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模板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认识时、分
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想法四: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提问: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
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2”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
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三、反馈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模板下载12教学设计模板教材分析:A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B 《》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册的第章“”的第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A⒈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理解,掌握,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B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法:⒈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学具)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练习题组设计如下:[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你有什么收获?⑶你有什么感想?⑷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你还有什么疑惑?⑹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B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2345。

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光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教学目标及要求:基础知识: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基本技能: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2、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4、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2、数与数之间因数与倍数关系的表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4、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5、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措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4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粉刷墙壁??????????????????????1课时期中复习???????????????????????????4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打电话???????????????????????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总复习???????????????????????????5课时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编排特点: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2.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时间:6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1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准备:路线图3板书设计: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教具准备:挂图等板书设计: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4课时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学习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具准备:指南针。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下册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下册数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数的认识- 数的比较- 数字的拓展和认识- 加法运算- 减法运算- 位置与方向- 分钟和小时- ...请参考教材以获取更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方法。

2. 理解和应用数字的拓展和认识。

3. 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4. 了解位置和方向的概念,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5. 学会计算分钟和小时的方法。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参与,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教学讲解- 小组合作研究- 游戏活动- 观察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随堂小测验- 课堂练- 个人作业- 期中和期末考试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练册- 数学工具和教具- 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 游戏和活动道具课程安排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研究情况,可以按照下述安排来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课:数的认识- 第二课:数的比较- 第三课:数字的拓展和认识- ...请参考教材以获取更详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活动。

教学指导为了保证本教案的有效实施,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建议:1. 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确保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4. 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为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安排,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教学内容请参考教材和教学实践中的需求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祝您教学顺利!。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几时和几时半 教学设计(表格式)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几时和几时半 教学设计(表格式)

几时和几时半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时仪器钟、表。

2.能正确读出、调拨、绘制“几时”和“几时半”的时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特征,培养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古代计时仪器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2.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几乎都见过时钟,对钟面都有一定的印象。

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安排学生看着钟面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从而为学生建立了正确的钟面表象,为接下来准确认读时刻打好基础。

2、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整时”时刻的认读比较容易,而“半时”时刻的认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课堂上通过交互式白板,观察动画的3个“整时”的钟面是如何走到“半时”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直观感知“半时”时,分针走了半圈,时针走了半格。

为准确地理解并读出“几时半”,以及“几时半”的调拨、绘制打下伏笔。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本节课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会正确认读“几时”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几时半”的认识,掌握调拨、绘制几时、几时半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本课内容的特点,先利用聚光灯、隐藏等功能,通过观察钟面、说一说等活动,认识时针、分针,建立钟面的正确表象;再利用白板出示3个几时的钟面,以及图形识别等功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引导与总结,从而认识几时;又通过白板动态演示从几时到几时半的过程,再通过让学生比较3个静态的几时半钟面,利用神奇墨水功能、聚光灯等功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引导与总结,从而认识几时半;此外,通过连一连、拖一拖、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利用区域快照、数学工具标尺、对象的旋转、容器等,使学生的所学能够得到及时巩固,并且能使重难点有效突破。

五、教学设计称,提高其对分针的辨析能力,从而体现了学生与白板之间的互动、老师与白板之间的互动。

主动探究认识几时(4’57”-14’07”)通过比较3个几时钟面指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认读几时的方法1、认识几时,总结认读几时的方法2、连线练习,巩固认读“几时”的方法1、认识几时(1)从刚才3个指认时针的钟面,顺时针方向分别动态地走到:2时 5时 9时师:第一个钟,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什么时间?学生会说成2点。

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0分钟四、授课教师:XXX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分数、小数的概念;-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几何图形问题,如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练习,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遵守数学规则,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基本数学运算方法的应用;- 分数、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简单几何图形的求解;-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分数、小数进行运算;- 几何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趣味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前一堂课的知识点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运用PPT、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结合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对新知识点进行讲解。

- 针对分数、小数等难点,教师通过图示、动画等形式,逐步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 讲解过程中,教师注意与学生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3、合作探究(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活动三问题探究(1)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它的边角之间还有其他的关系吗?度量一下,是否和你的猜想一致?(2)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教师提出问题后深入到小组中参与活动与指导生动手画图,猜想,度量,验证,得出(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教师提出问题小组内交流,并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办法是三角形全等,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是作对角线学生独立完成证明,一生板演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从中体会亲自动手实践学到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得体验在寻找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办法---三角形全等,一方面体会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另一方面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态。

活动四问题例1.小明用一根36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其中一边长为16米,其它三边长多少?师引导学生审题生弄清题意后师示范解题过程附:强调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达在 ABCD①AB∥CD AD∥BC②AB=CD AD=BC③∠A=∠C ∠B=∠D生练习,师指导训练学生能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练习,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了解教学效果活动五理一理1.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2.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你有那些认识?3.在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学生练习任务. 生交流获得的知识和得到的感受教师聆听,与生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总结。

课后独立完成通过整理,一方面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感受探究过程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心。

通过复习,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提高。

2023新教科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新教科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新教科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科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完成数学上册全册的研究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2. 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3. 认识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其特征;4. 掌握有关时间、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教材的顺序,以单元为单位,安排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数到及其顺序比较;2. 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运算;3. 第三单元:简单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4. 第四单元:时间的认识和简单的换算;5. 第五单元:长度的认识和简单的换算;6. 第六单元:质量的认识和简单的换算;7. 第七单元:容量的认识和简单的换算。

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加研究的趣味性;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3. 探究式研究: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4. 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工具,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研究效果,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练:通过课堂练、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在合作中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个人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包括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本教学设计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2023科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3. 练册和作业本;4. 实物和图片资料。

以上是《2023科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和调整。

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表格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表格式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1.比眼力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比眼力,看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发现第一个图形上面两个三角形和中间两个三角形一样,把上面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补到下面两个三角形的部分高,如果用S 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就是S=ah。

三、巩固练习1.(再次演示长方形教具拉动变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谁的面积大呢?生:长方形的面积大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这条高把右边这个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左边,刚好补齐左边这个三角形,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长方形的面积小。

师:为什么拉动之后和原长方形的面积不一样了呢?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他们的底和长没变,可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比长方形的宽短,所以面积变小了。

师:你们猜一下,如果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生:越来越小,因为它的高越来越短。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拉动的过程出现了多少个平行四边形?(无数个)这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生:他们的底边都相同,高不同,面积就不同,形状也不同。

2.师:我们来看这样一组平行四边形,他们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生:他们的底边都相同,高也相同,面积也相同,只是形状不同。

师追问:所以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有多少个呢?(无数个)为什么有无数个?生:因为他们面积相等,但形状可以不同。

3.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生:12x4=48 (cm²)生:8x12=96(cm²)师:你们同意哪一个?为什么?生:第一个,因为沿着4cm的这条高剪下来,平移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12cm,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4cm的高对应的是12cm的底,8cm的高对应的另一条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共1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共1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共17篇〕篇1:《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答复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新授〔一〕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2、读题,分析^p ,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板书:35÷7=5〔二〕完成“做一做”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2、引导分析^p :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稳固练习:练习十二四、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35÷=5篇2: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今天上第一节新课《数一数》,问题有很多,的问题就是节奏慢,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新课上完了,习题没来得及做。

主要原因是维持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塑造良好的课堂纪律行为。

当然还有我的教学语言过于啰嗦,话多,实在值得反思。

4班上课伊始,课前准备有待加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题目:练习两位数的加减法; 2. 数学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2.两位数的减法计算;
3.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游戏的方式复习所学的知识,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
1.点名;
2.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呈现新知
1.通过PowerPoint课件呈现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引入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环节
1.分组进行游戏,要求学生合作解答问题;
2.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结归纳
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2.总结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课后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预设了多个问题给学生进行解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在计算时存在粗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下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题和思维拓展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微课教学设计表格

微课教学设计表格
——对于数理化等注重逻辑推理和过程演算分析的教学内容,只录制教师的讲解声音及屏幕内段话,一般最多不超过150字,课程简介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微课主体内容之前)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附件二:
微课教学设计表格
主讲教师姓名
雷小喜
讲授内容
一(年级)数学(学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
认识立体图形(课目/知识点/主题)
教学类型
□知识讲授□解题演算□问题答疑
□创意实验□学习活动
拍摄模式
□知识讲授型微课
——教师在演播室以讲授为主,结合屏幕演示、板书等活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学
□屏幕录制型微课
微教案
(另纸附)
讲授配套的PPT
(另行提供PPT文件)
微练习
(另纸附)
微反思
(一段话,一般不超过300字)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 (好用)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 (好用)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 (好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上册中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研究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如数的概念、加减法等。

2. 训练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自主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 教学内容:认识1-10的数字,比较大小、排序。

2. 教学安排:通过数学游戏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快速认识并掌握这些数字。

第二单元:数的组成与分解1. 教学内容:数的组成与分解,包括单位进位和退位。

2. 教学安排:通过教学视频和小组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构成和分解的方法。

第三单元:加法运算1. 教学内容:研究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相加。

2. 教学安排:使用教学游戏和练题,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技巧和策略。

第四单元:减法运算1. 教学内容:研究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相减。

2. 教学安排: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题,让学生了解减法运算的应用场景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题作业,巩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表格式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方法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展开图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不同的方法与思路进行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并经过合作与交流展示多种不同的解法,使学生在倾听中发现思路的合理性,进而完善自我的分析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的探究和交流中完善自我,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是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的形状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请同学来说说它们的特征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的形状
学生各自拿出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面的特征的描述
需要老师和学生准备的各类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实物,让学生通过实物来回忆它们的各自特征
剪一剪、展一展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本课的学习者是五年级学生,有自己一定的想法,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表现欲望;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初始能力:学生在一年级中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经过四年的小学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在课堂中机械的接受。
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教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提示,讲解
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完成问题,有较大困难,所以需要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即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要学会倾听、欣赏,理解他人好的见解,从中获益.
(3)占地面积是多少?
(4)表面积是多少?
2、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格式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具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板书设计等)
3. 教学准备时间:(提前准备时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清晰讲解教学内容,示范解题方法)
3. 例题演练:(进行例题讲解和学生练习)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拓展)
5. 练习评价:(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
1. 作业内容:(明确作业要求)
2. 完成时间:(规定作业时间)
3. 布置方式:(口头布置或书面布置)
七、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思)
八、教学后记:(记录学生表现、改进措施等)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⒈学习教材第93页例2。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绩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吗?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成绩表,你们看一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让学生把成绩单读一下。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来。
备课修改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课型
授课时间
备课人
课时
62
练习课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练习课,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加数(或减数和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⒊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⒈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肯定他们的说法后,
0 5 0 5角
0 1 5 1角5分
⒊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模板
1. 教学内容
主题:长方形的面积
2.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使用计算工
具求解。

3. 教学重点
能力培养:学会正确的使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知识技能: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习计算工具
操作;
4.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公式计算和操作计算工具求得长方形面积。

5. 教学准备
教学棋盘一份,圆规一个,纸片一张;
6. 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结合幻灯片、图片等图形讲解;
示范方法:示范性活动和例子分析;
情景法:通过设置情景,设计具体的计算题目;
7. 教学步骤
一、引入环节:
通过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去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二、学习环节:
1. 求解公式:教师出示图片和棋盘,分析长方形面积公
式;
2. 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计算以及活动性操作进行求解;
三、检测环节:
提出长方形的相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来求解;
四、布置作业:
出示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8. 课堂小结
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的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
计算工具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