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等级,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级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要求和技术措施。
我将对二级和三级等级保护要求进行比较。
一、安全管理要求1.1二级等级保护要求: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的安全运维责任,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实施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事件、漏洞、威胁进行分析和处理。
建立安全审计体系,对安全事件进行追踪和溯源。
1.2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在二级的基础上,要求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建立信息安全委员会或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参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决策和规划。
实施日志和审计记录的收集和分析,监测安全事件并及时响应。
二、物理安全要求2.1二级等级保护要求:要求建立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管理责任制,对关键设备和场所进行安全防护和监控。
设立访问控制措施,限制物理访问权限。
对物理环境进行监控和巡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设备和设施。
2.2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在二级的基础上,要求建立设备和设施的防护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加强对场所、机房、环境等的安全控制,加强监控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应对风险事件。
三、网络安全要求3.1二级等级保护要求:要求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安全责任制,健全网络边界防护机制。
采取合理的网络隔离措施,确保内外网之间的安全通信。
建立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外部访问权限。
定期检查和维护网络设备和系统,防止网络攻击。
3.2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在二级的基础上,要求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
建立网络安全事件管理和响应机制,加强对入侵和攻击的监测和处置。
加强对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管理,规范网络配置和管理。
四、数据安全要求4.1二级等级保护要求:要求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数据分类管理机制,确保敏感数据的保护和隐私的保密。
采取加密和安全传输措施,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提高电力行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国家制定了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以下是这些基本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要求的概述基本要求包括安全等级划分、安全技术要求、安全管理要求、监督检查要求等方面内容。
二、安全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保护需求,将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三、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包括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传输、安全审计等方面。
四、安全管理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包括组织管理、安全策略和规程、人员安全管理、物理环境管理等方面。
组织管理主要涉及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的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和人员配备。
安全策略和规程要求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规程,明确安全责任、权限和流程。
人员安全管理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物理环境管理要求对信息系统的机房、终端设备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五、监督检查要求监督检查要求包括自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等方面。
自查是指电力企事业单位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定期检查是指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对电力行业信息系统进行检查,评估其安全状况。
不定期检查是指国家相关部门根据需要对电力行业信息系统进行突击检查。
六、其它要求此外,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还包括突发事件处置、安全漏洞管理、信息共享和协作等方面的要求。
突发事件处置要求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置信息安全事件。
安全漏洞管理要求建立漏洞监测和修复机制,及时修补系统中的漏洞。
信息共享和协作要求电力行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多方合作、共同防范的态势。
总之,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电力行业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规范和保护,为电力行业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管理支持,有效保障了电力行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
(电力行业}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电力行业)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1DL/T××××—××××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Baseline for classified protection of power industry information system(征求意见稿)2目次前言 (V)引言 (VI)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参考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概述 (1)4.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1)4.2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 (1)4.3 总体要求、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 (2)4.4 基本技术要求的三种类型 (2)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类要求 (3)5 总体要求 (3)5.1 总体技术要求 (3)5.2 总体管理要求 (3)6 第一级基本要求 (4)6.1 技术要求 (4)6.1.1 物理安全 (4)6.1.2 网络安全 (4)6.1.3 主机安全 (5)6.1.4 应用安全 (5)6.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5)6.2 管理要求 (5)6.2.1 安全管理制度 (5)6.2.2 安全管理机构 (6)6.2.3 人员安全管理 (6)6.2.4 系统建设管理 (6)6.2.5 系统运维管理 (7)7 第二级基本要求 (9)7.1 技术要求 (9)7.1.1 物理安全 (9)7.1.2 网络安全 (10)7.1.3 主机安全 (11)7.1.4 应用安全 (12)I7.2 管理要求 (13)7.2.1 安全管理制度 (13)7.2.2 安全管理机构 (13)7.2.3 人员安全管理 (14)7.2.4 系统建设管理 (15)7.2.5 系统运维管理 (16)8 第三级基本要求 (18)8.1 技术要求 (19)8.1.1 物理安全 (19)8.1.2 网络安全 (20)8.1.3 主机安全 (22)8.1.4 应用安全 (23)8.1.5 数据安全 (25)8.2 管理要求 (25)8.2.1 安全管理制度 (25)8.2.2 安全管理机构 (26)8.2.3 人员安全管理 (27)8.2.4 系统建设管理 (28)8.2.5 系统运维管理 (30)第三部分: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类要求 (35)9 总体要求 (35)9.1 总体技术要求 (35)9.2 总体管理要求 (35)10 第一级基本要求 (36)10.1 技术要求 (36)10.1.1 物理安全 (36)10.1.2 网络安全 (36)10.1.3 主机安全 (37)10.1.4 应用安全 (37)10.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37)10.2 管理要求 (37)10.2.1 安全管理制度 (37)10.2.2 安全管理机构 (38)10.2.3 人员安全管理 (38)10.2.4 系统建设管理 (39)10.2.5 系统运维管理 (40)11 第二级基本要求 (41)11.1 技术要求 (41)II11.1.2 网络安全 (42)11.1.3 主机安全 (43)11.1.4 应用安全 (44)11.1.5 数据安全 (45)11.2 管理要求 (46)11.2.1 安全管理制度 (46)11.2.2 安全管理机构 (46)11.2.3 人员安全管理 (47)11.2.4 系统建设管理 (48)11.2.5 系统运维管理 (49)12 第三级基本要求 (51)12.1 技术要求 (51)12.1.1 物理安全 (51)12.1.2 网络安全 (53)12.1.3 主机安全 (55)12.1.4 应用安全 (56)12.1.5 数据安全 (58)12.2 管理要求 (58)12.2.1 安全管理制度 (58)12.2.2 安全管理机构 (59)12.2.3 人员安全管理 (60)12.2.4 系统建设管理 (61)12.2.5 系统运维管理 (63)13 第四级基本要求 (67)13.1 技术要求 (67)13.1.1 物理安全 (67)13.1.2 网络安全 (68)13.1.3 主机安全 (70)13.1.4 应用安全 (72)13.1.5 数据安全 (73)13.2 管理要求 (74)13.2.1 安全管理制度 (74)13.2.2 安全管理机构 (75)13.2.3 人员安全管理 (76)13.2.4 系统建设管理 (77)13.2.5 系统运维管理 (79)附录A 关于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 (84)附录B 基本安全要求的选择和使用 (85)IV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基本要求
4 5 6
防 雷 击 (G2) 防火(G2) 防水和防潮 (G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 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 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电 磁 防 护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S2) 网络安全 结 构 安 全 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 (G2) 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d)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 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 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访 问 控 制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G2)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 / 拒绝访问 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c)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 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d)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安 全 审 计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 (G2) 等进行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 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边界完整性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 检查(S2) 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入 侵 防 范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 (G2) 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 IP 碎片攻击和 网络蠕虫攻击等。 网络设备防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护(G2) 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 求并定期更换; e)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 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f)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 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修订稿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ICSDL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Baseline for classified protection of power industry information system(征求意见稿)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目次前言 (V)引言 (VI)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参考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概述 (1)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1)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 (1)总体要求、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 (2)基本技术要求的三种类型 (2)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类要求 (4)5 总体要求 (4)总体技术要求 (4)总体管理要求 (4)6第一级基本要求 (5)技术要求 (5)物理安全 (5)网络安全 (5)主机安全 (6)应用安全 (6)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7)管理要求 (7)安全管理制度 (7)安全管理机构 (7)人员安全管理 (7)系统建设管理 (8)系统运维管理 (9)7第二级基本要求 (10)技术要求 (10)物理安全 (10)网络安全 (11)主机安全 (13)应用安全 (14)数据安全 (15)管理要求 (15)安全管理制度 (15)安全管理机构 (16)人员安全管理 (16)系统建设管理 (17)系统运维管理 (19)8第三级基本要求 (21)技术要求 (22)物理安全 (22)网络安全 (23)主机安全 (25)应用安全 (27)数据安全 (29)管理要求 (29)安全管理制度 (29)安全管理机构 (30)人员安全管理 (31)系统建设管理 (32)系统运维管理 (35)第三部分: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类要求 (40)9 总体要求 (40)总体技术要求 (40)总体管理要求 (40)10第一级基本要求 (41)技术要求 (41)物理安全 (41)网络安全 (41)主机安全 (42)应用安全 (42)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42)管理要求 (42)安全管理制度 (42)安全管理机构 (43)人员安全管理 (43)系统建设管理 (44)系统运维管理 (45)11第二级基本要求 (46)技术要求 (46)物理安全 (46)网络安全 (47)主机安全 (48)应用安全 (49)数据安全 (50)管理要求 (51)安全管理制度 (51)安全管理机构 (51)人员安全管理 (52)系统建设管理 (52)系统运维管理 (54)12第三级基本要求 (56)技术要求 (56)物理安全 (56)网络安全 (58)主机安全 (60)应用安全 (61)数据安全 (63)管理要求 (63)安全管理制度 (63)安全管理机构 (64)人员安全管理 (65)系统建设管理 (66)系统运维管理 (68)13第四级基本要求 (71)技术要求 (71)物理安全 (72)网络安全 (73)主机安全 (75)应用安全 (76)数据安全 (78)管理要求 (78)安全管理制度 (78)安全管理机构 (79)人员安全管理 (80)系统建设管理 (81)系统运维管理 (84)附录A 关于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 (88)附录B 基本安全要求的选择和使用 (90)参考文献 (92)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ICSDL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Baseline for classified protection of power industry information system(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参考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4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概述.............................................................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 总体要求、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 .................................................. 基本技术要求的三种类型................................................................ 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类要求...........................................................5 总体要求............................................................................. 总体技术要求.......................................................................... 总体管理要求.......................................................................... 6第一级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7第二级基本要求 (10)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 (15)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8第三级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31)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第三部分: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类要求.......................................................9 总体要求............................................................................. 总体技术要求.......................................................................... 总体管理要求.......................................................................... 10第一级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43)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11第二级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12第三级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 (56)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68)13第四级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网络安全............................................................................... 主机安全............................................................................... 应用安全.. (76)数据安全...............................................................................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 附录A 关于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 附录B 基本安全要求的选择和使用......................................................... 参考文献...............................................................................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首先,二级和三级等级保护的安全目标有所差异。
二级等级保护主要目标是保证信息系统的技术防护能力,主要是为了平衡安全性和可用性。
而三级等级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主要是为了保护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数据安全。
其次,二级和三级等级保护的物理防护措施有所不同。
二级等级保护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物理设备控制,包括物理访问控制、入侵防护和物理环境控制等。
而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在二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安全控制设备、系统设备的物理访问控制和防护,以及对系统运行环境的物理环境控制。
再次,二级和三级等级保护的网络安全要求有所不同。
二级等级保护要求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包括网络隔离、访问控制和用户身份认证等措施。
而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在二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审计和行为分析,以及对网络通信的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的保护。
此外,二级和三级等级保护在系统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方面也有所差异。
二级等级保护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以及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
而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在二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测试和漏洞修复管理,以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备份恢复机制。
最后,二级和三级等级保护的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要求也有所差异。
二级等级保护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包括对关键数据和操作进行审计和记录。
而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在二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系统运行状态和重要日志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以及对异常行为和威胁进行分析和报告。
综上所述,二级和三级等级保护在安全目标、物理防护、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系统的安全需求和保护要求,选择适当的等级保护,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
物理访问控制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2)应设计和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3)应根据机构业务的特点,在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络带宽;
4)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5)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2)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3)应依据安全策略允许或者拒绝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络接入;
4)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5)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拨号访问控制
1)应在基于安全属性的允许远程用户对系统访问的规则的基础上,对系统所有资源允许或拒绝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6)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7)应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
强制访问控制
无
1)应对重要信息资源和访问重要信息资源的所有主体设置敏感标记;
2)强制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重要信息资源直接相关的所有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3)强制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2)安全审计应记录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二、三级基本要求-excel版(供参考)
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 过程中被窃听; e)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 有唯一性。 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b)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c)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 令; d)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 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 等; d)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 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a)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b)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c)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a)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 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c)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 等措施; d)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 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 访问; b)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 作; 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d)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 相互制约的关系。 a)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 计; b)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c)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 结果等。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a)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 证; 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a)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 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b) 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 的措施。 a)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 够自动结束会话; b) 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c)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应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 a) 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b) 应提供关键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 可用性。 a)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 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b)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c) 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目录1 第二级基本要求 (1)1.1技术要求 (1)1.1.1物理安全 (1)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2) (1)1.1.1.2物理访问控制(G2) (1)1.1.1.3防盗窃和防破坏(G2) (1)1.1.1.4防雷击(G2) (1)1.1.1.5防火(G2) (2)1.1.1.6防水和防潮(G2) (2)1.1.1.7防静电(G2) (2)1.1.1.8温湿度控制(G2) (2)1.1.1.9电力供应(A2) (2)1.1.1.10电磁防护(S2) (2)1.1.2网络安全 (3)1.1.2.1结构安全(G2) (3)1.1.2.2访问控制(G2) (3)1.1.2.3安全审计(G2) (3)1.1.2.4边界完整性检查(S2) (4)1.1.2.5入侵防范(G2) (4)1.1.2.6网络设备防护(G2) (4)1.1.3主机安全 (5)1.1.3.1身份鉴别(S2) (5)1.1.3.2访问控制(S2) (5)1.1.3.3安全审计(G2) (5)1.1.3.4入侵防范(G2) (6)1.1.3.5恶意代码防范(G2) (6)1.1.3.6资源控制(A2) (6)1.1.4应用安全 (6)1.1.4.1身份鉴别(S2) (6)1.1.4.2访问控制(S2) (7)1.1.4.3安全审计(G2) (7)1.1.4.4通信完整性(S2) (7)1.1.4.5通信保密性(S2) (8)1.1.4.6软件容错(A2) (8)1.1.4.7资源控制(A2) (8)1.1.5数据安全 (8)1.1.5.1数据完整性(S2) (8)1.1.5.2数据保密性(S2) (8)1.1.5.3备份和恢复(A2) (9)1.2管理要求 (9)1.2.1安全管理制度 (9)1.2.1.1管理制度(G2) (9)1.2.1.2制定和发布(G2) (9)1.2.1.3评审和修订(G2) (10)1.2.2安全管理机构 (10)1.2.2.1岗位设置(G2) (10)1.2.2.2人员配备(G2) (10)1.2.2.3资金保障(G2) (10)1.2.2.4授权和审批(G2) (10)1.2.2.5沟通和合作(G2) (11)1.2.2.6审核和检查(G2) (11)1.2.3人员安全管理 (11)1.2.3.1人员录用(G2) (11)1.2.3.2人员离岗(G2) (11)1.2.3.3人员考核(G2) (12)1.2.3.4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2) (12)1.2.3.5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2) (12)1.2.4系统建设管理 (12)1.2.4.1系统定级(G2) (12)1.2.4.2安全方案设计(G2) (13)1.2.4.3产品采购和使用(G2) (13)1.2.4.4自行软件开发(G2) (13)1.2.4.5外包软件开发(G2) (13)1.2.4.6工程实施(G2) (14)1.2.4.7测试验收(G2) (14)1.2.4.8系统交付(G2) (14)1.2.4.9安全服务商选择(G2) (14)1.2.5系统运维管理 (15)1.2.5.1环境管理(G2) (15)1.2.5.2资产管理(G2) (15)1.2.5.3介质管理(G2) (15)1.2.5.4设备管理(G2) (16)1.2.5.5网络安全管理(G2) (16)1.2.5.6系统安全管理(G2) (16)1.2.5.7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2) (17)1.2.5.8密码管理(G2) (17)1.2.5.9变更管理(G2) (17)1.2.5.10备份与恢复管理(G2) (18)1.2.5.11安全事件处置(G2) (18)1.2.5.12应急预案管理(G2) (18)1 第二级基本要求1.1技术要求1.1.1物理安全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2)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系统安全等保(二级)基本要求
目录1物理安全 (4)1.1机房建设 (4)1.1.1物理位置的选择 (4)1.1.2防盗窃和防破坏 (4)1.1.3防水和防潮 (4)1.2门禁管理 (4)1.2.1物理访问控制 (4)1.3防雷系统 (4)1.3.1防雷击 (4)1.4消防系统 (5)1.4.1防火 (5)1.5静电地板 (5)1.5.1防静电 (5)1.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5)1.6.1温湿度控制 (5)1.7UPS (5)1.7.1电力供应 (5)1.8防电磁排插、防电磁机柜 (5)1.8.1电磁防护 (5)2网络安全 (6)2.1双机冗余 (6)2.1.1结构安全与网段划分 (6)2.2防火墙 (6)2.2.1网络访问控制 (6)2.3防毒墙 (6)2.3.1恶意代码防范 (6)2.4IDS入侵检测 (6)2.4.1边界完整性检查 (6)2.5IPS入侵防御 (7)2.5.1网络入侵防范 (7)2.6VPN (7)2.6.1拨号访问控制 (7)2.7维护堡垒机 (7)2.7.1网络设备防护 (7)2.8上网行为管理 (7)2.8.1网络安全审计 (7)3系统安全 (8)3.1数据库审计系统 (8)3.1.1安全审计 (8)3.2数据存储备份 (8)3.2.1系统保护 (8)3.3.1身份鉴别 (8)3.3.2剩余信息保护 (8)3.3.3资源控制 (8)3.4防火墙 (9)3.4.1访问控制 (9)3.5防毒墙、杀毒软件 (9)3.5.1恶意代码防范 (9)4应用安全 (9)4.1日志审计系统 (9)4.1.1安全审计 (9)4.2VPN (9)4.2.1身份鉴别 (9)4.2.2剩余信息保护 (10)4.2.3资源控制 (10)4.2.4通信完整性 (10)4.2.5通信保密性 (10)4.2.6软件容错 (10)4.3防火墙 (10)4.3.1访问控制 (10)4.3.2代码安全 (11)5数据安全 (11)5.1数据存储备份 (11)5.1.1数据备份和恢复 (11)5.2防火墙 (11)5.2.1数据完整性 (11)5.3堡垒机 (11)5.3.1数据保密性 (11)6系统建设管理 (12)6.1安全方案设计 (12)6.2产品采购和使用 (12)6.3自行软件开发 (12)6.4外包软件开发 (12)6.5工程实施 (12)6.6测试验收 (13)6.7系统交付 (13)6.8安全服务商选择 (13)7系统运维管理 (13)7.1环境管理 (13)7.2资产管理 (13)7.3介质管理 (14)7.4设备管理 (14)7.5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14)7.6密码管理 (14)7.8安全事件处置 (14)7.9应急预案管理 (15)1物理安全1.1机房建设1.1.1物理位置的选择1.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信息安全系统等级保护(二级)
信息安全系统等级保护(二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备注:其中黑色字体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系统要求,蓝色字体为第三级系统等保要求。
一、物理安全1、应具有机房和办公场地的设计/验收文档(机房场地的选址说明、地线连接要求的描述、建筑材料具有相应的耐火等级说明、接地防静电措施)2、应具有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申请、审批记录;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登记记录3、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三级明确要求);电子门禁系统有验收文档或产品安全认证资质,电子门禁系统运行和维护记录4、主要设备或设备的主要部件上应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5、介质有分类标识;介质分类存放在介质库或档案室内,磁介质、纸介质等分类存放6、应具有摄像、传感等监控报警系统;机房防盗报警设施的安全资质材料、安装测试和验收报告;机房防盗报警系统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7、应具有机房监控报警设施的安全资质材料、安装测试和验收报告;机房监控报警系统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8、应具有机房建筑的避雷装置;通过验收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9、应在电源和信号线上增加有资质的防雷保安器;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检测部门对防雷装置的检测报告10、应具有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消防系统的运行记录、检查和定期维护记录;消防产品有效期合格;自动消防系统是经消防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11、应具有除湿装置;空调机和加湿器;温湿度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2、应具有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防水检测装置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3、应具有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4、应具有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设备(如UPS);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5、应具有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如双路供电方式)16、应具有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备用供电系统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二、安全管理制度1、应具有对重要管理操作的操作规程,如系统维护手册和用户操作规程2、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3、应具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制度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4、应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论证和审定方式如何(如召开评审会、函审、内部审核等),应具有管理制度评审记录5、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收发登记记录,收发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如正式发文、领导签署和单位盖章等)----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
安全系统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一、技术要求技术要求项二级等保三级等保物理 1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 1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安全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物理等能力的建筑内。
2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位置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的选3 )机房场地应当避开强电场、强磁场、强择震动源、强噪声源、重度环境污染、易发生火灾、水灾、易遭受雷击的地区。
物理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 1 )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访问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控制并登记在案; 2 )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控其活动范围;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 3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范围。
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4 )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
防盗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 1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窃和理受限的范围内;内;防破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 2 )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坏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易除去的标记; 3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地下或管道中等;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 4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道中等;案室中;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 5 )设备或存储介质携带出工作环境时,应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受到监控和内容加密;5)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 6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的防盗报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警系统,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7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防雷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 1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击置; 2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2)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3 )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1)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 1 )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检测火自动报警系统,并保持灭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 2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其建系统的良好状态。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解读
信息系统定级结果的组合
• 第一级:S1A1G1 • 第二级:S1A2G2,S2A2G2,S2A1G2 • 第三级:S1A3G3,S2A3G3,S3A3G3,S3A2G3, S3A1G3 • 第四级:S1A4G4,S2A4G4,S3A4G4,S4A4G4, S4A3G4,S4A2G4,S4A1G4 • 第五级:S1A5G5,S2A5G5,S3A5G5,S4A5G5, S5A4G5,S5A3G5,S5A2G5,S5A1G5
入侵防范(G2)
•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 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 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网络设备防护(G2)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 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 e)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 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 出等措施; • f)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 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 • • • •
• 本项要求包括: • 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 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 不易除去的标记; • 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 管道中; • 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 e)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防雷击(G2)
安全审计(G2)
• 本项要求包括: •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 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 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三级等级保护-物理安全要求比较
防盗窃和防破坏(G)
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2)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
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5)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3)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防水和防潮(G)
1)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2)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3)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1)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2)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物理访问控制(G)
1)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2)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2)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3)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防雷击(G)
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2)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2)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3)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G)
1)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2)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目录1 第二级基本要求 (1)1.1技术要求 (1)1.1.1物理安全 (1)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2) (1)1.1.1.2物理访问控制(G2) (1)1.1.1.3防盗窃和防破坏(G2) (1)1.1.1.4防雷击(G2) (1)1.1.1.5防火(G2) (2)1.1.1.6防水和防潮(G2) (2)1.1.1.7防静电(G2) (2)1.1.1.8温湿度控制(G2) (2)1.1.1.9电力供应(A2) (2)1.1.1.10电磁防护(S2) (2)1.1.2网络安全 (3)1.1.2.1结构安全(G2) (3)1.1.2.2访问控制(G2) (3)1.1.2.3安全审计(G2) (3)1.1.2.4边界完整性检查(S2) (4)1.1.2.5入侵防范(G2) (4)1.1.2.6网络设备防护(G2) (4)1.1.3主机安全 (5)1.1.3.1身份鉴别(S2) (5)1.1.3.2访问控制(S2) (5)1.1.3.3安全审计(G2) (5)1.1.3.4入侵防范(G2) (6)1.1.3.5恶意代码防范(G2) (6)1.1.3.6资源控制(A2) (6)1.1.4应用安全 (6)1.1.4.1身份鉴别(S2) (6)1.1.4.2访问控制(S2) (7)1.1.4.3安全审计(G2) (7)1.1.4.4通信完整性(S2) (7)1.1.4.5通信保密性(S2) (8)1.1.4.6软件容错(A2) (8)1.1.4.7资源控制(A2) (8)1.1.5数据安全 (8)1.1.5.1数据完整性(S2) (8)1.1.5.2数据保密性(S2) (8)1.1.5.3备份和恢复(A2) (9)1.2管理要求 (9)1.2.1安全管理制度 (9)1.2.1.1管理制度(G2) (9)1.2.1.2制定和发布(G2) (9)1.2.1.3评审和修订(G2) (10)1.2.2安全管理机构 (10)1.2.2.1岗位设置(G2) (10)1.2.2.2人员配备(G2) (10)1.2.2.3资金保障(G2) (10)1.2.2.4授权和审批(G2) (10)1.2.2.5沟通和合作(G2) (11)1.2.2.6审核和检查(G2) (11)1.2.3人员安全管理 (11)1.2.3.1人员录用(G2) (11)1.2.3.2人员离岗(G2) (11)1.2.3.3人员考核(G2) (12)1.2.3.4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2) (12)1.2.3.5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2) (12)1.2.4系统建设管理 (12)1.2.4.1系统定级(G2) (12)1.2.4.2安全方案设计(G2) (13)1.2.4.3产品采购和使用(G2) (13)1.2.4.4自行软件开发(G2) (13)1.2.4.5外包软件开发(G2) (13)1.2.4.6工程实施(G2) (14)1.2.4.7测试验收(G2) (14)1.2.4.8系统交付(G2) (14)1.2.4.9安全服务商选择(G2) (14)1.2.5系统运维管理 (15)1.2.5.1环境管理(G2) (15)1.2.5.2资产管理(G2) (15)1.2.5.3介质管理(G2) (15)1.2.5.4设备管理(G2) (16)1.2.5.5网络安全管理(G2) (16)1.2.5.6系统安全管理(G2) (16)1.2.5.7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2) (17)1.2.5.8密码管理(G2) (17)1.2.5.9变更管理(G2) (17)1.2.5.10备份与恢复管理(G2) (18)1.2.5.11安全事件处置(G2) (18)1.2.5.12应急预案管理(G2) (18)1 第二级基本要求1.1技术要求1.1.1物理安全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2)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1.1.1.2物理访问控制(G2)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各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增强)b) 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1.1.3防盗窃和防破坏(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e)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1.1.1.4防雷击(G2)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b)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1.1.5防火(G2)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1.6防水和防潮(G2)本项要求包括:a) 主机房尽量避开水源,与主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过主机房,与主机房相关的给排水管道必须有可靠的防渗漏措施;(增强)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1.1.1.7防静电(G2)主要设备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增强)1.1.1.8温湿度控制(G2)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1.1.1.9电力供应(A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1.1.1.10电磁防护(S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1.1.2网络安全1.1.2.1结构安全(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b)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增强)c) 应绘制完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有相应的网络配置表,包含设备IP地址等主要信息,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增强)d)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1.1.2.2访问控制(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b) 访问控制设备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增强)c)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边界的网络控制设备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以拨号或VPN等方式接入网络的,应采用强认证方式,并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增强)d) 生产控制大区的拨号访问服务,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应使用经安全加固的达到国家二级等级保护要求的操作系统,并采取加密、数字证书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安全防护措施;(新增)e) 应该采用严格的接入控制措施,保证业务系统接入的可信性。
经过授权的节点允许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行广域网通信;(新增)f) 应限制具有拨号、VPN等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增强)1.1.2.3安全审计(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生产控制大区应部署专用审计系统,或启用设备或系统审计功能,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增强)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1.1.2.4边界完整性检查(S2)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1.1.2.5入侵防范(G2)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1.1.2.6网络设备防护(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 网络设备标识应唯一;同一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应唯一;禁止多个人员共用一个账号;(增强)d) 身份鉴别信息应不易被冒用,口令复杂度应满足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修改默认用户和口令,不得使用缺省口令,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要求是字母和数字或特殊字符的混合并不得与用户名相同,口令应定期更换,并加密存储;(增强)e)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f)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g) 应封闭不需要的网络端口,关闭不需要的网络服务。
如需使用SNMP服务,应采用安全性增强版本;并应设定复杂的Community控制字段,不使用Public、Private等默认字段。
(新增)1.1.3主机安全1.1.3.1身份鉴别(S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b)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应不易被冒用,口令复杂度应满足要求并定期更换。
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且为字母、数字或特殊字符的混合组合,用户名和口令禁止相同;(增强)c) 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限制同一用户连续失败登录次数;(增强)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e)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1.1.3.2访问控制(S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b)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c)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d)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1.1.3.3安全审计(G2)本项要求包括: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系统不支持该要求的,应以系统运行安全和效率为前提,采用第三方安全审计产品实现审计要求;(增强)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内容至少包括:用户的添加和删除、审计功能的启动和关闭、审计策略的调整、权限变更、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重要的系统操作(如用户登录、退出)等;(细化)c)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d)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1.1.3.4入侵防范(G2)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必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补丁安装前应进行安全性和兼容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