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基础化学(复习)2011 - 习题讲解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量单位是:A. 克B. 千克C. 千克的1/12D. 千克的1/6.02214076×10^232.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A. 1克原子B. 1千克原子C. 6.02214076×10^23个原子D. 1000个原子3. 化学键中,离子键是由:A. 离子间的共用电子对B. 离子间的静电作用C. 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D. 原子间的静电作用4.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B. 硫酸C. 水D. 乙醇5.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A.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离子结合C.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阴离子结合D. 酸中的氢氧根离子与碱中的氢离子结合6.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是:A.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被氧化D.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被还原7.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系统受到外部条件改变时,系统会如何变化:A. 向产生更多能量的方向移动B. 向减少外部条件影响的方向移动C. 向增加外部条件影响的方向移动D. 不发生变化8. 溶液的pH值表示:A. 溶液的浓度B. 溶液的酸碱性C. 溶液的温度D. 溶液的密度9.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这说明:A. 金属的还原性越强B. 金属的氧化性越强C. 金属的活性越低D. 金属的熔点越高10.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A. 颗粒的密度成正比B. 颗粒的质量成正比C. 颗粒的体积成正比D. 液体的粘度成反比答案:1-5 D C B D A;6-10 A B B A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是________反应。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1C.欲配置 1.00L,1.00mol.L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考点】 54: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5C: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剖析】依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剖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依据溶液的配制来剖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响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 A、因 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 分子,故 A 错误;B、因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电子稳固构造,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mol,其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故 B 正确;C、欲配置 1.00L,1.00mol。
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溶于适当水中,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溶于1L 的水中,故 C 错误;D、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1molNaCl生成 0.5mol 氯气,能产生0.5mol× 22.4L/mol=11.2L 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 22.4L 氯气,故 D 错误;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习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此题的要点.2.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 种B.7 种C.8 种D.9 种【考点】 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5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其判断.【剖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能够依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立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立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依据先中心后外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个去取代氢原子.(4)关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依照先集中后分别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别去取代不一样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 个碳原子的: CH3CH2CH2CH2CH2Cl ; CH3CH2CH2CHClCH3;CH3CH2 CHClCH2CH3;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 CH3CH( CH3)CH2 CH2 Cl;CH3CH(CH3)CHClCH3;CH3CCl (CH )CH;CH()CH;32CH32ClCH CH3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的: CH2C(CH3)2CH2Cl;共有 8 种状况。
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卷)理综化学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答案:B解析:A项中NaCl为离子化合物,物质中只存在阴、阳离子,不存在分子,有机物和气体中一般存在分子;B项正确,Na+最外层为8个电子;C项中1.00L水为溶剂而不是溶液的体积;D项中1mol的NaCl电解应产生11. 2L标况下的氯气。
评注:本题难度较低,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道的理解。
B选项说法也不确切,因为1mol 物质的微粒数为NA,约为6.02×1023。
8.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找法:先找碳链异构再找等效氢。
可以先把Cl看成H,先找C5H12有几种,找再它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C5H12有正戊烷CH3CH2CH2CH2CH3,异戊烷CH3CH2CH2(CH3)2,新戊烷C(CH3)4三种;分别有一氯代物三种、四种、一种,共8种,所以选C。
评注:找同分异构体一般先找碳链异构,再找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再看官能团类别异构。
最新工科基础化学--总复习(S)培训讲学精品课件

1.45
1.45/2.65 1.10/2.65
第十一页,共39页。
则平衡分压为:
p e ( S q 2 ) p O x ( S 2 ) 1 O .3 0 k 2 1 ( 0 P .1 5 /2 .6 a 0 ) 3 . 5 8 k 2 Pa p e ( O q 2 ) p x ( O 2 ) 1 .3 0 k 2 1 ( 1 P .4 5 /2 .6 a 5 ) 5 5 .4 k 5Pa
-393.509 213.74
ΔrSm (298.15 K) = 167.6 J.mol-1·K-1
根据分压定律求得空气中CO2的分压 p ( C 2 ) O p ( C 2 ) O 10k 1 P 0 .3 . a0 2 3P 3 5 00 a % 根据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在110℃ 即383 K时
3 固态
液态
1
22.1MPa
2
水的相图 1:水的蒸气压曲线(qūxiàn);2:冰的升华压曲线(qūxiàn);3:冰的
熔点曲线(qūxiàn)
第十七页,共39页。
溶液(róngyè)中的酸碱平衡
酸碱理论(lǐlùn)
1) Arrhenius 酸碱电离(diànlí)理论
2)Bronsted-Lowry 酸碱质子理论 3)Lewis 酸碱电子理论
2 计算ΔrGmθ
根据ΔfHmθ和Smθ 计算ΔrHmθ和ΔrSmθ
ΔrGmθ=ΔrHmθ – TΔrSmθ(单位(dānwèi)统一)
3 找实际问题的条件,代入反应商Q中
4 代入ΔrGm=ΔrGmθ+RTlnQ 然后判断,得出结论
Q
(
pC p
)c (
pD p
)d
若ΔrGm < 0 则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能pp A正) a 向 ( pp进B )行b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8)

习题解答(第八章)一、选择题1.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C )A.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B.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D.醋酸钠的水解反应2. 单质A和单质B化合成AB(其中A显正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B被氧化B. A是氧化剂C. A发生氧化反应D. B具有还原性3. 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B )A.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B.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正极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D.比较不活泼的金属构成的一极为正极4. 根据下列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2Fe3++Fe→3Fe2+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 判断电极电势最大的电对为( C )A.Fe3+/Fe2+B.Cu2+/CuC.MnO4-/Mn2+D.Fe2+/Feϕ5. 在含有Cl-,Br-,I-离子的混合溶液中,欲使I-氧化成I2,而Br-,Cl-不被氧化,根据φ值大小,应选择下列氧化剂中的( B )A.KMnO4B.K2Cr2O7C.(NH4)2S2O8D.FeCl36. 在酸性溶液中和标准状态下,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共存的是( D )A.MnO4- 和Cl-B.Fe3+ 和Sn2+C.NO3- 和Fe2+D.I- 和Sn4+7. 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表判断氧化反应进行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B )A.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质起反应;ϕ较大电对的氧化态物质与φϕ较小电对的还原态物质起反应;B. φC.氧化性强的物质与氧化性弱的物质起反应;D.还原性强的物质屯还原性弱的物质起反应。
二、是非题(下列叙述中对的打“√”,错的打“×”)1. MnO4-离子中,Mn和O的化合价分别为+8和-2。
( ×)2. 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判定SnCl2 + HgCl2 =SnCl4 + Hg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工科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A. 氧B. 氢C. 碳D. 氮答案:A2.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是什么反应?A. 置换反应B. 合成反应C. 分解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什么?A. 千克B. 克C. 千克/摩尔D. 克/摩尔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NaOHB. KOHC. NH4ClD. Ca(OH)2答案:C5. 以下哪种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正确的?A. 铁 - FeB. 铜 - CuC. 银 - Ag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______数。
答案:质子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答案:氢3.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
答案:1004. 摩尔浓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______数。
答案:摩尔5.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答案:1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铁的氧化物,铁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氧气获得电子被还原。
2.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简述其反应原理。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反应原理是酸中的氢离子(H+)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H2O),同时酸中的酸根离子与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盐。
3. 请解释什么是摩尔质量,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答案:摩尔质量是指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例如,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尔,因为一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4.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请简述其排列原则。
答案: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同时按照电子排布规律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
工程化学基础参考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解第一章 绪论P13. 一些基本概念1.判别下列表述的正确与否,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用“√”错误的用“×”表示:(1)1摩尔氧..........................................................................................................(X ) (2)1mol(-OH )................................................(√) (3)化学反应通式可表示为ΣB v B=0...................................( X) (4)在宇宙中找不到绝对意义上的孤立系统..............................................................(√) 2.选择题:(要求将正确标号填入括号内,多选与单选自己判断) (1)下列物质中属于微观粒子的是 ( C D )(A)分子 (B )原子 (C )高速运动的电子 (D )光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1摩尔氧的质量是8.0g(B)原子和分子的空间尺寸分别为m 10107-10和m -(C)原子和分子的空间尺寸在m 10~107-10m -左右(D )我们能同时看到远处打雷发出光和听到打雷发出的声音(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B D ) (A)18.0g O H 2物质的量是1mol(B)1.0 mol 氢的物质参加了反应 (C )1.0 mol 的(2H )参加了反应(D )“反应进度”说明,认识物质变化,必须考虑时间的变化 3.(用恰当的文字或符号填入空格)计量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都是(反应进度),它的符号是(ξ),单位是(mol ),这个单位还可以方便地计量介观粒子和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
4.在0℃时,一只烧杯中盛有水,水上浮着两块冰,问水和冰组成的系统中有几相?如果撒入食盐,保持系统的温度仍为0℃不变,直至冰和食盐全部溶解(此时,冰点下降,详见ξ2.3所述),此时系统中有几相?如果再加入一些3AgNO 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此时系统有几相?如果还加入一些4CCl ,又将发生什么现象?此时系统为几相? 答:① 两相(固、液)② 一相(液相)③加入3AgNO 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时系统有两相(液、固) ④ 加入4CCl 发生分层现象,此时系统三相(水相、固、油相) 5.高温水蒸气对钢的化学腐蚀特别严重。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习题解答(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思考与习题1.填空题(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量变化不连续的特征,其运动规律可用量子力学来描述。
(2)当主量子数为3时,包含有3s、3p、3d三个亚层,各亚层为分别包含1、3、5个轨道,分别能容纳2、6、10个电子。
(3)同时用n、l、m和m s四个量子数可表示原子核外某电子的运动状态;用n、l、m 三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的一个轨道;而n、l两个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的能级。
(4)改错的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3d4S(6)原子序数为35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用原子实表示为[Ar]3d104s24p5,其价电子构型为4s24p5,价电子构型的轨道表示式为;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 族,第四周期,元素符号是Br 。
(7)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比较稳定。
这一规律通常又称为洪德规则的特例。
(8)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轨道的重叠,其形成条件是两个具有自旋相反单电子的原子轨道,尽可能达到最大重叠。
(9)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统称为键参数,常用的有键能、键长、键角。
(10)H2S分子的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S采取sp3不等性杂化,键角∠HSH<109°28′(提示:填写>,=或<)。
(11)完成下表2.选择题(1)下列原子轨道中,属于等价轨道的一组是( C )。
A .2s ,3sB .2p x ,3p xC .2p x ,2p yD .3d xy ,4d xy(2)下列用一套量子数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B )。
A .4,1,-1,-12B .4,2,0,-12C .4,0,0,+12D .3,1,1,+12(3)下列不存在的能级是( C )。
11级基础化学习题(2)

11基础化学习题(2)一、单选题答案:BDDDD CDCAA BACCD DDAAC CAAAD ADBDC BDBBD BBAAA1、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电对MnO4-/Mn2+的电极电位增大的方法是( )。
A. 增大pHB. 降低pHC. 增大Mn2+浓度D.以上方法都不对2、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是()A.NH3B.SCN-C.NO2-D.en3、下列分子中,μ=0的是()A. PCl3B. NF3C. SO2D. BeCl2E. H2O4、杂化轨道理论认为,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提供的成键轨道是()A.等性sp杂化轨道B.等性sp2杂化轨道C.等性sp3杂化轨道D.不等性sp3杂化轨道5、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A. C6H6和CCl4B. N2和N2C. CH3F和C2H6D. H2O和C2H5OH6、基态29Cu 的电子组态是( C )A. [Ar]4s23d4B. [Kr] 3d44s2C. [Ar] 3d104s1D. [Xe]4s13d57、某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是[Xe]4f145d106s2,该元素属于()( )A. 第六周期,IIA族,s区B. 第六周期,IIB族,p区C. 第六周期,IIB族,f区D.第六周期,IIB族,ds区8、电泳时,硫化砷胶粒移向正极。
要使一定量硫化砷溶胶聚沉,下列盐中需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是()A.NaCl B.CaCl2C.AlCl3D.MgSO49、加入少量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的原因是()A.电解质离子对吸附层的改变B.电解质吸附了溶剂C.电解质形成离子氛或离子对D.离子强度增加10、沉降是指下列现象()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C.蛋白质盐析而析出下沉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11、胶团结构中扩散双电层是指下列电性相反的两层结构()A .胶核表面和吸附层B .吸附层和扩散层C .扩散层和胶团间液D .吸附层和胶团间液12、下面对溶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具有动力学稳定性B.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并且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且具有动力学不稳定性D.溶胶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同时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E.溶胶不具有相对稳定性13、已知[F e (CN)6]3-是内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杂化方式及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A.d 2sp 3平面正方形B.sp 3d 2正八面体C.d 2sp 3正八面体D.dsp 2平面正方形14、在[Pt(en)2]2+离子中,Pt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为( )。
大学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工科

13.实验测得下反应:A(g)+B(g)→产物,对A为一级反应,B 为二级反应,在某温度下的速率常数为0.05mol-2L-2s-1。
解: (1) 三级 (2) ν = kAB2 = 0.05×0.1×(0.05)2 =
1.25×10-5 mol/L
第3章 溶液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9. 知HClO的电离常数Ka=2.95×10-8,计算 0.05mol·dm-3 HClO溶液中的[H+]、[ClO-]及电离度。
解:由于
c 0.05mol / L Ka 2.95108 400 则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近似计算
H c K c
H 2.95108 0.05
[H ] 3.84105
[ClO ] [H ] 3.84105 mol / L
)
3
(393.5)
0
0
2
(824.2)
467.9kJ / mol
r Sm (298.15K ) 3 (213.64) 4 27.28 3 5.74 2 87.4
558J mol1 K 1
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
rGm r Hm (298.15K) TrSm(298.15K) 0 467.9kJ / mol T 558J mol1 K 1 103 0
[ Ag ]
Ksp
[CrO4 ]
91012 3105 mol / L 0.01
故Cl-先沉淀
第6章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12.
解: 由题意得:
K
[A2 ]3 [B3 ]2
201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11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 120 分)本试卷共21 小题,每题 6 分,共126 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照: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C 12 N 14 O 16 Na 23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题6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6.02× 1023个 NaCl 分子NaCl 中含有B. 1.00mol NaCl 中 ,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 1023C. 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 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 1.00L 水中D. 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 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 C H 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5 11A.6 种B.7 种C.8种D.9 种9.以下反响中,属于代替反响的是① CHCH=CH+Br2 CHBr3 2 2② CH3CH2OH CH2=CH2+H2O③ CH3COOH+CH3CH2OH CH3 COOCH2CH3+H2 O④ C6H6+HNO3C6H5NO2+H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 0.1mol · L-1 HF溶液加水不停稀释,以下各量一直保持增大的是+?( HF)c(F -)A. c ( H)B. KC.D.()c H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响为:Fe+Ni O+3H O=Fe(OH) +2Ni ( OH)22 3 2 2以下相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响为 Fe+2OH-2e =Fe( 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邻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响为 2Ni ( OH)2 +2OH-2e =Ni 2O3+3H2O12.能正确表示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 + 2 FeS+2H=Fe2 +H SB. NH 4HCO3溶于过度的NaOH溶液中:- -2-+H2OHCO3 +OH=CO3c(H )c( HF)C.少许 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C6H5O- +SO2+H2O=C6H5 OH+HSO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2+ -CaCO3+2CH3COOH=Ca+2CH3COO+CO2 +H2O13.短周期元素 W 、 X 、 Y 和 Z 的原子序数挨次增人。
工科基础化学(复习)2011-40学时

电池反应Kθ与Eθ 关系 ln Kθ= ZFEθ/ (RT) 4、电极电势 (1)产生电极电势的本质原因
第六章 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重点
(2)标准氢电极 (3)相对电极电势 (4)标准电极电势φθ (5)参比电极 C RT ( ln (6)能斯特方程 nF ( C (7)电极电势的应用 5、极化、极化的原因 6、超电势η (过电位 )
d dnB B
4、反应进度 (mol) 5、反应热效应的理论计算 1)等容热效应: qv= ΔU-w = ΔU 2)等压热效应: qp =ΔU-w =ΔU+p· ΔV 3)等压热效应qp与焓: H = U + pV qp = H2-H1= ΔH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重点
4) qp与qv的关系 qp-qv= (ΔUp+ pΔV)-ΔUv= pΔV qp,m-qv.m= ∑BνB(g)•RT ΔrHm- ΔrUm=∑νB(g)•RT B 5)盖斯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 6)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物质、相态、T) 7)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ΔrHmθ(298.15K)
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重点
6、电子云与Ψ2 Ψ2代表在时间t时,空间某点粒子出现的 概率密度,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 现概率密度分布的一种形象描述。 7、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8、核外电子排列三原则 ①泡利不相容原理 ②能量最低原理 ③洪德规则及其补充
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重点
9、核外电子分布式的写法 10、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11、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 12、共价键的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3、杂化轨道理论,各种杂化轨道的特点 14、金属能带理论 15、分子的极性,电偶极矩 1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氢键
基本工科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本工科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状态、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等。
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物质进行化学变化的性质,如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等;物理性质是物质进行物理变化的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组成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质量大,带正电;中子质量大,不带电;电子质量轻,带负电。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排列的。
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金属键是金属中离子间的电子云。
4.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的情况,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表示。
平衡常数是一个表示平衡物质浓度之间比例的数值。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工程、药物制造、环境保护等多种领域中的重要反应。
二、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及其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物质,溶剂是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溶解度曲线是表示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4. 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包括在分子级别上的动态平衡过程。
大一工科化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工科化学基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以及转化的科学,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大家熟知的元素有氢(H)、氧(O)、碳(C)等。
元素的特点包括原子序数(代表元素的核中所含的质子数,也是元素的唯一性质)和原子量(指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通常以相对原子质量表示)。
2. 化合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特点包括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和分子量(指分子中所有原子的质量之和,通常以相对分子质量表示)。
二、化学键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强烈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是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用化学式表示,并在括号中注明电荷,如Na+、Cl-。
2. 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分别由一个、两个和三个电子对共享而成。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碳与碳之间的化学键大多是共价键。
三、化学反应1. 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产物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例如,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电子转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通常以氧的形式出现,还原剂则是通常含有金属或非金属的物质。
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在平衡态下,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浓度始终保持稳定。
平衡系数用于表示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例如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
2011届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4

热点探究 热点1 原电池原理
1.概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3.反应原理:以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的Cu-Zn原电池为例 负极:(活泼金属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不活泼金属Cu)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Zn+2H+===Zn2++H2↑ 电子由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如图所示:
正极:__2_O_2_+_4_H_2_O_+_8_e_-_=_=_=_8_O_H_-___________
总 反 应 : C H 4 2 O 2 2 O H C O 3 2 3 H 2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CH3OH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
负极:_2 _C _H __3 O __H __ _1 _6 _O _H __ _ _1 _2 _e _ _ _ _ _2 _C _O __3 2 _ _ 1 2 H 2 O
1.定义化学能
电能
把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的装置。
2.构成条件 活泼性 (1)具有两个________不同的电极(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
属)。
电解质
(2)具有__闭_合_回__路__溶液。
接触
(3)形成________(或在溶液中相互________)。
3.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活泼性___较_强____的金属,发生__氧__化____反应。
电池反应: ___Z_n__+_C_u_2_+=_=_=__Z_n_2+_+_C_u___。
(2)电荷移动方向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1

第十一章分子结构习题答案1. 解释下列概念:(1) σ键和π键(2)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 氢键和范德华力(4)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5) 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解: (1) σ键是s—s,s—p x,p x—p x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成键电子云分布在两核之间,稳定性比较大。
π键是由p y—p y,p z—p z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成键电子云分布在x轴所在平面的上下两侧,π键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存在于共价双键或共价叁键中,比σ键的稳定性小,容易发生反应。
(2) 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这样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的两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不能完全重合,一端带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部分负电荷,这样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如果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能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极性分子,分子的偶极矩大于零。
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3)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如N、O、F)半径很小的原子结合以后,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正电荷密度很大,可以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力就叫做氢键。
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间存在一种只有化学键键能的1/10—1/100的弱的作用力,最早由荷兰物理学家van der Waals提出,故称作范德华力。
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三种。
(4) 原子轨道杂化后所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成分和能量完全等同,这样的杂化就叫做等性杂化。
如果原子轨道杂化以后所形成的杂化轨道的能量和成分不完全相同,这样的杂化叫做不等性杂化。
如水分子、氨分子在形成时中心原子采用的就是不等性sp3杂化。
(5)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时,在形成的分子轨道中一半的分子轨道能量降低,叫做成键轨道。
另一半的分子轨道能量升高叫做反键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二章 习题
三、何种分子间力 H2,SiH4,CCl4 只存在色散力; CH3COOH,HCHO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氢键; 先判断分子的类型(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再判断分子间力的类型。注意氢键! 四、比较并解释BBr3与NCl3分子的空间构型 BBr3:SP2杂化,平面三角形(BCl3、BF3) NCl3:不等性SP3杂化(与NH3类似)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Ag(CN) 2 ] Kf 1.261021 2 [Ag ][CN ]
工科基础化学
第四章 习题
[Ag(CN)2]- = n(Ag+) /V= 510-4 /0.024=1/48 mol/L [CN-]=[n(CN-) -2 n(Ag+) ]/V=1/24 mol/L [NH3]= n(NH3) /V=1/12 mol/L
ZFE RT ln K
上一内容
φӨ(AgCl/Ag) = 0.2220V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六章 习题
AgCl / Ag > 0, 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做正极! 由于
AgI / Ag = -0.1507 V 同样方法计算:
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做负极,Ag被氧化! 15、类似于11题,根据析出电势判断! E析H = H / H -ηH < Zn / Zn
(2x ) 2 (4.2 x ) P K 2 (1.2 2x ) (3.0 x ) P
SO2转化率α=2x/1.2 上下同除以1.22
2 (4.2 x ) K (1 ) 2 (3.0 x )
2 (7 ) K (1 ) 2 (5 )
工科基础化学
习题讲解
工科基础化学
第二章 习题
1.下列物质哪些可溶于水?哪些难溶于水? (1)CH3OH;(2)CH3COCH3;3)C2H5OC2H5 ; (4)HCHO; (5)CHCl3;(6)CH4。 2.判断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熔点的高低。 (1)NaF-MgO;(2)BaO-CaO;(3)SiC-SiCl4; (4)NH3-PH3。 3.下列各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何种分子间力? (1)H2;(2)SiH4;(3)CH3COOH;(4)CCl4; (5)HCHO。 4. 比较并简单解释BBr3与NCl3分子的空间构型。
2
2
ηH =0.72+0.116logi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Logi > -2.95, i > 1.110-3 A/cm2
返回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二章 习题
一、可溶或难溶于水 ① CH3OH (甲醇) 可溶,氢键 ② CH3COCH3 (丙酮) 可溶,氢键 ③ C2H5OC2H5(乙醚) 可溶,氢键 ④ HCHO(甲醛) 可溶,氢键 ⑤ CHCl3(氯仿)弱极性,难溶 ⑥ CH4(甲烷)不溶,非极性 故,①②③④可溶,⑤⑥难溶
K b [Cu ( NH3 ) 4 ]2 2.251020 Ksp K f [ NH ]2 [ NH3 ]2 4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四章 习题
[ NH ][OH ] 4 Kb 1.77105 [ NH3 ]
34、 NH3+H2O=NH4++OH-
2NH3+Ag+ =[Ag(NH3)2]+ n(Ag+) = 0.0250.02 = 510-4
K f ,[ Ag ( CN ) K f ,[ Ag ( NH
2] 2
3 )4 ]
[Ag(CN) 2 ] [ NH3 ]2 1 / 48 1 / 12 1 [Ag( NH3 ) 2 ] [CN ]2 x 1 / 24 12x
[Ag(NH3)2]+=7.410-16 mol/L
RT 1 RT ln 2 0 ln[H ]2 0.0591 H ] lg[ 2F [H ] F
/ H2
E析H =
H / H2
-ηH = 0.0591log[H+]-0.21
2
要想H2不析出,必须满足E析H < Ni
得到pH = -log[H+] >1.3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二章 习题
二、比较熔点的高低 ① NaF<MgO ② BaO<CaO ③ SiC>SiCl4 ④ NH3>PH3 首先判断晶体的类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熔点的变化规律是,电荷越多、半 径越小、晶体越稳定;SiC为原子晶体,NH3 含有氢键。
上下同乘以2/1.2 近似处理:α≈1 近似处理:α=92.4%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工科基础化学
第四章 习题
17、计算i值,判断盐的电离情况。 27、 HCl + NaAc = NaCl + HAc HAc= H+ + Ac- , NaAc过量,构成 HAc- NaAc缓冲体系!
32、NH3+H2O=NH4++OHCu2+ + 4NH3=[Cu(NH3)4]2+
/ Ni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AgCl / Ag 14、首先计算出
第六章 习题
组成原电池:以标准Ag+/Ag电极为正极,标准AgCl/Ag 电极为负极, 正极还原反应:Ag+ + e = Ag, 负极氧化反应:Ag + Cl- -e = AgCl 原电池总反应:Ag+(aq) + Cl-(aq) = AgCl(s) K1Ө = 1/KspӨ(AgCl) E1Ө = φӨ(Ag+/Ag) -φӨ(AgCl/Ag)=0.7990-φӨ(AgCl/Ag)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六章 习题
11、Ni2+ + 2e = Ni
Ni
H
2
2H++2e=H2 为阴极反应
/ Ni
Ni 2 / Ni
H / H
2
RT 1 ln 0.257 0.0296 0.287V 2 2F [ Ni ]
2
[ NH ][OH ] 4 Kb 1.77105 [ NH3 ] [Cu ( NH3 ) 4 ]2 Kf 2.091013 2 42=Cu2++OHQ=[Cu2+][OH-]2=
上一内容
Ksp [Cu 2 ][OH ]2 2.6 1019
[Ag( NH3 ) 2 ] Kf 1.12107 2 [Ag ][NH3 ]
mol n(NH3) = 1 0.002 =0.002 mol 近似认为Ag+完全转化为[Ag(NH3)2]+ ! 2CN- +Ag+ =[Ag(CN)2]n(CN-) = 10.002 = 0.002 mol 近似认为Ag+完全转化为[Ag(CN)2]-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三章 习题
14、(2)热容与比热容的定义
15、盖斯定律的应用
(3×①-②-2×③)/6
23、(3)反应方向的判断
ΔG<0;Q<Kθ 25、 ΔG<0;Q<Kθ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回主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
第三章 习题
28、(2)假设O2消耗 x mol,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