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以下六个基本挑战:

三个主要的人口高峰(即总人口高峰,总就业人口高峰和总人口老龄化高峰)接踵而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非常规利用;加速整个生态环境的“倒U形曲线”的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力量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以六大挑战为代表的中国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国情的时代背景。科学的发展观是胡主席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提出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以及如何发展的重要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的重要思想代表了创造性的答案:建立什么样的政党以及如何建立政党。

科学的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由谁来发展,如何评价和实现发展。他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和三位代表的问题。

示例如下:

新形势下,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重大问题;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建立什么样的政党,以及如何建立政党;

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某些领域和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均衡。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quote]相关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真理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

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理论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可知论,

反对了形而上学。实践上则要求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意义。(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

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评价发展和实现发展。并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及三个代表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的不平衡发展,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人类和自然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的。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轨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理论研究,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改进作风;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廉洁勤政。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政策理论水平测试题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政策理论水平测试题

政策理论水平测试题

篇一:政策理论水平重点复习一

政策理论水平重点复习一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

答: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4、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 、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协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8、统筹兼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政策理论水平测试题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政策理论水平测试题

政策理论水平测试题

篇一:政策理论水平重点复习一

政策理论水平重点复习一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

答: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4、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 、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协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20世纪叨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以人为本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谁谋利益、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对此,胡锦涛总书记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等等。这些思想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怎样发展,从战略指导上说主要是一个发展思路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路,从总体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性思路:一是确立新的指导原则,即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上升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二是贯穿新的发展理念,即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利益,把发展观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三是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如“五个统筹”、“六个必须”,这不仅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原则,而且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可操作性。四是防止新的错误倾向,强调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与社会协调发展;既要坚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又要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等。五是建立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科学发展观阐明了当代中国怎样发展的新思路,是指引我们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的科学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回答了为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受到了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方法论上讲,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一、紧迫性和有序性的统一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有着现实的必然性与紧迫性。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基础产业薄弱状态已经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绩,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总量扩张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工业化已经由初期阶段迈入中期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比如,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任务艰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环境污染突出等等。

毛邓三名词解释

毛邓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科学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5:民主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问答题: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一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

科学发展观是07年的十七大上胡主席提出的一种方法论。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六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以此六大挑战为代表的我国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时的时代背景、我国国情。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总之,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评价发展和实现发展。并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及三个代表的问题。

具体可以举例如下:

1.新形势下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重问题;

2.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5.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

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首先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也可以联系现实来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国近代以来有两大主题,一个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还有一个就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前一个问题要靠革命来解决,后一个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靠发展了.发展就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其次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体的联合,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共同群体利益,还有个体的要求.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同

党的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我们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以下六个基本挑战:

三个主要的人口高峰(即总人口高峰,总就业人口高峰和总人口老龄化高峰)相继而来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非常规利用;加速整个生态环境的“倒U形曲线”的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力量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以六大挑战为代表的中国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国情的时代背景。科学的发展观是胡主席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提出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以及如何发展的重要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的重要思想代表了创造性的答案:建立什么样的政党以及如何建立政党。

科学的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由谁来发展,如何评价和实现发展。他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和三位代表的问题。

示例如下:

新形势下,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重大问题;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建立什么样的政党,以及如何建立政党;

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某些领域和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均衡。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要解决好人与自然、经济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从一个区域、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角度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结合实际,用心体悟,深刻把握,自觉遵循,扎实践行,体现时代性,掌握规律性,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完善和建立有效的机制环境。有效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地行政、事业、企业运行机制。二是营造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大力吸引、培养各类人才,积极鼓励创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激发加快发展和创造性。三是建设开放有序的经济环境。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管理和运行机制。有效扩大市场开放,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四是维护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强化监管力度,大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是有效地改善人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有效地发展合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解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二、在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策理论水平高频考点仅供参考

政策理论水平高频考点仅供参考

政策理论水平高频考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答: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4、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更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 、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协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8、统筹兼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 •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革命
• 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流入中国。俄国社会主义革 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 《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 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 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 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 的武器。
首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逐渐在实践和理论上实现了 由“城市中心论”到“农村中心论”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红色政权”理论。
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的独创性思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理 论,突破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古典式结论,是对革命的 划时代贡献,是整个国际共用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 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之中,为中国共产党在以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 造了前提。 邓小平理论包含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 理论把改革,看作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并提出了判 断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第二次飞跃。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又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quote]相关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真理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

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理论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可知论,

反对了形而上学。实践上则要求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意义。(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

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4.真理和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原则指人类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关知识点2: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胡锦涛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1)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2)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3)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注重“五个统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4)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5)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模式、战略、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4.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一旦形成又可以指导实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但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取得了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全面进步。并相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关知识点3 :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生产力标准。三个含义:是否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一切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否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否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一切制度进步、优越与否的根本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 ) “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原则争论的干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

(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