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套)
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金钱控制文化的生产后,就会出现对文化的侵蚀,文化就可能置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于不顾,甚至为了攫取利益,它不惜挑战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以引起“关注”,从而获得“利益”。
这便导致了当代文化的“低俗化”问题的产生。
桑德尔说到无处不在的广告时称:“侵略性的、干扰性的广告,长久以来一直是文化抱怨的主题。
”低俗文化与那种富有侵略性、干扰性的广告相似,它犹如“苍蝇”,看似于人的肌体无大害,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些成群结队的苍蝇的袭扰。
人们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都被其分割和吸收。
鲁迅对这种文化更持一种批判态度,指出它犹如“精神雾霾”,毒害心灵。
他说:“看完一部书,都是那时的名人轶事,这时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这是帮闲文士所做的书。
凡帮闲,他能令人消闲消得最坏,他用的是最坏的方法。
倘不小心,被他诱过去,那就坠入陷阱,后来满脑子是某将军的饭量,某先生的体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 低俗文化所体现的那些伤风败俗、有违道德伦理的观念和行为,有害人心,有害社会。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态度。
史蒂文·约翰逊就认为低俗无害,他说:“我想我们是过于严肃地夸大了媒介能传递核心价值的程度。
大部分人都知道屏幕上的人物是虚构的,他们是让我们来取乐、欢悦的,而非给我们什么伦理教导。
”他认为暴力文化并不必然导致暴力的泛滥。
而在有些人眼里,低俗文化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甚至还有助于减少犯罪。
他们说,暴力影片可以将有暴力倾向的人吸引到电影院中,使他们不会到酒吧酗酒,然后四处滋事,从而减少暴力犯罪;沉浸于媒介暴力,尤其是具有参与性的游戏媒介,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种好的化解暴力倾向的方法。
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首先它们是从“犯罪”层面而不是从“精神”层面来检讨低俗文化。
在他们看来,只要与犯罪关系不大,甚至有助于犯罪的减少,就无害,就有益。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矿藏cáng,摭zhí拾;B.蒙méng蔽;C.召zhào唤,低徊huí。
本题词语全部出自必修一、二课本。
“脊骨”出自《相信未来》,“矿藏、倔强”出自《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摭拾”出自《十八岁和其他》,“挣脱、入不敷出”出自《我的四季》,“蒙蔽、教诲、恪尽职守”出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犄角”出自《我的五样》,“召唤”出自《获得教养的途径》,“低徊、翘首”出自《乡土情结》,“散落、玉砌雕栏”出自《我与地坛》,“笑靥”出自《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靥”。
)2.(3分)A(B.缺主语。
将“在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的情况下”改为“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C.不合逻辑。
应当将“输送”、“培养”两词对调。
D. 结构混乱(杂糅)。
应为“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删去。
)3.(3分)③⑤②④①(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错不给分。
素材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课文《神的一滴》。
)4.(6分)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粗制滥造....,理论与实践缺少....现象严重,许多是闭门造车联系,有些是论文的拼凑组合,改头换面....,很少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数量巨大”点1分,“理论与实践缺少联系”点1分,“拼凑,没有自己独创性和突破性”点1分,使用成语一个1分。
相关成语还有“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闭目塞听、苦心孤诣等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感情色彩,请阅卷老师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赢”为“担负”的意思。
)6.(3分)B(都是“用,凭借”的意思。
A 结交,亲附/和,同;C 作为/被;D 沿袭/乘着,趁着)7.C(各诸侯国与秦国力量的对比是为了突显秦的强盛,而非衰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2018.2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
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填空题(6分,每空1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2)兼葭萋萋, ____________ 。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 。
(《诗经• ______ 》)(3)东晋陶渊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脱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诗人,在《饮酒》中他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达自己身居世间而对争名逐利的官场冷漠和疏离,获得了宁静的生活。
2 •按要求选择。
(4分)(1)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界限举世瞩目 B . 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2)下面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正确的是() (2分)A.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B. 春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端午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C. 春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端午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D. 春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端午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二、阅读理解(7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3-7题。
(15分)(1)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
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严,英文是" dig nity ",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还有体面、身份的意思。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一、(1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树缝里漏着路灯光,没精打睬的,是渴睡人的眼。
B.我急不遐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C.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D.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八十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同胞惨遭野蛮杀戮。
B.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相敬如宾....,结下了最伟大的友谊。
C.白居易的乐府诗质朴自然,如农家口语,无论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听得明白。
D.调查研究不能蜻蜒点水式地浅尝辄止....,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情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是茶的故乡,陆羽在《茶经》中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经验,提炼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B.国家要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切实保障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C.市委书记告诫扶贫干部,只要还有一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D.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未来12小时以内,江苏和安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
4.把下列句子填入到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特点,不仅要注意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
, ,。
①江南不同于中原②松树不等于柏树③初秋有别于深秋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汉代被尊奉为儒家经典。
B.“楚辞”是屈原等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是诗歌总集,《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一、话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惊骇/放涎无礼两颊./汗流浃.背方兴术艾./自怨自艾.B.敕造/驽马铅刀门框./夺眶.而出怏怏..大国..不乐/泱浃C.雾霭/震聋发聩巷.道/街谈巷.议星火燎.原/烟熏火燎.D.宣泄/鼓乐喧天哺.育/惊魂甫.定日积月累./果实累.累D(加点字分别渎作“bǔ/fǔ”“lěi/léi”。
,A字形有误,应写作“放诞无礼”。
B.“门框/夺眶而Ⅲ”,两词中加点字读音相同,均读作“kuàng ”。
C字形有误,应写怍“振聋发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纽是(3分) ()④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1 922午的大饥荒夺去了他父母的性命。
②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闻才能明了。
③第一个肌肤微丰,……。
第二个削肩细腰,……。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
A. 爆发身临其境妆饰B. 暴发设身处地装饰C. 爆发设身处地装饰D. 暴发身临其境妆饰A(暴发vs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两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差异。
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①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及力量、情绪等。
设身处地vS身临其境:前者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后者是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妆饰vs装饰:前者是“打扮”的意思,与“装束”同义;后者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专家预测,2017年的中国农村将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一、基础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2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惬.(qiâ)意烜.(xuǎn)赫悄.然(qiāo)戛.(jiá)然而止B.邂.逅(j iâ)饕.(tāo)客亘.(gân g)古鳞次栉.(zhì)比C.蛰.伏(zhã)气氛.(fân)应.酬(yìng)锱.铢必较(zhī)D. 祈.祷(qí)攻讦.(jiã)载.(zài)体一丘之貉.(hã)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熨帖跌宕无耻谰言趋之如鹜B.欠收禁锢口诛笔伐计日成功C.倾刻沦陷病入膏肓变幻莫测D.潸然编篡世外桃园一筹莫展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捐出的这点财物对灾区人民来说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表达了我们的一份心意。
B.雁荡山的几个景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当然,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龙湫,高崖飞瀑,如白龙吸水,真是巧夺天工....。
C.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D.装饰在屋脊上的脊龙,原来缺角少须,那四只龙爪干枯得有如鸡爪,经他一革新,竟变成栩栩如生....的蛟龙。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不齐..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一致的是()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B.日.与其徒上高山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7.对下列各句按照特殊句式类型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②戍卒叫,函谷举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④至丹以荆卿为计⑤斯用兵之效也⑥居是州,恒惴栗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⑧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B.①③/②⑦/④⑧/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③/②⑦/④⑤⑥/⑧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作者:————————————————————————————————日期:2苏州市 2018 年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 一 语 文2018.1注意事项:本卷共16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
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生活的艰难困苦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 ▲ 苦学,终于在40岁时考上了中文系的研究生。
②中国历来多陋儒、腐儒,然而也有例外,虽是 ▲ ,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③新来的教官怕我们这群毛头小伙儿不服他管教,一上来就给了我们一个 ▲。
A .勉励 凤毛麟角 马后炮B .勉励 沧海一粟 下马威C .勉力 凤毛麟角 下马威D .勉力 沧海一粟马后炮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A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B .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C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D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3.下列对联中,对应的历史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王安石 B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诸葛亮 C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下,挂弓扶桑——李白 D .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 ——岳飞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我国文学史上,南北朝是继《诗经》、汉乐府之后,民间诗歌收集、保存、流传 最多的一个时期。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虽然产生于同一时代,但由于南北方的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以至风俗习尚的不同,民歌产生的具体条件也不同,▲ 。
①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诗中描写的妇女形象是多么的不同寻常、光彩照人啊!②北朝民歌则内容较为丰富,形式也较为多样。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正确的读音为:A。
垝(guǐ)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契(qì)阔谈讌B。
袅娜(nuó)荫(yìn)庇渐(jiàn)车帷裳蓊(wěng)蓊郁郁C。
婆娑(suō)脉(mò)脉溘(kè)死夹(jiā)被D。
愆(qiān)期呦(āo)呦鹿鸣酾(shī)酒蕈(xùn)菌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倩影精悍嬉笑怒骂神彩 ___3.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
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去,往”的意思。
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平常”的意思。
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差错”的意思。
因此,研究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答案:D。
削足适履匪夷所思爽然若失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这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打开了原本被国外药业长期占领的市场,使口服降糖药成本降低了一倍,为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
5.不正确的表述是:A。
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___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
以___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大诗人___的作品都很好地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家》是___的长篇小说,重点刻画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___、___和___。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在《巴黎圣母院》中,甘果瓦误入“奇迹宫”。
因此,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
他向___求婚,并得到了同意。
巴黎圣母院》体现了___的美丑对照原则。
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___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___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17-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独立自主、诚信守时地完成试卷。
2.请用钢笔或中性笔答卷。
要求字迹清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否则予以严厉的扣分处理。
3.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不予批阅;注意答案与题号一一对应。
只交答题纸。
4.注意根据试题难度,合理安排时间,控制做题速度,保证准确度。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察(共三个大题,共计45分)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袅娜.(nuó)落蕊.(ruǐ)纤.细(xiān)涸.辙(hé)B.缔.造(tì)蜕.变(tuì)瞭.望(liào)给.以(gěi)C.肄.业(sì)廿.四桥(niàn)诅.咒(zǔ)切磋.(cuō)D.砥.砺(dǐ)独处.(chù)玫瑰.(guì)荒谬.(miù)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倩影豁达婆娑瞥见B.猗郁凋谢佳宾干躁C.渺茫点缀镶嵌斑驳D.繁芜踱步颤动霎时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许诺给予所有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4.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B.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不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C.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会大失所望。
2017年—2018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中高一语文试卷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种类:A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般高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然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色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觉不同样。
在感觉活动中,主风光对客体,主客体是分其他,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忧如移入主体,主客体交融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满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恋恋不舍,进入忘我境地;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交融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仅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感情与近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惹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拟”。
但立普斯的见解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近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梦想,要把近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见解下去理解,因此总是依照亲自经验的类比,去对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感情,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类同情,不仅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感情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用然陪同美感,但美感则必然陪同移情。
由于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洪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共6页。
全卷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把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号和座次号等信息正确填涂在机读卡或答题卷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涂在机读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删.除膻.味籼.米潸.然泪下
B.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
C.飙.升鱼鳔.剽.悍彪.炳青史
D.血.缘戏谑.噱.头空穴.来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D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文化时间
①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②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③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
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④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
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⑤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⑥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
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
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
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
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剑》,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是人民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富于时间一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 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立,文化时间语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市相同的。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7.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0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8.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
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
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
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
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
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10.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 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 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 慨叹人生无常
D. 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
四、(17分)
11、把第一卷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释】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