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13]30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13]30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13〕30号2013年7月24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要求,现就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目标,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精神,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主线,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入河湖排污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关系;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各级政府水资源管理责任主体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6891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

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

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

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

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

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说明“九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环境立法和执法取得进展,全民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

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缔、关停了8.4万多家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前景的企业。

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长,占同期GDP的0.93%。

以重点流域、地区、城市、海域核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始实施。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酸雨区范围和频率没有增加;工业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三河三湖”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但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2000年,我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断面满足三类水质要求,21.6%的断面为4类水质,6.9%的断面属5类水质,13.8%的断面属劣5类水质。

长江、珠江水质保持良好,黄河、松花江水质保持稳定,淮河、海河、辽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4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

海洋环境2000年,全国海区中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10.2万平方公里、5.4万平方公里、2.1万平方公里、2.9万平方公里。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0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381.8mm,折合降水总量3034.04亿m3,较常年偏少14.4%。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41.4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49.87亿m3,地下水资源量338.52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46.99亿m3。

2000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80.68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46.10亿m3。

黄河总耗水量为365.8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72.32亿m3。

2000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2.22亿t,其中工业废水30.68亿t。

2000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24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807km,Ⅳ类水河长为145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2984km。

2000年重要水事: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②李鹏委员长考察黄河。

③黄河大旱之年调水成功,实现全年不断流。

④引黄济津调水工作圆满完成。

⑤《黄河法》立法咨询专家组考察黄河。

⑥黄委关注西部大开发。

⑦金堤河发生严重内涝。

⑧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奠基开工。

⑨万家寨库区水质污染严重。

一、水情概况1.1降水2000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381.8mm,折合降水总量3034.04亿m3。

与常年降水量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4.4%。

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至河口的681.5 mm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657.1mm;黄河内流区的165.6 mm为最小,其次为兰州至头道拐的182.9 mm。

2000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见图1。

1.2实测河川径流量2000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

水资源公报取费标准

水资源公报取费标准

水资源公报取费标准一、取水许可申请受理阶段1. 申请材料审核费:按每个申请单位收取,标准为1000元。

2. 现场核查费:根据核查工作量确定,标准为2000元/个·次。

二、取水工程核验阶段1. 现场核查费:根据核查工作量确定,标准为3000元/个·次。

2. 整改核查费:按每个受检单位收取,标准为2000元。

三、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阶段1. 监督检查费:按每个受检单位收取,标准为3000元。

2. 整改核查费:按每个受检单位收取,标准为2000元。

四、水资源费征收阶段1.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按照不同用水类型、不同水资源状况分级制定,具体标准见附表。

2. 水资源费征收方式:按月征收,每月15日前完成上月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

3. 水资源费缴纳期限:征收部门应当在每月征收期前,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发出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每月征收期结束前缴纳水资源费。

4. 水资源费缓减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缓减免水资源费。

具体条件和程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五、水资源费使用管理阶段1. 水资源费使用范围: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取水许可与水资源保护、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观测、水政监察与水行政执法、防汛抗旱及应急管理、水利工程及河道管理等。

2. 水资源费财务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费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合法、规范、安全。

3. 水资源费使用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六、水资源信息化管理阶段1. 水资源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水资源信息化规划,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2. 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工作,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体系,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3. 水资源信息服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水资源信息服务,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便利服务。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是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的总称,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1604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209.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16163.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0%,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037.2亿立方米,西南诸河水资源总量6126.1亿立方米。

2000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35.6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3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7%;西南诸河总供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

长江片总用水量1827.1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用水量172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西南诸河总用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

长江片总耗水量903.8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耗水量835.5亿立方米;西南诸河耗水量68.3亿立方米。

长江入海水量9599.9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248.7亿立方米)。

长江片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39.5亿吨,其中长江流域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了约27亿吨;西南诸河5.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水资源量降水量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094.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64.6亿立方米,比上年少4.1%,比常年多0.3%;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144.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31.8亿立方米,比上年少0.7%,比常年多8.0%。

工程水资源水环境评价及水土保持报告书

工程水资源水环境评价及水土保持报告书

**工程水资源水环境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六日目录1 总论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2 建设项目概况2.1 选址情况2.2 建设项目规模及占地情况2.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基本情况2.3.1 分析评价区域选择2.3.2---区自然环境2.3.3---区社会经济2.3.4 ---区及---区水文地质2.3.5 ---区现状3 建设项目水资源评价3.1 ---区降水量3.1.1 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地区分布3.1.2 降水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3.2 ---区地表水资源量3.2.1 ---市有关水文站分布状况3.2.2 基本资料搜集和分析处理3.2.3 径流地区分布及---区地表水资源量3.2.4 ---区地表水资源量3.3 ---区地表水资源水质及---水质3.3.1监测项目3.3.2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3.3.3 评价项目3.3.4 评价结果3.3.5 ---水质监测结果4 ---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开发利用现状4.1 基本资料收集情况4.2 现状供用水量4.3 ---水资源开发现状5 ---区水环境影响评价5.1 水环境现状5.2 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影响分析5.2.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2.2运用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2.3 小结6.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措施6.1 扩建项目污染源控制措施6.2 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6.2.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6.2.2 运用期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7、主要结论8 ---保护防治区水土保持方案8.1 **区土地利用现状8.2 **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情况8.3 项目区水土流失量预测8.4---保护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9综合结论1 总论2004年5月,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在---西岸征地约40亩,今拟在湖边修建护坡工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市湖泊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工作。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简介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

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市。

宜昌市、襄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湖北省的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

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

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

湖北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35.9亿立方米,折合深度为557.3毫米。

其中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06亿立方米。

其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其趋势是由南向北,由东、西向江汉平原腹地、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减少。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

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

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

我们来看看湖北省的降水情况湖北年平均降水量1180毫米,折合降水量2193亿立方米。

由于受水汽来向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

这样就导致有的地方发洪水了,有的地方放还是干旱天气。

从河流、湖泊、水库的分布和多少来看湖北的水资源情况。

一.河流湖北河流众多。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并有洞庭湖的湘、资、沅(yuan第二声)、澧(li第三声)四水和汉江汇入干流。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简介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

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市。

宜昌市、襄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湖北省的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

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

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

湖北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35.9亿立方米,折合深度为557.3毫米。

其中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06亿立方米。

其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其趋势是由南向北,由东、西向江汉平原腹地、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减少。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

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

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

我们来看看湖北省的降水情况湖北年平均降水量1180毫米,折合降水量2193亿立方米。

由于受水汽来向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

这样就导致有的地方发洪水了,有的地方放还是干旱天气。

从河流、湖泊、水库的分布和多少来看湖北的水资源情况。

一.河流湖北河流众多。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并有洞庭湖的湘、资、沅(yuan第二声)、澧(li第三声)四水和汉江汇入干流。

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资源公报

人均用水量
水田
菜田
综合用水指标
万元GDP用水量
水浇地(旱地)
农田灌溉
农业用水指标
城镇居民 公共设施
林果地灌溉 草场灌溉 鱼塘补水
农村居民 牲畜
生活用水指标 城镇生活 工业用水指标 农村生活
重复利用率 火核电工业 一般工业
单位产品用水量
万元产值用水量
用水指标(m 3 )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7 1998
3.3 用水量调查统计
用水总量
指分配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 量之和,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包括: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农业用水 生态用水
农业用水
指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 水和鱼塘补水。
工业用水
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 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 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生活耗水量
生活耗水量包括输水损失以及居民家庭和公共用水 消耗的水量。 城镇生活耗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工业基本相同,即由 用水量减去污水排放量求得。 农村住宅一般没有给排水设施,用水定额低,耗水 率较高(可近似认为农村生活用水量基本是耗水量); 对于有给排水设施的农村,应采用典型调查确定耗水 的办法估算耗水量。
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年8月16日
汇报内容

1. 基本情况 2. 水资源数量及质量评价 3. 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4. 存在问题
1. 基本情况
开展状况
1994年以前: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4年—1996年: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7年— :全国

长江泥沙公报

长江泥沙公报

2000年长江泥沙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概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市、自治区。

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9%。

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河源至宜昌(4504公里)通称上游,宜昌至湖口(955公里)为中游,湖口至大通(338公里)为下游,大通以下为河口段(600公里)。

下游大通站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年径流量905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4%。

长江泥沙运动的主要特点有:1、含沙量不高,但因水量丰沛,其输沙量大。

例如:宜昌站1950—2000年平均含沙量约1.14千克/立方米,相应的年均输沙量达5.01亿吨。

输沙量的90%集中于汛期。

2、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由长江干流年均输沙量沿程变化图显示(图2),宜昌水文站输沙量最大。

由于沿程部分泥沙淤积于湖泊与河流之中,其下游沙市、监利、螺山、汉口、大通站等水文站均小于宜昌水文站输沙量。

图2长江干流年均输沙量沿程变化3、长江中下游河段为冲积性河流。

从总体上说,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大致平衡。

但部分河段的冲淤变化较大,特别是宜昌——城陵矶——武汉河段。

该河段泄洪能力较低,大洪水水位高于两岸地面较多,是防洪的关键河段。

4、长江中游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相沟通。

江湖之间的分流分沙及河床演变呈现比较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5、长江流域已修建大量水库,但几乎全在支流上。

长江干流至今仅建成一座低坝——闸坝式的葛洲坝工程。

为稳定河势与维护航道,沿河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

如裁弯与边岸控制工程。

这些工程对长江的径流过程的影响不大,长江的水、沙过程基本上仍保持其自然特性。

长江的泥沙测验始于1923年。

现在全流域共有329个水文站开展泥沙测验工作。

悬移质泥沙采集一般采用横式采样器,缆道站则采用积时式采样器。

颗粒分析采用粒径计与移液管相结合的方法。

在上游及其支流曾进行大量推移质采样器试验与研制工作。

2003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3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3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时间:2004年09月01日浏览次数:71次字体:大中小一、综述2003年,湖北省平均降水深1232.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291.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大4.4%。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0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2.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34.1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占有207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4立方米。

全省降水分布总趋势为南多北少,除十堰市中部、襄樊市北部、宜昌荆门荆州结合部降水量小于900毫米,恩施、黄冈局部降水量大于1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变化一般在900-1700毫米间。

2003年,全省总供水量24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6%,地下水源占2.8%,其它水源占0.6%;全省总用水量245.1亿立方米,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用水占57%,工业用水占31.5%,生活用水占有11.5%;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用水占90%,生活用水占9.99%,生态用水占0.01%。

全省用水消耗量11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7.6%。

全省人均用水量411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4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4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49立方米。

2003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2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17.9%,第二产业污水占77.1%,第三产业污水占5%;对全省6514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I类水质河长占9.1%,И类水质河长占24.3%,Ш类水质河长占45.2%,超标(超Ш类)水质河长占21.4%;评价的20个湖泊中,超标(超Ш类)水库座数占4.2%;评价的7个省界水体水质监测断面,超标(超Ш类)断面个数占28.6%。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3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或持平,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4%,属偏丰年份。

降水地区分布总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北、东南、西南向腹地平原湖区递减。

除十堰市中部、襄樊市北部、宜昌荆门荆州结合部降水量小于900毫米,恩施、黄冈局部降水量大于1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变化一般在900-1700毫米之间。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4年,湖北省降水量比常年略为偏少,为平水年份。

全省平均降水深1134.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109.5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3.8%;全省地表水资源量894.5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1.1%;地下水资源量276.68 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3.6 %;水资源总量928.0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0.4 %。

2004年,全省59座大型水库和233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68.0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13.76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42.68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96.4 %,地下水源占3.2 %,其他水源占0.4 %;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8.6 %,城镇公共用水量占1.6%,工业用水占34 %,农业用水占55.77 %,生态用水(指城市环境和部分河湖、湿地人工补水)占0.03 %。

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416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8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47立方米。

2004年,全省入河废污水量为30.58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76.2 %,生活污水占17.4%,第三产业占6.3%,建筑业占0.1%。

对全省6364 km的河流进行了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4.6 %,比2003年增加6个百分点。

对17个湖泊和24 座水库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9个和23 座。

对24 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其中中营养水库为23个,富营养水库1个(三湖连江)。

评价的7个省界水体水质监测断面,超标(超Ⅲ类) 断面个数为2个,占71.4%。

2004年我省极端天气较为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先后发生干旱、渍涝、山洪等多种自然灾害和长江秋汛。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政府精心组织,奋力抗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灾减灾作用,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水资源公报1999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1999年,全省平均降水及水资源总量接近常年水平,属于平水年份。

一方面长江出现了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区域性大洪水,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另一方面十堰、襄樊、荆门、随州、孝感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大大偏少,出现大旱,江河湖库水量锐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江河湖库水质下降。

在平水年出现大旱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一、水资源量1999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077.4亿m3,较常年偏多4.8%,较上年偏少23.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31.9亿m3,较常年偏多3.7%,较上年偏少25.3%;地下水资源量300.3亿m3,较常年偏多1.0%,较上年偏少11.3%。

地表水、地下水之间重复计算量254.7亿m3。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739m3,较上年偏少26.0%,亩均水资源量2080m3,较上年偏少24.8%。

全省平均降水量1142.9mm,与常年相当,较上年偏少15.7%。

其中:年降水量以随州市(629.8mm)为最小,十堰市(675.3mm)次之,分别较常年偏少35.8%和24.2%;以咸宁市年降水量(2013.5mm)为最大,黄石市(1938.9mm)次之,较常年偏多33.4%和40.7%。

降水量地区分布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之势。

在时程分配上极为不均,根据全省666站点降水资料统计,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小于50%的仅38站,其余各站均在50%以上。

最小百日降水量大于100mm 的仅276站,有58.6%的站最小百日降水量在100mm以内。

全省入境水量6999亿m3,较常年多11.1%,较上年少15.7%。

主要入境水量为:长江干流从三峡边鱼溪河口入境4719亿m3,洞庭湖水系从城陵矶湖口入境2144亿m3。

两处合计占总入境水量的98%。

全省出境水量7956亿m3,较常年增加10.2%,较上年减少15.8%。

全省十七个主要水系,除内荆河、梁子湖、陆水、富水、巴水、举水、华阳河等水系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偏多105.1%、87.7%、74.4%、68.8%、30.3%、6.6%、40.0%外,其它水系均低于常年水平,地表水资源量低于常年水平前五位的水系是汉北河(-65.7%),唐白河(-65.6)、蛮河(-62.7%)、堵河(-58.6%)、南河(-51.7%)。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4600字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4600字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4600字本篇论文目录导航: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路径探究武汉市水资源发展新思路探析绪论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水资源危机化解成功经验借鉴化解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途径探析武汉市水资源治理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2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2.1 武汉市基本水情2.1.1 河流、湖泊数量多,水域面积广武汉市对水资源的开发以地表水为主,拥有众多的河流及湖泊,水域面积广。

全市5km 以上的河流共165 条,境内总长2166.4km,河道水面面积471.31 km2,河道水面率(水面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为 5.57%.以市区内部的长江为例,在武汉市的境内流程达到144.5km,水面宽度1000~2000m.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也达到62km,水面宽度100~400m.全市共有湖泊166 个,湖泊水域面积达到779.56 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域面积的36.8%,中心城区有湖泊40个。

在全市的湖泊中,面积在3.33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1 个。

武汉市最大的湖泊是梁子湖(跨行政区湖泊,在武汉市内面积158.7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最大湖泊是东湖,东湖也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面积33 平方公里。

2.1.2 少数河流及湖泊的污染程度加剧尽管武汉市呈现出总体水质情况较好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加剧。

2006 至2011 的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据统计,河流方面,在2009 年之前,作为武汉市主要引用水水源的长江武汉段以及汉江武汉段的水质均呈现了好转的态势但蚂蚁河的水质较2009 年有所下降。

在湖泊方面,全市主要检测湖泊按功能类别统计如下(表2.1),水质劣于Ⅴ类的湖泊的数量除2007 年,其它年份与上一年相比逐年减少,但是到2011 年劣V 类湖泊的数量又略有回升。

其中,部分大型湖泊如南湖和东西湖的水质每年都被检测出为劣Ⅴ类。

2002-2011年水资源公报

2002-2011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水资源量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量降水量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2001年)2000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环境趋好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进一步显现的机遇,开拓前进,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质量好转,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2.4%。

“九五”时期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89.03亿元,年均增长13.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454元提高到2000年的1623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0.2:47.6:42.2调整为6.7:44.3:49.0,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市场物价总水平止降转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扭转了前两年持续下降的局面。

价格总水平转稳,反映了市场需求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见附表)。

劳动就业规模稳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城镇职工199万人,下降3.8%;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6万人,下降1.1%。

城镇失业人员数16.16万人,增长21.5%。

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数6.20万人,增长19.2%;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7.21万人,增长0.6%。

湖北省物价局、省水利厅关于2000年计收农业供(排)水费稻谷价格的通知-鄂价重字[2000]64号

湖北省物价局、省水利厅关于2000年计收农业供(排)水费稻谷价格的通知-鄂价重字[2000]64号

湖北省物价局、省水利厅关于2000年计收农业供(排)水费稻谷价格的通知
正文:
---------------------------------------------------------------------------------------------------------------------------------------------------- 湖北省物价局、省水利厅关于2000年计收
农业供(排)水费稻谷价格的通知
(鄂价重字[2000]64号2000年3月10日)
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物价局、水利局,省直有关水管单位:
为了搞好2000年度全省水利工程水价的征收管理工作,根据省政府1990年13号令发布的《湖北省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实施办法》的精神,考虑目前我省实际粮食收购价格水平,为保护农民利益,确定2000年计收农业供(排)水费的稻谷价格调整为每公斤1.08元,如征收农业税稻谷价格调整,再作相应调整。

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映。

——结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时间:2001年05月01日浏览次数:79次字体:大中小
一、概述
2000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1199.1mm,折合年降水量2229.1亿m3,比上年增加4.9%,较常年多2.0%。

全省水资源总量1008.1亿m3,比上年减少69.29亿m3,较常年减少19.7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74.4亿m3,比上年减少5.6%,较常年减少2.1%,地下水资源量299.1亿m3,比上年减少0.4%,较常年增加0.37%。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00.2亿m3,比上年增加130.1亿m3。

全省入境水量6844亿m3,比上年减少155亿m3,出境水量7574亿m3,较上年减少382亿m3。

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状况良好,省内中小河流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长江、汉江干流为Ⅲ类以上水质,中小河流Ⅲ类以上水质河段长2499km,占评价河长的63.3%,与1999年(77.1%)比较,中小河流水质有劣化的趋势。

全年气候异常,洪涝旱灾均有发生,尤以干旱为重,旱灾范围之广,程度之重,损失之大为历史少见。

二、水资源量
1、降水量
全省平均降水深1199.1mm,与多年平均相当,属平水年份。

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全省以宜城至监利一线为界,以东区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以西区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

罗田、英山、蕲春以及仙桃、洪湖、嘉鱼一带偏少3~4成,为偏少幅度最大者;而以干旱的鄂北地区偏多3~5成,幅度为全省之最。

降水地域分布极不均匀,黄冈、武汉、咸宁等6市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9.7~9.0%,属枯水及偏枯年份,襄樊、十堰、随州等5市较常年偏多22.4~8.6%,属偏丰年份,其余市(州)与常年持平。

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以襄樊市苍坪站为例,年降水量1415.6mm,较常年偏多51.4%,1~4月降水量56.6mm,仅占年降水量的4%,7月份降水量420.4mm,占年降水量的30%。

1至5月中旬,全省降雨53mm(襄阳)至579mm(通城),与历史同期均值比较,偏少1至7成,形成冬春连旱。

武汉、十堰、襄樊等市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降雨。

2000年由于我省大部地区是空梅,降雨严重不足,夏旱迅速蔓延,6月底出梅至8月中旬,除鄂西北、鄂北、鄂西南局地降水偏多外,黄冈、咸宁、孝感、武汉、荆门、黄石、鄂州及江汉平原大部比常年同期偏少3至9成,8月中旬至9月中旬,黄冈、武汉、咸宁、鄂州等市部分地方降雨持续偏少,比常年同期少2至6成,形成伏秋连旱。

2、地表水资源量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974.4亿m3,比去年减少5.6%,较常年减少2.1%,地表水资源量地域分布与降水量地域分布基本一致。

全省十七条主要河流中有八条河流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多,其它河流均偏少。

以沮漳河偏多52.7%为最大,堵河偏多46.5%、蛮河偏多32.3%次之;以华阳河偏少57.3%为最大,举水、富水、梁子湖、巴水偏少均在38.0%以上。

3、地下水资源量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99.1亿m3,比去年减少0.4%,较常年增加0.37%。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76.70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25.3亿m3。

4、水资源总量
全省水资源总量1008.1亿m3,折合年径流深542.3mm,比上年减少6.4%,较常年减少1.9%。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74.4亿m3,地下水资源量299.1亿m3,重复计算量2.891亿m3,产水系数0.452,产水模数54.2万m3/km2。

5、出入境水资源量
全省入境水量6844亿m3,比上年减少2.2%,较常年增大8.7%;全省出境水量7574亿m3,比上年减少4.8%,较常年增加4.8%。

三、蓄水动态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00.2亿m3,其中58座大型水库蓄水量273.0亿m3,228座中型水库蓄水量27.21亿m3,大型水库当年蓄水量较上年末增加121.6亿m3,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较上年末增加8.728亿m3。

13个主要湖泊年末蓄水量25.17亿m3,较上年末增加4.668亿m3。

四、供用水分析
1、供水量
全省各类供水工程供水总量270.5亿m3,比上年(263.9亿m3)略有增加,其中地表水供水258.9亿m3,地下水供水8.833亿m3,污水处理回用2.759亿m3,分别占总供水量的95.7%、3.2%和1.1%,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占32.7%,引水工程供水占23.5%,提水工程供水占43.8%。

地下水供水量主要为浅层地下水。

武汉、荆州、襄樊三市供水量,分别列全省一、二、三位,其供水量占全省总量的41%。

2、用水量
全省总用水量270.5亿m3,比上年略有增加。

其中农业用水164.8亿m3,占总用水量的60.9%,工业用水78.21亿m3,占总用水量28.9%,生活用水27.55亿m3,占总用水量的10.2%。

3、耗水量
全省耗水量131.9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48.8%,其中农业耗水93.99亿m3,工业耗水22.32亿m3,生活耗水15.63亿m3。

五、水质
对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及省内30条中小河流水质监测评价分析表明: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长江、汉江干流水质状况良好,长江干流1046km评价河长中,Ⅱ类水为443km,占评价河长的42.4%;Ⅲ类水为603km,占评价河长的57.6%;汉江干流864km评价河长中,Ⅱ类水为680km,占评价河长的78.7%;Ⅲ类水为184km,占评价河长的21.3%。

中小河流水质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在3946km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段长397km,占10.0%,Ⅱ类水河段长1014km,占25.7%,Ⅲ类水河段长1088km,占27.6%,超标(超Ⅲ类)污染较重的Ⅳ类水河段长975km,占24.7%,污染严重的Ⅴ类水河段长157km,占4.0%,污染极其严重、丧失使用功能的超Ⅴ类水河段长315km,占8.0%。

2000年超标河段(Ⅳ类及以上)长度占评价河长的36.7%,高于上年近14个百分点,中小河流水质有劣化的趋势。

我省水质污染严重的中小河流有 水、 水、蛮河、竹皮河、神定河和天门河,水质类别为Ⅴ类或超Ⅴ类,污染物主要是氨氮及耗氧有机污染物。

我省部分水库水质监测的结果表明,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水。

六、重要水事
1、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旱灾
2000年我省干旱严重,其特点是旱情来势猛、发展快、时间长、灾情重、危害烈。

1至5
月中旬,全省降雨53mm(襄阳)至579mm(通城),与历史同期均值比较,偏少1至7成,形成冬春连旱。

武汉、十堰、襄樊等市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降雨。

由于我省大部地区是空梅,降雨严重不足,夏旱迅速蔓延,6月底出梅至8月中旬,除鄂西北、鄂北、鄂西南局地降水偏多
外,黄冈、咸宁、孝感、武汉、荆门、黄石、鄂州及江汉平原大部比常年同期偏少3至9成,8月中旬至9月中旬,黄冈、武汉、咸宁、鄂州等市部分区域降雨持续偏少,比常年同期少2至6成,形成伏秋连旱。

高峰时全省农田受旱面积3853.3万亩,山丘岗地和水利死角地区有722.18万人、398.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据统计,全省受旱县市区79个,占全省总数的96%,因旱造成各类直接经济损失达115.58亿元。

2、汉江再次发生“水华”
2月27日,汉江再次发生“水华”。

“水华”区域为汉江中下游襄樊以下江段,历时40多天,这是汉江有史以来第三次发生大面积“水华”,是汉江历史上来势最猛,持续时间最长,藻类繁殖量最高的一次。

3、龙王庙险段整治工程通过验收
武汉市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11月24日通过了由国家防总、审计署、水利部、长江委、省水利厅组成专家的国家级验收,被评为“工程质量优良,投资控制合理”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