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职教集团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职品牌专业——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改革实践
匮面
地 建 设 和 学 生 就 业 等 方 面 的优 势 . 促进 “ 校企合作 、 工 学 结合 ” 职 业 教
育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改 革 . 提 高 人 才 培养 与 社 会需 求 的契 合度 . 提 升 职 业 教 育 服 务 无 锡 微 电- T - 产 业 发 展 的能 力 . 也 为 提 升 我 院 微 电 子 技 术 专 业 建 设 水 平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契 机
导体 芯 片制 造 工 、 集 成 电 路 版 图 设
计 员 的 技 能 培 训 与 考 证 嵌 入 课 程
教学 . 使 学 生 在 毕 业 的 同 时 获 得 相 应 的职业 技 能证 书 . 提 高 就 业 竞 争 力( 课 程体 系见 图 1 )
头 组 建 了 由 无 锡 市 信 电局 、 无 锡 市
体制 . 鼓 励地 方 政府 和行 业 ( 企业 ) 共建高等职业 学校 . 探索行业 ( 企 业 ) 与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组 建 职 业 教 育 集团 , 发 挥 各 自优 势 , 形成 政 府 、 行
业 、 企业 、 学 校 等各 方 合作 办 学 , 跨
部门 、 跨地区、 跨领域 、 跨 专 业 协 同 育 人 的 长 效 机 制 为 贯 彻 落 实 这 一 精神 . 由无 锡 市 政 府 发 起 . 我 院 牵
依 托 微 电 子 职 教 集 团
I 《 半导体器件物理》 、 《 集成 电路制造工
—_ 、 \I 艺》 、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 集成电路版 核心\ J 图设计》 、 《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 《 半导
—
课 程 / 1 体 测试 》 、 《 v e r i l 0 g H D L 应用》 、 《 集成电
校企合作的意义及几种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意义及几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对于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校企合作的意义,并探讨几种常见的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搭建交流平台: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技术交流,帮助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教育的导向作用。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针对企业的技术要求和人才需求进行教育培训的设置和调整,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推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和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的转化和产业化。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科技研发合作可以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途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取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成果,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的几种常见模式1.教育培训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导师制度等教育培训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企业实践、实习等活动,深入了解企业运作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科技合作研发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合作项目,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
学校的科研人员可以与企业的研发团队共同研发创新产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将学生作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学生就业,同时对学生进行企业导向的培养,提供实习、岗位培训和导师辅导等支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也越来越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寻求更多丰厚的就业机会。
而校企合作正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从而增强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定义和特点校企合作指的是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一种方式。
该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让学生了解现实工作环境。
由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体系凝聚了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与企业合作可使教育机构更好的将学生培养为企业所需的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学生会在企业实践中学习技能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的规则、秩序和产业的趋势。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对未来的职业做出明智选择时更有效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目标。
二、协调合作模式的优势1.瞄准当前就业形势,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校企合作能够让高校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他们有机会与企业工作人员互动,积累社会资源以及对工作的了解。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更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培养更加完整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能够更全面了解企业,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方法。
在企业实践中,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生产流程和技术细节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它们。
这鼓励学生加强学科之间关系的联系,将三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加实际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实际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部署能力,对学生能适应未来工作有极大帮助。
三、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希望学校和企业高度重视合作的发展,一起致力于校企合作的实施。
同时,应试其细致的规划、监测和评估校企合作的实施,以确保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有互相合作、互相理解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应继续把校企合作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计划和服务流程,指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实际工作提供支持。
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
为此,学校制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制度目标1. 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3. 促进学校与企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4.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制度内容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校企联合体。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2. 推进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3. 实施订单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针对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保障学生就业。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实践经验。
5. 搭建实践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7. 落实优惠政策学校与企业共同争取政府支持,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政策,降低企业合作成本。
四、制度保障1. 完善政策支持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
2.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3.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开展宣传推广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宣传,提高社会对学校合作教育的认知度。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不再只是教授学生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是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特长。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和优势资源。
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具有广泛的实践经验和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
学生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和运作方式,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
学校可以积极联系企业,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
可以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要求和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或实习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或参与项目研究。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来校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可以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明确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和指导,学校提供专业教育和学历证书。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设立奖学金、实习补贴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
搭建校企交流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校企交流平台,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网站、校企交流群等,方便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许 秀敏 . 1 财经法规 与会 计职业道德 厦 门大学出版社. f 2 1吴大周. 计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0 54 论会 2 0 ,. f 3 1项怀诚 . 会计职业道德 I 北京: 民出版社 ,03 M1 人 20 . [ 4 ]史富莲, 于洪江. 改善会 计环境重塑会计职业道德 . 深圳注册会计 师,
2 校企 合作 的现状 与趋 势
培训 、 考核 、 使用等诸多环节 紧密地 结合 , 建立起 一整套行之有 效的办法 , 使之制度化 、 规范化。 42 加大宣传力度 , _ 提高认识。
良好 的 社 会 氛 围 是 顺 利 开 展 会 计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工 作 的 基
计职业 道德是非常之重要 。 我们只要强化措施 , 加强会计职业道 德建设 , 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 计职业道德 , 那么会 计职业 道德将会走 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 ,从而使会计人员达到 更 高 的会 计 职 业 道 德 境 界 , 就 出高 尚的会 计 职 业 道 德 品 质 。 造
2 范建设. 河南科技 , 0 , 2 5. 0 8 [ 6 ]蒋义宏. 计信 息失真 的现状成 因与对策研 究——上 市公司利 润操 会
作 实证 研 究 国时 政 出版 社 , 0 ( 1版 ) 中 2 2第 0 『 陈 少华 . 范 企 业 会 计 信 息 舞 弊 的 综 合 对 策研 究 . 国 时政 出版 社 , 7 1 防 中 20( 1 ) 03第 版 . 『 8 1刘琳 会 计职 业 环境 与 会 计 职 业 道 德 建 设 . 门财会 ,0 72 江 20, 『 9 1范 社 民 . 强会 计职 业 道 德 建 设 刻 不 容 缓 二 门峡 日报 ,0 4 0 - 9 加 20- 9 1. 【 ]杨 良超. 1 O 试论 高校会计职 业道德 建设 的途径 高师财务 管理研究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0 0 2 0.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山农大植保学院为例谈校企合作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与生产相结合, 以 灵 活 开放 、 包 容发 展 的 形 1 . 2 做 好学 生 进 企 业实 习实践 工作 。 搭建 创 务礼 仪 与时 间管 理 、 企 业 营 销 策略 与技 巧 、 式, 使校企双方能够 相互支持、 相 互渗 透 、 优 势互 补 、 资源共享 , 这 是 实 现 高等 院 校 人 代化 的 有 效 方式 , 是 培 养 生 产、 建设、 管理、
2 2 en ce e nd Te ch nol og y I n nov at i on Her al d
搭 建 校 企 合 作 平 台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①
— —
以山农 大植保 学 院 为例谈 校 企合 作 在 培养 创新 型 人才 中的作 用
服务 第一 线 专 门人 才 的重 要途 径 。
新 实 践平 台
HR组 织 与 建 议 、 职 业生涯规 划、 团队 训 练
组 织 学 生 走 出 校 门、 走进企业 , 这 是 将 等 课 程 , 参加 一 定 时 间 的见 习 , 经 过 企 业 考
合学生 、 学院、 企业三方的利益需要。 走 进 列 培 训 和 见 习, 学 生 可 以 在 毕 业 前 完 成 岗
国务 院 在 Ⅸ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 面 推 年 的员工 , 从 不 同 角度 描 绘公 司概 况 , 对 于 个 过 程 中 会 发 现专 业 知 识 在学 科 发展 方 面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中强 调 :“ 高 等教 育要 公 司 的架 构 、 企 业 文化 、 人 才战 略 等 都 做 出 的 优 势 与不 足 , 从而 产 生 解 决 问题 的 想法 ,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
的中国 曹县鲁西 南 2 万 亩有机净土 。 0 0
公司 20 年 同清华 大学 、山东农业大 09 学盖国胜 、刘春生教授合作探讨中低品
有效分解后 , 通过实施绩效管理与考核 , 全面了解 、 评估各部门和员工 目 标达成
及工作绩效。同时通过建立 “ 内具有 对
在 的人才 委托 高校有 针对性 地进行 培
养 ,待 其学成返回公 司后委以重任 ,走
公平 眭,对外具有竞争 力”的 目 标量化 动态考核激励机制 ,通过个人绩效进行
程技术团队承担 的国家 “ 高产优质转基 因奶羊新 品种培育”项 目 子任务 , 历时
两年终获成功。这是我 国生物新 品种培
企业 、员工以及社会多方共赢的人才培 养模式。在未来 的发展过程中 , 银香伟 业集 团将持之 以恒地坚持走校企合作 、 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2N , _ 将校企合作
供各方面的前沿资讯 这也是我们公 司
司实际情况 建立绩 效管理 模式 以改 善
公司 旧模式 ,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自引进 绩效管 理 以来,公 司管理
能够时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壮大
的一个重要原 因。 由企 业制 定鼓 励扶持 政策 ,保 障 人才培养机制的顺利推行 ,最终实现多 方共赢 ,这是企业寻求校企合作 、探 讨 经典案例。
21 02年能够 正式 启动 ,这将推 动公司 的校企合作迈 向一个新 台阶。
五、校企合作的意义及前景展望
银香 伟业集 团通过 多年来校 企合
作模式的探讨已经取得优异成绩 ,且该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陈祥明院长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高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多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有效机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设置“同质化”。
各个不同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大同小异,缺乏各自特色,社会需求已近饱和的专业如计算机、财经、管理、外语类等办的很多、招生规模也大,而企业所急需的工科类、技术应用类专业办的却较少、招生规模也小。
这种专业设置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很大难度。
二是人才培养方案“雷同化”。
不同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也都差异甚微,缺乏特色。
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就很难适应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
三是教育质量评价“内部化”。
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学校自己或学校聘请的专家学者。
这种评价标准、方法、结果很难为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所认同。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化。
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不能及时纳入教学,这既反映了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差距,也反映了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落后。
五是办学模式形式化。
“以就业为导向” 已成为高职学院的共识,不少院校都进行了“订单教育”、“ 2+1 ”模式、“双证毕业”(毕业证、技能证)或多证毕业(毕业证、技能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驾驶证)等改革,但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没有明显改观。
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个性化特色与创新不够明显。
要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促进学校更好地贴近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必要性、具体举措和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成为了各大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面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时已经显现出了一些瓶颈和不足。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尤为关键,而在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有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层面,缺乏深度和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的合作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安排或者项目合作,缺乏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机制。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践中无法真正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技术,无法融入企业的实际运作环境中,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制约了双方合作的效果。
学校往往难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而企业也难以准确评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这导致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沟通不畅、合作不顺畅的情况,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合作关系不深、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双方合作更加紧密、互利共赢。
2. 正文2.1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一种合作模式。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加贴合。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具体而直接的。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 主 要 特 点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及 规 格 准 . 确定位 : 即为 医 疗 仪 器 的生 产 、 造 、 修 、 务 第 一 线 培 养 制 维 服 高 技 能 人 才 。 明确 的 就 业 岗 位 : 疗 仪 器 生 产 企 业 、 疗 仪 医 医
队 伍建 设 等 ; 一 方 面 寻 求 企 业 合 作 和 支 持 , 过 校 企 合 作 、 另 通
工 学结 合 , 力探 索 医 疗 仪 器 维 修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的 新 模 努 式 , 仅保 证 了 人才 培 养 质量 , 且 提 高 了就 业 竞 争力 。 不 而
4企 业 承担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的 实 训 和 顶 岗实 习 任 务 。 校 . 企 双 方 指 定 带 教老 师 现 场 带 教 、 核 、 关 , 保 学 生 毕业 前 考 把 确 在 专 业 技 能 上 与企 业 生 产 岗位 同 步 。
二、 校企 互 补 , 学 资源 共 享 教
设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O c 频 移 动 式 X 线 机 、 软 飞 利 浦 高 档 彩 如 p 0 ck高 东 超 、 分 辨 率 大 尺 寸 液 晶 显 示 屏 等 , 保 该 专 业 学 生 的专 业 高 确 技 能 达 到 专 业 培 养 目标 要 求 。
3 学 校 承 担 学 生 的 职业 道 德 、 为 规 范 、 . 行 日常 管 理 、 核 考
随着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和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 院 现 代 化 建 医
设 速 度 明 显加 快 , 量先 进 的 医疗 仪 器 的 使 用 更 加 普 及 , 大 医疗
仪器 产 品 开发 、 品 生 产 、 品 维 修 技 术 人 员 明显 不 足 。我 院 产 产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企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和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期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对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政策支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优化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为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期待通过这一研究,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献综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国内外学者对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国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例如,(国外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校企协同不仅可以提供更为实际的教学环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一种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一方面,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首先,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实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促进了两者的互利共赢,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推进,需要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和合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以确保双方的合作能够真正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同时,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培养,以适应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需求。
承德工业学校“一体两翼”校企 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承德工业学校“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承德工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学校,以其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紧密、实践教学优质而著称。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的特色之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承德工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学校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一体两翼,即学校与企业是一个整体,彼此紧密配合、相辅相成。
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负责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企业则作为实践主体,负责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职业指导、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更好的提升。
两翼,则是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实际案例、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企业也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教学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自身的发展招揽人才。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也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它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通过实践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并使得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愈发紧密,为双方的共同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该合作模式下,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
在实习期间,学校会派出专业的老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实习质量。
学校与企业会积极沟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符。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运用,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加明确的规划和选择;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它还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企座谈会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校企座谈会,旨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同时,企业也需要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我代表学校在座谈会上的一些交流发言:一、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企业则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四、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座谈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通过座谈会,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共同探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五、强化责任担当,共筑美好未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样承担着社会责任。
让我们携手共进,强化责任担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建设意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文件精神,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合作目的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带动招生、教学、就业良性循环,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应根据所办专业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及专业科、处室与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合作的原则(一)服务企业原则。
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追求。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二)校企互惠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惠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与学校以服务换服务,共建共享、共赢共进。
(三)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企业领导或企业代表、教务处、专业科、招就处、学生处、总务处等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学校校长担任,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归口管理。
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一)研究、确定同学校合作的企业以及合作的方式及步骤,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宣传;(二)指导并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科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审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三)督促、考核、宣传专业科及相关部门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工作业绩;(四)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五)对各部门校企合作工作进行考核,奖励校企合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中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中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模式,为中职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本年度工作总结将围绕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展开,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 创新课程设置本年度,我们针对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
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流程,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实施了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环节。
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和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提高职业素养。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成果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也逐年攀升。
同时,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实践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引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 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校企合作,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教师们通过挂职锻炼、参加行业培训等方式,了解了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模型构建
校企合作模型构建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和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校企合作模型构建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型的意义2.1 促进产业发展校企合作模型通过将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企业的实践需求相结合,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将其应用于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中,为企业提供具备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2.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校企合作模型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企业可以提供实训基地、实践项目、实习机会等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专业知识支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模型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项目,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模型构建的关键要素3.1 项目选择与规划校企合作模型构建的第一步是确定合作项目,并进行详细的规划。
项目选择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特点,确定具体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内容。
规划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明确各方责任和合作机制。
3.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型构建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可以通过开设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师资共建等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3 激励机制与合作奖励校企合作模型构建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学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合作,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
纵观我省职教精神,根据湖南省职教建设“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立足职业教育现有基础,以大力推进“四化两型”为契机,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产业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我院在借鉴、吸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劈开了一条校企合作的新道路。
德国的“双元制”,其精华在于,它的“一元”为企业,“一元”为学校。
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它山之石,何以功玉呢?现以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为例,谈谈我校“校企合作”的独创性。
1 整合资源,广泛开展校企培训与鉴定合作
“双元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在一些学校和企业进行移植和推广,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但是由于中德两国国情的不同和我国职业教育本身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将“双元制”本土化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校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广拓就业渠道和培训鉴定新方式,先后与湖南省各大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株洲南车电机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形式也由传统的“供需合作”向全方位合作纵深发展,大力推行“国家标准+企业要求”的培训鉴定新方式,有效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一是,承包部分无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企业的培训和鉴定,使相关企业职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获得正常的培训鉴定机会;二是,帮助有需求的合作企业利用职工业余时间开展职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企业职工提供技术指导培训,使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按国家标准和企业自身要求同步提高并顺利技能鉴定。
三是,争取综合实力强大的企业的帮扶和支持,利用企业的大型、高精、高新技术设备开展教学培训和鉴定,弥补学校部分设备的不足,提高培训鉴定水平等。
构建起学校、企业、员工都满意,企业生产、技能提高和继续教育三不误的全新培训体系,为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筑了适宜的温床,从而也拓展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2 市场导向,灵活设置课程
虽然德国的各类职业都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但却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只要符合教学大纲,学校和企业有权根据市场变化设置和选用自己需要的课程和教材,其主导思想是把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及时引进培训计划,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随着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紧随时代步伐灵活设置课程。
我校根据各企业的实际需要,产品技术要求,学生层次,针对各企业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以精少实用为原则,进行课程的合理设置,已满足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
另一方面我校送往企业实训的学生,也根据各企业的特色制订了相应的实训计划,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大大缩短
了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
同时还有利于教育资源优化利用,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升级发展和区域经济服务。
3 教育模式——“可选择素质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张扬。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使所有的学生满意。
因此,我校创造性地推出了“可选择素质教育”职教教育模式,即学校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开展以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训练各为侧重点的选择性教学。
为此,学校各部门根据这一新的教育模式,结合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出台了“动态管理”、“因材施教”、“模块教学”和“个性评价”实施原则,并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两个专业首先进行实验。
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后,这一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和完善。
学生的学习可以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人的慧心潜质、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择理论实训“并重班”学习或操作技能“侧重班”学习。
在课时分配上,“并重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各占一半,“侧重班”则为三七开。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并重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动手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对复杂的专业问题的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能适应对专业理论要求较高的设计、制造、操作等工作内容。
“侧重班”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必备的专业知识,使之具备解决该专业实际操作中较复杂问题的动手能力,能适应对理论素质要求并不太高但须具备较强操作能力的工作内容。
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达到全面发展。
4 创新模式,建立健全技能评价新体系
在实践中,我校不断探索新的培训鉴定模式,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符合企业岗位需求、适应受鉴定人职业生涯发展要求的技能资格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1+X”的基本鉴定模型,即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生产实际、个人的技能水平、生产工作业绩等,制定详细的技能鉴定方案,确保鉴定出真实的技能水平。
在此模型下,根据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企业装备水平,采取不同的鉴定子模式,如面向高端企业,倡导实施“职业标准+企业需求+高新技术”的鉴定模式;对于一般通用工种企业,着重抓好劳动力市场急需,通用性强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职业资格社会化鉴定工作。
在技能鉴定中,根据知识单元、操作环节、技能要求设置多个模块,实施模块化培训与鉴定方式;积极运用仿真技术,并在高级技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中,逐步增加电脑绘图和答辩环节,以考察受鉴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要求学员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此外通过举办一年一届的技能节,积极开展以赛促训、以赛代鉴定等,让各类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对优秀选手,根据其获奖等级,颁发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员学习技能、提高技能的热情和信心,有力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
现在我校校企合作模式已成功由单一订单式向多元化纵深发展,建立健全了供需合作、委培合作、资源合作、技术合作、经营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共同培养模式,为办学构建了全新的平台。
力求使之成为把握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服务地方经济的一个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