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导师简介
西南大学崔延强教授教授简介
西南大学崔延强教授教授简介
崔延强,男,汉族,山东青岛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副校长。
1.工作经历
1989年-1991年在山东大学工作。
1994年开始在西南师范大学工作,历任政法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部主任、校长助理。
2005年任西南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
2011年4月任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西方哲学、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正义与逻各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中外大学生诚信教育比较研究》等,译有《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五卷和第九卷、《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政治学·诗学·修辞学》《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等,先后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核心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部级上以课题多项。
3.获奖情况
《亚里士多德全集》汉译10卷本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4.社会兼职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哲学学会副会长。
西南大学取消赵某导师资格
西南大学取消赵某导师资格
近日,西南大学针对导师事件发布公告称,撤销了赵某的导师资格。
根据调查,赵某曾因严重违反学校公众秩序,行为有偏差,已被依法
处以行政处罚,西南大学作为社会公共责任的肩负者,重视校风校纪,坚决抵制严重违规行为,对破坏校风校纪的赵某彻底取消其导师资格。
西南大学一直始终坚持法治原则,全面应用法律、规章和有关规定,
从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确保学校作为一个责任重大的社会机构发挥
其作用,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关责任者
应积极履行职责,保障学生权益,做到安全校园、文明管理,严格执
行法规,维护学校的教育秩序和校园的校风校纪。
西南大学将把取消赵某的导师资格作为重要任务,从源头上坚决杜绝
违规行为,牢固树立法治原则,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管理创新,支持学
校的发展,维护学校的秩序,为以学生为本、活力校园的实现而不懈
努力!
同时,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以确保校园空间安全
和平静。
除取消赵某的职称外,西南大学还将调整其他人员的职位,
实施严格的职责分离,进一步落实责任,发挥好学校指导教师的作用,加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在人文精神、知识、技能和心
理素质上获得全面发展。
西南大学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教师、学生和校
园安全,坚持社会公德、节制俭朴、学习乐趣、礼让诚信、志存高远
的校训,坚定不移的把校园的秩序和文明环境得到改善和发展,努力
做到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为建设活力校园、文明校园而不懈努力!。
教师介绍
易连云教授,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高校德育。
同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会理事;重庆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先队理论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冯维教授,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重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南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特殊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家庭教育、女性心理与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主持和主研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独立或合作发表专著4部,主编或合作发表教材9部,编译著作2部,发表论文90多篇。
2003年以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多次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张家琼博士,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教育学院副教授,教学名师。
张振改博士,女,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学校管理。
王牧华博士,男,1975年8月生,山东省沂源县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现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目前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主持3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陈恩伦教授,男,贵州遵义人,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现为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王德清教授,男,西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全国教育管理学会会员,全国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
贺能坤 教授简介
贺能坤教授简介贺能坤(1971- ),男,重庆开县人,管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访问学者。
一、学习经历2013.07-2014.07 国家公派留学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年;2007.09-2010.07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民族教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3.09-2006.07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2.09-1995.07 重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与文学教育专业学习二、咨询报告1.《关于促进非物质文化发展的六点建议》(张诗亚,贺能坤)被教育部《专家建议》2013年第30期全文采纳;2.《新时期内地西藏班(校)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建议》(贺能坤,张诗亚)被《教育成果要报》2015年第6期全文刊发。
三、科研项目1.主持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cstc2015jccxA00045),经费3万元,批准时间2015年7月;2.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渝东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15SKG164),经费0.8万元,批准时间2015年6月;3.主持西藏昌都地区教育局横向委托项目《昌都农牧区学校布局调整对策研究》(11万元),批准时间2013年5月,2013年12月结题;4.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内地西藏班教育成效及其对西藏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11XMZ040),经费12万元;批准时间2011年7月,在研;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西藏特点背景下西藏教育适应研究——基于帕森斯AGIL模式视角》(10YJA880040),经费9万元;批准时间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已结题;6.主持西南大学校级项目《高校教学评估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互动研究》(已结题)7.主持重庆文理学院校级重点项目《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机制研究》(已结题)8.主持重庆文理学院人才引进项目《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研究》(已结题)9.主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西南藏区人口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教育问题研究》(07JJD880235)(已结题)10.主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08JZD0027)11.主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11JBGP021)12.主研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文化遗产视角的城市化研究》(11YJCZH218)13.主研重庆市软科学项目《重庆市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cstc2011cx-rkxA00055)14.主研重庆市软科学重点项目《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cstc2012cx-rkxB0097)四、学术论文1.贺能坤.西藏与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合作能力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5(3): 222-226.2.屠明将,贺能坤.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特殊性分析——以西藏昌都地区A县和B县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 28-30.3.贺能坤,屠明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分析——以西藏昌都地区为例.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21-125.4.Peng Ou, He Nengkun. 2014.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with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hase in Changdu,Tibe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0(4). 18-23.5.杨利利,贺能坤.内地西藏班初中学生合作能力调查研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1):142-147.6.贺能坤.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生逃学差异性研究——以A县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 73-77.7.贺能坤.教育在西藏稳定发展中的作用初探.贵州民族研究,2013(2): 178-181.8.贺能坤.学习快乐度: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新解——以A县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2(5): 204-209.9.贺能坤.贫困地区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非常规模式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2(7): 170-174.10.贺能坤.利用高校优势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重庆市为例.社会科学家,2012(3): 126-128.11.贺能坤.中小学生教育需求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西藏农牧区的调查与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12(4): 9-12.12.贺能坤.西藏稳定对西藏教育的诉求.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1): 168-172.13.张学敏.贺能坤,西藏农牧区学生辍学问题与反思——基于学生读书意愿视角的调查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11(5): 30-34.14.贺能坤.大学教学经费评估反思.江苏高教,2010(3): 19-22.15.贺能坤,张学敏.高校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96-99.16.贺能坤.民族村寨开发的基本要素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0(1): 127-132.17.张学敏.贺能坤.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透析——基于西藏A县的调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1-4.18.贺能坤,张学敏.西藏义务教育问题与改革思考——以A县为例.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6): 6-10.19.张诗亚,贺能坤,周玉林.认识西南与西南民族地区发展——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访谈.社会科学家,2009(9): 3-7.20.贺能坤.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变迁的三个层次及其反思——基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野调查.广西民族研究,2009(3): 172-177.21.贺能坤.民族地区学校管理转型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6): 173-177.22.贺能坤.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互动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8(5): 51-52.23.贺能坤,张学敏.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新机制——促进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8(6): 47-51.24.贺能坤.评价标准多元化:少数民族自身的教育需求.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1): 172-175.25.贺能坤.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改革研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8.26.贺能坤.黎明.刘厚东.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探索与实践.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59-160.27.张学敏.贺能坤.本科教学评估指标“教学经费”构成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07(11): 75-78.28.张学敏.贺能坤.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调查报告.教育与经济,2005(4): 12-15.29.贺能坤,张学敏.教育专款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5(10): 23-24.30.张学敏.贺能坤.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5-79.31.贺能坤.教师评价体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2):50-52+95 .五、学术专著雪域红景天:西藏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六、培训1.2012年8月4日-12日在重庆文理学院参加教育部首届高校文化人类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2.2012年2月27日-6月28日在四川外国语学院参加出国留学英语培训,成绩合格;3.2012年2月7日-15日在北京大学参加重庆文理学院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获结业证书;4.2011年3月31日-4月30日参加重庆市2011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获结业证书;5.2008年7月7-23日参加北京大学社会科学方法培训班学习,获结业证书。
导师简介(三级目录)
导师简介(三级目录)董小玉:女,汉族,重庆人。
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致力于传播学、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研究。
教学科研成果:主持并主编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现代实用写作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国家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12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06年。
2000年主持国家级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计划”立项项目《师范院校写作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2002年主持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现代应用写作训练教程》;2002年主持国家级项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995年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科研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艺发展专题研究》;1998年主持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专项项目《中国当代小说美学》;2001年主持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博士生科研基金项目《创作主体与艺术建构》;2002年主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研究》;2004年主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艺术传媒与心理健康研究》等。
获奖情况:教学项目《建构师范院校开放式的多元写作教学体系》1997年9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10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的《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获四川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新闻采写艺术》获四川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外国文学流派辞典》获重庆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中国经济转型与文艺发展研究》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灵性的飞鸟:创作主体与艺术建构》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新华文摘》、《新闻战线》、《新闻界》、《传媒》、《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理论研究》以及高校学报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洞喻”视角下成人网络教师角色模型建构
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认识上所存在的差 异 。“ 囚徒” 隐喻为没有受过教育的凡人 , 而从洞 内 到洞外的经历隐喻了凡人接受教育的过程 。从社会 学的视角看 , 囚徒从洞 内到洞外最终认识到最高 的 “ 的理念 , 善” 实质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柏拉 图
化了教师的教学现场 中心作用 , 从而决定了教师作 为启发、 诱导、 反馈调控 和评价 辅导 的角色。 有 ” 文章从网络教学过程 的角度展 开研究 , 为“ 认 网络 教师的角色是多维的, 网络教师是计划者、 教学示范 者、 教练、 促进者和交流者 , 这些 角色相互联系和相
一
、
因此, 对网络教师 的角色界定存在一定难度 。国外 有学者对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时所需具备的技能进行 了研究 , 提出了教师的组织性、 社会性和知识性三类 角色。Bre 19 ) e (95 也提 出了一个类似 的教师角色 g 分类模型 , 他把教师 的角色分 为教学性、 管理性 、 社 交性和技术性 四个维度。 国内对网络教师角色的 … 研究相对而言较为微观 , 有研究认为 , 网络教学淡 “
湖北大 学成人教 育学院学报
21年 1 0 1 O月
人生的角色是不断交替变化 的, 即在不 同的年龄阶 段人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异 。即使在 同一时期 , 人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 中所扮演 的角色也有所不 同, 或 者同时扮演几种不同的角色 , 归根结底这取决于个 体在 社会互 动 中所发 挥 的功 能 或 者所 承担 的任务 。 就成 人 网络 教师 角色 界 定 而 言 , 基 于 教 师与 学 生 是 的互 动或教 师在教 学过 程 中所承 担 的任务 的 。从 成 人网络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所承担的任务来看 , 主要 扮演 着如下 几种 角色 。
西南大学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案
西大培训
师德修养:着眼于了解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 基本礼仪,增强初任教师的专业意识,确立敬业爱岗为教育事业奉献 聪明才智的正确思想。 模块三
班主任工作常规:着眼于班级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等,结合实践 为新教师提供班级管理的方法。 模块四
教师心理健康:为新教师应对工作与生活环境,打下良好的心理 基础,并为其专业化的发展提供指引。 模块五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新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 学习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 教师观和评价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初步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 能、新手段,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能力,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 三、部分课程体系 模块一
教育政策法规:着眼于当今教育形势下的各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 法规与制度,为依法执教打下基础。 模块二
最终将根据学校收费规定及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学费,严格根据财 政标准控制总费用,合理协调分配培训、食宿。
(内容提供及编辑整理:西大培训)
教材教法研修(语文、数学、小学科各一天):熟悉课程标准,明 确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熟知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及重难点。 了解基本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教法。 模块六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着眼于教学中最常用的计算机与网络、多媒 体技术,课件制作、网络远程学习操作方法简介等。为新教师应用现 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作引导。 模块七
"三农"专家 谢家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涂 涛: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原理(教育
技术方向)博士 冯 维: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硕士生导师,教
授 李达武:西南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西部学者 (可根据课程备选师资)
西南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导师大体信息表
西南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导师大体信息表
西南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导师大体信息表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同意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西南大学接收访学打算博士生导师大体信息。
德育中教师的身教问题的探讨
为规范具体化、 形成 化、 人格化, 具有很强 的感染 力、 吸引 力 和鼓 动性 。 【‘ 学 生 通 过 模仿 榜 样 ” ]
的言行举 止可 以习得其 中隐含 的道德价值 取 向和
行 为规范 。 “ 师 的言谈 举 止 、 教 做人 行 事 的方 式
的生 物 , 是 借 助 模 仿 来 学 习 他 最 早 的 功 课 人 的 0 [ ( )身教重于 言 教 ” 这 是经 过 实 践检 验 ”9 ‘ 1 ‘ , 的真理 。在某 种 意义 上说 , 们 对 于真 理 的相 信 人 程度取决 于宣传 真理 的人对真 理 的执行 程度 。长
孔子日:其身正 , “ 不令而行 ; 其身不正 , 虽令 不从” [(s 这句话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教 师 , 1t ) ]9 n
身教 的重要 性 。教 师是 学 生心 目中最 崇 高 、 有 最
上、 学识学风上全面 以身作则 , 自觉率先垂范, 真 正为人 师表 。 教师 凡 是要 求 学 生做 到 的 , ” 自己 要率先做到 ;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能做 ;
( ) 二 身教 就是要做 好教 师的榜样 示 范 道德最终落 实到 实 际行 为上 。行 为示范 是用 事 实说话 , 比语言 的教 导 、 口婆心 的规劝更 能震 苦 撼 人心 。如果说 口头传授是最 经 常性的教育 手段 , 那 么榜样示范 就是 最有 效果 的 教育 手段 。榜样 是
非智力 因素 方面具 有深 远 的影 响 。德育 即道 德教 育 , 育是 教育 者根 据 一 定社 会 和受 教 育 者 的需 德 要 , 循 品 德形 成 的规 律 , 用言教 、 遵 采 身教 等 有效 手段 , 在受 教育 者 的 自觉积极 参与 的互 动 中 , 过 通 内化 和外化 , 发展 受 教育 者 的思 想 、 政治 、 制 和 法
以人才红利推进教育强国:老龄社会下的大学育人系统革新
老龄社会下的大学育人系统革新邓 磊 葛信勇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基础功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构成高等教育体系,共同承担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社会使命。
大学随社会而变,经济发展与人口变迁是社会进步的核心指标,也是促使大学育人系统革新的底层逻辑。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至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跨越至普及化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爆发式增长,但新生人口持续下降,老龄人口占比激增。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曾短暂上升,但自2018年起又转头直下,呈断崖式下跌趋势。
2022年,我国新生人口956万,远低于同年普通高校1 100多万的新生录取人数。
根据近年来出生率和初婚人数的变化趋势,未来数年新生人口可能下降到700万以下水平;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继续扩招,即将走向全面普及。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老龄少子化不期而遇,“通过教育形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得多”[1]。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首次将人口问题升格至关乎国家长远发展与人民世代福祉的战略高度[2]。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4]。
通过大学育人系统革新来充分发挥人才红利,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也是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摘要:人口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影响人口再生产,二者相互制约、循环向前。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近年来继续上升。
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期而遇。
西南大学2013年优秀博士硕士(学术型)学位论文名单
苏梦熙 文艺学 吴涛 电影学
向春香 传播学
李东明 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 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研究——语用充实视角 黄强 郭洋 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 追寻旋转世界中的静止点:艾略特诗歌的时间主题研究 美术学 硕士 联袂书写的历史——抗战时期重庆报纸上的木刻副刊研究 硕士 两类 Kirchhoff 型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 硕士 模糊孪生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硕士 HIV 感染动力学模型分析 硕士 手性分子团簇和单分子磁体的STM研究 硕士 Heusler合金Co2FeSi1-xGax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质
魏明勤 伦理学 乔多
科学社会主义 硕士 新时期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与国际共产主 李海央 民商法学 硕士 我国居民阶梯电价法律问题研究 陈思 金融学 硕士 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 硕士 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消费差异研究 硕士 中学生饮食健康信念的问卷编制及其特点分析 硕士 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研究
杨馨越 土地资源管理 硕士 王兵 微生物学
城乡统筹下土地价值的变化与流动——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 魏朝富 例 申鸿
硕士 转抗病基因烟草对紫色土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 5 页,共 8 页
王晓刚 基础心理学 王鑫强
博士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评估及其预测因素
发展与教育心 博士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理论建构及实证支持 理学 博士 某些有限几乎单群的数量性质与群结构的研究 博士 凝血酶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研究 博士
肖开容 英语语言文学 博士 翻译中的框架操作:框架理论视角的中国古诗英译研究 晏燕雄 基础数学 袁亚利 分析化学 孙运侣 动物学 杜庆林 微生物学 赵增友 自然地理学 张磊 食品科学
发展与教育心 大学生饮酒规范认知与饮酒行为的关系:结果期望、拒酒效能的调节与 硕士 张大均 理学 中介作用 体育教育训练 任贞玲 硕士 竞走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 梁建平 学 中国现当代文 王静 硕士 创造社期刊与浪漫主义思潮 何圣伦 学 丘琳 何程鹏 电影学 硕士 戏剧观与电影观念论争比较研究:1979-1989 黎萌 肖伟胜 高廉平 高廉平 代迅 虞吉 陶红 刘承宇 刘立辉 凌承纬 吴行平 王建军 王稳地 熊祖洪 陈洪
全球教师治理的行动策略与发展趋势——基于国际组织相关政策的分析
第11卷第1期教师教育学报2024年1月V o l.11 N o.1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J a n.,2024D O I:10.13718/j.c n k i.j s j y.2024.01.007全球教师治理的行动策略与发展趋势基于国际组织相关政策的分析杨盼1,陈时见2(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2.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全球教师治理是助力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旨在通过多种治理手段推动建设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支持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对教师地位和教师培训的关注,国际组织在推进全球教师治理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关注㊁探索和推广三个阶段,并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走向㊂全球教师治理以重塑教师的专业地位㊁规范教师的教育责任㊁发挥教师的专业智慧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主要策略,未来,其发展与推进需要:通过强化外部决议,引领教师治理的政策走向;加大教育援助,提高教师治理的总体效能;利用政策借用,推广教师治理的最佳实践;开展国际评估,建立教师治理的比较机制㊂关键词:教育治理;教师治理;教师队伍;国际组织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24)01-0059-1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中国路径研究 (23J J D880002),项目负责人:陈时见㊂作者简介:杨盼,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陈时见,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㊂20世纪9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 N E S C 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与影响下,世界各国的教育系统开始对学校教师的 质量 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强调教师应该在全球竞争的知识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㊂教师一方面被视为民主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强调教师在专业实践中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并能够通过各种 集体自治 机制来管理自己的职业;另一方面,教师又被视为教育改革和国家发展的一种 投入 ,强调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并将教师作为在新自由主义框架内实施教育改革的工具㊂除关注教师的自主与问责外,一些持续性问题也成为国际组织的关注焦点,如教师的专业发展㊁教师的数量短缺等㊂概言之,全球教师治理是助力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国际组织通过教育政策借用㊁开展国际评估㊁发起 外部决议 和实施教育援助等多种策略,实现重塑教师专业地位㊁规范教师教育责任㊁发挥教师专业智慧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等多重目标,最终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与成长㊂一、全球教师治理的实践进路20世纪60年代,国际组织在全球教师治理领域的影响力还较为薄弱,开展的活动也较为单一㊂这一时期,世界银行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下,开始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教师培训,以提高这些国家的教师人力资本水平[1]㊂进入20世纪90年代,O E C D㊁U N E S C O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国家教育环境中要实现的优秀教师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和框架设计,并收集㊁管理㊁评估有关教师工作的统计数据,同时通过多种治理机制来彰显在全球教师治95理领域的 软实力 ㊂随着全球教师治理的逐步开展,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角色获得普遍认同,教师智慧也得以进一步发挥,教师成长受到进一步关注㊂(一)全球教师治理的兴起全球教师治理的兴起与不断发展有其特殊的价值目标和内在逻辑,同时也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㊂一方面,全球化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地缘政治互动和关系重塑,在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㊂这些多尺度的全球化进程扰乱了空间㊁时间㊁关系和知识边界,并进一步对国家建设的社会逻辑㊁特定的国家教育体系以及教师职业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㊂另一方面,以人力资本形成逻辑为核心的教育项目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人力资本塑造了以 知识经济 和 学习型社会 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秩序,同时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也开始从创造 良好社会 转向创造 良好经济 ㊂此外,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公约(如全民教育㊁千年发展目标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立,O E C D㊁U N E S C O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始制定教育指标,以衡量㊁监测和评估这些公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㊂同时,这些国际组织在全球教师治理领域也制定了一些指标,以使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透明化,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㊂1.适应全球化进程的趋势全球化 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西奥多㊃莱维特(T h e o d o r eL e v i t t)提出,用以描述技术发展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㊂莱维特所指的全球化基本上是民族国家无法企及的进程,这些进程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㊂因此,全球化最初被认为是由全球市场自由化㊁投资流动㊁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其他对国家劳动力市场㊁公私生产投资伙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举措所带来的经济进程[2]18㊂这些举措的后果之一,是基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平衡和福特主义生产模式的传统国家模式崩溃,并由一套全新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所取代㊂新自由主义迫使教育在经济发展和培养全球公民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一体化,并促进了以放松管制㊁竞争和改革为核心的发展原则㊂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旨在提高学生表现水平和确保教师工作更有效率的问责制与标准政策不断出台,教师也被广泛置于所谓的 质量 的聚光灯之下㊂进入21世纪以后,新自由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其原因在于国家权力的再分配并没有带来人们所希望的教育的合理性和高效率㊂因此,O E C D等国际组织开始对教师的角色和责任进行高度强调,并指出吸引最有能力的教师候选人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表现水平,而且还能确保实现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期望㊂与此同时,教育被描述为解决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危机的关键政策领域,教师也成为其中的关键参与者㊂总之,在全球化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教师一方面被定位为符合基于结果的教育(o u t c o m e-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简称O B E)标准和要求的合规技术人员㊁工人或政府公务员,另一方面又被视为民主教育改革的参与者㊂2.推动教师专业化的重构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对全球知识经济进行了各种规模的政策讨论㊂知识经济理念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丹尼尔㊃贝尔(D a n i e lB e l l)将他对后工业时代的预言描述为 社会预测的冒险 (av e n t u r e i ns o c i a l f o r e c a s t i n g)㊂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全球知识经济的概念更加清晰,对其给个人㊁教育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也达成明确共识:一是知识和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平衡已开始倾向于知识一端;二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知识;三是教育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四是为了发挥这一关键作用,教育系统需要以新的方式回应知识经济的需求㊂这种共识反映了经济理论从传统经济模型向人力资本模型的转变,即将教育㊁培训㊁技术和知识形成视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3]㊂人力资本模型的引入使教育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因为要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人和全球技能型公民㊂马丁㊃卡诺伊(M a r t i nC a r n o y)指出: 在新的06竞争性全球环境中,国家的趋势是专注于提高其经济全球竞争力的教育政策㊂ [4]在此影响下,教师被设想为知识的中介和管理者,是资本循环中不断更新和创新的文化机器㊂同时,全球知识经济所推崇的外部监督和测试制度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重构,并将教师专业化分为了职业模式和组织模式两种㊂其中,职业专业化是建立在工作控制和学院权威的专业话语基础上的,在这种专业化的形式下,从业人员享有自主权和自由裁量权,以及其他的内部监管权力;组织专业化则表现为控制话语,它包含了法律形式的权威以及责任和决策的层级结构,并依赖外部形式的监管和问责措施,如目标设定与绩效评估[5]㊂比如,O E C D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专业:来自世界的经验“(B u i l d i n gaH i g h-Q u a l i t y T e a c h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L e s s o n s f r o m a r o u n d t h eW o r l d)报告中强调,将赋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和改革领导者的责任;世界银行则在其发布的报告‘让学校运转起来 问责制改革的新证据“(M a k i n g S c h o o l sW o r k:N e wE v i-d e n c e o nA c c o u n t a b i l i t y R e f o r m s)中重点阐述了教师问责制,以加强教师的雇佣条件和对结果的问责制之间的联系㊂3.促进标准化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实施的发展政策要求支持各国之间的可比性,并对国际统计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㊂联合国(U N)自成立以来,通过其专门机构和委员会支持国家统计(家庭调查㊁人口普查)的发展与标准化,以及对于方法和标准化统计类别(社会专业团体㊁农村/城市居民)的定义㊂与此同时,国家教育系统也被卷入这场运动,U N E S C O被赋予 比较研究 的责任㊂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其他国际组织开始编制自己的教育指标以来,U N E S C O国际教育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质量一直受到质疑㊂其中,O E C D指出,应该更加重视教育产出的可比性,而不是衡量大众教育的发展㊂此外,指标不仅要应用于比较国家教育体系的特征,还要应用于比较基本的政治决策㊂为了践行这一理念,O E C D开始采用以产出和结果为重点的指标,并通过发起 国家教育系统发展指标 (I N E S)项目和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 I-S A),逐渐取代了U N E S C O作为 世界范围内教育统计数据主要供应商 的角色㊂O E C D在数据收集和指标制定方面的核心原则包括: (1)通过定期调查来确定国家教育系统的 真相 ;(2)强调只有参照其他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方向,才能改善国家教育体制;(3)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充分体现教育经验的复杂性[6]100㊂自2000年以来,O E C D对教师职业以及教师在构建强大的知识经济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感兴趣㊂2005年,O E C D在其发布的报告‘教师事业:吸引㊁发展和留住有效教师“(T e a c h e r M a t t e r s:A t t r a c t i n g,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 R e t a i n i n g 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e r s)中,记录了许多国家在教师招聘㊁发展和留任方面存在的问题㊂针对这些问题,O E C D又于2007年启动了名为 教师教学国际调研 (T A L I S)的项目㊂O E C D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通过使用统计治理技术提高教师质量,并根据市场化㊁竞争和有效性的新自由主义原则,重构教师专业化㊂总之,在O C E D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国际教师领域已经制定了一些指标,以使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透明化,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管理㊂(二)全球教师治理的演进越来越多的国际教育研究指出,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建立高绩效教育体系的关键因素㊂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琳达㊃达林-哈蒙德(L i n d aD a r l i n g-H a mm o n d)从对美国的广泛研究中证实 在控制了学生贫困和学生语言背景的情况下,教师队伍质量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存在强大而显著的关系 [7]㊂麦肯锡公司(M c K i n s e y&C o m p a n y)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全球咨询公司,也在2007年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了 改善教育效果的唯一途径是改善教学 和 教育系统的质量不可能超过教师的质量 等观点[6]101㊂鉴于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性, O E C D㊁世界银行㊁U N E S C O等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㊂161.关注全球教师治理在这一阶段,U N E S C O等国际组织主要关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并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教师培训㊂比如,1966年,U N E S C O在出台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R e c o mm e n d a-t i o nC o n c e r n i n g t h eS t a t u so fT e a c h e r)中,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同时强调教师要在地方和国家环境中围绕 好教师 (自主选择课程㊁参与决策)与教师及其工作条件有关的机构开展对话[8]㊂世界银行也从同一时期开始,将教师培训作为教育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强调对于教师培训问题的关注㊂比如,世界银行在1963 1984年参与支持了160多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其中包括110所小学(包括少数初中)教师教育学院㊁36所中等师范学院㊁4所混合学院㊁8所大学学院㊁9所在职或教育发展中心,通过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教育援助,世界银行提供了超过13.2万个教师培训名额,其中9万余个小学教师培训名额㊁4.1万个中学教师培训名额[1]㊂世界银行1980年发布的‘教育政策文件“(E-d u c a t i o nP o l i c y P a p e r)在综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呼吁对教师培训采取综合办法,要求 扩大培训设施,不断使在职培训系统化,通过纳入已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将培训与特定技能和良好态度联系起来,并提供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培训计划的质量 [1]㊂20世纪80年代后期,O E C D教育委员会的 教学条件工作组 对有关学校和教师的新要求进行了评估,其中即包括教师遴选㊁教师培训和评价等内容㊂2.探索全球教师治理20世纪90年代,O E C D㊁世界银行㊁U N E S C O 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领域实现了关键突破㊂随着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彰显,这些国际组织更加关注教师方面的变革,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政策建议㊁出台相关规定㊁开发可比指标等㊂比如,1990年, O E C D在发布的报告‘今天的教师:任务㊁条件㊁政策“(T h eT e a c h e rT o d a y:T a s k s,C o n d i-t i o n s,P o l i c i e s)中,介绍了与教师和教学有关的一些政策问题及国际证据,并强调了教师专业能力㊁需求和认证之间的相互作用,呼吁各国注意教学政策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㊂同年,U N E S C O在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制定的行动框架中明确提出: 必须承认教师在提供优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贡献度㊂ [9]1995年,U N E S C O发布了‘教育和培训政策“(E d u c a t i o na n d T r a i n i n g P o l i c y)及其他有关文件㊂其中对教师培训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具体包括:教与学的过程(课程研究㊁心理学和指导咨询)㊁教学的相关知识(理解学习者和学习理论)㊁课堂管理㊁教学资料的准备和使用㊁基础的信息通信技术(I C T)知识[10]㊂1998年,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U N E S C O在发布的世界教育报告中再次强调: 虽然教学条件很重要,但教师是教育质量和相关性问题的核心㊂ [9]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银行在前行长詹姆斯㊃D.沃尔芬森(J a m e sD.W o l f e n s o h n)的推动下开始向 知识银行 转型,其中在教师方面创建和开发了国际可比教育指标,并通过推广一些国家(地区)的最佳实践来影响其他国家教师政策的制定与发展㊂3.推广全球教师治理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对教师质量的关注,O E C D㊁世界银行㊁U N E S C O等国际组织开始积极参与全球教师治理,并逐渐丰富和扩展全球教师治理的内容维度,其中包括审查各国教师政策㊁建立教师领域政策工具㊁加强教师数据研究等㊂2002年,O E C D启动了一项审查教师政策的重大项目,以帮助成员国分享创新的实践经验,并确定能够吸引㊁留住和发展教师的有效政策㊂在审查结束后,O E C D发表了题为‘教师事业:吸引㊁发展和留住有效教师“的最终报告,旨在将教师工作和政策置于国家议程重要地位㊂2007年,U N E S C O相继发布了‘教师学习的全球视角:改进政策和实践“(G l o b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nT e a c h e r l e a r n i n g:I m-p r o v i n g P o l i c y a n dP r a c t i c e)㊁‘吸引㊁发展和留26住有效的教师:当前政策和实践的全球概述“(A t t r a c t i n g,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 R e t a i n i n g E f f e c-t i v eT e a c h e r s:A G l o b a lO v e r v i e w o fC u r r e n t P o l i c i e s a n d p r a c t i c e s)等报告,以强调对世界各国教师政策的关注,并对教师政策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㊂2011年,世界银行起草并通过了新的教育战略 ‘全民学习:投资人的知识与技能以促进发展“(L e a r n-i n g f o r A l l:I n v e s t i n g i n P e o p l e s K n o w l e d g e a n dS k i l l s t oP r o m o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㊂在其新战略中,世界银行承诺将重点放在整个系统的改革上(允许客户定义不同的分部门投资),同时承诺加大其作为政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者的作用㊂新战略的核心是根据 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的系统方法 (S y s t e m sA p p r o a c hf o r B e t t e rE d u c a t i o nR e s u l t s,简称S A B E R)倡议,为包括教师管理等领域在内的系统发展建立标准化基准和政策工具㊂2018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各国对教师质量的关注,O E C D在报告‘有效的教师政策:来自P I S A的见解“(E f f e c-t i v eT e a c h e rP o l i c i e s:I n s i g h t sf r o m P I S A)中强调: 教师是当今学校最重要的资源㊂教育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确保有能力的人担任教师,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能够惠及所有学生㊂ [11]2021年,O E C D发布了题为‘有进取心㊁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和老师能做什么“(P o s i t i v e,H i g h-a c h i e v i n g S t u d e n t s W h a t S c h o o l s a n d T e a c h e r s C a n D o)的报告㊂该报告通过将2018年T A L I S的数据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 I S A)的证据联系起来,确定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社会情感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教师与学校因素[12]㊂二、全球教师治理的主要策略在全球教育治理以及全球教师治理中, O E C D㊁U N E S C O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教育系统如何通过教育贸易,直接促进全球经济竞争力,以及通过调整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方向间接满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需求,并为全球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作出贡献㊂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这些国际组织强调要重塑教师的专业地位㊁规范教师的教育责任㊁发挥教师的专业智慧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建立卓越的教师队伍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与成长㊂(一)重塑教师的专业地位,赋予教师自主权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若干影响,其中对教师而言, 教师的独立性㊁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力正在下降,工作场所的知识和控制力越来越多地掌握在管理者手中 [13]㊂为了消减经济全球化对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治理权利, O E C D㊁世界银行㊁U N E S C O等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㊂首先,强调教师角色的专业化㊂U N E S C O指出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并使教师发挥提高教育质量㊁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作用㊂1966年,U N E S C O在 教师地位问题的政府间特别会议 上明确了教师在教育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在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学应该被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需要通过严格且持续的学习来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师在履行专业职责时应享有学术自由,包括选择和改编教材;教师工资应反映教学功能对于社会的重要性[14]㊂O E C D也强调将教师视作独立的㊁负责任的专业人士,并在报告‘建设高质量的教师专业:来自世界的经验“中指出: 教师在诊断问题和应用循证实践方面与其他专业人士相当㊂ [15]89其次,发挥教师领导者的作用㊂2008年,O E C D在题为‘改善学校领导能力第1卷:政策与实践“(I m p r o v i n g S c h o o l L e a d e r s h i p V o l u m e1:P o l i c y a n dP r a c t i c e)的报告中,将分布式领导力列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杠杆之一[16]㊂虽然分布式领导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扩大高层领导团队或鼓励更多的中层领导参与,但教师的领导潜力目前也已经得到普遍认可㊂O E C D指出,在学校内部要建立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使教师在学校愿景和目标的制定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㊂同时,世界银行也在36报告‘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监测系统:来自印度的证据“(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e a c h e r M e n t o r i n g a n d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s:E v i d e n c e f r o mI n d i a)中指出:政府可以选聘一批优秀的教师作为 资源专家 (R P),以加强对于教学的指导和监测[17]㊂(二)规范教师的教育责任,凸显教师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的实现,涉及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教师按照个人意志行使教学的权力㊂因此,一方面,O E C D等国际组织开始注重教师的问责评价,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表现水平,并使教师成为 满足未来就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优质产品 [18]㊂其中在教师问责方面,世界银行强调:首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以减少教师的缺勤和表现不佳问题;其次,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工作稳定性(即教师编制)和绩效工资计划等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表现水平;最后,让当地社区参与对教师的问责,以此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㊂在教师评价方面,O E C D同国际教育组织(E d u c a-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在第三届教师职业国际峰会上讨论了如何定义教师质量㊁制定什么样的标准以及由谁来制定,有哪些教师评估系统以及如何进行评估,教师评价如何促进学校的进步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等问题㊂同时,O E C D强调建立一个系统的㊁连贯的教师评价框架,并在评价方法上适应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具体包括:为初任教师提供充分的反馈与支持㊁为发展的目的建立定期的形成性评价㊁为职业发展和问责目的开发总结性评价[19]㊂世界银行也指出,要确保能通过足够的信息来了解教师表现是否良好,并建立教师绩效评价的多重机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㊂另一方面,O E C D等国际组织开始强调教师的专业自主,以促成教师主导的专业卓越文化,并最终提高学校的综合表现水平㊂李㊃舒尔曼(L e e S.S h u l m a n)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最终取决于教师作为一名认知主体的能力,能够识别情境,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作出决策,并在课堂上实施这些决策[2]60㊂理查德㊃英格索尔(R i c h a r d I n g e r s o l l)也指出,理解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于教师对其课堂内外实践的控制程度[2]62㊂可见,教师在与其工作相关的关键问题上拥有自主权,已经成为教师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㊂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专业自主,世界银行在报告‘教师政策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教学专业框架“(W h a t M a t t e r s M o s t i n T e a c h e rP o l i c i e s A F r a m e-w o r kF o rB u i l d i n g a M o r e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中指出,授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来执行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是可取的,其原因在于:自主性使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进行创新,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归属感,从而更有动力,同时使教师能够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20]㊂(三)发挥教师的专业智慧,保障教师参与权参与式领导运动在过去30年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㊂参与式领导使组织或组织部门的所有成员共同确定其愿景㊁目标㊁战略,并使之参与决策的关键领域㊂与组织管理的这种总体趋势一致,学校也面临演变为学习型组织的压力,即成为促进知识传播和能力建设的协作社区㊂与此同时,问责制带来的社会压力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决策模式的变革,其中就包括提高教师的参与度㊂一方面,为了发挥教师的专业智慧㊁保障教师的参与权,O E C D等国际组织强调让教师参与学校的改革设计㊂O E C D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㊃施莱歇尔(A n d r e a sS c h l e i c h e r)指出:在教育政策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经验与智慧,因为他们是联结课堂与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的纽带[15]201㊂O E C D 强调让教师参与改革设计,以减少行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 松散耦合 ,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充分利用和教师责任范围的准确划分㊂为了鼓励和推动教师参与教育改革,O E C D列举了一些案例:比如在瑞典,教育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是常见的,其中在中央政府一级,瑞典地方当局协会和教师工会的代表经常作为专家参加政府委员会或学校政策46。
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模式与策略
第8卷第3期教师教育学报2021年5月V o l.8 N o.3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M a y,2021D O I:10.13718/j.c n k i.j s j y.2021.03.003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模式与策略刘革平,陈莹,秦渝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大数据助力教育改革,促使教师不断提升其数据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㊂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数据知识㊁数据意识㊁数据能力㊁数据道德等要素㊂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是一种促进教师适应数据应用场景,发现数据㊁挖掘数据㊁使用数据,为精准的教学供给提供决策参考的长效机制㊂回答数据 从何来 为何去 如何用 三个问题,是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逻辑起点㊂教育数据需要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去发现,并利用其验证某些教育问题,通过分析反映实然状态的数据来寻求应然的教育应对策略㊂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包括:计划(确定问题与数据准备)㊁实施(教学实践与数据收集)㊁观察(数据分析与学情诊断)㊁反思(数据循证与教学改进)四个环节㊂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策略主要包括营造校园数据文化㊁搭建教师发展数据仓库㊁建立跨界行动研究共同体㊁推动数据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㊂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与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相结合,将 数据 作为深入洞察教育实际和透析教学实践问题的基本手段,经过 数据上移 数据下沉 这一过程,促进教师数据素养的养成,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决策由基于 经验 向基于 数据循证 转变㊂关键词:教师数据素养;数据驱动;教育行动研究;数据仓库;数据循证;学情诊断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21)03-0021-10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 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201004),项目负责人:刘革平;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专项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Z D J Y004),项目负责人:刘革平㊂作者简介:刘革平,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莹,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秦渝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㊂当今社会,数据无所不在㊂电子商务㊁智慧城市㊁大数据医疗以及智能交通等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㊂每个人都无法抵挡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变革,而数据素养则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㊂随着教育信息化逐步推进,教育数据正呈现爆炸式增长㊂然而,教育创新与数据融合应用的路径仍不明朗㊂如何让海量的教育数据来支持精准的教育供给?加强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㊂数据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就要求教师学会 让数据说话 ,能够驾驭数据㊂ 掌握 数据 的话语权 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㊂ 育人 是一切教育变革的旨归,教师则是促进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而教师的数据素养与教学智慧恰恰是信息时代促进教育变革的内生力量㊂一、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现实意义(一)教育大数据助力教育改革随着大数据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 [1]㊂世界各国都在此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 数据 相关研究和应用㊂美国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E n h a n c i n g 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t h r o u g h E d u c a t i o n a l D a t a M i n i n g a n dL e a r n i n g A n a l y t i c s)蓝皮书㊂我国政府对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互联网+12. All Rights Reserved.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㊂其中,‘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 教育文化大数据 ,积极 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㊁促进教育公平㊁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2]㊂(二)教育数据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数据时代,人类迎来了智慧教育新样态㊂越来越多的学校迈入智慧校园,更多的智慧教室投入使用,教师和学生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设备㊁数字白板㊁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设备㊁手段和方法进行教与学,海量数据随之涌来㊂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我国大中小学积极响应 停课不停学 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教育数据呈现几何级数增长㊂然而,教育数据的美好蓝图与数据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问题随之出现,极少的数据能够被应用于教学建议㊁学生发展㊁教学评估与教育决策中,更多的数据没有被利用㊂如何让数据变成有效的信息和资料,让数据成为教育思考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是目前教师数据素养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㊂(三)培养数据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发展㊁学习方式的转变㊁学习环境的再造推动着教师职业与时俱进㊂具备以数据素养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胜任新时代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3]㊂国家政策对教师数据素养提出要求: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精准评估教与学的绩效[4]㊂教育数据已融入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㊁教学形式㊁教学环境㊁教学方法等,形成了 互联网+教育 新业态㊂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数据时代的社会变化,不断提升其数据素养,将数据应用于学生发展㊁教育评估㊁教育决策,通过数据来评估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业成就,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㊂二、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要素(一)教师数据素养的界定当前,学术界对教师数据素养的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义㊂2016年,美国学者曼迪那契(M a n d i n a c h)提出了教师数据素养(D a t a L i t e r a c y f o r 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简称D L F T)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 教师通过收集㊁分析和解释所有类型的数据帮助确定教学步骤,从而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知识及实践的能力 [5]㊂通过梳理目前学界对教师数据素养的界定,可将教师数据素养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种㊂一种是能力观,如阮士桂等学者认为教师数据素养是指教师能够分析㊁收集㊁解释各种类型的数据,并能与学科知识㊁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用于优化教学㊁提升学生学习效果[6]㊂另一种是综合观,如李青㊁刘雅馨㊁林秀清等学者认为教师数据素养不仅是指教师将教育数据应用于教学这一过程所应具备的能力,还包含了使用数据的意识与态度㊁数据思维方法等[7-9]㊂数据素养不仅是指一种意识,更是指一种能力㊂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寻找有意义的关联,挖掘事务内在变化规律,借助数据预测事物发展趋势,这正是数据带给我们的最大收益㊂笔者认为教师数据素养是教师获取数据㊁处理数据㊁挖掘基于数据的教育规律㊁运用数据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㊂(二)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对约200篇国内外教师数据素养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聚焦于教师数据素养概念及教师数据素养结构,抽取其中的关键高频词,使用w o r d a r t生成教师数据素养关键词云图,如图1所示㊂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学界主要将 数据分析 数据意识 数据知识 数据运用 数据解释 数据采集 处理数据 等作为教师数据素养的关键构成要素㊂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师数据素养分为4个维度:数据知识㊁数据意识㊁数据能力㊁数据道德,如图2所示㊂22. All Rights Reserved.图1教师数据素养关键词云图图2教师数据素养四维结构模型1.数据知识数据知识包括基础数据知识㊁高级数据知识㊂其内容主要涉及数据采集知识㊁数据挖掘知识㊁数据统计与分析知识㊁数据管理知识㊁数据方法以及数据评估知识等㊂2.数据意识数据意识包括数据敏感性㊁数据理念㊁数据思维以及数据文化㊂其中,数据敏感性是指大脑对数据的反应速度和敏感程度㊂数据理念是指认同数据对教育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认识到数据对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㊂数据思维是指用数据的原理㊁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思维逻辑㊂数据文化是指教师对数据的价值认同,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数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㊂3.数据能力数据能力包括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能力㊁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能力㊁基于数据的教学管理能力㊁基于数据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能力㊂4.数据道德数据道德包括数据伦理㊁数据安全以及数据标准㊂其内容主要涉及尊重他人数字化劳动成果㊁保护他人知识产权㊁保护教师和学生32. All Rights Reserved.隐私㊁主动维护数据安全㊂三、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关键问题(一)数据从何而来数据时代的不同学习方式,实际上是从不同的渠道采集学习过程的数据㊂数据产生于各种通信终端㊁教学助手㊁A P P等,除了包括那些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大量的图片㊁视频㊁音频㊁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日志㊁文本㊁文档等半结构化数据㊂事实上,我们所进行的每一次触屏,或者每一次鼠标点击,都会使数据由此产生并被记录下来㊂教师根据所采集的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㊁学习资源㊁教学过程,同时对学习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辅导㊂数据往往来源于教学系统㊁学习终端㊁教务系统㊁智慧校园㊁教学助手㊁社交媒体㊁智能校服等方方面面㊂教师所能采集到的数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数据教师在课堂教学㊁在线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属于教学过程数据,其中包括数字资源的使用㊁师生互动㊁组织小组活动等过程所产生的数据㊂2.学生表现数据各类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学生的表现数据,包括课堂表现㊁举手情况㊁回答与提问㊁作业完成情况等学习数据,教师通过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㊁积极性㊁课堂表现㊁学业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并提供适时的指导㊂3.学生评价数据教师集合各类数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各类数据包括学生基本情况㊁成绩㊁选课㊁课程学习情况㊁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活动课程㊁兴趣爱好等㊂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㊁学习绩效总体情况,发现哪里已经完全掌握了以及哪里还存在不足,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有力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㊂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及相关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反映学生个性化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数据报告㊂4.学生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在教育数据收集阶段,可以全面地收集学生各方面的过程性数据㊂那些看似与学习绩效无关的数据,如社交网络㊁作息时间㊁运动轨迹等,在整体数据的宏观视野下可以体现比较强的相关性,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参考㊂数据系统除了通过数学建模对学生解题策略㊁思维效率进行评估,还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数据,生成可视化报告㊂此外,过程数据同样重要,相对于成绩,学习过程数据可能更能发现问题㊂(二)数据为何而去在学习资源㊁学习行为均能被量化观察的数据时代,从数据中找寻潜藏其背后的教育规律,进而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果,满足教育需求,这才是教育数据的真正旨归㊂任何被存储的数据可能都是低价值的,只有对数据进行有效挖掘才能满足实际的教育应用需要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工具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㊂1.精准评价施策教师基于数据(根据什么样的学生㊁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来确定最适切的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到小组学习,从情境创设到动手实践,创造一种基于精准评价的教学调控方式㊂教师挖掘教育数据中所蕴含的重要信息,提高其利用价值,为教育教学精准施策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差异,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供不同的反馈和学习支架,为精准化的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㊂2.差异化教学差异性体现了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特征㊂数据时代,理想的学生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㊂以中小学生学业质量 绿色指标 为例,其中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包括学业成绩达标度㊁高阶思维能力㊁学业成绩均衡度;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包括学习自信心㊁学习压力㊁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㊁学习动机;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包括睡眠时间㊁作业时间㊁补课时间等;师生关系指数,包括是否尊重学生㊁是否42. All Rights Reserved.公平对待学生㊁是否信任学生;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包括品德行为指数㊁身心健康指数㊁进步指数等[10]㊂利用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从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通过分类㊁聚类等技术划分特定的人群[11],为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供参考㊂3.有效教学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㊂有效的教学既要有高质量的 教 ,又要有高质量的 学 ㊂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12],但是教学的有效性又是一个难于判定的问题㊂教师利用教育数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评估㊁预测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步调㊁方法与策略㊂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的完成时间㊁正确率㊁点击率㊁阅读量等,正好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数据参考,有利于教师开展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更加精准地预判学生学习情况,促进有效教学㊂4.深度学习随着人工智能㊁大数据㊁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数据所反映出的学生的学习进度㊁知识的掌握程度(如答题速度㊁正确率㊁错误率)㊁讨论交流情况㊁浏览课程情况等,对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和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深度学习策略,包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㊁学习资源㊁学习应答㊁及时有效的反馈等,为学生推荐可以支持其深度学习的个性化学习路径㊂(三)数据如何运用结合教育应用,教师运用数据进行更加精准的学情分析评估㊁学生学业预警㊁学生发展预测㊁教育教学决策㊂1.学情分析评估借助数据统计㊁关联规则等技术,研判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研判班级的学习状态,与本校其他班级进行对比分析;研判学校整体教学状态,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比分析㊂2.学生学业预警利用预测性分析㊁机器学习等技术,分析海量的学习数据,推测学生行为㊁考试分数变化等趋势,发出导致学生学习倒退和学业表现不良的预警信号,预判学生考试不及格㊁留级或者不能毕业的风险㊂3.学生发展预测基于学生学业成绩㊁科目均衡㊁兴趣爱好㊁性格特征㊁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关联分析,结合发展心理学原理,预测学生未来的专业倾向和就业倾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㊂4.教育教学决策基于教师与学生㊁个体与集体㊁教学与管理㊁校内与校外等多方位㊁全量化的数据支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者将实施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借助数据研判各类事态,进行科学㊁有效的决策㊂5.学生特征画像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轨迹等重要学习数据,进行学生特征画像㊂从数据提取每个学生的特征并赋权,基于学生评价模型,建立特征与目标之间的关联,给出关于学生的数据画像㊂四、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环节与路径(一)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环节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在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发现 问题 到底是什么㊂ 行 可能先于 知 ,或者 知 与 行 同时发生[13]㊂教育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并被公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形式,是 最适合教师的研究取向 ㊂而教育行动研究存在不重视研究工具㊁忽视定量分析和测量统计的现象还较为常见[14]㊂尽管我们不赞同 无量化不科学 无数据不精确 ,但一项研究没有相关的数据㊁量化㊁测量㊁统计作支撑,要想复制㊁推广几乎是不可能的㊂在 互联网+ 时代,教育行动研究与计算机㊁网络平台和因特网逐渐融为一体,衍生出一系列新颖方式,产生了知识建构性网络化行动研究范式[15]㊂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强调运用测量㊁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有关的理论假设㊂教师作为教育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育行动进行研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52. All Rights Reserved.的问题进行研究,既可以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较大规模的验证性调查㊂数据时代,教师实践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育行动研究范式的重构,促使教师决策由基于经验向基于证据转变㊂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个人的数据意识㊁个人的数据素养教育㊁个人的教育实践和数据智慧㊂体现行动研究真正价值的是实际工作者的行动研究㊂之所以说教育行动研究是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有效模式,是因为数据需要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去发现㊁去验证某些教育问题㊂实际上,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应该和教育行动研究完美结合,将 数据 看作深入洞察教育实际问题和透析学校实践的基本手段以及获取教育研究资料的基本来源㊂教育行动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系统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促使教师有目的地收集已经形成的数据,有意识地采集潜在的数据㊂数据收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采取一定的策略去获取数据,而不是 创造数据 或者 制造数据 ㊂目前,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还停留在理念阶段㊂教育行动研究甚至可以从身边的 小数据 入手,用小规模的数据来敲开研究之门,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㊂本文的目的是倡导教师加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合理地利用数据来解决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㊂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促进教师去发现数据㊁使用数据,为教育教学提供决策参考㊂通过分析反映实然状态的数据,来发现应然的教育应对策略㊂通过数据分析目前的教育实际状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应然的教育状态㊂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是基于数据的教育实践㊂这种研究注重运用田野调查㊁循证等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将数据作为证据,发现数据背后的教育规律,进而采取教育行动㊂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各种数据,包括各种结构化的㊁非结构化的数据,其中多为显性的数据,甚至还有一些隐性的数据㊂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够将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数据利用起来,有助于将常规的教学活动转化成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㊂可以说,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是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环节㊂结合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框架,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以下4个环节(如图3所示)㊂图3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框架与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环节1.计划:确定问题与数据准备计划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方案㊂首先,在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之前,需确定好本次教育行动研究的主题㊁备课内容㊁需要哪些数据㊁数据如何运用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㊂从问题入手,设想需要哪些数据设备作为数据收集工具,通过什么渠道进行收集,如利用客户端的A P P㊁W e b㊁小程序㊁社交工具,或从服务器㊁数据库㊁历史62. All Rights Reserved.数据㊁日志中直接提取,又或者通过业务系统和第三方渠道获取数据㊂其次,需要制定周密的行动研究计划,在本次教育行动研究中,什么时候用到数据设备㊁什么时候需要获取教育数据㊁获取哪些数据等问题需要在实施计划前进行规划㊂2.实施:教学实践与数据收集实施是第二个环节,即实施计划或者说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㊂该环节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收集数据,按照研究计划开展行动,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保证数据设备能够正常地采集到所需要的教育数据㊂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结合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基于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㊁学习活动中收集各类数据,如课前㊁课中㊁课后的学习绩效测验,课堂互动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诸多数据㊂同时,也要保证在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实践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实践,避免在 教学+研究 的结合中所收集到的数据缺乏真实性㊂3.观察:数据分析与学情诊断观察是第三个环节,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的考察,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果㊂反映数据关联规则的表达式,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将数据所反映的教育规律㊁教学现象进行可视化处理(如折线图㊁漩涡图㊁聚类图㊁知识图谱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学生用户画像,对学生数据进行标签化描述与处理,最终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和学生发展指数㊂这些报告不但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参考,同时可以将其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呈现适当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更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㊂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围绕本次研究的问题,对整个教学过程获取的数据进行甄别㊁处理和分析,初步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建构挖掘背后的教育规律,对教师㊁教学过程㊁学习者三者的交互关系进行进一步解构,初步形成教学优化方案与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提升教学绩效㊂4.反思:数据循证与教学改进反思是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计划㊁实施㊁观察开展全过程㊁全流程的评价和改进㊂评价是对行动各个环节的整体评价,评价行动计划是否合理㊁有效,评价实施过程是否按照计划在开展,数据是否收集齐全,模型是否构建准确,评价观察过程是否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学习者能力㊁水平分析是否准确等㊂改进是指基于行动过程和结果而作出判断,将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探究预定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判断是否对教学方案进行修订㊂从整体来看,反思环节的具体要求主要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师教学方面,要求评估教学效果,为教师基于数据的决策提供支撑,便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方面,要求通过多种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㊁绩效和能力发展进行真实数据的评估,进一步优选学生学习路径,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和弱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弥补学生学习欠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㊂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㊁螺旋上升的过程㊂利用上一轮的数据分析结果,形成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运用于新一轮的教学实践,实现以数据分析结果为支撑的教师差异化教学策略㊁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㊂通过多次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基于数据反馈与教学决策,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和深度学习,完成学业评估㊁学情预测等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工作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将教育行动研究作为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并不是倡导教师去做 各种数据 的行动研究,而是倡导教师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正视数据的作用和价值,将数据 为我所用 ,以提升教师驾驭数据的能力㊂教育行动研究的真正目的是发现数据表面所隐藏的本质和规律,以此来解决教育问题,突破教学困境㊂数据仅仅是教育行动研究中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之间的桥梁,在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由 数据上移 到 数据下沉 的转变,使教育行动研究更加科学规范,促进教师的教学决策由基于 经验 向基于 数据循证 转变(改变教师依赖习惯㊁经验的状况),经过具体的教育实践和系统的研究过程,教师的数据素养自然而然将得到培养㊂72.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方案
西南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信息技术素养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全校专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善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教师具有现代教育视野和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识,了解教育改革动向和趋势,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我校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教育创新、教育科研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使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解决新课改中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使广大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及网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部分课程体系课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课程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程四:和谐师生关系,立德树人课程五:中小学智慧校园设计与实施课程六:创客教育走进学校课程七: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课程八:信息技术安全管理课程九:国内外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可根据需求备选课程)四、拟聘专家宋乃庆: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诗亚:西南大学教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郑劲松: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宣传部重大典型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专家组成员刘革平: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李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杨晓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张新民:西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德体: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三农"专家谢家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涂涛: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方向)博士冯维: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硕士生导师,教授李达武:西南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西部学者(可根据课程备选师资)五、培训形式及时间1、专家引领、名师指导。
课程实施_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相统一
从钟摆到共生:课程实施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的和谐统一徐小容1,朱德全2(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随着课程变革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的理想、未来与最终归宿,反映了人们对课程变革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
然而无论是课程忠实还是课程创生,两者均有其特定的优势及不足,并不能片面地断定何种实施取向更有价值。
需要综合把握两种实施取向,充分整合两者的精华之处,找到实现两者和谐共生的路径,并用于指导实际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实施;忠实取向;创生取向;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的课程实施取向是由美国课程学者辛德(J.Snyder)、波林(F.Bolin)、扎姆沃特(K.Zumwalt)等在富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的三种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辛德认为,正因为课程意识差异的客观而广泛地存在,所以实施者也许忠实于既有的课程方案,严格执行原课程设计(忠实取向);也许将课程实施作为制定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视为另类的课程设计过程(创生取向)。
【1】诚然,无论是忠实取向还是创生取向课程实施,各自均有自身的优越性及适用情境,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由于一些特定原因,导致教师出现“唯忠实取向”与“唯创生取向”的认识误区,使课程实施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走向极端。
因此,对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辩证、理性的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实践中判断、选择、运用课程实施取向。
一、课程实施忠实取向的历史检视、自身优势及现实困顿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最早由富兰与庞弗雷特(Fullan&Pomfret,1977)在分析上个世纪70年代中的15项代表性的课程实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忠实观”(fidelity perspective)是最早出现的课程实施研究取向。
首先,从我国的历史演进看,近代我国忠实取向课程实施从清朝末期到文革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以1904年1月的《癸卯学制》的颁布为典型文件,标志我国忠实取向课程实施的开始,[2]“一直到文革前课程实施的弹性虽时有表现,甚至还出现过短暂的相互适应现象,但在整体上忠实取向还是占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简介(三级目录)董小玉:女,汉族,重庆人。
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致力于传播学、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研究。
教学科研成果:主持并主编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现代实用写作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国家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12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06年。
2000年主持国家级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计划”立项项目《师范院校写作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2002年主持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现代应用写作训练教程》;2002年主持国家级项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995年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科研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艺发展专题研究》;1998年主持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专项项目《中国当代小说美学》;2001年主持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博士生科研基金项目《创作主体与艺术建构》;2002年主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研究》;2004年主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艺术传媒与心理健康研究》等。
获奖情况:教学项目《建构师范院校开放式的多元写作教学体系》1997年9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10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的《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获四川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新闻采写艺术》获四川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外国文学流派辞典》获重庆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中国经济转型与文艺发展研究》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灵性的飞鸟:创作主体与艺术建构》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新华文摘》、《新闻战线》、《新闻界》、《传媒》、《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理论研究》以及高校学报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出版专著情况:出版过专著《新闻采写艺术》、《创作主体与艺术建构》、《各体文学审美之旅》、《暮色中的寻找:现代主义与新时期小说》、《散文知识与写作》等。
目前正在主编并出版“新闻与传媒”书系。
虞吉:男,四川南充人,出生于1963年01月。
现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
重庆直辖市电影学学科带头人(后备)、西南大学教育学(影视教育方向)博士。
并担任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视协高校电视艺委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家评委,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理论及电视栏目文化、影像传播。
教学科研成果:在影视教育方面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
几年来先后在电影学硕士研究生和戏剧影视文学本科层次开设“中国电影史(古典部分)”、“当代世界电影”、“影片读解与导演分析”、“现代影视理论”、“当代世界影视专题研究”、“中国电影史学问题”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曾多次代表西部地区、重庆市和西南师大参加“中国电影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新中国电影50年学术研讨会”、“重庆与中国抗战电影”等重大学术活动。
现正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大后方电影研究”。
获奖情况:参与主研的教研成果“建构高等院校开放式写作教学体系(影视文学部分)”先后荣获国家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一等奖、西南师大一等奖。
所撰著的代表性论文《电影的奇观本性》、《蓄势促发、杂陈共生》、《大后方电影研究:思路与方法》、《早期中国电影:主体性与好莱坞影响》等已在“电影奇观”、“早期类型电影研究”、“大后方电影研究”、“中国电影观念与传统”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独具创新性的主导性观点,并先后荣获“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一等奖、二等奖。
所策划和指导的短故事片《毕业三件事》荣获第八届大学生电影节故事片特别奖。
策划和指导的(磁带)长故事片《歌者》荣获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策划指导的《棒上人生》、《豆花夫妇》等多部纪录片连续在凤凰卫视、重庆卫视、江西卫视等台播出。
出版专著情况:撰著(主编)专著五部,先后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当代电视》、《影视文化》、《当代外国影视艺术》、《电影作品》、《福建艺术》、《西南师大学报》、《贵州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此外,曾参与中国“第七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活动的前期策划,还担任西部地区首届“影视明日之星(电视)大赛”的总策划,组委会副主任和决赛评委。
还担任(重庆台)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麻雀也是鸟》的总编剧和(中国文联影视中心)四十集电视连续剧《情系妈祖》的艺术指导,连续七届被聘为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家评委。
涂涛:男,汉族,1967年10月生,重庆九龙坡人,政治面貌:民革。
1989年7月参加工作,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方向)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民革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主委,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学传媒技术、新媒体传播。
出版教材情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现代视觉媒体美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天地化生——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重庆出版社出版教材《教育技术应用教程》。
科研成果及获奖介绍:主持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重庆市教委项目《信息技术与民族教育资源优化策略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汉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2004年在全国大学生博士学术论坛做《原生语境再现——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研究》的报告,提出了探索汉字教学的新途径:原生语境再现,介绍字源识字、多媒体字源识字的可行性、应用与教学的价值,得到了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如叶澜、陆有铨等的首肯。
2006年在澳门大学“华人社会的教育发展”国际会上作《华文教育之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研究》的报告,2006年8月主持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02-2004学年度获西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发表论文情况:1.阿坝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考察报告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字源识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电化教育研究》2004. 83.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 2004. 54.西部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06.75.原生语境再现——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2006. 11阮建海:男,汉族,1963年4月生,山东乳山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馆员(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重庆市图书馆学会理事;川渝高校情报工作研究会常务委员。
电子出版物与网络传播研究。
学术成果介绍:[1]我国免费网络杂志探析[J]. 情报学报,2002,(2).[2]调查引擎探讨[J]. 图书情报工作,2002,(4).[3]纯网络杂志发展之影响因素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04,(7).[4]纯网络杂志质量控制探讨[J]. 图书情报知识,2004,(1).(G9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我国电子图书产业化发展战略探讨[J]. 出版发行研究,2001,(9).[6]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J]. 图书情报知识,2001,(2).[7] The Internet-Based Educ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as School. '98计算机用于教育国际会议(ICCE’98)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1998年10月。
《ISTP》收录。
[8]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9]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J]. 图书情报工作,2006,(6).[10]论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评价与优化[J]. 现代情报,2006,(12).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持或参研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交流科研项目多项。
2005年获加拿大研究专项奖(SACS,加拿大外交部资助,加拿大驻华使馆选录),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康卡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戴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 )、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从事信息管理专项研究。
周安平:男,汉族,1954年9月生,重庆人,中共党员。
1981年12月留校任教,教授,知识产权法方向硕士生导师、编辑出版方向硕士生导师。
现任西南大学出版社社长,西南大学音响出版社社长,法人代表。
兼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版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编辑学会理事,全国教育音像协会常务理事,西南地区大学版协理事长,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重庆发行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重庆书评家协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法学知识产权方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库成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库成员、重庆市出版编辑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组评委、西南大学出版编辑系列职称评审专业组副组长。
主要代表作品:1.《中国著作权法通论》(合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解读中国著作权法的著述,获四川省政府社科三等奖。
2.《中国著作权理论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国家课题结题成果、国家重点出版项目,20001年获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大学生法制教育》(执行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科研成果介绍:组织立项并主持多项科研课题,主持省部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1.原国家教委“八五”重点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中国著作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2.“八五”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著作权法疑难问题研究》;3.“九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著作权疑难问题研究》;4.重庆市“十五”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现代网络出版与著作权保护研究》;5.教育部“十一五”社科项目《国家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版权保护与现代教育产业发展研究》。
获奖情况:先后主编、参编著作十余钟,发表论文50余篇,科研成果获四川省、重庆市政府社科奖五项,四川省、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版协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多项。
责任编辑图书获奖项目如下:1.《山风流人风流》、《步行者的风景》获建国40周年重庆市创作优秀作品奖。
2.《文艺美学》《论语词典》《李渔戏曲艺术论》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其中《文艺美学》获重庆市第三次社科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