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word版)-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KN95口罩,非国外N95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产品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469d9b15727a5e9856a61b1.png)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Xxxxx有限公司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医用防护口罩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型号规格1.1.1型号:xxxx1.1.2规格:xxxx1.2型号规格划分说明1.2.1型号:根据产品的供应形式(非无菌),形状和佩戴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
1.2.2尺寸: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划分。
2.性能指标2.1基本要求口罩应覆盖佩戴者的口鼻部,应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气阀。
2.2鼻尖2.2.1口罩上应配有鼻夹。
2.2.2鼻夹应具有可调节性。
2.3口罩带2.3.1口罩带应调节方便。
2.3.2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 N。
2.4过滤效率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应符合表1过滤效率等级1级的要求。
表1过滤效率等级2.5气流阻力O)。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35mmH22.6合成血液穿透将2 mL合成血液以10.7 kPa (88 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2.7表面抗湿性口罩外表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GB/T 4745-2012中3级的规定。
2.8微生物指标口罩应符合 GB 15979-2002 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见表 2。
表2微生物指标的要求2.9阻燃性能所用材料不应具有易燃性,续然时间应不超过5s。
2.10密合性口罩设计应提供良好的密合性,口罩总适合因数应不低于100。
3.检验方法3.1口罩基本要求取3个口罩,在300Lx~700Lx的照度下目力检查,应符合2.1要求。
3.2鼻夹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调节,应符合2.2要求。
3.3口罩带3.3.1样品数量:取4个口罩,打开包装,其中2个进行温度预处理,2个不进行预处理。
3.3.2温度预处理条件:预处理条件为:a)7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符合gb19083-2010标准要求
![符合gb19083-2010标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bc35e0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6.png)
符合gb19083-2010标准要求KN类:KN90、KN95、KN100
KP类:KP90、KP95、KP100
根据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设有三个过滤效率级别,分别是95%、99%和99.97%,都只适用于非油性的颗粒物,这符合医院环境防护的颗粒物不具有油性物质的特点。
GB2626-2006是颗粒物防护口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认证管理所依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有三个过滤效率级别,分别是90%、95%和99.97%,滤料分KN和KP两个类别,这些都与
GB19083有一定区别,但两个标准在过滤效率的测试方法方面具有可比性。
扩展资料:
口罩的应用和分类:
戴口罩有两个目的,保护佩戴者或保护环境。
戴任何口罩都会阻挡说话或咳嗽产生的唾液滴,对他人或环境有保护作用;大多数人戴口罩是为了保护自己,比如防止空气污染或降低感染风险。
这是专业防护口罩的主要用途。
国内外专业防护口罩主要以颗粒物防护口罩(过去俗称防尘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为代表,分别有适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产品必须经过测试和认证才能用于工作。
在防护效果和使用方法上,不同口罩之间有一些重叠和重合,各有特点。
n95标准gb19083-2010
![n95标准gb19083-2010](https://img.taocdn.com/s3/m/ef6ec3a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e.png)
n95标准gb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是人体工学、机械性能、材料选择、材料性能、生物学安全、尺寸稳定性、过滤功能等方面的技术
要求,用于学校、医院等场所的居民,对颗粒物进行防护用的一种医用外
科口罩。
它可以有效阻隔大部分细菌和悬浮颗粒,防止他们进入人体。
该标准分为三类:
1.类N95口罩:满足要求的口罩具有95%的最低过滤效率,表示它
们可以有效阻隔95%以上的细菌和悬浮颗粒。
2.类R95口罩:它们具有95%的最低过滤效率,表示它们可以有效
阻隔95%以上的细菌和悬浮颗粒,并且可以阻止毒素的再污染。
3.类P95口罩:它们具有95%的最低过滤效率,表示它们可以有效
阻隔95%以上的细菌和悬浮颗粒,并且可以阻止有毒气体的再污染。
gb19083-2010口罩标准
![gb19083-2010口罩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a0b4dc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0.png)
gb19083-2010口罩标准
gb19083-2010口罩标准
GB19083-2010口罩标准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推出的国家产品技
术规范。
它定义了口罩质量控制和鉴定技术要求,涵盖了口罩材料及特性,口罩使用性能,口罩外表性能,口罩携带和储存性能,口罩产品包装性能,口罩产品质量和交换证明要求,以及口罩的鉴别和识别等。
按照GB19083-2010口罩标准,口罩必须采用无纺布及其他抗菌纤维原料,材
质质量必须相符,净重至少2.7g/卷,其中植物纤维和非植物纤维比例不低于40:60。
此外,口罩色牢度要求洗涤后色牢度度不低于4级,耐水扩散性也要求不低于
4级。
再次,口罩的表面要求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抗菌剂含量不低于90%,抗菌率不低于80%,有效灭菌率不小于90%。
最后,口罩的使用寿命要求不少于30小时,携带箱容器要有分层储存,卫生要求有应地区卫生要求,还有其他一些要求,比如包装,标签及标注等等。
按照GB19083-2010口罩标准,产品质量控制有严格的标准。
要求口罩材料质
量合格,使用性能,外表性能和携带储存性能都要求很高,甚至口罩的鉴别和识别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些标准的控制不仅仅为了达到口罩的安全和有效的使用,更为此次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强调了口罩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64106a28e9951e79a89270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ve face mask for medical useGB 19083-2003前言本标准用于对医用防护口罩质量进行评价。
本标准的4.1为推举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所。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章兆园、毕春雷、廖晓曼、闫雪、曾宁。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防护口罩(以下简称口罩)的差不多要求、试验方法、标识与使用讲明书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可滤过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防尘医用防护口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4745-1997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GB 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T 16886.10-200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3 名词与术语3.1过滤效率filtering efficiency在规定条件下,护品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滤除的百分数。
3.2 阻燃性能flame retardation护品阻止本身被点燃、有焰燃烧和阴燃的性能。
3.3 消毒 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检测标准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02c258b8f67c1cfbd6b89f.png)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GB 19083-2010 对医用防护口罩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做了详细的规定。
该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凡是医用防护口罩产品都应符合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对于医用防护口罩的检验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0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口罩应覆盖佩戴者的口鼻部,应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气阀。
检验方法:取3个口罩,在300 lx ~700 lx的照度下目力检查,应符合以上要求。
02鼻夹鼻夹要求:口罩上应配有鼻夹。
鼻夹应具有可调节性。
检验方法: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调节,应符合以上要求。
03口罩带口罩带要求:口罩带应调节方便。
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检验方法:?样品数量:取4个口罩,打开包装,其中2个进行温度预处理,2个不进行预处理。
?温度预处理条件。
预处理条件为:a、7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 h。
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 h。
注:经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条件下恢复至少4h。
?通过目力检查和拉力试验装置测量,结果均应符合调节方便、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的位置,以及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04过滤效率与气流阻力过滤效率要求:在气体流量为85 L/min 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过滤效率等级等级过滤效率%1级≥ 952级≥ 993级≥ 99.97▲表1气流阻力:在气体流量为85 L/min 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 Pa (35 mm H2O)。
检验方法:?样品数量:应该使用6个口罩样品进行试验。
3个经过温度预处理,3个不经过预处理。
?温度预处理条件:a、7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 h。
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 h。
注:经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条件下恢复至少4h。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word版)-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KN95口罩,非国外N95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word版)-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KN95口罩,非国外N95口罩](https://img.taocdn.com/s3/m/fa5f74a26294dd88d0d26bd3.png)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医用防护口罩( II类无菌医疗器械)依据: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指标无删减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 型号规格型号:***规格:*** cm×*** cm、*** cm×*** cm、*** cm×*** cm1.1.1型号命名说明平面耳挂式****1.2 产品结构示意图……1.3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2.性能指标2.1 口罩基本要求口罩应覆盖佩戴者的口鼻部,应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气阀。
2.2 鼻夹2.2.1口罩上应配有鼻夹。
2.2.2鼻夹应具有可调节性。
2.3 口罩带2.3.1 口罩带应调节方便。
2.3.2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4 过滤效率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过滤效率等级2.5气流阻力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 (35mmH2O)。
2.6 合成血液穿透将2mL合成血液以10.7Kpa(80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2.7 表面抗湿性口罩表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GB/T4745-1997中3级的测定。
2.8微生物指标2.8.1口罩应符合GB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见表2。
2.8.2包装标志上有灭菌或无菌字样的口罩应无菌。
表2口罩微生物指标2.9环氧乙烷残留量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2.10阻燃性能所用材料不应具有易燃性。
虚燃时间应不超过5s。
2.11皮肤刺激性口罩材料原发刺激计分应不超过1。
2.12密合性口罩设计应提供良好的密合性,口罩总适合因数应不低于100。
3.试验方法3.1 口罩基本要求取3个口罩,在300lx~700lx的照度下目力检查,应符合4.1要求。
GB19083_2010_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_标准解读_苏健
![GB19083_2010_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_标准解读_苏健](https://img.taocdn.com/s3/m/09d00f09e87101f69e3195a1.png)
CPPE China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Interpretation of GB19083-2010Technical Requirementsfor protective face mask for medical useSu jian(Beijing Medical Device Inspection Institute,Beijing,100120)【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difference of new standard GB19083-2010and the important index of filtering efficiency and fit for face mask.At the sametime,the attention problems for manufacturers are also described.【Keywords】Standard;Protective face mask for medical use;filtering effiency;fit1前言2003版国家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是在举国上下与SARS艰苦斗争的紧急情况下,经过6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制定并发布的。
标准对保证防护口罩的防护能力,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标准应用的5年中,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技术委员会(SAC/TC136)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验证,结合对国际标准跟踪和分类比较、对国内外文献法规分析归纳,对2003版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将于2011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标准参照了欧洲和美国等相关标准,结合我国产品的技术水平,除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规定之外,还增加了密合性等对产品整体性能的评价,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口罩gb19083-2010是什么标准
![口罩gb19083-2010是什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61b803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9.png)
口罩gb19083-2010是什么标准
gb19083-2010是医用防护口罩的标准。
标准如下:
1、从标准的技术要求来看,除了过滤效率;
2、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还在口罩基本要求、鼻夹、口罩带、气流阻力、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阻燃性能、皮肤刺激性、密合性上有要求;
3、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28-3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18-0.3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4、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2.7-3.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细菌过滤率应≥95%;非油性颗粒的过滤率应≥30%。
gb19083-2010执行标准
![gb19083-2010执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1f44c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7.png)
gb19083-2010执行标准
GB19083-2010《医用口罩》是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年发布的国家
标准,旨在对医用口罩的质量进行规范,以保证医用口罩的安全可靠性。
根据GB19083-2010《医用口罩》的执行标准,医用口罩的适用范
围是:在医药、卫生、公共场合或实验室接触可能传染的病毒、细菌、粉尘等气溶胶时使用。
GB19083-2010《医用口罩》执行标准涵盖了以下内容:
一、关于质量技术要求方面,《医用口罩》主要包括:材料及面
料的耐磨性、耐水性、抗菌性、耐压性、表面处理、不燃性、耐气体
性能、过滤性能、皮肤过敏性等。
二、关于外观及标志方面,《医用口罩》将明确要求口罩外观特征,塑料外壳标志应包括国家上市允许编号、外壳生产批号、生产厂
家资料等信息。
三、关于包装方面,《医用口罩》指出口罩应按包装要求进行隔
离性包装。
本标准规定的《医用口罩》执行标准在于为医用口罩的质量标准
提供一个可依据的参照,保证医用口罩的安全可靠性,为将医用口罩
作为重要的医疗防护设备提供保障,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健康福祉。
符合gb19083-2010和执行
![符合gb19083-2010和执行](https://img.taocdn.com/s3/m/6b8a05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c.png)
GB19083-2010口罩标准是什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才是医疗行业防护口罩技术标准的真正来源,通读整个国标原文,它和GB 2626有很多类似的技术参数,比如,它也分了3个过滤效率等级,也检测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性(对比KN型口罩)。
但它直接舍弃了油性颗粒物的参数要求(即和KP型口罩完全不同),而1级为≥95%,最高级3级为≥99.97%,相当于直接对标KN95和KN100,没有KN90这个较低的级别。
也就是说,符合GB 19083过滤性能的最低标准,就相当于GB 2626的KN95标准。
但请注意,我国GB19083里没有“N95”的说法,而是采用“1级”“2级”和“3级”的说法来表示过滤效率等级,一般1级就可以达到“N95/KN95”的要求。
也就是说,只要符合GB 19083标准的任何“医用防护口罩”,就绝对已经达到了N95级和KN95级的过滤效率。
GB19083-2010口罩标准能防新冠吗?GB19083-2010口罩标准是能够防护新冠病毒的,GB19083-2010是医用防护口罩的编码,是具备防疫功能的。
医用防护口罩至少可以阻隔95%的气溶胶,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污染物,达到了国家标准的细菌过滤效率的要求。
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飞沫传播,新冠病毒包含在感染者的飞沫中,健康人群通过口、鼻接触包含病毒的飞沫从而造成感染。
只要口罩能够阻隔飞沫,甚至气溶胶,即可阻断新馆病毒传播。
GB19083-2010是医用防护口罩的执行标准码,主要适用于医务人员接触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疾病患者时的职业防护,在隔离病房、隔离、重症监护、发热门诊等特殊区域由医护人员佩戴使用。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1、戴口罩之前,请先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口罩要遮严口鼻,以尽可能减少面部和口罩边缘之间的缝隙。
3、避免用手触碰口罩面。
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提前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ff4632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b.png)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
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必须要求执行的国家一级标准,于2020年2月27日发布。
该标准规定了医用防护口罩的分类、型号、用途、材料、性能要求、使用限制、包装、标识、标签等具体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是我国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防护物品,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和经济价值,能有效的阻挡病毒的传播,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本标准规定,医用防护口罩共分为三大类:护理用防护口罩、外科用防护口罩
和呼吸防护口罩。
其中护理用防护口罩用于护理、病人洗涤、非植入操作,它的性能要求抗飞沫和支离离子电容膜测试各达到级数1级或以上。
外科用防护口罩用于手术、局部操作,它要求截留率大于95%、抗飞沫和支离离子电容膜测试分别达到
级数2级或以上。
呼吸防护口罩用于密封防护和过滤污染空气,它要求之类级数高达级数3或者以上。
另外,本标准还规定,医用防护口罩的材料都必须安全可靠,无毒、无刺激特性。
生产商采用的成型、车缝等工艺也要合理,保证不影响口罩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
总之,《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对于生产和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与有着重要的
指导性意义,生产企业应认真遵守,制造优质的医用口罩,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安全。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2aabd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0.png)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1.材料要求:医用防护口罩通常由三层材料构成,包括外层防水层、中间过滤层和内层吸湿层。
外层通常采用聚丙烯纺织材料,中间层用于过滤,可采用聚丙烯纺织、聚丙烯非织造或木浆纤维等。
内层材料应采用吸湿性好的纺织材料,如棉纺织品。
2.过滤效率要求: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是其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根据国家标准,医用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低于95%,颗粒过滤效率应不低于30%。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口罩中间层应选用有助于过滤微粒和细菌的高效过滤材料。
3.透气性要求:医用防护口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较好的透气性,以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透气性高的口罩能够减少口罩使用者的呼吸阻力,降低口罩对皮肤的不适感。
透气性的要求取决于材料的孔径和材料的厚度,通常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4.密封性要求:医用防护口罩必须要有良好的密封性,以确保空气中的细菌和颗粒不会从口罩的边缘流入。
较好的密封性可以通过适当的口罩设计和材料的弹性来实现,以保证口罩与使用者的脸部紧密贴合。
5.耐用性要求:医用防护口罩通常需要经过多次佩戴和消毒使用。
因此,材料要求具有较好的耐用性,能够承受多次佩戴和消毒过程中的拉伸、撕裂和断裂等力学性能。
6.使用指导要求:医用防护口罩应附带适当的使用说明,告知使用者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的方法,并指导合适的佩戴时间和消毒方法。
使用说明应简单明了,方便使用者理解和操作。
综上所述,医用防护口罩的技术要求涉及材料、过滤效率、透气性、密封性、耐用性和使用指导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技术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口罩才能够有效地为使用者提供呼吸道防护。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7cfcb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3.png)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1.材料要求: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的主要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如无纺布、熔喷布、气密胶带等。
材料应具有抗细菌、防水、透气性良好等特性,确保有效过滤病毒和微粒。
同时,口罩材料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轻巧舒适,不易引起不适感。
2.结构设计: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应具有三层结构,即外层、过滤层和内层。
外层应具有耐磨性和抗静电性,以防止口罩被外界污染物污染。
过滤层是关键部分,应具有高效过滤的能力,阻挡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内层应采用舒适透气的材料,以保护用户的皮肤。
3.阻隔性能: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包括细菌过滤效率、颗粒物过滤效率以及防飞溅性能。
标准要求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不低于95%,对悬浮颗粒物(如飞沫)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0%,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液体防护性能,以预防血液、体液的溅入。
4.透气性要求: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要求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能,以保证佩戴者在长时间佩戴时的舒适感。
透气性能应通过相关标准进行测试,要求口罩的阻力不宜过大,防止呼吸困难和过度积热。
5.舒适性要求: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应具备良好的舒适性能,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有明显不适感。
口罩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可以完全覆盖鼻、口和下巴,紧密贴合面部,防止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同时又不给佩戴者带来不适。
6.使用寿命: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的使用寿命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规定,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
医用防护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污染,所以使用后应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
7.包装要求: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的包装要求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通常情况下,口罩应采用独立包装,能够很好地保护口罩的卫生状况,避免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以上就是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的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口罩的要求非常严格。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口罩才能有效防护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医用防护口罩( II类无菌医疗器械)依据: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指标无删减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 型号规格型号:***规格:*** cm×*** cm、*** cm×*** cm、*** cm×*** cm1.1.1型号命名说明平面耳挂式****1.2 产品结构示意图……1.3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2.性能指标2.1 口罩基本要求口罩应覆盖佩戴者的口鼻部,应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气阀。
2.2 鼻夹2.2.1口罩上应配有鼻夹。
2.2.2鼻夹应具有可调节性。
2.3 口罩带2.3.1 口罩带应调节方便。
2.3.2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4 过滤效率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过滤效率等级2.5气流阻力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 (35mmH2O)。
2.6 合成血液穿透将2mL合成血液以10.7Kpa(80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2.7 表面抗湿性口罩表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GB/T4745-1997中3级的测定。
2.8微生物指标2.8.1口罩应符合GB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见表2。
2.8.2包装标志上有灭菌或无菌字样的口罩应无菌。
表2口罩微生物指标2.9环氧乙烷残留量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2.10阻燃性能所用材料不应具有易燃性。
虚燃时间应不超过5s。
2.11皮肤刺激性口罩材料原发刺激计分应不超过1。
2.12密合性口罩设计应提供良好的密合性,口罩总适合因数应不低于100。
3.试验方法3.1 口罩基本要求取3个口罩,在300lx~700lx的照度下目力检查,应符合4.1要求。
3.2 鼻夹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调节,应符合2.2的要求。
3.3 口罩带3.3.1 样品数量:取4个口罩,打开包装,其中2个进行温度预处理,2个不进行预处理。
3.3.2 温度预处理条件:预处理条件为:a)70℃±℃环境试验中放置24h;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经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条件下恢复至少4h。
3.3.3通过目力检查和拉力试验装置测量,结果应符合2.3要求。
3.4 过滤效率与气流阻力试验3.4.1样品数量:应该是用6个扣账样品进行试验。
3个经过温度预处理,3个不经过预处理。
3.4.2 温度预处理条件:预处理条件为:a)70℃±℃环境试验中放置24h;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经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条件下恢复至少4h。
3.4.3气体流量应该未定至85L/min±2L/min。
规定试验条件用的氯化钠(NaCl)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应为粒数中值直径(CMD)在0.075μm±0.020μm,几何标准差不超过1.86(相当于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直径(MMAD)0.24μm±0.06μm)。
浓度不超过200mg/m3。
3.4.3.1过滤效率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4的要求。
3.4.3.2吸气阻力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5的要求。
3.5 合成血液穿透3.5.1样品数量:应该使用5个口罩样品进行试验。
3.5.2预处理条件:口罩样品在21℃±℃,相对湿度85%±5%环境试验箱中预处理至少4h。
口罩样品从环境箱中取出1min内作测试。
3.5.3按照YY/T0691-2008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2.6的规定。
合成血的配制方法见附录A。
3.6 表面湿性试验取3个口罩,参照GB/T4745-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其结果应符合2.7的规定。
3.7 微生物指标3.7.1按照GB15979-2002中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8.1的要求。
3.7.2标志为灭菌或无菌的口罩按照GB/T14233.2-200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8.2的要求。
3.8环氧乙烷残留量3.8.1气象色谱仪应满足下列条件:a)氢焰检定器:灵敏度不小于2×10-11g/s[苯,二硫化碳(CS2)]。
b)色谱柱:所用色谱柱应能使式样中杂志与环氧乙烷完全分开,并有一定的耐水性。
色谱柱可选用表3推荐的条件。
表3色谱柱推荐条件c)仪器各部件温度气化室:200℃;检测室:250℃。
d)气流量N2:15mL/min~30mL/min;H2:30mL/min;空气:300mL/min。
3.8.2测试步骤按照GB/T14233.1-2008 9.4 GB15980-1995中附录G规定的极限浸提法,以水为溶剂进行平行试验,按照GB/T14233.1-2008 9.5.2 GB15980-1995中附录G规定的相对含量法进行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计算,如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不得平均计算,应重新测定。
结果应符合2.9的要求。
3.9阻燃性能3.9.1样品数量:应检测4个口罩样品。
2个经过温度预处理,2个不经过温度预处理。
3.9.2温度预处理条件:预处理条件为:a)70℃±℃环境试验中放置24h;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在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恢复至少4h。
3.9.3步骤:3.9.3.1将口罩戴在金属头模上,燃烧器的顶端和口罩的最低部分(当直接对着燃烧器放置时)的距离应设置在20mm±2mm。
3.9.3.2将火焰高度调节在40mm±4mm。
在燃烧器顶端上方20mm±2mm处用金属隔离的热电偶探针测量火焰的温度,应为800℃±50℃。
3.9.3.3将头模以60mm/s±5mm/s运动线速度通过火焰,并记录口罩通过一次火焰后的燃烧状态。
结果应符合2.10要求。
3.10皮肤刺激性按照GB/T16866.10-2005中规定的原发皮肤刺激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1的规定。
3.11密合性选10名受试者,按照使用说明书佩戴好口罩,作6个规定动作,按照附录B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应至少有8名受试者总适合因数符合要求。
(资料性附录)合成额血液配制方法A.1试剂按照如下配方制备1L合成血液:羧甲基纤维素钠[例如。
CMC-Sigma 9004-32-4中粘度] 2g聚氧乙烯(20)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例如,吐温20[Fluka 9377]} 0.04g氯化钠(分析纯) 2.4g苋菜红染料[例如,Sigma915-67-3](915-67-3) 1.0g磷酸二氢钾(KH2PO4) 1.2g 磷酸氢二钠(Na2HPO4) 4.3g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至1L注1:可在合成血液中加入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盐酸盐(MIT)(0.5g/L)以延长溶液的储存期。
注2:Sigma 9004-32-4,Fluka 9377,Sigma915-67-3,以及Fluka 9377是合适的商用产品举例。
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代表对该产品的认可。
A.2配制方法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在0.5L水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混匀60min。
在一个小烧杯中称量吐温20,加入水混匀。
将吐温20溶液加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用蒸馏水将烧杯洗几次加到前溶液中。
将NaCl溶解在溶液中。
将KH2PO4和Na2HPO4溶解在溶液中。
加入MIT(如使用)和苋菜红染料。
用磷酸盐缓冲液将合成血液的pH调节至7.3±0.1,定容至1000mL。
按照GB/T5549-1990测量合成血液的表面张力,结果应为0.042N/m±0.002N/m。
(规范性附录)适合性试验方法B.1试验环境试验空间大小应能容纳受试者自由进行规定的测试动作。
空气中颗粒数应不小于70×106个/m3。
如颗粒数过少,可使用气溶胶发生器增加环境中的颗粒,气溶胶发生器产生颗粒的粒数中值直径(CMD)在约为0.04μm,几何标准差约为2.2(相当于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直径(MMAD)0.26μm)。
如使用氯化钠气溶胶,则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不大于50%。
B.2安装口罩采样管在口罩接近佩戴者口鼻部的“呼吸区域”穿刺,安装采样管。
采样管应在受试者颈部佩戴的支持装置上固定以减少试验过程中对口罩的干扰。
B.3试验步骤选1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头型符合GB/T2428-1998中国头型系列。
男性挂掉胡须。
按照使用说明佩戴好口罩。
测试前应进行检查,包括口罩无移动趋势、口罩带不要过松或过紧、鼻夹贴近鼻梁,周边不要漏气。
测试过程进行中不允许再调整。
要求受试者做以下6个规定动作,每个动作做1min:a)正常呼吸——站立姿势,正常呼吸速度,不说话。
b)深呼吸——站立姿势,慢慢深呼吸,注意不要呼吸过度。
c)左右转头——站立姿势,缓缓向一侧转头到极限位置后再转向另一侧,在每个极限位置都应有吸气。
d)上下活动头部——缓缓低头,再缓缓抬头,在抬头的极限位置应有吸气动作。
e)说话——大声缓慢说话。
让受试者从100倒数或读一段文章。
B.4计算适合因数B.4.1通过计算测得的口罩外部颗粒的平均浓度和口罩内部平均浓度的比值来计算每个动作的适合因素。
B.4.2口罩外的颗粒平均浓度可以用试验前后(6个动作)浓度的算数平均值,或每个动作前后浓度的平均值,也可用连续测量的真实平均值。
B.4.3口罩内的浓度用下列方法之一计算:a)平均峰值穿透法:用带状记录仪,积分器或计算机确定进入口罩内的颗粒数量。
对每一个动作,通过计算记录纸上平均峰值高度或通过计算机积分来确定颗粒数量。
也可用积分器或计算机计算实际进入口罩内颗粒数量。
b )最大峰值穿透法:用带状记录仪确定进入口罩内的颗粒数量。
每个给定动作颗粒穿过的最高峰代表该动作进入口罩内的平均进入量。
c )面积积分法:对每个动作峰值下的面积积分计算。
包括计算机部分。
d )计算总适合因数:先将每个动作的适合因数转换为穿透值,然后再把结果转换回适合因数。
如式(B.1)。
)(1.B /1/1/1/1/1/16fe d c b ⋯⋯⋯⋯⋯⋯+++++=ff ff ff ff ff ff FF a式中:FF ——总适合因数; ff a ——正常呼吸的适合因数; Ff b ——深呼吸的适合因数; ff c ——左右转头的适合因数; ff d ——上限活动头部的适合因数; ff e ——说话的适合因数; ff f ——正常呼吸的适合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