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科学发展观-2016讲解
201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讲义
科学发展观讲义各位同学,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这堂课我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完善}在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到2004年九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深刻的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成为新的执政理念。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演讲报告中针对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些人可能会有疑虑。
这一问题,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们制定并实施的既应对当前困难又着眼长远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它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
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发展道路。
所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为世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提出至今引起了国内乃至世界各界的强烈反响,对此大家也持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又该如何深刻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呢?为什么恰恰是在一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及大学生怎样在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进入今天这部分内容。
{根据我们的教材和相关辅导材料我把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归纳为四个层面的问题。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以宽阔的世界视野、先进的价值观念、科学的求实精神、深邃的前瞻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探索在激烈国际竞争、重大社会转变、复杂利益格局条件下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开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高度认同,已经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以其创新的理论成果、重大的理论贡献、独特的理论价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新的魅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提炼了新的结晶,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篇章。
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
第二阶段 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 发展观逐渐成为主流。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 环境宣言》,在全世界范围内突出地提出 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 宣言》,标志着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问 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 了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发展 观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机遇期,又处于矛盾 凸显期;我国与各国的关系既处于深化合 作期,又处于摩擦多发期。要在这样的关 键时期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按照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 法,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归纳总结
学生党员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四、学生党员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阶段的新任 务、新环境和新条件提出来的
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不 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供给,满足人们最基本 的物质上需求上,其它方面很难顾及到。 许多社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 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物质 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使我们开始有条件解决过 去一直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学生党员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要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 理解。 处理好专业学习和能力拓展的关系
四、学生党员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你信仰马克思主义吗?为什么? 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 展
四、学生党员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3、努力追求真知实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主 导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党员应明 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 光,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 多长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 领和才干,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讲课课件
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1、提出过程
(1)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 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03年7月在防治非典工作 会议上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 还不够协调,必须更好的坚持协 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的发展观。
•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高良好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 ——发展是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没有科学发展就 没有社会和谐;和谐是发展的条件、目的。 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 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 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科学发展的 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基本要求等进行了 深刻的论述。 (4)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 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5)2005年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重要 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 讨会上,胡锦涛提出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 彻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一项战略举措。 (6)2005年4月15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 第2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 发展全过程。 (7)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 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
科学发展观宣讲[1]
三、科学发展观的性质、科 学内涵和理论体系
1、科学发展观性质 科学发展观性质 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 , 是对党的三代中 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 承和发展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是同马 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克思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四、怎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3、解决突出问题 •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 要加快形成经济社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 , 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 程。发展县域经济。 • 二是要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 现实的利益问题。 • 三是要着力提高党组织党员干部领导科学 发展的能力。 发展的能力。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发展观的演变
十六届三中全会有两大理论成果 两大理论成果: 十六届三中全会有两大理论成果: 一是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写入中央文件; 一是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写入中央文件; 二是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 二是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从非均衡发展战 略转到“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 略转到“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 解放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 解放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均衡发展战 ---非均衡发展战略---五个统筹的科学发 非均衡发展战略--略---非均衡发展战略---五个统筹的科学发 展观 • 均衡发展战略(49年-78年): 均衡发展战略(49年 78年 • 主要内容是平衡生产力布局,重点加强内地 主要内容是平衡生产力布局, 建设。 建设。
2016年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1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内涵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篇二:2016科学发展观内涵2016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讲义
四、我们如何去贯彻科学发展观
工业化
城镇化 市场化
信息化
系统化
工业化是一种发展的状态
工业化是高效的模式化生产
中国共产党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工业化特征 设施农业
Hale Waihona Puke 规模农业 都市型农业 农业公园 林下经济 沟域产业链
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自然村的社区化建设
(2)国内
展望未来,转变发展方式才是王道
盲目发展:亮丽工程\形象工程
贫富不均问题 地区差异太大
环境污染严重
安全事故频发
社会矛盾突出
渤海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系列问题
(1)产业再发展受到限制
板栗种植 乡村旅游 家禽养殖 冷水鱼养殖 (2)劳动力闲置多,社会矛盾突出 (3)文化底蕴发掘不够
2、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群众观
以服务群众为目标
以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为发展动力 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知路线
倡导群众自我管理,接受群众监督
3、协调就是发展
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 要站在全局,把胸怀放大一点
要站在未来,把眼光放远一点
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方法总比问题多
4、五大统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最新成果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 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 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 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 评价,深刻地揭示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16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2016科学发展观的定义胡锦涛主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什么是"发展观"?所谓"观"就是"用...的眼光看...",所谓"发展观"就是"用...的眼光看发展",这就好比世界观就是"用...的眼光看世界",人生观就是"用...的眼光看人生",爱情观就是"用...的眼光看爱情"。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
2016年度寒假学习内容二--解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
2016年度寒假学习内容二解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四大精髓”(时间:2017.1.17;地点:九潮镇中心小学;主讲:杨秀凯)党的十八大顺应全党的呼声意愿,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写入党章,这无疑是我党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更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回答。
我们应当从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四大精髓”入手,学习领会这一最新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求我们在抓工作、定目标时讲求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用“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执掌国家航船这十年,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体育、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而且航天、航母、奥运、世博、高铁、诺贝尔等一系列标志着“中国新高度”的热词数不胜数,国家的形象地位大大提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而所有这一切的变迁,无不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
认真学习我们便会发现,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是一整套具有哲学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理论,这套理论以“科学发展”冠名,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这一第一要义的重要地位。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才是好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抓工作,还是定目标,都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完成任务,采用科学的眼光去谋划工作。
二、“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要求我们在抓保障、强管理时讲求服务性。
2016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2016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讲解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过程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 能力的重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过程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 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 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 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 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 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 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 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 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 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 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基础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 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 义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第六课科学发展观
环节二:我分享
我身边的变化:说说自己身边发生 的巨大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方面 展开。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衣、 食、住、行说变化。
2012年-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级增长速度和2012年-2016年全国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图表:
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安康,社会才会稳定和谐。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 求,必须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 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
当今世界和我国面临的这三大严重问题, 我们国家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地改变。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结合视频好,的感文受明我发国展在道促路进经,济建社设会资发源展节过约程型中、是如何 贯彻落实环科境学友发好展型观社的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 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 1亿3千多万。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 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6.7岁。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 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 ——《2018政府工作报告》
环节四:我探究
探究一:观察漫画 《增长方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地发展,要 求在经济发展中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 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 “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 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
漫画《增长方式》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解析科学发展观》电子讲义
《解析科学发展观》电子讲义目录: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本讲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科学发展观: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下边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人类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一往无前。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它先于科学发展观而存在。
因此,想要了解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先了解发展和发展观的内涵。
1.发展观的含义●发展的含义语言学:《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发展,“发展一词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兼有组织、规模扩大之义”。
社会学:发展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狭义是指一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哲学:发展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
经济学: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
●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概括地说,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般地说,发展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发展的认识,即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和结构等问题的认识;第二,发展的实现,人们在对发展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目标和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第三,发展的评价,对发展成果评价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解读》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发展观的解读》的PPT课件,旨在解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 意义,以及如何将其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全面发展成为我们的 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问题 与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复杂挑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启示和收获
1 坚持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抓 住重点,才能实现全面 发展。
2 注重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提醒我们, 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发 展的基础,务必注重可 持续性。
3 关注人民福祉
科学发展观教导我们, 人民是发展的根本,要 关注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1
制定相关政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应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决策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以推动发 展。
团结合作
科学发展观倡导团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倡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追求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在于引导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PPT
❖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 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 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 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 它,冲击它。” ——邓小平
❖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 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社会保障发展滞后
2008年,中国政府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 6684亿元, 占财政预算支出60786亿元的 10.99%,北欧国家税收80%—90%用于社会 福利,而美国税收30%—35%用于福利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消费率从1990年的 48.8%降为2006年的36.3%。各国消费率大致 在60%~80%之间
——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七一”讲话
▪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 了人民;
▪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 我们执政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授予; ▪ 正确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必须始终高度
重视的大课题; ▪ 新形势下要特别注意做好群众工作; ▪ 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怎样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 统筹城乡发展
▪ 内涵:
➢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位置综合考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经 济社会加快发展。
个领导干部来体现。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十分紧密的 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 “民本”、“和谐”、“人与自然和睦相 处”等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代价值,也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提 出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科学发展观一: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五个统筹的实质及内涵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1构)的转变。
通过“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下一步的经济改革,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国家政策要对解决三农问题给予更大支持。
2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34环境承载能力。
国内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1的需要。
23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五大转变1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理解成“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还有的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2,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心;二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3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4系,不仅考核GDP增长,同时考核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保等,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5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专题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科学理解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深刻把握和谐社会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不断实现这样几个方面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社会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一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实现发展的均衡;三是努力缩小发展的差距。
二、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23456一、科学理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21世纪后新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的重点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人均比较低下)、不全面的(小康基本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发展性消费还未,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1、从实现的程度看,2、从地区发展来看,3、从结构转换来看,1、我国城市化水平很低,农村尚有九亿农民。
2、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且脆弱,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第二产业技术层次低,总体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无论产值或就业比重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从科技、教育、文化的整体水平看,全面提高口文化素质较低,高级人才、专业管理人才不足。
5二、全面建设的基本思路1场化、现代化。
2345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
政府建设一、政府建设的定位――服务型政府1受人民的监督。
制定的政策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
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
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
近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
政府必须依照法律权限、程序行使权力,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接受人民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
保证政府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对法律、对人民负责。
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
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都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措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还需要稳步扎实推进。
只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通过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
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
解决的关键是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问题是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环境保护等项目的比重。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因此要加强行政立法,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坚持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表现在1、游离根本,沉湎于个人得失。
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仅仅停留在会议中、文件里和口头上,缺乏具体的、细化的落实措施;有的为了个人荣辱得失不惜制造虚假政绩。
2、好大喜功,热衷于政绩工程。
劳民伤财。
3、作风飘浮,习惯于表面文章。
一切以个人利益出发,以个人得失为价值取向的政绩观,必然表现为作风飘浮、言过其实、表面文章,归根到底是官本位思想作怪。
解决对策:1、――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避免片面、畸形、短期的政绩。
3、政绩考核的标准和考核结果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改进考核方法,要在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工作实绩。
三、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1、政务公开现状。
(1)对政务公开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政务公开对于沟通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规范政府自身行政行为方面的作用。
(2)公开缺乏主动。
事前公开变成事后公开;往往在群众反映强烈或上级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才被迫公开。
(3)公开形式不规范。
个别行政单位的领导“长官”意识浓厚,自己认为不便公开的就不公开,随意性大。
(4)公开内容不全面。
有的地方政务公开的内容少,也不能经常、及时地更新。
尤其是核心权力部门在群众关注的敏感领域公开相对比较滞后,群众满意度较低。
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的要求极不适应。
(5)公开机制有待健全。
忽略了政府办公室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职责,弱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作用。
2、对策政务公开的实质是权力行使公开化、透明化。
要把政务公开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结合起来,以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
作方案。
列入公开目录。
各行业各部门不仅要做好本身公开工作,还要督促下属单位;另一方面加强专门机关的工作督查;再有加强法律和制度监督、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
积极探索扩大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政务工作,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尽可能让群众参与事前、事理等方面制定严格制度;完善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废除无效制度,包括对现有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各种新制度的创新,使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推行政务公开当好参谋助手,督促协调政府部门做好政务公开的具体工作。
四、网络舆论监管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这一新型的媒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文明上网等。
但在网络舆论监管方面普遍存在着薄弱环节:(1)网络立法尚待健全;(2)网络文化监管存在缺位;(3)监管部门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监管存在多部门、分头管理现象;(4)监管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对策:1、加快网络立法工作:界定个人隐私范围,明确网站监管义务和法律责任等;2宣传力度;3职责;实行网络实名制,让网民的言行在阳光下进行,接受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屏蔽和删除不良信息关闭非法网站;加强行业自律;4:支持重点新闻网站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建成权威的互联网上宣传渠道,加强重点论坛正面声音的力度、速度、可信度;5、加快网络管理技术开发和人才的培养五、行政问责,建设责任政府1、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第一,信息壁垒过高。
在我国,大部分的信息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公众缺乏知情权,行政问责无从谈起。
第二,行政问责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行政问责适用的法规、条例较多,但都散见于各种政策性文件中,并且现有的规定对行政失察、失职的行为界定不明确,规定模糊、笼统,缺乏操作性,从而导致实际执行难的问题。
第三,问责范围过于狭窄。
第四,权责不清,责任主体难以明确。
由于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当前我国党政关系错综复杂,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
2、对策第二加快推进行政问责法的建立,做到问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不能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安全事故;其它包括管理不善,政绩平平,决策失误等都列入。
六、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1、问题制约反腐倡廉最大问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反腐倡廉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督不到位。
法制不健全,权力自由裁量权过大,对领导干部日常监督不到位;群众监督渠道不畅,群众监督缺乏有效的知情、表达和参与机制;舆论监督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第二,制度不健全。
某些方面制度目前还是空白或缓慢探索,造成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的则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甚至有的制度在实际中并未严格执行,搞形式,走过场,形同虚设。
第三,价值观层面问题。
很多人犯错,是因为个人价值观、道德观出了问题。
2、对策体决策的执行过程应公开,结果如何要有明确反馈,这些环节都公开透明,才能对腐败起到一个遏制的作用。
加快反腐倡廉法制化进程,完善相关实施细则。
第二,一方面改造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党员价值观教育,二者互动才能逐步改变我国腐败高发的现状。
关注民生一、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1、现存问题随着近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和内需不足,居民消费不断下降。
原因:(1)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增强,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2)政府实际收入较高,企业负担较重;(3)一些宏观政策有待调整,东西部价格剪刀差,使中西部获得公共设施投资少。
2、对策措施(1(2)(3(4)大力30%的“三公”支出;(5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率,减少企业负担;(6)(7)(8展100多万家慈善机构。
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1、问题第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的问题十分突出。
覆盖面越广,互济功能越强,越能可持续发展。
目前,非公经济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已成为城镇从业人员的主体;进城农民工;农村居民等,扩面困难。
第二,社会保障历史债务缺乏明确的处置方案。
第三,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不高,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但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增长缓慢;建立全国统筹、城乡统一的社保制度面临巨大困难。
第四,社保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
人口快速老龄化,未富先老问题挑战严重,导致养老负担急剧上升。
2、对策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