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回答小题阅读答案
《走进小古文》答案
《走进小古文》答案古文阅读,回答小题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划分句子节奏余闻之也久。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想向我们阐明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小题1:余闻之也∕久。
小题2:(1)扳:通“攀”牵,拉着(2)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小题3:(1)从这以后,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就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让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见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小题1:(1)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再者仲永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2)天资聪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更重要。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主旨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优秀10篇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优秀10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 思有弗得()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1)得到,获得(2)填平 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1.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
孔君平诣(yì zhǐ)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ìng yī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在“——”处补充原文,并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1)( )为( )设果。
(2)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君”和“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5.《杨氏之子》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很熟?用“——”画出来。
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
2.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解释加横线的字。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九年级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根据所给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骆宾王《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呼童烹小豆,射杨瘦磬。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儿琴瑟调。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山城如画。
千里垂杨一派,万里桃花如雪。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而不久长。
1. 以下句子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迷茫B. 无奈C. 希望D. 愁绪2. 古文中描述的景象主要是在哪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3. “呼童烹小豆,射杨瘦磬”表达了何种意境?A. 安静祥和B. 忧愁懊恼C. 忙碌繁忙D. 纷扰混乱4. 古文中有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话,这是在描写什么?A. 故乡B. 高山C. 西北D. 花期5. 整篇古文描绘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态度,下列词语表达了这种态度的是:A. 鲜艳B. 明媚C. 不久长D. 美好答案:1. D2. C3. A4. C5. C二、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文选《爱莲说》白浪滔滔,千山飞鸟,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这篇古文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2. 下列哪一句描述的是渠给人的感觉?3.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4. 古文中描述的景物和情感有何联系?5. 古文中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 荷花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意指渠能保持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注入。
4. 描绘的景物与孤独、自得和寂寞的情感相联系。
5. 主题为荷花的美丽、孤独和清澈。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唐·岳飞豪情须借胸中怀,何事更难忘?我为武夫志气豪,立志天下状元郎。
饮马长城窟行遍,悲愤今日思悠悠。
优游荡子宜乡居,王事非我莫相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小古文、群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群文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铁杵成针》,完成练习。
(21分)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逢/老媪方/磨铁杵B. 逢/老媪方磨/铁杵C. 逢/老媪/方磨铁杵2. 运用下列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字词。
(9分)(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欲.作针()(2)组成词语理解:未成,弃.去()(3)借助偏旁理解:逢老媪..方磨铁杵()3. 李白刚开始在山中读书时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得知老媪想要把铁杵磨成针后,他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我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二、阅读《顾欢勤学》,完成练习。
(24分)顾欢①勤学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②,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③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④长,笃⑤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⑥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有删改) 【注释】①顾欢:人名,南北朝时期的人。
②无以受业:没有办法上学。
③亡:同“忘”,忘记。
④及:等到。
⑤笃:坚定。
⑥躬耕:亲自参与农事。
1.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8分)(1)于舍壁后倚.听() A. 倚靠 B. 偏,歪 C. 仗恃(2)无遗.亡者() A. 留下 B. 遗失的东西 C. 遗漏2. 写出画“____”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3. 【新角度】假如要建一个“勤学群”,车胤和顾欢都写了入群申请书。
请据此完成练习。
(11分)(1)请结合本文及所学知识把车胤、顾欢的申请书补充完整。
(8分)(2)下列故事的主人公,不适合加入这个“勤学群”的是()(3分)A. 悬梁刺股B. 凿壁偷光C. 画龙点睛三、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问焉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答案】(1)A(2)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这一主张是正确的。
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解析】【分析】(1)A.均为喜欢;B.名词,道理/整理;C.说/认为;D.助词,不译/代词,他们。
故选A。
(2)该句翻译为“(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据此可知“等于己者”是句子的主语,接着“问焉以资切磋”和“所谓交相问难”是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句子太长可以将他们分开来看。
故断句为“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张,喜欢学习的人,不以为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为耻,向他们提问是为了求得正确的意见,因此这也是提高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
据此作答即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小古文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小古文阅读(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恭勤不倦.:疲倦B.博学多通.:通晓、明白C.过是.溪:这D.还.卒业:归还2.(2021春·江苏泰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天刚亮B.过是.溪是:这C.博学多通.通:明白D.未成,弃.去弃:丢弃二、诗文阅读(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与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放弃)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遇到)C.问之.,曰:“欲作针。
”(这里指李太白)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回去)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5.“铁杵成针”这个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我还能写出这样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2021春·江苏扬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小古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⑤作而不求偿⑥。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凿洞。
③映:照。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佣:雇工。
⑥偿:报酬。
⑦大学:大学问家。
6.用自己的话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则是无信(________)③及事讫(________)④先期一日(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答案】(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2)D(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想】(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舍”:丢下。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宪宗知权文公甚真①。
后权长孺知盐铁福建院②,赃污盈积,有司以具狱奏③。
上曰:“必致极法。
”崔相群④救之云:“是德舆族子。
”上曰:“德舆必不合有子弟犯赃,若德舆在,自犯赃,朕且不赦,况其宗从⑤也?”(选自唐代赵璘《因话录》)【注】①宪宗:唐宪宗。
知:交好。
权文公:权德舆,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后人称文公。
②权长孺:权德舆本家侄子。
知:执掌。
③具狱:用来定罪的全部案卷。
④崔相群:朝廷命官。
⑤宗从:同宗的下辈人。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文段【甲】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劝勉后主的?为什么要两次用“宜”与“不宜”?(4)文段【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段【甲】中哪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选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问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②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③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注】①还:通“旋”,掉转身。
②冀:希望,期待。
③盍:何。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79.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
(1)【益】A.王生益.愠(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劝学》)(2)【故】A.李生故.寻王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B.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D.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8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⑵或谓君不善学,信乎?82.李生要告诉王生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79.更加益处、好处特意所以、因此80.B81.(1)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2)有的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82.示例:学习要注意方法,学习要善于思考,要勇于向别人请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或学贵善思;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解析】7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1)A.“王生益愠”的意思是:王生更加生气。
益:副词,更加。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意思是: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翻译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
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
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
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
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甲文选自《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汲:(2)及.其家穿井及:(3)丁氏对.曰对:(4)求闻之若此.此:21.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2.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案】19.吕氏春秋20.①从井中取水;②等到;③回答;④这样21.(1)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得到了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22.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意思对即可)【解析】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本文就是选自《吕氏春秋》,出自于该书《慎行论•察传》。
20.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从远处的井里打水洗涤。
汲:从井里打水。
(2)句意:等到他们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等到。
(3)句意:丁氏回答说。
对:回答。
(4)句意:寻求到的消息像这样。
此:这样。
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平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重点字词有:(1)国,国都;道,讲述、谈论;闻,使……听到/知道。
(2)使,使唤;非,不是;于,在。
高中古文小语段简答题练习(带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主张保存麟州,使黄河以东的郡县百姓得以安居。
②进言将荒芜的禁地给农民去耕种。
③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沉重不堪的赋税。
【解析】从具体做法的角度入手概括。
关键是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做事的人物“欧阳修”,二是做事的时间“出使河东时”,三是做事的性质“利民之事”,四是做事的数量“哪些”,说明不止一件。
一是“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二是“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三是“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先划分层次。
在“奉使河东”期间,注意“又”字及“奏罢”等词,据此分为三层,分层提取。
注意“言”“奏”关键词语不能丢,且转述准确。
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
【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他奉命出使河东。
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
欧阳修说:“麟州是天然险要之地,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它,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
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
”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来。
欧阳修又进言道:“忻县、代县、岢岚县禁地很多,田野荒芜,希望让农民去耕种这些田地,不然,将被敌人侵占。
”朝廷将这个意见下发交给有关的官员讨论,过了很久才同意实行,每年收获粟谷数百万斛。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朝服衣冠朝晖夕阴B.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D. 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 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 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 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学而时习之”意味着学习了知识之后,要不断地复习和实践。
“不亦说乎”则是说,这样做难道不是很令人愉悦的吗?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获取知识。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会从中获得乐趣。
【试题二】《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怀。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意味着在国家和人民遭遇困难和忧患时,自己要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说,在国家和人民享受欢乐时,自己要后于他人感到快乐。
这句话体现了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感,即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
【试题三】《出师表》中诸葛亮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对自己身世和志向的自述。
“臣本布衣”指的是诸葛亮出身平民,没有显赫的家世;“躬耕于南阳”则是指他曾经亲自在南阳耕作,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苟全性命于乱世”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他只求保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则是说,他并不追求在诸侯之间获得声名和地位。
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格。
【试题四】《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问这个世外桃源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解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散文,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
这个世外桃源的特点包括:与外界隔绝,人们生活安宁和谐,没有战争和纷争;居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彼此之间和睦相处;时间观念与外界不同,人们似乎不知道外界的朝代更迭。
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2023•洛阳)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学弈ㅤㅤ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弃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说出其意思。
①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
为: ②为 是其智弗若与?为: (2)两人学弈的结果是: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方式。
自问自答,总结了全文。
(4)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成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 。
2.(2023•瀍河区)文言文阅读。
陆绩怀橘ㅤㅤ绩①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②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③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④之,后常称说。
(选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注释】①绩:陆绩,三国时吴国著名学者。
②出:拿出,取出。
③遗:送给。
④奇:对……感到与众不同。
(1)为下面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临行拜辞术。
A.言辞。
B.告别。
②跪对曰。
A.回答。
B.面对面。
③后常称说。
A.称赞。
B.称为。
(2)陆绩把橘子放在怀中带走的原因是 A.橘子很甜,他还想带一些回家吃。
B.母亲让陆绩带一些橘子回家给她吃。
C.橘子很甜,他想带一些回去给母亲吃。
(3)“术奇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文中陆绩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写一写。
3.(2023•黔西县)课内阅读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阅读,回答小题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划分句子节奏(1分)余闻之也久。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想向我们阐明一个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小题1:余闻之也∕久。
小题1:(1)扳:通“攀”牵,拉着(2)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小题1:(1)从这以后,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就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让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见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小题1:(1)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再者仲永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2)天资聪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更重要。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主旨的能力。
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文章阐明的道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