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年东莞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选概要

合集下载

2010年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公示

2010年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公示
庾笑媚 肖伟平 温积欢 林东山 郑嘉怡 陈瑞明 黄慧芳 尹群娣 黎转仪 钟圆照 骆 伟
林爱芬 杜实儿 庾瑞君 谢石月 何婉芹
巧妙提问 更显实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 以评价为切入口,加强数学日记的指导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中的“移位”现象与对策 追寻“有度”的数学课堂提问之路
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数学日记 寻根溯因 把握教学平衡--新课程背景下低年级解决问题教 学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学案教学,精在其“导” 让自主探索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试误”新说 双管齐下,应对“消极惯性思维” 逆水行舟,不“退”则“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逆向思维的培养 小小卡片作用大,学习数学有新招 情境导航,问思扬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初 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替代现象及对策 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 “空间与图形”五步教学法 巧设学习支架构建有效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给数学复习课注入“活水” “争辨”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中易忽视的处理误区的归因浅析及对策 从案例反思课堂,让课堂更真实有效 理解问题本质 掌握解题方法
三等奖( 三等奖(55 篇)
论文题目
言来语去——关注对话,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洗尽铅华始见金,探索之中出真知 适“导”显魅力 三年级儿童如何建构“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化解生忧,让简便运算名副其实 课堂因“融错”而精彩 引导学生猜想,培养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点的确定 让多元化评价走进数学课堂 精心设计,优效“习”之 精心预设探究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千里之堤,不能溃于蚁穴——小学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刍议 精心设计习题 提高教学质量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评价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搭中小衔接之桥,促学生持续发展 细节,教学有效的“滋生点” 让错误成为美丽的印记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关于2009年东莞市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评选结果的

关于2009年东莞市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评选结果的

关于2009年东莞市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评选结果的
通报
各完全中学,高级中学:
在2009年市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共收到参评的教学设计74篇。

经过评审,评出一等奖14篇,二等奖23篇,三等奖31篇。

参评的教学设计基本上结合了作者所在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和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特点,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体水平较高。

希望学校对获奖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进一步调动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附:2009年东莞市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评选结果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东莞市中学数学教研会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2009年东莞市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评选结果。

2008-2009第二学期数学科组总结

2008-2009第二学期数学科组总结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科组总结一学期以来,数学科组在我校领导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以及科组的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全体数学老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促进科组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做出了努力。

基于全组老师的团结合作,得以顺利完成了本学期各项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现总结如下:一、落实常规教学工作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常规教学工作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通过对上学期教学常规工作的总结和反馈,本学期我们科组的每位老师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改善,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做细。

1、备好每一节课本学期进一步了深化备课改革,提高备课的效益和质量,以修改优秀教案作为教师个人的备课形式,强调了要有个人思考后的修改成分,教案中要体现出练习的设计,练习设计要有层次,体现基础性和拓展性。

各教师平时要有一周以上的贮备课,新教师的备课要提前一周给备课组长检查,备课组长签名后才能上课,要求不上没有准备的课。

科组要求老师不断探索与完善各自的教学,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活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任务,了解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和相互联系。

研究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然后进一步研究班级、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提高课堂质量策略和授课艺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制定了要求后,科组长和主管领导落实检查、总结、反馈。

在学校常规检查中,学校领导和科组长对教师的教案进行了细心的检查,并做好了记录。

在常规检查后发现绝大部分老师的备课都很认真了,教案修改得很细致,且内容实在,并能根据教学内容补充有针对性的练习或作业。

不少老师的备课不但体现教法的设计,还体现了学法的设计。

老师们还能在每节课后写上自己的教学体会。

2、立足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学计划(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006年东莞市小学数学

2006年东莞市小学数学

关于2006年东莞市小学数学
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结果的通报
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小学:
为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研究,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我市小数科举行了“2006年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此次活动共收到参评教学设计193篇,经评委会认真评选,共评出优秀教学设计92篇,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58篇。

现将获奖名单进行公布(见附件),以资鼓励。

希各镇(街)宣教办、学校及广大教师再接再厉,继续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东莞市小学数学教研会
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附件:2006年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获奖名单
附件:
2006年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获奖名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1. 内容分析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6---7分钟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3、指名介绍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自考试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自考试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内涵的是( )。

A.数学思想 B.数学情景C.数学交流 D.数学价值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

A.注重问题解决 B.注重数学应用C.注重数学形式化 D.注重数学交流3.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 )。

A.基础性原则 B.学术性原则C.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4.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的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 )。

A.策略性知识 B.过程性知识C.技能性知识 D.概念性知识5.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 )的过程。

A.建构的过程 B.吸纳的过程C.传递的过程D.训练的过程6.要通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的属于( )。

A.接受型的教学组织类型 B。

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类型C.探索一发现型教学组织类型 n自主型的教学组织类型7.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量化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评价8.空间定位不包括( )。

A.空间形式 B.空间方位C.空间大小 D.空间距离9.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 )等。

A.状态 B.运算C.问题 D.方法10.不属于小学概率与统计学习的课程意义的是( )。

A.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B.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C.获得绘制图表的能力D.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1.我国2l世纪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以及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12.教学手段的抉择与运用,主要取决于,,”等这样一些变量。

13.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及等几类。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小学部数学组工作计划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小学部数学组工作计划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小学部数学组工作计划2009年是小学数学组快速发展的一年,如何把握机遇,形成共识,提升教研组的综合能力呢。

学部提出了“科学改进,细节提升,质量为赢”的指导思想,小学数学组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制定了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一、重点工作: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2.通过课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3.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4.三、五年级全市抽测工作。

5.首届“数学节”的活动策划与实施。

二、工作目标:针对重点工作,我们制定以下目标:1.增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凝聚力,申报广州市优秀科组。

2.结合《综合构建教学法的研究》这一课题,学习相关理论、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

3.加强每月的月考和学科活动考核,落实教师学分制度管理,争取教师的优良率达到100%,优质课达到65%-80%以上,拒绝不合格课。

每个备课组长或高级教师培养1-2名骨干教师。

4.把首届“数学节”办出特色、办出成果、办出经验。

5.争取今年在海珠区测试中,学部数学成绩平均达到及格率98%,优秀率达85%以上。

三、具体措施:1.做好三个改进,即改进观念促转变、改进课堂促效率、改进研究促发展。

要求教研组和备课组要做好三个引领:理念引领、思路引领、方法引领。

主要措施是教研组、备课组牵头加强理论学习,听、评课,提高认识。

2.抓好广州市优秀学科组申报工作。

集中精力整理三年来数学组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以申报优秀课组为契机,激励全组教师奋发向上的工作斗志,提交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真正做到“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

3.抓好学科研究活动。

搞好一、二、三年级数学《综合构建教学法的研究》这一课题,一、三年级每周一上午、周五下午上综合构建课,二年级周一上午上构建课,除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以外,备课组长要组织本组老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每周必须听两节以上的综合构建课。

三、五年级老师搞好市抽测工作,按计划有效的进行教学,对三、五年级将进行两次质量检测。

数学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2009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常用版)

数学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2009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常用版)
师:你觉得是长方形这块大,还是平行四边形这块大?
(二)揭示课题
师:要比较这两块草地的大小,光靠我们的眼力,行吗?必须先算出什么才能比较?
师: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因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以此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及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探索之用;老师准备汇报表、课件等。
【2021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题目:自主探究,满载而归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姓名:周秀娇
单位:东莞市常平第一小学
2021东莞市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1页的内容。
1、提出猜想
师:请结合我们这个汇报表,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是怎么样的?
师:你真了不起。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老师就把你的猜想以你的名字命名。因此这叫××猜想。为什么你们会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
【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境,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二、自主学习,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实践应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四、全课总结,体验“平行四边形面积”。

——2008—2009学年度东莞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选概要

——2008—2009学年度东莞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选概要

—— 2008 —2009 学年度东莞市小学数学教课方案评比巧取近似数浸透学习策略——“ 近似数与学习策略”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近似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材剖析】教材在这个单元安排了“用近似数解决问题”这一小节,把计算教课与解决问题教课有机联合起来。

让学生学惯用除法计算解决常有的实质问题,领会近似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实质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育,进而逐渐提升数学修养。

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课很重要,适用性也很强。

针对以上状况,这节练习课一方面进一步稳固小数除法,让学生能灵巧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来解决实质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系统而有步骤地浸透数学思想方法与学习策略,逐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学生剖析】五年级学生拥有必定的察看、剖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想水平有了必定的发展。

针对这些状况,本节课要着重指引学生说出解题过程和灵巧运用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助于调换他们学习数学的踊跃性,也提升了解题的正确性。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 能依据实质状况灵巧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 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实质应用能力,依据实质状况,善用不一样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思想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觉数学解题策略的奇妙运用 , 体验数学乐趣。

【教课重、难点】能依据实质状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数学识题,培育学生优秀的思想习惯和学习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想】· 基本理念:表现知识性目标与思想训练的一致。

〃训练模式:主题表现→ 商讨沟通→指引归纳→浸透策略〃教课策略:——指引自主发现,着重思想训练。

让学生参加研究知识的形成及深入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发现,自主建构,发展思想。

2008~2009学年度

2008~2009学年度

2008~2009学年度六年级(下)《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一、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人家的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人家的

塘厦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方针,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文件以及市、镇教育局德育工作要点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狠抓常规,规范发展,提高质量”为工作思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从基础德育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活动和渗透,研究方法,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全面性,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在我镇高度重视学生行为规范评比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培养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打造具有我校德育特色的行为规范先进模范校。

具体目标:1、深化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努力使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9%以上。

2、培养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锻炼一批工作主动、富有创意德育干部队伍,造就一批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小干部队伍。

3、根据每月的德育工作主题深入细致地抓好落实工作,探究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确保德育教育上下贯通,扎实有效。

4、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5、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做好家长委员会及家长亲子义工队的成长壮大工作,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服务水平。

三、具体工作(一)以学习为手段,注重内化,铸就教师崭新形象。

1、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让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

①利用政治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师德方面的文章、案例,并经常推荐一些优秀的德育书籍、文章给教师阅读。

②引导全体党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扬模范带头作用,在德育日常工作中身先士卒,成为全体教师的领头人。

③在全体教师中倡导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朋友的良好风尚。

在全体教师中启动“微笑工程”,在校园中,教师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在教室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微笑送给每一位普通的,甚至较差的同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东莞市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将继续围绕“真实、有效”的教研主题,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专题研讨为主要方式,立足课堂,研究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课堂教学“扎实、高效”。

同时,结合课改成果展示活动,及时总结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成功经验,研究、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推进我市课程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整体水平。

二、主要工作:(一)总结课改成果,明晰课改方向本学期是我市小学数学第二轮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

新起点肩负着“继承、发展、创新、提高”的重任。

我们必须及时总结、反思第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在此基础上,规划、部署第二轮课程改革,促进课改的纵深发展。

1.各镇(街)要认真组织学科教研组回顾第一轮课改实验的实施情况,集思广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契机,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更新认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

2.市教研室将于11月(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举办课改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教学观摩、论坛研讨、出版成果专集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我市小学数学课改实验成果,总结课改经验。

并对目前存在的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意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问题展开反思、讨论。

建议各镇(街)、直属学校及时、有效地总结本单位的课改实验,积极为市推荐优秀的课改论文和具有研讨价值的课例、案例等课改资料。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校本教研质量1.校本教研各镇(街)要健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注重对学科责任人(教真的不掉线吗??、????????????研组长、教导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行动研究,使数学校本教研规范化,制度化,有实效。

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各镇中心小学和数学骨干小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

2.区域教研在以往分片教研的基础上,本学期区域教研将结合学科带头人送教活动一并进行。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大纲《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描述《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是编者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日益高涨,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再像以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学科知识的发展。

本课程力求将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小学数学中的教学设计”等核心理论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设计思路此课程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内容的内在关系都十分密切。

教师应对课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认真分析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问题。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反思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组织,不断深化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学习后的总体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层面):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分析的内容和要求、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对活动设计的框架、步骤有明晰的认识。

学习目标2(理解层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实质和作用,将学习中心逐步转移到数学知识系统上,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

学习目标3(应用层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有初步的了解,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教学活动。

学习目标4(分析层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程的指导思想、方法进行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教材要求、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5(创新层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重新看待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并改善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合理开发自身的潜力。

二、课程要求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相关的基本内容,熟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使用要求,并能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学年度年东莞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选
主题引领,分层递进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让学生确实学好。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开运动会的活动,让学生从跑步、跳绳、踢毽、跳远等比赛项目让学生从现实的资源中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进一步探讨9加几的计算方法。

例2强化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通过让学生亲身操作摆小棒和花来体悟进位加法相加的计算过程,加深对“凑十法”进位加法的理解。

【学生分析】
10 以内加减法和10加几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对于9加几,学生的学习经验可能只局限于数手指或数数进行计算,一般都能计算出结果,但计算的速度会比较慢。

本节课重点要教学的“凑十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计算思想,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难点进行突破,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凑十法”,了解“9 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 加几的口算。

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自己得出9 加几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9 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式题。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 加几”加法进位的思维过程,正确计算9 加几的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
小棒20根、红花黄花卡片各10张、0-10的扑克牌。

【设计思想】
·基本理念:主题引领,分层递进
·课型结构:主题呈现导学(以主题为载体构建新知)→主题深化导思(丰富主题深刻新知)→主题变化导练(主题变化内化新知)
·教学策略简述:以智慧树结的六个果子为大主题引领本节课的内容,分“口算比赛”—“校运会”—“现场比赛”—“领奖品”—“游戏”—“争当小老师”六层次开展教学
活动,分层递进,逐步深入。

·简要流程:
【教学过程】
一、目标指引。

小朋友喜欢咱们班上的智慧树吗?(喜欢)智慧树今天可开心啦,它结了6个果子呢,看!每个果子里面都有神奇好玩的游戏,而且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在里面呢。

想看看吗?(想)好,我们来看第一个果子。

师点击第一个果子,显示:口算比赛。

课件出示:
摘第一个智慧果——
10+1 10 +3 10+5 10+7 10+8 10+2 10+4 10+6
提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设计思路分析】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通过智慧树结的六个果子来贯穿本节课的内容,师点击智慧树的一个果子,电脑显示该内容,把学生带入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

摘第二个智慧果——
(1)讲述:嘭!校运会开始罗!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小朋友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师:喜欢哪些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学校里为了让小运动员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的画面),请仔细看一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箱子里有9盒,箱子外面有4盒)
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列出算式9+4)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呢?
(2)学生自主探索,同桌相互交流,再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数数法:9,10,11,12,13(也可能学生从1开始数,数到13)
②假设法:10+4=14,14-1=13
③凑十法:9+1=10,10+3=13
提问:1、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吗?
2、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法?
【设计思路分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计算饮料盒数,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进行分析、比较、体验,进而对自己的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体验凑十法最简便,主动建构新知。

(3)挖掘课本资源尝试设计新问题。

①引导再次观察画面:下面请小朋友再回到比赛现场(出示画面),这里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

现在老师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设计一个数学问题: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9+6=)
②设计问题: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设计出几个数学问题?
③根据学生的问题出示算式:9+7= 9+3= ……
【设计思路分析】用一幅图解决多个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多元的,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冲击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同时也让孩子们把数学学得更严谨。

多元情境的创设和解决让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相互的交流、探讨和启发中完成知识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2.探究算法,摘第三个智慧果——
(1)现场比赛——摆小棒,教学例2的9+3。

师:运动会进行得这么激烈,智慧果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去运动会的比赛现场——摆小棒比赛。

①比赛要求: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3=)
②动手操作,探索算法:谁能巧妙地移一移,就能让大家很容易就看出来一共有多少根?
③初步优化算法:让学生上台演示(移动教具),教师逐步对应板书。

9+ 3 = 12
1 2
10
提问:为什么要从3里面拿走1根放在9根里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计算方法:“凑十法”。

(2)加深理解,现场比赛摆花朵。

教学例2的9+7。

师:你能用刚才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①要求:请运用手中的黄花和红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再算出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②自主尝试,独立完成。

③汇报、演示:指名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9 + 7 = 16
1 6
【设计思路分析】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形成技能。

摘第四个智慧果——
(1)巩固练习。

①圈一圈,算一算第1题。

智慧树看到小朋友在运动会上表现得这么棒,所以决定奖励大家,它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吃的菠萝和苹果。

看!(出示做一做第1题)
师:请小朋友在书上先动手圈出10个再填一填。

学生在投影仪上板演过程:
②圈一圈,算一算第2题。

师:小朋友把两种水果都领回家了,智慧树太开心了,它又奖给你们好吃的了。

看!(出示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指名汇报结果。

(师板书算式)
③比较例题和做一做,突出“凑十”的思路。

【设计思路分析】“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摆脱表象的束缚进行抽象的思维,通过圈一圈,算一算,让学生真正理解“凑十”的算理、方法,从而准确地口算。

(2)小结并揭题。

把本节课学习的算式进行整理和比较,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算式有什么共
同的地方?得数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找规律的情况,出示,让学生推算。

四、提高练习,发展思维,摘第5个智慧果——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做一做”第3题)
(2)进行口算卡片练习。

分三层次进行:
让学生动手动口,充分参与,学生在新颖别致的各种游戏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个智慧果——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9+4=13
9+5=14 Array 9+6=15凑十法:9+7=16
9 + 4 = 13 9+8=17
1 3 9+9=18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