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调剂及煎煮教材

合集下载

中药处方调配—调配、核对中药饮片处方(药房管理课件)

中药处方调配—调配、核对中药饮片处方(药房管理课件)

调配中药饮片处方
如处方中写“麻黄”,
6、处方应付
则付给“生麻黄”;
当写“炙麻黄”、
处方应付系指调剂人员根据“ 蜜医炙师麻处黄方” 时的才要付求,选
用符合规格标准的药物,进行“ 处处方蜜方中炙 麻写调黄“配”甘。。草
又 ”
如 ,
处方应付一般包括中药别名应和付并“开生甘药草应”付,、只 中药炮
制品应付。
有写“炙甘草”时, 才付给“蜜炙甘草”。
处方炮制品的应付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当医师在处方上写明药物炮制品的名称时, 才付给炮制品种,若只写药物名称,而不写炮制品的 名称,则付给生品。
如处方写“麦芽”,则付给“清炒麦芽”,处方写 “生麦芽”才付给生品。 又如处方写“酸枣仁”,应付“清炒酸枣仁”;写 “生枣仁”则付生品。此类药物一般需经炮制后使用, 很少生用,因此,只要写药名就可以付炮制品。在这 类药物中某些药物质地坚硬,炮制后有效成分容易被 煎出来,如王不留行炒后开花;矿物药炒后酥脆。另 有些药物性烈偏激,炮制后可缓和偏性,增强疗效, 如白术性燥易伤阴,用米泔水浸制后可减少其燥性, 麸炒后可以增强健脾作用。还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
调配中药饮片处方
5、脚注处理 5.3宜包煎的药 5.3.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以免糊底。车前子、葶 苈子 5.3.2表面含绒毛的饮片。旋复花、辛夷 5.3.3粉末状的饮片,包煎以免药粉分在汤液中,服 药不便。蛤粉、蒲黄、海金沙、六一散、处理 5.4宜烊化的药
胶类、蜜膏类药物、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饴糖、 蜂蜜。
调配中药饮片处方
2、注意事项 (9)处方中有需要临时炮制加工的药品,可称取 生品后由专人处理,临时炮制也要依法炮制, 炮制品要符合质量要求。 (10)调配完毕经自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交复核 人进行复核。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一.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程序
收方→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
二.调剂人员操作规程
1.审查处方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

2.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3.两张处方不能同时调配。

4.按处方逐味称取,分戥定量,单味分列。

5.根据处方要求调配,要求使用炮制品的必须调配炮制品,不能以生代熟,应捣碎的药品必须捣碎,合并开药的处方应仔细核对。

6.调剂时如发现药品有发霉、虫蛀、变质等现象,应停止使用,及时调换。

7.特殊煎煮要求药品(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兑服、冲服)须单包并注明煎煮要求。

8.处方调配结束后在处方上签字,交复核人员复核。

三.计价人员操作规程
1.审查处方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

如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时记录并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正。

2.计价时要认真核对,计价准确。

有缺药情况要做好登记,及时与装货人员联系补充。

四.复核及发药人员操作规程
1.审查处方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

2.复核人员按处方顺序逐味核对药物,无误后,包装并签字。

3.发药人员与取药人核对患者姓名、价格后,交待煎煮方法及需特殊处理药品,将药物发出。

中药调剂技术PPT课件

中药调剂技术PPT课件

37.5元
发 药
赵××
处方管理制度
一、处方权限规定 1、注册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权 2、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权须经所在
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字或盖专用签章后有 效 3、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在乡,镇的医疗、保健、 预防机构时,须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 权
79
处方管理制度
4、试用期医生开具的处方须在医疗、保健、 预防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字 或盖专用签章后有效
•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 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 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 (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 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 (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 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2.药斗柜材质 用什么好 A 不锈钢 B 泡桐树 C 铁皮 D 樟木
灯心草与通草;芦根 与茅根;茵陈与金钱 草;白花蛇舌草与半 枝连;竹茹与丝瓜络; 薄荷与桑叶等。
下面三个大斗柜的作用: A 放杂物方便 B 放量大质轻的中药材 C 放整包药材
1.规格
2.0*1.5*0.6(长*宽*高)
2.药斗数
•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 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 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 (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 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 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 两次空腹温服”;
饮片名称剂量剂数用法等是否准确有无配伍禁忌药对有无配伍禁忌药对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妊娠妇女禁忌药等药妊娠妇女禁忌药等有无临时缺药有无临时缺药有无药名剂量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开药名等有无药名剂量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开药名等处方字迹有无涂改处方字迹有无涂改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是否注明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是否注明翘9g清半夏6g花6g醋芫花3g练习处方2川川乌乌6g6g草草乌乌6g6g天仙子天仙子3g3g花花粉粉9g9g细细辛辛3g3g龙龙6g6g蜈蜈蚣蚣10g10g延胡索延胡索6g6g犀牛角犀牛角3g3g有否重名临时缺药配伍禁忌自费药剂量妊娠禁忌字迹是否清晰用法医师签字超时间用药计价方法计价方法计价常规要求计价常规要求计算机计价步骤计算机计价步骤汤剂每张方散剂算汤剂加工费汤加工计价方法计价方法1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4页
1980年党和政府提倡建立法制社会,尤其对药品提 出单独立法。当初国务院责成卫生部牵头组织相关教 授起草《药政法》。
北京市卫生局依据卫生部、北京市政府指示精神; 首先针对当初比较突出中药调剂混乱问题,率先于 1983年编辑出《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
要求组织全市中医药工作者认真学习、落实执行, 自行对照检验纠正,要求于1984年5月1日正式实施。
从此,成为全国、北京市中医药有史以来,第一个 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布中药调剂工作技术法规。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5页
北京市卫生局于1984年颁布实施《中药 调剂规程》,迄今已经过了28年,因时过 境迁,实际情况已经有了较大改变。尤其 是国家对药品已正式立了法,其中对中药 调剂工作已规范了法律条款。所以,亟应 依据已经改变了新情况、依据新法律,进 行必要修订。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8页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内涵:
临床医生经过辨证论治、应用需要炮制加工质 量合格中药饮片开具处方; 中药调剂人员按照处方,遵照《规程》进行调 剂操作; 配制中成药也可参考本《规程》; 其是否准确无误,是包括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负有法律责任主要工作。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9页
《规程》只是针对“中药汤剂调剂”怎样正 确操作而制订《技术法规》,为使其不被误 解、愈加“名符其实”,所以,改称:
物,不应混用。
中药饮片调剂规程
第32页
➢ 石竹草——与瞿麦同科,不是一物,不应作瞿麦处方药 名使用。
➢ 铁丝灵仙、铁杆灵仙——为百合科短梗菝契和华东菝契 根及根茎,不应作为威灵仙入药。
➢ 刺五加——为五加科刺五加根及根茎和茎,与五加皮不 是一物,不应混用。
➢ 紫花地丁——原同为苦地丁和如意草别名。紫花地丁本 为堇菜科植物,与菊科苦地丁不是一物,不应与苦地丁 混用,现将紫花地丁与苦地丁分开,列为如意草正名。

中药饮片调剂及煎煮

中药饮片调剂及煎煮
剂量不准确
中药饮片的剂量对疗效有着重要影响,剂量过小或过大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为 确保剂量准确,应采用标准化的称量方法和精确的计量器具,同时加强药房工作人员的培 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掌握各种中药饮片的剂量。
配伍不当
中药饮片的配伍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或药方,如果配伍不当,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为避免配伍不当,药房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中药配伍原则和禁忌,仔细核对药方和饮片 ,确保配伍准确无误。
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需要先 单独烊化,再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芳香药
芳香药如薄荷、荆芥等,因其挥发性 成分易受热损失,需要在其他药物之 后单独煎煮或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处 理。
05
中药饮片调剂与煎煮 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中药饮片调剂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饮片质量不稳定
由于中药材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炮制方法等因素,导致中药饮片的质量存在差异,影响 临床疗效。为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稳定,应选择符合标准的中药材、严格控制采收季节和炮 制方法等。
中药煎煮在临床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 总结词:中药煎煮能够使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提高药物治疗效 果。临床中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和时间,以 达到最佳效果。
• 详细描述:中药煎煮是中药使用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中药材的加热和煎煮 ,可以使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例如,在治 疗失眠时,可以采用酸枣仁汤进行煎煮。酸枣仁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通过煎 煮可以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此外,中药煎 煮还受到不同药材的特点和治疗目的的影响。例如,有些药材需要先煎,有些 则需要后下,还有些需要烊化等。医生在煎煮中药时,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 点和治疗方法,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和时间,以保证药物疗效的最大化。同时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行配伍和煎煮,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般中药饮片煎煮指南

一般中药饮片煎煮指南

一般中药饮片煎煮指南中药饮片煎煮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制剂形式,通过将中药饮片煎煮后饮服,可方便快捷地发挥药效。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般的中药饮片煎煮指南。

一、准备工作1.选择优质饮片:购买中药饮片时,应选择质量良好、无虫蛀、无霉变、无异味的产品。

2.配取饮片:根据医嘱或处方的要求,称取所需中药饮片的量,并将其放入干净的煎药锅中。

3.准备煎药锅:使用不易磨损的医药煎煮锅,锅底不宜凹凸不平,以保证药材的完全浸没在水中。

二、煎药操作1.加水:将适量的清水倒入煎药锅中,至距锅沿1-2指宽的位置。

2.浸泡:将加入的饮片用筷子搅拌,使其均匀分布并充分浸泡于水中。

浸泡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3.用旺火煎煮:先用旺火煮沸,然后转至慢火煎煮30-60分钟,待剩余水量与最初的水量相当时即可。

4.用温火保温:浮起的饮片底部有微微焦黄即熟时,将火调至温火,保持水温在80℃左右,煎煮时间约20-30分钟。

若饮片为陈药,则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揉搓:在火源关闭后,用筷子将汤药搅拌均匀,促进溶质的释放和汤液充分混合。

6.过滤:使用过滤布或漏网过滤药渣,将药渣中的汤液充分滤出,同时,也可将过滤后的药液再次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再煎煮,以提高汤液的浓度。

7.温度调整:根据医嘱调整药液的温度,一般饮服时药液的温度在30-40℃之间为宜,避免药液过热或过凉对身体造成刺激。

8.备用: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热水袋内或其他保温容器中备用。

三、用药注意事项1.用量准确:按医嘱或处方要求称取饮片,并严格控制剂量。

2.饮服时间:中药饮片的煎煮一般在用药前饭后空腹时进行,以便于药物更快地吸收。

大多数饮片每天可分2-3次饮服。

3.注意温度:煎煮好的药液不宜过热,饮服时应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4.保存方法:饮片煎煮完毕后,应将药液及时饮服,未饮用的药液应及时冷藏保存,避免长时间放置。

冷藏保存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饮用完毕。

5.配合调节:在饮用中药饮片的同时,应结合饮食调养、生活方式调整等,提高疗效。

中药调剂技术---中药饮片处方的调配

中药调剂技术---中药饮片处方的调配
5.清场
教学内容
学生分组练习“六一散”(滑石18g、甘草3g) 的调配。 在限定时间内规范完成所给处方的调配任务。 一位同学按照操作步骤练习;另一位同学计时, 并按照评分表打分。 教师指导
教学小结
1.归纳总结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总结本次课学生学习情况,指出需注
意的事项。 3.教师依据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技能
中药调剂技术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technique
中药饮片处方的调配
xxx
教学背景
1.学生情况:中药专业二年级学生,前期课程 已经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与 中药鉴定技术。同期正在学习中药炮制技术与 中药制剂技术。
2.教学内容:本次课前已经学习了中药饮片调 剂的设施和工具、审方与计价。
要求评分标准做出评价与指导。
教学重点
等量递减,逐剂复戥 在3.6倒药--分剂量--倒药环节:要一次称出多
剂单味药的总量再按剂数分开,称为“分剂 量”。(称取克数=单味药剂量×剂数) 分剂量时要每倒一次,称量一次,即“等量递减, 逐剂复戥”。
教学难点
1.调配达到《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要求 : 每一剂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3.5 左手持戥,右手推斗、托盘; 3.6 倒药--分剂量--倒药; (等量递减,逐剂复戥) 3.7 按照处方药名顺序依次抓配,重复3.1至3.6的
调配步骤。
教学内容
脚注 处理
教学内容
4.复核并签字 调配完一方后,先将戥子放好,再自行逐味检 查一遍,以确认无误。自查无误后在处方上 签名,再交由复核药师进行复核。
2.调配达到“一抓准”的本领,以提高配方 速度。
布置作业
1.完成四君子汤的调配训练;课后习 题P56-57

中药饮片煎煮制度及流程

中药饮片煎煮制度及流程

中药饮片煎煮制度及流程
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这中药饮片的煎煮制度和流程。

这可真是个大学问啊!
先说这制度,那可是相当重要!咱得保证环境干净整洁,别整得乱七八糟的。

要是脏兮兮的,那煮出来的药能好吗?还有啊,药材的存放也得有规矩,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我跟你们说,之前有个新手,把药材放错地儿了,找了半天,可把人急坏了!
说到流程,这水可得加够喽!我记得有一次,我水加少了,煮出来的药那叫一个浓稠,简直没法喝!先把药材泡一泡,泡个半小时左右,让它们舒展开。

这时候你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嗯……还挺特别的。

然后大火煮开,转小火慢慢煮。

这火候可得掌握好,不然煮出来的药效可就大打折扣啦!哇,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老是掌握不好这火候,不是火大了就是火小了,被师傅骂了好多次呢!
对了,还有个事儿。

听说有个同行,为了图快,没按流程来,结果煮出来的药根本没用,病人找上门来,那场面,可尴尬了!所以啊,咱可不能偷懒,得一步一步来。

这煎煮中药啊,就像一场精细的烹饪,得用心,得有耐心。

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觉得头疼,但是慢慢地,掌握了窍门,也就觉得没那么难了。

如果您在煎煮的过程中,有啥不明白的,随时来问我。

我这又扯远啦,反正记住这些要点,准没错!怎么样,朋友们,都明白了不?。

中药饮片调剂及煎煮ppt课件

中药饮片调剂及煎煮ppt课件
• 妊娠禁用:毒性中药,绝对不能使用,如马钱子、 商陆、朱砂等
• 妊娠忌用:毒性较强、药性较猛中药,避免使用, 如天山雪莲等
• 妊娠慎用:通经去瘀、行气破滞、药性辛热、过于 苦寒,非特殊情况应避免使用,如三七、番泻叶、
大黄
最新编辑ppt
15
处方分析 1
黄芩10g,石膏15g,金铃子10g, 车前子6g,云苓10g,二花6g, 白术10g,白芷10g,生白芍10g, 川楝子10g,甘草6g
中药的配伍禁忌
“叛十藜八芦反。”:半蒌贝蔹瓜及蒌攻皮乌、,瓜藻蒌戟遂仁芫、俱天战花草粉,诸参辛芍
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蔹、白及;
浙贝母、川贝母
川乌、草乌、附子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藜芦反人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 细辛、白芍、赤芍
最新编辑ppt
13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 乌畏犀角,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处方后记:包括医嘱、医师签字、药师签字 (包括计价、调配、复核及发药四栏)、 药价及现金收讫印戳
最新编辑ppt
4
中医处方常用术语
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 正名:中药正名以《中国药典》一部,局、部颁
《药品标准》或《炮制规范》为依据,以历代本草 文献作参考。是中药的规范化名称,一药一名。 • 别名:正名以外的名称。 • 处方全名:正名前冠以说明语(产地、基原、采收、 炮制、新陈、性状等)。如酒黄连、怀牛膝等 • 并开药名:指将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 的饮片缩写在一起构成并开药名,即一名多药,如 赤白芍、二冬、焦三仙、二术等。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一见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滥炙熔莫相依。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及工作流程讲解培训课件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及工作流程讲解培训课件
量等不得调配。
12 毒性中药调配严格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
13 根据中药煎煮常规进行煎煮。
认真执行 “四核对”制度。即:
① 核对:付款和小票是否相符
14
② 核对:有无相反相畏的药物
③ 核对:药物是否与处方相符核
④ 核对物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功效、煎煮方法等 用药咨询。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蒌(瓜蒌) 贝(贝母) 蔹(白蔹) 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 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 辛(细辛)芍(赤芍 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二、调配禁忌
二、饮片调配
调剂处方所列药味,要按照规范的处方应付
药味称取,不得随意替代,不准生炙不分,不准
1
使用不合格药品。严禁短斤缺两。准确程度,要
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
超过±1%
称取药味应按处方所列顺序间隔平摆,不得
混放一堆,以方便核对,如有错味便于分出另配。
为了便于核对,要按处方药味所列顺序进行调配,
5、药品有无虫 蛀、发霉、变质, 及以生代炙、生 炙不分、应捣未 捣的情况
6、细料药品和 毒性药品是否 处理得当
四、饮片发药
1 核对患者姓名和取药剂数, 要特别注意防止姓名相同或 相似而错发药的事故发生。
2 发药时应详细说明用法、 用量以及煎药方法或有无 禁忌等。处方中需特殊处 理的药味,或另加“药引” 需加以说明。
15 调配药品场所、设备、工具卫生整洁。
内方 (本店医师开方)
外方 (本店医师开方)
中药调剂工作流程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ppt课件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ppt课件

四、煎药的工作制度

煎药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差 错事故的发生。 要用合适的煎药容器,化学性质稳定, 传热均匀,一般选用搪瓷器,或者是不 锈钢锅,家庭用砂锅比较多,要避免用 铁锅,铝锅等性质不稳定的容器,以免 发生化学反应。
第三节 中药处方的调剂
一、审查
首先要注意错别字,以及医生自己创造 的简化字; 饮片的剂量 ; 注意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 妊娠禁忌:主要注意有没有妊娠禁用药 或者是妊娠慎用药; 注意对症下药; 注意中西药配伍禁忌;

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掌握煎药火候和煎药时间 一般煮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 沸 状态,使其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 的 溶出。一般煎煮两次,煎煮时间第一煎2030 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攻下药 煎

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掌握煎药顺序 1、先煎:质地坚硬的药物,要先煎煮10-15 分钟后在与其他的药物混合;有毒类的药 物,如川乌草乌等,要煎煮一个小时以上 才能减小他的毒性,所以也要先煎。 2、然后按照一般的煎药方法进行煎煮。 3、后下:有效成分易挥发的药物,或有效 成分长时间煎煮宜被破坏的药物;一般在 其他的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时放入
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掌握煎药顺序 4、包煎:花粉类、含粘液质类、淀粉较多 类、附有绒毛类药应包煎;包煎的药物用 纱布袋包好后,扎紧袋口,然后与其他的 药物一起煎煮。 5、另煎:滋补类应另煎;另煎就是将需要 另煎的药物单独煎煮30-40分钟,然后取药 液,药渣再于其他的药物一起煎煮,最后 ,合并所有的药液服用。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打碎 有些矿物类药,动物甲骨类,贝壳类,还 有 一些果实类,跟或者根茎类药物,有效成分 不 容易煎出,所以常需要打碎,以便于有效成 分 的溶出,比如龙骨、牡蛎、磁石、赭石、莲 子、砂仁等

药学部中药饮片煎煮操作程序

药学部中药饮片煎煮操作程序

中药饮片煎煮操作程序1、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中药饮片煎煮操作程序,以保证煎煮中药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依据:《药品管理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适用于中药饮片煎煮全过程4、职责:煎药人员对本程序负责5、程序:5.1、认真核对煎药凭证有关内容,记录完整。

5.2、核对药材质量。

凡是不合格品不得用于煎药。

5.3、煎药必须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5.4、药材浸泡。

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应为30分钟以上。

5.5、煎煮用水量。

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适当酌量加水。

5.6、中药饮片煎煮5.6.1、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5.6.2、煎煮时间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

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

药剂第二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5.6.3、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

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一药料后应当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

5.7、煎药量的确定:煎药量应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

儿童每剂一般煎至IOo-300毫升,成人每剂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5.8、需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

对于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先行浸泡,浸泡时间应大于30分钟。

5.8.1、先煎。

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5.8.2、后下。

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5.8.3、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妊娠禁忌
妊娠禁忌药指妇女妊娠期间(除中断妊娠、引产外)应 禁止使用或须谨慎使用的药物。《中国药典》将妊娠 禁忌分为以下三种
• 妊娠禁用:毒性中药,绝对不能使用,如马钱子、 商陆、朱砂等
• 妊娠忌用:毒性较强、药性较猛中药,避免使用, 如天山雪莲等
• 妊娠慎用:通经去瘀、行气破滞、药性辛热、过于 苦寒,非特殊情况应避免使用,如三七、番泻叶、 大黄
处方分析 1
黄芩10g,石膏15g,金铃子10g, 车前子6g,云苓10g,二花6g, 白术10g,白芷10g,生白芍10g, 川楝子10g,甘草6g
处方分析 2
川乌 6g,草乌 6g,天仙子 3g, 穿山甲 9g,细辛 3g,地龙 12g, 僵蚕10g,延胡索 6g 荜茇 6g
处方分析 3
黄芩9g,连翘9g,清半夏6g, 白芍9g,桔梗6g,川军3g, 瓜蒌6g,金银花6g,醋芫花3g 丹参6g,甘草 6g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名
临时缺药
配伍禁忌 自费药 剂量
审方
剂数 用法
妊娠禁忌
字 迹 是否清晰
医师签字
超时间用药
审方主要内容
毒性中药及剂量
(制)川乌 1.5~3.0g 白附子 3~6g
(制)草乌 1.5~3.0g
附子
3~15g
马钱子
0.3~0.6g
马钱子粉 0.3~0.6g
天仙子
0.06~0.6g
制天南星 3~9g
天冬、麦冬 苍术、白术 生地、熟地 羌活、独活 紫苏子、紫苏叶、紫苏梗 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 生龙骨、生牡蛎 荆芥、荆芥穗 三棱、莪术
荆防 知柏 猪茯苓 乳没 二乌 青陈皮 二蒺藜 二地丁 二风藤
调配应付
荆芥、防风 知母、黄柏 猪苓、茯苓 乳香、没药 制川乌、制草乌 青皮、陈皮 刺蒺藜、沙苑子 蒲公英、紫花地丁 青风藤、海风藤
方 秘方:指有一定的独特疗效,但秘而不传的处方 医师临证处方:指医师根据辨证论治所拟处方
处方格式与内容
处方前记:医院名称、日期、科别、病历号、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婚否、单位、住 址等
脉案:包括病因、症状、脉象、舌苔、治法 处方正文:包括中药饮片名称、剂量、剂数、
用法用量及脚注 处方后记:包括医嘱、医师签字、药师签字
川乌、草乌、附子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藜芦反人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 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 乌畏犀角,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一见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滥炙熔莫相依。
(包括计价、调配、复核及发药四栏)、 药价及现金收讫印戳
中医处方常用术语
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 正名:中药正名以《中国药典》一部,局、部颁
《药品标准》或《炮制规范》为依据,以历代本草 文献作参考。是中药的规范化名称,一药一名。 • 别名:正名以外的名称。 • 处方全名:正名前冠以说明语(产地、基原、采收、 炮制、新陈、性状等)。如酒黄连、怀牛膝等 • 并开药名:指将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 的饮片缩写在一起构成并开药名,即一名多药,如 赤白芍、二冬、焦三仙、二术等。
一、审方
• 认真审查处方各项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 住址、婚否、处方日期、医师签字、药品名称、 规格、剂量、剂数、脚注等。
• 对不符合规定的要与处方医师联系,医师修正并 在修正处签名后方可调配。
• 审查处方中有无临方制剂加工。如需要临方制剂 加工,应向患都交等清楚,经同意后再计价。处 方中需自备“药引”的应向患者说明。
• 审方人员无权涂改医师处方。
审方
【峻烈中药超剂量】(医生签名并注明原因) 【毒麻中药管理办法,用法用量】 (麻醉中药罂粟
壳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3~6g/日),即总共18g,且不得单 包,必须混入群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
【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妊娠禁忌药】《中国药典》注意项下 【药味重复】
正名 大黄 山豆根 天冬 罂粟壳 牛膝 淫羊藿 肉苁蓉 甘草 莪术 辛夷 骨碎补 麦冬 狗脊 大血藤
常用中药的正名与别名
别名 川军、锦纹、将军 广豆根、南豆根 天门冬 米壳 牛夕 仙灵脾 淡大芸 粉草、国老 文术 木笔花 毛姜 寸冬 犬片 红藤
正名 木蝴蝶 牛蒡子 黄芩 补骨脂 沙苑子 益母草 山茱萸 牵牛子 决明子 蒺藜 南沙参 重楼 槟榔 蝉蜕
• 对急重病患者或小儿患者用药,应予优先调配
• 审方人员必须是执业药师或药师
• 注意审查处方是新方还是旧方,若是旧方 需向患者问清姓名及处方日期,避免错拿 药方或误服事故。(原则上时间超过三天 的处方不予调配)
• 对处方中药味和剂量的书写模糊不清者, 调剂人员不可主观猜测,以免错配药品。
• 1两=50g,1钱=3g,1分=0.3g,1厘=0.03g.
别名 千张纸、玉蝴蝶 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子芩、条芩、枯芩 破故纸 潼蒺藜 坤草 枣皮、山萸肉 黑丑、白丑、二丑 草决明 刺蒺藜,白蒺藜 泡沙参、泡参 蚤休、七叶一枝花 大腹子、花槟榔、花片 虫衣、虫退
常用并开药名
并开药名 调配应付
并开药名
二冬 二术 二地 羌独活 全紫苏 炒三仙 生龙牡 全荆芥 棱术
处方分析 4
巴豆 巴豆霜 红粉 闹羊花 斑蝥 制半夏
外用 0.1~0.3g 外用 0.6~1.5g 0.03~0.06g 3~9g
雄黄
0.05~0.1g
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妊娠禁忌
中药的配伍禁忌
“叛十藜八芦反。”:半蒌贝蔹瓜及蒌攻皮乌、,瓜藻蒌戟遂仁芫、俱天战花草粉,诸参辛芍
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蔹、白及;
浙贝母、川贝母
中药调剂及中药煎药
中药饮片调剂工作制度
中药饮片调剂 工作流程
(5个环节)
审方
计价
调配
复核
发药
处方类型
古方:古医籍中所记载的处方 经方: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 时方:泛指从清代至今出现的方剂 法定处方:指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处方 协定处方:指医师和药师根据临床需要,相互协商
制定的处方 验方、偏方:指在民间流行,有一定疗效的简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