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背景概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在提供诊治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质量安全问题的事件。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及时、全面、真实地报告和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因此,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和患者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内容1.报告范围2.报告义务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在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医务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提供完整的事件基本信息和相关证据材料。
报告人不得隐瞒、掩盖或故意夸大事件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向患者或家属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
3.报告程序4.报告奖惩对于及时、全面、真实地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人员,医疗机构应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其积极参与和推动医疗质量安全的改进。
对于故意隐瞒或掩盖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人员,医疗机构应采取适当的纪律和法律措施进行惩处,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5.报告结果通知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报告人通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措施,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适时公布相关信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对于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受害者或其家属,医疗机构还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赔偿。
三、制度意义1.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使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保障患者权益3.建立监督与管理机制4.强化责任追究四、结语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同时,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而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包括诊疗失误及相关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一般事件包括Ⅲ级事件和Ⅳ级事件,重大事件包括Ⅰ级事件Ⅱ级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照报送归口处理部门不同分为八大类,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内容,详细分为25个小类。
详见下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坚持保密性、公开性和非处罚性的报告原则。
1.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相关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对报告内容严格保密。
2.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公开和公示。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公开报告涉及人员的个人信息。
3.非处罚性:本制度以激励为主,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罚。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模板(7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模板根据____部医政司指导,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手册》要求,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意义医院通过简化上报流程、减轻处罚及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员工主动上报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医疗隐患。
重点在于通过一定样本量的无伤害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发现医院在流程、设施等方面的不合理设置,从而持续改进减少或杜绝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2医疗不良事件(medicaladverseevent)定义及分级医疗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分级:0级:事件又发生趋势,但在执行前被制止。
1级:事件已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2级。
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3级:中级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5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6级:死亡。
3医疗不良事件范围3.1医疗隐患。
软硬件不合理设置,不合理流程、工作制度,或制度落实不到位现象等。
3.2各类差错。
用药、用血错误、手术部位错误。
3.3输血反应、用药输液反应3.4压疮、跌到、坠床3.5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气胸,医源性意外穿刺伤3.6手术相关并发症。
肺炎、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术后切口裂开、术后出血与血肿,术后髋关节骨折,手术操作异物残留、严重院内感染、严重生理代谢紊乱等。
3.7非计划二次手术(具体要求另见《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制度》)4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4.1发生不良事件后,应首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情况进一步发展,同时及时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并做好相应病程记录。
4.2当发现不良事件后,可有以下上报途径:4.30-3级不良事件可口头上报,2、3即不良事件鼓励作登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五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我院”)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违反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和标准,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影响患者健康的事件。
第四条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务人员发现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通过规定的渠道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
第五条上报制度旨在建立一个及时、全面、有效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机制,保障患者权益,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上报范围第六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手术错误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2. 药物配药错误或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3.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4. 治疗方案选择错误导致的不良后果;5. 医疗文件管理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6. 医务人员行为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7. 其他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
第三章上报程序第七条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
第八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程序包括以下环节:1. 发现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2. 科室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尽快进行核实并完成上报表格的填写;3. 科室负责人将填写完整的上报表格上报给医务部门;4. 医务部门收到上报表格后,进行初步审核,并将不良事件上报给医院质控委员会;5. 医院质控委员会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核实和评估,对确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应报告给相关管理部门;6. 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调查或者要求医疗机构报告处理情况。
第四章上报责任与程序第九条医务人员对于发现的不良事件有义务和责任进行上报,不得隐瞒、掩饰或者篡改相关信息和数据。
第十条发现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进行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完成上报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促进医院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管理。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死亡或医疗资源浪费的事件,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设备故障、医疗环境问题等。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报告,不得拖延。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不得隐瞒、篡改或虚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其报告内容进行保密,不得泄露。
4. 非处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或单位,不进行责任追究。
五、报告程序1.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医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3. 医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4. 医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查核实后,应当在48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5. 医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当在72小时内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落实。
六、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及患者的基本情况。
2. 事件的具体经过、原因分析及初步判断。
3. 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已采取的防范措施。
4. 事件处理结果及整改措施。
七、管理措施1. 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库,对报告的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
2.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____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共5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共5篇)第一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病人安全是医疗的基本原则,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为了鼓励全院职工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通过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为此,我院特制定了无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并在院内网上设置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鼓励全院职工积极参与不良事件上报。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所谓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可分为2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
二、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1、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
2、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
3、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享,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三、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分类根据报告系统的主体和适用范围可分为外部报告系统和内部报告系统两类;根据所报告不良事件的种类可分为强制报告系统和自愿报告系统两类。
外部报告系统和内部报告系统中都包含强制报告系统和自愿报告系统。
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差错属于强制报告系统。
四、不良事件的范围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以下范围:(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6)严重院内感染;(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强化监管和考核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 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同时 向患者普及医疗安全知识,提高 患者的监督和参与度。
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和考核,确 保各项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形成 有效的威慑。
完善医疗安全管理 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体 系,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等环节,全面提升医疗 安全管理水平。
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具体 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 。
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 整改效果符合预期。
04
事件分析和改进措施
事件分析
1 2
事件类型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如用药错误、 感染暴发、手术失误等。
事件发生原因
分析事件发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如人员培训 不足、流程不规范、设备故障等。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 正常运行,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共享平台,加强 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医疗 安全水平。
05
相关政策和法规
相关政策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医疗安全工作的通知》
展望和未来发展
拓展报告制度范围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未来该报告制度可以拓展到 更多领域,如药品安全、医疗器械安全等。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共享医疗安全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 整体医疗安全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医 疗安全管理水平。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度目标:2.制度范围和依据:3.上报主体和责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等。
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质控科科长等。
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
每个主体在上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和经验总结,患者及其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
4.上报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基本情况、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和后续监测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需要将相关资料和证据一并上报,如病历记录、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等。
5.上报时间和方式: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事件发现和报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给所在科室或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无法解决或认为需要上级机构介入的,应当将事件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
2.事件调查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过程中应当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和资料等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原因和责任人。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处理措施,如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停职、辞退等,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上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上报给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详细,并附上相关资料和证据。
医疗机构还要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后续监测等。
4.监测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上报事件进行监测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5.反馈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向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反馈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或外部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医疗事故或近乎事故,以及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医疗错误等情况。
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不良事件的范围和内容,规定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要求。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
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应当包括医疗事故、医疗错误、医疗近乎事故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情况。
同时,也应当包括其他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意外事件。
3.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情况、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处理措施等详细信息。
二、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1.发现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时,应当立即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报告。
2.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的流程,并明确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当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接收不良事件报告,并进行初步核实和处理。
3.初步核实和处理。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接收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初步核实和处理。
对于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4.报告备案和分析。
医疗机构应当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备案,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信息反馈。
医疗机构应当向相关人员和部门及时反馈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通过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共同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完整版)
(二)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 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 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 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I、II 级不良事件实行强制 性报告管理,Ⅲ、Ⅳ级事件实行鼓励性上报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 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 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国家卫健委提出的病人安 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 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增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意识,及时发现医疗 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 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 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运行和医疗活动中对 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安全和医疗机构医疗安全造成或即将造成不 良影响的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一)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 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1页共8页
八、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核查 ................................................. 8 九、奖罚机制 ..................................................................................... 8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 3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五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___类: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5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医疗不良事件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规定要求、对患者造成损害或可能造成损害的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控制和改善医疗不良事件,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范文。
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不良事件的及时发现和报告,加强对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所有从业人员。
包括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发现、报告、调查、处理和改进等各个环节。
3. 报告义务(1)从业人员对发生在本单位的医疗不良事件有发现或了解的义务,应当及时向责任人员报告。
(2)责任人员对接到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当及时进行登记,并按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保障报告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4. 报告流程(1)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当从业人员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应立即向责任人员进行报告,并对事件现场进行保护,保留相关证据。
(2)责任人员登记报告责任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登记,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3)调查与处理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并进行实施。
(4)报告结果通知调查结束后,责任人员应向从业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方面通报调查结果,并告知改进措施。
(5)记录与归档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归档制度,保留相关文件和资料。
5. 报告奖惩(1)积极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从业人员将受到表彰和奖励。
(2)故意隐瞒医疗不良事件或者故意报假情况的从业人员将受到纪律处分。
6. 审查与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审查与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保障水平。
三、结论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不良医疗事件是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二、报告范围:1、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事件;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三、报告接收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3、感染相关事件报告感染管理科;4、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药剂科;5、器械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办公室;6、设施、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7、服务及院风院貌事件报告院办公室;8、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
四、报告形式:发生不良事件后,一律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部门。
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科立即电话报告,但科室做好记录。
五、报告内容:不良事件报告人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1、不良事件受累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不良事件类型(药物、跌倒、手术、输血、医疗过程、公共意外、治安其他事件);4、患者目前状态。
六、分析、反馈、制度整改措施:职能科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____对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合适,合适情况上报院领导,根据分管领导的指示,积极制定整改措施,整改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三台县芦溪中心卫生院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二____年____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二)是一种机构内部的制度,旨在鼓励医疗工作者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这些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该制度通常由医疗机构自行建立,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感染、药物过敏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或其他不良后果。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学习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通过主动汇报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规定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应如何进行及时且透明地报告,以便于及时追踪和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何种情况下被认定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将事件进行分类,以便于统计和分析。
2. 报告流程和责任:明确医务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如何报告,包括报告的途径和流程。
确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包括事件接收、处理和反馈。
3. 保护举报人权益:保护医务人员报告不良事件时的隐私和权益,防止因举报而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报复。
4. 患者知情和投诉渠道:建立患者知情和投诉渠道,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反映问题和意见。
5. 信息收集和分析: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原因和趋势,为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6. 事件处理和改进措施:针对每一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同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制度和流程,降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风险。
通过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推动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此外,该制度也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发展,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疗活动中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设备故障、药品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病情恶化、死亡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应真实反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实际情况。
3. 保密性: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过程应保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
4. 非处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给予鼓励和保护,不进行处罚。
五、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立即停止相关医疗活动,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2. 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由科室负责人向医务科报告。
3.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部门协助。
4. 医务科在调查和处理完毕后,应将结果报告给院长。
5. 院长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审批,并决定是否需要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报告内容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名称、发生时间、地点、患者基本信息。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详细经过,包括医疗行为、设备故障、药品不良反应等。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包括伤害、病情恶化、死亡等。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包括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药品因素等。
七、处理措施1. 对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根据事件原因和影响,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
2. 对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对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药品,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4.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3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而及时、准确地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事故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科学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特编制本制度。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的规范性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如何进行上报,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风险控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上报程序1. 任何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应由目击者或相关责任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并予以上报。
2. 上报人员应通过内部上报平台或向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书面报告,提供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时间、地点、当时参与人员、伤害情况等。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4.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上报要求1. 上报人员应按照真实性原则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
2. 上报人员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事件描述,不得夸大或缩小事故的影响。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主动与上报人员沟通,及时获取并确认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六、保密与保护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上报人员有义务保守相关信息,并不得随意泄露给外部人员。
2.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上报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窃取。
3. 医疗机构应对于上报人员给予必要的保护与激励,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七、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专项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向上报人员及时通报上报事故的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受到伤害或死亡的突发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定义与范围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使用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死亡的突发事件。
2. 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患者在医院内因医疗行为导致的伤害或死亡,以及患者在医院外因医疗行为导致的伤害或死亡。
三、报告制度1. 报告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
2. 报告对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对象包括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药品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3. 报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向医务部门报告,医务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4. 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患者情况、事件经过、事件原因、事件后果、已采取的措施等详细信息。
四、处理与改进1. 处理措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院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根据事件情况,对患者进行救治。
2. 调查与分析: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查明事件原因,明确责任。
3. 改进措施: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医院应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培训与教育1. 培训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培训内容包括报告制度的建立、报告流程、报告内容、处理与改进措施等。
2. 培训对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培训对象包括医院全体职工,特别是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
3. 培训方式: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培训方式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网络培训等。
六、监督与考核1. 监督:医院应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监督机制,对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 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 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及时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行业性: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 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 也不作为对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依据, 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公示,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分享,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它是收集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备案,每季度进行总结,依据评定标准,提出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上报院长办公会决议。
五、奖惩制度1、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与个人,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如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每次给予适当奖励。
2、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Ⅲ-Ⅳ级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主管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处罚。
3、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个人或科室取消评优资格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国家卫生计委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中心各科室、每位职工能够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结合卫生部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报告,可增强全中心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 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从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中心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中心内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
中心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中心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中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二) 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中心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不良事件报告表、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对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用于中心、部门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但对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参照保密性原则给予保密。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一)报告事件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的对象、相关人员、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
(二)报告事件类别(如治疗、护理、药物、跌倒、手术、输血、感染、公共意外、治安、其它意外事件等) 。
(三)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四)上报相关部门立即处置。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报告形式不良事件应早发现早报告,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当事科室要积极、主动进行不良事件报告。
1、书面报告,不良事件须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其中两类不良事件须填报特定报表:药品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2、紧急电话报告,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中心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二)报告部门报告部门:发现不良事件,相关科室、人员按照不良事件报告原则、不良事件报告类别及报告形式,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报告进行处置。
1、医疗护理感染门诊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质量与安全管理科2、药品相关不良事件、药品不良反应、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药剂科3、后勤服务相关不良事件、治安相关不良事件、投诉相关不良事件:办公室(三)报告程序1、Ⅰ、Ⅱ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严重不良事件或情况紧急事件时, 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电话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同时按中心相关部门对差错、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程序进行上报;当事科室需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报告表》并提交。
2、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报告人在24— 72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3、如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科、办公室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按中心《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程序处理。
七、职责(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1、识别并主动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
3、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二)各职能部门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2、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协调和处理,向主管中心领导汇报,并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 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
3、负责对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向相关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提出系统改进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质量管理部门:1、指派专人负责汇总各部门、科室报送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表》。
2、对全中心医疗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
3、对发生频率较高的或重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题讨论, 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中心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以研究。
4、负责组织对全中心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知识的相关培训。
八、奖罚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提出,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当事科室和个人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一)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Ⅲ、Ⅳ级不良事件且积极整改者,可免于处罚, 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给予相应科室年终中心长责任目标每件次0.2分的奖励。
(二)对于主动报告Ⅰ、Ⅱ级不良事件者,中心将根据事件处理结果酌情减轻或免于处罚。
(三)对于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200-2000元的处罚,同时发生严重医疗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将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中心《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四) 每年由中心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中心批准后给予奖励。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一.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药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别1. 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洞、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等。
2. 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 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