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通知(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通知(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4.17•【文号】•【施行日期】2012.04.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标准化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通知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船舶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级社,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企业,有关院校: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国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制了《船舶工业标准体系(2012年版)》。
现予发布。
《船舶工业标准体系》适用于船舶工业标准的制定和管理,是指导相关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依据。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附件:船舶工业标准体系(2012年版)(2012年3月)目录第一部分标准体系说明一、前言二、标准体系建立原则三、标准体系框架四、标准体系项目明细表第二部分标准体系框图第三部分标准体系项目明细表一、AA 海洋船二、CA 大型游艇三、CB 小艇四、DA 船舶动力装置五、DB 船用机械设备六、DC 船舶电气系统及设备七、DD 船舶导航、通信、水声设备八、DE 船舶舾装设备九、EA 海洋工程结构物十、EB 潜水器十一、FA 船舶修理十二、FB 船舶拆解第一部分标准体系说明一、前言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国船舶工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共同组织船舶工业标准化研究机构、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等单位编制了《船舶工业标准体系(2012年版)》。
《船舶工业标准体系》适用于船舶工业标准的制修订和管理,是指导相关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依据。
(2021年整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部内容。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 2011-09—20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发挥海洋科技进步对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制定《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部分领域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形势和发展现状(一)面临形势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科技实现战略性突破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海洋开发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深入开发利用传统海洋资源的同时,不断向深远海探索开发战略新资源和能源,大力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海洋大国将依靠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海洋科技向大科学、高技术体系方向发展,进入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区域研究阶段;海洋调查步入常态化和全球化,海洋观测进入立体观测时代,并向实时化、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业务化海洋学逐步形成.海洋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不断催生海洋新兴产业。
十二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
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机遇与挑战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8万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6%,200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80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加大对海洋事业的投入提供了保障;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海洋事业提供更好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新技术的应用对海洋事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迫切要求海洋事业提高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能力。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节能环保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环保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通过风帆、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的实船应用示范以及江海直达环保示范船型的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节能装备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1)风帆技术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国际公约对船舶节能环保的新要求与当前船舶节能技术发展的水平,以超大型油船(VLCC)为目标船型,通过对风帆-主机混合动力推进技术的研究,掌握风帆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完成风帆在大型油船上的示范应用。
利用风帆技术,可实现VLCC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12%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1)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总布置及航行性能研究;2)风帆模型风洞、水池试验技术研究;3)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4)风帆-主机混合动力船舶控制策略及系统开发;5)风帆工程样机研制与试验技术研究;6)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7)大型风帆实船安装工艺及精度控制技术研究;8)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节能指标与经济性分析;9)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实船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书;3)经实船应用的风帆及控制系统样机;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2)高效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节能环保船型对高效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的需求,以灵便型散货船为应用目标,自主研发三叶高效螺旋桨、改进型对转螺旋桨(CRP)以及扇形导管,掌握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完成实船示范应用,在加装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后,船舶推进效率提高8%以上,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6%以上。
中国船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中国船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提示:2020年,工信部发布《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船舶智能制造急需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水平差距明显缩校
船舶工业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近年来多家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把中国从船舶大国变成船舶强国。
2020年,工信部发布《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船舶智能制造急需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全面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
在政策驱动下,我国船舶工业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政策/规划/标准
2020年12月,船舶行业三项国家标准也正式发布,这三项标准对全面提升分段、总段的预舾装率以及船坞搭载效率,进一步缩短造船周期,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以
及实现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标准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动船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天津、重庆、黑龙江、河南、河北、浙江、广西、湖北、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市均已出台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我国部分地区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全文完-。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
船舶 工业 是 为 水上 交 通 、海 洋开 发 及 国 防建 设提 供 技 术装 备 的现 代 综 合性 产 业 ,是 军 民结 合 的战 略性 产 业 ,是 先 进装 备 制造 业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进一 步 发 展 壮 大 船 舶 工 业 ,是 提 升 我 国 综 合 国 力 的 必 然 要求 , 对 维护 国家 海 洋权 益 、加 快 海洋 开 发 、保 障 战略 运 输 安 全 、促 进 国 民经 济 持 续增 长 、增 加 劳动 力 就业 具 有 重 要意 义 。
1 6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 / 0 3 1 2
依 然具 有劳 动力 、技 术 、资 本 、市场 等综 合 比较 优势 , 承 接世 界 造 船 中心 转 移 的大 趋 势 没有 改 变 ,我 们 完全 有 条件 推 动 船舶 工 业 再 上新 台 阶 。另 一 方 面 ,国 际金 融 危机 影 响 深远 ,世界 经 济 增长 速 度 减 缓 ,全 球 船舶 运 力和 建 造 能力 过 剩 ,造 船 市场 有 效 需 求不 足 ; 需求 结 构 出现 明 显变 化 ,散 货 船 等 常规 船 型需 求 乏 力 ,高 技 术船 舶 和 海洋 工 程装 备 需 求相 对 旺 盛 ; 际 海事 新 国 标 准 、新规 范 频 繁 出 台 ,船 舶安 全 、绿色 、环保 要 求 全 面提 高 ,先 进 造 船 国家 加 强技 术 封 锁 ,不 断构 筑 技 术壁 垒 ; 界 造 船 竞争 格 局 面 临深 度 调整 ,市场 竞 争 世
R :01 最 数 显 21年 舶 业 售 入 从21年 , 2  ̄1 1年 新 据 示, 5 船 工 销 收 要 01 的7 3 ' ] 2 0 2 f  ̄ 7 U2 0{ , : ,0 10  ̄ 21 21年 复 增 率1. 我 前1家 船 业 船 工 全 总 的 重 从21年 : 02 05 均 合 长 3 %; 国 0 造 企 造 完 量占 国 量 比 要 01 — 5 的4. 高 0 上; 舶 套 销 收 要 前82 元 高 , 0 元, 0221 : 7 %提 到7%以 船 配 业 售 入 从目 5 亿 提 到3 0 亿 21 05 7 0 — 年 复 增 率3. 海 工 装 收 要 目 0' 均 合 长 7 %; 洋 程 备 入 从 前30Z 0 f  ̄ U, 0 元 上,0221年 : 0 亿 以 21—05 20 均 合 长 0 %, 际 额 从 前7 高 0 上; 舶 口 要 目 1 亿 元 高 : 复 增 率6. 国 份 要 目 %提 到2%以 船 出 额 从 前48 美 提 7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 3年版)
资讯速递nformation express国事要闻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会议决定,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并依法依规及时公布。
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三定”规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为了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规〔2009〕358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3年5月2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采用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各地)分别报送方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的示范基地数量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
申报类型主要包括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军民结合等六大行业和领域。
申报方式采取网上填报与网下报送相结合的方式,申报时间自文件下发之日起至2013年6月3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
“十二五”规划,引领广东迈向海洋经济强省
步优 化海洋 主体 功能 区域布 局 ,着力
一 一 带 动 、坚 持 科 学分 工 、坚 持海 陆统 筹 、 放总 量得 到控 制 ,有 效 削减 主要 污染 物 构 建 “ 核二 极三 带 ”的新格 局 。 “
2 1 ..5海 洋 与 渔 业 l4 0 251 5
推进建 设 重点 突 出 、特色 鲜 明 、功 能 明 发 能力 .发展 以 中高档游 艇制造 为 主 的 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并举 晰 、优 势互 补 的集 中集 约用 海 区域 。重 游艇 制 造 业 ;合 理 布局 海 洋船 舶 工 业 , 规划 要 求 ,坚持 开 发 与保 护 并 重 、
2 %以 上 0
灾减灾 支撑体 系 .海洋 综合管 理技 术支
海 洋经 济布 局进 一步 优化 。海洋 经 撑体系基本形成 。
济 区域 发展 不平衡 的 状况 得到 改善 ,基
本 形 成 “ 核 二 极 三 带 ” 的新 格 局 。 一
目粝 硷嘣
蚕齐 强皤
海洋 生态 环境进 一 步改 善 。海洋 生
规 划指 出 ,按 照 “ 约布 局 、集 群 集
规 划提 出 . “ 二五 ”期 间 ,广东 态 系统保 护与 修复 取得 显 著进展 。海 洋 发展 、海陆联动 、生态优先”的要求 ,进 十 海 洋经 济将 以坚 持创 新驱 动 、坚 持产 业 环境 保护 制度 全 面实施 ,陆 源污染 物 排
等 粤东集 中集 约用 海 区 :重点 形成 湛江 业 。积极 发展 深海勘 察 和开 发设 备 、海
东海 岛 、茂名 博贺 、阳 江西 面前海 等粤 洋 新能 源开 发设备 、海 洋环保 装备 、海 施珠 江 口、大亚 湾 、汕 头港 、湛江 港等
上海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三)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由于进出口货物量受经济危机影响c下降明显, 往来于我 国口岸的集装箱船、 矿石船等船只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船 o舶修理及拆船业的业务量也减态势。 2008 年,船舶修理 及拆船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64.96 亿元,比上年下降 6.6%;主 营业务收入 59.72 亿元, 增长 7.3%,增幅下降 26.2 个百分 点;利润总额 6.91 亿元,增长 19%,增幅下降 20.8 个百分点。 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全年完成修船产值 29.5 亿 元,在全国同行业单厂排名中位列第一,综合实力排名稳居 全国三甲;中海工业公司修船产值达 27 亿元,公司拥有的世 界最大浮船坞“中海峨眉山”号于 2008 年 11 月顺利投 产使用,可承接全球各类船舶的维修、改装工程。
二、上海造船业产业优势
•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 2.上海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 3.长兴岛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加快和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的逐步确立必将推动国内外新一轮航运业的发展,为发展 船舶工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江苏省是我国造船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主要造 修船企业17家,配套企业200多家,总造船能力超过200 万载重吨。2004年全省造船完工量165万吨,船舶工业完 成总产值168.09亿元,约占全国的20%;手持订单226艘、 806万载重吨,船舶出口交货值13亿美元,约占全国的 31%。 浙江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 船舶工业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176艘,完工量达90万载重 吨,比上年增长27%;完成工业总产值80.95亿元,增长 49%;出口交货值23.63亿元,增长25%。
江苏及江苏省船舶业简介(终极版)
3、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
• 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地 处世界第四、中国第一( 1999年建成时)的江阴长 江大桥之滨,依偎长江黄 金水岸,与张家港、江阴 遥相呼应,水陆交能发达 。现使用长江岸线1200米 ,占地面积167000平方米 ,是集船舶贸易、造船、 钢结构加工、金属结构防 腐等为一体的中弄船厂。 • 公司现在职工1300人,其 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余 人。
8、江苏金陵船厂 • 金陵船厂是中国长江轮船总公司所属修船 大型骨 干企业之一,本厂拥有大型起吊和压延设备,钢 材预处理流水线,造船平面 分段流水线,数控切 割装置,计算机设计放样以及10座可容一万吨 级以下的种类 船舶同时修造的船台等先进工艺设 备,并具有成熟的水下无余量合拢和特种涂装等 技术,质量可靠,能承接数万吨级浮船坞,一万 三千吨级以下油轮、液货船、客船、 推轮、集装 箱船以及种类驳船、钢结构件、机械设备的设计 和制造。
二、江苏骨干船厂 1、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3、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 4、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5、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6、中海工业有限公司 7、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8、江苏金陵船厂 9、八大骨干船厂的定位
2008年江苏省船舶企业
2009年江苏省船舶企业
江苏金陵船厂制造-----9.25万吨散货船
9、八大骨干船厂的定位
中远川崎:VLCC、一万箱集装船和大型汽车滚装船等; 新世纪、新时代:大型、中型油船,其中:7.34万吨油船已
建上百艘;
东方:特种船和散货船8万吨级; 扬子江:大型、中型、小型散货船和集装箱船; 口岸:特种船、多用途船、散货船;中海工业(江苏)公司: 散货船、油船;
• 园区企业及经济概况:积极抢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等机 遇,大力开展择商选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导产 业能级提升,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45个项目 ,欧美项目约占一半;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28个,其 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 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 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开工建设。新兴产业迅速壮大, 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 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011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06.4亿元,增长36.3%,占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2%,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 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约发展水平领先,坚持集约 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万元GDP 能耗为0.307吨标准煤,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 平的1/18和1/40,生态环保指标连续3年列全国开发区首 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9•【字号】沪府发[2012]48号•【施行日期】2012.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4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九日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以下称“国务院19号文”)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回顾“十一五”期间,上海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航空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航运服务业发展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国务院19号文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入提升基础设施能力与发展服务软环境并举的阶段。
1.国际航运主业快速发展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从“十五”期末的4.45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6.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1808万标准箱增长到2907万标准箱。
自2005年以来连续5年货物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
国际著名航运企业云集上海,全球排名前20的班轮公司均有分支机构入驻上海。
在上海注册的国际航行船舶(包括国际航线船舶和特案免税登记船舶)从“十五”期末的223艘、总吨位49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356艘、总吨位869万吨。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2024—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推动国际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实施,加快船舶制造业绿色转型,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需求导向,突出场景牵引,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总装建造模式变革,加快船舶工业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绿色转型,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动能、锻造新优势,提升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水平,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船舶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坚持战略引领。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聚焦现代船舶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行业发展战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创新驱动。
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制度创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协调,突出应用场景牵引,发挥制造企业和用户单位的双带动作用,处理好产业竞争力提升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船舶设计、制造、修理、拆解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全球海事治理体系,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规则、标准、技术、产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全球船舶工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十二五规划全文(免费)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
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
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2【“十二五”规划概要】 2【“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动向7【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7【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8【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8【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9【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10【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11【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12各产业“十二五”规划点评12【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12【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13【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15【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16【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17【“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19【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20【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20【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21【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23【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23主要省市“十二五”规划进程24【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24【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25【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25【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26【“十二五”规划成浙江省政治协商重点】26【海南省:将跨海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26【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27【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九大关注重点】28【西藏“十二五”规划:立足实际超前谋划】29【香港自请纳入“十二五”规划】30【“十二五”规划聚焦10大城市群】31“十二五”规划展望31【中国“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31【“十二五”规划中国民生展望】32【“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展望】32【“十二五”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展望】35【“十二五”规划中国企业发展展望】37【“十二五”规划中国城市发展展望】38【“十二五”规划长三角发展展望】39各方观点荟萃41【吴敬琏:对“十二五”规划的四个意见】41【杨万东: “十二五”规划关注低碳经济】42【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十二五”规划应突出三个功能】43【中央党校教授:“十二五”规划应重点解决富民问题】45【港报:中国编制“十二五”规划须重视三方面】46【罗奇:中国“十二五”规划三大建议】46【两会委员:将海西列入“十二五”规划区域发展重点地区】46华经纵横“十二五”规划课题观点47【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启动】47【“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解决三大问题】48【“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是主要方向之一】48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十二五”规划概要】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十二五规划概要】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
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
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
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
船舶制造 产业政策
船舶制造产业政策
我国针对船舶制造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包括:
1.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这个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旨在加快船舶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文件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包括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体系、推动制造体系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强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等。
文件中还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同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2. 其他相关政策。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船舶工业生产过程的绿色低碳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通过加快推进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专项技术应用,构建高效低碳的能源利用体系,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等方式,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转型。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查阅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公告。
船舶行业发展规划方案
船舶行业发展规划方案船舶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国际航运业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制定如下发展规划方案。
一、加大船舶技术研发力度。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船舶行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船舶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绿色船舶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发展海工装备和船用设备制造业,提高配套能力。
加强企业间的产业链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积极引进高层次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建立健全船舶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行业人才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四、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加强国内市场建设,提升国内需求对船舶行业的支撑能力。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量,提升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强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体系,提供船舶行业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船舶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六、加强行业监管和标准建设。
加强对船舶行业的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标准体系,提高行业的规范和公平性。
推动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对接,促进行业技术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更好地推动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船舶行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我们有信心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将船舶行业推向更加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和市场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中期评估结果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二节“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第二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第一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第三节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第四节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第五节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第六节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第七节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第八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第四章重点领域发展导向第一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第二节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第三节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第四节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五节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第六节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第五章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第一节完善保障措施第二节健全实施机制前言“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工装备及关键配套系统的开发 ,加快建设长兴岛海工装备制造 基地 ,支持浙江 开展深海装备研制工作 ,优化发展福建海工装
备设计研发和制造产业 ,推进广州 、深圳 、珠海 、湛江 、惠州 等地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装备 的研究、生产基地建设。 在海 洋船舶工业领域 ,集 中力量优化 提升环渤海 、长 江 口和珠江 口区域三个具有 国际影响力 的现代 化大型造修船基
工 业产 业 集 群 。
《 规划 》提 出 ,根据不 同地 区的产业基础 和发展潜力 ,
充 分发挥环渤海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
在海工装备制造业领域 ,重点打造以大连为主的海工装备 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青岛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重点推进上海海
结构调 整 ,强化精细管理 ,加快推进大 型散 货船 、油 船 、集
装箱船 等主力船型 的优化 升级 ,开 发设 计节能环保 、安全高 效 的绿 色船 舶 ,着 力提 高产 品核心 竞 争 力 ,积 极 拓展 国际
市场 ;加强对高端船 舶和特种船舶 的研 究 ,重点研 发系列化
《 规划 》紧紧 围绕 海洋油气业 、海工装备制造业 、海洋 船舶工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 洋渔业等 1 3 个海洋及相 关产
船 、海洋调查船 、破 冰船 ,培 育豪华游船 、旅 游观光船等 品
牌 产 品。
海 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较 “ 十一五 ”末翻 一番 ,占海 洋生产总
值 的比重超过3 %;海上运输等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 %
的 目标 。
在船舶配 套产业领域 ,进 一步完善船舶配 套产 品研 发体 系 ,提升 自主 品牌船舶配套设备 的开发能 力 ,提 高船舶配 套 产 品本土化装船 率 ,重点研发船 用柴油机 、轴舵系统 、通信 导航 系统 、甲板 系统及废物处理设 备等高技术 、高附加值船 舶配套产 品 ;引导 中小企 业积 极参与大 型船 企的分段制 造生 产体系 ,提 高配套服务能 力 ,形成具备现代 造船模式 的船 舶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机器人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机器人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发展趋势分析一、发展历程船舶工业是制造各种船舶的工业部门。
按照我国1984年12月确定的工业部门分类目录,它不包括制造木船、水泥船、橡皮船。
制造木船属于生产用木制品业,制造水泥船属于水泥制品业,制造橡皮船属于橡胶制品业。
船舶工业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的五大产业之一,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并没有促使船舶工业实现强国富民的产业愿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09)。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船舶工业重新起步,目前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二、行业发展现状1、行业相关政策及措施我国作为生产大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对于商品的运输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船舶工业也是国防的重要部分,船舶工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技术发展的状况。
就造船产量来说,我国目前位居世界第三。
可是在造船技术水平,船舶生产质量以及技术生产管理方面却落后于韩国,日本等国家。
船舶工业的产业规模也影响着船舶工业市场的发展。
政府对船舶工业制定的政策也时刻影响着船舶工业的市场动向。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的快速平稳发展,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该行业的发展,规范市场竞争,提高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的竞争力。
2、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数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船舶工业的造船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产业结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船舶后期维修已形成了船舶工业的产业结构体系。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造船量在不断增加,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对船舶工业的科研投资力度加大,我国船舶工业的造船生产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基础设施也逐渐得以完善。
3、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2019年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657点,比2018年提高50点,同比增长8.24%;2020年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678点,比2019年提高21点,同比增长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一、发展形势 (1)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3)三、发展目标 (5)四、主要任务 (6)(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6)(二)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8)(三)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 (9)(四)打造高效的船舶制造体系 (11)(五)优化产业布局 (12)五、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14)(一)船舶制造和修理业 (14)(二)船舶配套业 (16)(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17)六、政策措施 (19)(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9)(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19)(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四)促进交流与合作 (20)(五)强化行业管理 (21)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发展壮大船舶工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制定,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
本规划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方向,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形势“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五年。
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
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3.6%,完成工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全面完成。
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船用设备本土化配套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
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船舶工业全面做强提出更紧迫的要求,产业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机遇,船舶工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环境持续向好,海运贸易和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我国船舶工业仍将处于成长期,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依然具有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承接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船舶工业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国际海事新标准、新规范频繁出台,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求全面提高,先进造船国家加强技术封锁,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加大,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创造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世界造船竞争和船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大力提升船舶配套业,快速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推进转型升级作为中心任务。
切实推动船舶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生产能力布局,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调整升级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充分利用国内外和行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拓展产品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市场引领能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技术竞争制高点。
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保持经济规模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船舶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坚持把推进军民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大幅提高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增强动态保军能力。
坚持把推进“两化”[1]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面提升船舶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行业信息化技术基础,完善造船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重点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推动企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和造船信息集成系统应用。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
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
具备主要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能力,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基础共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技术储备明显增强。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
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
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效率效益显著提升。
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
船舶工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
骨干企业造船效率达到15工时/修正总吨,典型船舶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实现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和生产安全化。
骨干企业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5-10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应商。
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以上。
在船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
四、主要任务(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1.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海事规则规范最新要求,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优化主流船型设计,降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提升船型综合技术经济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的设计能力。
着眼长远发展,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探索性、先导性的产品,开展前期预研和概念设计,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2.突破基础共性及核心关键技术加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和系统等领域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开展先进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的研发。
掌握高技术船舶开发关键技术,突破船舶关键系统的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开展重点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设计建造技术研究,提升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综合集成能力和项目总承包能力。
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加快军民用技术相互转化。
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将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配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样机研制、工程示范应用等结合起来,系统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难题。
健全和完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3.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用设备研发实验中心。
依托重大创新项目,建设数字化水池、高技术船舶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试验设施,建立和完善船用低、中、高速柴油机和船舶辅机自主研发平台。
支持船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船舶工业与钢铁、航运、石油石化等上下游产业共同组建研发机构。
4.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以船用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领域为重点,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提升先进规模化生产能力,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优化产业链。
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加大船舶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加快采用和推广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
以行业特色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提高军民技术产业化能力。
专栏1: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产业升级改造。
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专业化设施设备;企业兼并重组后进行的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中小型船舶企业调整转型中的技术改造。
优化产业链。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船用主机等主要船用配套设备以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加研制条件或补充专业化设施设备的项目。
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对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推广节能、高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工装;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