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教育的含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充分体现:(1)“性相近,习相远也”;2、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2)“有教无类”;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 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5、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在中国,一般认为正是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0、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学校系统,主要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四大类。
11、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诲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2、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4)“博学于文,约之有礼”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4、苏格拉底倡导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研究。
在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教育学进行深入探讨,并为你提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通过这些摘抄,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以下是我们精心挑选的20篇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导论》2.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涉及到学生、老师和社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学概论》3.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育与社会》4.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教育哲学》5.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心理学》6.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7. “教育应该是包容的,能够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多元文化教育》8.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
”——《家庭教育心理学》9.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育改革与发展》10.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考试分数。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11. “学校应该是一个和谐、民主、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管理》12.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学生的平等权利。
”——《教育社会学》13. “课程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学笔记
人类的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主要表现在(1)从纵向上看有:原始社会的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以及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
(2)从横向上看有○1学校教育;特点: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
○2家庭教育;特点和作用: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
○3社会教育;分类:一是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二是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4自我教育。
○5自然形态的教育。
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3、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1、认为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达到德政的目的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手段。
2、性相近,习相远;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重视环境文化的选择。
3、在教育对象上,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贵贱、种族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扩大为平民。
4、教育目的:德才兼备。
5、教育内容:《诗》、《书》、《礼》、《乐》、《义》、《春秋》。
6、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7、师生关系: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对西方教育学做出贡献教育家和思想家有: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思想以及古罗马的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等。
我国春秋末期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萌芽时期的教育学著作。
《学记》主要论述了交友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内容主要有: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
1、思想体现:○1对社会而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
○2对个人而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学笔记
绪论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
早期的教育学以萌芽的形式,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思想混杂在一起。
中国世界二、独立形态阶段三、发展多样化阶段四、教育学理论的深化阶段第一章教育概论教育的起源于发展: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而言,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因素。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张。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教育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性。
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
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
3.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
4.教育内容简单。
主要是与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直接相关的知识。
5.教育没有阶级性。
年轻一代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奴隶社会教育————出现学校学校的出现使教育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形态。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
苏州大学考研论坛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笔记
《政治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行的代表作,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所有人都应该受同样的教育(公共教育),但没有公民资格的奴隶是不可以受教育的;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步分阶段教育,这也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思想渊源。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赫尔巴特找到了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2、提出了著名的课堂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四个阶段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3、赫尔巴特特别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4、赫尔巴特倡导学校教育的严格管理。
(二)、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1916年)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即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另一代表作《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代表作。他试图把“民主”和“科学试验方法”、“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探讨它们在教育上的意义。书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全书共分26章,前7章首先讨论了教育为生活所必须以及教育的社会机能,然后提出了他的一个重要观念:“教育即生活”;第8-23章对要对教育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学法与教材和课程、教育的价值、教育与职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后三章将其论述归结到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实用主义课程论和方法论的核心。杜威的《民》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教育学的读书笔记1又一次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
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儿子的方法——赏识我的孩子。
同时也让我对学生们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赏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赏识教育的第一个原则,信任。
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欣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
这使我想起了二年级4班的刘阳龙同学,记得懂主席在一次校会上,面对全校学生曾经表扬过他,主动捡起校门口的小树枝,放到垃圾桶里。
从那以后,我经常遇到刘阳龙拿着塑料袋,在校园中捡角角落落的垃圾。
我也及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美术课上他每次做完手工之后也会把桌面地面收拾的很干净。
我们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
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
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
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表扬鼓励的言语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的读书笔记2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务必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教育学笔记——精选推荐
教育学笔记教育学课程基本框架:(一)教育与社会:⑴教育目的(为谁培养,怎样培养)⑵教育制度(二)教育与人⑴教师与学生⑵课程⑶教学与德育⑷班级管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概述、发展第一节:教育的概述一、对教育的理解广义: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⒈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⒊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学习者(三)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一切“中介”的总和。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育影响与学习者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习者施加的桥梁学习者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三、教育的基本形态(即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存在的形式和状态。
社会、家庭、学校)(一)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时间最早)(二)家庭教育(三)学校教育制度化高级形态四、教育的本质有目的、有系统、有意识、有组织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达尔文)人与动物等同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生产及人的发展需要二、教育的发展过程(阶段)★(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⒈同生产、生活相联系,内容主要为生产经验、社会经验⒉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⒊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学校教育的出现(原始社会末,封建社会初)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脑力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学校教育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二)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⒈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⒊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⒋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三)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14世纪—19世纪)特点:⒈教育的世俗化(和现实生活结合)⒉教育的国家化(财富为基础)⒊教育的法制化(缺乏高等劳动力)⒋初等教育义务化⒌学校类型多样化(四)当代教育的发展(二战以后)特点:⒈教育的终身化(继续深造)终身化产生原因:①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迅速)②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③现代社会不断进步④每个人都处在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的环境中⑤现代人总面临威胁终身化建立在4个支柱基础上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⒉教育的全民化(普及教育)⒊教育的民主化(教育平等)⒋教育的多元化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概念: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教育规律:内部规律: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关系外部规律: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或关系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⒈孔子:《论语》基本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以致用⒉墨子基本思想:救世拯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效果等方面,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它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既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孔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等多个阶段。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目的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2.2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
个体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社会目的包括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2.3 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考虑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因素。
同时,教育目的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
2.4 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手段来实现。
同时,教育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三章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1 教育过程的本质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要素。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导论1.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活动的规律,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方法、手段等问题。
教育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1.2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它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关注教育实践,又关注教育理论的研究。
1.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实证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教育活动的实际数据;思辨研究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教育理论和观点;历史研究通过对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了解教育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比较研究则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发现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
古代教育学以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为代表,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近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的理论为代表,注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现代教育学则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强调教育公平、多元化和个性化。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培养有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功能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2.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社会功能则体现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教育学这一旨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来说,深入阅读相关书籍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个人感悟,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爱好者带来启发。
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3."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4."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
"5."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感悟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5.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长和教师应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总结通过阅读教育学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我们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十年,经历了数不经的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好的成绩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读了《教育学》,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
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出好的成绩,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成绩只是学生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按照学生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一、端正态度如何摆脱这种态度,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爱的界限,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
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
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方法。
教师关心学生,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
教育学笔记总结
教育学笔记总结综合一、知识点: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将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个人。
2、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3、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4、瞽(gu)宗是商代的乐师。
5、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6、古代印度“种性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奴隶)。
7、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庠(xiang)。
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夏代。
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形态。
8、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是西周的主要教育内容,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分科课程。
9、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0、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是指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11、教育的7个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4、到2021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与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时间:20xx年9月1日。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4月12日。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21年。
1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16、我们平常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同化性迁移】。
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中的“教长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斯宾塞(H.Spencer)认为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而杜威(J.Dewey)则认为“教育即生活”。
4.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6.教育的目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与人类的发展。
7.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8.在教学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9.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②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③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10.1972年,埃德加.福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1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12.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4.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15.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主要进行的就是军事训练。
封建社会,我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
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
16.古代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著有《论语》一书,其教学思想是:①重视因材施教;②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简答题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挥着呢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性本善)、佛洛依德、格塞尓……名词解释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填空题
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跳一跳,摘个桃)
(三)…………………不平衡性
表现: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相反。……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指身体或者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反之错过了关键期,效果可能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填空题、简答题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二)…………………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的
是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二)培养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给及各类学校的人物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称为培养目标。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
1806《规范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到底和性格的完善。
1.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简答题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环境……填空题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里多种可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why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填空题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简答题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试试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有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二、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作用……填空、选择
1.导向作用
2.激励……
3.评价……
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驾驭试试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内容的选择
3. ……………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
1.概念&特征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填空、选择
(三)教学目标……名词解释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全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他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二)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教育学复习资料(不定期更新)
2011-11-19 15:50:26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极其产生发展
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四)…………………互补性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几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者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的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
……………………………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三) 人们的教育理想
(四)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主要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起源:生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填空题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2)杜威
杜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填空题
杜的主要观点是:交与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PS: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填空、简答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夸美纽斯在此书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填空
(2)卢梭:《爱弥儿》。……填空题
(3)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亦称教育万能论)……名词解释:白板说。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题
(一)遗传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教育必须按照遗传素质发展的水平进行,超越或落后于遗传素质成熟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发展。
据此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