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设计1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1《荷花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梳理情节人物。
2.关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
鉴赏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了解作者】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了解作品】
《荷花淀》创作于1945年;选自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是一位作家和一个民族的还乡梦,作品所传递的爱,像一股暖流,直冲你的心扉,使人经久难忘。
学习任务一:
填写情节人物表,梳理小说内容
情节主要人物
送夫参军水生嫂、水生
探夫遇敌几个青年妇女
助夫杀敌几个青年妇女、战士们
学习任务二
品读人物对话、关注细节描写,分析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情节
送夫参军主人公特点勤劳能干、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深明大义、忠贞不屈
探夫遇敌一往情深、乐观豁达、遇事镇定、机智勇敢
助夫杀敌不甘落后、追求进步,充满爱国热情和革命英
雄主义
青年妇女形象特点分析:
1.她们有着普通劳动妇女所共有的勤劳能干、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忠贞不屈等特点;
2.她们有着战区妇女所特有的深明大义、不甘落后、追求进步、充满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特点;
3.总之,她们是一群刚柔相济、敢于斗争、爱家更爱国的青年妇女。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5 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把握课文以富有感情色采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方法;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传神的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研讨探索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2、研讨探索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凄惨,战争总是充满了血腥味读了孙犁的《荷花淀》后,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思量回答)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孙犁(1913 ――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 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经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荷花淀》,了解荷花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荷花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
3.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通过古人的诗歌作品感受荷花的美和诗人的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
1.诗歌《荷花淀》的解读和注解。
2.课堂展示用的荷花图片、音频、视频等。
3.学生提前准备的荷花描写作品。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展示区的荷花图片,询问学生对荷花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
Step 2 阅读与欣赏(15分钟)
教师朗读诗歌《荷花淀》,学生跟读。然后解读诗歌的主题、意境、形象描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荷花的美和诗人的情感内涵。
Step 3 观察与描述(15分钟)
学生观察展示区的荷花图片,并形容荷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共同营造出荷花美景。学生可以用词语、声音、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描述。
Step 4 创作与分享(2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音频、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自由创作一段荷花描写作品。然后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参与评价和欣赏。
Step 5 整合与评价(2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课堂上学到的荷花知识和诗歌情感表达,并总结出学生关于荷花的特点、美感以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共同设计一个保护荷花的方案,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文《荷花淀》教案
课文《荷花淀》教案
课文《荷花淀》教案「篇一」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1《荷花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荷花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教学设计《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等多种体裁的文章。思想内容上,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知识技能上,着重了解纪实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从作品来看,《荷花淀》是形成“荷花淀派”风格的代表作,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的重点。
《荷花淀》人物刻画细致传神,景物描写诗意唯美,都是可着重分析的对象。
从学情来看,有必修教材小说作品鉴赏的基础,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分析自然能够领略《荷花淀》之美,但超出学生认知的是作者用优美来表现战争,这固然可以用作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来解释,但更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尤其是认识到“虚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2.选择你喜欢的片段,和同伴分角色演绎,体会小说人物的性格。
3.了解作者、白洋淀派和写作背景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并坚持写作。
《荷花淀》优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析小说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3.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小说独特的风格
重点难点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小说独特的风格。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情节。
2.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分析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形象,体会其意义。
重点难点
1.理清小说的情节。
2.分析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体会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人物的精神世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军侵略,白洋淀的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呢?作家孙犁用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发生在白洋淀的抗日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二、整体速读,理清情节
1.速读课文,理清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同组成员展开交流,简要概括,整理归纳。
3.跳读课文,概括情节。
明确:(1)月夜编席。(2)含泪话别。(3)马庄探夫。(4)归途遇敌。(5)助夫歼敌。(6)投身抗战。
4.思考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
明确: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中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三、重点阅读,研讨人物
1.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问题并归纳总结。
(1)“怎么了,你?”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水生嫂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这句话是主谓倒装句。由于水生笑得不像平常,水生嫂猜不透,心情急切,出于关心,于是说出这样短促的话。
8-1《荷花淀》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荷花淀》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的一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以诗意的笔调,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具有勇敢、坚贞、乐观性格和美好心灵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本文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所以,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上的重点,《荷花淀》人物刻画细致传神,景物描写诗意唯美,都可以成为学生着重分析的对象。
从学情来看,有必修教材当中小说作品的鉴赏的基础,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分析自然能够领略《荷花淀》之美,但超出学生认知的是作者用优美来表现战争,这固然可以用作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来解释,但更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尤其是认识到“虚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综合上述原因,我设置本课的主题是“战争与诗意”,让学生在感受环境、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来发现战争背景下文章的诗意美。
学习目标:
1.梳理情节,赏析小说中环境描写,并分析其深意。
2.通过人物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并由此体味主题。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课堂作业“可惜我文笔平平”分享。以此引出不同时代的女性有不同的觉醒和力量。
二、初步感知
小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在我看来,《荷花淀》则是一篇纯美小说,它的艺术中心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味。”
——郝宇民《名作欣赏》
依据学生回答,引出战争背景下作者诗意的表达——“战争与诗意”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荷花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以诗意的笔调,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具有勇敢、坚贞、乐观性格和美好心灵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本文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并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辨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有一定小说知识的积累,明白小说的三要素以及多小说的情节发展,也有一定的鉴赏和品味小说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比较的薄弱,再加上他们的对于战争的理解也是层面上的,印象中的战争就像是枪林弹雨之类的,对于孙犁战争小说的叙述方式可能理解的不是很深入,需要对其背景以及“荷花淀"的语言风格进行相关的了解。
三、目标分析
1、感受人物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手法,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分析:人物形象的鉴赏是本单元的重点,本篇课文没有生动的肖像描写,有的是语言、和细节描写,在品味语言的同时鉴赏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了解本文及“荷花淀派”的语言风格。
分析:语言风格是学习的重点,在鉴赏的同时感受作者诗化的语言。
1《荷花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荷花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在湖泊、池塘等水域中。它以其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适应能力而闻名于世。下面是一篇以荷花淀为主题的创新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淀的生态特征和适应能力;
2.观察和描绘荷花淀的外部结构;
3.学习荷花淀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
4.掌握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技能观察和研究植物的方法;
5.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荷花淀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适量的荷花淀植物样本;
3.显微镜、实验器材、工具、素描本等;
4.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兴趣(10分钟)
利用投影仪播放荷花淀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荷
花淀的花朵有哪些颜色?它们呈现什么形状?它们生长在哪些地方?为什
么能在水中生长?等。
2.观察荷花淀的结构(20分钟)
将荷花淀的样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描绘荷花淀的外部结构。
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花朵的细节,例如花瓣、雄蕊、花萼等。学生可以运用素描本和颜色铅笔记录观察结果。
3.研究荷花淀的生长和繁殖(20分钟)
引导学生研究荷花淀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让他们思考:荷花淀是如何适应水中生长的?它们如何传播种子和
繁殖后代?
4.实验探究(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荷花淀的营养需求和生长
条件。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光照强度、水质、水温等,观察荷花
淀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荷花淀,掌握荷花淀的形成原因以及围绕荷花淀的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地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自然环境、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荷花淀的形成:通过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形成原因。
2.荷花淀的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观察植物、动物和水质等环境指标,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生态环境。
3.荷花淀的保护与利用: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生态保护工作以及合理利用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荷花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荷花淀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环节:
(1)荷花淀的形成原因:讲解荷花淀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2)荷花淀的生态环境:带领学生到荷花淀实地考察,观察植物、
动物和水质等生态环境指标,并记录在观察笔记中。
(3)荷花淀的保护与利用:讲解荷花淀的生态保护工作和合理利用
的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荷花淀。
3.实践环节:
(1)生态保护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态保护活动,如清理垃圾、栽植荷花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荷花淀利用体验:带领学生进行荷花淀利用体验,如划船观赏
荷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荷花淀的美。
4.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小结与反思,总结荷花淀的重要性以及
自己在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景观之一——荷花淀,并理解其
在中国文学和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悟。
3.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激发其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荷花淀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以及在中国文学和绘画中的表
现形式。
2. 分析著名诗人的荷花淀诗作,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创作表达自己对荷花淀之美的
诗歌作品。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展示荷花淀的真实景观,引
发学生对荷花淀的兴趣和好奇。
2. 学习环节:介绍荷花淀的相关知识,分析著名诗词中对荷花淀的
描写,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3. 创作环节:组织学生到校园湖泊或公园池塘等地方观察荷花,感
受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4. 总结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荷花淀的美景,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2. 听说法:通过听取他人的诗歌表达和自己的创作分享,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体验法:让学生亲自感受自然之美,通过情感体验来启发诗
歌创作的灵感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荷花淀的理解、诗词感悟和诗
歌创作能力等方面。
2. 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对表现突出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激励
学生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荷花淀》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作品,描述了荷花淀的美丽景色,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教学《荷花淀》,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爱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认识荷花淀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诗歌鉴赏:学生通过阅读《荷花淀》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荷花淀介绍:介绍荷花淀的地理位置、植被、动物以及其文化内涵。
3.环境观察:学生在校园内或去实地观察,记录身边的自然环境,并感受其中的美。
4.创作表达:学生根据对荷花淀的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或绘画创作,并进行展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诗歌鉴赏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荷花淀》诗歌,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生们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分组讨论,就诗歌中的意象、押韵等要素展开交流和探讨。
4.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荷花淀介绍
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荷花淀的地理位置和植被。
2.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荷花淀的美景。
3.教师介绍荷花淀的动物资源和文化内涵。
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荷花淀的认识和想法。
第三课时:环境观察
1.学生在校园内或实地观察自然环境,记录身边的植物、动物等资源。
2.学生利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摄环境照片或视频,并记录相关观察数据。
3.学生返回教室,分组分享观察成果,交流对环境的感受和关注。
课文《荷花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
1. 课题名称:《荷花淀》精品教案
2. 学科领域:语文
3. 适用年级:高中
4. 教学课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荷花淀》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文学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荷花淀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2)理解战争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荷花淀》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景物描写;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作者情感的表达;
(3)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心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荷花淀》;
(2)提问:同学们对课文有何预习心得?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关注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变化。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荷花、水生等;
(2)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如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爱意;(3)解析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心理,如水生夫妇的决心和担忧。
5. 文学鉴赏:
1《荷花淀》项目式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荷花淀》项目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项目式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各有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分别是“伟大的复兴”和“苦难与新生”,文学样式大相径庭,对表现革命斗争和生活面貌也有所侧重,以《荷花淀》项目式教学设计为例,落实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精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革命文学作品的多维教学价值
统编教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无疑是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之一。选择性必修中所选录的文学作品,既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特殊的历史语料。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要有一定的历史视域,了解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并且从中理解他们身上所闪耀的家国情怀、责任使命,革命担当及人性的光辉。新课标指出,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要立足研讨语言,在言语实践中体悟革命志士及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品格。通过语言的学习与构建,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在言语实践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三观”。
我们所说的革命传统,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起来的优良思想、道德和信仰等,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时至当代这些精神是应该大力弘扬的社会主旋律。人类社会是在一代代的继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样,革命传统也需要一代代地传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感受先驱先烈、志士仁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在学习、实践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因此,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既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革命事业继续发展的需要。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
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
所教册次、单元、课、框、目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题目荷淀初品诗化美,彤管以歌家国情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整体设计思路:《荷花淀》与一般的描写战争的文章很不相同,作者略去了对残酷战争场面的描写,将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与至真至纯的人性美作为描写重点。本次课为第三课时,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赏鉴作者诗情画意般的“诗体小说"的独特风格,并尝试用写现代诗的形式,以读促写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家国之爱。总体设计上呈现为:鉴赏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感悟家国情怀——披情入诗,学写现代诗——文章主旨及诗意特点小结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荷花淀》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等体裁的文章。思想内容上,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知识技能上,着重欣赏“诗体小说”的艺术特点;从作品来看,《荷花淀》是形成孙犁“荷花淀派"风格的代表作,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上的重点,因此尝试让学生从感悟诗意的基础上能借以现代诗的形式表达对《荷花淀》中家国情怀的体悟。学生情况分析:从学情来看,有必修教材当中小说作品的鉴赏的基础,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分析自然能够领略《荷花淀》之美,但超出学生认知的是作者用优美来表现战争,这固然可以用作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来解释,但更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的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独特美,另在高一学生已经有过现代诗专题写作训练,此次安排学生在感悟“诗体小说”的诗意基础上披情入诗的一次感悟表达家国情怀的语言文字运用的高阶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
1.淀:浅浅的湖泊美丽
2.荷花淀:
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提挈
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寓意
抗日妇女深刻
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
“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情节结构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
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
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
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憙拑
第二课时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