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课程表格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课 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生: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

列式为:814+1142=1956(km)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生: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览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览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览表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校教师也需要准备好教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览表,希望对教师和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一、教材版本及目录教材版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目录:第1课:自然数和整数第2课:正数、负数和零第3课:数轴第4课:加减法基本思想第5课:减法的借位与退位第6课:小数第7课:小数的加减法第8课:小数的乘法第9课:小数的除法第10课:平方数及平方根第11课:立方数及立方根第12课:分数第13课:分数加减第14课:分数乘法第15课:分数除法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第1课:自然数和整数教学内容: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

2、学会在数轴上表示自然数和整数。

3、运用数轴判断自然数和整数的大小关系。

第2课:正数、负数和零教学内容: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2、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3、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规律。

第3课:数轴教学内容:数轴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

2、学会画数轴和在数轴上表示数。

3、掌握数轴的应用。

第4课:加减法基本思想教学内容:加减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思想。

2、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整数加减法的特殊情况。

第5课:减法的借位与退位教学内容:减法的借位和退位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减法的借位和退位方法。

2、学会运用借位和退位方法解决减法问题。

3、掌握整数减法的特殊情况。

第6课:小数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概念。

2、学会在数轴上表示小数。

3、掌握小数的应用。

第7课: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原则。

2、学会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表格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表格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表格版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的概念和写法。

2. 掌握两位数的数值大小比较。

3. 能够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1. 两位数的概念和写法。

2. 两位数的数值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1. 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笔、纸。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两位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激发研究的动机。

掌握两位数的概念和写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两位数,如何写出一个两位数。

并通过例子和练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概念和写法。

掌握两位数的数值大小比较
学生分小组,组内合作进行两位数的数值大小比较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使学生巩固掌握两位数的数值大小比较。

能够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过学生的练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下册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下册数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数的认识- 数的比较- 数字的拓展和认识- 加法运算- 减法运算- 位置与方向- 分钟和小时- ...请参考教材以获取更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方法。

2. 理解和应用数字的拓展和认识。

3. 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4. 了解位置和方向的概念,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5. 学会计算分钟和小时的方法。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参与,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教学讲解- 小组合作研究- 游戏活动- 观察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随堂小测验- 课堂练- 个人作业- 期中和期末考试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练册- 数学工具和教具- 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 游戏和活动道具课程安排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研究情况,可以按照下述安排来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课:数的认识- 第二课:数的比较- 第三课:数字的拓展和认识- ...请参考教材以获取更详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活动。

教学指导为了保证本教案的有效实施,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建议:1. 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确保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4. 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为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安排,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教学内容请参考教材和教学实践中的需求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祝您教学顺利!。

小学数学表格图解教案

小学数学表格图解教案

小学数学表格图解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表格图解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如何使用表格和图解来整理和分析数学数据。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并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

2. 问学生是否了解表格的作用和用途。

探究:1. 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例如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分配,引导学生一起制作一个表格,并写入他们的时间分配。

2.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提问如下问题:- 时间段内哪个活动的时间分配最多?哪个最少?- 时间段内所有活动时间分配的总和是多少?- 有哪些活动占用相同的时间段?3. 将学生的观察和回答整理到一个图解中,例如条形图或饼状图。

拓展:1. 让学生选择一个不同的主题,例如班级同学的宠物种类或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制作一个新的表格和图解。

2.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交换他们的表格和图解,并提出有关数据的问题。

3. 引导学生从图解中解读信息,并用数字和语言表达他们的观点。

巩固:1. 分发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绘制表格和图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多使用图表和图解,帮助他们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2. 批改小练习并提供反馈。

教案延伸:1. 引导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应用表格和图解的技巧,例如科学实验结果、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等。

2. 鼓励学生使用电子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或在线绘图工具,制作和分析表格和图解。

希望这个教案可以为您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对其他教案有需求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小学数学教案表

小学数学教案表

小学数学教案表
主题: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数题
2. 能够理解和运用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 能够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3. 练习加法和减法算数题
4.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子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意义。

2. 学习进位和退位:教授进位和退位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处理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练习算数题: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情况,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资源:
1. 教学板书
2. 讲义
3. 练习题
4. 实际问题材料
评估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题成绩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学生是否能够应用进位和退位方法解决多位数的算术题?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版90页)

咸水信用社员工工作考核措施及办法一、指导思想以省联社绩效考核相关精神为指导,与市联社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相结合,通过委派会计履责监督、市联社直接考核,合理确定社与社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工作目标和工资含量标准,拉开分配档次,建立“激励充分、约束有效”的分配机制,促进我市信用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含量计酬的原则。

根据全市信用社绩效工资总额、各项经营计划等因素,确定统一的含量标准,据此标准计算信用社实际完成任务数应得的绩效工资。

信用社主任和副主任根据工作职责和分工,其绩效工资实行百分考核。

(二)质效优先的原则。

各社工资增长水平要与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和资产质量相适应。

(三)风险防范的原则。

凡出现案件或资产损失的,根据涉案金额或损失大小,按规定相应扣减绩效工资。

(四)人员定编的原则。

年终绩效考核结账时,按定编的人数计算按人考核结账部分。

(五)按月结账的原则。

市联社按月对各社经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其中收息按月全额计发绩效工资,其它考核项目按当期应计绩效工资的70%计发,信用社依据员工业绩考核到人。

全年滚动结算,年终结总账。

(六)优胜劣淘的原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主任和分管主任就地免职:1、存款未完成净增计划50%的;2、利息收入未完成计划的80%或同比下降的;3、不良贷款不降反增的;4、当年到期贷款回笼率低于90%的(五级分类)。

三、绩效考核对象绩效考核对象为全体在编在岗承担经营目标任务的员工,不包含待岗、内退及行政开留人员。

借调人员绩效工资按所在信用社人均绩效工资确定,由市联社另增加相关社工资总额。

四、工资的构成和考核(一)基本工资按定编人数每人每月x元的标准计发(含“三金”),待岗人员发生活费x元。

(二)绩效工资1、2013年全市信用社绩效考核指标为全年存款旬均净增额、利息收入、不良贷款清收(五级分类)。

绩效工资含量标准分别为存款旬均净增额x元/万元,利息收入x元/万元(营业部按x元/万元考核),不良贷款清收x元/万元。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日程和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日程和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日程和进度表一、教学日程安排第一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二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6-1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6-1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三周:-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四周:- 教学内容: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五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1-1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1-1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六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6-2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6-2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七周:- 教学内容: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八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21-2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21-2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九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26-3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26-3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周:-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法和数数-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加减法和数数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通过练习题、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一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31-3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31-3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二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36-4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36-4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三周:- 教学内容:复习数数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数数和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通过练习题、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四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41-4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41-45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五周:-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46-50-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46-5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十六周:- 教学内容: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通过练习题、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二、教学进度表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日程和进度表,希望能帮助您进行教学安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表格)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表格)
学生回答:5根小木棒+7根小木棒=12根小木棒,12根小木棒有一个十和2个一
学生列出竖式并说出算法。
学生说出:当个位两个数字加后满十应向十位进1.
学生一一回答
学生回答: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例3:
3 5
+ 3 7
————
7 2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课题
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知道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是否会做了?一起试试看。
三、巩固练习
教材14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
(让学生说出整个计算过程,当,满十时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怎样列竖式,
而且说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回答。
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全套(表格式)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全套(表格式)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全套(表格式)
教案列表
课时
教案名称
1
数的认识与数的读写
2
数的比较与数的排列
3
算式的认识与简单算术运算
4
10以内的加法
5
10以内的减法
6
10以内的混合运算
7
百以内的认识和组成
8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9
百以内的混合运算
10
1000以内的认识和组成
11
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2
1000以内的混合运算
13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14
容量的认识和测量
15
时间的认识和测量
16பைடு நூலகம்
重量的认识和测量
17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18
图形的组合和分拆、分数的认识和分配
19
数字的位置与方位
20
偶数和奇数的认识和分拆
21
用数表、数线表示数字的范围
22
总复习
以上是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全套的表格格式。每个课时都有对应的教案名称,教案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算术运算、长度测量、容量测量、时间测量、重量测量、图形认识和分类、数字位置与方位、偶数和奇数的认识、数表和数线表示数字范围等内容。在这套教案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表格版)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表格版)
生:我先摆了 3 根小棒,代表原来的 3 只熊猫,又摆了 2 根小棒,代表又走来的 2 只熊猫,合起来一共有 5 根小棒,就表示一共有 5 只熊猫。
师:非常棒!同学们都摆对了吗?
生:摆对了。
3.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课堂小结
1. 教材课文内容讲解: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生:加法。
师:谁能说一说加法是什么意思呢?
生: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非常好!那我们怎么用算式表示加法呢?
生:用 “+” 号连接两个数字,等号后面是合起来后的总数。
3.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同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加法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加法的意义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此外,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更具趣味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3+2=5。
师:非常棒!这个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算式。“+” 叫做加号,3 和 2 分别是两个部分的数量,5 是合起来后的总数。
3.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数一数熊猫的数量,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
三、深入理解加法的意义
1. 教材课文内容讲解: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表格)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表格)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表格式)教学课题1、看一看,数一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3、4页内容教学目标初步理解儿童认数、数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具准备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设计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

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吧。

学生作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家里有多少人。

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课题上学了比一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数、数数。

过程与方法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 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打开第一页,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二、数一数1、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示一幅美丽的校园情境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2、数图中的数量(1)数出数量是1的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出示数字卡片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
修改
⑶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cm 周长/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2,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
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四,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 请学生齐读圆周率,写一写:
π
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
d=2cm r=3.5cm d=10cm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
的周长是多少m
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
15cm的圆.
通过各种
形式的个人实
践及小组合作
实践使学生亲
而义举的发现
规律,掌握知识,
学生不是在学
习知识,而是在
探究,实验,发现
新知,这样的课
堂,可以使学生
的动手,动脑,动
嘴,合作的能力
都能得到锻炼
提高.
巩固已经
学过的公式,培
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
学习探索的能
力.
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π表示.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明确重点和难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指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复习旧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2. 讲解新课: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与要求1.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掌握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六、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反馈策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反思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2. 设计要求:板书要清晰、美观、有条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微课教学设计表格

微课教学设计表格
——对于数理化等注重逻辑推理和过程演算分析的教学内容,只录制教师的讲解声音及屏幕内段话,一般最多不超过150字,课程简介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微课主体内容之前)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附件二:
微课教学设计表格
主讲教师姓名
雷小喜
讲授内容
一(年级)数学(学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
认识立体图形(课目/知识点/主题)
教学类型
□知识讲授□解题演算□问题答疑
□创意实验□学习活动
拍摄模式
□知识讲授型微课
——教师在演播室以讲授为主,结合屏幕演示、板书等活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学
□屏幕录制型微课
微教案
(另纸附)
讲授配套的PPT
(另行提供PPT文件)
微练习
(另纸附)
微反思
(一段话,一般不超过300字)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表格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表格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表格教案标题: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表格学段:小学(适用年级:三年级至五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3.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2.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法的教材,例如小学数学教材版;2. 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教学卡片(可自制或购买);3. 学生练习册;4. 计算器(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教学示范和解答)。

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a. 利用图片或实际物品引起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思考和讨论;b. 展示并解释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介绍分数乘法的概念;c.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讲解与演示阶段a. 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b. 利用黑板或白板,使用分数乘法的算式进行示范和演示;c. 针对不同的分数乘法情况,如整数与分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等,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练;d. 使用教学卡片或口算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3. 实践与练习阶段a.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分数乘法的练习;b. 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增加难度和复杂度,例如引入混合数的乘法;c.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d. 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进一步拓展阶段a.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系,例如加法、减法和除法;b. 提供更多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c.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拓展性学习,如探究非整数乘法、分数乘法的简化等。

5. 总结与评价阶段a. 总结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b.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或小组展示等形式;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分数乘法的应用领域,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广阔世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及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及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理解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计。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运用游戏、故事等趣味性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加减法(第1-4页)1. 学习10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学习100以内的减法运算。

3.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第二单元:时间和空间(第5-8页)1. 认识时钟,学会读时间和写时间。

2. 学习测量和估计长度、面积和体积。

3. 培养时间和空间观念。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第9-12页)1. 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 学会识别和比较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3. 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统计和概率(第13-16页)1. 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 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和信息。

3. 培养学生的统计和概率观念。

三、教学进度安排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表现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及时纠正错误并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3.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图形模型、时间测量工具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图表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表格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表格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表格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表格的结构和用途; - 掌握填写、读取和分析简单表格的方法; - 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表格的定义和分类; 2. 表格的构成要素; 3. 填写、读取和分析表格的方法; 4. 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能够填写表格;•能够读取和分析表格;•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信息;•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表格的作用和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2.呈现表格的分类和构成要素,让学生了解表格的结构;3.示范如何填写表格,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4.讲解如何读取和分析表格,帮助学生掌握表格的信息提取方法;5.通过实例演练,引导学生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6.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掌握表格的填写、读取和分析技巧。

六、教学资源•粉笔、黑板;•表格练习册;•实际问题解决例子。

七、教学评估1.针对填写表格的练习,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2.针对读取和分析表格的练习,检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正确理解;3.针对实际问题解决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

八、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自行寻找并分析有关表格的例子,加深理解;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和填写自己的表格,并交流分享。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读取和分析表格的技巧掌握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练习。

同时,对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部分,学生的思维还需要多培养和引导,下节课将加入更多的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表格的分类和构成要素理解较好,填写表格的操作也较为熟练。

综合评估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感知分类的意义。
难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并能够自定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装有东西比较乱的书包。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及要求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当堂练习
1、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了很多东西的书包(主要是学习用品,装法比较乱)。谁愿意帮助老师拿出一支铅笔(铅笔盒里不放)。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说说理由。
在对比中体会
教师:同学们刚刚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
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小结: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但物体的总数量是不变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 一 课时 张秀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小结:虽然同学们的记录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整理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那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
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分类。
展示学生分类结果。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二题。
(1)、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第2题的第(1)题。
(2)、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第2题的第(1)题。
(3)、讨论:分的都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2、观察教室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物体。你还知道哪里有分类摆放物体的地方。
3、作业:
练习七:1、3题。




分类与整理形状 颜色教 Nhomakorabea(出示例1):同学们还记得元旦的时候吗?二年级的大姐姐、大哥哥们,为了美化教室买了很多气球。看,多漂亮!
教师:这么多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形状、颜色)。
2、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教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展示学生分类的记录方法和结果。
2、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找。(学生可能会找好久也找不到。)
3、请这名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自己找不到?(书包里太乱了)
4、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整理一下书包。
(把书包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师生共同整理;也可以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进行整理,然后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摆放?)
师小结:刚才我们(或这位同学)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