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 法律战 舆论战
三战课件(舆论战、法律战、心理战)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地位 和作用将 不断提高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二是将抢 占国际互 联网这个 “制高点”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三是将注 重发挥 “三战” 的平时潜 渗透功能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一是通过政治外交活动,建立临时联盟,全面孤立对手 二是操纵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停止传送对方的所有信息,实施战略 信息封锁 三是恩威并施,策反关键人物 四是公开支持与暗中资助相结合,扶持对方反对派力量
五是有计划地炸毁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造成大批平民失业和 生活困难,引发对方民众对现政权的不满和反战情绪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大量引用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决议等法规文件,广 泛宣传自己进行战争的正义性,结果有30多个国家的军队参加了以美国为首 的多国部队,还有10多个国家向美国提供战争捐款,使美国结成广泛的反伊 联盟。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违反国际法,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 击,但美国仍引用北约共同防御条款等法规,大肆宣传其行动的“合法性”, 蒙蔽了西方国家的许多人,使科索沃战争在西方世界成为“合法”的战争。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来自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伊拉克战争开始前,美国国内外反对对伊动武 的呼声很高。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提高民众对 战争的支持率,美国迅速发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等主流新闻媒体, 大肆渲染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有联系,伊拉克拥 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等,使美 国内对伊动武支持率由不足50%逐渐上升到70%以 上,使支持对伊动武的盟国由5个增加到40多个。
授课人:XX
舆论战: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较量
舆论战: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较量作者:龙之渊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11期当前中国有两个足以影响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需要解决。
一个是经济问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定局;否则,中国的经济总量再大,也依然会被挤压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最底层,只能继续充当西方垄断资本的血汗工厂。
并且,粗放发展方式引发的资源环境矛盾,必将衍生出更多的矛盾。
另一个是政治问题,即能否打赢舆论战。
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就有了充分保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国对华精神控制战略的百年回顾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就一直在谋求从精神上控制中国。
1906年,美国伊里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美国要“在教育现在这一代中国的青年人方面获得成功”,从而“能在精神、智育和商业影响方面获取最大限度报酬”。
詹姆士提出应促使庞大的中国留学生流入美国,这样,美国就能“通过在智育和精神上控制它的领袖人物来控制中国的发展”。
罗斯福总统最终同意将勒索中国的庚子赔款的多余部分资助中国留学生留美,于是中国大批青年才俊赴美,其中以胡适为代表的青年精英日后成为蒋家独裁卖国王朝的核心骨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朝鲜战争以后,国与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博弈乃至战争,已经逐渐从单纯物质、军事、武器层面的较量转移到精神、文化、舆论层面的较量,信息舆论战、信息心理战往往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美苏“冷战”的核心问题,就是两大阵营信息心理战的较量。
苏联最终亡党亡国,其关键原因是苏共高层精英成了美国信息心理战的俘虏。
赫鲁晓夫时代,苏共高层精英已经对社会主义基本信念和制度产生动摇,直到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叶利钦等人上台,苏共精英已经完全被美式普世价值观洗脑,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下场只能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21世纪以来,互联网逐渐代替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成为了国与国之间思想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军民协作 平战一体
军民协作平战一体提高预备役部队舆论战水平新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组织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
信息化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军民协作、平战一体,是预备役部队占领舆论战高地,打赢舆论主动仗的有效模式和有力保证。
一、更新理念,精心谋划,科学构建预备役部队“舆论战”作战训练体系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舆论战”是摆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前的一个全新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要使“舆论战”在预备役部队作战训练中得到有效运用,首先必须更新理念,抓紧谋划,快速构建预备役部队“舆论战”科学体系。
一是决策指导体系。
决策指导体系是“舆论战”的中枢神经,是保证作战训练有效展开的关键环节。
预备役部队应以强烈的使命意识,根据自身特点,在政治部(处)领导,组织、宣传、保卫、群联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决策指导范畴,师团两级应成立以政治委员为组长的“舆论战”领导小组,成员可辐射到预编地区的同级地方党委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力度,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措施,确保预备役部队“舆论战”作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训练保障体系。
“舆论战”必须突出以信息扩散为支撑,心理素质为要素,法律手段为依托。
鉴于预任(编)官兵亦兵亦民,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法规意识参差不齐的特点,“舆论战”作战训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保障体系。
一方面,决策机关要根据《军事训练大纲》、《政治工作条例》和《战时政治工作纲要》,深入研究“舆论战”的特点和规律,拟制“舆论战”教育训练计划,编印“舆论战”训练教材,保证预备役部队“舆论战”教育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决策机关要积极争取上级配发和自己研制“舆论战”作战训练器材,可把预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通信线路维护人员、信息设备操作与修造人员、新闻和法律工作者,移动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枢纽、海空导航设施、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和各类伪装器材列入“舆论战”保障体系;再一方面,要以心理、医学、法律专家为主体,在预备役编组中编配咨询服务人员,构成心理、法律服务保障体系。
三战课件(舆论战、法律战、心理战)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地位 和作用将 不断提高
三战未来制高点”
三战未来发展趋势
三是将注 重发挥 “三战” 的平时潜 渗透功能
授课人:XX
三战的概念
三战的概念
一、心理战
三战的概念
二、舆论战
三战的概念
三、法律战
三战的特点 一是超全程全时空实施,影响范围广
三战的特点 二是大量运用高新技术,信息传播速度快
三战的特点 三是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从而产生力量“倍增”效应
三战的特点 四是高层统一谋划,充分发挥联合行动的威力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伊拉克战争开始前,美国国内外反对对伊动武 的呼声很高。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提高民众对 战争的支持率,美国迅速发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等主流新闻媒体, 大肆渲染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有联系,伊拉克拥 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等,使美 国内对伊动武支持率由不足50%逐渐上升到70%以 上,使支持对伊动武的盟国由5个增加到40多个。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大量引用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决议等法规文件,广 泛宣传自己进行战争的正义性,结果有30多个国家的军队参加了以美国为首 的多国部队,还有10多个国家向美国提供战争捐款,使美国结成广泛的反伊 联盟。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违反国际法,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 击,但美国仍引用北约共同防御条款等法规,大肆宣传其行动的“合法性”, 蒙蔽了西方国家的许多人,使科索沃战争在西方世界成为“合法”的战争。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三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我军未来军事斗争准备中法律战的基本方法
是一种误解,法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反映武装力量进行法律战,只不过是为了尽可能地达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要求,自己所追求的政治目的。
除此之外,还应该看到,法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和公认的行为准则。
法律作为律战是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可以和眼前战争状态和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规则,可以被不同国家政府和结果相分离,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持久地进行下武装力量所选择适用。
只不过在选择适用的行为能去。
战争状态是短暂的,而法律战则是长久的。
力上,有高低之分、合法与违法之别。
任何国家或我军未来军事斗争准备中法律战的基本方法钟琦(广州军区军事检察院,广东广州510084)法律战与舆论战、心理战的目的是一致的,都议和宣言,如《关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全国是围绕争夺舆论和民心而展开的斗争,都直接为国政治总动员的决议》《中国政府反干涉反侵略的决家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服务,其斗争手段与舆议》《关于军事打击国内分裂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论战、心理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斗争内容既有交的决定》《中国政府关于军事打击分裂侵略势力的政叉,又各有侧重。
我未来军事斗争法律战工作,主策法律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打击目标公告》要通过国家外交斗争、舆论传媒宣传、社会力量声等。
主要达成以下政治目的:一方面向海内外阐明援、司法打击震慑等途径来展开,其基本方法主要中国政府的正义立场,告谕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武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一、外交法律斗争方式固有的权利,是中国政府的内政等;另一方面是告国家外交斗争是现代战争主张师出有名和师出诫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严格遵守国际法有关国正义的重要途径,而法律是评判战争正义与否的基家主权原则的规定,尊重和不干涉我主权内政行为,本标准,因此法律斗争是现代战争中外交斗争的核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干涉或侵略行径都将遭到我心和焦点。
我军未来军事斗争,是反对分裂和侵略,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击等。
中国组建神秘的心理战部队
中国组建神秘的心理战部队心理战的原理可以渗透到几乎所有战争手段中去。
春节前,具有海军特色,着眼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心理服务的海军心理实验中心在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建成。
这个名为“复合型海军心理战实验平台”的实验平台由战场模拟、检测评估、心战教学、心理咨询、心战信息五个单元组成。
它能够通过监控系统检测出肌电、脉搏、呼吸等各种变化的生理数据,进行心理选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和疏导。
它的建成,对于未来战争中,加强我军战斗力,同时对敌方进行心理打击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战,是指敌对双方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宣传和其它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家及其军队的作战样式。
心理战已被军事家称为“区别于陆战、空战、海战的第四种作战样式”。
相对航空部队来说,需要更好的心理素质应对敌方的心理战,而且航空部队也是对敌方开展心理战的重要军种,空中战场喊话,进行心理威慑,空投宣传品,进行心理宣传瓦解都是战时部队常用的心战方式。
最近,记者对我军心理战试验部队进行了探访,对第四种作战样式有了初步了解。
记者了解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确立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其中“瓦解敌军”就是开展心理战。
我军虽然早在抗战时期就对日军开展了心理战,但却是没有心战部队的心理战。
人民解放军心理战试验部队始于20世纪末,当时在沈阳军区某部建立了心理战试验团,如今我军各大军区都有不同数量的心理战试点部队。
1999年,我军院校成立了心理战教研室。
2000年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心理战研究所宣告成立。
2001年我军首批心理战军官结业,他们是从全军政工干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分子,在军队院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心理战培训,主要学习了《军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高科技条件下的心理战》等7门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了结业证书,目前都在陆海空三军任职。
“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还被明确写进中央军委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人民解放军普遍开展“三战”研究,强化政治工作在战时的地位和作用现代战争是集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为一体的整体对抗,包括精神力量的较量。
战争中的心理战
战争中的心理战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残酷、最血腥的一种形式。
除了军事实力的较量,心理战也是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心理战是指通过操控双方参战者的思想和情绪,以达到战争目的的一种军事手段。
在战争中,心理战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破坏敌军士气,降低士兵的战斗意愿,甚至改变敌军的决策和行动。
本文将从它的定义、特点、策略和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战争中的心理战。
一、心理战的定义心理战是指通过心理手段去影响和操纵对方思想和情绪的一种战斗形式。
它旨在使敌方产生恐惧、怀疑、焦虑、挫败感等消极情绪,从而削弱他们的战斗能力。
心理战的目的是通过心理攻击来瓦解敌方军队,同时增强我军士气,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二、心理战的特点1. 隐蔽性:心理战大多采用隐蔽的手段,通过宣传、渗透等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绪,使对方难以发觉。
2. 高度专业性:心理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精心准备,制定出合理的策略和方案。
3. 时效性:心理战要尽快产生效果,不能持续过久,否则对方可能会发现并采取相应对策。
4. 综合性:心理战往往与其他军事手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以达到最大的战斗效果。
三、心理战的策略1. 宣传攻势:通过战时宣传、离间谣言等手段,制造敌方困境和舆论压力,从而削弱其士气。
2. 心理激励:通过精心策划的战时宣传,向我军士兵灌输胜利信念和战斗的意义,提升他们的士气和战斗意愿。
3. 谐音心理:通过声音、音乐等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产生干扰和困惑。
4. 对抗性策略:通过精心的分析对方心理,采取相应的战术行动,使对方在思想和行动上陷入困境。
四、心理战的影响心理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战场上,心理战能够影响敌方士兵的行为和决策,瓦解其战斗力。
心理战还能影响战争的国内外舆论,改变国际社会对战争的看法,对我方在国际上赢得支持和宣传形成有利的局势。
此外,心理战也会对参战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给战争带来长远的人道主义问题。
总结起来,心理战在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敌我双方的士气和行动方向。
威慑战是从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经济战
威慑战是从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经济战威慑战是一种综合性作战方式,其目标是通过使用各种手段来削弱、破坏对手的意志和能力,使其不敢或不能采取敌对行动。
威慑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和经济战。
这些手段相互配合、相互加强,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威慑效果。
本文将从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和经济战四个方面来探讨威慑战的实施。
首先,舆论战是一种重要的威慑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影响和操控公共舆论,以塑造对手的形象、改变对手的行为。
舆论战可以通过宣传、传媒、网络等渠道传播信息,使对手认识到采取敌对行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风险。
舆论战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准确性和影响力,对手只有在面对公众舆论的压力下才会考虑采取行动。
其次,心理战是另一种重要的威慑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影响对手的思考和决策过程。
心理战可以通过利用对手的弱点、制造对手的恐惧和焦虑,使其产生逃避战争或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的决策。
心理战的关键在于洞察对手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以及对手对自身行为的判断。
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手段,可以使对手感到无法逾越的心理壁垒。
第三,法律战是一种重要的威慑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利用国际法和国内法律规定,来约束对手的行为,并为自身采取反击措施提供法律依据。
法律战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国际法院等渠道对对手进行起诉、谴责,迫使其停止敌对行动。
法律战的关键在于对法律规定和国际法的准确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对手行为的证据收集和法律分析能力。
最后,经济战是一种重要的威慑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来削弱对手的经济实力和能力,迫使其放弃或改变对自身有利的行为。
经济战可以通过制裁、封锁、限制贸易等手段,对对手的经济利益进行打击,迫使其降低敌对行动的成本。
经济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经济手段和实施效果,以及对对手经济系统的分析和了解。
因此,威慑战是一种通过多种手段综合作用的战争方式,其中包括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和经济战。
这些手段在实施威慑战时相互支持和促进,以达到削弱对手意志和能力的目标。
共同教案--三战知识
“三战”知识“三战”是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中进行的对抗,是信息化战争本质和特点的体现。
“三战”以攻击和抗击为斗争形式,针对敌方军人、政府要员及民众的思想和心理,采取舆论造势、心理攻击、法律斗争等作战行动,与武力战互相配合,消磨和摧毁敌方抵抗意志,鼓舞和提升己方民心和士气,力争以小的代价迅速达成战争目的。
一、“三战”概念1.舆论战是指战争双方依据传播学原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受众传递经过选择的信息,宣扬己方对特定事件的立场、观点和看法,阻断、瓦解和反击敌方的舆论攻势,从而影响受众的情感和行为,引导社会舆论、影响民意归属,造成有利于己的舆论态势。
制舆论传播权是全面控制战场环境的内在要求。
美军厄尔曼等人提出“快速主宰”作战思想的一个核心即全面控制战场环境,采用一切手段,发挥技术优势,力争透彻掌握敌情,使战场单向透明。
美军在谋划战争时无不将媒体与战争扭在一起,认为媒体如同激光炸弹一样,是美军的杀手锏。
CNN、FOX、MSNBC 等美国电视专业频道对伊拉克战争进行24小时直播,使人们收看的这场“玻璃罩里的战争”几乎完全是被美国媒体“媒介化的战争”。
全面控制战场环境需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点力量综合实现,但是在舆论传播这个关键点上,美军在近几场战争中以绝对的制舆论传播权基本实现了别战场环境的控制。
在现代战争中,无论是在传递战况的“信息场”、描述军人作战环境和百姓生存状态的“生态场”、还是反映民众对战争所持态度的“意见场”,媒体均按照“把关人”的意图将重新塑造的战争纳人人们的视阈。
舆论战充分利用舆论具有的可调控性,以舆论凝聚、舆论动员、舆论预警、舆论震慑、舆论缓释等多种范式,或统一调配、利用、谋划各种舆论信息,使其整体运作效果有利于国家的战略利益,实现主导信息资源,确保媒体传播口径统一,行动一致;或通过有选择的信息传播,制造虚实难辨的“战争迷雾”,使敌方判断、决策、行为失误;或实施硬性调控,阻断信息来源和传播设备,达到对被作用方信息的垄断。
认知域作战基础知识
认知域作战基础知识以下是认知域作战基础知识:认知域作战是一种基于信息、网络和心理空间的战争形态,它强调通过控制和利用敌方的认知系统,达到破坏敌方作战意志和能力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认知域作战的基础知识:1.认知域作战的核心理念:认知域作战关注敌方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干扰、欺骗和控制敌方的认知系统,使其决策出现失误,从而丧失作战能力。
2.认知域作战的三大要素:信息、网络和心理。
信息是认知域作战的基础,通过传播虚假信息、篡改数据等方式,误导敌方决策;网络是认知域作战的重要途径,利用敌方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和监控;心理是认知域作战的关键,通过对敌方人员进行心理战,破坏其作战意志。
3.认知域作战的四大原则:保密性、针对性、实时性和协同性。
保密性要求在作战过程中,严格控制信息泄露,确保敌方无法察觉;针对性要求作战策略和手段要针对敌方的弱点;实时性要求迅速响应敌方行动,抓住有利时机;协同性要求各作战单元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4.认知域作战的五大手段:情报战、网络战、心理战、舆论战和法律战。
情报战是通过搜集、分析和利用敌方情报,为其作战决策提供依据;网络战是通过攻击敌方信息系统和网络,破坏其指挥、通信和作战能力;心理战是通过影响敌方人员的心理和情绪,使其士气低落、斗志崩溃;舆论战是通过控制和引导舆论,塑造有利己方的战场氛围;法律战是通过国际法和国内法,争取国际和国内社会的支持。
5.认知域作战的六大特点:无形性、非对称性、不确定性、速度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无形性指的是认知域作战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难以察觉;非对称性是指认知域作战可以利用敌方的弱点,实现以小博大;不确定性是指作战环境、敌方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速度性要求作战行动要迅速、敏捷;复杂性是指认知域作战涉及多个领域和层次;综合性是指各作战手段要相互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
。
舆论战教案
随着信息化战争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舆论战、心理战日益显现出巨大威力。
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已将舆论战、心理战与法律战一起,列为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军官兵在学习贯彻中,对“三战”探索逐步深入。
目前,我们发现一些同志对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概念、内涵及相互间的异同点等,还不很清楚。
本次课主要研究国内外的学术观点,特别是研究实际战例,对二者的关系作出浅要辨析。
一、舆论战与心理战同为特殊作战样式舆论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舆论战,是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安全战略,以综合国力为基础,通过系统运用传播学、舆论学、心理学等学科原理,利用各种传媒,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渗透,从而影响公众信念、意见、情绪和态度,有效控制舆论态势,争取舆论强势的政治战样式。
狭义的舆论战,一般是指战时新闻舆论战,即交战各方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受众传输有利于己方作战的信息,达到鼓舞己方军民的战斗热情,瓦解敌方的战斗意志,引导国际舆论、争取广泛支持之目的。
心理战,是指以军事实力为基础,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原理,以各信息媒介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攻击敌军的心理防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二、舆论战与心理战,有许多相关联之处,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传统战争形态中,舆论战和心理战尽管也存在,但由于信息媒介、传播技术不发达,二者相互交织,仅作为兵战的一种辅助手段。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的迅猛发展,广播、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媒介,以强大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与之相适应,传媒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施行国家政治意图的软战略武器,也正是在这种大战略背景下,舆论战与心理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又紧密相关的两种作战样式。
舆论战与心理战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两者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服务的。
2、两者的运行、作用机理相似,都是通过信息作用于人的认知系统而实现作战功能的。
军队政治工作心理作战功能是军队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核心内容
军队政治工作心理作战功能是军队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核心内容,是借助军事打击及舆论战、法律战政治攻势作用,动摇敌决心,打击敌士气,达到小战大胜或不战而胜的“杀手锏”。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心理作战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卓越的表现活跃于现代战争舞台。
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政治工作的心理作战功能,并在未来战争中发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一、心理作战功能概述正确把握认识政治工作心理作战功能,要从心理、心理作战、心理作战功能及其在政治工作作战中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
(一)心理的内涵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
一般意义上,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心理、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三者是同义语。
人的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由于人的心理过程的性质和形态不同,又可把它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部分。
我们所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都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总会产生喜、怒、哀、乐、惧的态度体验,这种主观的态度体验称之为情感;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活动称之为意志。
由此可见,心理是人们情感、意志的集中表现。
(二)心理作战的内涵心理作战,我国古代称之为“攻心术”。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心理作战泛指人类社会在精神心理领域展开的一切力量对抗活动。
它不仅适用于军队和战争,也可适用于国家政府之间、外交及商业活动等组织行为。
狭义的心理作战则通常是指交战双方(或多方)军队与军队之间的,以军事实力为基础,以特殊的心理攻击的信息、媒介为武器,运用各种手段,对敌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使之产生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心理变化,巩固己方心理防线,达到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或不战而胜的精神对抗活动。
人类战争有两种方式,斗力和斗智。
斗力是以武力作战为中心,本质是以武力征服;斗智是以心理作战为中心,本质是以智力取胜。
舆论战的名词解释
舆论战的名词解释舆论战,顾名思义,是指在公众舆论场上进行的一场言论较量。
它是以言辞、观点和信息的传递为主要手段,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和工具,以争夺公众的支持、认可和影响力为目标的一种竞争形式。
舆论战的核心是信息的传播和引导。
在信息时代,舆论战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从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的信息,舆论战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技术手段,向公众传递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在舆论战中,各方参与者常常针对特定议题或事件展开辩论和讨论。
他们通常依据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运用各种论证手法和信息策略,力图说服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
有时候,舆论战会出现激烈的口水战和言语冲突,甚至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舆论战中,每个参与者都会争夺话语权和制高点。
他们通过塑造公众对特定事件或议题的认知和评价,影响公众的情绪和态度。
因此,在舆论战中,掌握信息源、控制话题、引导舆论成为关键。
参与者们会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包括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合适的语言和形式,以达到最大的影响力。
舆论战的背后,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的。
政治家、企业家、社会团体以及媒体等,他们在舆论战中追求选民支持、谋取商业利益、争取公众认同或维护形象信誉。
舆论战已经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战场,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参与者的利益和声誉。
然而,舆论战并非是非黑即白的。
在信息时代,信息爆炸和多元化的观点导致了复杂的舆论格局。
各种声音、观点和立场交织在一起,使得公众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舆论战既是一种辩论形式和竞争方式,也是一种舆论多元性的表现。
在舆论战中,公众的角色非常重要。
公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应该是理性思考和判断的主体。
面对众多的声音和观点,公众应该具备辨别真伪和分辨利害的能力,以避免被误导和误解。
综上所述,舆论战是一种信息竞争和辩论形式,在公众舆论场上展开。
它是以信息传播和说服为主要手段,以争夺公众认同和支持为目标的竞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