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手册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记忆版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记忆版
6.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醋炙(制)的品种
处方名称
处方药味应付
处 方 常 用 名
鸡内金
醋炙鸡内金
内金、炒内金、炙内金、鸡肫皮
7.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盐炙的品种
处方名称
处方药味应付
处 方 常 用 名
杜仲
盐炙杜仲
川杜仲、炒杜仲、盐杜仲、盐炙杜仲、杜仲炭
8.处方直写药名(或煅)即付煅制的品种
9.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炭)即付炭制的品种
处方名称
处方药味应付
处 方 常 用 名
地榆
地榆炭
地榆炭
艾叶
醋艾炭(外用付生品)
艾叶炭、艾炭、蕲艾、蕲艾炭
侧柏叶
侧柏炭
侧柏、侧柏炭
蒲黄
蒲黄炭
蒲黄炭、黑蒲黄
棕榈
棕榈炭
棕榈炭、棕板炭、棕炭、陈棕炭
炒稻芽
炒稻芽、香稻芽
酸枣仁
炒酸枣仁
炒酸枣仁
2.处方直写药名(或炒)即付麸炒的品种
处方名称
处方药味应付
处 方 常 用 名
白术
麸炒白术
贡白术、炒白术、麸炒白术
苍术
麸炒苍术
茅苍术、炒苍术、南苍术、北苍术
芡实
麸炒芡实
炒芡实、鸡头米、麸炒芡实
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
薏薏米、苡仁、苡米、炒薏苡仁、炒薏米、炒苡米、炒苡仁、麸炒薏苡仁
3.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或制)即付烫制的品种
处方名称
处方药味应付
处 方 常 用 名
龟甲
砂烫醋淬龟甲
龟板、炙龟板、炙龟甲、醋龟甲、玄武版
鳖甲
砂烫醋淬鳖甲
炙鳖甲、烫鳖甲、醋炙鳖甲
4.处方直写药名(或炒或炙)即付蜜炙的品种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DOC_80页.doc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DOC_80页.doc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前言中药饮片调剂是指中药药剂人员遵照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调配成药剂,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从生产、炮制、加工到临床应用,调剂处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民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涉及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中药汤剂相传始于公元前商代时的伊尹,经过几千年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逐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做好中药饮片调剂工作,需要中药药剂工作者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做每项工作环节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求必须经过中医药学专业学习、真正掌握了中药饮片调剂的有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和做好工作。

由于全国各地区多年历史形成的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不同之处。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技术法规,但未能做到全国统一执行,因此年北京市卫生局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贯彻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方针政策,为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北京市的中医药学专家,在千来已积累中药饮片调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反复研讨及论证,编辑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作为行政性技术法规于年月日正式实施,为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迄今,《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已实施了年,对它进行必要的修订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

为此,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先后提出了修订《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建议。

在年开始即组织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对年版的《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进行修订工作。

时至今日,在原《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完善成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由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作为北京市中医药行政性技术法规和医药企事业单位中药处方与调剂工作的法定依据,于年月日颁布实施。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凡例一、《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分前言、凡例、目录、正文、附录、索引(按中文笔画)顺序排列。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手册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手册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手册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来英副主任委员:丛骆骆赵静屠志涛常务编委:杨光金世元编委:(按姓氏笔划排序)于贵平朱蓓许保海李广庆李京生苑景春陈桂莲钟赣生翟胜利前言中药饮片调剂是指中药药剂人员遵照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调配成药剂,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从生产、炮制、加工到临床应用,调剂处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民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涉及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中药汤剂相传始于公元前商代时的伊尹,经过几千年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逐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做好中药饮片调剂工作,需要中药药剂工作者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做每项工作环节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求必须经过中医药学专业学习、真正掌握了中药饮片调剂的有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和做好工作。

由于全国各地区多年历史形成的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不同之处。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技术法规,但未能做到全国统一执行,因此1980年北京市卫生局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贯彻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方针政策,为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北京市的中医药学专家,在千百年来已积累中药饮片调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反复研讨及论证,编辑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作为行政性技术法规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迄今,《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已实施了26年,对它进行必要的修订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

为此,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先后提出了修订《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建议。

在1999年开始即组织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对1984年版的《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进行修订工作。

时至今日,在原《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完善成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由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作为北京市中医药行政性技术法规和医药企事业单位中药处方与调剂工作的法定依据,于2010年月日颁布实施。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版整体情况介绍及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版整体情况介绍及
中药饮片调剂历史沿革
中药汤剂相传是始于公元前1700年商代的伊尹。据考证中药汤剂至今已有3745年的历史。经过历史沿革与开展,历代前贤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中国独有的一门学科。 当然,不可否认其中确实混杂有糟粕与错误,需要经过整理区分,加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应配套的标准
中药汤剂调剂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医疗临床处方所使用的中药饮片是与中药汤剂调剂不可分割的物质根底,其能否确保品种准确、加工炮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同时制定与之配套、论述口径一致的 ?中药饮片炮制标准?
?规程?应发挥的作用
本?规程?公布后,处方医师应按本?规程?的要求书写处方; 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遵照本?规程?进行调配; 卫生、中医管理、药监以及司法部门在处理有关中药调剂所发生的药疗事故都要以本?规程?做为法定依据; 培训中医药工作者应以本?规程?为依据。
新版?规程?名称的修改
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改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中药调剂应包含两个内容,即对中成药的调剂和对中药饮片的调剂 新版?规程?只涉及传统饮片的调剂,不涵盖中成药的调剂和新型饮片〔小包装饮片、免煎颗粒等〕,故将名称改为“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全书章节变化
将83版?规程?第一章“中药调剂人员条件与职责〞取消,改为“总那么〞。 将83版?规程?第四章“毒性中药管理〞改名为“有毒中药的调剂〞。 取消83版?规程?第五章“煎药〞。关于需特殊煎煮的品种,列在第三章中 “调剂时需单包,以便于煎药时特殊处理的品种〞一节内。 取消83版?规程?第六章“中药保管与养护〞 。 增加“中药用药禁忌〞章节。 增加“麻醉中药的调剂〞章节。
石竹草——与瞿麦同科,不是一物,不应作瞿麦的处方药名使用。 铁丝灵仙、铁杆灵仙——为百合科短梗菝契和华东菝契的根及根茎,不应作为威灵仙入药。 刺五加——为五加科刺五加的根及根茎和茎,与五加皮不是一物,不应混用。 紫花地丁——原同为苦地丁和如意草的别名。紫花地丁本为堇菜科植物,与菊科的苦地丁不是一物,不应与苦地丁混用,现将紫花地丁与苦地丁分开,列为如意草的正名。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版)整体情况介绍及修订内容模板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版)整体情况介绍及修订内容模板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版)整体情况介绍及修订内容中药饮片调剂历史沿革中药汤剂相传是始于公元前1700年商代的伊尹。

据考证中药汤剂至今已有3745年的历史。

经过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中国独有的一门学科。

当然,不可否认其中的确混杂有糟粕与错误,需要经过整理辨别,加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毛主席陆续提出了继承发扬中医药遗产的方针政策。

北京市卫生局遵照上级指示开始组织有关专家着手整理中医药经验,陆续编辑发布了:《北京市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别手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调剂操作规程》《中药煎药操作规程》等资料。

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在整理编写和调查研究过程中,了解到中药用药习惯,在全国各地区乃至北京市的东、西、南、北城的不同地域,都有很大差异。

医生处方所书写的药名,到各药店或本医疗单位,中药房调配处方所付给的药味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品种、生与制也不相同。

所谓“处方应付”各单位、个人理解大不相同。

经常发生的药疗事故案件,无法判断孰对孰错,分不清法律责任,司法部门、主管部门无法判决与处理。

1980年党和政府倡导建立法制社会,特别对药品提出单独立法。

当时国务院责成卫生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起草《药政法》。

北京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北京市政府指示精神;首先针对当时比较突出的中药调剂混乱问题,率先于1983年编辑出《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

要求组织全市中医药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自行对照检查纠正,规定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行。

从此,成为全国、北京市中医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中药调剂工作的技术法规。

北京市卫生局于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药调剂规程》,迄今已经过了28年,因时过境迁,实际情况已有了较大变化。

特别是国家对药品已正式立了法,其中对中药调剂工作已规范了法律条款。

因此,亟应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依据新法律,进行必要的修订十余年来,北京中医药学会在几次会议上多位中医药有识之士对中药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都提出了意见,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引言中药饮片是中医药学重要的剂型之一,其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北京市制定了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对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进行规范。

1. 调剂人员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必须由具备中医药学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调剂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具备中医药学专业背景知识;•熟悉药材的性质、功效和用法;•熟悉中药饮片的名称、用量和配伍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 调剂场所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应在符合卫生标准的专用场所进行。

调剂场所应具备以下条件:•干净整洁,无尘埃、异味等;•具备充足的光线和通风设施;•配备相应的调剂工具和设备;•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

3. 调剂流程中药饮片的调剂流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药材复核:对进货的药材进行复核,确保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

2.药材研磨:将药材按照规定比例进行粉碎研磨。

3.药材筛选:将研磨后的药材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符合要求的药材颗粒。

4.药材混合:将筛选后的药材按照配伍原则进行混合。

5.药材包装:将混合后的药材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包装,保证每包药材的质量和用量一致。

6.药材质量检验:随机抽取药材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要求。

7.药材存储:将调剂好的药材妥善存放,防止受潮、虫蛀等。

4. 调剂记录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以下内容:•药材进货记录:记录药材的来源、批次、数量等信息。

•药材调配记录:记录药材的调配比例、混合方式等信息。

•药材质量检验记录:记录药材抽样检验的结果。

•药材包装记录:记录药材的包装日期、批号等信息。

•药材存储记录:记录药材的存储条件、期限等信息。

5. 调剂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调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药材的配伍原则应符合中医药学的要求;•调剂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药材的保存;•调剂后的中药饮片应有明确的包装和标识。

结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药调剂标准((北京市标准))

中药调剂标准((北京市标准))

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中药饮片调剂常规是近多年实践逐步形成的,是中药调剂工作的准则,中药饮片调剂常规一般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5个程序。

一、审方审方是中药调剂工作的第一个环节。

它不仅对医师所开处方负责,而且要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负责,所以对处方要详细的审阅。

中药调剂人员应全面掌握调剂理论知识,必须熟练识别中医处方的繁、简、行草字以及同音字。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字迹不清的,不可主观猜测,以免发生差错,一定要审查无误后,方可计价调配,否则不予调配,审方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婚否、住址或工作单位、病历号、日期、医师签名等。

处方日期,医疗单位对超过三日的处方不予调配。

中药店应了解新方还是旧方,如实旧方应问明处方上的姓名、日期,避免拿错方或误服的事故。

审阅处方的性别、年龄、婚否、病历号、等,如系老人、小孩、,注意剂量是否超量;如系孕妇,应注意有无妊娠禁忌药。

2、审查药名,要注意药名的一字之差。

(1)品种不同。

如破故纸(补骨脂)与洋故纸(木蝴蝶),忍冬花(金银花)与冬花(款冬花),吴茱萸与山茱萸,怀牛膝与川牛膝,大胡麻与小胡麻等。

(2)同一品种炮制方法不同。

如干姜、炮姜、煨姜;制南星、胆南星等。

(3)同一植物入药部位不同。

如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橘核、橘络;扁豆衣、扁豆花等。

3、审查剂量、剂数书写是否清楚,有无重开、错开、超量、药量遗漏或模糊不清,除重开、剂数可与患者商量酌情修改外,应请医师修正后方可调配,切忌主观猜测臆断,以防差错。

审查处方中有无毒性中药,如有毒性中药,必须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

4、审查处方中有无相反、相畏药,超量药及妊娠禁忌药,如有不予调配。

如系病情需要,应与医生联系,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5、审查有无短缺药,如有按“先救急、后一般”,“先儿童、后成人”,“先重病、后轻病”,“先住院、后门诊”等原则酌情处理。

对紧缺药品,药剂人员有责任介绍推荐疗效相似的品种,但未经处方医生改方,药剂人员无权更换处方药品,不得随意用替代品。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前言中药饮片调剂是指中药药剂人员遵照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调配成药剂,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从生产、炮制、加工到临床应用,调剂处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民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涉及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中药汤剂相传始于公元前商代时的伊尹,经过几千年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逐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做好中药饮片调剂工作,需要中药药剂工作者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做每项工作环节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求必须经过中医药学专业学习、真正掌握了中药饮片调剂的有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和做好工作。

由于全国各地区多年历史形成的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不同之处。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技术法规,但未能做到全国统一执行,因此1980年北京市卫生局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贯彻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方针政策,为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北京市的中医药学专家,在千百年来已积累中药饮片调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反复研讨及论证,编辑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作为行政性技术法规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迄今,《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已实施了26年,对它进行必要的修订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

为此,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先后提出了修订《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建议。

在1999年开始即组织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对1984年版的《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进行修订工作。

时至今日,在原《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完善成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版)整体情况介绍及...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版)整体情况介绍及...
关于《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版)整体情况介绍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少说多做,句句都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多说少做,句句都会受到别人的忽视。
中药饮片调剂历史沿革
中药汤剂相传是始于公元前1700年商代的伊尹。据考证中药汤剂至今已有3745年的历史。经过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中国独有的一门学科。 当然,不可否认其中的确混杂有糟粕与错误,需要经过整理辨别,加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增加原版未收载品种150余个
北京常用品种,但原版遗漏未收载100种:槐米、枳实、马钱子、虎杖等。原版只收载炮制品,未收载生品26种:生枳壳、生何首乌、生白术等。有些品种遗漏了部分炮制品27种:滑石粉、当归炭、土当归、煨葛根等。将原规格混淆不清品种单列:当归身、细生地、马鹿茸、红参等。
修改药品处方名称近50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毛主席陆续提出了继承发扬中医药遗产的方针政策。北京市卫生局遵照上级指示开始组织有关专家着手整理中医药经验,陆续编辑发布了: 《北京市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别手册》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中药调剂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等资料。 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在整理编写和调查研究过程中,了解到中药用药习惯,在全国各地区乃至北京市的东、西、南、北城的不同地域,都有很大差异。 医生处方所书写的药名,到各药店或本医疗单位,中药房调配处方所付给的药味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品种、生与制也不相同。所谓“处方应付”各单位、个人理解大不相同。 经常发生的药疗事故案件,无法判断孰对孰错,分不清法律责任,司法部门、主管部门无法判决与处理。
第六章 麻醉中药的调剂 附录附录ຫໍສະໝຸດ 第一、二、四、六章修改内容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前言中药饮片调剂是指中药药剂人员遵照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调配成药剂,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从生产、炮制、加工到临床应用,调剂处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民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涉及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中药汤剂相传始于公元前商代时的伊尹,经过几千年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逐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做好中药饮片调剂工作,需要中药药剂工作者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做每项工作环节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求必须经过中医药学专业学习、真正掌握了中药饮片调剂的有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和做好工作。

由于全国各地区多年历史形成的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不同之处。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技术法规,但未能做到全国统一执行,因此1980年北京市卫生局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贯彻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方针政策,为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北京市的中医药学专家,在千百年来已积累中药饮片调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反复研讨及论证,编辑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作为行政性技术法规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迄今,《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已实施了26年,对它进行必要的修订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

为此,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先后提出了修订《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建议。

在1999年开始即组织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对1984年版的《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进行修订工作。

时至今日,在原《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完善成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 经常发生的药疗事故案件,无法判断孰对 孰错,分不清法律责任,司法部门、主管部门 无法判决与处理。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4
1980年党和政府倡导建立法制社会,特别对药品提 出单独立法。当时国务院责成卫生部牵头组织有关专 家起草《药政法》。
北京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北京市政府指示精神; 首先针对当时比较突出的中药调剂混乱问题,率先于 1983年编辑出《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
荠苨 —— 与桔梗不是一物,不应混用。 十大功劳——本为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及阔叶十大功劳的
叶,功劳叶为冬青科枸骨的叶,不是一物,不应混用。 草河车——拳参和重楼不是一物,却均以草河车为别名,造
成混乱,应取消此用名 血见愁——与血见愁同名的药很多。北京习惯付茜草,为规
范,应取消此用名 水半夏——水半夏为天南星科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与半夏不是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25
修改药品处方名称近50个
➢ 药品 “处方名称”应为法定名称,均采 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使用的名称。
➢ 如《药典》未收载,依次查阅 《北 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北京市中药饮片标准》
➢ 《中华本草》的规范名称。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26
举例:(括弧内为修改前的不规范正名)
如: 定风草(天麻)、泡参(南沙参)、朱砂七(红药 子)、红姑娘(锦灯笼)、天师粟(娑罗子)等等。
以日常俗称,不宜以处方用名出现,应规范 的数个
如: 蝙蝠粪(夜明砂)、驴扎嘴(大蓟)、野兔粪(望月砂) 等等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31
处方用名存在同名异物现象,避免混乱规范用名
如:
冬青子——为女贞子别名,是木樨科女贞的果实,但冬青子 存在同名异物的现象,如冬青科冬青的果实也称为冬青子。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4页
1980年党和政府提倡建立法制社会,尤其对药品提 出单独立法。当初国务院责成卫生部牵头组织相关教 授起草《药政法》。
北京市卫生局依据卫生部、北京市政府指示精神; 首先针对当初比较突出中药调剂混乱问题,率先于 1983年编辑出《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
要求组织全市中医药工作者认真学习、落实执行, 自行对照检验纠正,要求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
从此,成为全国、北京市中医药有史以来,第一个 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布中药调剂工作技术法规。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5页
北京市卫生局于1984年颁布实施《中药 调剂规程》,迄今已经过了28年,因时过 境迁,实际情况已经有了较大改变。尤其 是国家对药品已正式立了法,其中对中药 调剂工作已规范了法律条款。所以,亟应 依据已经改变了新情况、依据新法律,进 行必要修订。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8页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内涵:
临床医生经过辨证论治、应用需要炮制加工质 量合格中药饮片开具处方; 中药调剂人员按照处方,遵照《规程》进行调 剂操作; 配制中成药也可参考本《规程》; 其是否准确无误,是包括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负有法律责任主要工作。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9页
《规程》只是针对“中药汤剂调剂”怎样正 确操作而制订《技术法规》,为使其不被误 解、愈加“名符其实”,所以,改称:
物,不应混用。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32页
➢ 石竹草——与瞿麦同科,不是一物,不应作瞿麦处方药 名使用。
➢ 铁丝灵仙、铁杆灵仙——为百合科短梗菝契和华东菝契 根及根茎,不应作为威灵仙入药。
➢ 刺五加——为五加科刺五加根及根茎和茎,与五加皮不 是一物,不应混用。
➢ 紫花地丁——原同为苦地丁和如意草别名。紫花地丁本 为堇菜科植物,与菊科苦地丁不是一物,不应与苦地丁 混用,现将紫花地丁与苦地丁分开,列为如意草正名。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手册

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手册
由于全国各地区多年历史形成的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不同之处。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技术法规,但未能做到全国统一执行,因此1980年北京市卫生局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贯彻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方针政策,为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北京市的中医药学专家,在千百年来已积累中药饮片调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反复研讨及论证,编辑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作为行政性技术法规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计价
1、计算药价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规定,按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或认可的药价计算,不得任意改动或估价,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该药的规定价格,计算出单味药的价钱,再将处方所有单味药的价钱相加,即为一剂药的金额,再乘以处方的剂数,即为该处方的总价。
2、每味药的价钱尾数每10克可以保留到厘,计价完毕,每张处方的药价可四舍五入保留到分。
3、审阅处方中所列药味如有“脚注”,要遵照医嘱要求办理,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涂改处方。如有需要自备“药引”,要向取药者说明。
4、对处方中药味短缺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请处方医师更换疗效类似品种或告知取药者自己外购,药剂人员无权擅自使用代替品。
5、处方中如有属于自费的药味,要向取药者说明。
6、问清患者是否有代煎等要求,以便计价。
三、调配
调配是调剂中药处方最重要的环节,要求从事调剂的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需要严肃认真按照医师处方要求进行调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调剂人员接到经过审方、计价、收费后的处方,还需要对处方各项内容进行审核,经过复审无问题后,方进行调配。
2、调剂所用的戥秤,首先核准定盘星。持戥方法为左手握住戥杆,右手取药,提起戥毫至眉齐,检视戥星指数与所取药味剂量相符。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9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9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手册【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前言中药饮片调剂是指中药药剂人员遵照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调配成药剂,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从生产、炮制、加工到临床应用,调剂处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民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涉及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中药汤剂相传始于公元前商代时的伊尹,经过几千年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逐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做好中药饮片调剂工作,需要中药药剂工作者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做每项工作环节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求必须经过中医药学专业学习、真正掌握了中药饮片调剂的有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和做好工作。

由于全国各地区多年历史形成的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不同之处。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技术法规,但未能做到全国统一执行,因此1980年北京市卫生局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贯彻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方针政策,为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北京市的中医药学专家,在千百年来已积累中药饮片调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反复研讨及论证,编辑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作为行政性技术法规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迄今,《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已实施了26年,对它进行必要的修订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

为此,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先后提出了修订《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建议。

在1999年开始即组织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对1984年版的《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进行修订工作。

时至今日,在原《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完善成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由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作为北京市中医药行政性技术法规和医药企事业单位中药处方与调剂工作的法定依据,于2010年月日颁布实施。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接方、审方接方后仔细审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家庭住址或工作单位。

审方时要注意药名书写是否清楚正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需尤加注意;处方中药物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处方药物是否有缺味,需特殊处理的药味是否有脚注,医师是否盖章或签字,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

凡发现不合格处方,应进行登记,并退医师修正。

处方审查合格后,审方人签字,交计价员计价。

2.计价计价员接到审查合格后的处方进行计价。

计价合格率应达规定要求,计价后应盖计价员章或签字,发给病人交费。

3.调剂调剂员接方后,首先查验是否已批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来英副主任委员:丛骆骆赵静屠志涛常务编委:杨光金世元编委:(按姓氏笔划排序)于贵平朱蓓许保海李广庆李京生苑景春陈桂莲钟赣生翟胜利前言中药饮片调剂是指中药药剂人员遵照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调配成药剂,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从生产、炮制、加工到临床应用,调剂处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民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涉及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中药汤剂相传始于公元前商代时的伊尹,经过几千年历史沿革与发展,历代前贤逐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早已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做好中药饮片调剂工作,需要中药药剂工作者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做每项工作环节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求必须经过中医药学专业学习、真正掌握了中药饮片调剂的有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和做好工作。

由于全国各地区多年历史形成的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不同之处。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技术法规,但未能做到全国统一执行,因此1980年北京市卫生局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贯彻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方针政策,为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北京市的中医药学专家,在千百年来已积累中药饮片调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反复研讨及论证,编辑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作为行政性技术法规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迄今,《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已实施了26年,对它进行必要的修订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

为此,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先后提出了修订《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建议。

在1999年开始即组织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对1984年版的《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进行修订工作。

时至今日,在原《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完善成为《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由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作为北京市中医药行政性技术法规和医药企事业单位中药处方与调剂工作的法定依据,于2010年月日颁布实施。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年月凡例一、《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分前言、凡例、目录、正文、附录、索引(按中文笔画)顺序排列。

二、本《规程》所列药名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中药材标准》及《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规范名称。

其它别名和不规范的用名均列入《处方常用别名与正名对照表》中以便查找。

三、在《处方常用别名与正名对照表》注释中,对有的属于明显错别字或容易造成混淆的不规范药名,均指明不宜再沿用,应废止使用。

四、本《规程》采用的计量单位,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的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克(g)、毫升(ml)为准。

五、本《规程》不涉及每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鉴别]、[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六、本《规程》对中药饮片的炮制用语,是历史发展多年形成的。

如“制”与“炙”有不同内涵,“炙”指药物与液体辅料加热拌炒的方法;“制”是泛指所有中药饮片加工制造,可将“炙”的方法包括其中。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职责与任务 (1)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人员的条件与要求 (1)三、中药饮片调剂规范操作具体要求 (2)第二章中药饮片调剂操作程序 (3)一、审方 (3)二、计价 (3)三、调配 (4)四、复核 (4)五、发药 (5)第三章调配中药饮片处方药味应付 (6)一、处方应付常规 (6)(一)处方直写药名,应付炮制的品种 (6)(二)处方药名已注明炮制要求,应按要求调配的品种 (12)(三)调剂处方,应付依法加工的生品 (17)(四)处方注明“鲜”,应付鲜品 (36)(五)调剂处方,需临时炮制加工的品种 (36)二、并开药 (37)三、应捣碎品种 (38)四、调剂时需去掉非药用部位的品种 (39)五、处方药名应付药味一览表 (40)(一)根及根茎类品种 (40)(二)果实与种子类品种 (43)(三)全草类品种 (47)(四)叶类品种 (49)(五)花类品种 (49)(六)皮类品种 (50)(七)藤木类品种 (51)(八)树脂类品种 (51)(九)菌藻类品种 (52)(十)动物类品种 (52)(十一)矿物、化石类品种 (53)(十二)其它类品种 (54)第四章中药用药禁忌 (55)一、配伍禁忌 (55)二、妊娠用药禁忌 (55)第五章中药汤剂煎煮的质量管理 (57)一、煎药室的管理 (57)二、煎煮设施设备 (57)三、煎药人员要求 (57)四、煎药操作方法 (58)第六章毒性中药管理 (60)一、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60)二、有毒及有小毒中药的调剂 (64)三、附表 (64)第七章麻醉中药管理 (67)第八章附录 (68)一、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妊娠禁忌歌诀 (68)二、药用计量换算表 (68)三、处方不规范药名与正名对照表 (69)四、中药管理相关法规 (75)索引 (75)第一章总则中药饮片调剂工作,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国家、北京市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必须认真执行《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一、从事中药饮片调剂调剂人员的职责中药调剂是一门学术性、技术性很强、负有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必须充分重视,加强管理,确保质量,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

其职责是:(一)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具有认真严谨、对民众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耐心、细心进行诸项工作。

要熟练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调剂业务技能,并且不断学习、了解、掌握中医药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

能正确遵照有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对用药者应负责解答有关用药咨询、主动提示相关注意事项。

(二)必须贯彻质量第一原则,调配处方要做到准确无误、药味齐全、剂量准确、清洁卫生。

严格按照《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所列处方的药味应付进行调剂,严禁以伪充真、以次充好、生制不分、乱代乱用,确保中药的调剂质量。

(三)按照医师处方要求,依据《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中药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等有关规定,进行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调剂。

对于违反规定的处方,调剂人员有权拒绝调剂。

(四)调剂的处方中含有毒性和麻醉性中药,必须遵照《毒性、麻醉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有关法规进行特殊管理。

(五)根据医师处方要求,负责临时炮制加工。

(六)解答中成药,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功效、煎煮方法等用药咨询。

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人员的条件与要求(一)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才能从事饮片调剂工作:1、经过中药中专(含)以上学历的学习取得毕业证书或取得中药士及以上技术职称者;2、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者;3、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必须具有中药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者,并由本单位领导指派任命。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1、未经系统学习过中医药理论和有关知识、技能或没有取得相关任职资格证书者;2、患有精神病、严重皮肤病及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传染病者;3、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体检不合格者。

三、中药饮片调剂室的条件与要求:(一)应有与调剂工作量相适应的调剂室,其墙壁、顶棚、地面平整光洁,无污染源,门窗结构严密,要有调节室内温湿度的空调、排风扇及避光设备。

(二)药斗为调剂中药饮片的容器,多为木质多格式的组合柜,能存放400种以上中药饮片为宜,药斗布局应合理,符合斗谱规律排列。

药名为正名正字。

(三)调剂台为木质结构应宽大坚固。

应有盛放不同规格的包装纸、布袋、滤药器及笺方的设置。

(四)供调剂使用的戥秤、天平必须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才能使用。

(五)用于临时捣碎药味用的铜缸,应配备清洁用的毛巾、毛刷等。

用于整理中药饮片用的簸萁、筛子等,要保持干净整洁卫生。

(六)调剂室内所用各种用具,要有固定存放位置,专人管理。

第二章中药饮片调剂操作程序中药饮片调剂操作程序是经过多年工作实践而形成的,应成为调剂全过程的准则。

中药饮片调剂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五个程序:一、审方审方是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中第一道程序。

从事调剂工作的人员既要对医师所开处方负责,更要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负责。

因此要对处方内容逐字、逐项进行详细审阅,内容如下;1、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婚否、住址或工作单位、病历号或门诊号、处方药味、剂量、用法、剂数、医师签字、日期等。

首先应注意处方日期,对超过日期处方,在未征得原处方医师同意或未重新签字的情况下,应拒绝调剂。

2、审阅处方如有字迹不清、错字、重复药味、未注明剂量、药味配伍禁忌、妊娠忌服、超过规定剂量的问题,应与取药者或处方医师联系研究解决,必须经过处方医师纠正或重签字,方可调剂。

3、审阅处方中所列药味如有“脚注”,要遵照医嘱要求办理,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涂改处方。

如有需要自备“药引”,要向取药者说明。

4、对处方中药味短缺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请处方医师更换疗效类似品种或告知取药者自己外购,药剂人员无权擅自使用代替品。

5、处方中如有属于自费的药味,要向取药者说明。

6、问清患者是否有代煎等要求,以便计价。

二、计价1、计算药价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规定,按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或认可的药价计算,不得任意改动或估价,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该药的规定价格,计算出单味药的价钱,再将处方所有单味药的价钱相加,即为一剂药的金额,再乘以处方的剂数,即为该处方的总价。

2、每味药的价钱尾数每10克可以保留到厘,计价完毕,每张处方的药价可四舍五入保留到分。

3、计价时要注意每味药的单价、剂量、剂数。

对所调剂药味如有不同规格、不同价格的;特别是属于贵重细料药,毒性、麻醉性中药,应在处方药味顶部注明单价(俗称顶码),以利药价的准确。

4、药物需要代煎,应另加代煎费,不应将代煎费混入药费中一同计价。

5、对代煎的汤药在计价后发给凭证号牌。

6、药价计算完毕填入规定的项目内,经手人签字。

三、调配调配是调剂中药处方最重要的环节,要求从事调剂的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需要严肃认真按照医师处方要求进行调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1、调剂人员接到经过审方、计价、收费后的处方,还需要对处方各项内容进行审核,经过复审无问题后,方进行调配。

2、调剂所用的戥秤,首先核准定盘星。

持戥方法为左手握住戥杆,右手取药,提起戥毫至眉齐,检视戥星指数与所取药味剂量相符。

3、称取药味应按处方所列顺序间隔平摆,不得混放一堆,以利核对,如有错味便于分出另配。

对体积松泡品种应先称取,以免覆盖其它药造成复核困难。

对粘度大的品种可后取放在松泡药之上,防粘附包装纸。

鲜药类品种应另包,以免干湿相混,发霉变质,影响疗效。

4、对处方注明需要临时加工炮制品种,遵医嘱加工炮制并应符合质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