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政治史研究的思考
明朝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与反思
明朝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与反思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辉煌而重要的朝代,它承载着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
事件和变革。在明朝时期,尤其是明初,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这些变革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不仅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我们对社会制度的认知和反思有一定的启示。
一、明初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明初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消官位世袭制
明代前期,朝廷大力推行官位世袭制,也就是官职可以世袭传承。然而,这种
制度容易导致官员沉迷于家族利益,忽视国家利益。因此,明太祖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废除了官位世袭制,并规定官员不得在本府任职。
2.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明太祖还大力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他废除了元代“三府六部制”,改为“三司制”,即由左、右、都三司管理全国财政、军事、法律三大方面的行政管理。同时,他还设立了东厂和西厂两个秘密机构,用于控制地方势力。
3.改革税收制度
为了加强国家财政收入,明太祖还改革了税收制度。他规定了一项“田赋”,即
要求全国人民按照田地的大小、肥沃程度等不同情况纳税。这种税收制度不仅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而且也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
4.规定科举制度
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太祖规定了科举制度,使得各界人才得以在科举考试中有所表现,并最终从政成为官员。这种制度的推广,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士人,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明初政治制度的反思
然而,深入了解明初政治制度的变革,不仅需要表扬它所采取的正确措施,也需要面对它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找准关键问题——例谈“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021年第03期No.03,2021总第856期Sum No.856
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青年说•
a
—
—例谈“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丁苏霞
(华罗庚中学,江苏金坛213200)
|扌商要]根据《中外历史纲要》长时段大单元编写的特征,常态而高效的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 史的分析,把握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征,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本文以“明朝 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一必修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关键词]高一教学,历史变化,明朝政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1 )03-0051-05
高一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通史体 例下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划分不同的单
元.每一单元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有的教师仍然 以定式教学,对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甚至还
做了大量补充,考试临近、课时紧张时简单划重 点;有的教师重新整合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
在实际的操作中,前者把课上得七零八落,后者 无法落实到常态课中。笔者认为常态而高效的 高一教学,应该加强对阶段历史的分析,把握历 史在长时段中的发展轨迹和短时段中的变化特 征。本文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为例,谈谈高
一必修课教学如何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高中新课标要求“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 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璀具体的内容要求 中多次岀现阶段“历史变化”的表述。例如,中国
古代史中,就有“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 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认识这一时期(两宋) 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等,
明清政治思想的演进与影响分析
明清政治思想的演进与影响分析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政治思想的演进与变化在这个阶段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从明代思想的兴起到清代思想的走向,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之间思想的演进与变化,本文将从这一方面出发,分别阐述明代思想的兴起和清代思想的演进与影响,以更好地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明代思想的兴起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兴起最早的时期之一,众多的思想家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趋势。其中,王阳明的“心学”可谓是明代思想的代表。王阳明强调人类的忠诚、诚实、信任等,这些都与心灵有关,只有对心灵的修养和培养才能达到心的归一。他认为,只有在精神上的修养达到高度的层次,才能理解人的行为,从而达到人格的升华。
儒家思想在明代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程颢、程颐、朱熹等人推崇“理学”。理学在儒家思想中,是指探究事物之道、理、法等的学说。他们认为,人和天地万物一样是被规律笼罩着的,因此,唯有杜绝情感的干扰,按照理性思考来调节人的行为和心理,才能达到和谐与平衡。
从思想的角度看,明代的王阳明、理学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可是,在政治层面,有人却质疑那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认为明代应该有更为开明和文明的精神思想。
二、清代思想的演进与影响
随着清代的到来,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朝的建立,为中国历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在清朝的各级政府中,开始形成了新的统治思想,由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方向。清代思想的演进与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景教的传入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宗教逐渐传入中国。其中,景教的传入是比较重
历史明朝的统治思维
历史明朝的统治思维
明朝的统治思维主要是以“天下为公”的观念为中心,强调君主要为天下人谋福利,实行“仁政”和“爱民政策”。具体来说,明朝的统治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重视教化
明朝统治者重视教化,认为教育是开展治国理政、实现功德的必要手段。他们注重“教化甚于经营”,并将教化作为实现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明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和文化政策,如创立国子监、修建四库全书等,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实行科举制度
明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重视贤德、尚学、匡扶正义。科举制度是明朝统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大力推进科举制度的实施,崇尚才学,发扬人才。同时,科举制度也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公平和平等的机会来为国服务。
三、推行节俭政策
明朝时期,推行节俭政策,注重国家财政的稳定。国库有余,便
要廉洁节俭;耗竭则要吝啬,预防经济危机。在军务上也是如此,尽
量不开战,若果必须开战,也要雪中送炭,并注重退兵的技术和方法。
四、建立明君思想
明朝的统治者信奉“明君”思想,认为君主的职责就是高慈深仁,为民除害,尽力治理。明朝的帝王大多注重德行,兼之贤明,其治国
之道深受独裁而非任人唯亲的先例所限,仅有少数能完全实践“明君”之境界。
五、控制思想文化
明朝时期,统治者十分重视宣传控制思想文化,明清二朝禁书的
规模也属历朝最大。统治者认为通过控制思想和文化,可以维护政治
稳定,而屏蔽万象和散播谣言常常是一个国家专制乃至于独裁统治的
重要手段。
六、百姓为本,重视民生
明朝的统治者认为百姓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应重视民生问题。明
明朝的文化史与政治思想
明朝的文化史与政治思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文化史和政治思想的独
特性和影响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明朝的文化史既有着自
身的特点,又与前代文化衔接,对后世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思想方面,明朝经历了从儒家思想统治到君主专断的转变,
对中国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文化繁荣与特点
明朝时期,文化繁荣,文艺事业和科举制度都得到了较大的发
展与改革。王守仁、杨时等大儒的理学讲解深入人心,对后世文
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明代小说的大发展,使得小说在文学
史上获得极高的地位,文学成为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文化娱乐活动。
明朝画坛的发展也表现出极高的特点。四大家的同时期性格截
然不同,但都对画坛创作,古今中国画风格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明朝的工艺品制作也是业内人士比赛的不二选择。
明朝有着文化兴盛的独特性,这与任庠、郭象等人的教育改革
有关。任庠以五经注疏为重,强调对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郭象着重于实践,倡导“实事求是”,这为后世的科学技术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朝的政治思想
明朝的政治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与道教思想之间的交织与碰撞。明初皇帝就曾表示:“我做皇帝不是为了做儒者,而是为了做皇帝。”尽管如此,整个明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政治主导思想。
明朝的政治也面临了明君权威的崩溃。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明
君权威是根本的,秉承着儒家传统,推崇礼仪秩序。但是在朱厚照、万历、天启年间,封建思想盛行,极端收缩了官民之间的通道,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明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另一大亮点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阳
内阁制度
2007---2012年明代内阁制度研究综述
前言
明朝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和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初罢中
书省,废丞相,几经尝试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直接服务于皇权的中央高级
辅政机构—内阁。这是中国古朝中央官制的一次大的变革。内阁在明朝政
治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政治活动极为广泛,政治影响极为深刻,内
阁的兴衰与明朝国运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学术界对于内阁制度
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这方面的专著主要有:杜乃济的《明代内阁制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杨树蕃的《明代中央政治制度》(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7)、谭天星的《明代内阁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张显清、林金树的《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王其集的《明代内阁制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是迄今为止对内阁
研究最深入、细致的研究专著。类似著作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以
下我仅就2007-2012年这五年的关于内阁制度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能力
有限,不足之处,望老师指点。
一、内阁制的形成、特点与地位
对内阁的研究虽由来已久,研究视角也已经触及各个方面,但对于一般性问题仍有研究者在做。内阁的建立与形成,不可谓内阁问题研究中的老话题,但时代不同,研究之人仍从不间断。
研究内阁问题,首先要明了内阁的建立、形成过程,这一方面的文章层出不穷,也正因为研究者太多,此方面的文章要有创新较难,多是重复性劳动。赵的《浅谈明朝内阁的建立、形成及其地位》一文,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整
理。文章通俗易懂,分两个标题“明朝内阁制的建立与形成”、“明朝内阁的地位”进行了阐述。总体而言,这篇文章只算是一篇习作,并没有多大新意,建立与形成过程也未能做详细介绍,只是概述了其背景,参考价值不大。
中国通史第十六集 观后感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中国通史第十六集观后感明朝的建立与政治
改革
中国通史第十六集观后感:明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朝代,其建立和政治改革
对中国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看中国通史第十六集,
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以下是我对明朝建立和政治改革的一些观点
和思考。
明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的建立打破了元朝
统治,结束了蒙古人对中原的统治,使中国重新回到汉族统治下。明太祖朱棣的领导才能、军事才华和政治手腕,使他在内忧外患
的局势下成功夺取了政权,开创了明朝的历史。明太祖有远见卓识,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为明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明朝的建立带来了政治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明朝创立
了科举制度,实现了百姓和士人之间的社会流动,使人才能够得
到合理的用武之地。这种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明朝
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同时,明朝建立了明宪
宗朱见深颁布的《大明律》,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加强了对
社会秩序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了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明朝的建立还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明朝实
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带矫式”,推行了海禁政策,刺激了
内陆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和富裕的
国家之一。明朝还重视对文化教育的培养和发展,推行了教育改革,加强了对文化艺术的扶持和传承,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明朝建立和政治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尽
管科举制度的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也存在着贿赂和
腐败现象。有些官员不符合德才标准,却能通过贿赂的方式上升
明朝的文化政策和学术教育
明朝的文化政策和学术教育明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除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外,文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明朝的文化政策和学术教育在当时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明朝的文化政策和学术教育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明朝的文化政策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时期,尤其在文化政策方面更是有着很多的特点。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颁布了《开国皇帝明太祖章奏》,规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其中包括兴修国史,定编圣训,校刊经史等。这些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明朝以创造较为自由的文化氛围为主要的文化政策,这使得中国文化发展得非常迅速。明朝时期的学者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因此,明朝时期涌现了大批的文化名人,如朱熹、王阳明、李时中、袁宏道等等。这些文化名人在当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当然,明朝的文化政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文化自由也会存
在一些负面影响,如道德沦丧、腐败堕落等问题,但总的来说,明朝的文化政策还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明朝的学术教育
明朝时期的学术教育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明代学院的教学范围广泛,包括考学、经义、诗文、易学等课程。而在这些课程中,经义是被重视程度最高的。因为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文化的重要性,而经义这门学问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同时,明朝时期也注重实践课程和官员的培养。明代开创科举制度,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也提高了官员的能力水平。这些规定的制度和规范非常严格,学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官员的资格。能考取功名的人,大多数都是经过深入学术研究而资质可靠的学者。
2009年明史研究综述_曹江红
2009 年明史研究综述
曹江红 赵现海
北京 100732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09 年的明史研究, 在研究观 点 、 方 法、 史 料 等 层 面 都 有 推 进, 传统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 新的研究理念 、 方法的推出显示出明史研究 的 蓬 勃 生 机 。 而 一 些 新 发 现 、 整理的史料势必 入, 会在未来的研究中获得广泛认知, 并引导明史研究领域的进步 。 一、 专 著
2009 年明史研究综述
11
综观 2009 年的秦汉史研究, 最大的问题是选题重复和陈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 是对学术史的回顾不够, 甚或不愿意如实总结已有 的 相 关 成 果 。 尽 管 有 些 学 者 可 能 是 搜 集 资 料出现了遗漏, 但从根本上说, 还是遵守学术规范不够 。 再一个问题是学术争鸣缺乏 。 除了某 些论著, 以及关于项羽究竟死于何地的讨论外, 一般很少能看到学术观点的商榷 。 其中原因固 但主要还是思想上对学术批评有种种 顾 虑, 实 际 也 与 学 术 规 范 有 关 。 最 后, 东汉史研 然很多, 这对于秦汉史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无 疑 也 是 一 个 制 约 。 我 们 衷 心 期 望 广 大 学 者 究依然薄弱, 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东汉史研究方面, 为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而 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做出宝贵的贡献 。
朱元璋的民主思想与明朝制度的建立
朱元璋的民主思想与明朝制度的建立
一、引言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对比与争议从未停止。在中
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以其独特的制度和政治思想而
闻名。而这其中,朱元璋的民主思想和对于明朝制度的努力建立起了
重要的基础。本文将详细探讨朱元璋的民主思想与明朝制度的建立之
间的关系。
二、朱元璋的民主思想
1. 民本思想的确立
朱元璋出身农家,经历了艰苦的生活,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了“治天下如治农家”的理念,即将国家治理视为治理自己的家庭一样。
他强调了人民的利益至上,通过推行农村改革、减轻赋税负担等举措,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2. 选拔人才的开放态度
朱元璋重视人才,积极选拔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担任要职。他实行了
科举制度,打破了以往只重视世袭的观念,在选拔官员时注重考察其
德才兼备的能力。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也让更多
的人有机会参与政治,实现了相对的平等。
三、明朝制度的建立
1. 中央集权体系的确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他设立了六部和宦官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国家权
力的集中。这种制度架构确保了政权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2. 地方官制的改革
为了避免地方官员集权和滥用职权,朱元璋对地方官制进行了改革。他减少了官员的地方任期,推行了定期轮换制度,限制了官员的权力
扩张。同时,他还设立了巡抚、按察使等机构来监督地方官员,提高
了地方治理的效能。
四、朱元璋的民主思想与明朝制度的关系
1. 民主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
朱元璋的民主思想对于明朝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他
明朝思想史研究
明朝思想史研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充满了繁荣和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朝代中,不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也繁荣了起来。特别是在思想文化的领域,明朝也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研究明朝思想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明代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明代,儒家思
想被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尤其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影响至今。王阳明是明代思想领袖之一,他提出对“心”的反思,认为人的本心就是天理,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才能体悟到心中自有人间正道。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后来形成的“心学”思想的重要源头。
其次,明代还出现了另一个思想流派——杂家派别。在明代,杂家思想也得到
了快速发展,东林党的思想代表了明代杂学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思想。东林党主张批判正统儒家思想,并主张复兴杂家古学,鼓吹形而上学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在明代,佛教也盛行于中华大地,尤以南传的教派为主。南传佛教强调
的是内观的修行方法,即通过自我觉察把握身、心、意统一,从而达到“涅槃”的境界。明代的佛教思想,是对佛教经典的汉译和本土化演绎,也是中国佛教思想曲折复杂的重要时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最后,明代也出现了很多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和成就不仅对明代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华文明有重要的贡献。如李时中和徐霞客都是名儒,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理解和研究。另外,文帝朱权的文学成就为明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
明代政治文化研究的视阈
动进程” 中形成 的, 这意味着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 的理解具有历史的意识, 并不取文化本质主义的方 式——对他说来 , 政治文化不是一种天赋、 恒定 的本质 , 是一种在流变中表现出来的特质和状态, 离
开 了政治生活本身的流变, 或者离开既有政治体系的结构 、功能 ,政治文化就很难考察 。这使他的
司法官 员形 象两个情 况为案 例, 阐释 了其对政 治文化 的主动建设性 的看 法 。希望 三位 学者各 自对 明代政
治文化 的理解 有助于读者对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做更多 的思考 。
明代政治文化研究 的视 阈
赵轶峰
政治文化现象和关于政治文化的探索由来已久, 但一般认为 “ 政治文化” 这个概念是美国政治学 家阿尔蒙德 ( G a b r i e l A b r a h a m A l m o n d , 1 9 1 l 一2 0 0 2 ) 于2 O 世纪5 0 年代首先提出来 的。 阿尔蒙德认为:
3 9
最核心的内容 。他与西德尼 ・ 维伯 ( S i d n e y V e r b a ) 合作的 《 公 民文化—— 五个 国家的政治态度和 民 主制》 说到:“ 我们在这里只能强调 , 我们仅仅是使用文化概念许多含义 中的一种 , 即社会对象 的心
理取向。当我们说到一个社会 的政治文化时, 我们所指 的是: 作为被 内化 ( i n t e na r l i z e d ) 于该系统居
明代的政治思想与统治理念
明代的政治思想与统治理念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
朝代。在明代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明代的政治思想与统治理念,既有借鉴和继承之前朝代的思想理念,又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从思
想渊源、主要思想家和思想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明代的政治思想与统
治理念。
一、思想渊源
明代政治思想与统治理念的形成,深受历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在思
想渊源方面,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对明代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明代政治思想的主导力量之一,儒家的仁政思想在明
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代政治家们追求的是以仁政来治国,倡导以
德治国。同时,道家思想也对明代的政治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无为而治的理念,对明代政治思
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主要思想家
明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于明代政治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刘基是明代政治思想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明君化傅”,强调君主应该以明君的德行来影响和教化百姓,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刘基还提出了“起信诏教”和“庙号动静”的思想,以此来规范朝廷政治和君臣关系。另外,王夫之也是明代政治思想家
中的重要人物,他倡导“小民大道”的思想,提出“劝谏”的概念,主张臣子应该勇于直谏,以实现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思想特点
明代的政治思想与统治理念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明代政治思想
强调以仁政来治国,强调君主的德行和品德的培养。君主应以身作则,为百姓做榜样,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其次,明代政治思想强调
浅谈司礼监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浅谈司礼监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摘要】
司礼监是明朝时期一个重要的宫廷机构,负责管理礼仪和仪仗事务。本文从司礼监的建立和发展、在明代的职能和作用、对明朝政治
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以及在明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
了探讨。通过研究司礼监的历史演变可以了解其在明代政治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文章总结了司礼监的历史价值
和对明代政治的贡献,同时提出了今日司礼监的借鉴意义,为读者提
供了对于这一古代宫廷机构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关键词】
司礼监、发展演变、明朝政治、影响、社会稳定、政治体系、历
史价值、贡献、借鉴意义
1. 引言
1.1 意义和背景
司礼监作为明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部门,其发展演变对于明朝政
治体系的完善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司礼监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体现
了明代王朝对礼仪制度的重视,也体现了其对统治权力的集中和规范。在明代的职能和作用中,司礼监不仅负责管理皇帝的礼仪礼节,还参
与了一些重要政治活动,如朝会、祭祀等。司礼监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帮助加强皇权,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皇权
的滥用,起到了平衡权力的作用。司礼监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
的稳定,使各界人士对政治体系更加认可和尊重。在明代政治体系中,司礼监的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着
明朝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司礼监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觑,对于研究明代政治体制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介绍
司礼监作为明代官制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其历史渊源十分悠久。
司礼监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礼官制度,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渐完善。在明
明代史学研究论文
明代史学研究论文
明代史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觉得没什么成绩可言,其实明代史学着作的数量是惊人的,其质量也是不可轻忽的。到了嘉靖以后的晚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本文将在综述明代史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一、明代史学发展的历程
从14世纪7年代至17世纪7年代,这3多年的史学研究史,是明代史学发展的时期。那么。对于明代史学的发展时期如何分段,史学界有不同的分法。在本文中,我将把洪武元年至正德末年作为前期,嘉靖元年至万历二十一年为中期,明末清初为后期。这种分段法突出了明代史学由理学化走向非理学化这一渐变的历程。
(一) 理学影响下的明初史学
明代初期的史学有两个特点:第一:多是直录当时的政事。这包括两种途径,即官方记录和民间个人记述。
明初政府继承了我国历代重视修史的传统,沿袭前朝旧制,设翰林院,置史官掌修国史。老皇帝死后,新即位的皇帝即诏修前一代实录,以勋臣为监修官,阁臣充总裁官。土木之变之前,明朝政府共修出了实录四部。明朝中期和后期继续实行这一制度。从太祖到熹宗共十五朝,先后修成十三部,共2925卷。明代各朝实录所记内容十分丰富,他以编年体的形式,不断地记载一朝的诏敕令旨、政务活动、财政赋役、政治制度、典章制度、官员升迁,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民族关系等等,保存了具有重要的历史史料价值的原始材料。民间个人记述多是跟随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等人创业从政的人,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事情记录下来。如詹同、宋濂等是明初的名臣,他们撰写的《大明日历》1卷,详细记载了明朝自朱元璋1356年临濠起兵,至1373年征伐戎绩、礼乐沿革、行政设施、群臣功过、四夷朝贡等事。刘辰在明初曾奉命出使方国珍,以后又参与修《太祖实录》,其《国初事迹》一卷所记之事都是作者亲见亲闻,因此比较真实确切,无所隐讳。金幼孜曾于永乐八年(141年)和永乐十二年(1414年)先后两次随朱棣北征,其所着《北征录》和《北征后录》各一卷,即他在行军途中,逐日据马鞍撰写而成。他们记录了朱棣关于北征的言行与行军路程、作战状况、气候、见闻等等,为研究明初与蒙元残部斗争以及经营北部边疆提供了重要资料。
明朝的历史观与史学思想
明朝的历史观与史学思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对中国的
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朝历史观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
创新,注重历史的正义与价值,同时史学思想也逐渐形成了科学、实
证为主导的倾向。
在明朝的历史观中,儒家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君主强调
儒家思想,认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巩固政权的基础。明朝设立了
国子监,推崇儒学,开创了进士科举制度,提倡以士人为官。这一系
列措施不仅继承了过去王朝的制度,也加强了君主对国家的控制力。
此外,明朝政权注重翻修经史之书,整理古籍,以保证传统文化的延续。
明朝的历史观还注重历史的正义与价值。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初期
就提出了“起义为天下,安邦为岁币”的口号,主张以拯救百姓为己任,追求社会公平与合理。明朝历代君主对历史的认识与评价也与这一价
值观密切相关。他们明确将忠诚、勇敢、仁德等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以激励臣子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多贡献。
然而,明朝的史学思想逐渐发展出了以科学、实证为主导的倾向。
明代学者梁启超提出了“求真实而源远,参证以广博”的读史方法,主
张要对历史进行客观、全面的研究与评价。他开创了以史实为依据的
史学研究,强调历史研究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此外,明朝著
名学者刘基受到宋代理学影响,提出了“古今之学,道由心思,行由物
证”的理论,强调通过观察事物本身来得到真知。这些史学思想的提出,为后来科学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于明朝的历史观与史学思想,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明朝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这也是我们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政治史研究的思考
2014-05-23 11:59:5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林金树
明代政治是近年来明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发展较快,论著甚多,成绩可喜。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有关一代政治史的综合研究,目前尚显得薄弱。兹就以下几个问题略陈一孔之见,敬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一、明代社会与明代政治史研究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又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明代政治,同样是明代经济的集中反映。明代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明代社会的性质。明代政治史的研究,必须以明代社会性质为出发点,定准基调,把握时代脉搏。
明代,自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国,迄公元1644年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灭亡,为时276年,前后经历四个世纪。当时,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整个世界政治形势正在发生着空前未有的大变化。在中国,封建社会亦已进入晚期,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巨大发展。但封建制度终归尚未解体。一般认为:明代是中国由古代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其主要特征为:虽然仍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国家,但君权至尊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已有所动摇;虽然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形态,但新生产方式的萌芽已经在个别地区出现;虽然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尚未发生质的变化,但在地主阶级内部毕竟形成了一股新的微弱的政治势力;虽然整个国计民生仍为封建官僚地主所操纵,但国民大众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反抗超经济剥削的呼声已经日益高涨;虽然对外仍是闭关自守,但在某些方面封闭的局面已被打破,欧洲殖民主义势力开始入侵,中国领先世界的风采渐渐不复存在,而有些领域则开始面向世界,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逐步深入。总而言之,在明代旧势力仍居主导地位,而新因素业已出现。世界政治变动的大背景、明代社会的特殊性,无疑应成为明代政治史研究的基本思路。唯有如此,才能透视出明代政治的历史烙印与时代特征。
明代社会性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明代政治史在中国政治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及深入开展明代政治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明代社会的千姿百态,为明代政治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明代政治史毕竟只是明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领域,或者确切地说一个专门史,因此,它必须具有专门史的独特色彩。根据政治史的性质及其研究任务,我们认为:一方面,明代政治史应有别于明代政治制度史或明代政治思想史,不同于对明代各种政治事变或政治事件的一般描述;另一方面,又必须严格规范政治史的内涵和外延,不要随意扩大。虽然明代仍处于阶级社会,各种制度、各种问题仍带有浓厚的阶级痕迹和政治色彩,但作为一个专门史,政治史还是必须紧紧围绕政治这个主题,不必将所有与之有关联的问题都搬进去。明代政治史的研究对象只能是明代政治范畴之内的问题,切忌包罗万象,漫无边际。泛而不专,决不可取。
二、明代政治史的分期与明代政治走势
明王朝前后近300年,从兴起到败灭,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艰难缓慢的转化过程。其间充满着诸多矛盾运动,不断反复,几经起伏,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明代政治史研究,既要找出近 300年间政治演进的基本线索,探求其客观规律;又要用力勾划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基本风貌,指出当时社会关注的视点问题,并剖析其积极作用或消极影响。因此,必然要涉及到它的分期问题。
迄今为止,关于明史的分期尚无定论,在具体时间划分上,一般是笼统地分为明初、明中叶、明后期,或者简单分为明代前期和明代中后期。近年来,有人注意到明史分期的必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可惜没有引起讨论。由于明史的分期缺乏共识,明代政治史的分期自然也就成了一道难题,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第一,分期的立论根据,是纯粹以政治变化定位,还是以政治变化为主,同时兼顾经济诸方面的因素;第二,政治史的分期,当不同于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专门史,对此恐无异议,但与明史的分期是否也要有所区别;第三,具体到段落上是粗分还是细分为宜。
依照明代政治变动大势,我们初步将其分为下列四个时期:洪武元年(1368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计67年,为明代政治形成确立并稳步发展时期;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计85年,为明代政治退化倒转、社会秩序日趋混乱时期;嘉靖元年(152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逝世,计60年,为明代政治改革逐渐深入,局势转为相对安定时期;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62年,为明代政治迅速败坏,局面失控时期。上述四个时期所显现的主要特征,也可以说就是明代政治的基本走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的走势,主要受制于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是外部环境,另一个是内部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境外势力的干扰、侵略。终明之世,影响国内政治发展的主要有洪、永时期北元残存势力的侵扰;正统后期蒙古瓦刺的进犯;明初至嘉靖末年沿海地区“倭寇”的破坏活动的;万历以后女真民族的崛起强大。内部因素,集中表现在社会的发展,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变化。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总是互为制动。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后者是主要方面。
明代政治的变动,从纵向说,总的趋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局面逐渐削弱;阶级关系由缓和转为尖锐;派系斗争日趋激烈;思想意识萌发“异端”的某些因素;对外政策由主动渐渐变为被动。从横向看,四个时期各有不同。现就其中若干方面(政治思想与对外政策暂不予讨论),按时期分述于后。
第一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通过战争夺得江南半壁河山,建立明朝政权。而后继续征战,稽古定制,兴礼作乐,为明代近300 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成祖朱棣奋发开拓,使中华民族统一大家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经过二祖的艰苦创业,大明帝国迎来了繁荣盛世。其中,在政治上最值得注意的有:第一,君主极权政治最终形成。明朝建国以后,明太祖通过政权实行了机构改革;分封诸子为王;屡次兴起大狱,确定了经国方略,暂时缓解了统治层内部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明成祖进而完善典章制度。自是开创了皇权高度集中的新局面,中国封建君主极端专制主义至此最终确立。这是本时期内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最大的演变,同时也确立了整个明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
这种极权政治带来了正负两种效应:其正面效应是,巩固了新兴政权,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