教练用人的眼光和胆量。

D.“台独”分子李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A.不仅微循环障碍会引发头痛、头晕等症,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B.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是关系到党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C.辛梓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的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D. 海关的缉私检查工作,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国门。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9-2020(-1)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9-2020(-1)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选择题按照试卷上的题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

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

语文-高二-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高二-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2018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

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

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

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

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

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

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

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

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

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

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

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1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枝词里的大明湖肖复兴①一直以为,北方城市里,济南是很特别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比一般的北方城市多了一份江南的妩媚和湿润。

细想一下,是因为它多水的缘故,而且,这水集中在古历下城内,就更是一般北方城市难有的了。

大明湖和七十二泉,便成为济南的象征和代言,徒让北方的城市羡慕了。

天津有水,海河穿城而过,却没有大明湖那样漂亮而轩豁的湖;北京倒是有湖,昆明湖,名气也不小,却是远在城之外了。

更何况,大明湖是由七十二泉的泉水汇聚而成,就比人工挖掘的昆明湖,更多了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和清冽。

②所以,老舍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说过济南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他进一步解释:“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

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还得有个湖不可……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然后,他感慨道:“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这样多的水,就在大明湖。

③记得第一次到济南,是20世纪70年代,下了火车,先奔大明湖,为的就是看北方城市里难有的这样多的水。

因是在城内,很快就到了。

那时候的大明湖,没有如今这样多的建筑,沿堤也少有围栏,四周也少有高层楼房的遮挡,充满城市中难得的野趣,水天一色,让湖水显得更加开阔。

或许更像古历下城的大明湖吧,或者更像刘鹗的《老残游记》和老舍小说《大明湖》里的大明湖吧?山水风景和音乐一样,即便历过经年岁月的磨洗,依然会面貌依旧,风情依旧,清风徐来,飘荡着昔日一样美妙的旋律。

④后来读《中华竹枝词全编》,发现其中“山东卷”里的竹枝词大多是写济南,写济南的又大多是写大明湖。

可见大明湖不凡的地位,民间流传下来的竹枝词,让大明湖不仅有音乐的旋律,更多了诗的韵律,有了和时间一样绵长的味道。

⑤未到济南前,便早听说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说。

读清竹枝词:“四面荷花柳线长,一城山色映沧浪。

天然妙句留楹帖,输与风流老侍郎。

”方才知道,这个对济南概括得最准确也最有名的句子,出自清末老侍郎刘凤诰的手笔,这首竹枝词下有这样的一条自注:“刘金门少宰于铁公祠留一楹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前人炼句炼字的能力,超过今天我们洋洋洒洒的旅游说明书。

⑥这副楹联,道出了大明湖独具的特色,便是大明湖的荷花、柳树,还有就是它的水多,占据面积之大。

可以说,它是日后所有写大明湖的竹枝词的鼻祖,因为所有写大明湖的竹枝词,都离不开这三个特点。

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水、柳和荷花三位一体的集中体现与展示,济南这座古城,才和一般的北方城市风光与性格不同,才具有了南方的一些特色。

宋人黄山谷早就有诗“济南潇洒似江南”,竹枝词里便紧随其后乐此不疲地一再吟唱:“城北湖光罨画长,水田漠漠似江乡”;“朋来寻乐话喃喃,赊酒一瓶鱼一篮。

名士美人都不记,湖山潇洒似江南”;以致后有竹枝词不满如此一味的旧调重弹,而写道:“未必江南如此好,可怜只说似江南”,直说江南难比济南好了,有点儿山东人的气魄。

⑧清末还有这样一首竹枝词,最让我流连:“图书新馆傍湖开,汉偈秦碑剥绿苔。

千古文人属邹鲁,蜀车绕过济南来。

”是专门记录当时大明湖畔新建的图书馆。

重视文化,重视读书,我以为,这是大明湖的魂,有这个魂在,大明湖的水、柳和荷,才有了长在的生命和情感,才有了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2013年06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视觉向听觉转移,表明这里的山水风景与音乐一样美妙。

B. 作者亲眼目睹了大明湖独具的特色,大明湖的荷花、柳树,还有就是它的水多。

同时看到重视文化,重视读书,这是大明湖的魂。

C. 本文引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名士美人都不记,湖山潇洒似江南”等诗句是强调大明湖的特色就是水多,好似江南。

D. “天然妙句留楹帖,输与风流老侍郎”诗句称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联为天然妙句,并交代了此联出自清末老侍郎刘凤诰的手笔。

E. 本文运用了比喻、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明湖别样的美丽和魅力,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大明湖的赞美与热爱。

2.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

(4分)3. 本文在描写“济南及大明湖”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酒摊夏天敏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

昔日的戚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

现在的戚爷,是地道的戚爷了,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睑下垂,两眼暗淡无光。

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

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的大机关。

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成为最年轻的处长。

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

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

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内心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癞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

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因为他心中有个梦。

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

这么多年,戚爷为了那个约定、那份守望闹了多少笑话。

他去追过女人,多少次都是又尴尬又失落;他随时瞟女人,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花痴,是好色之徒……戚爷还有个怪癖,隔三岔五,他要到那面围墙下睡一夜。

他用破披毡盖住了头,耳朵却支棱着,一有脚步声,立即掀开张望。

戚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在隆隆的枪炮声中,他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前妻走散了。

那时,天才蒙蒙亮,黑暗在小街里幽灵样徘徊,东方的一抹曙光,才轻轻吻住关帝庙前大槐树的末梢。

戚爷爱做梦,尤其爱做和前妻有关的梦。

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故事中的片断,总是不停地出现,每次都惊得他冷汗涔涔,惶恐惊悚;每次都让他心生悲冷,久久沉浸在梦的氛围中。

把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梦和关帝庙下算命解梦的刘半仙说了,刘半仙说,这是一个人在等你,在找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人家要苦苦找你呢?戚爷不敢多讲,刘半仙的话让他更加坚信,前妻还活着,前妻一定会来找他的,在这座小城,在小街的这座宅院的墙下。

不知不觉,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戚爷摆摊的地方,是老城里的古城区,这里陈旧、古老、历史悠久,这么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就像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有了病也不能动大手术,一动就没命了。

可是有一天突然说是要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能住上新房子当然好了。

也有反对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年轻人呢,他们巴不得离开这个拥挤肮脏的环境。

其实他们不知道,县长和书记并没有要拆迁这片城区的意思,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县没有实力来做这事,开发商看不上这里。

是省上的一个厅级领导,在一次宴会中对小城的领导说,你们是父母官,关心一下我的老家吧。

他说了他的意思,县长说主要是钱的问题。

厅长说,这个嘛你缩小点范围,就搞关帝庙下面那片,钱的事,我帮你们协调。

厅长正是戚爷的儿子,厅长为戚爷死守在小街那面老墙下摆摊的事烦恼不已。

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这里就成废墟了。

在这片废墟中,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

他顽强地寻找着,寻找那个他坐了几十年、守了一辈子的酒摊的位置。

终于寻找到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

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他要坐下去,他要坚守那个等待,那个排遣不掉的梦。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使用了一连串词语形象描绘出戚爷的现状,这和他当年的挺拔端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B.家人对戚爷摆酒摊十分反感,软硬兼施,但戚爷不为所动,这正说明了酒摊对戚爷的特殊意义。

C.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老人和儿子的对比,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都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描写了戚爷晚年生活中的种种古怪的行为,表现了他人生经历的坎坷和心路历程的凄苦。

5. 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5分)6. 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材料二: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

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

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