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茯苓,又名茯神、茯苓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茯苓栽培技术是指种植茯苓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地、选种、施肥、管理等方面。

在正确的栽培技术指导下,茯苓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在茯苓栽培中,选择适宜的地块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茯苓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病虫害的地方。

同时,要避免在有害气体、污染源周围种植茯苓,以保证茯苓的生长环境纯净。

选用优质种苗也是茯苓栽培的关键。

优质种苗具有疾病抗性强、生长势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

在选择种苗时,应选择外形完整、无病虫害、品质优良的种苗,以确保茯苓的生长发育。

施肥是茯苓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适量施入有机肥、磷、钾等养分,有助于茯苓的生长壮大,提高茯苓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要控制好施肥的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茯苓生长异常。

除了施肥,及时浇水也是茯苓生长的重要环节。

茯苓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水涝,以免影响茯苓的生长。

在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频次,保证茯苓的正常生长。

在茯苓生长过程中,及时除草、松土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茯苓的竞争,保证茯苓的养分供应。

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茯苓的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茯苓生长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茯苓的健康生长。

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茯苓的危害。

总的来说,茯苓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地、选种、施肥、管理等方面全面考虑,确保茯苓的正常生长。

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茯苓栽培技术,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实现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学习茯苓栽培技术,为茯苓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茯苓的栽培技术一、引言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茯苓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栽培方法和技术要点。

二、茯苓的生态环境要求茯苓主要生长在东亚地区,对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要求较高。

具体要求如下:⒈温度:茯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摄氏度,最低生长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

⒉湿度:茯苓喜欢高湿度的环境,最适湿度为60-80%。

⒊光照:茯苓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半阴性植物,不耐寒冷和强烈的阳光直射。

⒋土壤:茯苓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土壤pH值应在⑸-⑸之间。

三、茯苓的繁殖方法茯苓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状茯苓繁殖和孢子茯苓繁殖两种方法。

⒈根状茯苓繁殖:将茯苓的根茎切割成块状,每块应保留一个芽眼,并且在阳光下晾晒一天,然后在湿润的苗床中插入土壤中,埋入土壤4-5厘米。

保持苗床湿润,并适时施肥。

⒉孢子茯苓繁殖:采集茯苓的孢子,将孢子用温水浸泡一天,然后在湿润的苗床中撒播。

保持苗床湿润,并适时施肥。

四、茯苓的栽培管理茯苓的栽培管理包括定植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⒈定植管理: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地,将根状茯苓或孢子茯苓定植在土壤中。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涝灾。

⒉水肥管理:茯苓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要定期浇水和施肥。

每隔20天左右浇一次水,每隔一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料。

⒊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茯苓虫等病虫害。

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

五、茯苓的收获和加工茯苓生长期为2-3年,一般在秋季进行收获。

收获后,应将茯苓的泥土清洗干净,晾晒后进行加工,可将茯苓切片或研磨成粉末。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茯苓的图片和相关栽培记录表。

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白茯苓、松薯等。

以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效。

临床主治痰多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主产地有安徽、福建、河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形态特征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

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

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

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

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

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

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

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

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

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

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

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一、生长习性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环境。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26℃。

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

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重粘土,盐咸地不宜种植。

二、制种1、母种制作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50克(去皮)、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茯苓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拥有丰富的医学价值。

茯苓的栽培技术对于茯苓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茯苓的栽培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适宜的气候环境茯苓比较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15~27℃。

平均年降水量应在1300~1800毫米之间,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除了温度和降水外,充足的阳光、温暖的土壤和适当的湿度对茯苓的生长也非常重要。

二、土壤要求茯苓适宜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土壤PH值应在5.5~6.5之间,过酸过碱的土壤都会对茯苓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适宜的土层深度为20~30厘米,太浅或太深的土层都不利于茯苓的生长。

三、种植方法(一)种植时间茯苓的种植时间应该在春季,以3月中下旬为宜。

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农民的习惯也是种植时间的考虑因素。

(二)繁殖方法茯苓一般采用分根繁殖,将根茎割成长3~5厘米,带有芽眼的种根块就可“插秧”。

插秧的时间一般是春季,插秧时应注意选择阳光充足的、排水良好的景区。

(三)栽植方式用小株分根栽植,间距一般为30~40厘米,每亩种植范围应在3300~2600株之间。

茯苓的栽植深度以种子4~5厘米左右为宜,同时栽植时应注意留出适当的空间供茯苓生长。

四、肥料施用要点茯苓喜欢肥沃的土壤,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避免使用化学肥料。

种子和前期生长期可使用有机肥15~20公斤/亩进行基础肥料施用,生长期的后期可用有机肥或者厩肥3~4次施用。

五、浇水方法茯苓对水分的需求相对比较高,但要适度,不能过多或过少。

一般以夏季的早晨和晚间为最佳浇水时间,日间避免浇水,以免产生伤害。

六、病虫害防治茯苓种植过程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比较多,常见的有根腐病、白粉虱、蚜虫等。

为了保证茯苓的健康生长,平时应该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防治。

小结:茯苓是中国传统优秀的药材之一,其栽培和采收也是非常讲究的。

只有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茯苓的质量和产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云南茯苓栽培技术

云南茯苓栽培技术

云南茯苓栽培技术
云南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
很高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云南茯苓的栽培技术:
1. 土壤选择:云南茯苓适宜在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

可以在旱田、湿地或山坡地进行栽培。

2. 种植季节:云南茯苓一般在春季或秋季种植。

春季种植适合气候温暖的地区,秋季种植适合气候寒冷的地区。

3. 繁殖方式:云南茯苓可以通过分株繁殖或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时,选择有生长力、无病虫害的茎蔓苓苔进行切割,每株保留1-2个芽眼。

播种繁殖时,可以将茯苓子种埋入土壤中,覆
土厚度大约为种子的2-3倍。

4. 栽培管理:云南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热带地区可以进行灌溉,其他地区则需要注意天气干燥时的浇水。

同时,要定期除草、松土,保持茂盛的生长。

5. 病虫害防治:云南茯苓易受到根瘤菌、蚜虫等病虫害的侵害。

可以使用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 收获处理:云南茯苓一般在生长2-3年后开始收获。

收获时,将地下茎连根挖掘出来,清除泥土后晾晒至干燥。

以上是云南茯苓栽培的基本技术。

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管理,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以提高产量和药材品质。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茯苓,又名木香,是一种中药材。

茯苓具有清心安神、健脾开胃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其药效显著,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茯苓栽培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其良好的栽培技术对茯苓的品质和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栽培的技术。

一、选择地块茯苓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它喜爱中性或微弱酸性的土壤,对钙离子的需求比较高。

因此,选择良好的地块非常重要,应当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营养丰富的沙壤土或火山灰土都是种植茯苓的理想土壤。

二、基本种植方法1.土地翻耕:在选好地块的基础上,首先需要进行土地翻耕。

耕地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使土壤松软,有利于茯苓的生长。

2.埋肥种苗:在翻耕完毕后,将肥料埋进土中。

埋肥方法为:将鸡鸭粪肥、有机肥、油菜籽渣等混合物按50公斤每亩的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均匀地铺在地表,然后与土壤混合。

这样不仅能够调整土壤的酸度,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够为茯苓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3.拔苗定株:在茯苓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进行拔苗定株工作,以确保每株茯苓植株间距均匀,保证光照充足,促进根繁叶茂,增加产量。

4.防治病虫害:茯苓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如蚜虫、乌头蝇、蛴螬等害虫以及黑腐病和白粉病等真菌病。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据实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并存的综合防治策略。

在施肥时也要控制肥料的用量,避免因施肥过量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三、茯苓栽培技巧1.药用价值高的茯苓品种有很多,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品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品种有长白茯苓、四川茯苓等。

2.茯苓喜温暖潮湿,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适宜降雨充沛的气候,因此,选择种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春天或秋天种植茯苓效果较好,可提高茯苓产量和品质。

3.茯苓生长需要光照,因此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

在育苗时也需要注意光照,给予充足的光照。

4.茯苓对水分的需求很高,要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

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

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

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一、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

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

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

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

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

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

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三、接种1、接种方法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

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

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

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1、茯苓种植地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几乎所有品种都需要足够的阳光照射,以保证产量。

2、茯苓在种植地要保证土壤温暖、松软,土壤深厚,有较高的肥力,土壤中的盐分要求低。

3、根据不同品种,应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因为不同品种对种植地的要求不一样。

二、种植方式
1、可以采用种子繁育的方法,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种子种植,在种子种植后,要及时施用肥料,以保证种子生长发育。

2、可以采用植株繁殖的方法,在茯苓已经成熟的季节进行植株分株,然后在适宜的地点进行种植。

3、也可以采用押植的方式,在茯苓植株完全成熟后,用木棒押住,把植株押进土壤中,这种方式也是一种种植茯苓的方式。

三、施肥
1、施肥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肥料,可以选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具体的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决定。

2、要及时施肥,在氮磷钾搭配比例较高的肥料比例中,氮肥可以用来促进植株的生长,而磷钾肥料可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以及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3、还要及时浇水,在栽培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
1、要及时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以防止病虫害。

2、要及时除草,以防止草本植物的侵入,并且减少土壤中寄生虫的发生。

3、要及时喷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发育。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安神等功效。

以下是
茯苓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选地
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在海拔500-1000米、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种植。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的土地,并保持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二、繁殖
茯苓可以通过分株繁殖和播种繁殖两种方式进行。

分株繁殖时,选取
健康的母株,在秋季或春季将其分成苗木,每个苗木应有3-4个芽眼。

播种繁殖时,将茯苓果实晾干后取出种子,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三、管理
1. 土壤管理:茯苓生长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于潮湿。


到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遇到连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

2. 施肥管理:春季和秋季是茯苓的生长高峰期,此时需要适量施肥。

可以使用有机肥或化肥,每次施肥量应控制在5-8公斤左右。

3. 病虫害防治:茯苓容易受到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等病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防治。

同时还要注意防治茯苓象、蚜虫等害虫。

四、收获
茯苓生长期为3-4年,一般在秋季或冬季进行采收。

采收时先将土壤
挖开,然后用镰刀将地上部分切断,再将地下部分挖出晾干即可。


苓的质量好坏与采收时间和方法密切相关。

以上就是茯苓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

《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一、茯苓概述茯苓概述:茯苓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学名Poriacocos,隶属于担子菌门蘑菇纲茯苓属。

茯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药用文化,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

茯苓的生物学特性茯苓菌丝体白色,有横隔,多核,生长温度范围为2535℃。

茯苓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菌丝生长期、原基形成期、子实体形成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茯苓菌丝对土壤、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在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精细调控,以保证茯苓的高效生长。

茯苓的药用价值及市场需求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益胃、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里的神仙草”。

茯苓的主要药用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随着人们对茯苓药用价值的认识加深,茯苓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茯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中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为了满足市场对茯苓的需求,提高茯苓产量和质量,研究茯苓的高效栽培技术和实践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药用真菌,其生物学特性和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茯苓的高效栽培技术和实践指南,有望为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茯苓高效栽培技术茯苓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土壤选择与改良、菌种选择与培育、栽培基质选择与处理、播种时间与播种方法、温湿度控制、光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时间与方法以及加工工艺流程。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茯苓,科学名称为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药用真菌。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具有健脾益胃、清热利湿、镇静安神等功效。

为了保证茯苓的质量和产量,合理的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翻土、施肥、灌溉、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

一、选地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但要求排水良好且含水量适中。

栽培前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选择沙质或壤土质地较好的土壤,pH值在5.5-7.0之间最为适宜。

同时要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水浸湿。

二、整地和翻土在选好地点后,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和翻土。

首先,对土地进行石块和杂草的清除,以免影响茯苓的正常生长。

其次,翻土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通气性,可以适量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

三、施肥茯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适时施肥。

一般来说,茯苓喜欢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腐熟堆肥等。

可以在翻土时将有机肥料均匀撒在土壤上,并轻轻翻拌,使其均匀分布。

四、灌溉对于茯苓的栽培来说,适量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茯苓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不能过湿。

一般来说,每隔2-3天进行一次适量的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适中即可。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燥的时候,要增加浇水的频率,保证茯苓的正常生长。

五、病虫害的防治茯苓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茯苓疫病、炭疽病、蚜虫等。

为了保证茯苓的健康生长,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一方面可以适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药物喷洒或人工清除的方式进行防治。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茯苓的营养管理,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茯苓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翻土、施肥、灌溉、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

只有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才能保证茯苓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种植者来说,要加强对茯苓栽培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茯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茯苓的栽培也有助于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中药资源。

茯苓旱田栽培双引接种试验研究

茯苓旱田栽培双引接种试验研究
然风干当松木横断面出现裂纹时, 开始锯筒, 锯筒长度为 4 0
c 然后, “ ” m, 堆成 井 字形 , 行 自然 干燥 , 进 当松 木两 端 停 止 分 泌松脂 , 敲之发 出清脆 响声 , 即可下 窖接种 。
2 1 成 活率 .
对 照组成 活 窖数 为 47窖 , 活率为 8 .%; 4 成 94
维普资讯
安徽农 业科学 , u ao A hi g .c 20 。 ( ) 0 .0 J r l f nu A n Si 06 3 3 : 0 56 o n . 4 5
责任编辑
庆喀 责任校试 验 研 究
刘 游平 , 朝阳 , 振华 , 会理 , 振武 , 裴 2方 刘 4胡卫东 , 2郑国纯 , 2胡四清 , 韧 , 2 余 付洪生
18 判定标 准 .
于料筒上 , 便于远距离运输_。但单一“ 2 J 菌引法” 易致段木接
不上种 、 不上菌 _。 因此 , 3 J 茯苓 栽 培 上 单一 接种 方 法 常致 生
在湖北省英山县陶河乡英太寨村苓农刘振
产效益低 , 易挫伤苓农积极性。为此 , 笔者于 20 年在茯苓 03
组 有 4 . 。 同时 , 54 g 5 两组 问经 济效益差 别明显 。
关键 词 茯 苓 ; 田栽 培 ; 引接 种 旱 双 中图分类号 S 6 、 2 57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01 ~ 61 060 — 50 O 57 61( 0)3 00 一 l 2
茯苓是常用 中药材 , 畅销港澳、 日本 、 韩国、 新加坡和美 洲等地…。其栽培接种方法有多种 , 1 目前普遍采用菌引法,
优点是 采用微 生物分 离 、 养技术 , 育成纯 菌种 , 后接种 培 培 然

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试验研究

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试验研究

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试验研究摘要对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的试验组与单纯的茯苓旱田栽培的对照组间在菌丝生长期、菌核生长期、全生长期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

2组间在接种成活率、结实率、单个最大苓重、单窖产量等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别。

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的试验组、对照组净收益分别是旱田种植芝麻的传统组净收益的7.23倍、7.88倍。

试验组的总体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高出8.95%。

关键词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似甘薯,常用作中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长期以来,茯苓在山坡新鲜未开恳林地种植,存在生产周期长、产量不高、松树消耗量大的缺点,为了解决茯苓种植传统地块选择问题,笔者进行了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试验,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母种来源母种来源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2005年﹑2006年在湖北省英山县陶河乡英太寨村采样分离的菌种。

1.2栽培种培养按常规营养原料配置,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

1.3备料在2007年2月下旬,凭林业部门采伐许可证,采伐休眠期松树次生材。

伐倒后,进行修枝削皮,当削皮的松木干燥至横断面出现裂纹时,开始锯筒。

锯筒长度为40cm,然后推成“井”字型,干燥,当料筒两端停止分泌松脂,敲之发出清脆响声时,可供下窖接种。

1.4栽培处理试验苓场为湖北省英山县陶河乡英太寨村苓农家旱田。

选择一块600m2旱田,东西向分成3块,每块均为200m2。

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只栽培茯苓;试验组:既栽培茯苓,又种芝麻;传统组:只种植芝麻。

苓场平整为厢宽55cm,沟宽20cm,沟深25cm。

2007年5月20日下窖,单排下窖,双引接种。

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下窖440窖。

当茯苓接种成功后,试验组、传统组于2007年5月20日同时播种250g芝麻。

1.5栽培管理下窖接种后掩土使厢背呈龟背形。

雨时注意清沟排水,雨后注意松土防板结。

清除杂草,防牲畜践踏苓场。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选场建场:栽种茯苓的场地应选择沙质土壤,坡向南、西南或东南,坡度15 °~25 °。

无白蚁滋生,未种过庄稼或3年内未栽种茯苓的生荒地。

选好的苓场应及时深挖,深度不能浅于50厘米,并拣净石块、树根、杂草。

挖场一般在冬季进行。

苓场翻挖后经暴晒、干燥备用。

按种前顺坡挖窖,窖距20厘米左右。

接种后根据苓场坡度及山势,修挖3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形成厢场,以便于管理。

栽培管理:
1、查窖补种:接种1周后适时检查,若未传引或引种被杂菌污染,应立即换补。

2、清沟排渍:接种后经常疏通排水沟,防止水渍及窖面水土流失。

3、及时覆土:随着菌核逐渐生长膨大,窖面表土常发生龟裂,使水分渗入,导致菌核腐烂。

离土表较浅的菌核常长出土面,应经常检查,及时覆土,加以保护。

4、修筑围栏:在苓场周围修围栏,防止人畜践踏,影响菌核生长。

5、病虫害防治:
(1)病害:茯苓生长期间,木霉、青霉、根霉等易浸染料筒及菌核,造成病害。

防治方法:种植前苓场要翻晒多日。

料筒及菌种要严格挑选;菌核生长期注意防渍。

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2)虫害:主要有白蚁、螨及茯苓虱(一种昆虫),噬害木片菌引及茵核。

防止白蚁方法:选场忌北向及无白蚁潜居的场地。

发现白蚁为害,立即挖除蚁巢,或用亚砒酸、西维因等药物毒杀。

螨类使用氯杀螨砜或洗衣粉(烷基苯磺酸钠),茯苓虱使用西维西水剂驱杀。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茯苓适应能力强,******茯苓分布较广,从海拔50米到2800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米,分布较多。

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厘米。

茯苓为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

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来源。

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

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 %时,孢子大量散发。

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

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50%-60%、土壤含水量以25%-30%时为******。

茯苓栽培方式较多,用木段、树根及松针(松叶加上短枝条)均可。

目前生产区,主要是利用茯苓菌丝为引子,接种到松木上,菌丝在松木中生长一段时期后,便结成菌核。

1.选苓场和备料(1)选苓场宜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

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一80厘米,长和宽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

苓场四周开好排水沟。

(2)备料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俗称“剥皮留筋”。

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

削好的松木就地架起,使其充分干燥,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着有清脆响声时,再锯成65-80厘米长的木段,置通风透光处备用。

约至6月份把木段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2菌种准备菌种也叫引子,分菌丝引、肉引和木引三种。

茯苓培植技术

茯苓培植技术

茯苓培植技术作者:陈立红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6期陈立红(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甘肃天水741020)茯苓是常用的主要中药材,为菌生块状菌核体。

现代医学证明,茯苓富含茯苓多糖,具有清热解毒和利湿抗癌的功效,临床已用于膀胱癌、肺癌和宫颈癌的治疗,又是保健食品原料之一。

因此茯苓在中医药用和保健食品开发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

1 菌种来源茯苓的一级原种由科研单位培育,二、三级栽培菌种由菌种生产厂家培育或生产者培育生产。

栽培茯苓在田间气温达到12℃以上时进行,栽培原料专用松木,以利用华山松、油松抚育时出产的松梢、松枝和小径木作松材原料,每窝栽培需要15kg木材原料。

2 培菌制料菌材制备以秋冬两季生产的为好,选用无病虫和杂菌感染的松材原料锯成75~80cm木段,对直径3cm以上的木段要进行加工制棒,顺大面削箱刮皮,宽2cm,中间间隔留皮3~5cm;防霉防感染,晒干备用。

茯苓菌种培育周期需45~50天,需要提前组织订购或生产。

3 栽培选地栽培茯苓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地作栽培地,坡度20°以下,土层100cm 以上,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最好,栽培密度似其面积而定,每窝用地150~160cm2。

旱地采用水平横行,潮地采用顺坡竖行,窝行距50cm×50cm。

4 整地接种栽培地块在冬前全面整地,深翻30cm以上,拣净草根石块,让土壤充分熟化,消除地下病虫害和杂菌感染,春季再翻1遍,翻耕打细,布设窝台,窝深15cm,栽培按窝配放菌材,大料放窝底,小料配上面,削箱面贴紧,把菌种接贴在菌材的侧面,正面或菌材中间,用八成干松枝松梢填平菌种菌材缝隙,上覆盖熟化土10~12cm,培成馒头状的窝面。

5 管理措施栽培后半个月全面检查1次接种情况,刨开窝面覆土,如果松梢菌棒上出现乳白色菌丝体,就证明接种已经成功,否则需补接菌种。

2种长度料筒旱田栽培茯苓的比较试验

2种长度料筒旱田栽培茯苓的比较试验

2种长度料筒旱田栽培茯苓的比较试验刘振武;王飞;游平;郑威;方振华;裴朝阳;刘会理;胡卫东;胡四清;冯矫正【摘要】采用2种长度料筒对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进行了旱田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料筒长(75 cm)的对照组全生长期为173 d,料筒短(50 cm)的试验组只有138 d.对照组结实率94%、单个最大苓重6.3 kg、单窖产量2.1 kg,试验组结实率98%、单个最大苓重6.5 kg、单窖产量2.5 kg.对照组每日料筒分化量为46.24 g,比试验组高出2.76 g.对照组净收益2 496.00元,比试验组低984.00元,但试验组比对照组用料量少砍40株15龄松树.【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06(003)001【总页数】3页(P129-130,134)【关键词】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旱田栽培;料筒长短【作者】刘振武;王飞;游平;郑威;方振华;裴朝阳;刘会理;胡卫东;胡四清;冯矫正【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英山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英山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64;湖北省英山县财政局,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英山县科技局,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英山县科技局,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英山县科技局,湖北,英山,438700;湖北省英山县科技局,湖北,英山,438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大别山区大规模栽培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1,2]。

长期以来,茯苓栽培均用松树木材,木材料筒长度常为70~85 cm[3,4]。

采用这个长度,每窖茯苓需要较多木材,常常达到8~10 kg,高者达到12~15 kg。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1. 简介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镇静安神、利水消肿、调理脾胃等功效。

由于其药效显著,茯苓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茯苓的大规模栽培已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栽培技术,以帮助种植者有效地进行茯苓种植。

2. 适宜环境条件茯苓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气候条件茯苓适合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喜欢暖湿环境,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7℃,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湿度方面,茯苓生长期间需保持在60%-80%的相对湿度。

2.2 土壤条件茯苓适宜生长在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pH值应在 5.5-7.5之间。

土壤质地以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为宜。

同时,茯苓也对土壤排水性要求较高,不耐涝,需避免积水。

3. 栽培技术步骤3.1 种苗选择茯苓种植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种苗。

种苗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茯苓生长情况和产量。

种苗应挑选健壮、无病虫害的,根部完整、无病害的茯苓菌丝体。

3.2 地块准备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茯苓的种植基地。

在种植基地上进行除草、平整和松土等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3 播种和接种将茯苓菌丝体通过播种或接种的方式引入土壤中。

在准备好的种植基地上,按照一定的密度将茯苓菌丝体均匀撒播或接种到土壤中。

3.4 管理和保养茯苓的生长期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和保养。

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浇水时要注意避免过多或过少,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施肥时可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进行补充。

3.5 病虫害防治茯苓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对茯苓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

可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使用生物防治剂等,进行有效的防治。

3.6 收获和加工茯苓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的第二年春季进行。

茯苓种植调研方案

茯苓种植调研方案

茯苓种植调研方案一、研究背景茯苓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主要应用于中风、水肿、胃肠疗效等领域。

众所周知,茯苓种植是一项有前途的农业产业,而且茯苓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考虑到这些因素,本研究旨在调查茯苓种植相关情况,从而为茯苓种植提供一份方案。

二、目标1.调查茯苓种植地点;2.调查茯苓栽培技术;3.调查茯苓商业价值;4.制定茯苓种植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定性研究:访谈农民和茯苓加工商,以了解他们对于茯苓种植的看法、茯苓种植的商业价值、茯苓市场行情等。

•定量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茯苓种植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壤、气候、人工费用、种植周期、关键影响因素等。

四、实施计划1. 调查茯苓种植地点时间: 一个星期内容: 实地调查,了解茯苓种植地区的土壤、气候、水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

目标: 选择适合茯苓种植的地方。

2. 调查茯苓栽培技术时间: 一个月内容: 调查茯苓的生长环境、种植方法、种植要求、收割及加工环节等茯苓栽培技术的详细情况,并对茯苓的产量进行测算。

目标: 了解茯苓栽培技术,为茯苓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3. 调查茯苓商业价值时间: 一个月内容: 了解茯苓市场需求量、价格变化趋势、茯苓加工情况、茯苓最终产品等对茯苓商业价值的影响,以评估茯苓种植的商业价值。

目标: 评估茯苓种植的商业价值。

4. 制定茯苓种植方案时间: 一个星期内容: 通过研究调查结果,制定茯苓种植方案。

目标: 制定一份可行的茯苓种植方案,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策略性建议。

五、预期成果研究结果将提供有关茯苓种植的详细信息,包括:1.茯苓种植地点的选择;2.茯苓栽培技术的详细情况,包括种植要求、收割及加工环节等;3.关于茯苓商业价值的调查结果;4.茯苓种植方案以及相关技术指导、策略性建议等。

六、参考文献1.王明. 茯苓.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2.Yu X, Luo M, Wang H, Zhao M. Areas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Poria cocos revealed by Maxent ecological niche mo deling and field survey in China [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7, 95: 194-202.3.Shen J, Zhang J, Lian J, et al.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water extract/chromatographic fractions of Poria cocos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18): 8523-85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和对照组间没有明显差别 ,因而全生长期 2 组间同样也
没有 显 著差 异 。
表1 茯苓旱 田立体 生态栽培对 生长期 影响 d
1 母种来 源 母种 为 20 . 1 00年和 20 年在湖北省英 山 01 县陶河乡英太寨村采样分离的 z 号。 .
2 成活率 . 2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栽培 4 0 , 窖 对照组成活
1 材 料 与方法
1 栽培管理 下窖接种后。 . 6 掩土使厢背呈龟背形。 雨时注 意清 沟排水 , 雨后注意松 土防板结: 清除杂草 , 防牲 畜践踏
苓场: 后期结苓“ 冒风” 时及时掩裂培土 。
2 结 果与 分析
2 生长期 由表 1 . 1 可知 , 菌丝生长期和菌核生长期试验
周期长、 产量不高 、 松树消耗量大的缺点【 茯苓地道性发展 1 ] 。 有随地域变迁的特点 , 遵循“ 相对稳定 , 不断选择” 的原则闭 。 随着 , 人们 日益关注健康 , 茯苓需求量不断扩大 , 于是开 始 大面积种植 , 但随之带来 了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 境问题唧 。因此 , 解决茯苓大面积栽培场地替代问题 已十分 迫切。同时 , 目前茯苓栽培均是单一生物产品模式 , 没有立 体生态栽培模式报道 。因此 , 笔者于 20 年在茯苓主产 05 区湖北省英 山县陶河乡进行茯苓旱 田立体生态栽培技术试 验研究 , 旨在进一步验证茯苓旱 田栽培的可行性 , 并对茯苓 旱 田立体生态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表2 茯苓旱 田立体生态栽培对产质影响
1 备料 采伐休眠期松树次生材 。 . 3 伐倒后 , 修枝削皮 , 当
削皮的松木干燥至横断面 出现裂纹时 , 开始锯筒。 锯筒长度
为 4 再J 0e m, mT成“ ” 井 字型 , 干燥到料筒两端停 止分泌松 脂, 敲之发出清脆响声时, 即可供下窖接种。
湖北英 山 4 80 ;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 。 3702 . 湖北英 山 480 ;瑚 北 省英山县科技局 , 3703 湖北英 山 4 80 ;. 3704 湖北省英山县财政局 , 湖北萸 山 480 ) 370
摘要 探讨 了茯苓旱 田立体生态栽培技术 , 结果表明: 茯苓旱 田立体生态栽培的试验组与单纯的茯苓旱 田栽培的对照组间在 茵丝 生 长期 、 茵核生长期 、 全生长期 、 接种成活率、 结实率、 单个最大苓重 、 单窖产量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别 ; 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 的试验 组 、 照组净收 益分 别是 旱 田种 植芝麻 的传 统组 的 7 37 8 , 对 . 、. 倍 而试验组 还有 种植 芝麻的收 益 , 总体经 济效益 比对照组 高 出 8 7 2 8 故 . %。 9
1 栽培种培养 按常规营养原料配置 ,培养料装袋 , . 2 灭
菌, 接种。
48 , 3 窖 成活率 9. %; 9 5 试验组成活 4 0 , 5 窖 成活率 10%。 0 2 组间没有明显差别。 23 产量 由表 2 以看 出, - 可 结实率 、 单个最大苓重和单 窖产量方面 , 试验组和对照组问没有明显差异。
维普资讯
安 徽农业 科学 , u a o A h i . c 20 , 44 :9 ,6 J r l f n u A Si 06 3 ()627 1 on .
责任 编辑 朱 永和 责任 校对 朱 永和
茯苓旱 田立体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刘 振武1 , 刘会理 , 游平t , 裴朝阳3 振华4 , 方 胡卫东3 胡四清3 矫正3郑 冯 , 成贵4 , 王飞1( 理 中 1 工专 瑛山
1 苓场选择 旱 田60 2 . 4 0 m, 东西向分成 3 , 块 每块 2 0 2 0 m。
1 栽培 处 理 . 5
1 . 试验分组。分 3 : .1 5 组 ①对照组 , 只栽培茯苓 ; ②试验 组, 既栽培茯苓 , 又种植芝麻 ; ③传统组 , 只种植芝麻。 1 . 苓场整理 。苓场平整 为厢宽 0 5m, .2 5 . 沟宽 0 0 沟 5 . 2 m,
关键 词 茯 苓 ; 田; 旱 立体 生 态栽培
中图分类号 ¥ 6.2 4 5 7 ". 4 3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 6 120 )4 09 — 1 57 6 1(0 60— 6 20
长期 以来 , 在山坡新鲜未开垦林地种植茯苓 , 存在生产
20 年 5 2 05 月 0日同时播种 20 芝麻种子。 5 g
深 05 . m。 2 1 . 双引接种。05 5 2 下窖, 53 20 年 月 0日 单排下窖, 双引接种 。 1 . 栽培窖数 。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下窖 40 .4 5 4 窖。
2 产质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 比, . 4 单个大小一致, 货色 、 货 质都好 , 货样整齐度高 , 成品率极高。 2 经济效益 20 年芝麻 、 . 5 05 茯苓单价分别以 9 0 妇、 . 元/ 0 3 元,g , . k 计 茯苓旱田栽培的对照组 、 6 试验组经济效益分别 是未栽培茯苓旱 田的传统组的 7 3 、. 倍。试验组 由 . 倍 78 2 8 于增加了芝麻的收益 , 总体净收益为 2 3. 元 , 9 0 比对照组 7 5
种成活率 、 生长期 、 结实率 、 单窖重量 、 最大单个苓重等方面 均没有影响。 () 2 试验结果表明 , 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是可行的 , 它不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的茯苓 只能在新鲜山坡未开垦 林地栽培的历史 ,而且还改变 了传统 的茯苓栽培窖面上不
高 出 89 .7%( 3 。 表 )
1 . 芝麻种植。当茯苓接种成功后 ,试济效益 的影 响 l r
3 小 结
() 1试验结果表明, 茯苓旱 田立体生态栽培对茯苓的接
基金项 目 黄冈市科技创新项 目。 作者简 介 刘振武(97 )男, 16一 , 湖北英山人 , 高级教师 , 生物学教 学 从事 疆科研 工作 。 收稿 日期 2 5 1 2 o0 .O-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