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665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英文名称:Treasury and financ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对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关于财政和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财政收支、财政管理、财政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财政与金融》课程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国际财政理论和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金融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正确掌握。

要求学生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四、教学容及要求第一章财政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畴及其发展的过程;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3.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4.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容。

(二)教学容第一节财政概述1.主要容财政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的一般概念;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财政与金融》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涉及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现实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财政、金融现象;对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认知能力。

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体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和国债,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货币需求和供给,通货膨胀等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组合,共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财政与金融》主要讲授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税收、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等内容。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基本财政状况、主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掌握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和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收入的构成与形式、货币和信用,理解税收原理、税制、中国现行的主要税种、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基本理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方法、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组合。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金融宏观政策体系,具备管理类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财政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编号:1106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二〇一三年七月编制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大纲审批表注:此表打印在大纲封面背面《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培训初级会计相关人员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

学时数:60适用专业:会计开课系部:中职部2、课程教学目的及课程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财政及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国际财政理论和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及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政、金融、国家税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熟悉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所使用的财政工具和金融工具。

掌握财政金融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为学好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说明财政及金融基础该课程应有税收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为知识准备,尤其及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知识有许多相关和交叉的部分。

本课程由于是两门学科合在一起的、而且课时量较少,所以只是作为学生对财政学及金融学相关知识的一般性了解,为其他的相关学科的学习做一个知识铺垫。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财政概述1.教学重点:财政的含义及特点财政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财政及市场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3.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概述第二节财政的含义及特点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4.教学要求:了解财政发展的过程;理解财政的含义及特点;理解财政及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第2章财政收入1.教学重点: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的原则税收收入的特点、含义国债收入的特点、含义2.教学难点:财政收入的原则税收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债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的财政收入第二节国家税收第三节国债收入第四节国有资产收入4.教学要求:掌握组织财政收入应坚持的三大原则;理解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国债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具体内容及我国国债的主要形式和特征;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第3章财政支出1.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含义、结构、类别购买性支出的概念及特点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特点2.教学难点财政支出的结构、类别购买性支出的特点转移性支出的特点购买性支出及转移性支出的差异3.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第二节财政支出的一般原则第三节购买性支出第四节转移性支出第五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及评价4.教学要求: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支出形式;熟悉具体内容和安排财政支出的一般原则;掌握我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出的重点和范围;理解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4章政府预算1.教学重点:政府预算的分类、编制、执行和决算的一般方法政府预算的管理体制2.教学难点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政府预算的管理体制3.教学内容:第一节政府预算第二节政府预算分类及我国的复式预算方法第三节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第四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4.教学要求:了解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了解政府预算及决算的概念、特点;理解政府预算的组成及内容第5章金融1.教学重点:金融的含义及特点信用的基本形式及特点利息的计算方法及特点2.教学难点:金融的含义及特点利息的计算方法3.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的概念及特点第二节利息的计算和作用第三节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4.教学要求:理解金融的概念、范围;掌握信用的集中基本形式及特点;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理解市场经济中影响利息率的因素;理解利率的作用;了解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第6章货币和货币流通1.教学重点:货币及货币制度货币流通货币的供给及需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及特点2.教学难点:货币流通形式货币的供给及需求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及特点3.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现行的货币及货币制度第二节货币流通第三节货币的供给及需求第四节通货膨胀第五节通货紧缩4.教学要求:掌握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了解货币流通形式,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特征;理解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需求及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现状及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7章金融业务1.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保险制度的构成2.教学难点:金融监管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3.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的相关业务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第三节保险第四节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4.教学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理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业务;掌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了解保险的概念、分类;理解保险点特征及职能;了解掌握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及保险合同的内容第8章金融市场1.教学重点:金融市场的含义、特点及类型金融市场的参及者金融市场的功能2.教学难点: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3.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第二节金融工具第三节货币市场第四节资本市场第五节外汇市场4.教学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金融工具的具体内容;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第9章国际金融1.教学重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含义及特点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基本政策2.教学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3.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汇率4.教学要求: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掌握汇率的基本知识第10章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1.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特点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第三节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4.教学要求:掌握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了解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形式:理论作业要求:每章结束完成相应练习考试比例: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周海波,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量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亲密。

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协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对的掌握。

规定学生搞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对的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与形成对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含有理论分析的基本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财政政策的分析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货币政策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书1、《财政与金融》,张连蕊,李凡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 出版1、《财政与金融》,庄毓敏,朱清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 出版2、《财政与金融》蒙丽珍李星华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8 出版3、《财政学案例》邓文勇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4 出版4、《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出版5、《货币银行学通论》万解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 出版三、课程教学学时分派本课程共64 学时,每七天4 个学时。

1、学时分派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与学的建议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学习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提下开设。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课程,本课程学习规定学生应当拥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本课程规定对社会、公司的概况基本理解。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财政概述一、学习目的:、了解财政发展过程。

12、掌握财政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理解财政与市场经济内在联系。

4、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二、课时安排:7课时三、练习见P12四、讲课重点:1、财政产生背景及条件2、什么是财政分配,3、财政产生时间及发展过程4、财政的概念、财政基本特征 5、财政职能及演变 67、社会生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五、本章重点回顾:1、财政产生背景及条件2、什么是财政分配,3、财政产生时间及发展过程4、财政的概念5、财政基本特征6、财政职能7、社会生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的产生及发展一、财政产生的背景: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相互关系,表现在直接生产过程,交换,销售过程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众所周知,人类在原始社会初期,先是以群住,部落为主,人们生活首先是简单的物与物的交换,这时没有奴隶和奴隶主,只有部落,因此国家还没有形成,也就没有财政。

随着氏族的发展,部落联盟的扩大,公共管理事务必然增多,需要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公共管理。

生产力不断发展,剩余产品产生,国家财政随之产生。

二、国家财政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只有从根本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各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在价值形式上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

2、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产生)三、财政分配: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

四、财政产生和发展过程:距今40001、我国财政产生于何时,历史资料表明:我国在炎黄(轩辕当黄帝时,多年前)时期就产生了国家和财政。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二、对象:财经类各专业三、课时:4*17=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

对热点财政金融新闻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训练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拓展实践平台的训练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对财政金融政策的理解和解读,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六、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了解财政金融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特有金融界的具体内容,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上,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当前财政金融政策以及一般财政金融现象相融合。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热点财政与金融新闻的综合点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分组财政与金融专项问题调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

3、教师补充案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深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财政金融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力。

八、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弱化考试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操作过程的评价和操作成果的评价。

具体评定项目如下:九、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主编:徐景泰余立新中国财经出版社(二)教学建议(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研究和分析国家的财政与经济政策。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教案
(二)财政,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
国财政收入比重适度。
(2)解决“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加快税制建设,以及税收体制。
(3)合理安排名项财政支出比例
(4)在国债问题上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师:财政有哪些内容
生:根据资料回答
通过PPT阅读资料,引发学生对财政这一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师:对学生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简单讲解。
生:认真听讲,争取理解记忆。
通过老师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记忆。
师: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生:学生回答,基本记住三个职能。
通过老师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抽签回答,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练习内容
一、填空题
A.保证国家政权的需要B.保证国家职能的需要
C.在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D.半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的一般特征是指( )。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B.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C.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4.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是指( )。
A.须由政府集中组织安排的公共需要
教学题目
第一章财政概述
课时
2课时
教 学
班 级
课程名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
一、教材内容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高考必考课程。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无不与财政存在密切联系。第一章《财政概述》以周围的财政现象引出财政的概念、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财政与金融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财政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日后从事金融、经济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 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定义和发展-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与区别- 财政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第二章:财政理论-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原理与管理- 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财政调控的工具与方法3. 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职责- 证券市场与保险市场的运作与监管4. 第四章:货币理论与政策- 货币的概念与货币供求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实施5. 第五章:国际金融与国际财政-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经济关系- 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财政合作与全球金融治理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原理、概念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安排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体验金融市场的交易和管理过程;- 讨论研究:组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评估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财政与金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以论文形式提交;- 课程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财政学与金融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现代金融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资料:- 《财政学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 《金融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 《货币银行学》,作者:XXX,出版社:XXX五、课程总结财政与金融课程通过对财政学和金融学的系统学习与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的概念与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72学时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四、课程内容纲要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一)学习目标: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与财政与金融相关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和金融风险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原理,了解财政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4. 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5. 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和金融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财政学基础知识1.1 财政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2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1.3 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时间:2周)2. 金融学基础知识2.1 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2.2 金融中介与金融创新2.3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教学时间:3周)3.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及实践案例分析3.1 财政与金融的相互影响关系3.2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3.3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3.4 实践案例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教学时间:4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在课堂上通过理论介绍和案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练分组讨论可以提供学生们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加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在课堂演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灵活运用财政与金融知识。

3. 基于案例的作业和课堂展示学生们在课后根据相关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培养其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选择性地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比:4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质量等。

2. 期末考试占比:60%考察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财政学导论》(第四版)许为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金融学教程》(第六版)胡震亚、宋曦东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参考资料:《金融市场与制度》张继建、柳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财政学概论》陈福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在课程结束后,将开展教学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并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财政收入、支出、债务和预算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理解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运作机制。

4. 提高学生对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国家的收入、支出和债务管理金融:资金的筹集、分配和流通2. 财政的作用与影响财政政策的目标:经济增长、稳定、公平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非税收入、债务财政支出的分类:政府消费、投资、转移支付3. 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货币发行、支付清算、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4. 金融市场运作机制资金供求关系:利率、汇率、信贷政策金融工具: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监管:监管机构、监管政策、风险管理5.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债务管理金融政策的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与协调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财政金融政策的实际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财政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

4. 考察调研:组织学生对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四、教学安排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财政的作用与影响(2课时)3. 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2课时)4. 金融市场运作机制(2课时)5.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2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阅读材料、案例分析报告。

3. 期中考试:测试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六、教学内容6. 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性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等税收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经济激励税收负担:税负公平、税负透明度7. 政府支出与预算管理政府支出的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政府债务管理: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可持续性政府投资政策: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政策、区域发展8.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金融工具的特点与分类: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投资者、发行者、中介机构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风险管理9.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就业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货币发行、金融监管、支付清算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政策目标、实施机制、效果评估10. 国际财政与金融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双边财政关系、多边财政关系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财政与金融协调:汇率制度、国际金融政策合作国际债务与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应对措施七、教学方法6. 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2课时)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税收政策的目标。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本课程旨在提供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金融和财政学基础,并帮助他们理解与应用相关概念和原则。

此课程面向对财政和金融领域感兴趣的学生,以及那些希望在职场上获得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以下内容:财政和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财政与金融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国际财政和金融的基本特点和挑战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联不同类型金融业务的功能和运作原理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财政与金融领域的整体认识,并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将涉及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以加深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的理解。

若您对财政和金融领域感兴趣,或者在职场上想要提升相关知识,这门课程将为您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

财政是国家管理财务的一种制度和活动。

财政的作用是为国家提供资金,维持国家正常运行,并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

财政原理包括财政效益原理、市场经济原理和社会公平原理。

若您对财政和金融领域感兴趣,或者在职场上想要提升相关知识,这门课程将为您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

财政是国家管理财务的一种制度和活动。

财政的作用是为国家提供资金,维持国家正常运行,并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

财政原理包括财政效益原理、市场经济原理和社会公平原理。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等。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从公民和企业收取的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的种类多样,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资本收入是指国家以投资收益和资产出售等方式获取的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等。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从公民和企业收取的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的种类多样,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资本收入是指国家以投资收益和资产出售等方式获取的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

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二)学习任务:
(一)学习目标:
1、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2、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

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3、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

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专业能力。

4、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

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3、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
4、能初步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目标、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状态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按照案例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三)资源准备
本课程实施需要下列资源:
1、财政部门有关资料、货币样票、真假货币、票据样式、股票样式等。

2、开发财政、金融、外汇、国际收支等案例和资料、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要选择部分银行、证券公司、财税部门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