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膨胀、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等问题日渐突出。
普遍存在着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及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现象.由此可见,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需求,于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现代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开发、现代农业的进程以及现代农业的实现途径等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过较为广泛的考察和分析,从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发展进程等有了深刻的认识.1 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的范畴到底是指什么?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讨论,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有以下几种: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对现代农业的科学论述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2006)指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他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同样,蒋和平教授(2009)也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新型农业。
他指出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创新、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外向型、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等理念。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2005)指出:“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
关于农业产业化研究文献的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研究文献的综述关于农业产业化研究文献的综述一、概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农业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换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高科技、大规模、高效益的生产方式,改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本综述主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分析,以期能够深入探讨农业产业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发展和应用。
二、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现状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农业产业化指的是将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产业链优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2.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产业化尝试期,此时许多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牌如青岛啤酒、三元牛奶等,迅速崛起;第二阶段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了多种农业产品。
第三阶段是在21世纪初到现在,农业企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运作,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和全球化。
3.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国际化的发展。
4.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优化、技术创新、品牌经营等手段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吸引资本参与到农业企业发展中来,提高农民收入,也对农业保持了优质、绿色、健康的发展方向。
5.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有产业链延伸、规模经营、资本运作、科技创新等4种主要方式。
这些方式可以在发展过程中相互纠缠,相互影响,一心一意地向着“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目标前进。
三、农业产业化案例分析1. 科技创新带动农业产业化大棚葡萄种植是一项创新型农业产业化的代表性案例。
通过科技手段,将葡萄种植产品标准化,采用悬线培训、化学控制等高科技手段,增加葡萄收成,提高品质,推进了覆盖率的大举增加。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文献综述(2012届本科)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遥 一尧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的最一般目标遥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尧动态性袁值得借
鉴遥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遥 概括起来讲是野 三多三少冶袁即 对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较多袁 对政策实践研究的较 少曰对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演进情况研究的较多袁对发展中 国家农业技术政策演进情况研究的较少曰 从微观角度袁对 市场机制下农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的多袁对宏观角度转型 中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的少遥
收稿日期 院 201圆-10-12 基 金 项目 院 黑龙江省 2010 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渊 10C032冤 曰黑龙江省教育 厅社科项目渊 12512237冤 曰黑龙江省科技 攻关计划渊 软
科学冤 重点项目渊 GC10D309冤 作者简介 院 祝洪章(1976- )袁女袁哈尔滨人袁副教授袁硕士袁研究方向院经济学曰秦 勇(1977- )袁男袁哈尔滨人 袁副教授袁硕士袁研究
费农.拉坦(V.W.Ruttan ,1985)等提出包括资源禀赋尧文化状 态尧技术尧制度等四因素共同促进农业发展的模型袁认为农 业技术创新是诱致性创新的核心因素遥 农业研究基地的发 展应主要在公共部门袁以市场而不是计划为导向遥 科技经 济一体化要求以科技经济化来开路袁要求科技成果从野 经 济冶中来袁到野 经济冶中去遥 第三袁农业踏板原理院W.W.科克伦 渊 W.W.Cochrane ,1985冤 等提出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中农 民个体素质的培养及协调和经济生产企业的作用对农业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对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及内涵1.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效益和农村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农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产能,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包括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品质等;提高农业产能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包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等。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挑战1.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包括土地资源的减少、水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农业科技进步滞后国内农业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科技进步滞后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其中包括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滥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4.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国内农业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产品为主导,行业发展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路径1. 创新科技驱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能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水平,包括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
2. 优化品种结构通过选育优质高产品种和适应性强的品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3. 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作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面临着农村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和农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较为滞后。
然而,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逐渐展开。
特别是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加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育农业高新技术和高效农业装备。
如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作;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农业现代化工作还涉及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
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大农业集团和农产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交易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工作还涉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农民增收途径的拓宽。
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成果是显著的。
我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的面貌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农村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1. 引言1.1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三产融合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三产融合即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重要路径。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的综述将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当前,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国内农村三产融合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多重问题,研究如何有效推动三产融合的发展,对于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三产融合的概念和意义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实现三者互补、共生、共赢的一种发展模式。
三产融合的概念源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需要,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向更加现代化、多元化和绿色发展。
二是扩大农村就业机会。
三产融合可以为农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就业在家门口,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三是促进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三产融合,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推动农村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增加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提升农村综合竞争力。
三产融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粮食生产导向向多种农产品生产导向的转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渠道拓展等。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与措施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 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3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素
质、增强农村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04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产业协同发展
该地区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
收。
创新驱动
研究范围
本文将涵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0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的 集体所有,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 动兴起,农业生产实行集中管理 ,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引入高新技术、加强生产管理和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手段,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本文将从创新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科技示范等角度,探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创新技术助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依托于创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例如,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引进高效农机设备,用于耕作、种植、收获等环节,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采用先进的温室、大棚技术,可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全年稳定高产。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需要改革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式生产向现代化的精细化生产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农田布局和农作物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资源的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要提倡绿色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环保、无公害,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
此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集聚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促进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起到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创新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科技示范还可以促进各地之间的经验交流,推广成功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此外,建立农技员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农技咨询和技术支持,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综上所述,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
农业现代化工作综述农业现代化工作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工作。
农业现代化工作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
在农业现代化工作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涵盖了农业种植、养殖、水利、农机化等各个领域。
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研发新农药、发展新兽药等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和养殖品种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抗灾、抗虫、抗病,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此外,推广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等新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还有助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减少化工农药的使用量。
农业现代化工作还包括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企业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同时,农业产业化也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等手段,打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系统。
农村经济发展是指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田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农村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农业现代化工作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举足轻重。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机制,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激发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业现代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民要提高科学种植、养殖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收 稿 日期 :0 卜0 8 2 1 71 基 金 项 目 :O O年 度 江苏 省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 大 资 助 2l
项 目(0 0 DAX 1) 江 苏 省 教 育 厅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21Z M0 6 ; 究 指 导 资 助 项 目( 0 1J 6 0 2 ) 2 1 SD 30 9 作 者 简 介 : 孝 悌 ( 9 8) 男 , 南 省 娄 底 市 人 , 读 博 士 , 戴 16一, 湖 在 副 教 授 , 事 农 业 经 济 管 理 研 究 。 E mal d t2 8 8@ 从 — i xl 1 2 :
农业 现代 化道路 。但 发展 现代 农业 和实 现传 统农 业 向现代 农业 的转 变则成 了新 时期 必须 深刻 思考
的重大 问题 。 因此 , 新 世 纪 以来 我 国农 业 产业 对
共担 ” 的经 济共 同体 , 农 业走 上 自我 发 展 、 使 自我
积累 、 自我 调节 的 良性 发展 轨道 】 。刘 希宋 、 陈权
业 化是 相对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经济 和农 业产加 销 相 分离 的计划 经 济 而 言 的 。它依 据 资源 条 件 . 以同 内外市 场 为导 向 , 以经 济效 益 为核心 , 主导产 业 对 和拳 头产 品实行 区域 化布 局 、 业化 生产 、 专 一体 化 经营、 社会 化 服 务 和 企 业 化 管 理 , 过 市 场 牵 龙 通 头 、 头 带 基地 、 地 连农 户 的形式 , 龙 基 逐步 形 成 种 养加 、 产供 销 、 T农 相互 依存 、 贸_ 相互 促进 、 惠互 互 利、 转化 增值 的生产 经 营 流 程 和 “ 益 共享 、 险 利 风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述评
观 点 如 F:
色 和区域 特色 的农业 现代 化道 路 ; 要创 新 发展 理 念 、
柏振 忠 ( 0 0 认 为建设 现代农 业 的关键 就 是现 强化 政府作 用 、 21) 加强 微观 政策措 施 的专项 研究 。
代农 业要素 的 注人 , 历从 “ 经 农业 的机 械化 、 电气 化 、
提 出了应 想方设 法 稳 定农 业 发 展 和增加 农 民收 入 。
( ) 于现代 农 业概 念及 特征研 究文献 一 关
当前 , 国总体上 已进入 以工促农 、 我 以城 带乡 的发展
真 正意义 的现代 农业要兼 顾 生态 环境 的保 护与
阶段 , 进入加 快改造 传统农业 、 中国特 色农业 现代 改善 , 此 , 者们各 有侧重 地认 为现代 农业 发展 方 走 对 学 化道路 的关键 时 刻 。然 而 , 国农业 发 展 长 期 受 到 向是 “ 态 农 业 ” “ 中 生 、 持续 农 业 ” 。也 就 是 说 , 代 等 现
二 、 内外 文献综 述 国
业 , 现代科 学技 术改造农 业 , 现代 产业 体 系提升 用 用 用 用 发达 国家实 践 表 明 , 传 统农 业 向现 代农 业 转 农业 , 现 代经 营形 式推 进农业 , 现代发 展 理念 引 从
变的过程 中 , 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代农业 , 是提 高一 国农 业 综合 生 领农业 , 用培养新型农 民发展农业 , 提高农业水利
和综 述 , 现 代 农业 概 念 、 从 目标 、 在 问 题 、 论 、 展 模 式 等 角 度 展 开述 评 , 图找 出研 究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新 的 角 度 , 存 理 发 试 以期 推 动
数字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数字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数字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数字农业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效率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本文通过对数字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的综述,探讨了数字农业的定义、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的内容,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数字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数字农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数字农业通过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拓宽了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提升空间。
本文旨在对数字农业的发展进行综述,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探讨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农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数字农业的定义和特点数字农业的定义:数字农业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效率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它以农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利用为基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数字农业的特点:1. 内容丰富:数字农业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要素,还包括农田、作物、动植物、环境等相关的信息要素。
2. 数据化和智能化:数字农业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
3. 精细化和个性化:数字农业可以对农田、作物、环境等进行精细化监测和管理,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服务和决策。
4. 高效和可持续:数字农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农业的技术与应用数字农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和应用:1. 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包括农田土壤水分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监测、农机作业监测等。
现代农业总结汇报
现代农业总结汇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现代农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现代农业利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通过遥感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监测土壤和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
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改良作物的品质和抗病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和作物,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可预测性。
其次,现代农业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常常会造成土壤贫化、水资源浪费、化学农药残留等问题,而现代农业则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了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现代农业还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农田防渗排水技术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来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因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人才培养。
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等举措,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总的来说,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了推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现代农业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更好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与涉农产业关联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农业发展与涉农产业关联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指借助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以及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提高,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靠大量的人力和土地资源,效率低下且易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而现代农业则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向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二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加强农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现代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以及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将在未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2 涉农产业的重要性涉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涉农产业是连接农业和城市经济的桥梁,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涉农产业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产业化加工和营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涉农产业也是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保障,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空间,减少农民对传统农业的依赖。
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方面,涉农产业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涉农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2. 正文2.1 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一个文献综述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我们试图揭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问题,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的困境和挑战,探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以推动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质量提升和绿色发展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的全面提升。
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生态发展: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被置于重要地位。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发展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强调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近现代中国农业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史学界 对于 近现代 农业 问题 的研 究基本 上经历 了 曲折发 展和蓬 勃发 展两 个阶段 。研 究领域 侧重 于近 现代农 业经 济、农 业科 技等 方面 。今后 学界 应 当将 中国农业 历史和 现 实的 问题结 合起来 ,对 全球 化背景 下近 现代农 业 与农村 变迁进 行深 入研究 。
关键 词 :近 现代 : 中国 :农业 ;综述
农 业 、农 民和 农 村 问题 是 我 国现 代 化 建设 过 程 中一 直 受 到 关 注 的 问 题 、农 民和 农 村 问题 是 作 0
抗 战前南京国 民政府农业建设述评 、《 清来新政 时期的农业改 革 》 南京 国 民政 府 成 立 初 期农 村 改 良政 策 述 评 》 清 末新 政 与 中 、Ⅸ 、《 国农业近代化 、《 论清末农业政 策的近代化趋 向》和 基于制度变 迁视角下的 中国农业现代化 ( 92 1 3 ) 1 1- 9 7 》等论文;台湾学者张玉 法 的 二十世 纪初期 的中国农业改 良 ( 9 1 1 1 ) 1 0— 9 6 》也对晚清和北 洋政府初期的农业改良情况进行 了论述。 2 .对于农政机构 、农业教育 、农业科学技术 、品种改 良和推 广 进 行 专 题 研 究 。 《 洋 政 府 时 期 的农 政 机 构 与 农 业 政 策 北 (9212 ) 1 1 — 9 8 》和  ̄ 9 0年代中国农政机构之专技人员》分别探讨 14 了民国不 同时期 的农政机构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近代农业教育 和科研在南京》 论民初蚕业改 良》 民国时期美种烟叶在中国种 、《 、 植的演变》、《 邹秉 文和我 国近代农业改进》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 、《 系的历史演变及特征 抗战前南京政府 对美 国棉花品种的引进 、 、《 改 良及推广》 简评南京 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农业政策》 试论南 、《 、《 京国民政府 前期的农业推广政策》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科技改 、《 良》 略 论 中 国近 代 农 业 教 育体 系 的创 立 (8 7 1 3 ) 、《 引 进 、Ⅸ 19 — 9 7 》 从 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 试析抗战前南京 国民政府的美 、Ⅸ 棉推广》 金陵大学农学 院农业科研措施及其成就》和 《 、《 浅析北 洋 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作 用》等论文分别就 民国时期农业教育、良种 培 育 、农 业 改 良和 推 广 情 况 作 深 入 探 讨 。 另 外 , 中 国 近代 农 业 科 技 史 稿 》 中 国 近代 高 等 农 业 教 育 史》 ,《 等论著对民国的农业科研和新式农业教育进行 了论述。 3 .对 于地区性的农业生产、农 民生活、农业耕种 、农 田水利、 农业改良和 农事试验机构 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范围涉及江南、 华北 、东北 、安徽 、四川 、贵 州、陕西、甘肃 、湖南、湖北 、广西、 山东 、山西 、黑龙江和江苏等地。其中,综合性的研 究包括 :《 近 代 山东 农 业 科 技 的推 广 及 其 评 价 抗 战 时 期 湖北 国统 区的 农 业 改 、《 良与农村经济》 抗 战时期贵州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 抗战时期 、 、Ⅸ 的广西农业改良》 战时 四川 的农业改良与农村经济》 制度变迁 、Ⅸ I 、《 与华北农业近代化》 清末 民国时期安徽的农业改 良* 民国时期 、《 、《 华 北 小 麦 生 产 与农 民 生活 考 察 》 《 、 民国 时 期 小 麦 生产 在 华 北 农 村 经 济 中的地位与影响》和 《 黄金十年”江苏农业科技改 良的困境及 “ 启示》等论文。在专题研究方面,内容涉及农业试验机构 、农业科 技 、新 式 生产 工具 、品种 改 良 、农 田 水 利 、农 业 信 贷 、农 业 政 策 和 粮食生产等方面,有 甘肃省第一所农业科研机构——甘肃省农业 改 进 所 的 沿 革 变迁 、《 战 时期 “ 州农 业 改 进 所 ”对 贵 州 农 业 经 抗 贵 济开发 的推 动作 用》 近代山东农作物新 品种的引进及其影响》 、《 、 Ⅸ 民国时期 “ 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 其实际成效》 民国时期 、《 陕西麦棉 良种改进 的成就与经验》 Ⅸ 、 论抗战时期湖南粮食品种的改 良与推广》 民国和 田社 会农业水利 组织、水权制度及其 生产 效 、《 用 》 民 国 时 期 山西 省绵 羊 改 良实 证 考 察》 1 1 — 9 7年 山 西 农 、 、{ 9 2 1 3 牧 业 技 术 引 进 与 本 土 化 研 究 》 民 国 时 期 甘 肃 小 额 农 贷 与 农 业 生 、《 产》 《 、 论民国华北地区环境 因素与 以小麦为核心 的轮作复种技术》 、 《 民国时期广东蚕丝 改良局述论》 《 、 民国时期一年两作制江南地区 普及 问题考》《 伪满 时期东北地 区粮食生产变迁 的研究》和 Ⅸ 伪满 时期黑龙江省的农 业政策与小麦生产和加工》等论文。 这 一 时 期 地 方性 的农 业 史 专 著 主 要 有 :《 江苏 农 业 发 展 史 略》 、 《 湖北农业开发史》 《 、 广西畜牧史*,《 广西农业科学技术史》 抗 ,《 战 时 期 的 广 西 农 业 》 和 《 夏 农 业 史 》 以上 专 著 对 近 现 代 农 业 问 宁 。 题有所论述或者就 一个 时期 的农业 问题做了专门论述。关于农事试
农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农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农业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农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便为农学毕业论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文献综述显示,目前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稻种植、果树栽培、农业机械化、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等。
例如,研究表明利用科学的水稻种植管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土壤环境。
此外,农业机械化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二、新型农业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型农业模式逐渐成为农学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献显示,新型农业模式主要包括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
有机农业主要强调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精准农业则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管理;而农业生态系统则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全球农学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节水农业、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农村发展等方面。
研究表明,节水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并有效利用农业资源。
此外,农村发展也是农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农村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农民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农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新型农业模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到农业生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新型农业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深入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撰写农学毕业论文时,可以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提高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为农学领域的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
业 现代化是一 动态概念 , 国后其 理论 和实践 均发 生 了 周 等 ,9 0 ; . 建 1 9 )3 所谓 农业 现代 化 , 是要 把 农 业建 立 在 就 重 大变化 , 出现 了“ 百家争 鸣” 的局面 。为 了促 使有 关农 现代 科学的基础上 , 用现代科 学技 术和 现代 工 业来 装备 业 现代化 问题 的研究更好 地 向纵深 领域 发展 , 现将 其若 农 业 , 用经 济 管理科 学来 管理农 业 , 传统 农业 变 为具 把
转 化可 以看作 是 经 济领 域 的工业 化 , 治 领域 的 民主 化 , 业 物 质 , 为 以发 挥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内 部 各 组 成 要 素 的 相 政 采取一 整套综 合 配套 的现代 措施 , 充分 发 社会领 域的城市化 , 以及人们 价值 观念 中 的理性化 的互 互 作用 为主 ,
李 19 ) 7 农 动过程 , 它广 泛 涉及 到 国际 环境 、 治 结构 、 济 发展 、 挥农业 现代化 的 整体功 能 ( 果 仁, 9 2 ; . 业 生 产 政 经 社 会 整 合 和 技 术 进 步 等方 面 。 是 自然再生产和经 济再生 产 的交织 过程 , 业 现代化 则 农 随 农业 现代化 以现代化理论 为基 础 , 结合农 业 的特点 是 这一过程在社会科技不 断进步 下的延 伸和 扩展 , 着 众多元 素涉 入其 间 , 而形 成 从 提 出, 基本上也 是从过程 和结果 两方 面来 定义。西 奥多 这 种 延伸和 扩展 的渗 透 , 以 自然再生产与经 济再生 产为主 轴 , 聚现 代科 技文 明 凝 W ・ 尔茨( ed r 舒 Tho oeW  ̄h l ) 为 , ut 认 z 发展 中 国家的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综述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面发展的阶段。
本文通过对国外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研究农业现代化问题,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方向。
关键字: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模式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1]。
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稳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因此,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1.1 概念的界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上对现代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形成了五大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以伊斯顿、阿尔蒙德、阿普特和亨廷顿等为代表的政治学方向;二是以罗斯托、弗兰克、格尔申克隆和库兹涅茨等为代表的经济学方向;三是以帕森斯、列维、勒纳和穆尔等为代表的社会学方向;四是以英克尔斯和麦克勒兰德等为代表的人文学方向;五是以布莱克为代表(体制比较研究)制度学方向[2]。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党的十三大对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作了新的概括和表述,提出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完善、提升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体系[3]。
进入近现代以来,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前进发展的方向。
作为现代化主要内容之一的农业,也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但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实现方式及方法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而定。
那么,何谓农业现代化呢?按照现在的认识水平和一般公认的说法,农业现代化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组织管理农业,简言之,农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历史进程[4]。
1.2 基本内涵很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表述与阐释。
刘巽浩提出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武装的集约、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区域化商品农业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5]。
张术环认为现代农业是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力、农村生产关系、农村上层建筑的现代化以及三个层面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和进步[6]。
肖义、于德运以我国珠三角、苏南地区的工业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综合开发的探索为例,指出现代农业以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7]。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的内涵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设施和科学管理方法为支撑,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供给率为途径,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宋晓倩、潘德华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内涵就是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用掌握现代科技的劳动者从事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管理农业,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实现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
黄祖辉、林坚、张冬平等认为,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可表达为: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2]。
2 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2.1 巴西模式[9]1950年前后,巴西开始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巴西已经具备了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如规模经营、机械作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等。
巴西人口众多,但是巴西的农业现代化却选择了一条资本密集型的道路。
巴西的土地高度集中,农牧业经营单位以大、中型农场为主,规模化经营程度原本较高。
加上在工业化过程中,巴西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原料与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的地位不断强化,又进一步刺激了企业规模化经营的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农业越来越向资本密集方向转变,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降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
2.2 美国模式美国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劳动力不足,其技术进步的方式大都从农业机械化起步,主要是通过机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来实现对劳动的替代,使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劳动使用量减少,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10]。
除了美国之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较高,有些农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美国的现代农业完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商业和新技术为依托,形成了一种高科技含量、高资本投入、低劳动投入、高消耗、高产出、高商品率和高度社会化的农业;形成了现代集约化和高度商品化、国际化的农业;形成了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化综合体[11]。
2.3 日本模式[10]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更多地选择多用劳动型的技术和节省土地型的生物技术,即发展资本技术密集的精致农业,提高土地生产率。
多数农户实行兼业经营,亦工亦农,其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2.4 以色列模式以色列根据其可耕地较少、淡水资源异常缺乏的特点,采取了节水型的技术进步路线。
通过严格面科学的管理措施有效地促使农民根据水的边际效益来决定农业生产的用水量,将发展高效农业与节水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2.5 西欧模式此类国家土地和人口都比较少,但工业基础、技术基础雄厚,实行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同时发展的道路,兼业和专业经营并存,兼顾国内外2个市场。
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为典型。
3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3.1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近年来,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严重不足。
这既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也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在10多个部门,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
3.2 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低比如,科技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不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会操作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12]。
3.3 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人口素质低下中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整体文化程度偏低,文盲率高,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使得他们在接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上显得较为落后,从而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3.4 农业生产管理弱缺乏为农民提供服务,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导致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业与工商企业严重脱节。
且合作组织多为官办,不能真正代表农民社员的利益。
4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现代化将是综合模式,其典型特征是与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体制转轨同步发展,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并重,兼顾效率和公平,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
4.1 农业产业化、小城镇、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个重要因素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大力改造、发展乡镇企业,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重要途径。
4.2 依靠龙头企业、农业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搞好规模经营[13]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下大气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企业。
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
农业名牌的创立,离不开规模生产,也离不开先进的农业高科技,离不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一强有力的载体。
4.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要把重点放在学习外国农业高新技术上,这对提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是十分重要的。
要积极应用现代工业成果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不断开拓农业生产新领域,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14]。
4.4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4.5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及时将有效的信息传播给农户。
4.6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7 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变农民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无论是对外出转移的还是对留守在家的农民,都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5]。
参考文献:[1] 陆学艺,陈文光.“三农”问答读本[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2] 黄祖辉,林坚,张冬平等.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李春燕,汪庆军.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解读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J]. 现代农业,2007(6).[4] 顾焕章,张超超.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5] 刘巽浩.回归低熵化,还是走向现代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1).[6] 张术环,王环,张慎霞.农业现代化内涵浅析[J]. 农业经济,2004(11).[7] 肖义,于德运.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攻方向[J]. 社会科学战线,2006(2).[8] 宋晓倩,潘德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3).[9] 翟雪玲,赵长保.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J]. 世界农业,2007(5).[10] 张晓群.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建设中国现代农业[J]. 世界农业,2007(4).[11] 刘志扬.美国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J]. 美中公共管理,2007,4(2).[12] 王葵.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6).[13] 孙梅花.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3).[14] 许佩倩.农业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 现代经济探讨,2001(11).[15] 孔祥智,李圣军.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J].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7(5).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概述学生专业班级 12级财务管理2班学生姓名(学号)彭夫强 20121083 完成时间 2013年11月6日2013 年 1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