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
【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
16囫囵吞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二、课前准备:录音机、字词卡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趣引入1、游戏:成语接龙2、引出课题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可笑。
生:我觉得故事中的年轻人笨死了,他想的办法根本不是“两全其美”的,还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肯定了学生课前积累的习惯。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肯定了学生课前积累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检查生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小学语文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16《囫囵吞枣》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下册16《囫囵吞枣》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生表演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领悟故事的喻义。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囫囵吞枣的道理。
2学情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达到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对于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
乐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
往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展示空间。
3重点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生表演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领悟故事的喻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囫囵吞枣的一、复习字词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字词。
齐读课题《囫囵吞枣》。
观察囫囵的字型有什么相同之处?查字典解释这个词。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二、默读课文,概括大意默读课文,思考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要求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三、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对话师:一天,一个年轻人到主人家去做客,那么主人是怎样招待年轻人的呢?用横线画出来。
,师:年轻人是如何表现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师:谁能带着动作,再去给我们读一读。
说说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师:看到年轻人这样去吃梨,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主人又是怎么说的? 师:谁来再去读一读主人的话?适量的是什么意思?师:主人说这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师:如果你是主人,你会怎样说?谁来再来读一读师:年轻人听懂了主人的话吗?他是又怎么做的?师:年轻人理解成什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益处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吃枣才能对身体有益处呢?师:主人说的话都是有益年轻人的身体健康。
师:带着动作。
我们去体会年轻人与主人的对话呢?你们读得深情并茂,表现的不错。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年轻人和主人的对话。
老师读旁边的话,男生读年轻人的话,女生读主人的话。
师:年轻人听了主人的话,他的表情又是什么样子?师:为什么愣住了?如果你是哪个年轻人,你此时在想什么?师: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好像明白了?那他明白吗?那年轻人明白成了什么?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师:谁来再给我们读一读主人的话?两全其美什么意思?师:年轻人认为的两全齐美办法是什么?他的办法真的是两全齐美吗? 师:主人的话是什么意思?师:听了主人的分析,年轻人有什么样的表现?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师:为什么满脸通红呢?师:在场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师:前仰后合什么意思?用前仰后合造一个句子。
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2 冀教版
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深层次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对话、故事情节,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这五千多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你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生说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个成语故事,点击出示囫囵吞枣生齐读师: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赶紧打开书16课,自己再来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开火车,一人一句。
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要是小火车发生了什么故障,要等他读完后马上举手帮他纠正,好吧!生开火车读。
师:小火车顺利到站了,你们真棒!我这里还有几个难读句子,谁想试试。
(指名读)师:呀,句子读的真不错,再来看看这些词,能读好吗?(枣核、脾胃、抓起、有益、肚子、嚼烂、咽下、接待、若有所悟、囫囵吞枣、前仰后合、两全其美)师: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地真棒!师:(顺势出示脾、肚、胃)认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月字旁师:为什么它们都是月字旁呢?想知道吗?出示小篆文字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猜猜,这是谁?能找到月字旁吗?胖胖的,像一块肉,所以月字旁又叫肉月旁,表示和人体部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月字旁的字吗?(肺、背、肝……)用一个偏旁就能一下就记住了这么多字。
再看看其它字,有没有也能用这种方法记忆的?(咽、嚼)(抓、接)师:汉字多有趣呀,只要你平时细心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呢,好了,字词我们都没问题了,现在,让我们用默读的方法再来读这篇故事,想一想,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句子,再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1 冀教版(2021学年)
2017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1 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1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1 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囫囵吞枣》教学目标:2.(一)知识目标ﻫ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ﻫ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ﻫ(二)能力目标ﻫ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ﻫ(三)情感目标ﻫ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ﻫ教学重难点: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ﻫ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教学媒体:录音机、字词卡片ﻫ教学时间:2课时ﻫ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ﻫ1.游戏:成语接龙2.引出课题ﻫ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ﻫ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ﻫ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ﻫ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ﻫ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课题: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囫囵吞枣》教学教学目标:1. 掌握生词“囫囵”、“吞枣”;2. 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故事;3. 学会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囫囵吞枣》;2. 学生准备教材: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3. 教师准备教具:图片或幻灯片;4. 学生准备教具: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一颗枣子,并问学生:“你们喜欢吃枣子吗?”引导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
教师可继续问学生:“你们小时候喂养小鸟时,会将食物全部放进它们嘴里吗?”引导学生回答“不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会,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将学习一个故事《囫囵吞枣》,请大家听故事的内容。
Step 2:教授新词(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生词“囫囵”和“吞枣”,并解释其含义。
教师可以辅助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词。
Step 3:故事导读(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让学生注意故事的人物和情节。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是谁?他最后是怎么处理枣子的?”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Step 4:故事复述(15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通过讨论和思考,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并鼓励他们进行分析和总结。
Step 5:学习文化知识(10分钟)教师可以介绍《囫囵吞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让学生了解成语的魅力和运用。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故事。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目标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教学媒体:录音机、字词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成语接龙2.引出课题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查生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检查读文情况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三、理解课文1.提出问题师:这些词语l (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2)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
讨论:这个办法真的就两全齐美吗?
在场的人听了他的想法后,有什么反应呢?理解“前仰后合”的意思。
师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清楚了年轻人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学生简单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主要采用了主人和年轻人的(对话)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同学们想不想扮演一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表演一下呢?
师讲故事(配乐)
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目标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就是回家预习的结果?是没把作业当回事儿?我说:“下面,你们认真的读一遍课文,告诉老师课文中哪里写着年轻人的名字叫囫囵。”孩子们大声的读起来,读完后,再问:“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年轻人的名字叫囫囵的?”王鑫伟站起来读到:“吃枣只咽不嚼,这不成了囫囵吞枣了嘛!”原来如此,她们不是没好好预习,而是理解上出了偏差,不明白囫囵是什么意思,就把它当成了人的名字。
看来,孩子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很简单,有时很独特,在引导他们理解知识时,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要多想一想,孩子们会怎么想,多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再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劲儿才能使在刀刃上。
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范例
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范例囫囵吞枣(h ln tūn zǎo)是成语,出自《答许顺之书》。
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目标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教学媒体:录音机、字词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成语接龙2.引出课题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查生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二年级语文下册 囫囵吞枣 2教案 冀教版.doc
1.小组内交流不认识的生字,生词。
2.教师检查生词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四、质疑答疑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等。
1.积累词语:
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成语。
2.全班交流。
师抓住“两全其美”、“前仰后合”“囫囵吞枣”“若有所思”等成语,指导交流。
3.鼓励学生把积累成语,写在“小本本”上。
第三课时
一、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二、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三、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利”表声,“木”表意。
“悟”:和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脾”、“胃”、,所以是口字旁。
四、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第一课时
情景引入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专项训练
二轮自学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情景引入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专项训练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同学听后说说读的好的地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六、二轮自学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交流
3.汇报交流
七、课堂小节
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这节课接着学习
二、自学文本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请你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1冀教版
《找骆驼》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
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准备1、揭示课题①今天我们学习18课,齐读课题《找骆驼》。
“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指导读懂学习提示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3、指导预习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②检查预习情况、4、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课文主要讲什么?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复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③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9)④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⑤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⑥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⑦出示小黑板:1、╳╳说:“………”2、“…………╳╳说“…………”3、“…………:╳╳说:”………………“4、“………………”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⑧“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
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冀教版囫囵吞枣一、导入孩子们,大家好,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犁和枣)黄黄的犁,红红的枣,一看就使我垂涎三尺。
你们想不想也品尝以下?(想)(学生品尝)怎么样?味道如何啊?(生自由发言)同学们都有了吃枣和犁的体会,可是,古代有个人却因为吃犁和枣闹出了笑话。
还流传出一个成语叫“囫囵吞枣”。
(板书:囫囵吞枣)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想)那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囫囵吞枣》的故事吧?(出示课件《囫囵吞枣》)二、讲授课文(一)、初步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孩子们,看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听。
(生各抒己见)。
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6课《囫囵吞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回答)你们的小脑袋瓜里的点子可真多。
那好,我们赶快了解一下课文吧!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坐姿和拿书的姿势。
(师示范)开始读吧,孩子们!(生自由读课文)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而且坐姿、拿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
那么现在我们请几名同学来读读课文,比比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边读边指导)。
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不错,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你们都这么勇敢,我要表扬你们;而且第一次读,就能把课文读下来,还有的同学读的不错呢,看来,你们可真是一群可塑之材啊。
(二)、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聪明的孩子们,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看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画出你读懂的地方。
读完后,举手示意老师,或者点点头,微笑一下都可以。
(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了好多同学都在书上勾勾画画的,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感受)(师板书:吃犁伤脾胃吃枣伤牙齿)你们可真了不起啊,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老师可真佩服你们!(三)、有感情读课文,理解文章重点。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
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囫囵吞枣》的主要内容。
2.认识几个比较生疏的汉字。
3.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囫囵吞枣》的主要内容,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
2.难点:认识几个比较生疏的汉字。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把“囫囵吞枣”四个字对学生进行解释,并请学生猜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2.学习新课
1.让学生自读课文《囫囵吞枣》。
2.教师随机抽学生读段落,全班跟读。
3.教师解释生字,并让学生读出来,重点讲解:懂得珍惜,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
4.教师提出问题:哪句话句首用了“一直”,表示什么意思?请读出来。
5.教师请学生描述课文中黄丝带,蓝丝带和红丝带的颜色、形状、大小。
3.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囫囵吞枣》。
2.认真读、理解课文,在作业本里完成练习。
3.课外拓展:孩子们回家后请妈妈给自己准备一份美食,然后品尝时,一口一
口地品尝,认真品味,回到学校时分享自己品尝的美食及感受。
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们对于生字理解能力还不是非常强,所以当教师讲解的时候,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并朗读。
针对“一直”出现的句子,我引导学生们发表自己
的看法,让他们在阅读中更容易理解课文。
让孩子们回去品尝美食,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细细品味”的含义。
总体来说,这个教案的实施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案及教学反思范例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组长安排好角色,一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展演。
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小组展演,其他小组给出评价。
讨论:
1、在年轻人说完后,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他们在笑什么?
2、年轻人为什么会闹出“囫囵吞枣”这样的笑话呢?
如果你在场,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年轻人不进行分析理解,只顾着主人的劝告想出“囫囵吞枣”的办法,真是可笑。大家要记住,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对知识,对情况多加分析与理解。)
师讲故事(配乐)
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师: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成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案二
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对话,读懂故事内容。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就是回家预习的结果?是没把作业当回事儿?
2019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囫囵吞枣
2019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囫囵吞枣(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目标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重难点: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教学媒体:录音机、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成语接龙2.引出课题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小学教学设计网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查生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检查读文情况: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三、理解课文1.提出问题: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囫囵吞枣》教学设计2冀教版
《称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
“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曹冲是曹操的儿子。
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冀教版《囫囵吞枣》教学设计
冀教版《囫囵吞枣》教学设计冀教版《整个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整个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深层次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对话、故事情节,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让同学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同学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学问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有着绚烂的历史文化。
这五千多年来流传着许很多多的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你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生说知道的真多,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个成语故事,点击出示整个吞枣生齐读师: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抓紧打开书16课,自己再来读一读。
留意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生自由读。
师:谁情愿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开火车,一人一句。
其它同学要仔细听,要是小火车发生了什么故障,要等他读完后立刻举手帮他订正,好吧!生开火车读。
师:小火车顺当到站了,你们真棒!我这里还有几个难读句子,谁想试试。
(指名读)师:呀,句子读的真不错,再来看看这些词,能读好吗?(枣核、脾胃、抓起、有益、肚子、嚼烂、咽下、接待、若有所悟、整个吞枣、前仰后合、两全其美)师: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地真棒!师:(顺势出示脾、肚、胃)仔细观看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月字旁师:为什么它们都是月字旁呢?想知道吗?出示小篆文字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猜猜,这是谁?能找到月字旁吗?胖胖的,像一块肉,所以月字旁又叫肉月旁,表示和人体部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月字旁的字吗?(肺、背、肝)用一个偏旁就能一下就记住了这么多字。
再看看其它字,有没有也能用这种方法记忆的?(咽、嚼)(抓、接)师:汉字多好玩呀,只要你平常细心观看,还会发觉更多好玩的现象呢,好了,字词我们都没问题了,现在,让我们用默读的方法再来读这篇故事,想一想,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句子,再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小学语文《囫囵吞枣》的教案
小学语文《囫囵吞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育学生不要只求速度,要注重理解,以免造成错误。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积累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 故事中深层道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故事。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开始朗读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学生分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学生上台演示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囫囵吞枣的事情发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如何避免囫囵吞枣的现象。
5. 小结课堂:(2)鼓励学生热爱阅读,认真阅读,独立思考。
6. 布置作业:(1)回家后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名。
(2)用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不要囫囵吞枣”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教师还应考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
16囫囵吞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二、课前准备:录音机、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1、游戏:成语接龙
2、引出课题
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配乐)
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可笑。
生:我觉得故事中的年轻人笨死了,他想的办法根本不是“两全其美”的,还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肯定了学生课前积累的习惯。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肯定了学生课前积累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
1、检查生词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在认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为体会文章中心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
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对于简单问题,当时利用学生资源给予解决,与文章中心有关的或共性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预设:
(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
(2)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3)为什么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年轻人哪里可笑?
2、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理解“囫囵吞枣”的含义。
随即指导感情朗读。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读课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积累词语:
师: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成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
学生读课文,画喜欢的词语。
师:谁愿意读出你找到的成语?
学生读。
师抓住“两全其美”、“前仰后合”“囫囵吞枣”“若有所思”等成语,鼓励学生再次积累成语,写在“小本本”上。
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逐段地给学生讲解。
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词语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六、作业
1、把这些成语抄在积累本上。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