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检修策略优化的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组检修策略优化的指导意见
为加强发电设备管理,推动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合理安排机组设备的检修方式,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检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优化检修的目的
发电设备检修策略的优化管理是以发电设备为对象,以工程竣工投产后到设备退役报废内的设备全使用寿命周期为区间,以发电设备的运行发电和停运检修两种状态的管理为重点的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管理工程。
目标是在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对检修周期和检修规模进行优化,以提高设备可用率,降低检修成本,实现设备寿命周期总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优化检修原则和方法
鉴于目前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运行状况,理想化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尚不具备在整套机组设备全面推广的条件。
新的检修管理模式应是以可靠性为基础,以经济性为中心,由计划性定期检修、改进性检修、状态检修和故障检修等多种检修模式组合而成的优化检修模式。
根据设备在系统中的重要性、维修的难易程度、维修成本以及停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分析,对设备进行A、B、C、D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检修模式。
1、A类设备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①主要故障模式下会危及人身、电网安全或机组连续、安全运行或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必须停机组才能修复的设备;
②主要故障模式下影响机组负荷20%以上,隔离修复时间需一周以上;
③主要故障模式下影响机组负荷40%以上,隔离修复时间需三天以上;
④主要故障模式下影响机组负荷60%以上;
⑤无法隔离修复,主要故障模式下对机组经济性有较大影响;
⑥可隔离修复,维修成本达到50万元以上。
主设备和确保主要设备正常运行的汽泵、六大风机等无备用辅机属A类设备。
这类设备采取预防性计划维修为主、状态维修为辅的方式,可根据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估结果,适当延长计划检修周期。
六大风机等无备用主要辅机设备在实施主机预防性检修计划的同时进行预防性检修,特殊原因造成失修的,采用半侧运行等低谷消缺方式进行状态维修或故障紧急处理。
预防性维修必须将计划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无论按检修导则、设备厂家的检修周期制定计划,还是结合设备状态制定的计划,必须在制定时做出检查和检修两套方案,检查发现问题则执行检修方案,否则,执行以维护为主要目标检查方案。
2、B类设备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①主要故障模式可检测,故障时可以隔离修复,单一故障
后影响机组出力,但达不到A类条件;
主要故障模式可检测,可隔离修复,维修成本达到2万元及以上。
磨煤机、给水泵、凝结水泵等有备用的主要辅机设备属B 类设备。
这类设备采取状态检修与故障检修相结合,以状态检修为主的方式,可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运行状态、故障易发度及风险度,决定是否安排检修项目。
①对设备性能和状态参数无异常的设备,不列入本次机组的计划检修中。
②对设备某些部件有轻微异常的设备,对有轻微异常的部件进行检查维护,或执行定期加油,更换易损件等工作,尽量减小设备的检修范围。
③对设备性能和状态参数有异常的设备,但发展缓慢不足以影响在下一个检修周期中正常运行的设备,或是在运行中可以隔离检修,不足以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设备,可不安排解体检修,只对造成设备性能和状态参数异常的某些部件进行检查维护,或执行定期加油,更换易损件等工作。
④对本次计划检修前通过状态监测已发现异常,并已制订应急预案,在带病状态下受监运行的设备,应提前制订解体检修方案,安排到本次机组计划检修中彻底处理。
磨煤机属于此类设备特例,因为无论风扇磨、钢球磨还是中速磨,其与燃料接触部分均为长期剧烈磨损部件,必须根据燃料
情况(主要是对应煤种的耐磨系数)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确定风扇、钢球、磨辊的寿命作为磨煤机的基本检修周期,并按A类设备处理,其它部分则按B类设备确定检修方式,避免造成过修。
只是在检修风扇、钢球、磨辊等时对其它设备作必要的检查,增加状态检修的依据。
3、C类设备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①故障后可单独隔绝检修,检修时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基本无影响的设备;
②可隔离修复,维修成本在2万元以下。
对于一些可以切换运行、对主系统的状态不构成直接影响的辅助设备,如化水设备,则从安全经济的角度出发采用故障检修的方式。
4、D类设备为国家强制规定定期校验、试验、检验、检修的设备,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定期检修和校验。
D类设备可以划入计划检修设备之列,但其维修时间应在全年合理分配。
三、机组计划检修延期的管理
对于计划延长检修周期的机组,由股份公司生技部组织专家对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性能评估,认为具备延期检修的条件,并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延期检修;同时就延期检修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评估,制订后续监测、维护工作建议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保证机组延期检修后长周期安全、
可靠、经济运行。
四、发电的状态监测和分析评估
设备状态监测、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设备状况的分析评估是保证发电机组设备检修策略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1、厂级监控系统(SIS)所提供的各类设备参数。
这类参数完全由机组DCS系统提供,必须对DCS系统所能提供的参数有选择的上传,能够代表设备性能状态的参数必须完整,充分利用该系统的性能诊断功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2、智能点检系统采集的数据。
智能点检系统作为设备检测手段,是对SIS系统采集参数不足部分的必要补充,与SIS系统共同采集设备数据,并上传至生产MIS系统对设备代表性参数列表汇总分析。
3、检修维护经验。
通过检修维护,掌握设备部件的磨损、老化规律、从历次检修中总结分析设备部件的正常磨损、老化规律,包括磨损、老化的速度和检修更换的周期。
4、化学监督。
通过对化学监督定期对设备部件的腐蚀、结垢状态进行抽样检查、分析、掌握在允许的正常的腐蚀、结垢情况下检修周期。
5、绝缘监督。
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定期预防性试验的分析,研究电气设备绝缘老化的正常速度和检修周期。
6、金属监督。
结合检修停机,对设备、部件的性能变化以及是否存在裂纹、隐患等进行监督检验,研究金属部件性能的正
常变化规律及检修周期。
7、可靠性统计数据。
通过可靠性统计、分析,掌握设备、部件、系统发生故障的周期性规律。
8、设备在线监测数据。
通过对在线监测数据的分析,掌握设备部件的运行实时信息。
9、收集整理设备基础信息。
设备基础信息主要有:(1)运行数据(包括运行实时数据、运行日志、运行巡检记录、缺陷记录、运行分析报告等);(2)常规检测数据(包括点检数据、性能试验数据、技术监督项目的试验检测数据等);(3)设备状态监测数据;(4)设备历史数据(包括图纸、说明书、安装技术、检修记录、故障记录、检修记录、设备异动记录、改造记录、设备台账等);(5)同类设备的故障信息和检修经验;(6)国家、行业、上级单位、本企业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定。
这些设备信息量庞大,应充分利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
10、分析诊断,提出设备状态报告和检修建议。
通过对上述设备信息的综合分析,形成设备状态综合分析报告和检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