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要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炮兵作战体系构建
大、 杂、 复 多层 次 的 综 合 系 统 , 因此 , 于广 义 体 系 属 的范 畴 。从 系 统科 学 的角度来 看 , 于 信息 系统 的 基
炮 兵作 战体 系 是 耦 合 系 统 的 集合 , 组 成 的要 素 、 其 结 构根 据作 战任 务 的需要 是 可变 的 , 其组 成 部分 的
能力 结构 等方 面 。
信息 系统 的炮 兵作 战体 系定 义 为 : 兵 部 队按 照 一 炮
定 的作 战 目的 , 用 若 干相 互 联 系 、 利 相互 作 用 的综
合 电子信 息 系统 , 不 同作 战单 元 、 素 和 系统 综 将 要 合集 成为 具有 一 定 结 构 形 式 的有 机 整 体 。基 于信 息系 统 的炮兵 作 战 体 系 是 由若 干炮 兵参 战综 合 电 子信 息系 统组合 而 成 的更 高 层次 的系 统 , 一个 庞 是
体 系在某 种 程度 上和 系统 、 体 的概 念有 所 相 整
似 , 体 系是更 高 层次 的 系统 , 但 具有 层 次结 构 , 联 是
系复 杂 多样 的有 机 整体 _ 。体 系 的概 念 可 以理 解 3 ]
为 : 系是 由若 干 相互 联 系 、 互 作 用 的 系 统 综 合 体 相 集 成 的具 有一 定结 构 和功 能 的有 机 整体 。
Ya g Hu i Go g Ya s e g n a n nh n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士官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 : 于信息 系统 ; 系作战 ; 基 体 士官素质
未 来 基 于信 息 系 统体 系 作 战 , 争形 态 信 息化 , 求 战 要
( ) 固树 立必胜信 心 ,坚信 正 义战 争必胜 二 牢
以参战人员高素质化。士官是未来体系作战的中坚力量,
士 官素质 的高 低直 接关 系到部 队战斗 力 的强 弱 、 系到 战 关 质 的士官 队伍 。针对 基于 信息 系统 体 系作 战 特点 , 要求 士
任务 怎样变化 , 保证党 中央战略 目的在军事行 动 中实 现。 二、 针对 基 于信息 系统 体 系作 战依 赖 信息 技术 强 的 特 点 , 求士 官必 须具备信 息知识 、 要 信息 能力 的信息 素质
轰炸式宣传 , 占先 机 , 抢 先发制人 , 误导不 明真相 的人 , 来引导世界舆论 。这就要求 我们士官 在未来 战争 中必 须保持清醒头脑 。
21 0 1年 第 2 3期 ( 总第 2 8期 ) 3
世 纪桥
No 2 2 1 . 3, 0 1
Si i i h JQa o
( e ea N .3 ) G nr o2 8 l
基 于 信 息 系 统 体 系 作 战 对 士 官 素 质 的 要 求
吴 时国, 戴永 清 , 秀军 陶
阿尔文 ・ 托夫 勒说 : 战争 中知识 战士 将 取 代昔 日 未来 的钢铁 战士 , 人类 以往 以力量 取胜 将被 以知识 技 术 信息 取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装备保障的新要求
( 1 .国 防大 学 军 事后 勤 与军 事 科 技 装 备 教 研 部 , 北京 1 0 0 0 9 1 ; 2 .装 备学 院 装 备 试 验 系 , 北京 1 0 2 2 0 6 )
摘
要 探 索装备 保 障 的有效 对策 , 是 实施基 于信 息 系统 体 系作 战 的重 要
是通 过“ 实 体摧 毁 、 消耗 制胜” , 以层 层 突破 与层层
分, 要求 装备 保 障在 整 个 作 战 进 程 中都 必 须 与 作 战力量 高度 融合 , 并形 成有 机 的完整体 系 。
1 . 1 装 备 保 障 全 要 素 多 系 统 整 体 集 成
信 息系统 体 系 作 战是 体 系 与 体 系 的对 抗 , 装 备保 障 作为整 个 作 战 体 系 的子 系统 , 本 身 就 是 一
制 相 对孤立 分 离 和 自成 体 系 的 ; 而 基 于信 息 系统 的体 系作 战 , 各 种力 量 内部 的关联 性 、 依 赖性 都大 大增 强 , 装 备 保 障 中每级 、 每个 保 障 平 台 , 保 障单
装备保 障决 策 的实 质 , 就在 于 充 分 利 用 装 备
保 障信息 资源 , 科 学地 分析处 理装 备保 障 信息 , 在
接敌 、 装备保 障远距 自保 的“ 你 近我 远” 的空 间差 。 在 信 息化 战争 条 件 下 , 这 个 空 间 差依 然 存 在 。空
间 的差 异不 可避 免地 造成 装备 指挥 与作 战指 挥不 对等 、 不 匹配 。在基 于信 息 系统体 系作 战 中 , 要通
过 信 息 系统 的联 接 , 将“ 需求、 资源 、 力量 、 行 动” 这
t a t i o n,i nf or ma t i o n d omi na nc e,di s t r i bu t e d o pe r a t i o ns,a n d“ f a s t ne s s t o d o mi na t e s l own e s s ”. Bas e d o n t hi s,i t pu t s f or wa r d t h e i d e a t h a t t h e e q ui pm e n t s u p po r t m us t be hi g hl y i nt e gr a t e d wi t h o pe r a t i o n— a l f or c e s,a nd a l s o t he r e c o m me nd a t i o n o f us i ng i nf or ma t i o n e mp owe r me n t t o a c h i e v e d e c i s i on — ma ki n g a dv a nt a g e,de pl o yi ng s up po r t f o r c e s t o ma t c h o p e r a t i o n s,a n d c ompr e he ns i v e l y u s i ng m ul t i pl e s up po r t mod e s t o r e a l i z e s ys t e m s up po r t .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要科学构建士官培训模式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要科学构建士官培训模式作者:杨岩朱喆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3年第06期在军事变革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士官教育已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结合多年来教育实践认为,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要,创新士官培训模式,要做到“实行一个转变,确立四个模式”。
一、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实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向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转变士官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以具体岗位为指向的,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
所以,办学指导思想应摆脱学历教育条件下的办学理念,在立足我军任职教育鲜明职业特性的基础上,确立“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
应坚持士官教育与部队需求相协调,努力实现任职教育部队化,将部队训练、管理模式引进院校教学,按照建设一支优秀部队的标准建设院校,全面营造部队训练管理的环境,确保培养的士官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的任职岗位需要,适应作战训练需要。
一是做好任职教育对象的岗位需求分析。
在规划任职教育活动之前,运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任职岗位要求教育对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鉴别与分析,进而确定教育内容。
对院校来说,就是要确认士官学员现有状况与任职岗位要求其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
一方面要深人学习和理解总部制订的新任务规划,掌握士官学员任职教育的预定目标和所开课程,以确定对任职教育士官学员的预期培训程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士官学员的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和专业素质情况搞清楚,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士官学员任职教育提供直接、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是解决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问题。
院校士官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着眼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岗位任职的实际。
任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主要是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
这种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员任职能力问题。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人才建设
最大效益相符合 , 必须要严格人才使用 机制 , 做到 以下 3点 :
一
充分认清部 队开展装 备保 障训练 的重要 性 , 科学筹 划 , 妥善
思路 , 积极适应信息 化装 备保 障要求 , 确保 装备人 员具 有知 识结构的合成性 、 息运 用的智 能型 和岗位 技能 的专业性 。 信
富, 适合开展一些部 队难 以开展 的装备 保障训 练 , 也应 用于
为部 队培养维修保 障的骨干 。当今知识 更新速度越来越 快 , 依托基地开展装备保障人才的继续教育 , 有利于帮 助保 障人 员更新 、 补充和拓展 新知识 。基 地培 养贴 近实 际工作 , 有利 于“ 从实践 中来 , 实践 中去 ” 论精 髓 的发展 。从 效果 上 到 理
人员能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 备保 障要求 。 关键词 : 系作 战 ; 体 装备保 障 ; 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 :2 1 E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7 7 2 1 )7— 0 4— 2 10 00 (0 2 0 0 7 0
大力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 障能力建设 ,
已成为全军装备 系统面 临的重 大时代课 题和 紧迫任 务。当
量不断提高 , 作为装备 保 障能力生 成 中最关键 、 活跃 因子 最
的装备保 障人 员 , 其整体能力素质对装备保 障能力生 成起到
前, 部队装备信息化建设取得 了明显 的实 效 , 是 , 但 我们 应该
清醒地认识到 , 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是在机 械化建设还 没有完 成 的情况下起步的 , 装备更新换代与新 型军事人才 队伍 建设 的矛盾正 日渐 突出 , 成为制 约部 队转型 的重要 因素 。因此 ,
徐 文 杰 : 于信 息 系统体 系作战 装备保 障人才 建设 基
士官学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士官学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军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为一级指标,并将各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得到二级指标,并对指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标签: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士官教育1.前言大力培养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要求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是军事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军队院校要培养合格的信息战士官人才,就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士官教育教学改革中调整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加大力度培养士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士官学员适应部队的要求,能主动地、有效地掌握新技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2. 士官学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建立士官学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士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按照中央军委提出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三条标准和“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着眼我军“能打仗”和“打胜仗”两大课题,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昂士气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懂得现代战争指挥,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士官学员。
综合上述分析,对于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总目标,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军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为一级指标,并将各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得到二级指标,这样一个具有二级指标的评价内容体系。
详细内容如表所示: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3士官学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分析3.1思想政治素质把政治素质放在士官人才的首位,是由我军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在体系作战中,士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英勇无畏、敢打必胜的信心。
要求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在个人与集体利益面前能够把集体摆在前面,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具有勇于献身、乐于奉献的精神;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军人思想品质;能够严守军事秘密,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
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特点提高政治工作快反能力
短, 必 须通 过 预 有 准备 、 反 复演 练 提 高政 治 工作 快 速 反 应
能 力
成部分 , 人员能兼职的决不重复设置 , 能合并 的机构坚
是 胜利 ” 的思 想 , 平 时立 足 事 发 突 然 和 情 况 紧 急 , 有 针 对
确流动 , 实现政治工作指挥 的迅捷高效。
理 顺指 挥 关 系。统一 的指挥 和协 调 , 是 体 系作 战政
治 工 作 及 时 有 效 落 实 的重 要 保 证 。要 根 据 各 部 队担 负
的隶 属 、 配属 、 支援 等 不 同任 务 , 围绕 上 下 级指 挥 机 构 的
二、 基 于 信 息 系统体 系作 战 战事 突 发 性强 、 预 警 时 间
挥体系 , 建 立横 向联 通 、 纵 横 一 体 的扁 平 网 络 状 指 挥 体 系 。具 体 来说 , 就是 在 联 合 党 委 的统 一 领 导 下 , 政 治 工
作指挥机构要遵循联合 、 精干 、 高效原则 , 吸收参 战各军
不 紊地 进 行 ,又要 在 不违 背 原则 的前 提下 ,敢 于 打破 常 规, 简化 一 般程 序 , 做 到 以快 对快 、 以变 制变 , 发 挥 应 有 的 效能。 比如 , 各 级 党委 对 作 战 的坚 强统 一 领 导 和高 效 指挥
是 夺取 作 战 胜利 的关 键所 在 , 因此 , 对 事关 全 局 的 重 大行 动和重要问题 , 必 须 坚持 党 委 决 策 、 集 中指 挥 , 确 保 行 动 高 度 统一 ; 而 在政 治 工作 的具 体组 织 实 施 中 , 可 以针 对 实 际 情况 灵 活 运用 指 挥 方式 ,充分 发挥 下 级指 挥 员 的 主 观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需求 深化现代后勤士官教育训练改革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需求深化现代后勤士官教育训练改革摘要:深化现代后勤士官教育训练改革,必须面向体系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新要求,深入学习其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广泛开展各类教学、科研及学术活动,提升认识和理解,改革教育训练体系,开设新专业、优化现有专业体系,融合信息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编写新教材、修订现有教材,完善教材体系,同时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改革需要。
关键词: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现代后勤士官教育加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是胡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我党军事知道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命题。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后勤保障能力是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后勤士官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离不开后勤士官院校对士官学员的教育训练,这不但赋予现代后勤士官人才新的使命,而且对院校教育训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入学习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需求,面向现代后勤保障能力提高,深化现代后勤士官教育训练改革,首先必须要深入学习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后勤保障能力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同时还要加强对其规律特点学习研究,充分发挥理论先导的作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地开展各类相关的学习和科研活动。
一是集中组织讲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对全体人员进行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宣讲,对其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介绍,可以每个月聘请相关专家授课,也可以安排相关教员进行学习备课后授课。
二是搞好专题研学,根据集中讲学的情况,广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学术研讨活动,由各级党委或各科室组织各自人员根据工作业务内容,结合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后勤保障力要求,选定研究课题,将工作业务向其靠拢,进一步推进士官教育训练改革,各级党委或科室,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三是抓好个人自学,要求每名人员要有2到3篇相关文章,鼓励将学习研究的见解以论文形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更鼓励将学习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求创新,带动教学科研,推动士官教育训练改革。
202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现状及发展策略范文2
202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现状及发展策略范文 部队装备管理作为装备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保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以装备管理信息化为主线的装备管理转型。
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规律特点,深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切实提高部队装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装备管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粗放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部队装备管理的新要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为我军装备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指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融合集成的整体作战能力。
它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时代体现。
其基本内涵是:信息主导、系统兼顾、体系增能、精确作战,最终提高体系的整体作战能力。
随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深入开展,其对部队装备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一体化”管理,实现由分散管向集约管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必须在优化系统结构,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
以综合信息系统为核心,依据信息系统运行模式,结合编制装备及管理实际,建立装备信息管理中心,将部队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机构连接起来,把装备战备、训练、维修、弹药器材供应及日常管理等业务信息有效整合,实现部队装备管理各层级、各专业的一体化。
2)“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粗放管向精确管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强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使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装备日常管理重复性、周期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对日常维护保养信息的采集、动态动用使用信息的积累和实时传递、存储,为实现保障信息的精确掌控、保障需求的精确预计、保障指挥的科学决策、保障物资的精确配送提供依据。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工程保障模式探析
通枢纽上 , 同时还需要综合衡量地幅条件 、 敌情 威胁 和 防护力量 等 多方面 因素 。
基点预设模式 ,在实践 中要突出战场环境 建设 。 对工程保障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 军事交 通环境 、 军事工程设施和工程装备等信息 , 要预 先进行搜集 、 储备 、 整理 , 建立完备详实的工程 保障数据库 ;通过战场远程感知系统对敌障碍 类型、数量和位置及我军可能机动的地域动态 侦查 , 区域之敌作战意图超前研判 , 对 将工程保 障数据库动态更新 ,并将其及时输进通用态势 图, 确保工程保障态势判断的有效共享。 基点预设模式 , 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 , 形成 整体合力。在建设过程中, 可以按照军 民融合 、 寓军于民的总体思路 , 对民兵 、 预备役及人 民群 众工程保 障人力 、 技术和装备资源加以统计 , 并 组织一定 的军事训练 ,战时将他们广泛征集起 来 , 中使用 、 集 分片包干 , 从而建立起平战结合 的工程保障力量体系。 基点预设式保 障模式 , 在建设部署过程 中, 要根据预设情景特点和任务要求 ,展开针对性 模拟训练 , 从而检验工程保障预案 , 提高保障能 力。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于20 年1 0 3 月先行派遣 驻 德 国的第 9 战 斗工 兵 营 和 10 兵旅 及 其 配 4 3工 备的5 0 0 多台军用工程机械到达海 湾地 区 ,月 2 又增派3o , o ̄ 人的工程兵部队到土耳其 , 建立起 了适应战争需求的工程保障基点 , 确保 了保 障 力量 的快 速投入 , 取 了宝 贵 的战场 时 间。 赢 基点预设式保障模式 ,建立在对工程保障 的任务特点 、 规模层次、 作战样式的深刻洞察基 础上 , 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 同时灵活 但 性略显不足。因此 , 主要适用于战争准备 阶段 、 重点作 战区域 ,也可以根据战场情况变化临机 决定基点位置。
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特点,建设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伍
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特点,建设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
伍
杜相君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14(000)047
【摘要】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其
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成整体作战能力。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战斗力生成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信息日益成为新的战斗力生成源泉,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越来越具有主导作用。
作战指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快速高效地获取、传输、处理、使用和共享信息,是指挥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由体制、理论、法规、人才四个支撑要素构成,而人才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才既是这个体系构成的关键要素,又是综合集成其他要素形成体系的主体力量,无论是个体素质结构还是群体结构,都必须与系统各要素实现有机契合。
【总页数】1页(P225-225)
【作者】杜相君
【作者单位】解放军边防学院院务部陕西西安71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2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推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J], 徐鹏
2.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要创新士官培训教学体系 [J], 米文鹏
3.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特点提高政治工作快反能力 [J],
4.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构建先进军事文化 [J], 邹国贤;杨海斌
5.努力建设适应新军事变革需求的人才队伍 [J], 刘福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特点,建设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伍
◆杜 相 君
( 解 放军边 防学院院务部 , 陕西 西安 7 1 0 1 0 8 )
基于信 息系统 的体系作 战能力 , 是信息化条 件下 战斗 力的基 电磁基础 、 频谱 管控 、 指挥控制 、 军事通信 、 计算机应用 和信息获 本形 态 , 其核心是运 用信 息系统 , 把各种作 战力量 、 作战单元 、 作 战 取 、 信息处理 、 信息决 策 、 信息运筹 、 信息对抗等知识贯穿 到教学的 要 素融合成整体作战 能力。信息技 术 的迅 猛发展 , 给 战斗力 生成 全过程 , 着力培养体系作战所必需的信息素质 。 模式带来 了革命 性影响 , 信息 日益成为新的战斗力生成源泉 , 信息 ( 二) 突出基于信息系统 的体系作战指挥业务 能力在 战斗 力生成中越来越具有主导作用 。作战指挥活动本 质上 在体系作战人才培养 的 内容体 系 中, 必需强 调突 出体 系作 战 是一种 信息活动 , 快速 高效地 获取 、 传输 、 处理 、 使用 和共 享信息 , 的指挥业务 , 科学设置体 系作战指挥 人才培 养的 内容 。紧贴需 求 是指挥 能力 建设 的根本 目的 。 创新教学 内容 , 围绕战场作 战业务 , 重点 突出分析判 断作 战情况 、 基 于信息 系统的体系作 战 由体 制 、 理论、 法规、 人才 四个支 撑 制定作战决心 、 组织作 战实施 、 控制 协调作 战行动等 实践性 内容 , 要素构成 , 而人才在其 中起决定 性的作用 。人才 既是这个 体系 构 增强教学 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围绕统筹协调诸军兵种参战力 成 的关键要 素 , 又是综合集成其他要素形成 体系的主体力量 , 无 论 量 、 统筹安排各个 战场 的作 战行动 、 统筹谋划体系作战阶段转换 三 是个体 素质结构 还是群体 结构 , 都必须 与系统各要 素实现有机 契 个 重点 , 培养指挥员正确判 断和处理体 系作 战问题 的宏观 意识 、 战 合。 略头脑 、 前瞻性眼光和谋略水平 。 ( 三) 拓展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的体 系作 战指挥专业 内涵 。 加 强以指挥能力为核心军事能 力的人才建设 随着基于信 息系统的体 系作战 的地 位 日益 突 出, 信息素 质 已 近年的作战能力评估 和执行 多样化 军事任 务实践 证 明 , 指挥 能力相对 于其他作 战能力 而言 , 仍 是我军 核心军事能力 建设亟需 成 为体 系作 战指挥人才的核心素质 。作 战指挥专业 与信息技术学 是指挥专业建设 的必然趋势 , 必须 在抓 紧指挥专 业信息 补强的“ 短板 弱项 ” 。突 出表现在 指挥 员和指 挥机 关对 信息 化条 科 的交 融 , 大力加强信息类学科专业建设 , 找准指挥专业 与信 件下作战规律研究掌握不 够 、 缺乏实 践锻炼 、 科技 素养相 对薄 弱 、 化改造 的同时 , 在指挥专 业 中融 入信息 理论 、 信 息技术 、 信 息装 运用现代化指挥 手段 不够 熟练 、 体制机 制优 化 不够 、 指 挥流程 繁 息学科 的结合点 , 拓展指挥专业信息化 内涵 , 促进信息学科与指挥 专业 的 杂、 指挥层次较 多和一体 化指挥平 台融合性 、 可靠性 、 安全性 不强 , 备等知识 , 改 变片 面强 调指挥或 片面强调技术 的指挥专业建设 模 运用 不够深入广泛等方 面。这些 问题 的存 在 , 严 重影 响和制 约 了 交融互 动 , 式, 打好体 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基础。 核心 军事能力的提升 。 三 、 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是院校的系统工程 高素 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现实抓手就是 要进一 战场需要什么 , 教 学 的 重 点 就 应 当 是 什 么 。 目前 , 院校教学 内 步抓 好联 合作战指挥人才 、 信 息化 建设 管理人才 、 信息技术 专业人 容体 系一定程度存 在着信息技 术学科 与指 挥专业相互独 立 、 教 学 才、 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 的培养 。这 “ 四类人才 ” 直 接关 系着 信 体系作 战教材针对 性 息化 条件下 战斗力 的生成和提 高 , 必须作 为高 素质 新型军事人 才 内容与基 于信息 系统的体系作 战训练脱节 、 严 重 影 响 着 与 体 系 作 战 相 适 应 的 人 才 培 养 队伍建设 的重 中之重 , 放在优先培养 、 优先发展的位置 。必须 着眼 与 实 用 性 不 强 等 问题 , 转 移教学重点 , 增 强教 学针对性 , 是必 须首先 解决 的 适应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 的需要 , 加强 这“ 四类人才 ” 队伍 建 效益 。因此 , 设, 建成一支数量充足 、 质量上乘 、 结构优化 、 人才相继 的新 型军事 问 题 。 院校应着眼体系作战对指挥人才 的需求 , 通过广泛调 研 , 集体 人才 队伍 , 以带动我军整体人才 队伍建设 和能力 素质 跃升。 攻关 , 加强人才 培养 的顶层设计 , 确 保人才培养 沿着 正确 的方 向, 要积极研 究探 索“ 四类人才 ” 培养 的特 点规律 , 准 确把握各 类 有计划 、 有 重点 、 可持续 、 高效地 发展 。对 人才培 养 的 目标 、 内容 、 人才 的内涵和外延 , 科学 确立 培养 的标 准和方 法。要 紧紧 围绕 提 方法步骤等进行系统研究 , 制定 符合规 律 、 满 足需要 、 适应 岗位 的 高组织联合作 战 、 联合行 动等 能力 , 加 强指挥 和参谋 人才 培养 ; 紧 进一 步完善人 才培养标 准体 系。要 坚持把 高素质 紧 围绕 提高指导 部队信息 化建设 、 统筹军 事信息技 术和系统 的开 人 才培养方案 , 新 型军事人才培 养作 为系统 工程 来抓 , 根据作 战 系统 的要素 、 结 发运用等能力 , 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人 才培 养 ; 紧紧围绕提高研 发 构 、 层次 和关联 度 , 进一步优 化人才 队伍结构 和布局 , 突破 紧缺人 信息装备 、 提供信息保 障 、 实施 信息对 抗等 能力 , 加 强信 息技术 专 才瓶颈 , 补齐人 才素质短板 , 加大人 才资源整体 开发力 度 , 防止人 业人才培养 ; 紧 紧围绕 提高 熟练 掌握 运用 武 器 、 恢 复 武器 战斗 功 才队伍 出现结构 性 、 要 素性 缺 失 , 实现 各战斗 部位 人才 的无 缝链 能、 延 长武器使用寿命等 能力 , 加强新装 备操 作和维 护人才 培养 , 接 。以理论 学习为基础 、 以实际教 学为重 点 , 突 出模拟 化 、 实战化 以此带动 和促进整个 人才队伍的转型。把人才结构调整的着 眼点 教学。加大教育训练投入 , 完善模 拟训练 、 基地 化训 练机制 , 不 断 放在优化作 战力量 体系构成上。
适应体系作战需求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 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交运输体系保障能力
区 部 队 的运 输 保 障 : 任 务 区域 层 次 上 , 索 建 立 区 域 化 的 在 探 军 交 运 输 组 织 指 挥 机 构 , 点 解 决 指 挥 机 构 设 置 、 挥 关 系 重 指 划 分 、 挥 协 同程 序 等 难 点 问题 , 大 限 度 地 提 高 军 交 运 输 指 最
资 料 进 行 统 计 核 对 、 新 调 整 、 善 补 充 , 量 缩 短 信 息 资料 更 完 尽
军 交 运 输 体 系 保 障 能力 。
一
、
加大 组 织协 调 力度 , 建 一体 完 善 的保 障 机 制 构
( )健 全 军地 联 合 指 挥 机 制 。 信 息 化 战 争 军 交 运 输 保 一
( ) 过 典 型 教 育 鼓 舞 士 气 。对 于 荣 获 “ 兵 连 队 ” 誉 四 通 标 荣
( ) 升 安 全 素 质 。改 变 靠 超 常 措 施 保 安 全 的 惯 性 思 二 提
的汽 车 连 , 召 部 队 向其 学 管 理 、 作 风 、 养 成 , 成 学 先 号 学 学 形
障 , 仅 需 要 诸 军 兵 种 的 联 合 行 动 , 需 要 军 地 双 方 的 联 合 不 也 行 动 。 此 , 须 着 眼 军 队履 行 使 命 任 务 需 要 , 三个 具 体 实 因 必 在 践 层 面 上 着 力 , 立 军 地 联 动 、 一行 动 的联 合 指挥 体 系 。 建 统 在
基于信息系统支撑的信息作战建设
中图分 类号 : 2 1 文 献标 识码 : E 0 A 文 章编 号 : 6 1 4 4 ( 0 1 0 - 0 4 0 17 — 5 7 2 1 )2 0 5 — 3
基 于信 息系统 支撑 的 信息作 战 建
-
一 o__ ~3 一 『 1 0 oD 、t 3 r 丫 ① j 00 ∞、0 一3 ∞ ① I 3 . ① 一一『1 【 ∽ ∽①丫。 o 3 C 一 0 ∽ C o [ 了 3o. . , 一 T o ≮ .r ∽ [ 1
分立 、 功能 单 一 的 电子 战装 备 已远 远 不 能 适 应
的“ 信息赋能 、 聚合倍增 ” 。首先 , 战反应更加 作
灵敏 。 基于信息系统支撑的信息作战, 通过信息 的高 效 流动 , 够全 面掌 控 战场 态 势 , 能 分析 判 断 情况 , 及时定下决 心 , 快速下达命令 , 即展开 立 行动 , 发现即攻击 , 凸显“ 快吃慢” 的特征。 其次 ,
已 由过 去 的 “ 量 叠 加 、 性 增 长 ” 变 为 现 在 数 线 转
应于一体而形成的体系化支撑保 障能力 。
( ) 器装备 的进 攻能 力 二 武
武器装备 的进攻能力 , 指的是在信息系统 的支撑下 ,使用进攻性信息作 战武器装备 , 主 要指的是 电子进攻装备 、 计算机病毒武器和某 些 新 概 念 武 器 , 弱 和摧 毁 敌 方 获 取 、 理 、 削 处 传 递、 使用信息的能力 。 信息化条件下 , 信息作战 装备 的进攻能力主要包括 五个方面 : 一是外层 空 间已成为新的制高点 , 空间信息优势 的意义 凸显 , 夺取 空间制信 息权迫在 眉睫 , 需要 优先 发展空 间信息作 战装备 , 具备空间信息进攻能 力; 二是信 息化战场 电磁环境 日益 复杂 , 彼此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本质内涵是网聚能力,作用机理是信息主导,核心战法是体系破击,生成模式是无缝链接,实现途径是程序重组,集成标准是两个倍增,总体思路是作战模块+战略战役要素。
人的作用、人民战争的作用,将在信息化条件下得到更广泛、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首创的基本概念。
这一概念的思想理论贡献,可以概括为“一个定位、两个强调”。
即: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定义为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强调其涵义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强调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力点,从研究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战争的一般规律入手,最终落脚到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的特殊规律上来。
这段话里有七层意思,简约地表明了我们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什么”和“怎么办”的初步思考。
本质内涵是“网聚能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说白了,就是通过信息网络凝聚而成的新质战斗力,我们称其为“网聚能力”。
具体地说,是以军事信息系统为基础,依靠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性,通过数据的广泛融合和信息的快速流动,把各类作战资源和能力实时有效地汇聚起来,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整体作战能力。
它给现代战争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无网不成军,无战不经网。
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看重和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网聚能力,因而实至名归地成为美军转型战略的基石。
深入研究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可以发现,在这两个联合转型文件当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只有两句话:一是要在2010年前获得信息优势;二是要在2020年前获得决策优势。
有了这两个优势,美军才有可能获得未来联合作战的行动优势和战场胜势。
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使全社会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和多网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看到军队和地方各种各样的“N网一体”,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无疑也会成就全球大势,并将创造出资源优化配置下无与伦比的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包括新的战斗力增长方式。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要求
( 1 . Mi l i t a y r T r a n s p o t r a t i o n D e p a r t me n t , Mi l i t a y r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1 6 1 , C h i n a ; 2 .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T r a i n i n g B r i g a d e , Mi l i t a y r T r a n s p o t r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1 6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S y s t e ma t i c b a t t l e b a s e d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r a i s e d n e w d e ma n d s f o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t r a t e g i c p r o j ‘ e c t i o n c a —
第1 5卷
第 2期
军 事 交
通 学
院 学 报
Vo 1 . 1 5 N o . 2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2 0 1 3 年 2月
J o u r n a l o f Mi l i t a r y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Un i v e r s i t y
中 图分类 号 : E 0 0 3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2 1 9 2 ( 2 0 1 3 ) 0 2—0 0 1 3—0 4
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要求加强国防动员指挥建设
一
、
着 眼使 命需求 把握 国防动员指 挥规律
展 望世界 国防动 员指挥 发展趋 势 ,审 视我 国国防动 员
战 争 形态 和 战 争 需 求决 定 动 员指 挥 模 式及 其 发 展方 向 ,有 什么 样的 战争就要 有什 么样的 动员指挥 。 冷 兵器 时代 ,战争 是基于将 士体 能的作 战 ,动 员指挥 主要涉 及人 力动员 ,是从 属于 军事指 挥的辅 助行为 。热兵 器时代 到机 械化 战争时代 ,战争 由基 于火力 向基 于火力和 机动力 综合 运用发 展 ,没 有对 国家全 部人力 、物 力 、财 力
现代 化程度 高的动 员需要 。以色 列实行 战时 内阁制 ,战时 内阁可直接 制定并 实施 战争动员 的计划 、政策 和法令 。第
粗放 向精准 高效转 变 ,精 确动 员 、精 确指挥 成为 体系作 战
对动员 指挥 的基本 要求 。
海 湾战 争以来 的近 几场局部 战争 动员表 明 ,动员指 挥
防护 。采取先进 的防护技 术与科学 的管理措 施 ,如签 名认
善 于在 工作 实践 中研 究规 范 。近 年 来 ,从 国 家到 地 方 ,各级 国防动 员系统按 照 “ 平 时服务 、急时应急 、战时 应战 ” 的总 要 求 ,结 合 国防 动 员指 挥演 练 ,加强 国 防动 员指挥 机构建设 研究 ,相继探索 了 “ 一 委两部 ” 、“ 一委一 部”、“ 一部 、四中心 、若 干部位 ”、“ 一部 九组 ”等指挥模 式 。这 些研究成 果在推 进国防动 员指挥建 设 、提 高国防动
的综合 动员 很难取得 战争 胜利 ,动员 指挥 向社会诸 领域 延
切实加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国防动员指挥能力建设
入国防动员领导干部集训 、业务人员培训 、人武专武干 部轮训内容,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组织指挥水平 ;采取与 作战部队联训联演或国防动员系统独立组织的形式 ,加 强动员演练和支前保障训练 ,在实践中提升国防动员指
一
三 是 理顺 国防动 员指 挥 关 系。国防 动 员指挥 的主 体
是地方各级政府 ,在具体工作上军地各有侧重 、各有主
次 ,军 地 双方 需 明确 职能 定 位 ,发 挥 主导 作用 ,果断 实 施 决 策和 指挥 。国 防动 员指 挥 机构 与 作战 指挥 机 构是 保 障与 需 求的 关系 ,动员 指挥 机 构 负责 按照 军 队提 出 的动
体 ,充实部分党政军领导组成 ,由省 ( 市、 县) 委书记 、
国 动委 第 一 主任 任 总 指挥 ,省 ( 市、 县) 长 、国动 委 主 任 任 常务 副 总 指挥 ,省 军 区 ( 军分区、 人武 部 ) 军政 主官 及
・
3 0 ・ 国防 2 0 1 3 年第 2 期
G UO F A NG D ON G Y UA N Y AN J I U
、
建 立 权 威高 效 的指 挥 决 策 机 构
分解 国 动委 各 办公 室职 能 、合 并 相关 成 员单 位职 责 的基
础上 设立 。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节奏加快 ,持续时间缩短 , 对抗程度激烈 ,要求国防动员必须具备以快应变的快速
动员 能 力 。健 全 动员 指挥 机 构 ,规 范指 挥 编组 ,理顺 指 挥关 系 是实 施快 速 决策 、高 效指 挥 的基 本前 提 。
r l 售 暨1 罱 i 防动员 G U O F A N ( ; 1 研究 ) ( ) N ( 、
试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中的自适应响应
[ 中图分 类号] E 8 3 5 .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5 4 7 ( 2 0 1 3 ) 0 1 —0 0 8 1 - 0 3
基 于信息 系 统 的 体 系 作 战 , 作 战节 奏 明显 加 快, 作 战态 势 瞬 息 万 变 , 战 场 的复 杂 性 大 大 增 强 , 客观上 要 求 各 种参 战 力 量 充 分 发 挥 主 观 能 动 性 , 以 自适 应 响应来 有 效应对 战 场环 境 的复杂 变化 。
贾 染, 曾 璞
( 国 防科 学 技 术 大 学 , 湖南 长沙 4 1 0 0 7 3 )
[ 摘
要] 文章 阐述 了基 于信 息 系统 的体 系作战 中 自适 应响应 的重要意 义, 分析 了 自适应响应 的 实现条件 ,
提 出 了作 战 实体 在 自适应 响应 中应 注 意 的 一 些 问题 及 需要 达 到 的要 求 。 [ 关键词 ] 基 于信 息 系统 ; 体 系作 战 ; 自适 应 响 应
环境对基于信息系统 的体系作战具有重要意义 。
( 一) 自适应 响应 是应 对基 于 信 息 系统 的体 系 作 战 的复 杂性 的有效 方 法
信 息系统 的体 系作战 的复杂性 的有效 方法 。
( 二) 自适应 响应 是保 持和 发挥 基 于信 息 系统 的体 系作 战能 力 的重要手 段
第3 4卷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国 防 科 技
NAT I O NAL DE F ENS E S Cl E NCE & T ECHNOL OGY
Vo l J 3 4. No .1
F e b . 2 0 1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战规律,能科学运用战法 手段和装备,具备分析敌
我双方人员心理素质能力,适时提出舆论战 心理战 法
律战力量使用建议并能协调组织有关力量具体落实 第三,
专家队伍 主要是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专业力量中需
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比如,语言专家 网络专家 心理专
家 法律专家 教育专家 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装备的工
才队伍: 第一,指挥员队伍 主要是各级指挥中心的指挥
员和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专业分队的指挥员 指挥员
应具备系统的政治作战理论知识,善于提出作战策略和建
议,熟悉现代战争战略战术,能熟练使用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力量实现作战意图 第二,参谋队伍 主要是各级
指挥中心的参谋人员 这类人员应熟悉舆论战 心理战
战 法律战一体化战作,不仅是战法的一体化,更是战略 战役 战术上的一体化,必须构建 三战一
体化 作战指挥体制,建立通联高效的政治工作作战平台,加强 三战一体化 力量建设,研制装备一
批适应 三战一体化 作战要求的装备,提升政治作战的整体效能
关键词: 体系作战; 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 一体化
为一体,灵活高效 特别要重点突出战法的研究,结合政
治工作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和对象,研究出开展舆论战 心
理战 法律战的具体方法,研究出分别适宜于战时 平时
工作开展的独特途径,做到攻防兼备,奇正结合,最大限
度地发挥出政治作战的 杀伤 力 二是培养一支适应
三战一体化 作战要求的人才队伍 当前主要培养三类人
程师等 三是研制完善一批适应 三战一体化 作战要求
的装备器材 当前我军有了一定数量的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装备,但离配套完整 信息含量高 一体综合集成
还有较大差距,离与未来强敌作战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解
决当前装备一体化可按专非一体 军地一体原则,合理利
用民用宣传设备,实现资源共享 国家战略层面舆论战
有与之配套的作战理论 三战一体化 的作战指导 作战
原则 指挥体制和基本战法是构成其作战理论的基本内容
实现 三战一体化 作战效能最大化应贯彻整体筹划,综
合运用,同步展开的作战指导,按照自成一体 上下一体
横向一体 军地一体原则构建指挥体制,根据 传得出
收得到 有影响 原则灵活选择战法,使三种作战样式融
二 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一体化是体系作战的必然要求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是以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
为全部关注点的体系破击战,不仅使战争的物质性空间拓展到陆 海 空 天 电 网,而且逐步向人们的精神
心理空间延伸,体现为体系与体系的激烈对抗,表现在物质性空间的 硬摧毁 和精神 心理空间的 软杀伤 ,
不仅强调军事作战指挥的系统性,也十分强调政治作战的系统性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的概念内涵 直接目标 具体内容 使用时机 表现形式 武器装备或平台等各有不同和侧重,但基本使用原则 作战基本目的 战时指挥体制 战法手段运用和力量建设等方面,都有许多交叉和融合之处 从本质上讲,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都是以信息为载体,以政治功能为导向,以心理攻击为目标的军事政治斗争 舆论战主要是通过舆论宣传制造于己方有利的舆论,使敌方丧失舆论的支持; 心理战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理,以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摧毁敌方的战斗意志; 法律战则是运用法律武器,论证己方作战行动的合法性,揭露敌方的违法行径 三者虽各有特定的作战领域和作战内容然而,他们之间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在实际作战行动中他们互为条件 互为支援 心理战 法律战需要借助舆论战手段展开,舆论战 法律战需要心理战引导,舆论战 心理战需要法律战加以强化,唯有实现三者的最佳结合,才能产生政治 军事所需要的综合精神效应,最大限度地扩展军事行动的政治影响力和精神杀伤力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高层统一谋划,充分发动国家舆论 媒体 法律机器运作,统一调度全国军地力量,同时对敌全面实施舆论战心理战 法律战,充分挖掘发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潜在威力,很快就争取了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赢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为战争的胜利争取了主动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由若干子系统构成,以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为内容的政治作战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重要系统,对作战体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联动性,只有与整个作战体系有机融合,才能发挥子系统的功能作用 根据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内在联系,研究探索三者统一指挥综合运用,最终达到 一体化 的机制,对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和促进,节约作战资源成本,发挥政治作战整体效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互系统,帮助政治指挥员做出决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决
策的科学化 快速化,保证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与作
战行动的一致性
加强 三战一体化 力量建设 实现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一体化,必须有一体化的作战思想,一体化的专门
人才,一体化的武器装备 一是要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
三战一体化 作战理论 三种作战样式一体化运用,必须
心理战 法律战,可直接使用各类通信卫星 国际互联网
和新华通讯社 中国新闻社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等媒体的传输设备,战役战术层次所需要部分通用器
材也可采用这种办法解决 立足现有装备对专业器材和非
专业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器材进行改装,提高器材的
科技含量,以适应 三战一体化 作战的要求,提升舆论
三 着力构建基于信息系统一体化的政治作战机制实现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为内容的政治作战一体化,不仅是战法的一体化,还是战略 战役 战术上的一体化,更是战争全过程的一体化 必须把舆论战 心理战法律战融入体系作战筹划 纳入体系作战行动,全面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政治作战能力构建 三战一体化 作战指挥体制 作战指挥体制的优劣,不仅决定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一体化水平,而且影响政治作战的整体效能 未来信息化战争不仅是一场激烈的军事对抗,而且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 外交斗争,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和最高利益 政治工作必须关注战略全局,把确保党中央 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圆满实现,作为军事斗争准备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来解决 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设置既要与我军政治工作条例 战时政治工作纲要 联合战役纲要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纲要 规定的组织机构保持高度一致,又要充分考虑政治作战的特殊性,突出统分结合,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能,以实现指挥关系严密顺畅 具体来说,政治作战平时准备应由政治机关负责,战时行动纳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组织实施,由各级联指政治工作中心统一组协调,对应各级指挥机构分层分级,形成各级有责 各负其责 权责清晰 精干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不仅要围绕作战任务开展,而且要联进去 融进去,使 软杀伤 这个分系统,确实成为整体作战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做到统一部署 统一指挥统一组织 统一实施,并注重与其他作战力量的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能力互补,以发挥体系作战的整体威力建立通联高效的政治工作作战平台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指挥系统是作战能力的中枢,系统的稳定决定战争的胜负,政治作战必须适应这一要求,积极构建有利于作战功能发挥的信息平台 一是构建政治工作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指挥工作的网络化 要依托全军指挥
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一体化作战的效能
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是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新拓展军委胡主席深刻把握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明确提出: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将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 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军作战能力观的重大转变 政治工作的直接作战功能是体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 时间紧迫的严峻形势下,如何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要求,提升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一体化作战效能,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征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以信息化作战力量为骨干,以网络化信息系统为依托,以一体化指挥控制为中枢,以建立联合部队为力量编组运用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信息的连接主导作用,实现各种资源功能互补 各种力量互联互通 各空间行动密切协调所形成的作战能力 [1]它既有与其他时代作战能力构成相同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融入作战各要素之中,使作战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物质性 能量性作战能力得到合理配置与运用 在信息流主导物质流和能力流的情况下,信息力的高低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把陆 海 空 天 电多维战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战场上的兵力机动 火力打击等作战行动高度一体,决策 控制 通信等近实时化,成为高效发挥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 聚合剂 ,实现从传感器到火力的无缝链接,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各种作战能力,并使之形成体系化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作战效能 如情报侦察系统的功能是从战场系统获取作战所需情报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发方式,向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系统提供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系统直接从侦察探测系统中获取经过融合后的有效信息,并直接向火力打击系统输出翔实的作战行动计划火力打击系统从情报侦察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获取运用火力所需的有效信息并在综合保障系统的支持下提供持续的作战能力 这种联系,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对作战能力之间的影响更强,能极大地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相对于以往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而言,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内涵更为广泛,不但强调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指挥控制技术在作战中的运用,而且在各作战要素的综合集成方面,更加强调科学性 系统性集成,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作战要素的潜能,实现1 + 1 远远大于2 的效果 新的作战形态和样式对战时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