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淄博旅游小姐大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海岛九年一贯制学校蒋瑞源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39-P4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能正确使用工具画平行线。
2.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形成表象,并通过
观察、操作等活动,加深平行的认识,发展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大胆求证的思维习惯,培养应用数
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铅笔、方格纸、小棒、长方形纸等。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直线
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学习了有关直线的知识,回忆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生:直的,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
归纳:直线的特点。
2.复习“平面”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有一些字,能读读吗?
生:我们、爱、数学
问:这些字都在同一平面上吗?
生:不在。
问:哪些字在同一平面上?
生:“我”和“们”,“数”和“学”
【直线和平面两个概念是学生认识平行线的知识基础,所以开课后的谈话
和提问帮助学生梳理了已学的知识,把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置于原有的知识背景中,以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降低新课学习的难度。
】
这节课,我们要在同一个平面的前提下学习新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提取研究对象
1.出示情景图片,引导观察。
师:老师周末拍了3幅图片,给你们看看,它们是路灯、跑道、高压线。
同学们,你能从下面几幅图中找到直线吗?
(让学生指出图片上的直线后,教师课件演示平面上的两条直线)
师:在路灯这个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灯杆,在高压线的这个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它的两个脚,在跑道面上也能找到这样的两条直线。
师:这5幅图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两条直线。
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摘录板书:两条直线同一平面
2.揭示研究方向。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过渡: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图片隐去,得到这样的五组直线。
三、引出争议,通过相交体会不想交
1. 认识相交。
师:你能根据每组直线的图形,判断哪些直线相交,哪些直线不相交?你来说说。
(指名汇报)
生:交叉了(相交)
师:交叉了(相交)你能指指在哪交叉了吗?(生指)
小结:两条直线交叉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我们叫做——相交。
(板书)
2.认识平行。
师:你们也把第2组分为一类,大家都没有意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引导: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你能想象一下,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是怎样的?来,闭起眼睛这两条直线延长了,又延长,再延长,相交了吗?
生:没有相交。
问:这组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吗?
生:不会。
板书:不相交
师:来看第3组,这是刚才分类的时候争议最大的,它是属于相交还是不相交的呢?
生:第3组的两条直线延长后是相交的。
师根据学生分析后的结果调整分类。
小结:(指2)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叫做互相平行。
提示课题:下面,我们进一步认识“互相平行”
板书:认识平行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39页,(指)“互相平行”“互相”是什么意思呢?
问:一条直线能叫做互相平行吗?
生:不能
引导:那么至少需要几条直线呢?
生:两条。
师:(指课件)好,这里有一组平行线,我们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反过来也可以说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红直线和蓝直线互相平行。
问:老师这还有一组平行线,谁能像老师那样也来说说这一组呢?(指黑板)
红
黄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注重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感受,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中构建,力图使学生从生活情景和经验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另一方面,重视抽象数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组织讨论互相平行这一概念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通过分类,使学生了解到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通过比较,使学生对于互相平行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进一步研究做好了铺垫。
】
四、带着概念,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1.判断4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互相平行,下面教师想考考你们,这有四组直线,第几组是互相平行的。
(指名汇报)你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第4组不是互相平行的?
生:因为它延长后是相交的。
2.从图片中找平行线(书本39页)
课件出示:黑板、秋千、五线谱、数学书。
问:在这些图上,你能找出互相平行的线吗?
3.从实物找互相平行的例子。
学生观察课件的场景图,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汇报。
小结: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的。
4.从图形中找平行的线段。
(41页第3、5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使学生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
】
五、利用平移,突破画平行线的难点
1.活动:利用身边的或这老师提供的材料做一组平行线。
课件出示材料。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小棒、方格纸、小红星本纸、白纸,请同学们从中选择材料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做一组平行线。
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多。
学生四人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反馈,评价。
折的方法、画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点: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通过操作活动,折、画、摆、说,采用“个体探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的思维由表及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平行的特征,使学生数学的思考得以加深和发展,不但深刻的理解其特征,还培养了创新意识。
】
3、结合做平行线的活动,引导画平行线的方法。
师: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组的平行线,老师也想画一组,可以吗?
(教师用一把米尺的边画一组平行线)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画的这几组平行线有什么局限吗?
生:画出来平行线只能跟米尺的宽度一样。
师:要画出不同宽度的平行线该怎么画?我们利用平移来画平行线。
你们看,我这样画行吗?
(教师换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再慢慢移动成不平行)
师:这样行吗?
生:不行,歪了。
师:好,我小心点移?(又移歪了)这样行吗?(不行)
师:怎样才能确保平行?(给个依靠)可以怎么做?
(引导出可以拿一把直尺做依靠)有了依靠了,下一步该怎么样?(移动)然后呢?(画)师:谁来和老师一起画这条线?(师生合作完成)
师:还能再画一条直线与它平行吗?(师生合作完成)
师:还能画吗?能画多少条?
让学生知道可以画无限条。
然后让学生自己来画一组平行线,做试一试的练习
六、总结全课,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
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反思】
一节新授课时的教学下来,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是抓住了教材编排的特点,而且在处理“同一平面”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上也有一些创新之处。
形成了互相平行的关系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重难点及编排意图上力求通过直观感知“同一平面内”
去理解和感受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但教材没有现成可以借
鉴使用的实例去铺垫。
我只有通过课前一定的渗透并让学生
首先掌握“同一平面”这个概念。
利用一个写有“我们”、“爱”、
“数学”的长方体,直观地展示了“同一平面”和“不在同
一平面”的两种关系对比,使学生得到区别和表象的建立,
从而初步构建了教学重点的基石,有了这个概念表象的建立
为下一步“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就具备了观
察、想象、体会、验证的条件。
2.对于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教学是重组空间观念的研究开
端,需要在直线的特点上进行突破,尤其是第二组的延长后
相交对于学生判断引出的质疑、猜想和验证与教材中所展现
的“不相交”看似相悖却隐含着“相交”概念的渗透和构建,
的确需要这样的感知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和空
间观念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这与教材的编排实现了足
够的呼应。
3.操作实践的练习充分做到了让学生利用利用身边的或这老师
提供的材料去做一组平行线,实现了从数学知识模型的建立
到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德目标。
创造性强烈,也让学生的主
体作用、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归纳形成的概
念于实践操作中加以验证和发展。
但也应该注意到,引起和唤起学生对具体数学表象的重视并感知和质疑的教学形式、处理方式还十分的不成熟及不到位。
强烈的探究欲望是
课堂求知的原动力。
突破这样的瓶颈对于任何一节数学课堂来说,无疑
是最为重要和难能可贵的,我应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注意向这样的
课堂生成对于教学目标重难点服务的珍贵之处,对于闪现着智慧光芒的
学生创新精神给予重新的审视和必要的重视。
注: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提交到评选平台的教案都必须遵守百度文库的版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