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升和毫升教学设计(3课时)
1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3课时】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3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单元教学难点:对1升、1毫升的认知表象的建立,正确感知“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材考虑到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虑到有助于以后建立体积概念,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1】授课日期9.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P3。
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P5“练习一”T1~T3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2、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量杯、教学挂图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初步感受1、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个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2、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从饮料瓶上见到的内容,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书本、升、毫升的容器、小黑板、尺子等。
2. 学生准备:笔、纸。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教师用升和毫升的容器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猜测容器中的液体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当液体超过1000毫升时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衡量。
第二步:概念讲解1. 教师给学生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升是容积的基本单位,毫升是升的一千分之一。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换算关系:1升 = 1000毫升。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 教师出示一系列容器图片,给学生练习估算容积,例如一个杯子大约有多少升和毫升。
2. 学生互相配对,分别取一个容器并测量它的容积。
3. 学生向全班报告他们测量到的容积,并与其他学生讨论结果。
第四步: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容器,让学生测量容积并记录下来。
2.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尝试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3.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写在小黑板上,并与全班分享。
第五步: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升和毫升单位的实例,例如购买牛奶或洗发水等。
2.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如何应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准确的衡量和比较。
3.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写在纸上,交给教师进行评估。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换算练习,例如:1.5升等于多少毫升?2.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使用升和毫升单位的场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提高了观察、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将能够更准确地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衡量和比较,提高日常生活的实用性。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3课时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授课日期:课型:课时: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以及相关的教学挂图等。
学生分小组准备一个冷水壶,若干个同样大的纸杯等;但各小组准备的冷水壶是大小相同的,纸杯却大小不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2.板书课题:认识升。
[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饮料瓶、罐等物品,通过交流切入新课学习,自然贴切,活泼生动。
]二、认识容量1.观察比较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
说明:两个玻璃杯,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多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大;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少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升和毫升练习课(第3课时)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升和毫升练习课(第3课时)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完成相关的量的换算计算。
3.能够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完成相关的量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第3课时的内容,包括升、毫升的定义和换算方法等。
2. 课堂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课堂上展示的各种容积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容量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升和毫升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亲自操作。
用小垂直量杯比较1升和1000毫升的容积大小,让学生通过操作过程,比较和总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3.再通过课前预习材料,由学生自己完成相应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包括:1.将课堂上的问题整理,以模拟考试形式,让学生进行测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2.教师安排小组活动,每组选取一个合理的物体,自行测量、计算其容积大小,然后在讲台上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经验。
五、教学总结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优化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相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反思(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反思(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质量单位,对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情境、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升和毫升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2.难点: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受和空间观念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升和毫升的大小和应用。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数学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以及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升和毫升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容器,如水杯、桶、瓶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容器分别能装多少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二次备课教学分析及所有教案+反思(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二次备课教学分析及所有教案+反思(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了基础。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进行名数的换算,灵活运用升与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与毫升的标识牌、换算表格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容器、水、量筒、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场景,如超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容器,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容器的大小有什么单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升=1000毫升。
同时,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饮料瓶、水桶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容器的大小。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量筒测量自带容器中的水,并记录数据。
然后,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如何将不同容量的水换算成升或毫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升和毫升第3课时
第3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
你发现了什么?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
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五、布置作业1、《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2、练习一第12题完成。
板书设计:练习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主要是练习前两节课的“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认识、毫升”的内容。
第一题:教学时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部分学生不能流畅的表达出图意。
在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填空的题目上(第2/3/6/7/8题),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说到底就是没有能正确建立“升与毫升”的表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3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和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容积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容积单位知识,对立方厘米、毫升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使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容积单位的认识,提高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使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容积换算表、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超市购买饮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购买的饮料是多少升或毫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和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升和毫升升和毫升第3课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升和毫升升和毫升第3课时教材第5~6页的内容。
经过学习,了解升与毫升。
重点:在详细情境中会选择适当的单位,知道1升=1000毫升。
难点: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玻璃杯,量杯。
这一章已学习完,同窗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来看练习。
1.基础练习。
第1题。
指名先生依据图中所示,口述答案。
给出一定量的液体,左边的玻璃杯刚好装满,把左边玻璃杯的液体往中间的玻璃杯里倒满,还剩下了一局部,说明左边玻璃杯的容量比中间玻璃杯的容量要大;再把中间一满杯的液体倒进左边的玻璃杯里,发现完全倒空中间的玻璃杯后,左边的玻璃杯正好装满,说明左边玻璃杯的容量和中间玻璃杯的容量一样。
经过比拟发现左边玻璃杯的容量是最大的,中间的玻璃杯和左边玻璃杯的容量相反。
第2题,考察先生对1升的空间观念能否掌握得准确。
第3题和第6题,区分考察先生1升、1毫升的空间观念能否准确。
第4题,1升=1000毫升,求每种饮料各多少瓶正好是1升,转化成求多少100毫升等于1升,多少个200毫升等于1升,多少个250毫升等于1升。
指名先生板演,并团体修订。
第7题和第8题,考察先生对升、毫升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升与毫升所区分对应的字母的考察。
2.练习小结。
针对先生在练习中出现的效果,教员要及时指正和总结,并对能够犯的错误,要有预见地指出。
使先生在了解和运用升与毫升的进程中,能更正确地掌握方法。
3.课后练习。
将练习一的其他各题作为练习,留给先生在课下完成。
1.填空。
(1)计量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2)棱长为()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2.判别。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一盒纯牛奶有180升。
()(2)明明明天喝了400升水。
()(3)热水瓶的容量比奶瓶的容量大。
()(4)1毫升水重1千克。
()3.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瓶洗发水有750(),一瓶可乐有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升和毫升 第3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升和毫升第3课时∣ 苏教版教学目标•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让他们能够自己动手制造不同容量的容器,并测算它们的容量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制造不同容量的容器,并进行容积测定及记录教学难点•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转化•容积测定教学准备•石灰粉、水、鸟嘴瓶、计量杯、容积瓶、升盖子、毫升量杯、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第二课时学过的“千克和克的换算”,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的换算”。
2. 学习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容器,一个是升的容器,一个是毫升的容器。
然后,教师向升的容器中加水,再将加满水的升的容器里的水倒入毫升的容器中,观察毫升容器装多少水,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向学生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转化”。
接着,教师用计量杯和升盖子将不同容量的水倒入容积瓶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水的容量,并测算容器的容积。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不同容量的容器,并进行容积测定及记录。
3. 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和容积测定题,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 总结教师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换算”这个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课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节课,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转化方法,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容器进行实验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时,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画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后,进一步学习体积单位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体积单位的大小概念和实际应用情境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突破难点: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究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表、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装有不同体积液体的瓶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呢?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并通过PPT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量筒测量不同体积的液体,记录数据并进行换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升和毫升 第3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升和毫升第3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量取液体。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如何使用量筒和量杯量取液体。
3. 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升和毫升的概念。
2. 提问: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回答并解释。
第二部分:讲解和演示(10分钟)1. 详细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和量杯准确地量取液体。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量筒、量杯和液体。
2. 每组学生需按照教师的要求,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并记录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第四部分:讨论和分享(10分钟)1.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讨论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烹饪等。
第五部分: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及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使用量筒或量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结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换算能力。
3.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细节:实践操作实践操作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以及量筒、量杯的使用技能的掌握。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实践操作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实践操作的重要性1. 加深概念理解:通过实际量取液体的过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单位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上册 升和毫升 3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 3教案冀教版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的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空杯子,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的杯子,量杯、量筒。
每个组两个高矮粗细都不同的杯子,一个水盆或水桶。
教学方案:通用教案个性化教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教师谈话引出喝水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完全不同的杯子,并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一个高一些、一个矮一些。
猜猜看,哪个杯子装水多?生1:粗(矮)的多。
生2:高(细)的多。
生3:一样多。
2、教师提出小组合作“玩水”实验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想办法,检验自己的估计。
并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思考比较的方法。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意见,到底哪个杯子盛水多呢?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这样的杯子。
现在我们就分组试一试。
注意:从盆里舀水的时候,不要让水洒出来,弄湿了你的衣服。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实验方法。
3、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不同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说一说啊?拿上你们的杯子,一边演示一边给大家说。
生1:我们组是这样做的:把矮(粗)杯子装满水,倒入高(细)杯子中,水都倒完了……生2:我们组是把高(细)杯子装满水,往矮(粗)杯子里倒……4、教师演示“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倒入一样的杯子中的方法”让学生比较。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也想了一种方法,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先找来两个一样的杯子,然后,把我们要比较的两个杯子装满水,在分别倒入这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升和毫升练习课(第3课时)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升和毫升练习课(第3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升和毫升的概念。
2. 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实际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升和毫升的教具、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容器里有多少水吗?”2. 学生回答:“不知道。
”3. 教师引导:“那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水的多少呢?”4. 学生回答:“升和毫升。
”5.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升和毫升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板书。
3.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4.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会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了吗?”5. 学生回答:“会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给予评价。
3.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估算出这个容器里有多少水吗?”2. 学生回答:“可以。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并计算结果。
4.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实际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升和毫升计量的?”5. 学生回答:“饮料、油、酱油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升和毫升是计量液体多少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升=1000毫升。
小学数学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一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2、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实践法。
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形式。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结果。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
(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
(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_苏教版(共3课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_苏教版(共3课时)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升和毫升第3课时 毫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3课时毫升|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毫升的概念并进行相关练习;2.能够正确运用相关单位进行问题的解答,能够区分升和毫升的大小关系;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进行液体的计量等。
教学重点1.掌握毫升的概念;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3.掌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液体计量;2.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例,引导学生想象出2升的水有多少毫升,然后出示2升和2000毫升的容器进行比较。
2.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他们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
讲解(20分钟)1.毫升的概念:用毫升表示的是液体、颗粒状态等所占空间的大小。
一毫升等于一千分之一升,表示为1毫升=1ml。
2.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1毫升=0.001升。
3.讲解说明如何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并结合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比如将1500毫升转换为升数;将0.75升转换为毫升数等等。
练习(30分钟)1.示范练习,出示一些简单的计量问题,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练习题的讨论和研究,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温故知新(10分钟)1.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疑问进行答疑。
2.教师进一步进行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加深升和毫升之间的转化关系的理解。
综合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容器,要求学生估算出该容器中液体的容量,并说明自己的思路方法。
2.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
并且出示一些考试模拟题,进行学习巩固。
教学总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毫升的概念和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练习了相关的计算题目;2.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得到了提高,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3.本节课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容量的度量和换算。
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提高他们的度量衡观念和计算能力。
2. 学习目标2.1 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用途。
2.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能够进行简单的升和毫升的换算计算。
3. 教学资源3.1 教学课件或黑板。
3.2 笔和纸。
3.3 容量量具(如量杯、瓶子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容量量杯,问他们知道这个量杯可以用来测量什么东西,引出容量的概念。
4.2 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通过展示一个装有1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升,引出“升”这个单位。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100毫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00毫升,引出“毫升”这个单位。
解释升和毫升是容量的度量单位,升是较大的单位,毫升是较小的单位。
4.3 升和毫升的换算4.3.1 解释1升等于1000毫升,引导学生发现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4.3.2 向学生出示几个容器,要求他们估算并告诉你容器里大约有多少升和毫升。
4.3.3 让学生用容量量杯测量一些液体,并记录下容器中的升和毫升数。
然后让他们进行换算,将升数转换为毫升数,将毫升数转换为升数。
多组练习,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4.4 实际应用4.4.1 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容量问题,要求他们进行换算计算并给出答案。
4.4.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果汁、煮饭时的水量控制等。
鼓励学生找到更多与容量相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鼓励学生每天注意观察和应用容量单位,培养他们的度量衡观念。
6. 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些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
7.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南京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3课时)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升和毫升,在头脑中形成1升和1毫升的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能估计生活中不同容器的大约容量,能正确使用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
【课时安排】共4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1课时认识毫升 1课时升和毫升练习课 1课时拓展练习 1课时1-1认识升总第1课时执教时间:9月4日备课组活动时间:网络研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和“试一试”,第3页“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感知1升的大小。
【教学用具】茶杯、水壶、烧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学生自带一些容器(1升或接近1升的、几升的容器至少一个;家中的锅、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前置作业(课前准备):1.到超市调查:了解容量是1升的商品。
2.自带容器:①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②接近几升的容器;③家中的锅、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提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通过观察和比较两个杯子盛水的多少,引入容量这一概念,并使学生体会到了容量是有大小的,直观易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2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材构想: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
)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
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1.认识升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升、 L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讲述:“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3.认识1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
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谈话: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谈话: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谈话: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学生活动三谈话: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学生估计。
谈话: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脸盆呢?沙锅呢?我们这个碗呢?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机动: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
第14页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课案设计与执行评价表教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页例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教学构想:《认识毫升》这节课是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继续认识毫升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为了让学生更精确地感知“毫升”,在课前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容量单位毫升的容器,如:花露水、眼药水、风油精……我准备了有刻度的试管和滴管,让学生感受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水。
这样让学生经历从1毫升到几十毫升再几百毫升最后到一千毫升,单位有小到大的一个过程。
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一升的水有多少,接下来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到“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做单位”。
启发学生主动提出“1毫升有多少”的问题。
我是通过用针管吸入一毫升水,放入试管中,先让学生感受1毫升到底有多少。
有学生说出:1毫升要比1升少得多。
再用针管吸入一毫升水,把1毫升水滴在手心里,边滴边数,大约有20滴左右,学生再次直观感受1毫升的实际大小,获得对1毫升的认识和体验。
在认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时,由于缺少一升的量杯,所以我是通过光盘上的动画让学生发现1升=1000毫升。
在练习中,有许多的容器都是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教材的编排意图很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练习时学生展示收集的这些容器,在课堂上用这些容器来装上液体,让学生观察,以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整堂课始终引导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估一估”,尽量从多种角度让学生感受探索。
学生这样在理解上更直观,认识肯定比较深刻点。
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出示生活中的容器让学生来猜多少毫升等等。
更重要的是要能学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书上有道题是这样的:倒出100毫升饮料,数数你要几口才能把它喝完。
再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结合学生带的养乐多的瓶子,学生估计在一般情况下4口左右可以喝完,这样算下来一口能喝25毫升左右,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2.今天给大家介绍位新朋友,揭示课题:毫升(板书)二、感知、操作、体验(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500毫升橙汁 750ML洗发水250毫升豆奶 100 ML酸奶……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