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颔两联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颔两联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颔两联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去,到。
“之任”,去上任。
“蜀州”,如前所提到的亦称蜀川,今四川崇庆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颔两联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先看第一句。
这是一个倒装句,其实是“三秦辅城阙”。
“阙”(què),皇宫前的瞭望楼,这里泛指京城的楼台宫殿。
“城阙”,京城的宫阙,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辅”,辅佐,护卫。
古代称靠近京城的周围地区为京畿(jī),又称畿辅。
意思是京城以其周边地区为护卫之地。
“辅三秦”的“辅”字,就是取此意义。
“三秦”,泛指京城的周边地区,即关中地区。
汉武帝时,改河上、渭南、中地为京兆、冯翊(yì)、扶风,称为“三辅”。
意思是京城以这三地为辅佐,护卫其安全。
项羽灭秦后,把秦所在的关中地区分为“雍”(yōnɡ)、“塞”、“翟”(zhái)三国,封秦将章邯、司马欣、董翳(yì)为王。
号称“三秦”。
全句连在一起翻译为:三秦大地辅佐着京城长安的安全。
这一句也可以按原来的句序,在“辅”字的后面补一个“于”字,当虚词“被”讲,即改成“城阙辅于三秦”,翻译为:长安城被三秦大地所护卫着。
再看第二句。
“风烟”,风尘和烟雾。
“望”,远望,观看。
“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三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五个渡口分布在当时的蜀州内,故这里泛指蜀州一带,代表友人要去的地方。
把首联第一句与此第二句诗连起来可以翻译为:我站在为三秦大地所护卫的长安城下,透过茫茫的风尘和烟雾远望岷江的五个渡口。
(啊,朋友要去的蜀川一带是那样的壮阔高远、苍茫一片。
) 赏析:这样总起来看首联就会发现,这是两个写景的句子。
第一句紧扣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写出了首都长安的地理形势特点、雄伟的气势,是实景;第二句用一个“望”字,跨越长空,把送别之地长安与远在千里迢迢之外的友人要去的蜀州连起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少府:官名,即县尉,掌管一县的治安和*事。
之:去,往。
之任:去就任。
蜀川:泛指蜀地。
2.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
城阙:这里指长安。
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在三秦的拱卫下。
三秦:指古代秦国的地域,在今陕西一带。
秦朝灭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后世遂称这一带为三秦。
3.五津:蜀中的长*自湔堰至健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首津、涉头津、*南津,合称为五津。
4.宦游: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
5.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
比邻:近邻。
这两句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6.无为:不要,不用。
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译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滚滚,望不到蜀州岷*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一: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赏析二: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文注释及译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文注释及译文唐代文学家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颇具情感的送别诗。
通过描述杜牧被任命为蜀州少府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他未来事业的祝福。
以下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全文注释及译文。
豪华注释及译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Urban buildings support the three regions of Qin, gusts of wind and smoke overlook the five ferries.与其像现代英译为“City gates guard three Qin regions, while wind and smoke overlook five ferries”,该译文想准确地传达作者描绘的景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Parting from you, we share the same fate as wandering officials.文化注释:“君”这里指代杜牧,而“宦游人”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处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Even if we are apart, we are close like intimate friends.与其直译为“Even if you are far away, you are close as if you are at my side”,该译文更加表达出离别后亲密友谊的情感。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No matter where we go, we share the same fate with our children.文化注释:“无为”这里可以理解为“不知该何去何从”,突出了离别的苦涩。
是别经年后,遗珠竟何落?After years of separation, how will you be remembered?文化注释:“遗珠”这里意指杜牧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杜牧未来事业的祝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基于格律来讲,把古诗文分成近体诗文和古体诗文,其中近体诗文也叫做今体诗,而古体诗文则可以叫做古风或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篇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王勃〔唐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内容及结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内容及结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和作者
2.阐述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4.总结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离别诗。
杜少府是王之涣的一位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离别,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不舍之情。
诗歌的情感基调虽然忧伤,但又不失温暖,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和祝福。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共四句,每句都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首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描绘了都城长安的壮丽景色和友人即将离去的背景,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三句,分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不舍和祝福。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堪称离别诗的佳作。
在艺术特点方面,王之涣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得诗歌语言更加优美,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将离别之情融入到景色描绘之中,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总的来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诗歌。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不舍之情,还展现了唐
代诗人的高超艺术水平和独特审美情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要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要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要赏析引导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语文必学课文,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文/信书勇人生如寄聚散匆匆,古往今来多少文字写尽别离之痛,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八行四十字,以深情豪迈之态恣意汪洋,拂去寂寥惆怅,扫尽萎靡气象,别来一种格局,重构一种风尚。
首联写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在点明送别之地的同时,体现了作者眼界之高远,胸次之辽阔。
一个“辅”字和一个“望”字,让无边景色真实可感。
景中含情,由近及远;情中喻景,由实及虚。
有城阙之庄严,三秦之沧桑;有风烟之缥缈,五津之迷离。
整首诗起势宏阔,意境高华,为下文的承、转、合奠定了基础。
颔联写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整个文笔从自然景观,进入社会层面,这一句是比较平实的写作。
视觉上来说,是从千里高空回落到送别的现场。
所谓“同是宦游人”,交代了双方惺惺相惜开创未来的心态。
虽是别离,但作者正是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时节,对彼此的未来都充满了期许。
一首诗,句句是高山大海,也不能显示山之高海之阔了。
若音乐只有高音没有低语,岂有旋律可言。
若生活只有激情,没有沉静,哪有和谐可说。
这里颔联承接首联,婉转低回,充分为颈联铺垫。
颈联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是全诗精华,一峰突起。
此句一出,气象斑斓,境界顿觉悠远。
此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如同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样,化用前人名句,别出心裁,赋予它新的意义,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所以千年不绝,绵绵永续,就在于它做到了“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近几日,为了写作《中国诗歌之美》和《伟美人生》上卷,思维经常被打穿,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呢?见识,时间,健康,我觉得这三点无论对古代诗人,还是对现代名士,都具有相同的意义。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改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改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改写江水滔滔,远山青翠,看飞鸟翩然淡薄水雾下。
下笔千行,终挽不回半阙时光。
——题记天气微凉。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袅绕于山林之间。
青翠欲滴的幽竹间氤氲着这淡淡的水气,挺拔的修竹更显精致高洁,也更具一种特殊的神秘感,让人意欲接近,又举步不前,生怕惊扰了这竹林的清幽!山间的小路迂回不穷,路旁是高大的松树。
落叶铺在路上,踏上去,柔软舒适。
路边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自然生长,身形舒展,仿佛是刚刚醒来,仍睡眼惺忪,在伸着懒腰呢!我身边的友人杜兄,和我一样,一步步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
一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只是欣赏着山林美景,心中却满是离情别意。
小路渐渐开阔起来。
我的眼前是滚滚江水,我看到连绵的群山了,我看到停泊的木船了。
我转头看看少府,他低着头,眼中泛起点点泪光。
挚友,愿你一路平安,仕途顺利。
风猛烈地向我们袭来,衣袂飘飘,让人战栗在风中,却反而让人油然而生旷达的勇气、平和的心境。
不是吗?三秦之地拱卫着京城长安,长安城的楼宇就在眼前。
我们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岷江,江水翻滚,随风儿向前奔涌。
水势之大,水花之高,水声之响,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气吞山河的磅礴之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我能看到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我能看见渉头津,江南津,我的整个身躯都奔腾在江水里,和它一样活泼、豁达、豪迈。
群山连绵起伏,迷蒙于水雾中,仿佛是一幅水墨画。
墨痕随水气一点点渲染开来,朦胧的美丽跃然天地的画卷之上。
野鸭飞远了,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渐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天地如此开阔,山河如此壮美!朋友啊,我们为什么要为离别而惆怅呢?虽然水岸依依的杨柳缠绵着我们的情丝,但我们为什么要被它束缚呢?朋友,我们都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地方做官,你心中的悲苦,我深深体会。
可不要让愁苦、恐惧占据了我们的心灵!一起来欣赏这壮美的景色吧!山川的壮丽,山林的秀美,还不足以让我们震撼和沉醉吗?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即使相隔天涯,不也好像近在咫尺吗?杜兄,抹去你眼中时隐时现的泪花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品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品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分类标签:送别诗友情诗哲理诗唐诗三百首初中作品赏析【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
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
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五言律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导语】五⾔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下⾯是为⼤家带来的五⾔律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欢迎⼤家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歧路,⼉⼥共沾⼱。
译⽂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感觉就像近邻⼀样。
岔道分⼿,实在不⽤⼉⼥情长,泪洒⾐裳。
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带。
秦朝末年,项⽻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华津、万⾥津、江⾸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泛指蜀川。
辅三秦:⼀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作状语,表⽰⾏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认为我国疆⼟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喻极远的地⽅。
⽐邻:并邻,近邻。
⽆为:⽆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送⾏常在⼤路分岔处告别。
沾⼱:泪⽔沾湿⾐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送别诗。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政治抱负与才情风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政治抱负与才情风骨1. 引言1.1 概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首彩虹诗,以铺陈豪放的笔墨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才情风骨。
这首诗曾在唐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王勃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详细分析,探讨王勃的政治抱负与才情风骨在其中的体现,并阐述该诗对后世文学及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全文的开端,概括介绍了研究对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文章结构。
接下来将重点论述王勃的政治抱负与才情风骨,并分析该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其次,将探讨王勃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对后世诗人和文学思潮的影响和贡献。
最后给出结论部分,总结王勃的政治抱负与才情风骨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体现,强调该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探讨王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王勃的政治抱负与才情风骨。
同时,探讨该诗对唐代文学以及后世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王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这样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这部优秀的作品,同时也为读者们提供一个更全面深入了解唐代文学以及王勃创作成就的视角。
2. 王勃的政治抱负与才情风骨:2.1 王勃的背景介绍王勃(650年-676年)是唐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凭借着自己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逐渐成为知名的诗人和官员。
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才情和政治抱负,使得他在唐朝社会中崭露头角。
2.2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和意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为表达对好友杜审言赴任蜀州大夫一职而写的一首长诗。
当时蜀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具有重要地位,而且这次人事调动意味着杜审言将担任一项关键性工作。
这次调动展示了杜审言在政府内部的卓越才能和受到赏识,并彰显了王勃对友谊和忠诚价值观的坚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范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范文引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篇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天空的颜色即将淡去,太阳也将落下,遥望远处,几丝染得鲜红的云彩飘在山顶,一声鸟鸣划过天际,声音在天空中回荡,黄昏的长安是这样的沉寂。
今日的马为何走得如此之快,不觉中已来到了城外,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马蹄印。
分别总是会来,不知何时来会。
一扬鞭而去,扔下一阵风尘烟雾,把你的身影吞噬了。
待到尘土飞尽,眼前只剩下一片茫茫的黄土,耳边似乎隐约听到那马蹄的声音,渐渐地,渐渐地,便只剩下孤鸟的哀鸣了。
此刻你的心情一定是十分的悲痛,远离了朋友,远离了亲人,远离了故乡,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难免啊,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啊!突然,,马儿呼啸着扬头向又奔去,我也恍然大悟道:“天下,只要有你这个知心朋友在,即便是我在天涯,你在海角,也会像邻居一样。
无需在这临别的岔路口,像个小孩妇女一样为离别而挥泪湿襟。
想到这儿,我扬起马鞭,猛抽了一下,奔赴我的官位去了。
留下了飞扬的尘土和那渐渐远去的蹄声……篇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夕阳西下,一片金辉洒向大地。
这边是两条曲折的小道,路旁盛开的鲜花夺走了人的视线,蜿蜿蜒蜒通向远方。
另一边是被落日照得碧波粼粼的海面,静谧而幽远。
我与友人静静站立于这如画之景中,谁也不愿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低头沉思。
唉,友人将要离京了,这已是一拖再拖的启程之日也终于来临了。
远处传来几只海鸟深沉的鸣叫。
渔夫的引吭高歌引得我抬起了头。
夕阳染红了如血的天空,遥望五津渡口,只见一片烟雾弥漫。
我先开了腔,故作轻松地说道:“要说这离别的心情嘛,咱们都一样,谁不是背井离乡,出来做官呢。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男子汉志在四方。
”友人轻轻抬起了头,牙齿死死得要咬住嘴唇,似乎是想说什么,但继而又把头重重的埋了下去,双手将包袱抓的更紧了。
蜀川与蜀州辨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异文证释
蜀川与蜀州辨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异文证释蜀川与蜀州辨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异文证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蜀川与蜀州辨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异文证释。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蜀川与蜀州辨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异文证释内容提要初唐王勃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有“蜀川”作“蜀州”的异文,向无善解。
至有以“蜀州”指四川为解者,实不可从。
揆诸史实,蜀州之设置较晚,在王勃死后十年方才有之;而蜀川之设置较早,在东汉安帝时期。
故王勃诗题,有作“蜀川”的道理,而无作“蜀州”的可能。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此诗题目又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作《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这几个诗题异文以何为正?从理论上说,这首诗的标题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而不可能几个都是正确的。
通常唐诗选本或教材都注诗题一作什么,而不说明原由或考证来历等。
沿袭一久,积重难返,后来的文史读物甚至教科书对王勃此诗题即使有说明解释的,也往往难以见到较为中肯而且妥帖的疏理。
顷见一种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王勃此诗,其题目亦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注释云:“蜀州,今四川。
” ② 未知有何根据?故关于此诗标题所涉及的地名歧说,不仅属于一般的文史知识问题,还关乎义务教育常识的正误问题。
今不揣浅陋末学,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述鄙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题异文中涉及“蜀川”、“蜀州”两个地名,判断其正误的基本前提是:蜀川、蜀州分别是何时设置,何时使用?作为王勃诗题目中的地名,则其地名必须在王勃生前已经开始设置并使用,则方有可能为作者写入诗题,否则就不可能是作者所定的诗题而是后人掺和甚至篡改的结果了。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全诗原文如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词句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白话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4]作者介绍: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
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
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几年级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八年级的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题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朋友离京赴任,即将远隔万水千山,离愁别恨在所难免。
这首诗却抛开了伤感的情绪,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
诗人着一“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他安慰朋友不要忧虑,在朝在野,“同是宦游人”。
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怎么会面临“歧路”泣下沾巾呢?古人的送别诗多给人悲戚之感,这首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勉朋友的两句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勉朋友的两句诗
答复: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译文:
宏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眺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全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为古代送别诗的名作,利用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来表达了友谊不会被江山做阻挡的想法,诗中文字清新爽朗,与一般送别诗中悲苦不舍的情景有所不同,全诗都充满着诗人志存高远,乐观旷达的远大胸怀。
上文首先答复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勉朋友的诗句是什么,其次对全诗进行了赏析,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以及创作背景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家点评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家点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家点评对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很多评价,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它的名家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名家点评《批点唐音》:读《送卢主簿》并《白下驿》及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苍然率然,多少感慨,说无为愁,我始欲愁。
《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多少叹息,不见愁语。
胡元瑞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华》及此诗,终篇不着景物而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唐诗镜》:此是高调,读之不觉其高,以气厚故。
《唐诗归》:此等作,取其气完而不碎,真律成之始也。
其工拙自不必论,然诗文有创有修,不可靠定此一派,不复求变也。
《唐诗矩》:前后两截格。
前二句实,后六句悉虚,恐笔力不到则易疏弱,此体固不足多尚。
《唐诗意》:慰安其情,开广其急,可作正小雅。
《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云: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
《古唐诗合解》:此等诗气格浑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风骨。
《唐诗近体》:前四句言宦游中作别,后四句翻出达见,语意迥不犹人,洒脱超诣,初唐风格。
《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壮阔精整(首二句下)。
又曰:凭空挺起,是大家笔力(“海内”二句下)。
姚曰:用陈思《赠白马王彪》诗意,实自浑转。
《诗境浅说》: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
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唐人律诗,无不气脉流通。
此诗尤显。
作七律亦然。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通首质序,未免起率易之嫌。
顾尔时开拓此境,声情婉上,正是绝尘处。
陈伯玉之近调,高达夫之先驱也。
五六直作腐语,气旺笔婉,不同学究。
结强言耳,黯然之意,弥复神伤。
整体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诗词描红字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欧体字帖
露。全诗结构跌宕,气韵 流畅,意境旷达,虽篇幅 极短,却开合顿挫,风光 无限,堪称送别诗中的不 世经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 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 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 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 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 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 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
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
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
,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
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简析;
Hale Waihona Puke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慰
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过于 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 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 貌,暗含别离之意,其表 述严谨,对仗工整;颔联 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 必然性,以散调相承,由
实转虚;颈联笔峰突起, 高度概括“友情深厚,江 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 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 界;尾联点出“送”的主 题,同时继续劝勉、叮嘱 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六句为何成为千古名句?
名表 千 这 的 无 的 受 什 样 角 海 开 若 “ 情 界 句达 山 两 情 所 阻 时 么 , 也 之 知 比 海 调 又 。深 万 句 感 不 隔 间 呢 一 如 内 己 邻 内 从 从 第 厚水因是在,的。秦同,,。存凄狭五 情的此乐的是限表一近就只”知恻小六 谊朋成观,永制现蜀在是要远己转转两 的友为豁所恒和友又邻天同离,为为句 不之远达抒的空谊算居涯在分天豪宏, 朽间隔的发,间不得一海四不涯迈大境 。 。,
—王勃
王勃,(649或650~ 675或676)唐代诗人,字 子安,著有“滕王阁序”。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 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 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 “王杨卢骆”,亦称“初 唐四杰” 。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 的时候写的。“少府”, 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 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 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 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 诗。
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 是 城阙辅三秦 ;虚写景物的诗句 是 风烟望五津 。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C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 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 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 泪。 5、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B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 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 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 不舍之意。
中了。
三四句的妙处在哪?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 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 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 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由于 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
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yāo]变 化,不可端睨[nì]。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 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 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 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 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一二句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 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 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辅”,辅佐,可以理解为 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 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所以,第一句说的是送别的 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 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 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 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 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在第二句中,送别的情意自在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 护卫。 五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 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 秦:一作“俯西秦”。 风 烟:“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本文选自《王子安集》。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 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远隔千山万 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尾联则点 出“送”的主题。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 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1.解释下列词语
宦游:________ 出外做官 沾巾:________ 挥泪告别 2.翻译下列句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_________ 无须、不必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 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 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 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 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 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 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 止。
阐 述 结 尾 的 妙 处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 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 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 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 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 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 真挚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