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童年(外一篇)

合集下载

缅怀世纪老人 饶宗颐老先生

缅怀世纪老人 饶宗颐老先生

作为中国国学大师泰斗,饶宗颐老先生于今晨去世,享年101岁。

老先生生于1917年,原籍广东潮安。

幼承家学的饶宗颐,研究范围极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经学、宗教学、史学、敦煌学等十三大门类。

其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他曾说“做学问就是求真、求是和求正,做人也是这样。


作为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人,他经历了民国,共和国两个时期,堪称两个新旧时代交替的亲历者。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现当代国学家先后有钱锺书、季羡林与之并称,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1982年,《选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学界誉为继钱锺书《管锥篇》后的又一学术巨著,有人称誉为“南北学林双璧”,他造访钱锺书时,钱以自己批校过的《管锥编》手稿相赠。

虽然斯人已去,然而他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堪称是一位最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人人所敬仰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接触到这些相关学科,都会想起老先生的呕心沥血和鞠躬尽瘁,作为年轻一辈当知感恩,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使得这些学科才能够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此致,献给饶宗颐老先生。

西泠印社社长系列之饶宗颐

西泠印社社长系列之饶宗颐

西泠印社社长系列之饶宗颐
饶宗颐(1917-2018),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饶宗颐是国学通才,学识渊博,精通书法、绘画、诗词、音乐、甲骨文、简帛学、敦煌学、佛学、道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印度梵学、西亚史诗、艺术史,学无不涉,涉无不精,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

因篇幅有限,本文仅介绍饶老的书画艺术作品。

书法艺术
饶宗颐先生出身于书香之家,父亲饶锷为潮州大学者,其深受家风熏染,自幼酷爱书法,读帖临碑,乐此不倦。

后又研习临写甲骨文、金文、秦汉简帛等古文字,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自成一格,终成大家。

饶老精通五体,篆书疏简凝重,古拙大气,气息空灵;隶书笔法独特,结体奇妙,古意盎然;楷书雍容秀雅,点画均匀,珠圆玉润;行草书飘逸俊美、古雅秀丽,奔放自然。

纵览饶老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大幅中堂、屏条,还是对联、方寸小品,均讲究章法墨法,布局严谨,疏简有度,笔画精致,风格独特,味浓韵雅,文人书卷气息沁人心扉!
篆书作品精选
隶书作品精选
楷书作品精选
行书作品精选
草书作品精选。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解说】香港大屿山凤凰山麓,有一处由38条木柱组成的大型户外木刻群——心经简林。

这里的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国学大师饶宗颐所书的《心经》经文,行至此处,令人感到平静祥和。

饶宗颐生前很喜欢心经简林宁静清幽的环境,去年2月于香港逝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被撒在了这里。

清明将至,记者跟随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一起来到心经简林,倾听他回忆饶公其人。

【解说】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其学茹古涵今,贯通中西,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李焯芬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饶公结缘,后来代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一直支持饶公的研究工作。

在李焯芬的记忆里,饶公治学严谨,心无旁骛,经常一天花费18-20个小时在学术上,而且他心系社会,关心国计民生。

香港经济低迷时期,饶老将手书的《心经》赠予港人,以鼓舞士气。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这个心经简林,是大概20年前开始构思的。

20年前有场亚洲金融风暴,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市民,对好多人有很大的影响。

股票(跌)下来了,楼价也(跌)下来了;好多人借了钱也不够还贷,借钱买楼,楼卖了都不够还贷,变成了负资产。

很多人就很烦恼,很苦恼。

饶老就看到这种情况,他这个人非常慈悲,非常关心别人,他就想了想,他是一个书法家,他就写了《心经》260个字。

他希望整个香港“阖境安康”,大家都生活得非常好,非常的愉快,经济也能恢复过来,不像亚洲金融风暴那个(时期);结果过了几年香港的经济又恢复了,那倒是按他的祝福来实现了。

【解说】饶宗颐一生爱莲花,他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莲花的身影。

李焯芬说,饶公不仅爱莲花的高洁,而且莲花的茎支撑着莲叶和莲花,象征着一种担当。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他特别喜欢莲花,他的画里面有很多莲花;喜欢莲花也不单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高洁,中通外直。

他特别喜欢莲花,夏天去荷塘里面可以看到,一枝枝的莲花的茎,上面就是一片片的莲叶,一朵朵的莲花。

饶宗颐:我自幼年起,天天在家读书,上学反成了副业

饶宗颐:我自幼年起,天天在家读书,上学反成了副业

饶宗颐:我自幼年起,天天在家读书,上学反成了副业2018-02-08 中国教育学刊国学大师饶宗颐于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岁饶宗颐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锺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

“从幼年起,我朝夕浸泡在天啸楼读书,家藏十万部书,我究竟读了多少,现在无法想起。

这样一来,上正规学校反成为“副业”,我总觉得学校里老师讲的,我早已知道。

还有我喜欢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家学正适应我的学习特点,不上学也变成顺其自然之事,父亲也同意了。

”饶宗颐爱书成癖,一遇好书,便千方百计搜购。

家中书籍究竟有多少,恐怕连他自己也无从知晓。

据罗家伦先生回忆,他们从香港迁往夏威夷,有个搬家工人替他搬运行李时说,香港藏书最多的,当属港大的饶教授,为他搬家,光书就折腾了好几天。

书海浩瀚,书该怎么读?饶宗颐有“九字诀”: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爱读书。

“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

”饶宗颐说,他小时候常光着膀子,朝夕沉浸于父亲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天啸楼”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书中有无穷的乐趣。

读好书。

“抓重点,有的放矢,解决主要矛盾”。

在饶宗颐看来,目录学非常重要。

“目录学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盏探照灯。

只要有了它,就能分清主次轻重,知道哪些重要、哪些要、哪些不要。

读书治学就有了方向,无论大海多宽,总能到达彼岸。

”善读书。

“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

饶宗颐说,一个人只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肯定会取得不俗的成绩;一个公司的员工如果都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家公司肯定能发展得很好。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国学大师饶宗颐,是名人,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

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

像梵学,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

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

“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

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简介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简介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简介推荐文章国学大师熊十力的简介热度: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简介热度: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生平简介热度:国学大师徐复的简介热度:国学大师钱钟书的简介热度: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不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简介饶宗颐(1917年8月9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饶宗颐的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2011年12月13日,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3年3月23日,在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2015年4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上,饶宗颐获得“终身成就奖”。

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学术地位(一)、本世纪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

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

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名家相颉顽。

(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__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

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

譬如,一九五六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

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

我的家学经历

我的家学经历

我的家学经历文/饶宗颐作者简介:饶宗颐,男,生于广东潮安县城,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藏有十万部书的天啸楼有这样才使学问做得圆融、有通识,才能开拓学术之区,补前修之未逮。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有一位印度人,印度汉学家白春晖的父亲白老教授。

在印度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90岁了,他治学的精神和方法,令我震撼。

他著了一本印度文化史,里面每个概念都穷追到底,追到源头,给人非常透彻的感觉。

后来我做学问也这样“溯源”不已,然后再“缘流”而下。

我11岁时写了《后封神榜》,很可惜这本书不知散落何处,至今也没有找到。

我七八岁时读《封神榜》,最引我入胜的是一个“神”的问题,这样我就写了一部小说叫《后封神榜》。

学问起步于编著乡邦文献年前后,我考证广济桥史料,成《广济桥志》,刊于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语言文学专刊上,所撰《韩山志》,惜稿已轶。

16岁编撰父亲未完成的《潮州艺文志》,使其成为潮州历代文献的里程碑著作。

18岁完成该志的续写,因《潮州艺文志》见重士林,19岁时受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治古代地理即植基于此时。

我父亲饶宝璇,又名饶锷,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院,曾任《南粤报》主笔,也是南社4成员之一。

他平生致力考据之学,一生殚精竭力,集乡先哲遗籍,上溯唐宋,下迄清季,凡所搜括,不下千种,迨至纂辑《清人别集》,竟以劳而致疾。

弥留时,深以属稿未成为憾。

他对平生著作俱不饶宗颐的画。

孙咏诗 走进饶宗颐爷爷,做花一样的人

孙咏诗 走进饶宗颐爷爷,做花一样的人

走进饶宗颐爷爷,做花一样的人六(1)班孙咏诗花一样的人才,成就花一般的佳绩。

花开的背后,是泪水和汗水的凝合。

——题记慕名拜访撼人心崇拜过季羡林爷爷的惊人佳绩,敬仰过老舍先生的优美笔韵,欣赏过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

今天,我同样以百般的热情感佩饶宗颐爷爷的文化传奇。

两年前,饶宗颐爷爷在东莞市长安图书馆建立了“选堂书室”,正式对外开放。

从此,这位名不虚传的“大师中的大师”便向长安人走来。

长安人便渐渐涌入到读书的热潮之中,从一页页飘散着墨香的书本里呼吸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气息。

带着敬佩之情,我踏进了“选堂书室”。

啊,里面有许多人。

不过,马上,还是那一本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

这些书都是饶宗颐爷爷捐赠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对饶宗颐爷爷又多了一份感佩,心想:这么多,这么精致,这么好看……竟然都源自饶宗颐爷爷的精髓!不,这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的智慧,更是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实在难得!学术生涯叹世人于是,我带着敬佩之心,看了大约一个小时。

还是不过瘾,然后决定回家继续上网浏览饶老儿的资料。

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饶宗颐爷爷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坐在电脑屏幕前的我,不禁又一次感叹不已。

这让我不知不觉地想到了季羡林爷爷。

他的学历也是如此令人震惊!我忍不住继续往下看去。

啊,饶宗颐爷爷1949年就在香港大学任教,随后又在新加波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等任职教授。

他的经历让我目瞪口呆。

就连妈妈在客厅叫我,我也半天未曾反应过来。

看到这些资料后,我觉得饶宗颐爷爷真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矢志不渝的人。

就连温家宝总理也这样说:“先生学贯中西,集学术与艺术于一身,虽已是耄耋之年,仍心系国家、民族和世界,让人感佩不已。

”是啊,饶宗颐爷爷造诣高深,学贯中西,硕果累累,他在学术生涯中,一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不然如今怎么会在学术和艺术的领域中取得举世无双的成就。

饶宗颐爷爷的研究和探索,使得潮州文化及中华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关于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

关于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

关于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自学成才事实上,饶宗颐既非学院派,也非西洋派,而是一位受家庭浓厚的文化熏陶、自学成长的大学者。

饶宗颐出生于广东省潮州的大富之家,其外祖父为清末进士,父亲饶锷为当地知名的考据学家、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四兄弟都开了发行钱票的钱庄,周转海外侨汇和国内军饷,几代皆为潮州首富。

饶家不仅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

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大学、喜爱西洋建筑的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十万余卷。

受父亲影响,饶宗颐时常浸泡在此,读书玩耍之间,文史典籍早已烂熟于心。

家学渊源和富裕的家庭条件,使饶宗颐从小便拥有了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学习条件,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总感觉学校教的“太肤浅”,他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这位后来学富五车的汉学大师,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少年。

他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是自己的父亲。

饶锷做学问是按照清朝朴学的路数,对诗词歌赋和佛学皆感兴趣,并写过一本《佛国记疏证》,为佛学经典《佛国记》作注,年幼的饶宗颐充当父亲的助手,为其抄写整理,直到晚年,他仍然能背诵《佛国记》的一些段落。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可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虽然再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在成名后,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超级大师”?他说超级大师不敢担,但是能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上大学,“因为大学能够学到的只能是一两个门类,但是父亲给我打开的天空、建立的基础是无科不修,按照中国传统的做学问方法,其实是文史哲相通,文中有史,史中有哲,哲中有文。

”不幸的是,饶锷为编纂一部专以网罗潮州历代文人学者的诗文学术著作及地方历史文献的大著作——《潮州艺文志》,花十年之功,大索遗书,钩稽排纂,在即将编完的时候,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结缘国学饶宗颐自少禀承家学,饱览群书。

家中的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数以万计。

少年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饶宗颐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写骈文及散文,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2年,饶宗颐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宗颐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荣冠中西1962年,饶宗颐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1993年12月,他获得由2018年2月6日,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被誉为“通儒”、“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季羡林(左)与饶宗颐(右)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13年,饶宗颐荣任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荣衔的汉学家。

2011年12月,经选举,饶宗颐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3年3月,在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年10月,他被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学术著作有人如此评价饶宗颐先生:“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出版著作60余部,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等。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作者:王国华吴睿娜来源:《世纪》2018年第02期【引言】2018年2月6日凌晨,著名国学大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饶宗颐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i01岁。

笔者联系长住香港的国务院参事王国华,他发来信息说:“悲痛欲绝!昨天下午刚与他女儿约好,下周一下午四点与饶老见面,谁知昨夜12点45分仙逝,己成永别。

实在接受不了!心痛如绞!好在他走得安详自在。

”王国华在香港《大公报》担任了17年董事长、社长,是资深传媒人。

2008年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饶宗颐先生200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二人一位是馆员、一位是参事,且年龄相差30岁,由于同在香港,并一起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向国家建言献策,因此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他们之间的交往已有20多载。

在香港跑马地,饶宗颐先生生前常在居所“爱宾室”与王国华纵论儒学、宗教、书法、养生之道。

因中华文化而结缘我和饶公的交往始于儒学,我们的友谊也由于探讨中华文化而逐渐加深。

正是因为文化上的亲近达到感情上的亲近,最后达到忘年交的程度。

20世纪80年代末,我当时担任山东出版总社社长,主持了大型文化工程《孔子文化大全》的编纂工作,有幸结识了一批韩国、新加坡及港台地区的儒学专家。

饶宗颐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我赴汉城举办“孔子文化展”。

在同韩国人谈判之前,我拜会并请教了饶宗颐教授。

饶公认为,韩国在传承儒学、教育民众、净化社会方面做得相当好,儒学研究也是走在前列的,特别是“儒学与现代化”的讨论在韩国媒体上是热门话题。

他建议“汉城孔子文化展”要把握正确方向,弘扬正宗儒学,不可歪曲儒学。

现在有些所谓“新儒学”的人,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沽名钓誉,脱离了儒学的真谛。

后来“孔子文化展”在韩国获得了成功。

1990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的支持下,“孔子文化大展”在香港举办。

当时,国内对弘扬孔子文化仍有较大争议,而港台地区的一批学者却给予了大力支持,认为这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底,望百之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底,望百之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永远不要磨磨蹭蹭,在中流中你会感到轻松自在。

,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这是他自己的描述。

他的山水画更具创新性,形成了自己的画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面广,人往往有无边?世界上的学者中没有第二个人。

",并直言“最近,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大师,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仲夏时节,饶宗义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家庭。

他的父亲饶娥是岭南著名的学者,他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

”南社”饶氏天骄楼的10万册藏书更是名扬天下。

这种家庭氛围深深印在饶先生的童年记忆中。

16岁的饶宗义岁那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年,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地方志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时,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的要求,开始编纂《古史辨析》第八卷,这意味着他刚刚赢得了“弱者之冠”五四”对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不幸的是,他的相关手稿在出版之前就被战争摧毁了。

然而,战争并没有阻碍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他最终于29日去世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双重证据法”。

追憶饒宗頤先生的敦煌緣

追憶饒宗頤先生的敦煌緣

《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八卷2018年,1—4頁追憶饒宗頤先生的敦煌緣樊錦詩 敬愛的饒宗頤先生於2018年2月6日與世長辭,得知噩耗,我深感悲痛,哀思不已,饒公與敦煌結緣、我與饒公交往的往事一幕幕地映現在我的眼前。

先生對祖國的歷史文化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學術秉持著深厚的敬意與真切的熱愛。

饒先生幼承家學淵源,學養深厚,終身潛心治學,其治學廣博深湛,横無際涯,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宏通人文學科的十餘門學科,取得巨大學術成就,爲國學發展作出卓著貢獻,成爲海内外景仰的國學泰斗。

先生治學具有極爲廣博的視野,對每一項研究都力求窮其源流,崇尚求真務實,不作蹈空之論,無不以扎實的文史資料的考證和調查爲基礎,並融會貫通各人文學科,故先生在諸多學科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達到了許多人很難企及的學術高峰。

如以與先生結緣甚深的敦煌學爲例,他對敦煌石窟所出的經卷文物,“喜歡運用貫通的文化史方法,利用它們作爲輔助的史料,指出它歷史某一問題上關鍵性的意義”,所以在敦煌學的許多領域都作出了首創性的研究和開拓性的貢獻。

如先生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校録、箋證倫敦所藏敦煌本《老子想爾注》這部反映早期天師道思想的千載秘笈,闡明原始道教思想,引發後來歐洲道教研究的長期計劃;首次將敦煌寫本《文心雕龍》公之於世;首次據英倫敦煌寫卷講禪宗史上的摩訶衍入藏問題;最早提出“敦煌白畫”的概念,把散佈在敦煌寫卷中的白描、粉本、畫稿等有價值的材料編成《敦煌白畫》一書,填補了敦煌藝術研究上的一項空白;先生所著《敦煌曲》《敦煌曲續論》是敦煌曲子詞研究的先驅之作;先生也是研究敦煌寫卷書法第一人,所編撰《敦煌書法叢刊》(共29册)是最早對敦煌書法予以系統整理、介紹的著作,對敦煌書法乃至中國書法史研究影響深遠。

先生被學界譽爲當代“導夫先路”的敦煌學大師。

令我和敦煌研究院同仁永遠懷念的是,由於對敦煌歷史文化的價值具有廣泛深刻的體認,先生對敦煌懷有深厚的感情,與敦煌結下不解之緣。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人物小传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锷在家乡建有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少年饶宗颐常躲进天啸楼里自学,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超强的自学能力。

在饶宗颐的回忆中:“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经温丹铭举荐,进入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

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为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打下深深的基础。

饶宗颐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

1962年,饶宗颐获得了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的“儒莲汉学奖”。

自此,饶宗颐、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饶宗颐饶宗颐的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十三个门类,他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

2021年6月27日,百岁高龄的饶宗颐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并与两位老学生:90岁的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91岁的德国汉学泰斗侯思孟会面。

他所追求的正是将中国文化传播海外。

饶宗颐的人生哲学饶宗颐曾诗云:“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我是弹古琴的。

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了两句诗。

‘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

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

‘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一壶天地小于瓜——追忆饶宗颐

一壶天地小于瓜——追忆饶宗颐

一壶天地小于瓜——追忆饶宗颐饶宗颐大师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国学遗产,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无比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国学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一以贯之初心不改、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可贵精神,皆足以告慰、劝勉每一位读书人。

一壶天地小于瓜古滕客生于1917年的国学大师饶宗颐,今年虚岁已经100岁了。

2014年,饶宗颐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无论是“北钱(钟书)南饶”也好,还是“北季(羡林)南饶”也罢,饶宗颐稳镇南国,蜚声海外,演绎出一个将近百年的文化传奇。

当今世界,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海内外,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

除了学问,其长寿养生秘诀,也值得我们借鉴。

饶宗颐说:“我对自己的身体很珍重!珍重,就是做学问时,我完全投入,疲倦了,我会停止;吃东西,饱了就马上停止,自己克制自己。

自14岁起,我学‘因是子静坐法’,我早上会沐浴和静坐,然后散步,晚上9时必宽衣就寝。

”这样,既抒发了胸怀,也锻炼了体魄。

饶宗颐的养生秘诀,在治学中时刻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并在其中获得了乐趣。

饶宗颐曾说:“行游天下最大的乐趣,就是我从书本上得知的东西,在所到的那个地方做了亲自的验证。

”饶宗颐会满意地说,原来如此。

或者是又受到新的启发,产生了新的疑问。

回来后,就继续查书、研究,追寻问题的结论。

可能因为他的求知欲太强了,经常忘我地走、忘我地想、忘我地读、忘我地追寻,但是他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饶宗颐有着开朗的性格。

他白发白眉、颜容清矍,却如老顽童般有趣。

每每说到动情处,他眉发伸张,笑声抒怀。

在他家中,有人问他:“现在还带徒弟吗?”他说:“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我自己,但我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问他:“国学大师的称号接受否?”饶宗颐停下来,抹抹嘴笑,用潮汕话道:“大师?是大猪吧(用潮汕话说,“大师”与“大猪”谐音)。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高2014级高二下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过去几年,真人秀这一从西方舶来的节目形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阿道司•赫胥黎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预言,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电视节目是我们社会中最为活跃的文化粒子。

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有人看,有意思,有意义。

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我们看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移植和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眼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它不但最难解决,而且也最“性命攸关”。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

“真”,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

我们发现,在电视业更为发达的国家,真人秀是以普通人参与为主要形式的,明星真人秀并不是主流。

素人真人秀节目对普通人的人性、情感和存在状态的真实呈现,以及赋予普通人的生活更高的透明度和合法性,被广泛视为电视文化的一种高贵态度。

也许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

虽然“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

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视频《我们l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完全呈现,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饶宗颐

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饶宗颐

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饶宗颐饶宗颐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又擅长书法、绘画,在中国台湾省、香港,以及英、法、日、美等国家,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几年以前,饶先生把自己的大著《选堂集林•史林》三巨册寄给了我。

我仔细阅读了其中的文章,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大陆的同行中,我也许是读饶先生的学术论著比较多的。

因此,由我来介绍一下饶先生的生平和学术造诣,可能是比较恰当的。

中国有一句古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即使我不介绍,饶先生的学术成果,一旦在大陆刊布,自然会得到知音。

但是,介绍一下难道不会比不介绍更好一点吗?在这样的考虑下,我不避佛头着粪之讥,就毅然答应写这一篇序言。

我首先想介绍一下饶先生的生平。

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一九一七年六月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幼承家学,自学成家。

自十八岁起,即崭露头角。

此后他在将近五十年的漫长的岁月中,在学术探讨的许多领域里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至今不衰。

饶宗颐教授的学术研究涉及范围很广,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要想对这样浩的著作排比归纳,提要钩玄,加以评价,确非易事,实为我能力所不及。

因此,我只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从世界各国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进行学术探讨,决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阙,而是必须随时应用新观点,使用新材料,提出新问题,摸索新方法。

只有这样,学术研究这一条长河才能流动不息,永远奔流向前。

讨论饶先生的学术论著,我就想从这个观点出发。

我想从清末开始的近一百多年来的学术思潮谈起。

先引一段梁启超的话:自乾隆后边多事,嘉道间学者渐留意西北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诸地理,而徐松、张穆、何秋涛最名家。

松有《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识略》,穆有《蒙古游牧记》,秋涛有《朔方备乘》,渐引起研究元史的兴味。

至晚清尤盛。

外国地理,自徐继著《瀛环志略》,魏源著《海国图志》,开始端绪,而其后竟不光大。

近人丁谦于各史外夷传及《穆天子传》、《佛国记》、《大唐西域记》诸古籍,皆博加考证,成书二十余种,颇精赡。

初中肄业的饶宗颐,为什么能成为业精六学,才备九能的大师?

初中肄业的饶宗颐,为什么能成为业精六学,才备九能的大师?

初中肄业的饶宗颐,为什么能成为业精六学,才备九能的大师?饶宗颐生于潮安、祖籍潮州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当代中国硕果仅存、绝无仅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2018年2月6日,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辞世,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饶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和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季羡林(左)与饶宗颐(右)然而,对于各种光环,饶老在他九十多岁接受采访的时候,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

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

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谦逊的大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生于潮州首富之家,“家学”让他命中注定要成为学者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

他的家族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父亲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饶宗颐曾经自述:“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1928年饶氏宗族合影二排左五为童年饶宗颐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超级大师”?他提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导师,就是自己的父亲。

“父亲给我打开的天空、建立的基础是无科不修,按照中国传统的做学问方法,其实是文史哲相通,文中有史,史中有哲,哲中有文。

”饶宗颐朝夕沉浸于父亲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天啸楼”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 尤 多 浏览 ;十 二 岁 从 师 学 习绘 画 .临 写 了 一 百 一 十
余幅任伯 年作 品。这 些 ,无 不 显 示 出饶 宗 颐 的早 慧
南海之滨 ,韩 江水穿 城 而过 ,清江 两岸 ,有 韩 山 、金 山 、西湖山 三山翠 色相 映 ,山青水 秀 ,风景优 美 ,被 称为钟灵毓秀之地 。所 谓 一方 山水 养一 方人 ,近代从 潮州走出了很多 的社会 名流 ,各方 贤 达 ,人们 习惯把 这里称为侨乡。潮州人一度成 为精 明和拼搏 的代名词 , 这一切得归功于从 潮州走 出去 的香江 首富李 嘉诚 。然 而有一个人和李嘉 诚一样 也是从潮 州来 到香 港 ,只 是 他并没有成为香港首富 ,而是 成为了香港 的学术 泰斗 。 余秋雨认为香港因为有他的存 在 ,而不再是文化 沙漠 。 这个人就是和 季羡 林并 称 为 “ 北 季南 饶 ” 的饶 宗 颐 。 他在 中国文 、史 、哲 和艺 术 界 ,以至 在世 界 汉 学 界 , 都是一个极高 的标尺 。他 的研究几 乎涵 盖 国学研究 的 所有领域 ,被学界 誉为 2 0世纪 国学研 究 的一座 丰碑 , 走 出一条 国学研 究 的新 路子 。潮 州人喜 欢将 他与李 嘉 诚相提并论 ,认为 他俩代 表 了当今 潮州 人在 经济 和文 化领 域的最 高成就 。但是 人 们不知 道 的是 :今天 的李 嘉诚是潮洲人首富 。可是在 8 7年前 。饶宗颐 出生时 的 饶家 却是潮州首 富。 饶宗颐字选堂 ,号 固庵 ,他 1 9 1 7年 8月 9日 ( 农 历 丁 巳年六月二 十三 ) 出生 于广东 潮州 一个 富裕 的 书 香门第。他 的祖 辈是 潮 安地 区的 富绅 ,为潮 郡 望族 。 饶 宗颐祖父 曾任潮州 商会会 长 ,1 9 0 2年 。创办 了潮州 第一所慈善机构—— “ 集安善堂” .广布恩泽 ,颇有 民 望。作为潮 州首富 的饶 家在 当时具 有很 高 的威望 ,饶 宗颐祖父 有 四兄 弟 ,每个 人 都开 了发行 钱票 的银庄 。 当时海外大量的侨 汇和 国内的军饷 都是通 过潮 州饶家 的银庄周转 的,所 以饶家有 两 三代都 是潮州 首 富。与 此同时饶家还是一 个文化 世 家。人 们 常说 “ 三代 出一 贵族” ,这句话放在饶宗颐身上那是非常 明显 。饶宗 颐 父亲 的 “ 天啸楼 ” 是粤东最 大 的藏 书楼 ,如 同一个小 图书馆 ,饶 宗颐可 以在那里 一 边读 书 ,一边 玩 耍 ,不 管懂不懂就在里面 逛。所 以他 对 中国书 的基本 种类老 早就 了解 ,对历史 更是 早就 烂 熟于胸 。另外 ,家族文 化气氛的熏陶也很 重要 ,父 辈交往 的都是 些 当地 的文
而走 。
除家学渊源之外 ,天赋和个性 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
饶宗颐从小就聪 明颖 慧 ,他 五岁 开始 读古典 小说 ,尤 其喜欢武侠 神怪之 书 ,并 随师 习练书 法 :九岁 即能 阅 读 《 通鉴纲 目》 《 纪 事本 末》 ,并 通读 《 通鉴 辑览 》 ; 十岁能诵 多篇 《 史记》 ,阅览经史 子集 ,对古代诗文词

… … … … .
O UNI “ l N r L 0W C S
国学大 师饶宗 颐的童年 ( 外 一 篇 )
蔡 晓 妮
广东潮州是一 座非常 有名 的古城 ,被 称 为 “ 昌黎 旧治” 、“ 岭 海名邦 ” ,具有 悠久 的人文 传统 。 自唐宋 以来 .民间就形 成 了浓 厚 的 尚文好 学之 风。潮州位 于 化人 ,常在饶家后花 园 吟诗作 对 、切磋 学 问。他 的两 位 伯 父 都 是 画家 。父 亲饶 锷 ,排行 第 三 ,生 于 1 8 9 1 年 ,原名宝璇 ,初字纯钩 。后 取号 “ 钝庵” 。谙佛 理 , 精考据 。诗文造 诣犹深 ,是 晚清迄 民初 潮州颇 有代 表 性 的学 者 、诗 人 ,为 南社 社 员 ,与 南社 巨子 陈去 病 、 柳 亚子 、高吹万都有很深交往 ,曾任 《 粤南报》 主笔 , 并曾与诗 友创建潮州 民国年 问的第一个诗社——壬社 ,
被推举 为社 长。正是这样 的家庭 出身 成就 了饶宗 颐一 代汉学大师 、诗坛 巨擘 的辉煌 。 饶锷 十九岁时 .与本 城清末 进士 蔡学 渊之 次女结 婚 。饶宗颐 的母 亲幼 时敏静 柔 淑 ,待 父 母颇 尽 孝道 , 待公婆亦以谨严称 平 。母 亲 自从 产下饶 宗 颐后 ,身体

直虚弱 ,过了半个 月便 离开 了人 世 。去世 时 ,只 有
二十六岁 。母亲殁后 ,父 亲甚 为悲 痛 。他 既要读 书 做
学 问 ,又 要 带 刚 满 周 岁 的 饶 宗 颐 ,甚 为 不 便 。次 年 ,
续娶潮安仙溪人 王 氏夫人 。饶锷 既 是商人 、钱 庄பைடு நூலகம்的老 板 ,又是学者 。他对饶 宗颐 的成长 起 到了至 关重要 的 作用 。从幼年开始 ,饶 宗颐 就朝夕 钻研 于父 亲藏 书数 以十万计 的天 啸楼 中 。每天 与书为 伴 .在 书的海 洋没 有小朋友与他 一起玩耍 也不觉 孤独 。一 个人 躲在那 三 进大 宅的深处 ,做 他 自己的 梦。 “ 那么 多书 ,我 整天 看 ,就像孩子在玩 。我很 早 就能 写诗 填词 ,中 国历史 从 哪一年到哪一年我都清楚 .先后顺 序不会搞乱 ”很 小的时候他就 写 出了很有见 地 的文章 ,父 亲饶锷 为他 取名 “ 宗颐 ” ,是要他师法北宋五子之首周敦颐 ,由此 可见父亲的期 望之深 。饶 氏族人 津津 乐道 于他 6岁时 的一 件逸事 :当年家 乡一位 文坛耆 宿 以城 内特产 “ 姑 苏香腐” 出谜 ,求唐诗 一句 ,他 当 即答 以 “ 吴 官花草 埋幽径” ,语 惊 四座 ,传 为佳 话 。 “ 神 童 ”一 说 不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