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重点物理实验剖析
部编版初中物理重点实验解析及重点概念解释
部编版初中物理重点实验解析及重点概念解释本文将为您解析部编版初中物理的重点实验,并对相关的重点概念进行解释。
实验一:测量摆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实验目的测量摆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
实验步骤1. 将摆线固定在支架上,并将挂钩固定在摆线下端。
2. 在挂钩上挂上一个小物体作为摆锤。
3. 将摆锤拉开一定角度,释放后观察摆动的现象。
4. 用计时器记录摆动的时间,并计算出摆动的周期和频率。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得出摆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
实验原理摆动物体的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回到同一位置所需的时间,用符号T表示。
频率是指物体振动的次数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用符号f表示。
周期和频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f = 1/T。
实验二:用示波器观测电路中的交流信号实验目的用示波器观测电路中的交流信号,并分析信号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将电路正确连接,确保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正确的位置。
2. 打开示波器,调节各参数使得信号清晰可见。
3. 观察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交流信号,并记录信号的特点。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和记录的交流信号,分析信号的特点,例如频率、振幅、波形等。
实验原理交流信号是指电流或电压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示波器可以将电路中的交流信号显示为波形图,通过观察波形图可以了解信号的各种特征。
重点概念解释周期周期是指一个物体完成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
对于摆动物体,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回到同一位置所需的时间。
频率频率是指物体振动的次数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对于摆动物体,频率是指物体振动的次数在一秒内的数量。
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于观测电路中交流信号的仪器。
通过连接到电路上,示波器可以将交流信号显示为波形图,以便观察信号的各种特征。
以上是部编版初中物理的重点实验解析及相关重点概念的解释。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实验目的实验报告应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即进行实验的原因和要达到的效果。
例如,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目的是研究弹簧的力学性质,并探讨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对于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部分,它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使用的仪器工具。
实验步骤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对于他人能否复制实验有关联,并且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步骤中,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例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所使用的仪器的型号和精确度等等,以保证实验可以被其他人顺利复制。
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数据及结果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实验目的。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报告中,可以通过表格、图表、计算公式等形式来展示实验数据,以便其他人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指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相符,并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
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测量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等等。
在实验报告中,应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发现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理论公式,可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仪器精度不足、实验操作不准确等,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
实验改进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可以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方式来改进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与整理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与整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以下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些重点总结和整理。
1. 用电设备实验: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学习了许多与电流和电阻有关的知识。
在用电设备实验中,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简单电路实验:学生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了解电流的流动路径、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的关系,并探索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2)电流强度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安培计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理解电流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3)电阻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材料和截面积等,观察电阻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测量电阻的大小。
(4)伏安特性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电池的电动势等,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压,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光学实验:光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光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性质。
以下是一些光学实验的重点总结和整理:(1)反射实验:学生可以用光线在不同的平面反射器上进行实验,了解反射定律,探索入射角、反射角和反射平面之间的关系。
(2)折光实验:学生可以用光线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变化,理解折射定律。
(3)透镜实验:学生可以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并比较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探索透镜成像的规律。
(4)颜色实验:学生可以用光的三原色和滤光片进行实验,研究颜色的合成和分解,了解彩色的形成原因。
3. 动力学实验:初中物理中的动力学是学习力学的基础。
通过动力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等概念。
以下是一些动力学实验的重点总结和整理:(1)弹簧振子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的大小,观察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的变化规律。
(2)斜面实验:学生可以借助斜面和小车进行实验,研究小车的加速度和翻滚轨迹,理解斜面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中考物理重点实验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重点实验总结归纳中考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归纳中考物理重点实验,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些实验内容。
1. 焦距的测量实验焦距的测量是物理实验中的经典实验之一。
通过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我们可以测量出它们的焦距,从而了解光的折射原理和透镜成像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设备,并利用准直尺、白炽灯等光源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准确的测量数据和仔细的观察,最终得出准确的焦距数值。
2.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搭建电路,改变电阻和电压,我们可以研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
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包括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不同电阻的电阻器,分别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从而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图像。
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经典实验之一。
通过利用力传感器和物体质量的变化,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利用力传感器测量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并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或施加不同的力,观察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空气阻力的影响,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 波的反射实验波的反射是波动性质的重要实验现象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波在垂直边界上的反射规律,并研究入射角、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常用的设备有波浪罐、隔板、振子等。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改变入射角度,观察反射波的方向和角度,并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5. 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实验可以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研究磁场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线圈和磁铁等设备,并改变磁场的强度和线圈的位置变化,观察电流的变化。
实验中要注意保持磁场和线圈的相对位置稳定,并且在记录数据时要准确记录电流强度和磁场的变化情况。
初二物理实验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实验总结归纳物理实验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参与了许多物理实验,通过实验的实施和总结,我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初二物理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实验力学实验是物理实验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习了力、运动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
1.1 弹簧的弹性实验弹簧的实验让我了解了弹簧的弹性性质。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弹簧的力与变形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弹簧的实验比较,我们还了解到了弹簧的劲度系数的概念,它描述了弹簧对外力的阻抗能力。
1.2 摩擦力实验通过摩擦力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摩擦的基本原理。
我们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实验,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有所差异。
这使我明白了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材质和力的垂直分量有关。
1.3 力的合成实验力的合成实验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如何有效地计算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将多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合力的结果。
这使我明白了向量运算在力学中的应用。
二、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初二物理实验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
2.1 反射实验反射实验让我了解了光的反射原理。
通过反射实验,我发现光线在镜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平面镜和曲面镜的反射特性,并通过实验观察到了镜像的形成。
2.2 折射实验折射实验使我了解了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原理。
通过实验,我发现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我们还学习了折射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材质的折射率。
2.3 凸透镜实验通过凸透镜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凸透镜具有使光线会聚的特性,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
我们还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测量了透镜的焦距。
三、热学实验热学实验是初二物理实验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实验,我了解了热的传导、热膨胀等热学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常见知识点细致剖析
初中物理实验常见知识点细致剖析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实践、探索物理原理和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细致剖析的。
本文将就几个常见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测量仪器的使用在物理实验中,测量仪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等。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首先要掌握这些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读数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以游标卡尺为例,游标卡尺的读数是通过读取主尺和游标的位置来确定的。
学生在读取时要注意主尺和游标的对齐,读数时要尽量准确到小数位,避免四舍五入导致的误差。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游标卡尺的零点误差,并在测量时进行修正,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二、力的平衡与分解在物理实验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力的平衡实验,从而了解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分解原理。
力的平衡实验常见的有三线称重法、平衡杆法等。
三线称重法是用一物体同时悬挂于三根线上,通过调整线的长度使物体保持平衡。
这种实验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平衡状态,并通过测量每根线上的张力来判断是否平衡。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线的角度来改变物体的平衡位置,从而观察力的分解现象。
平衡杆法是利用平衡杆上的两个杆臂对称的特点,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位置使平衡杆保持平衡。
这种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力的杠杆原理,并对力的平衡条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摩擦力的研究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常常需要研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常见的有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指在物体相对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可以通过改变重力加速度、表面材料以及接触面积等因素来探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利用数据分析来确定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通常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
斜面实验中,学生可以改变斜面角度、物体质量以及表面状况等因素来观察静摩擦力的变化。
初中物理实验题大纲重点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题大纲重点解析一、初中物理实验题的重要性1、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信任和记忆。
3、提高考试成绩实验题在初中物理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掌握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
对实验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在综合题中的表现。
二、初中物理实验题的类型1、测量型实验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温度的测量电流、电压的测量电阻的测量2、探究型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物质的比热容3、验证型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清楚要探究或测量的物理量。
仔细阅读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等信息。
2、分析原理回忆与实验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
确定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方法。
3、选择器材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考虑器材的精度、量程和操作便利性。
4、设计实验步骤合理安排实验操作顺序,确保实验过程科学、准确。
注意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设计。
5、处理实验数据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整理。
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如计算平均值、绘制图表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误差分析找出可能导致实验误差的因素,如测量工具的精度、实验环境的影响等。
分析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初中物理实验题的常见考点1、实验器材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天平、量筒、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是一些初中物理实验的重点总结。
1. 阻尼摆实验阻尼摆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通过观察摆球在不同阻尼下的振幅变化,学生可以了解阻尼对摆动的影响。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改变阻尼的情况,如增加摩擦力或改变摆球长度等,观察并记录摆球摆动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摆球的振幅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导致能量的损失。
2. 弹簧定律实验弹簧定律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长度、质量、材料等条件,观察弹簧的变形情况,并测量变形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当外力增加时,弹簧的伸长也随之增加,并且遵循胡克定律,即伸长量与外力成正比。
3. 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热传导过程。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导热棒、温度计等设备,观察热量如何在物体之间传递。
实验结果显示,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且传递速度与温度差和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
4. 声音传播实验声音传播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钟摆、音叉等辐射声源,通过改变距离、介质等条件,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相关。
5.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玻璃棱镜、水槽等设备,观察光线经过介质界面时的折射现象,并测量入射角、折射角等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且满足斯涅尔定律。
6. 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实验是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磁场的强度等条件,观察电流的产生情况,并测量电流大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数据解读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数据解读与分析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的重要手段。
实验数据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解读和分析实验数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数据解读与分析展开讨论。
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这包括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整理并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解读与分析。
三、实验数据的解读在收集和整理好实验数据后,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解读。
这包括对数据的含义、趋势和规律的理解和解释。
解读实验数据时,学生应关注以下几点:1.数据是否符合预期:学生需要检查实验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结果,以验证实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数据的变化趋势:学生需要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增加、减少、平稳等,以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关系。
3.异常数据:对于异常数据,学生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其对整体数据的影响。
4.数据间的相关性:学生需要关注不同数据间的相关性,以找出潜在的规律和模式。
四、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实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比分析:将实验数据与其他类似实验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趋势分析: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实验结果的可能发展方向。
3.因果分析:在分析相关数据时,可以尝试找出数据间的因果关系,以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
4.误差分析:误差分析是评估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误差来源和大小,可以了解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从而优化实验条件和提高实验精度。
五、结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数据解读与分析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与归纳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与归纳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在初中阶段,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和有用的物理实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所学过的初中物理实验进行总结与归纳。
首先,我想谈谈关于"测量长度"实验的总结。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游标卡尺和尺子测量长度。
在使用游标卡尺时,我们需要注意对读数进行准确而规范的读取。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避免视差误差和读数误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理解了测量长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次,"测量时间"实验也是我们学习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秒表和振动源,通过观察振动的次数来测量时间。
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秒表,并进行准确的计时。
此外,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消除人为误差和噪音干扰。
这个实验让我们认识到时间是一个物理量,并且理解了测量时间的基本原理。
除了测量长度和时间,初中物理课程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实验。
如"测量电流和电压"实验,我们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通过实际操练,我们掌握了正确连接电路的方法,并了解了电流和电压的相关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保证电路安全的措施,如合理使用导线和避免过大电流。
另一个重要的实验是"测量密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密度与物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也掌握了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技巧,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实验也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进行。
比如"光的传播"实验,我们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简单机械"实验,我们使用斜面、滑轮等工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实验总结物理实验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测量和推理,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总结了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重要实验,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一、杆的杨氏模量实验杨氏模量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验之一。
该实验主要通过测量杆在受力下的变形来确定材料的杨氏模量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杆的长度和直径来观察变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杆的弹性性质。
这个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杨氏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光的反射实验光的反射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并用角度的方法来量化描述。
这个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反射现象和熟悉光的传播规律非常重要。
此外,通过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表面的材质,学生还可以研究光的反射率和折射率的变化规律。
三、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如电流测量电路、串并联电路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这些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电阻的作用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还可以深入了解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器测量电路参数。
四、力学实验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实验主要包括简谐运动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和力的合成实验等。
这些实验通过测量和观察物体在受力下的运动来研究力学定律和力的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力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等概念,并学会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这些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五、声音实验声音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和声音特性。
通过调节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幅度和观察接收声音的位置,学生可以深入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和声音的特性。
此外,通过改变材料的性质,学生还可以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解析
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解析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物体的运动、力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进行解析,并探讨实验中涉及的概念、原理与实验操作。
一、实验目的及背景物理力学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物体的运动,验证力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力学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力、运动和能量等概念的理解,并了解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二、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在进行物理力学实验时,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器材和设备。
例如,弹簧测力计、光电门、滑块等工具可以用于测量力的大小、观察运动过程等。
实验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但通常包括设定实验条件、观察数据变化、记录实验结果等。
三、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3.1 加速物体的运动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首先,我们会设定一个平滑的斜面,并将滑块放在斜面上。
通过斜面上的光电门测量滑块运动的时间以及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我们可以根据斜面长度、滑块运动时间和力的大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并进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加,滑块的运动时间变短,且所受力的大小也随之增加。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结果一致,即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所受力的大小。
3.2 弹簧伸长与力的关系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将一个弹簧挂在块状物体下方,并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受力的大小。
随着挂在弹簧上的块状物体质量的增加,弹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伸长。
实验结果显示,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符合胡克定律,即当弹簧受到外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力成正比。
四、实验误差及改进方法在进行物理力学实验时,可能存在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实验仪器的精度限制、人为操作的不准确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的方法,例如增加测量次数、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减小实验中的干扰因素等。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点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些重点实验是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下面将对这些实验进行总结。
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弹簧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物体,测量它的弹性系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弹簧的性质以及弹簧在力的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这个实验的关键是通过测量不同受力下弹簧的伸长量,然后通过计算弹性系数来得出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受力大小,使用尺子或卡尺来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和弹簧的变形方向,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测量水的比热容实验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测量它的比热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的热性质并建立热学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恒温水浴或恒温槽来控制水的温度,使用热量计来测量水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过比热容公式来计算得出结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水的温度稳定,避免热量的损失或外界热量的干扰,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三、测量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之一,通过实验测量光的反射角度可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并了解光的性质。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光源、反射镜和测量仪器,通过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光线的准直和测量仪器的使用准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测量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电流和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测量它们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的性质并应用欧姆定律。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电源、导线、电阻器等电器元件,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来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路的接线是否正常,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选择和使用准确,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五、测量简单机械杠杆的力的平衡实验机械杠杆是力学中研究的重点之一,测量杠杆的平衡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力的平衡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杠杆、力矩平衡器等杠杆实验装置,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杠杆的长度来实现力的平衡。
初中重点物理实验
初中重点物理实验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实验是无可替代的。
实验可以让我们直接感受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同时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初中重点物理实验。
1. 牛顿定律实验
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中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通过牛顿定律实验,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物体的惯性和受力情况。
实验可以通过在平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用不同的力将其推动并记录运动情况来进行。
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具体表现,并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
2. 热传导实验
热传导是热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实验可以直接感受热能传导和热能平衡。
实验可以通过将水加热,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变化来进行。
这样可以直接体验热传导和热平衡,了解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和热容量之间的关系。
3. 光的折射实验
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光的折射是其中的基础内容。
通过实验可以直接感受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角度的变化。
实验可以通过将光线通过不同折射角度的透镜来进行。
这样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的光学特性。
4. 电路实验
电路是电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直接体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流的流动。
实验可以通过将不同电阻的电器连接起来,用电传感器测量电流强度和电阻大小来进行。
这样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的具体表现。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初中物理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实验,深入了解物理学的魅力。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全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全解析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从中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包括空气压力、电流、热传导等方面。
一、空气压力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气压的存在以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将一个玻璃筒紧紧地堵住,并将其一端浸入水中。
b. 观察玻璃筒中的水位变化。
3. 实验原理:当玻璃筒被堵住时,筒内的空气无法逸出,因此,在筒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气空间。
当筒一端浸入水中,由于空气的压力比水的压力大,水将进入筒中。
根据马力定律,气体中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所以筒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从而使水位上升。
4.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气压的存在以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气压的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电流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电流的产生和流动。
2. 实验步骤:a. 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导线的两端连接。
b. 将两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流表。
3. 实验原理:当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成闭合回路时,电子会从正极流向负极,形成了电流的流动。
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存在和大小。
4. 实验意义:电流实验是初步了解电流的产生和流动的重要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加深对电流的理解,从而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三、热传导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热能的传导过程。
2. 实验步骤:a. 取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棒,一个用火烧热,一个保持常温。
b. 将两根棒的一端接触在一起。
c. 观察两根棒的另一端的温度变化。
3. 实验原理: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当一个金属棒的一端被加热时,热能会经过导热,逐渐传导到另一根金属棒的一端,使其温度上升。
4.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热能传导的现象,加深对热传导的理解,为学习热力学提供基础。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的全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分析归纳
初中物理实验分析归纳物理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就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分析归纳。
一、力的实验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生通过测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了解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实验中可以改变不同物体的重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2.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实验:通过在斜面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物体的滑动情况,了解力的作用和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物体滑动的速度,计算出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3.弹簧弹簧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弹簧的变形情况,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中可以改变弹簧的材质和长度,观察弹簧的弹性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光学实验1.光的直线传播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直线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位置上的光线亮度,了解光线的衰减规律。
2.凸透镜成像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物体的成像情况,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中可以改变物体和透镜的位置,观察成像图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3.折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介质的折射率,计算出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热学实验1.导热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情况,了解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比较材料的导热性能。
2.热量测量实验: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热量变化,了解热的传递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计算不同物体的热量传递速度,比较热量的传递效率。
3.热膨胀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热膨胀情况,了解热膨胀的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物体的长度变化,计算出热膨胀系数。
四、电学实验1.电流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了解电流的传输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详解
初中物理实验详解物理实验作为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
一、重力实验重力实验是初中物理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实验之一。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质点在不同高度下下落所需的时间,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垂直高度较高的场地,例如校园操场或者学校建筑物楼梯。
2. 使用一个计时器,记录质点自高处下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3.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计算。
4. 改变高度,再次进行实验,重复以上步骤。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实验得到准确的数据并进行计算,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声速实验声速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涉及到声学的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步骤如下:1. 在室内或者室外选择一个相对静谧且距离较远的地方,准备好一把手摇铃。
2. 一名学生手持铃,另一名学生站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做好准备。
3. 第一个学生开始摇动铃,另一个学生观察并记录手持铃摇动的时间。
4. 通过记录的时间和所测得的距离,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声音的传播过程,并且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距离、时间之间的关系。
三、焦点实验焦点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并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凸透镜、一块白纸和一支蜡烛。
2.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上方,并调整好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
3. 点燃蜡烛,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
4. 调整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5. 通过观察,找到焦点位置,并测量凸透镜与焦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并且通过测量焦距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初中物理实验详解
初中物理实验详解物理实验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个典型的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杠杆平衡、光的传播和测量物体的密度。
一、杠杆平衡实验杠杆平衡是物理中最基本的力的平衡原理之一。
通过杠杆平衡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矩和杠杆平衡的概念。
实验器材:1. 杠杆平衡装置(包括一个杠杆和一个可移动的滑块)2. 不同质量的物体3. 一个秤盘实验步骤:1. 将杠杆平衡装置放在桌上,并调整滑块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2. 将物体逐个放置在秤盘上,观察杠杆是否保持平衡。
3. 记录每个物体的质量和杠杆平衡的位置。
实验原理:杠杆平衡的原理是力矩的平衡。
如果一个物体在杠杆的一侧加上一个力,那么在杠杆的另一侧必须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才能保持平衡。
而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力臂是力作用点到杠杆支点的距离。
如果所有作用在杠杆的力的力矩(力乘以力臂)之和为零,那么这个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二、光的传播实验通过光的传播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1. 光源(例如手电筒或激光笔)2. 尺子3. 镜子4. 透明物体(例如玻璃板)实验步骤:1. 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光源,使光线被其他物体遮挡一部分,观察光的传播轨迹。
2. 将尺子竖直插入一碗水中,观察光线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的弯曲。
3. 使用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4. 可以使用透明物体,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通过物质的传播。
光的传播主要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这三种形式。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当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可能会发生反射或者折射现象。
反射是光在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以同样的角度反射出去,而折射是光在遇到不同密度的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
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并学会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与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与实验探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性质和规律。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我将为你归纳初中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并探讨一些有趣的实验,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一、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位移和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距离,速度则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测速仪器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并观察其位移的变化。
2.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变化的比值,可以表示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快慢。
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斜面实验来观察物体在不同斜度上的加速度变化。
3.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斜向上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沿抛出方向运动的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平抛运动物体在不同高度和发射角度下的飞行距离。
二、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规律的学科,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以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1. 力的作用于受力: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是接受力的物体对力的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所受力的大小。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加速度变化来验证这些定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来解决一些力的平衡问题。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的学科。
以下是初中光学研究中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沿直线传播。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光学元件如凸透镜、凹透镜等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重点物理实验剖析光学实验实验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玻璃镜、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直尺。
【主要过程】:点燃一只蜡烛,放置在玻璃镜的一端,眼睛在这一端观察像,用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镜另一端寻找像的位置,直到与像完全重合为止,做好标记;再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填好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例题】: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 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研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大小_______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 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造成的;(8)无论小红如何移动蜡烛都不能和像重合,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可能是玻璃镜没有和桌面垂直。
(9)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_。
实验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目的:研究凸透镜成像具有什么特点?猜想:根据问题回答,加上“可能”二字。
器材:光具座(相当于白纸、直尺、固定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主要过程: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点处,移动蜡烛到较远处,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像,记下物距和像距;再移近蜡烛,移动光屏承接到像。
多实验几次,记下数据。
结论: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用光路图理解,特别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质疑:(1).凸透镜的焦距和光具座的长度有何要求?答:在10cm—20cm之间,大于40cm。
(2).实验中有时光屏无法找到像,有那些原因?答:其一,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太大(或光具座的长度相对太小,)无法接到像;其二,蜡烛焰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其三,蜡烛和光屏放在了凸透镜的同一侧;其四,蜡烛放在焦点上或焦点以内。
(3).实像的特点和成因?答:能用光屏承接,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例题1】、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11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实验3: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1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C.在烧杯中,分别放人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1)步骤A存在错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4)如果提供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应该选择,理由是。
(5)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答:;其原因是:。
2、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14所示。
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问后,断开S3。
”这样操作可保证加热时间相同,其目的是使两种液体。
通过观察,发现A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大,则_________液体比热容大。
(2)小明将装有A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C液体的烧瓶,将装有B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D液体的烧瓶。
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关系不变,又做了一次实验。
他“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发现C液体温度升高得快,一段时间后,断开S1,同时记下C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t。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D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也等于C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t时,断开S2。
”因为_________液体加热时间短,所以_________液体比热容小。
四、力学实验9、如图17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 。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你从右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4)你能够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实验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 例1、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15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g ;若烧杯的质量是20g ,则液体的质量是 g 。
例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 3;(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 ,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 3;从图A 到图B 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
A .向左调平衡螺母B .往右盘中加砝码C .从右盘中减砝码D .向右移动游码 例3、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 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 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
【评估与交流】(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方案一:方案二:(2)你准备选择方案 来做实验。
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1)方案一“不足之处”:第(3)步中,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时,会有一部分油倒不干净,测量出的食用油体积偏小,会加大实验误差。
方案二“不足之处”:第(1)步中调节平衡螺母前,没有将图17游码调至“0”刻度处。
(2)一;第(4)步前加一步,测烧杯和没有倒完的食用油的总质量。
(或二;第(1)步中,天平置于水平台后,将游码先调至“0”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实验3: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7.如图29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___________知道动能的大小(2)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得铜球和钢球到水平面的速度不同。
(3)比较图甲和乙,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l :让钢球从斜面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1)比较v1、v2,可知vl_______V2(选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设计步骤l 和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步骤 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______的关系。
实验4: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20所示.(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1.如图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时,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如下:图20图30图31图29(1)他们利用图10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实验中应用了的研究方法(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4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原因是:20.(1)平衡力 (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控制变量(3)弹簧测力计在移动,匀速直线运动很难控制弹簧测力计静止,木块始终静止,静止状态很容易做到例2小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探究实验发现: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