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释疑解析:第2单元 不同装置 同一原理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一、爱护水资源1. 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2.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①生活上:a.使用节水器具;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②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
③工业上:循环使用。
(1)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一、水的净化1. 水的净化方法天然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加活性炭→消毒杀菌→自来水【特别提醒】①自然界的水为混合物;②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蒸馏→吸附→过滤→沉淀;③上述净水过程中,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属于物理变化。
3.硬水和软水1. 实验原理:通过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2. 反应原理:[水很难解离,导电能力弱,常加入强电解质(如烧碱或硫酸)增加其导电能力]3. 实验装置:4. 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和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较快。
(2)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和电源负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大约是和电源正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5. 气体的检验:(1)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负极: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6. 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7. 实验拓展(1)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此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3)通过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我们可计算出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
四、化合价1.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位置标出化合价,用“+n”或“-n”表示。
当n为1时,不能省略如+1Na,-1Cl。
2. 化合价规律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鲁教版化学知识点(九年级)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的化合物叫做酸。
如H 2SO 4,HNO 3,HCl 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如KOH ,NaOH ,Ca (OH )2等。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KNO 3,K 2SO 4,NaCl 等。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酸根的是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例如: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 思考:(1)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是(2)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H OH H O +-+→2 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通常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定在试纸上,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为酸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为碱性溶液。
2. 酸碱度与pH 的关系: 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pH 试纸使用方法: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粗略地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酸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碱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应注意:显酸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酸,显碱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碱。
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
氨水显碱性,但3NH 不是碱而O H NH 23⋅(一水合氨)是碱。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常用指示剂,需要注意的是酸或碱的溶液使指示剂变色,千万不要说酸或碱溶液变色。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 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 >7时呈碱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总结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B.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C.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2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B.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 . 微粒观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之一。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碳-12原子与碳-13原子的质子数相同B.两种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D.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二、多选题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与Na+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B.13C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14C的原子核中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C.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a+m+nD.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锶元素与氯元素结合时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rCl2三、填空题5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周期。
(2)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____(填序号)决定。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3)Na、Mg、Al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
(4)请写出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任写一种)。
(5)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一个单元格,你能从该单元格中获得的信息有____(合理均可,任写一种)。
(6)和所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选填“相似”或“不相似”)。
九年级化学全册(鲁教版)
04 第四单元 金属
第四单元 金属
1 常见的金属材料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05 第五单元 化学与健康
第五单元 化学与 健康
1 食物中的有机物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 远离有毒物质
06 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六单元 化学与 社会发展
1 化学与能源开发 2 化学与材料研制 3 化学与农业生产 4 化学与环境保护
感谢聆听
九年级化学全册(鲁教 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单元 溶液
02.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03.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04. 第四单元 金属
0社会发 展
01 第一单元 溶液
第一单元 溶液
1 溶液的形成 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3物质的溶解性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02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单元 常见 的酸和碱
1 酸及其性 质
到图书馆
01
去:分子
变 成 离 子 06
2 碱及其 性质
02
到实验室
05
去:探究
酸和碱的
化学性质
04
4 酸碱中和 反应
03
3 溶液的 酸碱性
03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单元 海水中 的化学
1 海洋化学资源 2 海水“晒盐” 3 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的去除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课件
颜色
浓盐酸 无色
状态 液态
气味
密度
溶质质量分数 打开瓶塞后的现象
刺激性气味 1.18mg/mL 36%-38% 瓶口出现白雾
其他
挥发性 腐蚀性
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位中的水蒸气接触,
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工业上浓盐酸因为含有少量杂质而稍带黄色。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脱去,并生成黑色的碳;又叫做 腐蚀性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浓硫酸的稀释:
正确稀释方法: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倒入大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错误的稀释方法: 将水倒入浓硫酸的过程中,由于是大量的浓硫酸溶于水中,则 会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浓硫酸沸腾,一旦溅出,腐蚀他人,具有危害性。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酸的化学式表示
稀盐酸:将氯化氢气体(HCl)溶于水形成的,用溶质HCl表示稀盐酸。
稀硫酸:将硫酸(H2SO4)溶于水形成的,用溶质H2SO4表示稀硫酸 稀硝酸:将硝酸(HNO3)溶于水形成的,有溶质HNO3表示稀硝酸。
酸在水中的解离情况: HCl = H+ + Cl-
H2SO4= 2H+ + SO42-
四 课堂小结
一、酸的定义 二、常见酸的化学式的书写 三、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四、浓硫酸的稀释
教学重难点
初步形成运用化学知识、实验、生活 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一 课堂导入
在炎热的夏季, 当我们被蚊子叮咬之后皮肤会起包、发痒, 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可以止痒呢?
这是因为蚊子叮咬我们之后,会在我们人体内分泌 一种蚁酸,蚁酸刺激皮肤,使皮肤红肿起来。 在叮咬处,涂抹肥皂,会起到止痒作用。 肥皂止痒蚊虫叮咬,实际上涉及到了酸和碱的反应。 那么,什么是酸和碱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展开第二单元的学习。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共57张PPT)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
雨
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雪
知识点 地球上的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 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 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 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 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 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 重不足。
(2)离子符号前的数字只决定离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 角的数字永远是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
第二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四节:元
素
知识点 元 素
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物质中,如氧气、二氧化碳 中都含有氧元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物质,如氧气、臭氧 (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知识点 元 素 元素的简单分类:
知识点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 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 “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 “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
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构成:
区分明矾吸附作用与活性炭吸附作用:
(1)明矾的吸附性是明矾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质,将周围 的细小粉尘、颗粒“黏”到一起,使细小物质聚集,进而沉降 下来。
知识点 地球上的水资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因为活性炭的内部结构是疏松多孔的, 可以让一些难溶的微小颗粒或可溶的色素、异味的分子进入到孔 隙中去,达到除去杂质的作用。
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抓住关键规范解题释疑解析素材新版鲁教版20200911328
抓住关键规范解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最基本的化学计算之一,它是化学方程式的重要应用,也是历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固定的解题格式,寻找正确的数据列出比例式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很多同学在这个问题上感到比较棘手,也比较容易出错。
下面对一道常见的易错例题进行诊断。
例题实验小组的同学用10 g石灰石与50 g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错因分析本题的错解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单位处理不当:设未知量时带单位,列比例式时漏掉单位,计算过程中没有带单位。
(2)题意分析不正确,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数据,列出了错误的比例式,导致结果出错。
正确解法解答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试题时要做到:分析透彻,思路清晰,方法合理,步骤完整,格式规范。
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纯物质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代入比例式的每一个数据,都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而不能是混合物的质量或者体积等。
本题已知的数据“50 g”是稀盐酸的质量,而不是参加反应的纯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作为已知条件代入比例式求解。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10 g x100/44=10 g / x 解得x=4.4 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同学们在实际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时常常还出现以下错误:1.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写错,得不出正确答案。
2. 找质量比时,将其中的某个或几个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算错,造成计算错误。
3.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搞不清,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这三者的关系应为:体积(L)质量(g)4. 不配平就计算,得不出正确答案。
5. 不纯物质没有转化成纯物质计算。
6. 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中不按题给数字保留小数点,任意近似取舍。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知识点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和变化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而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的知识点则是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建立起学生对化学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的知识点。
一、物质及其性质在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中,学生将首先学习到物质及其性质的知识。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通过学习化学上常见的物质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固有的性质(颜色、气味、密度等)以及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燃烧、溶解等),学生将对物质及其性质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的基础,也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元素符号、化合物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学生能够了解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此外,还会学习到物质中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进一步加深对物质组成的理解和认识。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中一个重要的章节。
学生将学习到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以及常见化学反应的实例。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规律,进而对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有一个初步了解。
四、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另一个重要的章节。
学生将学习到酸碱的基本概念、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以及酸碱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等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的行为和特点,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实际问题。
五、空气与环境保护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还涉及了空气与环境保护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到大气的组成、空气成分的分析以及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意识到自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
2016_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剖析原子结构示意图释疑解析素材(新版)鲁教版
1 剖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例题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 的值为_________。
根据元素(填编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圆圈内的数字代表的是质子数,它应等于核外电子数,每条弧线上的数字代表的是各层上的电子数。
从题意理解,x 的值应为11,另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获得一些基本信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各层电子数,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中子数无法获得,故不能确定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11 ②变式1 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可判断出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与运用。
一般来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而最外层电子数较多的非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从题目中可知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它容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得到变式2 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B .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 .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 .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解析 这类题型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推断出相应的规律。
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认真研读图表中信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第一横行各元素的电子层数都相等,且都等于它们所处的周期数,并且每一横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是递增的;从纵向来看,我们可发现每一纵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相等,但电子数层是递增的。
另外,要认真分析表中的一些数据各代表的含义。
数字“13”是指铝原子的质子数,而非它的相对原子质量;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电子层数应为2层;从图表可发现镁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不同装置同一原理
不同装置 同一原理电解水的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包括两极产生的气体特征、体积比及检验方法、实验现象、宏观和微观过程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等。
例题 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及其实验结论。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一种可燃性气体),正极产生氧气,所以甲试管中是氢气,乙试管中是氧气;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选D 。
变式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左下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并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如右下表:请回答:(1)电解一段时间后,A 、B 两管水位均下降,其中 管水位下降快,其原因是 。
(2) 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 。
(3) 自第 分钟起管B 和管A 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与理论比值相一致。
解析 (1)电解一段时间后,A 、B 两管分别产生氧气、氢气,因为B 管产生的氢气体积比A 管产生的氧气体积多,所以下降得快。
(2)观察数据可发现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不是理论上的2︰1,而是开始时氧气少,其原因可考虑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或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这个角度考虑。
(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3分钟起管B 和管A 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拓展题 下图1是改进的电解水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是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2)用玻璃三通管将图1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吹出的肥皂泡时的实验现象是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释疑解析:第2单元 夯实基础 远离误区
夯实基础远离误区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但部分同学在解答有关水的试题时,对所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准,对题给选项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推理,只凭感觉胡乱解答。
现举几例分析如下,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夯实基础,远离误区。
易错点1 水资源例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动植物体内含有的水比较少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错因分析部分同学对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理解片面,而错选A。
正确解法农药、化肥虽然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但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需要通过化肥供给,植物的病虫害需要农药来根除,从而达到作物高产的目的,对化肥、农药的施用应该是“合理”而不是“禁止”,故A错误。
工业生产的废渣、废液、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等都会造成水污染。
灌溉时喷灌、滴灌比漫灌分别可节水40%和70%以上。
参考答案D易错点2 电解水实验例2 右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电解水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错因分析部分同学混淆了现象与结论,将实验结论当成实验现象而错选A或B;还有的同学弄不清电解水实验观察到的2∶1是体积比还是质量比,而错选C。
正确解法电解水实验可观察到两个电极表面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两端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得出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参考答案 D易错点3 水的净化例3要将混有泥沙的河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净化水的方法和顺序为()。
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 D.②①④错因分析不了解净化水的过程及各方法的原理是错选的主要原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明确原理准确操作
明确原理准确操作易错点1 没有完全理解炼铁实验过程中各操作的原因例1 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A B(1)按上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①通入一氧化碳,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③点燃酒精喷灯,④熄灭酒精喷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的原因是。
错因分析不熟悉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操作要领,误认为铁粉是银白色的。
正确解法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时,气体必须遵循“早出晚归”的原则,即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快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至装置冷却至室温,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同时能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中。
答案(1)①③④②(2)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3)CO有毒,防止空气污染易错点2 忽略酸碱对铁制品的腐蚀作用例2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铁制品经常会被锈蚀。
下列做法中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①在铁制品表面镀锌②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脂③保留铁件表面的铁锈作保护层④在铁器表面刷油漆⑤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⑥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道⑦切完咸菜后,尽快将菜刀洗净擦干A.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⑦D.②⑥⑦错因分析对金属防锈的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够,只停留在隔绝氧气、保持干燥这个层面,而忽略了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正确解法防止金属锈蚀的原理是表面保持清洁干燥、形成保护膜、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制成合金。
其中镀锌、涂油脂、刷油漆等的目的都是形成保护膜;用后尽快洗净擦干的目的是使金属表面保持清洁干燥;废酸液能加速铁质污水管道的锈蚀速率,因此不能用废酸液冲洗铁制品。
答案选B。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气密性良好的烧瓶内充满CO2.分别用注射器向烧瓶中迅速注入等量的水、饱和石灰水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振荡烧瓶。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借助方法准确理解释疑解析素材鲁教版(new)
借助方法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重要的化学基本定律,学习过程中借助以下方法去理解,将会轻松掌握这一内容.一、线索法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
二、拓展法在运用线索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其内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拓展。
拓展1:由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质量不变,可以推出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从而得出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有五个量: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拓展2:由化学变化的实质可知,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改变是分子的种类以及物质的种类。
拓展3: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并不意味着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如,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中,1个氢分子(H2)和1个氯分子(Cl2)化合成2个氯化氢分子(HCl),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变;而在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中,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化合成2个水分子,分子数目则发生了改变。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数目。
三、辨析法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与能否直观地反映质量守恒关系,不是同一个问题: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直观地反映出质量守恒关系。
用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反应装置是敞口的,就很容易造成“质量不守恒”的假象。
对此,我们要学会分析,查找原因,切莫被假象迷惑。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2单元《物质的结构与组成》阶段复习 鲁教版
元素符号 ·广离子符号
你能说出这些物质的构成微粒吗?
铁
氧气、
氯化钠、
碳
氢气、
氯化钾、
氦气等 二氧化碳
氧化镁等
构 等构
构
成
成
成
原子
分子
离子
小试牛刀
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
粒
( 表示一个氧原
子)
+8 2 8
A
B
C
D
O
2O
O2
O2-
2O2
+8 2 8 +8 2 8
2O2-
我来观察
从下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1 2 8 1
11 Na
22钠.99
大显身手
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三 种元素。
(2)D中x =8 。 (3)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离子有 C 。
(4)A、B、C、D中所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形成化合
物的化学式 AlCl3 。
(1)氯原子 Cl ; (2)两个镁离子 2Mg2+ ;
((34) )氯3个化二镁氧中化氯碳元分素子化合价为-13CO2;
价
-1 ;
MgCl2
+4
再见!
化学式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种物质
表表和示示氧物水 元质由素的氢组元元 成素素组成
宏观
H2O
化学式的含义
表表示示物一质个的水一分个子分子
表表示示物一质个分水子分的子构由成2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的.
微观
书写化学式
活动天地
各小组试着写出尽可能多 的物质的化学式。
九年级化学全册步入化学殿堂辨析概念明辨变化释疑解析素材新版鲁教版
辨析概念明辨变化物质的变化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贯穿着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
要想学好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准确理解相关概念,掌握判断变化的依据。
下面就物质变化的一些容易出错习题、知识点进行诊断,帮助同学们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易错题1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 B.升华 C.爆炸 D.燃烧错解及错因诊断C。
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不深刻,是导致错解的主要原因。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
结合生活经验可知,爆炸是分情况而定的,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是由于气体压强过大引起爆炸,属于物理变化,鞭炮、炮弹等爆炸由燃烧引起的,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拨本题是一道对化学变化判断的考查,关键是抓住化学变化本质:有其他物质生成。
蒸发是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参考答案D易错题2 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 )。
A. 硫是淡黄色固体B. 硫受热融化、汽化C. 有蓝紫色火焰D.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错解及错因诊断B、C。
将现象和结论混淆,是导致错解的主要原因。
硫受热融化、汽化,有蓝紫色火焰,属于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有其他物质生成。
点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需注意的是:现象仅仅能帮助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D易错题3 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汽化C.点燃蜡烛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错解及错因诊断A、B、D。
错因1:审题不清,只看到“物理变化”字样,就误以为是选择物理变化,从而发生错选;错因2:不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导致多选。
点拨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可知,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则没有化学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单元知识清单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单元知识清单含答案01 知识框架探秘水世界⎩⎪⎪⎪⎪⎪⎪⎨⎪⎪⎪⎪⎪⎪⎧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水的自然循环水的人工污染纯真物、混合物水分子的变化⎩⎪⎨⎪⎧水的分解⎩⎪⎨⎪⎧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响水的分解⎩⎪⎨⎪⎧氢气熄灭实验化合反响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电子⎩⎪⎨⎪⎧原子结构表示图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概念分类元素符号〔书写、意义〕元素周期表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艺训练〔二〕⎩⎪⎨⎪⎧物质的称量装置气密性反省仪器的衔接与洗濯02 知识纵横12.3.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结构普通不具有动摇结构具有动摇结构具有动摇结构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相互转化关系相反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03实验再现探求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1)实验装置:如下图(2)实验进程:①在水电解器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②一段时间后,区分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处,翻开活塞,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均有________发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发生的气体能被扑灭,且收回淡蓝色火焰,证明是________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发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________气;所搜集的两种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
(4)实验结论:①水通电生成________气和________气;②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参考答案单元知识清单实验再现(3)气泡氢氧2∶1(4)①氢氧②氢元素氧元素。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 关注自然界的水释疑解析素材 (新版)鲁教版
关注自然界的水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水的净化一直是各级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下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例1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___出来。
解析明矾能够将水中的小颗粒不溶物吸附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
这里的明矾吸附水中杂质与活性炭不同。
明矾放于水中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它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而活性炭疏松多孔,有效面积很大,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注意需要的是,加入这两种物质均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因为它们除去的都是不溶性杂质。
参考答案吸附沉降例2 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______;以上净化操作过程中发生的都是________变化。
解析水的净化中,能够降低水的硬度最常见的方法是蒸馏和煮沸。
沉淀、过滤、吸附均不可降低水的硬度。
在实际净水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种净化措施,其步骤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的,一般为沉淀、过滤、蒸馏的顺序。
参考答案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蒸馏物理变式1 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参考答案(1)过滤吸附(2)肥皂水煮沸例3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装置 同一原理
电解水的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包括两极产生的气体特征、体积比及检验方法、实验现象、宏观和微观过程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等。
例题 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
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及其实验结论。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一种可燃性气体),正极产生氧气,所以甲试管中是氢气,乙试管中是氧气;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选D 。
变式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左下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并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如右下表:
请回答:(1)电解一段时间后,A 、B 两管水位均下降,其中 管水位下降快,其原因是 。
(2) 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 。
(3) 自第 分钟起管B 和管A 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与理论比值相一致。
解析 (1)电解一段时间后,A 、B 两管分别产生氧气、氢气,因为B 管产生的氢气体积比A 管产生的氧气体积多,所以下降得快。
(2)观察数据可发现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不是理论上的2︰1,而是开始时氧气少,其原因可考虑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或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这个角度考虑。
(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3分钟起管B 和管A 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拓展题 下图1是改进的电解水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是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体积/
mL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量筒A 中气体 6 12 18 24 30 36 42 48
连电源正极的量筒B 中气体 2 4 6
9 12 15 18 21
(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用玻璃三通管将图1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吹出的肥皂泡时的实验现象是。
(3)图1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4)与图2装置相比,用图1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解析图1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组装成了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
因为是电解水实验,从玻璃三通管出来的混合气体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达到了氢气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后产生剧烈的爆鸣声;该组装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体现了环保和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新理念;从图2的实验装置中,除了定性地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之外,还能定量地得出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图1装置的缺点就在于硬质塑料管上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我们可以寻找生活中带有刻度的废弃物进行替代,如注射器等。
答案(1)水通电氢气 +氧气(2)产生剧烈的爆鸣声
(3)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
(4)硬质塑料管上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