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旧州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15题,共60分)1. 春秋时,楚、吴、越“不服中国之号谥”,立国伊始其国君便称“王”,中原各诸侯国君本来只称“公”,战国时也改称“王”。
诸侯称王不能说明( )A.王室衰微,周王形同诸侯 B.分封制受到严重破坏C.势力强大的诸侯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 D.出现了统一的趋势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8.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题卷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题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说明:本试卷分为题卷和答卷两部分,请在答卷上按要求做答,只交答卷不交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卷上,50×1=50分)1、从主观方面看,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获得成功,最主要的是A、俄国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B、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D、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3、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不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B、使俄国失去了大片国土C、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1919年被苏维埃俄国废除4、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A、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B、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C、由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人领导D、暴力革命与合法的议会斗争相结合5、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开辟了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新途径C、巩固了工农之间的联盟D、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障军事胜利6、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
其根本目的是A、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B、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C、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D、把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7、1928-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①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②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③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④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D、1936年通过新宪法9、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①1935-1938年间,苏联进行的肃反运动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表现②从1928年起,苏联完整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③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二位、世界第三位④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一战后,对于帝国主义主要战胜国来说,召开巴黎和会的共同目的A、攫取世界领导权B、争夺欧洲霸权C、处置战败的德国D、争夺亚太地区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12、在凡尔赛会议上获利最大的两个国家是A、英国、美国B、英国、法国C、英国、日本D、美国、日本13、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14、以下内容,哪些与《凡尔赛和约》有关①建立国联②重新划分德国疆界③美国可以发展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力量④日本企图使它在中国山东的权力合法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引发1929-1933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有①股票投机空前活跃②市场的虚假繁荣③供需矛盾日益尖锐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趋激化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④16、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17、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18、纳粹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步骤有①大量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②迫害犹太人③退出国联④开进莱因非军事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9、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日本发生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B、“九一八”事变C、“二二六”兵变D、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0、下列事件,发生在同一年的有①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②希特勒就任德国元首③德国退出国联④广田弘毅上台组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1、共产国际“七大”是在什么国际背景下召开的?A、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B、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的威胁C、美国修改了“中立法案”D、德国、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22、20世纪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国家是A、英国、法国B、美国、日本C、英国、日本D、法国、德国23、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美国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是公正的政策B、英法为首的国联宣布意是侵略国对它实行制裁,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极大的帮助C、绥靖政策的实质是自私自利、姑息养奸D、西班牙人民孤军奋战,抗击叛军和德意法西斯24、下列评述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特点的是A、全球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B、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C、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D、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25、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国家是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德国⑤捷克斯洛伐克⑥意大利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26、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重要事件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C、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D、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7、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A、敦刻尔克大撤退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苏德战争的爆发D、德国入侵巴尔干半岛28、下列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慕尼黑阴谋→德军入侵波兰→珍珠港事件B、德国空军袭击英国→慕尼黑阴谋→法国溃亡→莫斯科会战C、德军入侵波兰→莫斯科会战→法国溃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D、德国空军袭击英国→珍珠港事件→《大西洋宪章》发表→莫斯科会战2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B、中途岛海战C、阿拉曼战役D、诺曼底登陆30、下列二战中的重大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意大利投降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中途岛海战④诺曼底登陆战役A、③②①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31、有关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会议有①开罗会议②德黑兰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波茨坦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国际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3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B、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C、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不得人心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壮大34、战后,美国控制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标志是A、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B、美国有丰富的黄金储备C、雅尔塔体系确立D、联合国成立35、联合国成立的基础是A、大国强权政治B、美英苏中战时同盟C、各国主权平等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6、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A、英、法、丹麦B、美、比利时、苏、法C、荷兰、美、英D、美、苏、英、法37、下列有关二战后初期对德日法西斯处理的评述,不准确的是A、对德日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B、美国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C、将德国分为东、西两个德国D、美国以“盟军”名义占领了日本38、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主要意图是A、支持土耳其,对抗苏联B、稳定“中间地带”,战略包围中国C、组建“北约”对抗“华约”D、运用各种非战争手段,遏制社会主义39、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A、30年代中期B、40年代至60年代C、70年代后期D、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4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改革。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课标人教版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课标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课标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这里的商业革命的含义是[2分]A.生产力迅猛发展,商业空前繁荣B.欧洲与世界各地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D.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2.“价格革命”之所以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因为它①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增大②使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主地位削弱③使传统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④使城乡雇佣工人人数增多且日益贫困[2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3.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①贸易中心转移②各阶级地位变化③资本原始积累增加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2分]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C.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确立5.14世纪初,但丁的《神曲》为教皇在地狱“火窟”里留下位置和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受火刑牺牲的史实反映了①人文主义的思潮还没有社会基础②文艺复兴运动是反封建神学的新文化③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支柱④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的长期性[2分]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6.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被证实,是通过[2分]A.理论的论证B.科学的推理C.精确的实验D.直接的观察7.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是[2分]A.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B.形成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C.造成了大量雇佣劳动力D.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8.恩格斯说:“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
”其意思是说[2分]A.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B.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者C.克伦威尔兼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独裁者于一身D.克伦威尔既打击封建势力,又严酷镇压人民9.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核心是[2分]A.消灭专制王权B.反对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C.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D.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10.下列西方法律文件中,最早明确载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条款的是[2分]A.法国《人权宣言》B.《拿破仑法典》C.英国《权利法案》D.1787年美国宪法11.法国大革命时期,大资产阶级掌权期间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2分]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洛克12.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是[2分]A.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卷土重来B.反法同盟两次打败拿破仑C.大举进攻俄国,惨败而归D.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广泛反对13.世纪上半期,北美殖民地民族意识日趋增强的原因是[2分]A.北美统一市场形成B.北美共同语言、文化的产生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民族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传播14.“上帝给了我们自由,法国人没有权利把它抢去。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综合题)两部分。
卷Ⅰ第1-7页,卷Ⅱ第8页。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
2.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mm 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书写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卷Ⅰ(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大巫人王A. B. C.D.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4.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5.下列图片信息对哪种税制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
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考古发现,商代以“人虎”这一特殊纹饰为主题的青铜器物,广泛分布于安徽阜南、河南安阳、湖南宁乡、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等地区。
这可以说明当时( ) A.文化认同的增强 B.冶铸技术的传播C.审美水平的提升D.等级观念的强化2.《孟子》记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这句话在当下被用来形容那些踏踏实实办实事,给百姓排忧解难、不给百姓添堵的好干部。
这体现了( )A.战国是中华文化奠基时期B.孟子的民本和民主思想C.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儒家思想崇尚厚德载物3.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
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B.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C.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D.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4.古埃及是最早使用石柱的民族,古埃及人在柱子身上用象形文字、植物、动物等图案进行装饰处理,同时对柱头用纸莎草、莲花、棕榈叶等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处理,这种设计风格在波斯波利斯古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遗址中多有发现。
这体现了( )A.古埃及建筑技术高超B.早期文明间的交流C.亚非统治形态的共性D.波斯人的审美观念5.君士坦丁堡高等学府创立于425年,设有法律、哲学、医学、音乐、修辞等学科,共计31个教职,教授古希腊知识,但教授的内容也仅限于世俗学科。
该学府的成立( ) A.体现了共和制对文化的激励作用 B.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C.促使君士坦丁堡成为东正教中心D.传承了古典人文主义文化6.印加帝国的政治、军事与社会结构都高度发达,但由于没有文字,我们要了解他们,就需要借助西班牙人的记录。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5.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7、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1)佛教(2)道教(3)墨家(4)儒教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9、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记载,齐灵公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妾,名戎子,戎子与齐灵公的另一位妾仲子很要好,仲子生一子名牙,戎子请齐灵公立牙为太子,于是齐灵公废公子光而立牙,仲子却认为“废常不祥”。
这里的“常”是指( )A.等级制度B.嫡长子继承制C.血缘关系D.世袭制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3.《梦粱录》中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
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由此可见,南宋杭城(即临安)( )A.是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夜市的城市 B.是当时世界上商业活动最繁华的都市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限制被打破4.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
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
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C.票拟制度化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7.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高二年级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年级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1、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充足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文中的“他们”是指A.贵族B.平民C.外邦人D.奴隶2、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能够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3、右图是古雅典时期著名的民主政治家,对其评价准确的是A.他的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B.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C.他的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D.他的改革促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4、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持续提升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6、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①任用汉族地主②推行三长制③胡汉服装融合④接受汉族文化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7、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8、下列举措中明显体现王安石变法“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指导思想的农业措施有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农田水利法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 B.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兵工厂 D.鼓励对外出口10、19世纪60、70年代,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大改革时代”。
该时代涉及的改革领域是:①政治改革②司法改革③教育改革④财政改革⑤军事改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1、“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C.推行“置产兴业”政策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12、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C“废藩置县” D以公债补偿形式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1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实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3、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动思想启蒙14、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是谁A.阿奎那 B.斯宾诺莎 C.洛克 D.卢梭15、近代欧洲资产阶段宣扬民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D.要参与政治民主建设16、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A.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B.当人民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推翻当权者C.国家建立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D.契约是为了维护人类的自由,人们建立了国家与法17、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A.国王有名无实,形同虚设B.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妥协C.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封建王权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18、英国代议制民主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特点不包括A.是间接民主B.保留中世纪的某些特征C.内阁是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D.政治基本框架发生根本变化19、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最终标志是A.《人权宣言》的颁布 B.1791年宪法的颁布C.巴黎公社运动 D.1875年宪法的颁布20、中体西用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统治B.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学习西方物质文化 D.维护清王朝统治21、康有为维新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A.理论联系实践 B.提倡君主立宪C.理论体系完备D.西学同儒学结合2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 B.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成23、对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准确的是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②一些措施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展开③使郡县制度在中国各地普遍推行④一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24、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①对社会风俗领域实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动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二年级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总分值: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开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表达上述含义的是A、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2、西汉统治者总结朝历史,从“海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4、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改革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5、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是A.租调制B.摊丁入亩C.一条鞭法D.两税法6、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开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8、“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诗人诉说了16世纪后西方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屈辱历史。
下面的历史要素组合中,反映第一块领土被侵占的是(1)(2)澳门(3)(4)英国(5)荷兰(6)葡萄牙(7)1624年(8)1840年(9)1553年A、(1)(5)(7)B、〔2〕〔5〕〔9〕C、〔2〕〔6〕〔9〕D、〔3〕〔4〕〔8〕9、明清时期我国之所以没有产生与16~18世纪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主要原因是〔1〕封建自然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开展,不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开展的推动力(2)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的条件(3)明清统治者依然推行重农抑商与文化专制,压制了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4)由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日趋淡薄,传统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A. (1)(2)(3)(4)B. (1)(2)(3)C. (2)(3)D. (1)(3)(4)10、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2.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3.自文、景以后,汉代土地“买卖由己”成交后,要订立“契约”,注明买卖时间、土地方位、亩数、地价、双方姓名及中间人签字等。
这现象说明汉代A.土地产权私有已合法化B.国家严格控制士地买卖C.农民失地现象非常严重D.小生产者利益得到保护4.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
据此判断这一时期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C.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5.宋朝诗人张来在《阜谣》中写道……楚天万里无纤云,早气塞空日昼昏。
土龙蜥蜴竟无神,田中水车声相闻。
努力踏车莫厌勤,但优水势伤禾根……材料描述的工具是A.曲辕犁B.简车C.水排D.翻车6.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稻农发明了一种耘田的工具“耘耥”,“既胜耙锄,又代手足”,而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农民则弃而不用,以两手耘田,匍匐禾间,膝行而前。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B.社会体制制约技术传播1C.官营手工业的封建性D.商品经济对技术的限制7.据史料记载:“今(唐代)所货木棉,特其细紧者尔。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表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B.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D.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2.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诸侯争霸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D.法家思想的推广3.《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
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4.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
”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5.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
”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
”这表明《民法大全》A.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B.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C.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D.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6.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
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A.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B.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C.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D.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7.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2.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4、“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5.16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6.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④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8.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9.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A、民族危机严重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资产阶级软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0.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1.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12.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题(每题1。
5分,共60分)1。
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帝舜之后于陈,时大禹之后于杞。
分封制A。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
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
使最高统治者权力实现集中 D。
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周王分封神农、黄帝等后人为诸侯的历史现象,分封对象都属于先代贵族,这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原地区比较先进;C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实现集中”;D项是宗法制的作用,排除。
2。
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对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A。
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
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
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西周政治的“君父同伦”理念,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主旨不是在强调“血缘关系”,排除A;仅从题干信息看不出“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排除B;题干信息体现不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排除D。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概况及特征3。
甲骨文卜辞中有“(王)大令众人曰: 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D。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将第Ⅰ卷各题所选答案涂抹在答题卡上,第Ⅰ卷试卷可不上交。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 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推动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上下层贵族之间矛盾激化 B.上层贵族对王权专制构成了威胁C.上层贵族与下层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D.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此伏彼起2、梭伦改革时期创立的新机构是()①战神山议事会②执政官③公民法庭④四百人议事会A.①② B.①②③④C.③④ D.①③④3、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4、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公民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5、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6、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7、在走向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下列事件或现象的历史发展顺序是()①梭伦改革②伯利克里执政③贵族政治④克里斯提尼改革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D.②①③④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A、墨子B、李悝C、商鞅D、王安石9、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10、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11、《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
该制度产生的危害有( )①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②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官吏对农民的掠夺③各地宗主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④激化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主之间的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据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80余次。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北魏的社会制度较为落后②北魏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③各族人民的负担过于沉重④北方各族无法从根本上接受少数民族的统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4、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5、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 )A.生产方式上B.生活习惯上C.言行举止上D.饮食穿着上6、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政策C.地主占有土地手段繁多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7、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8、.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9、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 )A.社会背景的需要B.本人经历的体会C.历史经验与教训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10、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A.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清除伊斯兰教C.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D.维护教皇权威11、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都源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民族意识的增强C.人们思想的解放D.各国王权的增强12、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A.① 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13、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焚烧教皇令是对教皇权威的蔑视B.焚烧教皇令说明路德与教皇彻底决裂C.焚烧教皇令是路德信仰动摇的表现D.焚烧教皇令反映了德意志人的心声14、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A.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B.建立民主色彩的教会C.简化复杂的宗教仪式D.清除教会的封建势力15、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下期第二次月考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2.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3.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4.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
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
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
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C.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5.“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6.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D.民主思想影响7.上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里面的“京”字是创始于下列哪个朝代的书体A.秦朝 B.魏晋南北朝C.宋朝 D.清朝8.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新”在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 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9、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0、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而在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是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主张“民贵君轻”和仁政11、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12、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要求A、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民主和科学C、彻底废除旧制度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13.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军功分配政治权力B.周天子对诸侯实现了集权统治C.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D.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习俗1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下列关于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限制外国商人来华经商B.试图建立官方垄断的单一贸易体制C.禁止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16.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
这主要是因为A.文人自由创作意识的觉醒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1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18.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9.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①魏源②洪仁玕③李鸿章④孙中山⑤陈独秀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20.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A.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共5小题。
第21题13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1分,第25题9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 ��《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价?(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22.“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6)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
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23.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