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人的消暑神器 古人如何过夏天?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纳凉方式

中国古代纳凉方式

中国古代纳凉方式
中国古代有各种纳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竹帘遮凉:在户外或室内搭建竹帘来遮挡阳光,利用竹帘的透风性能来降低室内温度。

2. 扇子摇凉:使用扇子摇动空气,增加通风,减轻炎热感。

3. 枇杷凉饮:将枇杷浸泡于冷水中饮用,可消暑降温。

4. 温泉疗法:一些地方有温泉,人们可以在温泉中泡浴,达到纳凉的效果。

5. 水帘洒凉:在室外设置水帘,通过水帘的雾气和水滴来降低周围的温度。

6. 冰镇物品:将食物或饮品放入冰块或冷水中冰镇,使其保持凉爽。

7. 室内摆放绿植:在室内摆放一些绿植,增加室内湿度,降低室内温度。

8. 避暑山庄:一些贵族或有钱人家会在山间修建避暑山庄,利用山间的清凉气候来纳凉避暑。

这些纳凉方式都是古代人们在没有现代空调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通过降低室内或室外的温度来减轻暑热的不适。

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

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

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本文导读:寒有三九,热有三伏。

夏至到,三伏始。

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便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热辣辣,宛如行走在蒸笼,这是伏天最真实的感受。

气温高,宜伏,不宜动。

在古代社会,虽没有空调、冰箱、电风扇这等降温的神助手,但他们的消暑方式还是很别致,有情趣的。

下面分别向大家介绍古人的消暑智慧,不可小觑哦。

一、器具空调、电动扇开动,电表嗖嗖转动,不舍得电费,便祭出大杀器——扇子。

扇子被誉为我们的“凉友”,小巧而方便,既送上习习的凉风,又能运动臂膀,促进血液循环。

爽歪歪,而且扇子的形式也多样,古代文人才子最喜,风流倜傥,扇子精致,上有诗作绘画,讲究点的富人,绢帛制成。

关于扇子,还有一项黑科技,叫风扇车,轴上装若干扇叶,用手转动,带动扇叶,清风徐徐。

《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有位叫丁缓的能工巧匠,他制作出了七轮扇,正是连七轮,大皆径尺,相连续。

一人运之,满堂寒颤虽然炎热,但也惬意。

竹夫人除了扇子,还有竹夫人。

《红楼梦》中薛宝钗出过一个灯谜,如下: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灯谜的谜底便是竹夫人,又叫青奴,长又圆,竹篾编织而成,原理是弄堂穿风。

这是炎炎夏日睡觉的好伴侣,很暧昧,又很被人所喜爱。

以上两种外,寝具瓷枕同样具备消暑功能,彩釉图画诗句,样式精美。

头枕于上,一枕五更风,半夜凉初透,眠云浑不觉,能睡一好觉。

值得一说,2007年,考古专家在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古墓发掘出一件竹扇,扇形呈菜刀。

另外,还有张最完整的1.8X0.8m的竹席,人字纹交错编织。

天下第一席二、食物炎热以三伏为盛,为避暑,特设“伏日”。

到汉代,伏日时节,有酒食之会。

劳作之余,烹羊炮羔,斗酒,以自劳。

南北朝时,又有汤饼之俗,吃汤饼的习俗是为了“避恶”,避暑气这种恶气。

吃热食,借助出汗,带走身体的热能,排泄掉暑气。

达到避暑。

显然,难受。

清凉饮食避暑至少在北宋时候就有了。

而且清热食物挺多的。

古人防暑降温的方法

古人防暑降温的方法

古人防暑降温的方法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高科技防暑降温设备,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来应对炎热的天气。

以下是古人防暑降温的方法:
1. 饮食调节
古人认为,饮食对皮肤和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炎热的夏天,他们会选择一些清凉、爽口的食物来调节胃口和身体的口味,比如西瓜、冬瓜、荷叶等。

2. 水上活动
在古代,人们也经常使用水来降温。

他们会选择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水上运动,比如游泳、钓鱼、划船等。

水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有助于降温。

3. 扇扇子
扇扇子是古人防暑降温的重要工具。

扇子可以扇走身体上的热量,同时也有清凉的感觉。

4. 睡眠调节
古人认为睡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

他们会选择清凉的房间、安静的地方睡觉,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5. 室内通风
古人也会采用室内通风的方法来降温。

他们会选择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将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有助于降低室内的温度。

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设备,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来应对炎热的天气。

通过饮食调节、水上活动、扇扇子、睡眠调节、室内通风等方法,他们能够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度过炎热的夏天。

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古代人是怎么避暑的。

现代社会有空调、电扇、冰镇饮料,但古代人可没有这些现代化设备,他们可是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应对炎热的夏天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人避暑的那些秘笈吧。

1. 古代“空调”——凉席和竹席古人没有电扇和空调,他们会用凉席和竹席来降温。

《红楼梦》里提到:“贾母命人铺了竹席,给宝玉换上凉席。

”这凉席和竹席可不是一般的席子,它们透气性好,躺上去凉爽舒适,特别适合夏天用。

此外,还有一种高级一点的席子叫“金银席”,据说是用金银线编织而成,不仅美观,还能散热。

清代《红楼梦》里的王夫人用的就是这种席子,特别显得高贵和凉爽。

2. 避暑圣地——山林和凉亭古人会选择到山林中避暑,因为那里树木繁茂,空气清新,温度也比较低。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诗描绘了雨后山中的凉爽景象,古人常常到山中避暑,就是因为那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除此之外,古人还喜欢在家中建造凉亭。

《红楼梦》里有很多凉亭描写,像怡红院的凉亭,贾宝玉和林黛玉常常在那里纳凉、读书。

凉亭通风良好,周围有水,有树木遮阳,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3. 清凉饮品——冷饮和汤水古人也有自己的冷饮,虽然没有冰镇饮料,但他们会用井水来降温。

《红楼梦》里有“冷酒浸螃蟹”的描写,就是用井水将酒和螃蟹冰镇后享用,特别清凉。

此外,古人还喜欢喝一些清凉解暑的汤水。

例如,唐代《千金翼方》记载了一种叫做“凉水汤”的饮品,是用薄荷、竹叶等清凉的草药煮成的汤水,能清热解毒,非常适合夏天饮用。

4. 穿着清凉——薄衣和轻纱古人避暑还会在穿着上做文章,他们会穿一些轻薄的衣物来保持凉爽。

汉代《说文解字》里提到:“葛者,薄衣也。

”葛是一种植物纤维,用它做成的衣服轻薄透气,是夏天的理想选择。

此外,古人还喜欢穿轻纱衣。

《红楼梦》里有一句:“宝钗着一件薄薄的轻纱衣。

”这种轻纱衣质地轻柔,透气性好,既凉爽又优雅。

5. 智慧建筑——凉房和水榭古代建筑中也有很多避暑的智慧。

古人纳凉的方法

古人纳凉的方法

古人纳凉的方法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科技的便利条件,夏天的高温天气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迎接酷热的夏季,古人创造了许多纳凉的方法,使自己能够在闷热的天气中保持凉爽。

下面将介绍一些古人纳凉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遮阳避暑古人非常重视遮阳避暑,他们常常采取遮蔽阳光的方法来保持凉爽。

在户外活动时,他们会利用树荫、遮阳伞等工具来遮挡阳光。

同时,他们还会选择在凉爽的地方活动,如靠近河边、树荫下或者水井旁边。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阳光的直射,减少体感温度。

2. 薄衣轻纱古人在夏天都会穿上薄衣轻纱,以增加空气流通,减少体感温度。

他们会选择使用透气性好的棉麻材质,既不会过于暴露身体,又能保持凉爽。

另外,他们还会选择宽松的衣物,以增加空气流动,减少热量积聚。

3. 扇风消暑扇子是古人纳凉的重要工具之一。

古人会用手持扇子轻轻扇动,以制造微风,增加空气流通。

扇子有很多种类,如折扇、团扇、宫扇等。

古人还会用竹叶、菖蒲叶等材料制作扇子,以增加凉爽感。

此外,古人还会选择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居住,或者利用凉风吹过的地方休息,以获得清凉的感觉。

4. 喝茶降温古人认为喝茶可以降温解暑,所以夏天他们常常喝茶来纳凉。

茶叶中的茶碱和多酚类物质可以刺激神经中枢,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古人常常选择绿茶、菊花茶、绿豆汤等清凉饮品来消暑。

同时,他们还会选择在室内清凉的地方喝茶,如凉亭、庭院等。

5. 水中纳凉水是纳凉的最佳选择之一。

古人会选择在水中纳凉,比如游泳、洗澡等。

游泳是一种非常好的纳凉方式,可以使人全身湿润,降低体温。

古人还会选择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嬉戏玩耍,享受水的清凉和湿度。

此外,古人还会用凉水洗脚或浸泡手脚,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6. 饮食调理古人认为饮食也可以影响体温的调节。

夏天,他们会选择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瓜果、蔬菜等,来达到清凉降温的效果。

古人还会选择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如冰糖葫芦、冰棍等,来消暑降温。

古代的消暑用品

古代的消暑用品

古代的消暑用品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季节,人们在古代时期也会感到炎热难耐。

为了应对酷暑,古代人民创造了许多消暑用品。

这些用品既能给人们带来清凉,又能使人们度过炎热的夏日。

一、扇子扇子是古代最常见的消暑用品之一。

古人用各种材料制作扇子,如竹、纸、骨、木等。

扇子有多种款式和形状,如折扇、团扇、片扇等。

人们手持扇子,用扇子摇动空气,带走炎热,给人们带来阵阵凉风。

扇子还可以用来作画、写字等,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必备之物。

二、藤席藤席是古代人们睡眠的必需品。

藤席由藤条编织而成,具有透气性好、凉爽舒适的特点。

在夏天,人们用藤席铺在床上或地上睡觉,能够有效降低体温,使人们能够安心入眠。

藤席还可以用来坐、躺或摊开在地上乘凉,是消暑的好帮手。

三、冰块古代人们利用冰块来消暑。

他们会在冬天将湖水或河水冻成冰块,然后储存在冰窖中。

夏天来临时,人们会将冰块取出,切割成小块或碎冰,再用布包裹起来,用来冷却食物或饮品。

冰块的出现使得古人在夏天也能够享受到冰凉的口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消暑方式。

古代人们还会饮用凉茶来消暑。

凉茶是由各种中草药制成的,如菊花、薄荷、荷叶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

人们将这些草药煮水,冷却后饮用,能够有效降低体温,舒缓炎热的感觉。

凉茶不仅可以消暑,还有益于人体健康,成为古代人们夏季必备的饮品。

五、蓝田石蓝田石是一种古代的消暑用品。

古人们将蓝田石切割成小块,然后放在床上或枕头下,以取得凉爽的效果。

蓝田石具有导热性能强的特点,能够吸收周围的热量,使人们感到清凉舒适。

古代贵族和官员常常使用蓝田石来消暑,享受清凉的夏日。

六、芦苇帽芦苇帽是一种古代的防晒用品,也具有一定的消暑效果。

古人们将芦苇编织成帽子,戴在头上,能够阻挡阳光直射,起到防晒的作用。

同时,芦苇帽还能够透气,使头部保持凉爽。

芦苇帽成为古代人们夏季户外活动的必备用品之一。

以上是古代的一些消暑用品。

这些用品不仅能够带来清凉,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古人消暑的活动方法

古人消暑的活动方法

古人消暑的活动方法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天气炎热让人难以忍受。

古人在没有现代空调的情况下,想尽办法消暑。

他们智慧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许多消暑的活动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吧。

1. 游泳游泳是古人消暑的首选活动。

古人常常选择在清澈的河流、湖泊或池塘中游泳,享受清凉的水感。

游泳不仅可以舒缓炎热的身体,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古人还发明了很多游泳工具,如木制浮板、竹筏等,方便他们在水中畅游。

2. 避暑山庄在古代,有一些有钱人家会修建避暑山庄。

这些避暑山庄通常建在山脚下或山顶上,环境清幽凉爽。

古人可以在避暑山庄中静静地品茶、休息或读书,享受凉爽的山风,远离炎热的夏季。

3. 饮茶饮茶是古人消暑的常见方式之一。

古人喜欢在夏季品茶,因为茶能够降暑,清热解渴。

古人会选择一些凉爽的茶叶,如绿茶、菊花茶等,泡上一壶香气扑鼻的茶水,品味其中的清凉与甘醇。

4. 草地野餐古人也喜欢在夏季去郊外的草地野餐。

他们会选择在绿草如茵的地方铺上席子,摆放食物和饮料,与家人或朋友一起享受户外的清凉氛围。

在草地上散步、放风筝或玩耍,不仅能够消暑,还能增添乐趣。

5. 清凉饮食夏季消暑除了活动,还有饮食上的调理。

古人懂得通过饮食来消暑。

他们会选择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葡萄、绿豆汤等,这些食物都有降温的作用。

古人还会制作一些冰品,如冰棍、冰粉等,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凉爽。

6. 乘凉避暑古人还会选择一些凉爽的地方乘凉避暑。

在夏季,他们会选择在树荫下休息、聊天,或是在凉爽的地方乘凉读书。

古人还会制作一些遮阳工具,如纸扇、竹席等,用来遮挡炎热的阳光,让人感到凉爽舒适。

7. 水上娱乐活动除了游泳,古人还喜欢进行一些水上娱乐活动。

他们会乘船在湖泊或江河上游玩,欣赏美景,感受水上的清凉。

古人还发明了一些水上娱乐工具,如木筏、竹筏等,让人在水上玩耍的同时享受凉爽。

8. 扇子舞扇子舞是古人常见的消暑活动之一。

古人会手持扇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扇动凉爽的空气。

古人消夏时的活动

古人消夏时的活动

一、摇扇子纳凉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

并且摇扇是一种需要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文人墨客也会在扇面上写诗作画,增加情趣。

这种摇扇纳凉目前也在使用,不得不说,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是很值得我们佩服学习的。

二、嗜喝冷酒
《楚辞·招魂》中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

这两句话说明在楚国通过嗜喝冷酒的方式来消暑。

三、木质冰箱
在清代,宫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来消暑。

这种器具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

但是更加进化的是这个木质冰箱有起到“空调”的作用。

它既可以冰镇保鲜食物,又可以排出冷气降低室内温度。

当然这种奢侈品只能供宫廷和上层权贵之家使用。

这个发明人要是生活在现代,应该可以和爱迪生齐名~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一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制品,独具特色。

四、凉殿
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

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这个凉殿就等同于现在的空调房。

老祖宗们的智慧呀!高深莫测呀!
五、食物消暑
隋唐时期产生了“唐代哈根达斯”——酥山。

冰底座淋上微微融化的奶油,堆叠起来宛如小山,加色彩染色和花朵、彩叶装饰,一盘味美色佳的消暑圣品“冰淇淋”就诞生了。

在清朝的皇家避暑园林颐和园中,慈禧太后老佛爷也享受着各种消暑小吃,还给冰镇藕片和甜瓜起了个很Q的名字:甜碗子。

古人的消暑技巧

古人的消暑技巧

古人的消暑技巧1、摇扇子纳凉以前的老百姓主要是靠扇子来降温,扇子多是用竹编的。

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

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

2、避暑冰块低碳环保古代没有电冰箱,古人就用冰窖来贮存冰块。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最早的冰窖出现在周代。

当然,这种奢侈豪华的“电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无法享受的。

一般来说,官府在头年冬天大量贮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来时,便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或者白雪,摆放在居室当中就成了“冰盘”,冰雪在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其制冷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空调,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环境。

到明清时期,这种用冰块避暑的方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每到盛夏时,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3、避暑“凉屋”设计精巧这种豪华的避暑设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亲近自然的绿色理念。

唐朝的言廷就建有专门用于夏天避暑的凉殿,在凉殿中央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原理,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

4、上山挖洞,下河洗澡巴渝古人度夏的方式比较原始,一般人选择上山挖洞、下河洗澡等。

巴渝地区有钱的大户会建凉亭,有的在水边,有的在大宅旁。

也有做露天水池的,供家人洗凉水澡使用。

这水池相当于现代别墅里的私家泳池,一般在夜晚或避阳时洗凉水澡。

这些避暑方式,至今在重庆一些农村地区还在使用。

5、南宋冷饮店热卖冰激凌古人在夏季饮食上是很精致的,对冷饮很有兴趣。

汉代已有蜜水,口感类似于现在的雪碧,而唐代有用草药或果品熬制的饮子。

清代时,已经有人挑着冰棍沿街叫卖。

有些地区的宋人已经开始吃各种冰激凌了。

这个发明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原料是用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而成的冰酪。

从《事林广记》、《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南宋时冷饮花样繁多。

古代十大避暑黑科技

古代十大避暑黑科技

古代十大避暑黑科技
1. 雪窖:在雪山附近建造的窖穴,用来保存冰雪,以便在炎热的夏季使用。

2. 藏风井:一种利用地下凉风降温的建筑,通风良好,温度凉爽。

3. 纳凉亭:建在荫凉处的小茅屋,供人避暑纳凉。

4. 冰窖:类似于雪窖,但用于存放冰块。

5. 屋顶喷水:在屋顶上安装喷水装置,喷雾能够散发凉爽的感觉,降低室温。

6. 石床:利用石材的高导热性质,将人体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让人感到凉爽。

7. 荷叶床:在床垫上铺上荷叶,借助荷叶的凉爽感觉来降低体温。

8. 风扇:古代的风扇主要由竹子、蒲草等材料制成,能够吹送凉爽的气流。

9. 水滴落石:将一根石柱顶端挖空,装上大号竹筒,放置水源较高的位置,让水滴顺着竹筒滴落,产生凉爽的感觉。

10. 井下石室:利用井下凉风,建造石室用于避暑。

古代消暑用品

古代消暑用品

古代消暑用品夏日酷暑,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消暑的方法。

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科技的发达,但人们也有许多消暑用品来应对炎热的天气。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古代消暑用品。

1. 扇子扇子是古代最常见的消暑用品之一。

古人喜欢用各种材料制作扇子,如竹子、木头、羽毛等等。

扇子的使用非常方便,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取得清凉。

不仅可以用来扇风,还可以用来赶蚊驱虫,还能用来表演舞蹈。

在宫廷中,扇子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 荷花酒荷花酒是一种古代的清凉饮品,用荷花、冰糖和酒精酿制而成。

荷花是夏季开花的花卉,有清新芳香的特点。

将荷花浸泡在酒中,再加入适量的冰糖,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后,荷花的香气和酒精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喝下去非常清凉爽口。

荷花酒还有解暑、滋润肌肤的功效,被古人称为夏日必喝的上品。

3. 凉席古代的凉席是用竹席或草席编织而成的。

席面通风透气,可以散发出清凉的气息。

人们可以躺在凉席上休息,感受清凉的触感,缓解炎热的感觉。

同时,凉席还可以吸收人体的汗水,保持皮肤的干爽。

在夏天,许多人都喜欢在家中或户外搭建凉席,享受凉爽的感觉。

4. 绿豆汤绿豆汤是一种古代消暑清凉饮品。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降低人体的体温,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古人喜欢将绿豆煮熟后加入冰糖,制成绿豆汤,再放入冰箱冷藏,待其冷却后饮用。

喝上一碗冰凉的绿豆汤,可以让人感到一阵清凉,驱散夏日的炎热。

5. 马扎马扎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坐具,也是一种消暑用品。

马扎的制作材料通常是竹子或木头,上面铺有凉席或织物。

人们可以坐在马扎上,感受到凉席或织物带来的清凉感。

在夏天,人们常常在户外或草地上摆放马扎,享受清凉的坐席。

以上介绍了几种古代的消暑用品,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

虽然这些消暑用品在现代已经渐渐被淘汰,但它们是古代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有一颗追求清凉的心,期望能找到合适的消暑方法,度过炎热的夏天。

盘点古代人的消暑利器

盘点古代人的消暑利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盘点古代人的消暑利器导语:现在正式处于夏季最热的时候,人们重要稍微的动一动就会出现,现代人还好有很多的消暑电器,但是古代人都是用什么消暑的呢?今天小编就为您现在正式处于夏季最热的时候,人们重要稍微的动一动就会出现,现代人还好有很多的消暑电器,但是古代人都是用什么消暑的呢?今天小编就为您带来了有关古代人的消暑利器哦,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古代人的消暑利器我们都知道昨天是夏季的大暑,在白天下午3点的时候,来自“广州温度”的天河五山气象站测出的凭据温度为38.8℃,这是又创下了今年的温度的最高值。

这个7月以来,广州已经三度率破自己创下的高温纪录。

相信很多人都躲在空调室内开开心心度过炎日!等等,古代没空调,连个电扇都没有,怎样才能避免在“功成名就”前被热死呢?下面一起来盘点古代人的消暑利器,身为古人是怎么消暑的?生活好伴侣凉友其实可以说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的聪明的,他们不仅就是发明了我国特有的“四大发明”,还发明了消暑利器的扇子。

扇子具体的发明人目前已无法考证,不过我估计这种办法原始社会时就有人掌握了,其实拿个大叶子就能当扇子使的啦。

后来,扇子变结实了,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凉友”。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

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绿色环保的空调房凉屋到了我国的唐代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凉屋,专门是用来乘凉的房间,为古代人解决了烦躁的天气的困扰。

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

到了明代,凉屋更加完善高明,有文为证:“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比起密不透风的现代“空调房”来说,降温效果更好、空气更清新、也更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古人消夏避暑的方法

古人消夏避暑的方法

古人消夏避暑的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常常会选择去避暑。

古时候,人们也有许多消夏避暑的方法。

一、居高临下
古人认为高处空气清新,山区气温较低,因此喜欢到山上避暑。

不少皇帝都有在避暑山庄度夏的习惯。

二、喝茶
古人认为喝茶可以清热解暑,因此夏季喝茶成为了一种消夏避暑的方法。

三、洛阳纸扇
洛阳纸扇是江苏扬州名特产品之一,它轻盈、结实、价格适中,很受人们欢迎。

古人常常用洛阳纸扇遮挡阳光,减轻暑热。

四、吃冰
古人也喜欢吃冰来消暑。

唐朝时期,有一种叫做“冰寒”的冰块,是利用冬天的冰湖冰河积雪制成的,保存时间长,口感清凉。

五、穿凉鞋
夏季炎热,穿鞋子容易使人脚部不透气,古人就发明了凉鞋,凉鞋是指只有鞋底没有鞋面的鞋子,穿着舒适透气,很适合夏季穿着。

总之,古人消夏避暑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不仅缓解了炎热的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感,也体现了古人智慧和创造力。

- 1 -。

描述古人消暑时的活动

描述古人消暑时的活动

描述古人消暑时的活动
古人在消暑时进行各种活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消暑活动:
1. 游泳:古人经常选择在清澈的河流或湖泊中游泳,以消暑降温。

他们会穿着特制的游泳衣物或褐色罩衫,同时使用竹制漂浮物作为游泳辅助工具。

2. 草地野餐:古人会选择在草地或树荫下进行野餐。

他们会准备一些清凉的食物和饮品,如凉拌菜、鲜果和冰镇茶水,享受自然的清凉和户外休闲。

3. 匡庐夜话:这是一种古代夏日消暑的娱乐活动,古人会在凉爽的夜晚坐在户外的凉亭或展台上,互相讲述古代的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事件,以享受夏夜的清凉和良好的社交氛围。

4. 栽种树木:古人相信树木的根部可以吸取土壤中的湿气,因此在夏天他们会选择栽种树木来改善气候。

栽种树木不仅可以提供阴凉的环境,还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

5. 凉亭赋诗:古人喜欢在凉亭中写诗。

他们会在凉亭中凭栏而坐,思考夏日的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的诗歌描绘了夏日的美丽、清凉和与自然的融合。

总的来说,古代的消暑活动主要以寻求清凉、享受自然和与他人交流为主要目的。

这些活动既可以帮助古人度过夏日的炎热,又可以增加他们的娱乐和社交。

古代又没空调人们咋避暑的?

古代又没空调人们咋避暑的?

古代又没空调人们咋避暑的?“空调、Wifi、西瓜”是不少同学暑假里的避暑三宝。

古代人没有空调,他们是怎么度过这炎炎夏日的呢?难不成他们全都坐在大树下乘凉,或者是通过“心静自然凉”来扛过酷暑吗?当然不是,一起来看看古人的智慧吧。

离不开的扇子“黑科技”凉屋青铜版的“冰箱”扇扇子是最普遍的办法,而且流传至今。

但是,不同阶层所使用的扇子不尽相同。

普通老百姓用的是便宜的蒲扇,贵妇小姐用的是绢帛制成的团扇。

而文人墨客更喜欢用折扇,既能纳凉,又可在上题字作画,尽显文人风流。

这还变成了一种文化,如今在故宫博物院,都还珍藏着不少折扇,例如唐伯虎的《秋葵图》扇页。

唐朝有一种凉屋,就建在水边,利用水车带动扇轮摇转,将凉风徐徐送入,或是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往屋顶,水沿屋檐流下,形成类似水帘洞的景观。

普通百姓没钱建凉屋,但也不能干热着。

于是他们便在家中屋里挖一口井,井盖上有若干通风孔。

到夏天时,冷气便会从孔中冒出,为屋里送去清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曾发明一种不插电的“古代冰箱”,叫青铜冰鉴(jiàn)。

就是用青铜器装着满满的食物或者饮凉屋青铜冰鉴故宫馆藏的折扇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哪儿凉快去哪儿超清凉的衣服今天的人一到夏天就跑到山里、海边避暑,古人也不傻,自然懂得避暑。

避暑山庄是古代帝王们的避暑首选之一。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在清代,每年的三伏天,皇帝都选择在这里避暑。

整个山庄内有超过8个大小不同的湖泊,气候湿润,环境幽静清雅,夏季宜人凉爽。

老百姓在特别热的时候,也会选择待在深山树荫下、竹林湖边等凉爽的地方。

尽量穿得少,也是能让自己变得凉快的有效方式。

就像我们夏天会换上短袖短裤、凉鞋一样,古人也会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

不过,古代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多衣服,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夏天把衣服里的棉花掏出来,当成单衣穿。

富人就比较讲究了,1972年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dān)衣,整件衣服只有49克重,薄如蝉翼,可以想象,穿着一定超级凉爽。

来看会玩的古人们吃什么避暑

来看会玩的古人们吃什么避暑

来看会玩的古人们吃什么避暑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20年第7期科普园地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们基本是靠着空调、WiFi和西瓜这三大神器度夏。

那么在没有空调和WiFi的古代,人们又怎么过夏天呢?他们避暑的食物,和我们的有什么差别呢?欢迎进入今日话题,古人的避暑美食!一、先秦:冰块、冰镇米酒1.冰块早在先秦那会儿,老祖宗就学会了用天然冰块制冷。

当时的周王室没有冰箱,就专门建造了叫做“陵阴”的冰窖,用来储存冬天采来的天然冰块。

除了盗墓笔记即视感的“陵阴”,还有一个80人的部门“冰政”,专门负责开采和保管冰块,负责人称为“凌人”。

每年冬天腊月起,采集天然冰块,放在专门的“冰窑”储存。

史书里有句话叫做“食肉之禄,冰皆与焉”,是说周王室有时也会赏赐冰块给文武大臣,但冰块这么高贵的东西,只会赏给有资格吃肉的官员,普通官员就别想了。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冰块也渐渐走入了普通官员与富户的家中。

2.冰镇米酒春秋战国时期的达官贵人们,则喜欢喝冰镇米酒。

《楚辞·招魂》记载:“挫糟冻饮,酹清凉些”。

可见他们早就知道,加了冰块的糯米酒,喝起来才更加醇香、清凉。

二、唐代:饮子、酥山、乳酪樱桃1.饮子到了隋唐,喝的比以前讲究多了,开始流行一种叫做“饮子”的饮品。

饮子是用果品和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说到这里,机智的你们可能已经在想,这不就是现代的凉茶嘛?相似度的确很高呢。

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欢迎,到处都有饮子店,估计规模和流行程度跟现在的奶茶店差不多。

有些名声大的饮子店,生意特别好,不过卖得也不便宜——在那个一文钱能买一个鸡蛋,两文钱能买一个烧饼的时代,买一服饮子需要一百文!饮子可是古人的“高档饮品”。

2.酥唐代除了饮子,还有“酥”。

酥最早就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详细介绍了用牛、羊、马奶制作酥的过程,和我们今天吃的黄油、奶油很相似。

到了繁华富足的唐代,酥的花样就更多了:唐代人在动物奶油的基础上,加入了糖、蜂蜜等添加剂,并且经过冷冻处理。

古人的消暑方式

古人的消暑方式

古人的消暑方式古人在没有现代科技和设备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各种有趣的消暑方式来度过炎热的天气。

下面我将按照你的要求,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古人的消暑方式。

1. 穿着轻薄的衣物:古人在夏天时会选择穿着轻薄的衣物来帮助身体散热。

他们使用的材料通常是棉麻等透气性较好的纤维,这样可以让汗水蒸发,从而带走体表的热量,降低体温。

2. 饮用凉爽的饮品:古人会制作一些凉爽的饮品来帮助他们消暑。

例如,他们会用冰块或者冷水与果汁、茶叶等混合,制作成冰镇饮品。

这样的饮品可以降低体温,让人感到清凉舒爽。

3. 避暑山庄:在古代,一些富有的人会建造避暑山庄,这些山庄常常建在高海拔的地方,气温相对较低。

这样的山庄有着大片的树林和清凉的溪流,提供了一个避暑的理想场所,人们可以在那里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

4. 扇子和扇舆:古人会使用扇子和扇舆来帮助自己消暑。

扇子是一种手持的工具,用来扇风使身体感到凉爽。

扇舆则是一种可以固定在座位上的扇子,人们坐在上面可以通过自操动扇子帮助自己降温。

5. 草帽和遮阳伞:古人会佩戴草帽或者使用遮阳伞来防止阳光直射。

这些帽子和伞遮挡了太阳光,减少了体表受到的热量,从而帮助人们降温。

6. 温泉和浸泡:在夏天,古人会选择去温泉或者浸泡在凉水中来降温。

温泉水温较高,可以通过汗水的蒸发来降低体温。

而浸泡在凉水中则可以直接通过热量传递的方式将体温散发出去。

7. 凉亭和清风楼:古代的园林中常常有凉亭和清风楼等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通常建在草木葱茏、清风习习的地方,提供了一个避暑休息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里乘凉、聊天、阅读等,享受凉爽的气候。

总结起来,古人的消暑方式包括穿着轻薄的衣物、饮用凉爽的饮品、寻找避暑山庄、使用扇子和扇舆、佩戴草帽和遮阳伞、享受温泉和浸泡、以及在凉亭和清风楼休息等。

这些方式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身体降温,使人们感到清凉、舒适。

虽然这些方式在现代看来可能没有那么高科技,但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为他们度过炎热夏天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古人纳凉避暑的方法

古人纳凉避暑的方法

古人纳凉避暑的方法
一:摇扇纳凉
扇子的来由已无从考证,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掌握了扇子的使用方法,但与现代人们所用的有所不同,更多的可能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叶子,用坏了随即换新的即可。

二:专属凉屋
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座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三:冰块
在古代并没有发电装置,更不要说冰箱这等家电设备了,但据现在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可储存冰块的冰窖。

当然,这种豪奢的东西注定不凡,同样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无法享受的。

一般而言,在冬季官府会储藏大量的天然冰块在冰窖中,待来年夏季的时候,并可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摆放在室内起到降温纳凉的功效。

古人消暑纳凉的活动

古人消暑纳凉的活动

古人消暑纳凉的活动夏日,炎热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炙热的空气令人难以忍受。

古人在没有现代空调的时代,如何消暑纳凉呢?他们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来应对酷暑,使自己得到一丝丝凉爽的感觉。

第一,泡池消暑。

古人中上层社会的人们经常在夏日中午泡池消暑。

泡池是一种古代的泡澡方式,类似于现代的热水浴缸。

人们在池中放入清凉的水,再加入一些花瓣或草药,使水具有清香的味道。

坐在池中,慢慢地享受着池水的凉爽,这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消暑方式。

第二,涌泉纳凉。

在山间或田野中,有许多泉水源头。

古人喜欢寻找清凉的泉水,坐在泉水边纳凉。

他们常常携带竹席或席子,在泉水旁边铺开,然后坐在上面,享受清凉的泉水带来的舒适感。

有时候还会在泉水中玩耍,让泉水溅到身上,这样既能消暑,又能娱乐。

第三,树荫下纳凉。

夏日里,树木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

古人喜欢在树荫下纳凉,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的直射。

他们常常在树下摆放蒲团或坐垫,然后坐在上面,享受树荫的凉爽。

有时候还会在树下摆放一张竹床,躺在上面休息,感受微风拂面的舒适。

第四,踏水消暑。

在江河湖海中,水波荡漾,清凉宜人。

古人喜欢脱去鞋袜,赤脚踏水消暑。

他们常常找一块平坦的石头,坐在上面,将双脚浸入水中,感受水的凉爽。

有时候还会在水中玩耍,尽情享受水的清凉。

第五,吹扇纳凉。

古人喜欢用扇子扇风,使自己感到凉爽。

他们用竹子或鸟羽制作的扇子,轻轻地扇动,送来一丝丝凉风。

有时候还会在扇子上刻上一些美丽的花纹,使扇子更加漂亮。

扇子不仅是消暑工具,也是一种装饰品,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第六,品尝冷饮。

夏日里,古人也喜欢品尝各种冷饮来消暑。

他们常常制作冰糕、冰棍、冰粉等各种冷饮,用来降温消暑。

制作冷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果汁、牛奶、蜂蜜等配制,再放入冰块冷藏。

吃冷饮不仅可以解暑,还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消暑方式。

第七,晚上散步。

古人晚上散步是另一种消暑的方式。

夏日的夜晚凉爽宜人,人们可以在街道上或庭院中散步,享受微风拂面的凉爽。

古人怎么避暑呢,古人避暑的黑科技

古人怎么避暑呢,古人避暑的黑科技

古人怎么避暑呢,古人避暑的黑科技
炎炎酷暑,寸步难行。

你是不是最爱呆在空调房里感受岁月静好?
那么古代没有电,古人怎么避暑呢?
1
风扇车
对于平民百姓,无非凉茶蒲扇草席子这平民避暑三件套,实在热得不行就脱了衣服放飞自我了。

对富贵人家玩儿就精彩了,首推自动风扇车。

这件神器汉朝时就发明了,一度是用来打仗的。

后来军工转民用,接上水车,成了全自动消暑神器。

2
冰鉴
春秋时期就有冰鉴,这是古代的冰箱。

里外两层,外层放冰,里层就可以用来冰镇瓜果饮料了。

外壳上开几个孔往外排冷气,成为冰箱空调一体机。

至厅明朝时候,冰鉴的材料变成了黄花梨和红木。

古时候,大户人家会在严冬时收集海量冰块储存在地底深处的地窖中,夏天的时候拿出来。

3
深井冰”
古时候的住宅,为什么房间地上总会有一个洞?
这是引入了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由于地底相对恒温,冬暖夏凉,所以这个洞夏天就会排出地底的冷气。

据说,这方法在曹操筑邺城的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深井冰”!
4
自雨亭
人不能有效给自己降温,怎么办?那就想办法给整栋楼降温!
在唐代,自雨亭在富贵人家很普及。

自雨亭,顾名思义,通过不停把水浇到屋顶模拟下雨,利用水循环带走热量。

而这一切,都是自动的。

5
心静自然凉
古人最懂得凉由心生”的道理。

王维为了避暑,扛着琴就走进了后院小竹林。

古代不少文人骚客因为太穷,都练就了一种超
凡脱俗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古人的消暑神器古人如何过夏天?
>除了渗透礼仪与科技的避暑招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断追求和创新着清凉的环境,比如家具、随身小物等,处处充满了清凉的智慧。

扇子是首当其冲的最简单趁手的消夏用品。

因为挥动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体表降温,又被称为“凉友”。

扇子通常以鸟羽、竹制成。

唐以前,扇子多以鸟羽为材,据说魏晋时期,身处炎热地区的吴楚之士常手执一把羽扇,诸葛亮就是典型代表。

汉代竹编的扇子,常见圆形或方形。

晋代,太子初立及纳妃时,还要供多种不同型号的竹扇。

扇子流行得非常快,唐朝时已比较普遍。

据说那时还有用皮制成的扇子,飒然成风,格外凉爽。

除了扇风乘凉,扇子还演化出了不同的功用,比如用作仪仗的长柄大扇、美人用来遮面的团扇……它们或威武或娇媚,着实风情万种。

龙皮帘是用来隔在亭柱之间,以隔挡亭外滚滚热浪的一种帘子。

唐大中年间,宣宗召翰林学士韦澳、孙宏进宫。

二人刚落座,顿觉寒气逼人。

其时,宣宗使人悬挂“龙皮”于亭中,所以可保持亭内凉温,龙皮的透气性还能使室内空气清爽。

有人推测,龙皮很可能是蟒蛇皮。

中国民间常见的竹帘,与此道理相同,不过更为朴素便宜。

簟即凉席。

古人常用藤、苇、竹等编织凉席,最昂贵的是象牙席。

据说汉武帝时,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

还有一种丝绢编织的凉席,在南朝梁人刘孝仪的形容中,使用时会觉得夏室已寒,想穿上冬天的裘袄,即便室外炎热如沸,也用不着扇子。

语虽夸张,却可见其神奇的避暑效果。

玉、石之类为天然凉物,夏天可以作为倚身之物,除祛暑热。

汉朝时,“凭玉几、倚玉凭”乃是帝王
级的清暑享受。

据说,汉武帝宠幸董偃,在未央宫清凉殿中,以画石为床,罩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为董偃度夏。

汉成帝时,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受宠。

赵合德所居的昭阳殿中,便备有玉几玉床,白象牙簟等,还赠给赵飞燕琥珀枕、云母屏风、琉璃屏风等,都是清凉之器。

到了唐朝,人们还曾以石棋盘贴腹祛热。

可见玉石解暑的习俗流传不绝。

瓷枕也是一种极为特别的消暑物品。

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格外凉快。

据说清乾隆皇帝就很喜欢睡瓷枕,他曾题诗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

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竹夫人是用青竹编为长笼,或取整段竹中间通空、四周开洞然后通风的东西。

南方伏暑炎热,人或抱或枕之,可以依赖竹子的清凉、透气取得体感的凉爽,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古代最有情味的清暑用具。

竹夫人大约唐代已有,又被称为“竹姬”“青奴”等,大概与今天流行的抱枕属于同类用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