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学论述题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盗传必究论述题1.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容。
答:(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 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而通过规定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民主权得到法律保障。
2.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而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3.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而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白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木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地方政府学论述题
1、传统国家的特点:一是土地为地主阶级所占有;二是政治权力支配着财富;三是国家统治的地域和人口大大扩展;四是地方的封闭性较强;五是形成了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格局。
传统中国地方政府体系的特点:第一,中央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威,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赋予,地方政府的设置与废除皆由中央决定。
第二,皇帝通过官僚体制行使对地方的管辖权,地方官员受皇帝委派,并以国家俸禄为主。
第三,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委托行使部分政府统治和公共管理权力,但不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2、我国地方与中央之间关系改革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改革的成效:一是地方政府职权扩大,地方利益得到确认,地方政府角色明朗化;二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已由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变动;三是探索用制度和法律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来推动,并渗透于经济体制改革中。
面临的问题:一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利关系大起大落,陷入集权-分权-再集权-再分权的循环之中;二是两者关系仍处于过分“重要”的位置;三是两者之间权利带有随意性,中央介意任意收回所有的权利;四是中央向地方下放的权利结构带有片面性。
3、首先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一是要求地方政府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二是要求地方政府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会信息对称的问题;三是要求地方政府有更强的综合协调能力。
其次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一是要求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合法渠道,更好地整合各种群体的利益诉求;二是要求地方政府能够吸收群体参与政府决策,以使政府决策公开和透明;三是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处理利益冲突的能力。
再次是全球化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一是要求地方政府管理遵守和服从各种全球化协议;二是要求地方政府管理行为规范符合全球化标准;三是要求地方政府管理快速、灵敏。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全)
论述题目录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7.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8.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9.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0.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1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1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1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5.论述2l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1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2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主要策略包括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22.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23.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24.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25.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2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27.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28.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29.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30.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3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3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3.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②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③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3)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答: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答:(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②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①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②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③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④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11、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答: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①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②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15、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①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②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民主.(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①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②妥协精神.③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16、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1 试评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也称为"理想主义"政治观.不足足之处在于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中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解释社会政治的本质.(2)神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往往和宗教紧密的接回在一起,被称为神学政治观;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不足之处,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的思维的检验.“伦(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 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对立。
面对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变化,氏族社会的原有公共权力及其组织设施制度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政治作用,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和控制奴隶阶级的反抗,协调其他利益矛盾,需要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即是这种新的公共权力组织。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因此,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论述题:1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课本98页)(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2 试述政治权利的类型。
(P41-44)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政治权力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以及合法性权力。
1.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存在最为普遍的权力形式。
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
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
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信的,是实际存在的。
但是,如果经常使用威胁手段或总是把威胁付诸实践,权力主体就会自拆台脚。
2.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因为权力主体对客体提供的东西是实用的、有价值的,所以这种权力被称为功利性的。
3.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
实行操纵性权力的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洗脑”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技巧,主要发生在战时对战俘的心理攻势。
宣传是指通过各种说服技巧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或价值观。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社会的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4.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
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5.合法性权力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权力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旨在为人民谋福利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有限政府来实现。
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地方政府学论述题
1、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体制与机构改革的成就包括哪些内容?答:(1)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探索。
①理顺党政部门之间的关系。
根据党政职能分开和统一领导的管理原则,应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尽量撤并党政对口设置的机构,改为一“家”管理;对于某些确属难以分离的部门,实行一方管理为主、一方管理为辅的体制,或者实行一套机构、合署办公的体制。
②改革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加强“块块”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缩减审批项目。
③健全地方政府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2)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
大部门体制,就是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以尽可能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
人员分流必须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激励竞争机制,决定干部的去留;对分流人员实行优惠补偿措施;关键是把精简分流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开辟多种分流渠道。
(3)加强机构和编制立法,促进行政法制。
按照国务院“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方案,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是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重要保证。
(4)我国地方政府体制与机构改革受到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
地方政府体制和机构改革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引导和适应社会、政治变革的过程,它与整个现代化进程相始终。
因而,它不可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与政治体制和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2、试论述当代中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答:我国的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以及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国务院统一领导,负责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各项行政事务。
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决议,人民政府必须贯彻执行。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论述题1、试述民主的价值。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前者带有哲学研究的特点,后者具有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
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民主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
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
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政府学论述题1
1.试述我国中央政府和一般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分析产生“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死了又放、放了又乱”的“怪圈循环”的原因。
答:我国中央政府和一般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现实情况来看,产生“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死了又放、放了又乱”的“怪圈循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法律赋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不科学。
(2)制度结构不健全。
(3)监督机制不健全。
2.试述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
答: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职能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1)更加重视居民的日常生活。
(2)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 (3)第三部门影响日趋扩大。
(4)公民参与日益广泛。
(5)信息化对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是: (1)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将日趋明确。
(2)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
(3)在职能木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追求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
1.试论述当前影响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因素。
答:当前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是指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普遍性的问题和共同背景。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府职能不断膨胀。
(2)经济全球化。
(3)民主化与信息化的提升。
当前地方政府发展的特殊环境是指各国地方政府面临的特殊环境,包括: (1)政治环境。
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与社会民众的关系,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标准体系的价值导向。
(2)经济环境。
包括本地市场化程度,财政状况。
(3)区域环境。
包括区域的历史与现状,区域的地理位置,区域的政治区位。
2.试论述地方选举在地方民主建设中的重要性。
答:地方选举在地方民主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选举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重要保证; (2)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 (3)地方选举强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联; (4)地方选举在公民政府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014年秋季《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一、名词解释
1.财产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房产税
4.耕地占用税
5.流转税
6.契税
7.印花税
8.营业税
9.增值税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4.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5.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6.科斯定理的涵义。
7.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8.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9.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10.社会保险的项目。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13.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14.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2.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3.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4.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5.税负转嫁效应。
6.政府外债的功能。
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8.财政补贴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请参与纸质考核教学点的各位老师对照课程的综合练习题和本复习重点给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地方政府学论述题重点掌握范围
1.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在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中,选举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这两种体制的地方政府权力,程度不同地来自本行政区域居民的授予。
在这两种体制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有选举权的本行政区域居民依法定程序选举形成的。
选举成为居民授予地方政府权力的中介。
首先,选民通过选举将自己治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授予他所选择的人,由他或他们代表自己来行使。
选民的选举活动就是自身权力的委托、授予活动,这种委托和授予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其次,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每个选民手中的权力,集中到经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手中,转化为代表全体居民的一种地方性公共权力,即地方政府权力。
单个选民手中的权力是分散的、零散的、非定向的、经过选举程序和规则重新整合后,就转化成为代表全体居民的公共权力。
这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充分条件。
2.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中国地方政府职能未来发展趋势?答: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职能转变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阶段。
第一,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将日趋明确。
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将把为地方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高质量的条件和环境,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政治职能将进一步弱化,而社会职能则进一步增强。
提供和维护公共基础设施,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安宁,将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方面,少量的直接经济职能仅存于中高层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完成地方各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和提供必要公共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在这方面,提高地方居民的劳动素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将成为这些政府的重要任务。
第二,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即将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转变为向地方社会提供全社会共享的公共物品。
在管治型模式里,地方政府以一种居于上位的势态,更多地是从有利于自身管理的角度,寻求完成职能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较少顾及其对民众可能带来的不便;而在服务型模式里,地方政府将真正从“以民为本”的角度,从便利民众出发来寻求完成职能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把完成自身政府职能看作是为民众提供的服务,是对民众应负的责任。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 A.税收收入 B.租金 C.企业上缴利润 D.工资
• (A)
• 29.国有财产收入是指政府凭借( )其而取得的租金、利息和变 价款等收入。
• A.地位 B.威信 C.拥有的财产 D.实力
• (C)
• 30. 行政司法收入是指( )由于向居民提供某种服务或为了限 制人们的某些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规费收入或罚没收入。
•
B.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
C.财政支出性质
•
D.财政支出的用途
•A
•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的是
•
A.新产品试制费
•
B.中间试验费
•
C.更新改造费
•
D.科学研究补助费
• (C)
精选ppt课件
4
• 1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被推崇
• (A)
精选ppt课件
7
• 26.债务收入是国家以( )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 A.法律 B.政策 C.信用 D.口头
• (C)
• 27. (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其他产业
• (A)
• 28. ( )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政府活动的主要财力支柱。
•
B政府一般是指由公共当局及其通过政治程序设立的机构组成, 并在它的疆域内 或管辖地区实施强制的垄断权力
•
C政府是按照政治程序设立的一套机构
•
D政府具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政治权力及公共权力
• (A)
• 3.以下属于政府的职能的是
•
A政治职能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5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5题库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针对中央电大形考平台,本人汇总了《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5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保了考生通过题库就可以顺利过关。
任务一讨论主题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答:一、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案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
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
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综合各方而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 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 28; 1995年达到0.39; 1996年是0. 42; 1997年是0. 43; 1998年是0. 46。
自1999年到2000 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政治学概论论述题
政治学概论论述题政治学概论1、(单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2、(单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3、(单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4、(单选)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5、(单选)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6、(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7、(多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8、(多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2)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11、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政治学概论历年简答、论述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行为主义政治学: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运动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起来的国家。
3.新型专政:是过去被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
4.司法独立: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氏族制度的特点。
(1)内部禁止通婚。
(2)决策组织是议事会。
(3)成员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革命的类型和特征。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和君主立宪制。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打碎封建专制制度,消灭贵族,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迫使国家出现转变。
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划分的标准。
(1)依据国体不同,分为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最高国家权力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4)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利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其性质是执政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特征包括:(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有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
(3)不同政治团体的利益差别是建立在整体利益一致基础上。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如何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层次,是各种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运行制度。
第二层次,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体现一个国家如何使用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问题。
地方政府学论述
简答题6、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答: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一、地方政府发展史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推动的过程。
当地方政府系统与其环境保持某种平衡状态时,地方政府就能充分回应环境提出的要求,并有效地满足这种要求。
二、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
地方政府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应该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来决定。
三、地方政府发展史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地方政府发展不可能是单兵突进的过程,否则,就有可能因受到其他关系和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深入。
有必要先确定某一重点为改革的切入点,然后再逐步推开其他相关措施,这要取决于地方政府面临的具体情况而定.四、地方政府发展史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
地方政府发展意味着地方政府内部权力、利益和资源的再分配,从这意义上说,地方政府发展是一种政治过程。
1、地方政府管理包含哪些内容?答:首先,地方政府管理有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分,地方政府管理的主体是地方政府,行使的是国家公共权力。
其次,地方政府管理具有地域性。
再次,地方政府管理的权利具有国家强制性。
3、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在政治作用方面:包括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在社会作用方面: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会进步。
10、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答: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以此来为辖区民众和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维护和促进辖区的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实现本地区的社会稳定,保障地方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即地方公共权力的载体和行使者。
(2)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辖区公民和各类团体的公共事务。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全)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全)论述题目录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试论研究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7.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8.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9.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0.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1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1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1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5.论述2l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1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2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主要策略包括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22.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23.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24.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25.论述行政组织研究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2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27.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28.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29.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30.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3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3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3.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1论述题目录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中央政府和一般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2、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是:
(1)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将日趋明确。
(2)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
(3)在职能木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追求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
3、当前地方政府发展的特殊环境是指各国地方政府面临的特殊环境
(1)政治环境。
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与社会民众的关系,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标准体系的价值导向。
(2)经济环境。
包括本地市场化程度,财政状况。
(3)区域环境。
包括区域的历史与现状,区域的地理位置,区域的政治区位。
4.试论述地方选举在地方民主建设中的重要性。
答:地方选举在地方民主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选举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重要保证; (2)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 (3)地方选举强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联; (4)地方选举在公民政府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
5.试论地方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
答:(1)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
(2)地方政治制度。
(3)经济体制。
(4)社会发展水平。
(5)地方政府的辖境及其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
(6)地方政府的财力。
6、中国地方政府在未来的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少有待克服的障碍。
(1)国家、政府、官员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实现政府从管治型向服务型的转变;(2)政府职责的笼统化不利于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职责;(3)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将影响地方政府发展目标的实现。
7.试述地方选举制度。
答:地方选举制度是选举地方各级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地方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它是国家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方选举的原则、组织和程序等等,通常由宪法和选举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地方选举制度是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形式。
8、地方选举在地方民主建设中的重要性。
答:地方选举在地方民主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选举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重要保证;(2)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3)地方选举强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联;(4)地方选举在公民政府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
9.试论直辖市不同于省的特征。
第一,直辖市的设置是人为的,其行政区域也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省的设置则主要是历史和文化沿袭的结果,因此省的地位是相当稳定的,一般而言其行政区域也是相对稳定的;第二,直辖市主要设立于一些具有政治和地区重要性的地方,这些地方对中央政府的行政或某种战略安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省则基本只是一个自然的国土分治单位,对中央政府并不具有特别的行政意义;第三,直辖市主体上是城市政府,而不像省是兼管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一般政府;
10、人大与政协的联系
人大与政协虽然在性质、地位、职能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在政治基础、国体环境和本质上是有密切联系的,目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党和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诣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不断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创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新方式,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定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