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媚俗
群众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_财务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
群众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_财务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
1.不守规矩,不遵守社会公德。
部分人不熟悉或不遵守社会规范,随意乱扔垃圾、不
排队等行为常见。
2.不遵守交通规则。
一些人不尊重交通规则,闯红灯、违章停车等行为不在少数。
3.对外宣传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
一些单位或个人在宣传、宣扬某些事物时,
不遵守规范、不科学,造成误导。
4.不良商业行为。
有些商家不讲信誉,采用欺诈和虚假广告等手段,欺骗消费者。
5.低俗、庸俗、媚俗文化的流行。
一些网络、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采用低俗、庸俗、媚俗等手段,严重影响社会风气。
1.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容易发生
违规操作等情况,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2.财务内容不规范。
部分单位财务人员没有按照行业、国家标准编制会计报表,会计
数据内容不规范,导致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缺陷。
3.财务信息公开有限。
有些企业对财务信息不主动公开,对外公布信息不详细、不及时、不真实,不符合信息公开的要求。
4.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有些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容易出现会计核算方
面的错误,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
5.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容易发生财务管理方面的违规行为,对公司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小众文化中的媚俗化例子
小众文化中的媚俗化例子身处大众文化的时代,写作和阅读不再是精英们的专利。
这当然是好事,但有一些特定含义的成语或词语也因不求甚解的望文生义而被广泛地误用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媚俗”了。
“媚俗”一词,来自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著名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在他看来,崇高与卑贱之间绝非互不相关。
但丑和恶本身并不是媚俗,媚俗是企图用完美和完善的基本信念进行伪饰,以达到取悦世俗社会和迎合公众趣味的目的。
他直言不讳地说:“大粪被否定,每个人都做出这事根本不存在的样子。
这种美学理想可称为‘媚俗作态’”“媚俗就是对大粪的绝对否定。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特丽莎在简陋的蹲坑便池上解大便时感到的“极端羞辱”,来说明人性的本能倾向就是不能忍受和接受人类存在现实的不如意之处、有缺陷之处,更不必说是肮脏之处了。
昆德拉对现代化的卫生设施留给人的意象有这样的描写:“现代抽水马桶从地上升起,像一朵朵洁白的水百合。
”这就是说,尽管人与粪便是共存的,但排污管道的巧妙设计可以使人不去在意自己的粪便,使它不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只有能很好地遮掩粪便的存在,人们才能感觉怡然。
这也正是“媚俗作态”的人性基础:不仅喜欢对自己和自己的处境乔装打扮,也喜欢那些经过了乔装打扮的人和事。
昆德拉在1985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作演讲时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媚俗”:“‘媚俗’一词描述了这样一些人的态度:他们不择手段地试图向绝大多数人讨好卖乖。
要讨好卖乖,就得进一步确认人们喜欢听些什么,就得全心全意地为流行观念服务。
‘媚俗’就是把流行观念的愚昧翻译成美丽而富于感情的语言。
它煽动我们,直至我们为自己、为我们所思所感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流下同情的热泪。
”可见,“媚俗”这个词在昆德拉那里,并不是指对低俗的事物及其趣味的讨好和迎合;恰恰相反,它与一种美化和提升的欲求有关。
“媚俗”指的是:只允许从美好的方面来看待和理解人类存在现实的方方面面,为此不惜用作假来达到否认矛盾、掩盖真相之目的的自欺欺人的心理倾向和实践行为。
歧视与媚俗:传媒广告语言流行病
歧视与媚俗:传媒广告语言流行病摘要广告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社会风尚,影响着行为规范。
本文分析了当今大众传媒广告语言中存在的歧视现象与媚俗倾向及其成因,并探讨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传媒广告语言歧视媚俗广告是大众文化中最集中、最全面地反映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形态。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播文化的载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社会风尚,影响着行为规范。
然而,当今的大众传媒广告语言频频出现歧视现象与媚俗倾向,且有蔓延之势。
本文试图就传媒广告语言中的歧视与媚俗的现状、成因与应对措施加以探讨。
在各种歧视性广告语言中,以性别歧视为最甚,前些年广东一家报纸曾刊出一则题为“女人难养”的广告(宣传一种口服液),画面是一只硕大无比的玻璃缸,里面养着一个长着鱼身的女人。
广告严重歪曲女性形象和损害人格尊严。
如今,某报为高档商品房做的整版广告,大标题便是:“今天我要嫁给你啦!”画面上是位往前走着又回头看的年轻女孩子。
广告喻示女孩追求的目标是金钱与财富的标志——高档商品房。
广告词称年轻女子要嫁给象征财富的高档商品房,岂不是有辱女性人格?!有些电视台为美酒做的广告,总爱以美女作陪衬,还美其名日:“名门之秀”。
说白了,这就如同名目繁多的“礼仪小姐”、“汽车小姐”……一样,暗示女性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与商品一起被购买,被供养。
把女性商品化的广告之所以如此盛行,关键还是在男性为中心的视角下,女人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甚至玩偶。
可见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在现实生活中还很有市场。
与性别歧视相关的是相貌歧视、身高歧视。
广东某大报登载的招收文秘接待员的广告,要求应聘者“女,1.60米以上……容貌亮丽。
”某报时尚专版刊登的一则减肥广告称:“职场女性身材是与人交流的第一名片。
身材纤细,给人以干练利落的感觉……”这则广告既是容貌歧视、形体歧视,又是性别歧视。
据某高校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每10人就有1人曾因身高原因遭受歧视,女生每3人就有1人因性别、容貌等遭到用人单位拒绝。
媚俗——现代人类的一种境况
别的聚会 上海译文版 告别圆舞曲 的早期翻 译 者 景 凯 旋先 生 主张 用 刻 奇 来直 译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的中译者更是把 直接 翻译为 媚俗艺术 使得这一语汇更加倾向于艺 术的成分 但是 昆德拉对媚俗的探讨更倾向于 一种哲学的思考 米兰 昆德拉尽管担心 媚俗 会成为 不能承 受的生命之轻 的一个关键词 现在看来这个担心 并非多余 如今 我们提起昆德拉不止是性爱与 政 治 还有媚俗 在 小说 的艺术 中 昆 德拉对 媚俗 一词有一个专门的讨论 在赫尔曼 布洛 赫那篇著名随笔的法文版中 媚俗 一词被译成 蹩脚的艺术 这是一个误译 因 为布洛赫证明 媚俗 并非仅仅是一部品味差的作 品 有 媚俗 的 态 度 媚 俗的 行 为 媚 俗者 的媚俗需求 就是在美化的谎言之 镜中照自己 并带着一种激动的满足感从镜中认 出自己 对布洛赫来说 在历史上 媚俗 是跟 世纪多愁善感 的浪漫主义联系 在一起的 由于 世纪德国与中欧的浪漫主义远甚于别的地方 现实主义远不及别的地方 所以媚俗在那里疯 狂地扩展 正是在那里 媚俗 一词诞生了 它在 那里还在不断被人使用 在现代社会我 们面临的更多是艺术的媚俗 而对于昆德拉形而 上意义上媚俗我们总有一种有意或无意的疏离 在此状态下 我们失却的是一种思考的能力 因 为 我们总是很难长时间驻足于一个摆脱一切痛 苦的领域 现实生活中 常常会有一种力量逼使我
都是现代性的典型产品之一 媚俗艺术 它对时 尚的依赖和迅速过时使得它成为可消费 艺术 的 主要形式 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如此 紧密 以至于可以把媚俗艺术在 第二 或 第三 世界的出现看成 现代化 的准确无误的标志 一 旦媚俗艺术在技术上可行 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就 只有市场能约束那些廉价的或不那么廉价的模仿 物的激增 这些模仿物可以是对一切事物的模仿 从原始或民间艺术到最近的先锋派 价值直 接由对赝品或复制品的需求来决定 而被仿制物 的原初美学意义却存在于或者说应该存在于它是 独一无二并因而是不可模仿的 在巨大的 经济压力面前 为了一己之利益而讨好大多数人 的心态或做法便是现代的媚俗艺术 此时 艺术 家变得急功近利 墨守陈规 沦为市场 政权或现 存政治体制的附庸 电视 电影 广播 报纸 互联 网不停地向我们传送各种铺天盖地的资讯 在众 多的资讯中 我们很难识辨识真伪 铺天盖地的广 告如幽灵一样跟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步 纯粹的 艺术被驱逐出现代生活 太多的虚假与欺骗使得 大众不能得到真实的心灵满足 现代生活节奏的 加快 每个人似乎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表现 在消费方面 消费者的数量增加了 但富裕的 吹 毛求疵的消费者却愈益稀少 产品的批量生产 使普通大众都有能力消费 格式化的生活方式使 得我们在时代的潮流背后疲于奔命 我们的艺术 生产考虑的并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 而是总体的 商业利润 所以阿多诺 说媚 俗艺术的持久特征之一在依虚情而活 刘昌元先生在其著作中有言 文化工业的特 点是把艺术尽量商品化 使得作品能达到赚钱的 目的 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制造最有经济效益的作 品 在文化工业里不再重视组织的严谨与风格的 独特 内容的标准化 落入俗套变得是正常的 只 要能刺激观众的感观或欲望就可吸引到群众 反 映或表达真实是不受重视的 取而代之的是对群 众的欺骗 给他们带来虚假的满足 不用说 这类 作品对现实体制是认同的 不会有刺激人们进行 批判与反思的力量 泰坦尼克号 与大多数好 莱坞的所谓的巨片一样 用 媚俗 来概括它的风 格是恰如其分的 即属于 借助于流行的手段与效 果来煽情的艺术 现在 国产大片诸如 无极 英雄 等影片的 媚俗 是在学好莱坞的一些流行 元素 比如特技 在这一点上 国产电影确实是得 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形式被剥离之后 剩下的只 是一个空壳 其内涵的苍白 空洞得无以复加 一 切的浮华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成过眼云烟 即 使是短时间内形成气候并且有相类似的模仿 但
低俗文化的感受和体会作文
低俗文化的感受和体会作文低俗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它以其低俗、粗俗、媚俗的特点,吸引了一部分人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低俗文化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社会风气败坏等。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低俗文化,既要认识到它的存在和影响,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抵制它。
低俗文化的感受和体会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人来说,低俗文化可能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和放松,但这种快乐往往是肤浅的,而且可能会让人陷入一种消极的状态。
例如,一些低俗的娱乐节目、网络段子、恶搞视频等,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麻木和冷漠的情绪,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低俗文化也可能会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一些低俗的广告、宣传语等,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低俗文化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一些低俗文化作品可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可以让人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一些低俗文化作品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性,可以让人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低俗文化,既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又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
1.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让人们能够辨别低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从而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
2. 加强文化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打击低俗文化的传播和生产。
3. 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鼓励和支持高雅文化、传统文化的创作和传播,提高文化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低俗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低俗文化,既要看到它的存在和影响,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抵制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俗自媚于众句式
同俗自媚于众句式同俗自媚于众是一个句式,用于形容某些人或事物在追求迎合大众审美观念时过分媚俗的表现。
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个句式的含义,并通过一系列例子展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俗自媚于众的句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同俗、自媚、于众。
首先,"同俗"意味着与大众的审美趋同。
这里的"同俗"强调了某些人或事物为了取悦大众,而不顾个性与真实性,从而使其变得平凡、乏味。
其次,"自媚"表示对于大众喜好的过度迎合和倒向。
这种迎合可能看似成功,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骗局。
最后,"于众"强调了这种行为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眼光和审美标准。
对于同俗自媚于众的句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例子。
首先,电视娱乐节目中存在着许多追求高收视率和赞助商青睐的综艺节目。
这些节目通常会使用各种俗气的娱乐手段,如低俗搞笑、明星八卦、恶搞炒作等,来吸引大众观众的眼球。
尽管这些手段可能有效提高收视率,但却媚俗了电视节目的整体品质,导致电视节目行业的普遍降低。
另一个例子是现代社交媒体的兴起,如微信、微博等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人们时常追求点赞、关注和评论等,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赞美。
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审美标准,一些用户不惜通过频繁发布与时尚、美食、旅行等热门话题有关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赞赏。
这种行为虽然有可能带来短暂的关注和夸赞,但却媚俗了社交媒体的本质,导致真实的交流和信息传播受到冲击。
此外,同俗自媚于众的句式也可以应用于艺术领域。
艺术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和利益,可能会在作品中倾向采用大众喜好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方式。
这种追求迎合大众的行为会导致作品失去个性和独特性,变得平庸和乏味。
很多商业歌曲、流行电影、时尚设计等领域都有这种现象存在。
总结一下,同俗自媚于众的句式描述了一种过分追求大众喜好和迎合审美趋同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使事物失去原本的个性和独特性,变得平庸和乏味。
如何看待文化领域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
一:如何看待文化领域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所谓庸俗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庸俗价值观念的信奉者总是以机会主义的心态、实用主义的做法、投机取巧的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领域的庸俗表现多种多样,譬如,对他人作品抄袭和模仿,以粗制滥造追求所谓的票房;在新闻评论或者文化批评过程中,采用人身攻击的方式,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如果说庸俗是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那么,低俗则是具体的判断标准问题。
低俗实际上就是低于公众普遍遵守的行为标准,也是一种不被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
低俗现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影视作品为了吸引公众注意,不断地突破社会公众的道德底线。
譬如,一些影视作品把色情淫秽的镜头作为自己的卖点,影视创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炒作绯闻,以此来吸引公众的注意。
这样的影视作品不是在宣扬社会公德,而是在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
所谓媚俗就是千方百计地迎合那些特殊群体的观点,不管是非曲直,也不顾法律规则,一味地进行道德批判。
借助于社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激化社会公众的情绪。
一些新闻评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流露出明显的两个凡是:凡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发生争论的,不管法律如何规定,新闻评论作者总是毫无顾忌地站在公民一边;凡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发生纠纷的,不管事实和理由,总是不由分说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
媚俗现象从表面上来看是投其所好,但是,骨子里却是一种贪婪的利益诉求。
反对庸俗、低俗、媚俗现象,要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加快制定新闻传播法等一系列文化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一定要彻底地打击和消灭三俗文化,弘扬我泱泱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否则的话,堂堂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天充斥的都是那些庸俗低俗烂俗恶俗的低级趣味文化,道德败坏,人心不美,触目惊心,也实在太可怕了。
所以,在这里,我是非常坚决地支持抵制三俗、倡导大力建设中华民族高尚、美好的品德和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国策的。
二:如何理性的看待公平公正问题?何谓公平公正,公平是要人和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平等,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分别承担义务并享有权利。
如何看待文化领域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
一:如何看待文化领域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所谓庸俗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庸俗价值观念的信奉者总是以机会主义的心态、实用主义的做法、投机取巧的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领域的庸俗表现多种多样,譬如,对他人作品抄袭和模仿,以粗制滥造追求所谓的票房;在新闻评论或者文化批评过程中,采用人身攻击的方式,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如果说庸俗是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那么,低俗则是具体的判断标准问题。
低俗实际上就是低于公众普遍遵守的行为标准,也是一种不被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
低俗现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影视作品为了吸引公众注意,不断地突破社会公众的道德底线。
譬如,一些影视作品把色情淫秽的镜头作为自己的卖点,影视创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炒作绯闻,以此来吸引公众的注意。
这样的影视作品不是在宣扬社会公德,而是在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
所谓媚俗就是千方百计地迎合那些特殊群体的观点,不管是非曲直,也不顾法律规则,一味地进行道德批判。
借助于社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激化社会公众的情绪。
一些新闻评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流露出明显的两个凡是:凡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发生争论的,不管法律如何规定,新闻评论作者总是毫无顾忌地站在公民一边;凡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发生纠纷的,不管事实和理由,总是不由分说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
媚俗现象从表面上来看是投其所好,但是,骨子里却是一种贪婪的利益诉求。
反对庸俗、低俗、媚俗现象,要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加快制定新闻传播法等一系列文化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一定要彻底地打击和消灭三俗文化,弘扬我泱泱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否则的话,堂堂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天充斥的都是那些庸俗低俗烂俗恶俗的低级趣味文化,道德败坏,人心不美,触目惊心,也实在太可怕了。
所以,在这里,我是非常坚决地支持抵制三俗、倡导大力建设中华民族高尚、美好的品德和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国策的。
二:如何理性的看待公平公正问题?何谓公平公正,公平是要人和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平等,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分别承担义务并享有权利。
_媚俗_与大众文化
“媚俗”与大众文化王淑萍 昆德拉小说的哲理色彩使其超越了文学的范围而广泛地渗入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
这种渗透性增加了昆氏小说的诠解维度,但同时也提供了多方位逆向思考的可能。
仅就“媚俗”而言,我们可以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论昆德拉提供的深入思考,也可以从这个角度作逆向的透视而论其视野的局限。
本文便拟从后一方面做一下努力。
媚俗,我们一般的理解是对庸俗的趋媚。
但在昆德拉那里,媚俗的含义得到了更具深广意义的彰显。
媚俗一词在昆德拉众多的作品中多有出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伟大的进军”一节论述得颇为详尽。
我们就以此为基础先来探析一下媚俗的含义。
“伟大的进军”一节,可以找到两句话来解释媚俗:11“无条件认同生命存在。
”21“制定人类生存中一个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并排拒来自它这个范围内的一切。
”第一句中“无条件认同”也就是不加思考地认同,“生命存在”中的“存在”并非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而是指我们的现实处境。
现实处境总是一定历史中的处境,具有历史的规定性(这里的“历史”既指过去的历史,也指现在正在生成中的历史)。
“无条件认同生命存在”也就是无条件接受历史提供给现实处境的规定性。
第二句话就把这层意思说明白了,但没标明主语,这恰好照应了第一句的“无条件”。
“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预设了“普遍能接受的范围”,这一范围是预先给定的、不言自明的,“在媚俗作态的极权王国里,所有答案都是预先给定的,对任何问题都有效”①,如果我们去思考到底是谁给定的,那就变成有条件了,就不是媚俗了。
按照这种理解,我们在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几乎都能找到媚俗的存在迹象。
因为任何一个领域中,我们都不能不沿袭前人的思想、做法,这已为媚俗造就了温床,而权威(非特指人,泛指一切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统治性影响力的事物,如国家意志)或流行话语也时时让人们陷入盲从。
媚俗无处不在,它已成了人们无法摆脱的宿命,正如昆德拉所说:“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逃避媚俗。
直播内容违规正在整改是什么
直播内容违规正在整改是什么
主要是直播存在的低俗媚俗、斗富炫富、调侃恶搞、价值导向偏差等突出问题,被停止直播。
按照《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也就是说,如果违反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相关类容的,就会被依法追究平台或者主播的相关责任,要求平台或者主播进行整改。
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直播服务发展迅猛,年轻用户多,社会影响大。
媚俗与反媚俗——转自《名作欣赏》
媚俗与反媚俗——转自《名作欣赏》“媚俗”自德语词汇“Kitsch”翻译而来,在德国的文化语境中,该词是对 19 世纪中后期一种具有流行性和商业性的文化的描述和说明。
西方的一些理论家如卡林内斯库、托马斯·库卡尔和艾柯等从词源学上对“Kitsch”一词进行过分析,他们认为“sketch”(素描)、“kitschen”(从街上收泥巴或把家具弄成看起来像古物)、“verkitschen”(廉价出售)这几个与廉价、垃圾、欺骗、轻易获得的快感相关联的单词都可能是“Kitsch”的起源。
它的产生与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贵族阶层的下移、民间文化的瓦解、无产阶级教育的普及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都有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在流传的过程中,该词从最初审美意义上的文化现象扩展为特定的艺术形态与美学范畴、极端的政治倾向和消费时代的大众审美趣味等多方面内涵。
昆德拉在小说中对媚俗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赋予了媚俗生存方面的丰富内涵,通过人物的生活处境揭示了媚俗何以能够产生并在人类的生活中肆意横行,它在人类生存中的不同表现与造成的结果,反抗媚俗有无可能等等。
一、媚俗的产生与生存的理想米兰·昆德拉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在小说中直接思考存在问题,表现出对整个人类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怀。
他用冷峻的眼光打量着隐藏在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灵与肉、重与轻、责任与自由、忠实与背叛等诸多对立背后的人类生存状态,揭示了媚俗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昆德拉看来,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而懂得了羞耻,自此以后,人便无法在公众面前赤身裸体。
那些羞于展示的东西必须被伪装和转化成另外一副模样,这一行为就是媚俗。
换句话说,媚俗就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这种虚假和欺骗源于人类对美好自身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小说中的托马斯之所以要借用古老的神话来为自己的选择制造依据,就是为了让自己的选择看上去顺理成章,也就是让自己的生活看上去更有意义一些。
浅析电视新闻脱口秀低俗与媚俗倾向——以《传奇新视角》为例
一、电视新闻脱口秀的形成娱乐消遣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精神需求,提供娱乐化服务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新闻节目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
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是新闻节目的一种新形式,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快节奏的生活也使人们的精神紧张而疲惫,所以大家在闲暇时光就会追求一些精神上的放松,而娱乐节目的幽默性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为了迎合这种大众心理,吸引更多受众,新闻节目里的娱乐成分也渐渐地被提炼出来。
电视新闻脱口秀就是将严肃的新闻节目和娱乐的脱口秀节目相结合,例如《说天下》《秀才来了》《传奇新视角》等,这些节目都是将新闻节目以娱乐化或接近娱乐化的形式播放出来,这样既可以给观众传递新闻消息又可以娱乐观众,使新闻节目更有愉悦性,这时,再融入一些当地方言,使主持人与观众处于平等的位置,更贴近百姓的生活。
二、《传奇新视角》节目特征《传奇新视角》是吉林教育频道的一档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整档节目具有非常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
在节目中,主持人在节目的开场加入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二人转表演,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东北的方言。
在播放完一段新闻片后,主持人会使用方言来讲一些冷笑话,同时会对新闻内容进行调侃、评论,非常具有娱乐效果。
《传奇新视角》的节目主持人穿的衣服都是具有二人转风格,例如绿色红花裙子、红色花衣裳、粉色连衣裙等,主持人头上有时还会戴着粉色的大蝴蝶结发夹或者红色、粉色的大花,有时还扎着两条麻花辫。
这种新颖且具有特色的节目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在播出后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广泛关注。
虽然适度地加入一些娱乐的元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节目带来一定的收视率,但滥用娱乐元素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节目品质的下降,这样的节目看久了难免会让人感觉肤浅而乏味。
而这种看似在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行为,实则是用这种方式来取悦观众,所以渐渐地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节目在倾向娱乐化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低俗与媚俗的现象。
十二条负面清单清理总结
十二条负面清单清理总结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中国历史上的谄媚之道
中国历史上的谄媚之道本文在阐述西方学者“媚俗”理论的源流、观点与缺陷的基础上,从八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历史上谄媚与媚俗之道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与主要特征;批判了中华传统之中的媚俗糟粕,论述了其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与对当今社会的危害。
标签:米兰·昆德;媚俗理论;中国历史;谄媚之道;特征;危害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认为,人类境况的恶化和人类道德的堕落与沦丧已经使正常人万分忧虑和绝望,甚至于丧失了再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卡夫卡也曾放言说,生活在真实之中只是一种类似于天堂一样的奢望,生活在虚假的世界里才是真实的。
他们的共同谬见就是人就像空气一样悬浮在大气里,真实是不存在的——而这个使人类永远处于漂浮状态的东西就是昆德拉总结发展的所谓媚俗。
中国历史上的“媚”、“谄媚”与“媚俗”之道,虽然与西方的“媚俗”理论相去甚远,但也源远流长,“道”术深厚。
一、西方的“媚俗”理论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以其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曾经风靡了世界,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小说之一”,[1]——这个世界也真是少见多怪,动不动就被莫名其妙的风靡了。
该书散布一种奇怪的言论说:人类境况的恶化和人类道德的堕落与沦丧已经使正常人万分忧虑和绝望,甚至于丧失了再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此种谬论好像是在重复康德之所谓人类的“忧伤”与“道德的沦丧”,[2](“有思想的人都感到一種忧伤,这种忧伤很有可能变成为道德的沦丧,而它又是不肯思想的人所全然不理解的:那就是对统治着世界行程的整体的天意心怀不满……”),好像也不是什么原创啊!又有一蕞尔小邦、不知天高地厚之奥地利人叫做卡夫卡的,竟放言说:生活在真实之中只是一种类似于天堂一样的奢望,生活在虚假的世界里才是真实的。
生活在虚假的世界里却千方百计地去追寻人类生活的真实与意义、追求人性的纯洁与高贵,岂非荒谬?此种谬论也好像是在重复苏格拉底、马基雅维利、海德格尔等人关于“表象的真理性之毋庸置疑”的老调,[3]也同样不是什么原创啊!还有一既不知天之高而又不知地之厚之美利坚人叫阿瑟.斯密斯的,竟然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嘲笑我们天朝“古已有之”的生活形同演戏与说谎,[4]竟而至于虚伪、堕落、沦丧……等等、等等,真是不一而足,却也都是一派胡言!他们的共同谬见就是:人就像空气一样悬浮在大气里,真实是不存在的——而这个使人类永远处于漂浮状态的东西就是昆德拉总结发展的所谓媚俗。
存在的密码——米兰·昆德拉对王小波的主题影响
Codes of Existentialism: Thematic Influence of Milan Kundera on Wang Xiaobo 作者: 葛姝圆;田德蓓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7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4期
主题词: 存在;媚俗;自我;政治;性
摘要:文章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出发,围绕米兰·昆德拉和王小波的相关作品,以生活的媚俗、自我的异化、政治的牧歌和虐恋的性游戏构成主题象限的方阵。
这四大主题中的每一个元素,如“生活”、“媚俗”、“窥视”、“自我”、“异化”、“政治”、“历史”、“牧歌”、“性”、“虐恋”以及“灵肉”等,作为一种能指性符号,为探寻存在主义打开了大门,是对存在荒诞性的质疑型切口;王小波借此解密存在的体系,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
广告伦理缺失表现形式
广告伦理缺失表现形式广告是商业宣传的一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促使他们购买或使用。
然而,有些广告在宣传产品或服务时存在伦理缺失,违背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给消费者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广告伦理缺失的一些常见表现形式:1. 虚假宣传:某些广告可能夸大产品的功能、效果或质量,甚至故意掩盖产品的缺陷或风险。
这种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使其做出以假广告为基础的购买决策,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 媚俗低俗:有些广告为了吸引注意力和提高曝光率,采取了低俗、恶俗或不雅的手法,包括暴露、挑逗、侮辱、歧视等。
这种广告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也容易引发争议和不满。
3. 攻击竞争对手: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一些广告可能采取攻击竞争对手的方式,通过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贬低、扭曲或诋毁,从而引导消费者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购买决策。
这种攻击行为不仅不公平,也削弱了市场竞争的公正性。
4. 侵犯隐私:某些广告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反隐私权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不仅缺乏道德和法律依据,也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
5. 利用儿童:广告商有时会利用儿童的天真、易受影响的心理,通过引导、误导和煽动,诱使他们向父母索求特定产品或服务。
这种利用儿童的行为,不仅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也是违背了对儿童的保护原则和社会责任。
广告伦理缺失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误导,损害了企业和广告行业的声誉,进一步侵蚀了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
因此,广告从业者应承担起应有的伦理义务,遵守道德准则,在广告宣传中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坚守诚信和责任的原则。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和法律机构也应加强对广告行业的监管,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法律和规章,以确保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广告行业中,伦理缺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对广告行业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广告行业的良好形象和消费者的权益,有必要深入分析广告伦理缺失的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当下韩国电视剧的审美悖论——以《大长今》为核心
泄 ,更 需 要志 向的 激 励 。值 得 注意 的是 ,青 春 励 志 这一 题 材 并 不 是韩 剧 的专 利 。早 在 上 世 纪 8 、9 O O年代 ,日本 青春 偶像 剧就 充 分运 用 励 志 题 材 ,激 励 现代 青 年 人 在 竞争 中逆 流 而 上 。 但 与 日本 偶 像 剧 不 同 , 长 今》 以及 ( 人 天 ( 女
益 ,而 且 带 动 了韩 国 文化 热 潮 ,形 成 了 “ 长 大
的史诗效果赢得观众 的赞赏 ,其观众诉求大多
在 于 成 年 的 男 性观 众 ( 从剧 名都 可 以窥见 一 这 二) ;那 么兴 盛 的港 台戏 说风 气 影 响下 的历 史 古 装戏 以夸 张搞 笑 的语 辞 、动作 ,以历 史娱 乐 化 、 人 物 偶像 化 、 时间 碎 片 化 的 方式 ,单 纯满 足 着 观 众 需 求轻 松 的娱 乐心 理 。从 播 出效 果 看 。历 史 正 剧 既遭 遇 到 历 史 专 家 以 “ 实 ”挑 刺 ,又 真 存 在 着传 播 谋 权 的 阴暗心 理 这 一客 观 效 果 ;而 戏 说历 史 的古 装 戏 单 方 面地 提 供 宣 泄 欲 望 的释 放 渠道 ,在 满足 世 俗 欲 望 的 同时 历史 也 被 无 限 地 虚 无 了 ,存在 着媚 俗 的致 命 缺 陷 。在 杳 然 逝
格说 来 ,并 不 具备 电视 剧 贴 近 生活 、平 民精 神 的 艺术 要 求 ;更 重要 的 是 ,在 人 事 复 杂 的 残 酷 现 实 比 照下 ,电视 剧 失 去 了 描 摹凭 借 自身 成 长 从 底层 毅 然 崛 起 这 样一 种 人 生 发展 轨 迹 的 叙 事 信心 ,也缺 乏提 供应 对现 实挑 战的叙 事 勇气 。 伏 长 今》 的 出现 相 当程 度 上 影 响 到 以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的媚俗——探究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媚俗”形态04中本(4)周超明200424061406摘要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昆德拉通过对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的行为活动(政治、爱情、选择等)的描写,凸现出了“媚俗”的形态:萨宾娜的“背叛”,托马斯的“轻”等。
揭示了欧洲文明中个人灵魂与肉体不和谐的矛盾景况,引发现代人的深层思考,特别是在媚俗景况中对和谐本真自我的思考与寻求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位与欣赏接受的深层反思。
关键词昆德拉;媚俗;背叛;轻;爱情;选择;意义媚俗(kitsch),是昆德拉小说世界至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古今中外学者评论家凡论及昆德拉,几乎都会说到这一概念。
80年代昆德拉把它作为支撑整部小说的一个关键词在其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凸现,昆德拉通过对主要人物托马斯、萨宾娜、特丽莎等的行为活动的展现,描绘出了种种不堪入目的“媚俗”形态。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昆德拉对“媚俗”的各种阐释:“自以为是的绝对”,“对大粪的否定”等。
昆德拉说:“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媚俗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1](p.175)在昆得拉看来,媚俗是呈现在人们对于政治、社会、爱情等的态度与行为中。
作为态度,媚俗是指人对于多数思想观念,既定秩序等的承认、认同与遵守;作为行为,是指在承认与认同之后的参与,如社会从众的行为活动等等。
任何人只要顾忌到公众的存在,而不是依从自我本心从事,就不免陷入媚俗的泥淖。
因为媚俗,人们就往往用社会意志代替个人追求,扭曲自我的价值判断,以迎合整体的价值取向。
人们美其名曰:“难得糊涂”,其实不过是自以为是的自欺欺人与自我怜悯同情。
在媚俗的驱念下,人类的思考往往将原来简单的事情提升到一个复杂的思考层面,背离了事情本来的样子及本真的自我,一旦迷失了自我,人们的追求往往容易与目标和理想背道而驰。
基于对荒诞生命的认识,昆德拉认为:“媚俗起源于无条件地认同生命存在”,继而发问:“但生命存在的基础是什么?上帝?人类?斗争?爱情?男人?女人?”。
[1](p.175)正是因为答案不统一,所以媚俗也有多种多样:天主教的,犹太教的,法西斯主义的,美国的,世界的……这说明媚俗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的境况中媚俗表现为不同的形态,昆德拉也不得不承认媚俗是人类生存境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德拉在承认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更是引发读者关于在媚俗景况中对和谐本真自我的思考与寻求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位与欣赏接受的深层反思。
一、“背叛”式的媚俗形态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将媚俗的一种形态具体落实在萨宾娜这个人物身上。
突出表现为她的“背叛”。
要谈萨宾娜“背叛”式的媚俗形态,就有必要说到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弗兰茨,弗兰茨是一个乐观主义梦想家,他“忠诚”于梦想,他的“忠诚”恰恰是萨宾娜“背叛”的反照。
他在音乐中幻想陶醉,渴望“别处”的“真实”生活,他与众人并肩在大街上游行,齐声高呼革命口号,他甚至参加向柬埔寨的“伟大的进军”……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向萨宾娜,向公众,也向自己的内心来证明自我的“伟大与高尚”。
但是在由医生、演员、语言学专家、歌唱家、诗人、摄影师和记者等组成的政治大军中,弗兰茨渐渐意识到:在博爱、平等、正义、幸福旗帜下的伟大进军的光荣居然与进军者的虚荣的自我表演划上等号。
如女演员热泪盈眶的发言,争做游行队伍“先锋”,她打着“声援被压迫民族”的高尚旗帜来表现自己,她认为“没有明星,就哪里也去不了,这是演员的工作,道义的职责!”,[1](p.179)伟大与高尚的行为变成了滑稽;神圣的使命变成了媚俗的闹剧,他们乱哄哄的,他们什么也不是,他们只是媚俗的一群,媚俗赤裸裸地站在人群中发笑。
但是昆德拉明确地指出“弗兰茨显然不是媚俗的信徒”[1](p.175),他属于“第四类人——生活在想象中某一双远方的眼睛之下”。
[1](p.183)弗兰茨虽然陶醉于“伟大的进军”这一政治媚俗行为当中,却是在自我梦想指引下行动的,梦想与媚俗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不期而遇,“揭示出媚俗成员的来源之一——梦想者;弗兰茨也以其梦想者的姿态探寻出…梦想‟正是人类在媚俗中存在的一种可能性。
”[2]萨宾娜的一生迷恋着“背叛”,写满“背叛”,她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背叛行为。
她宣称自己是媚俗的死敌,用“背叛”来证明。
她的生活就是由一系列的背叛组成的,她背叛父亲,背叛丈夫,背叛情人,背叛国家……在她看来,媚俗是以多数思想,既定秩序作为存在基础和依附的,背叛就是意味着打乱现有既定秩序进入新的未知,在一次次新的未知状态中用依从本我来打败媚俗。
她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不是因为她反对共产主义,而是因为她反对媚俗,所以她会说:“我的敌人是媚俗,不是共产主义!”,[1](p.173)每一次的“背叛”都有着这样充足的理由,每一个背叛既是胜利也是罪恶。
萨宾娜反对媚俗,但她依从本我行事却恰恰成为媚俗选择的对象,她的种种“背叛”行为逐渐形成为一种“怪异秩序”(变态的媚俗):她有当异性的玩物,被异性蹂躏,渴望生理之爱中被强加暴力的带有自虐倾向的欲望。
这也是她认为弗兰茨没有资格爱她的原因,因为弗兰茨认为“爱就意味着解除强力”。
[1](p.76)这样的爱情观都成为萨宾娜背叛的理由,“背叛”仿佛已成为她生命中的一种习惯,她终于对自己发问:“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么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1](p.83)在疲惫的背叛之旅中,她终于呈现了对于幻象中的温馨家庭的期望,流下了所谓幸福的媚俗的泪水,她无法否认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及她“自以为是的绝对”背叛行为不是一种更大的媚俗。
的确,“她的勇气惊人,她的命运却十分可怕”。
[3]二、“轻”式的媚俗形态在昆德拉这部代表作小说里凸现的“轻”的媚俗形态有关于生命存在的,也有关于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
关于生命存在的这一方面具体体现在斯大林的儿子身上,即前面说的“对大粪的否定”。
斯大林的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人俘虏,因为将厕所搞得又臭又乱,受到看守们和军官的羞辱和责骂,为了保全“人格”,这位充分体验了遗弃和特权,幸福与痛苦,崇高与卑贱的人,飞身扑向电网自杀了。
相对于在整个战争中那些为了“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媚俗形态而献身的人们,斯大林的儿子是因为厕所大粪而死的,这是最无聊的比喻,轻于鸿毛的死亡,然而昆德拉却认为是“唯一杰出的形而上之死”。
[1](p.167)生命是沉重的,但生命也是脆弱的,生命是一个重与轻的结合体,所以生命的一个方面意味着要去承受,但如果忍受小斯大林一样的屈辱就会失掉人格,要为失掉人格而在现实生活中背负上沉重的负担——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媚俗”的谴责;倘若不能忍受屈辱,保住了人格(像小斯大林一样自杀了),那么生命也化成永无分量的虚无。
生命的两难境地仿佛永远无法调和,厕所的大粪可以令到上帝的儿子(斯大林被人们誉为上帝)自杀,大粪一下子有了新的意义:“媚俗”就是对大粪的绝对否定。
大粪被否定;每个人都做出这事根本不存在的样子。
这种美学理想可称为“媚俗作态”。
[1](p.169)关于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轻”式媚俗形态则主要体现在托马斯与萨宾娜两个人身上。
托马斯一生都在各种女性之间“游荡”。
在昆德拉笔下,他是“一次性”的化身,对他来说,爱情,以及与爱情相关的一切责任、道德等都是难以忍受的沉重负担。
他的最高成就感就是在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求到最大的满足,而且这种关系不涉及到永恒,也与爱情无关,他认为“爱情与做爱是两回事”,[1](p.95)这种关系,昆德拉称之为“性友谊”。
他深信“Einmal ist keinmal”即“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这样一句德国谚语[1](p.5),但“一次性”逐渐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遭到被否定的危险,因为生命也是一次性的,轻的感情生活犹如断线风筝变得自由而没有了意义,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不断追求的轻的感情生活中隐身着媚俗的“魔鬼”!在他认识特丽莎时,他已经在这种轻的感情生活中漂泊了很久,迷失了自我,只有借助必然的沉重才能重新确认自我的价值。
因此,特丽莎的出现使他“被爱”,令他重新踏实行走在地面上,久违了的沉重感再次在他心头涌现,使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他所有的决定只能有一个准则:就是不能做伤害特丽莎的事”。
[1](p.150)是女人的爱情使最不安分的男人得到了拯救!爱情,是偶然与必然的有机整合体,每当在命运的关头,托马斯想起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乐句:非如此不可!绝对偶然性的化身——特丽莎,使托马斯有了“非如此不可”的必然沉重,媚俗世界的“魔鬼”向特丽莎的爱情屈服了。
托马斯的一生还在由“共苦”与“同感”组成的“同情”中徘徊与挣扎。
“共苦”意味着给受难者安慰,是对受难者的一种恩赐态度。
“可怜一个女人”意味着比她优越,“这是一种与爱情不堪相干的二流感情。
出于这种同情去爱一个人,意味着不是真正的爱”。
[1](p.13)而“同感”则不同,“意思就是不仅仅能与苦难的人生活在一起,还要去体会他的任何情感——欢乐,焦急,幸福,痛楚。
于是乎这种同情表明了一种最强烈的感情想象力和心灵感应力,在感情的等级上,它至高无上”。
[1](p.13)萨宾娜认为托马斯“毫不媚俗”是因为她认同托马斯的“性友谊”观点。
托马斯与萨宾娜之间彼此独立,又彼此吸引,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严格来说只是性爱)只是一种生命的原始冲动,是肉身自然的欲望——性欲。
性友谊的共识让他们无需背负上永恒的沉重的责任与道德,就像是最原始人类(动物)的性交行为,完完全全是人的低级的自然属性的体现,人在这时候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缺失了背负社会责任与道德的高级的社会属性。
体现人的“完整”性,必须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
萨宾娜不断背叛,企图在新的未知中实现自我,但在背叛的道路上却将自己回归到了最原始人类的状态,毫无疑问地成为“媚俗”依附的母体。
萨宾娜与托马斯之间的感情是受“共苦”的支配与影响,没有“同感”的因素,没有互相给对方任何必然的束缚,两人从政治媚俗世界里逃出来,带有的是互相可怜的二流感情。
因此,他们最终远离了彼此,只是保留一份肉体上“原始交合”的轻盈愉悦感觉。
而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轻与重的和谐统一体,他们选择的只是爱情轻的一面,逃避了爱情的沉重,只享受形式与过程,没有承受本质与结果,缺失的一半就成为媚俗的“温床”。
他们仿佛在这种媚俗的“原始性爱行为”中获得了自我,但其实他们是进一步丢失了自我,将本我当成了自我,在作为人本质体现的高级的社会属性上退化了。
托马斯与萨宾娜以为实现了自我灵魂与肉体和谐统一,但其实只是实现了肉体的原始欲望,实现了一个以媚俗为灵魂的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