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随笔黄玉鹏

合集下载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与反思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与反思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与反思第一单元习作指导猜猜他是谁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2.选定内容:(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水文:我的好朋友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

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文书。

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

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入读书时间了,而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 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看吧。

”那些没带书的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

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东西。

例如:美术课要用的剪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 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

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 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

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长也做得非常尽职。

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一一夏优璇,她就是我那个爱看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

开头简介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夏优璇爱看作文书的特点。

通过爱帮助人的具体事例的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夏优璇的善良、 热情O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能照样子写一写我同学的外貌。

教学要求:1. 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海燕》听课心得体会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海燕》听课心得体会 冀教版

《海燕》听课心得体会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

按理来说,在一节课内围绕目的组织教学,并顺利完成任务,这才是一节好课,甚至优质课。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事与愿违:教学设计难以实施,致使不能顺利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如执教《海燕》时就很不如意:一是,预设的三维目标中“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没能成行;二是,分角色朗读没能进行。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主要调控力度不够,随机应变的灵活性不强。

当示范性朗诵结束后,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赐教”。

不少学生给予“高度评价”:有的认为有感情,表达了对海燕的赞美;有的说有气势,显示的海燕的英雄气概……其中一个学生嬉笑着征求我的意见:“老师,你想听实话还是假话?”此时此刻,我是既惊喜又担心。

惊喜的是,他专心听课了;担心的是,处理这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势必影响任务的完成。

既然学生提出来了,怎能不让他说?得知我“听实话”的态度,他得意地说:“老师,你读错了一个字:你把‘它们这些海鸦啊’的‘啊’读成‘呀’了。

”在对他“认真听讲、关心老师”精神当众表扬一番之后,我还固执己见,自以为这是在朗读实践中的变音现象。

不假思索地当众解释,并随机板书:“啊”如果出现在句末,其读音随着它前一个字尾音的不同而变化。

在这里,“啊”前边是“hai”,尾音是“i”,与“a”连读就是“呀”(其实,它前一字“鸦”,下课闲暇一看,羞得一头露水)。

接着,从前一篇课文《雷电颂》中找了几个例子,比较说明“啊”的变音规律,简直是“胸有成竹”,“振振有词”。

这一拓展不要紧,五六分钟过去了。

也许,学生学到了一些朗读知识,但下面的环节得灵活处理才是明智之举。

可我依然按部就班。

在让同学从正面分析海燕的形象时,又节外生枝。

一个女生突然提到,文中写“狂风紧紧抱起……尘雾和碎末”对海燕起到反衬作用。

当她说明理由,我跟她一块交流:“这是直接写海燕吗?”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侧面描写。

当我刚说出“待会儿再讨论侧面描写作用”时,又突发奇想,欲趁机品味语言:“摔”PK“甩”(因为老教材一直沿用“甩”)。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和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和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和反思很多年来,语文课备受诟病,被国人指责为“少慢差费”,新课改进行以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就尝试着单元整体教学。

2014年11月6日—7日,我和王慧娟老师到北师大万宁附中参加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举行的全省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研活动,聆听了由海口实验中学徐芹老师执教的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展示课,深受启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徐芹老师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和带给我的收获。

很多年来,语文课备受诟病,被国人指责为“少慢差费”,新课改进行了10年,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听了徐芹老师的这节课,我看到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曙光。

徐芹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包括一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篇幅都很长。

以往我在教这三篇课文时,前两篇一般至少都各需要4个课时,第三篇至少要1个课时,一共要9个课时,而徐芹老师只需要2个课时就够了。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很多老师教学小说,一般是每篇课文都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出发,条分缕析,怎么不耗时呢?徐芹老师没有这样做,她只抓三要素中的人物这一要素,把目标定为: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方法。

对于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她也不是每个人物都品赏,而是三篇各抓住一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林黛玉,祥林嫂,老人。

在品赏这三个人物的描写方法时,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根据需要,择要品赏。

品赏林黛玉时,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这些描写的赏析来引导学生完成对林黛玉形象的品赏。

而对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品赏,徐老师只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进行赏析,组织小组讨论: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外貌的变化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渐地、一步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以《珍珠鸟》一课为例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常用版)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以《珍珠鸟》一课为例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常用版)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以《珍珠鸟》一课为例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以《珍珠鸟》一课为例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语文教学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实现自身认识、思维、个性等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通过一课三上的反思,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四年级上学期,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由新海实验中学小学部组织的四所学校对“三案六环节”模式研讨的同课异构活动。

上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20课《珍珠鸟》,为了能把课上好,为此我在本校进行了试讲。

一上《珍珠鸟》——在问题中反思学习第四自然段教学片段:师:第四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生:五句话。

师:谁愿意把第一句话读一读?生读。

师:你从第一句中读懂了什么?生:我从“只在笼子四周活动”读出了小珍珠鸟胆子很小。

生:我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读出了小珍珠鸟很淘气。

师:那你能读出小珍珠鸟胆子小和淘气的感觉吗?生读。

师:谁愿意读第二句?生读。

师:你从第二句中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小珍珠鸟胆子越来越大。

师: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生:渐渐地它胆子大了……这是我第一次上《珍珠鸟》的教学片断。

对于重点段第四段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问答的方式。

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最终导致课没上完,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课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蜻蜓点水,重点不突出作为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课堂让学生获得足够多的知识,于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满堂灌”这条路。

慢慢地“一问一答式”便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特点。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需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必然会分散目标,导致教学内容被平均化,知识点自然就讲得不透彻,犹如“蜻蜓点水”一般,重点不突出。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听课之心得
伊旗二中白燕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好多新教师,为校园增添了生机,记得开学第一天的会议上,新教师的自我介绍就很精彩,一个个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再读,名校的本科生,一张张意气风发的面孔,彰显出智慧与精神,在近一个月的接触中我看到了这些新教师的努力与工作的认真态度,觉得很欣慰,我为学生高兴,为学校高兴。

但同时我感到了一种危机感。

这些天听了部分新教师汇报课,每节课都有新的亮点,从教学过程的安排,从教师的教态,每位教师身上都散发出优秀教师的气质,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落后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此刻对这句学无止境的理解尤为深刻,有些道理明知是对的,可是只有自己亲身感觉到才能领会。

这周新教师的汇报课还在继续,我将继续去听课,学习,从每位教师身上吸取闪光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去年觉得自己是很勤快的了,每天早早的起床和同学们练习小号,中午给特长生练习钢琴,下午大课间给特长生唱视唱,听音练耳,但是现在每天等我早上来练号的时候,我能看得很多新教师的身影,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忙碌的?人的事业就像长跑,如果不抓紧前进,那么我就会被慢慢的落在后面,等跑到后面的时候就会慢慢的习惯那种后面的感觉,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靠后已经是最后了。

我没有想过自己在事业上要有一番何等的作为,但是我最起码要做到对的起自己,对得起人民教师的称号,对每位孩子负责,对
每位家长负责,所以我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尽我所能把我的音乐课上好,希望会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作者:黄书丽王玉楠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3期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地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在变化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改变。

在新课改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更大的挑战。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既是新课改关注的焦点,也是新课改的需要突破的难点。

在新一轮语文课改的带动下,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要在实践中探寻一条提高教师个人素养与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的新途径。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把自己的课堂实践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从中不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其中的规律,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让教育教学工作更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优化一、引言课堂教学是一门不断提升的艺术,而合理、系统的教学反思则有助于这门艺术的不断升华。

身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一生的工作时光也许会有30几年,如果他从不进行教育教学反思,那么他的教学生涯是悲哀的、止步不前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载,更要成为反思的开拓者、实践者。

教学反思的主体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突破口,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及结果的过程。

反思的实质是就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交流,反思为这两者提供了捷径,也为它们之间的沟通提供了纽带。

反思就是反省、思索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

身为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也要成为新课改教研当中的骨干力量。

努力使自己在实际的反思教学中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角色的分配,我们既要做学生的教练员,也要做学生的陪练员,还要成为学生们的知己。

现实地说,在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转换好自己的位置,就会让教学失去目标、失去动力。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珍珠鸟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珍珠鸟 优质版教案

课题4*珍珠鸟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解析】《珍珠鸟》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谊,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叙述,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为刚来家的一对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住处,开篇的“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写小珍珠鸟与作者由疏远到亲近的情感变化过程,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课文语言生动,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把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交融描绘得微妙细腻,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体现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1.认识“蔓、幽”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重点】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程设计一、回顾方法,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快速浏览之前学过的三篇课文,作者都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情感的?预设1:《白鹭》是通过对白鹭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2:《落花生》一课是作者借助落花生的特点来表达要做有用的人的人生感悟。

预设3:《桂花雨》一课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继续引导:这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本课的作者想要借助珍珠鸟表达什么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珍珠鸟》。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创作》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创作》

听课记录课程名称: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创作》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初步具备独立创作短文或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树立积极向上的创作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以一段自己创作的简短诗歌或散文作为开场白,声情并茂地朗读,营造出一种文学创作的氛围。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即“尝试创作”,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或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文学创作的奥秘。

”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的开场白所吸引,认真聆听并思考教师的问题,对即将开始的创作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设计新颖,以教师的个人创作为引子,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理论讲解:•教师首先讲解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和要素,包括主题选择、构思、起草、修改等步骤,以及语言、结构、情节、人物等要素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对文学创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点评:理论讲解环节系统而全面,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创作指导和知识储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创作活动。

2.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学生作品或经典文学作品片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其创作特点和表现手法。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和灵感激发。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让观察成为学生习作情感之源

让观察成为学生习作情感之源

经验交流新课程NEW CURRICULUM让观察成为学生习作情感之源黄玉梅(福建省福鼎市秦屿第二中心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现结合习作教学,谈谈我在习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诱发观察动机,激起习作情感习作离不开观察,离开了观察,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因此,只要我们教师经常引领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感受,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的行为接触到的,都纳入自己的写作中去,想自己之所想,行自己之所行,感自己之所感,真情地倾诉自己所要表达的实感,学生的笔下就会有生命气息,就会倾诉自己的习作情感。

如,有一次刚上课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蝉正伏在窗户上鸣叫。

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想把它捉在手里。

“何不来个习作?”我一时兴奋,心里想着趁此机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即兴诱导学生认真观察蝉的外形,再请一位学生仔细捉蝉。

要求学生把观察捉蝉的经过写下来。

”一位学生这样写着:“‘知了,知了’,一阵美妙的音乐声从远处传来,一个黑乎乎的身影扑闪着翅膀飞到了教室的窗户上。

小东笑眯眯地在一旁仔细打量着它,模样可真不赖。

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不停地眨巴着,翅膀上锈着金色的丝线,腹部像涂了蜜似的,微微泛黄,细长的触角左右摆动。

它真是一个闲不住的歌唱家,放开嗓门纵情歌唱,晃动着两条腿跳起欢乐的舞蹈。

它真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唱歌家,一个盖帽的‘周杰伦’。

”试想,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细致地观察鸣蝉,细节描写能如此细腻、突出吗?写出的文章能如此精彩吗?二、激发观察兴趣,激起习作情思叔本华在《生命旅程》一书中说过:“当我们年少的时候,稚嫩的心灵常常被当下的事物所吸引,我们是如此的神情专注,以至任何力量也无法转移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除了它们,万物都不存在。

明天不封阳台

明天不封阳台

同学们,我们刚才倾听了鸽子的诉说,倾听 了儿子的心声,倾听了大自然的哭诉,我们又倾 听了作者的心声,想不想听听老师读了这篇文章 后的心声。 但愿天空永远是雄鹰展翅翱翔的舞台; 但愿绿色永远装点我们的生活; 但愿湖水永远映照出鱼儿欢快的倩影; 但愿地球永远是人类诗意生活的乐园。
1、文章结尾说鸽子是儿子“新结识” 的“朋友”。那么儿子的“老朋友”是 谁呢? 2、儿子为什么把一块不起眼的草坪和 一些小动物当做“老朋友”呢? 3、现在这些“老朋友”从儿子的生活 中消失了。所以儿子见到眼前这只受伤 的鸽子,内心格外的亲切和惊喜。他的 这种惊喜之情是通过怎样的神态和语言
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 面对这只受伤的鸽子,面对 即将封上阳台的父亲你想说 什么呢?
此时此刻,这只鸽子一定 有很多的话向人类诉说,你 能替鸽子把它想说的话说出 来吗?
原来,这只偶然间闯入的鸽子是一 只受伤且怀有身孕的鸽子,她在都市上 空艰难地飞行,它想要找寻一处暂时栖 身的地方,治疗翅膀上的伤口,孵育出 蛋里的孩子。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都 市森林中,鸽子终于找到了一家阳台, 那就是作者家还未封闭的阳台。
明 天 不 封 阳 台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
杜 卫 东
王斌锋
学习目标:
1、把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2、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 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 展的思想。
一只鸽子竟然能够轻易改变父 亲的决定。那是一只怎样的鸽子 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划出文中 描写鸽子的语言。
1、给红体字注音并补充完整括号内生字(每题5分,共30分) 龟裂 鳞次栉比 翘望 悖论 孵育 喧嚣 2、 下列划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分) A、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已经把萋萋的荒草、悠悠的土路永 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形容房屋等密集) B、封了阳台,岁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指声音杂乱,不清净) C、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 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指像乌龟壳一样裂开) 3、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 _____________——明天______________——明天 ____________。(30分) 4、请你为保护动物写两条宣传标语。(20分)

南安市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天教学反思3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

南安市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天教学反思3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

(教学反思参考3)秋天《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

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

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

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

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课后看来,觉得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

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

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名师教材教法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之我见》

名师教材教法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之我见》

教材解读及教学实践交流材料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之我见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一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写一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孩子们的想象世界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这次习作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困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想象组织成文,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出所变形对象的个性特点来。

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既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也能有序、有趣地成文。

1.审题指导:“变形记”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将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否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我们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变形世界的奇趣。

2.思路导航: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写出奇趣来,就要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想象是被情感激起,又受情感支配的。

情浓,想象的空间就越能令人心驰神往。

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冲破事物的表象,写出其与“我”的心情相通的情味。

(1)变形的事物必须是自己熟知的,要根据已有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哦!注意要运用联想的手段: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

(2)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寄托于变形的事物中,让变形的事物成为自己所看、所听、所闻、所感的生活体验的宣泄口,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

3.技法点拨:(1)运用联想的手段: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或者它的反面,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或本质特点,并进行推测想象,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这样才能展现奇特的想象。

(2)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确定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的生动、具体。

五上:3桂花雨

五上:3桂花雨
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 桂花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和幸福。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思乡之“情”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

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

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甚 至说是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 可是母亲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可 以看出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4、朗读点评,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读正确 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唱读 读流利 不重复、不顿读、不读破句子 有感情 语调、语速、节奏、停顿、重音

7分钟
• 感知内容
为什么说是“桂花雨”,这样说有什 么好处?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 雨一样。
形象贴切,寓于 无限的欢喜,体现出 摇桂花的乐趣。
一 • 导入新课(1分钟) 二 • 研读课文(14分钟) 三 • 赏析语言(15分钟) 四 • 课堂总结(5分钟) 五 • 当堂检摆好书本文具 及时擦净黑板 静候老师上课
2 开课常规
师生相互问好 班长报告人数 进行每日一吼 出示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四条,需要老师每节课提前两分钟站 在教室门口,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开课常规”四 条,需要老师每节课都坚持实施,不可省略。
拓展延伸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 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人 物或家乡的特产。
模仿写句:听到_________________, 总会使我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二)

《登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二)

《登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二)永登一中王玉鹏【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1、背诵全诗。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题解[导语设计]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

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

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诗人简介](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2023年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2023年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2023年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023年第一单元教学反思1《程门立雪》新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成语故事。

本课通过描述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扰老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使学生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同时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

课文情节生动、感情真挚,易引起学生共鸣。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边读边想”,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也把这作为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10个汉字,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想。

通过品词读句,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

进一步体会到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特别强调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度及价值观)的体现。

因此,设计时在课堂各个环节中都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刻意地去作生硬的指导,力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如,从学生的预习出发,组织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又如在教学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再读课文,感悟内容时,我布置了一个大问题“杨时真是一位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人,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词或句可以看出?说说理由。

”整个过程完全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去讨论、去争辩,去感悟,真正做到全体总动员,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

课文感悟过程中,教师真正做一个课堂的引导者,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努力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及时进行课外拓展。

我想如果最后能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联系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2023年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

《作文层级训练》

《作文层级训练》

精选课件
31
学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二点作为突破口进行评 改。不管是哪一种“改”,改好以后,都必须让 学生摘抄下来,形成自己的文章。这种写作,学 生感觉很轻松,乐于接受。而实际上,学生在改 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也未必会比自己写一篇作 文少。
精选课件
32
2.合作中写 由两人或三人组成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确定话
精选课件
18
再次,针对学生的作文体裁训练、构思立意、选材、 布局谋篇、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技巧进行全面辅 导。方法很多,专题训练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还有 全班集体评改一篇作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 以上角度评改……方法有很多,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所谓“教学有常,教法无常”就是此理。
精选课件
19
三、作文训练应有计划、成系统,在计划编排 上实现立体化
论述类专题和综合相结合训练为主。
精选课件
21
其次,应制定明确的训练步骤。教师每次作文训 练必须针对训练目标,精心备课,认真设计训练 的步骤。使之更趋于完善。其常有的步骤有:
精选课件
22
1、明确作文训练目的。 2、讲授该专题的知识
3、范文示范。 4、专题训练。 5、自评、互评。 6、快速批阅。 7、再评再练。
精选课件
2
如何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先 从端正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认识入手,在重视培 养中学生文学文体写作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 和提高其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改变应试作文训 练机械化、模式化、个性灵性缺失的现状;纠 正对中学生生活的错误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 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 作文的单一训练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学生乐 写、会写作文,才能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 高。
作文层级训练
永登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王玉鹏

例谈报纸的语文化阅读

例谈报纸的语文化阅读

例谈报纸的语文化阅读
王玉鑫;黄力雄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之友》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不同职业、性格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

常人读报习惯“翻阅”,也就是浏览式阅读。

偶遇感兴趣的,也只是相对仔细一读,满足一下其心理需求,或作为茶余饭后闲聊之时的谈资而已,并不带有其他目的性。

笔者是教育工作者,职业习惯养成了与众不同的读报方式——总是喜欢以语文学习的视角阅读报纸,并乐此不疲。

时间一久,便觉得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这样的阅读(暂且称之为“语文化阅读”)对拓宽视野、丰富阅读体验、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十分有益。

现不揣浅陋,特将报纸的语文化阅读作一浅释。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王玉鑫;黄力雄
【作者单位】邢台县皇台底中学;邢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关注阅读教学的"度"--"人教版"小语第六册《燕子专列》阅读教学例谈 [J], 周仲波
2.例谈感受性阅读在小语课堂的实施 [J], 戴红玲;
3.挖掘传承地方文化提升报纸质量品味——以垫江日报为例谈谈党报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播 [J], 黎美剑;汤涛;周亚非
4.得"意"得"法""语""思"共长
——以《牛和鹅》为例谈批注式阅读指导 [J], 周莹
5.西班牙语传媒报刊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评《现代西班牙语阅读教程4》 [J], 何文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天里的相遇 ——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

春天里的相遇 ——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

春天里的相遇——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时间:2016-04-12 12:35 作者:郑玉萍3月27日,阴阴的天,绵绵的雨,南昌市二中就在这蒙蒙的春雨中静默着。

步入校园,一块一块被修理得平整有型的绿色草坪,错落有致的树木花草,干净的小路边还有舒适的长椅,它们都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安静地凝视着从全国各地匆匆赶来参加“真语文“活动的老师们。

如果不是主教学楼有“昌吉二中”这样的字幕,我还以为这是一处小花园呢!好喜欢这样的校园,清丽诗意!江南这样的校园可能比比皆是,对于北方的我,一见钟情于这样美丽如画的校园,是不是有点少见多怪了?我想更美丽的应该是,让我们越过千山万水,不辞辛苦,一路寻来,满怀好奇和期待的“真语文”活动吧!果真如此!“真语文”活动以江苏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一堂高中语文课《葡萄令》拉开序幕,这堂《葡萄令》以及黄老师的讲座《解读文本的立场和维度》,使我对“真语文”何为“真”,一下豁然开朗了。

(一)我们先来看课堂教学的开始:师:我们来“咀嚼”一下课文。

黄老师读一个片段,你们从中感受一下哪个词用的次数比较多。

(读课文)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对,是“了”。

如果再细读,这篇文章除了葡萄,除了月,这个“了”用得多就很有意味,这是什么样的语言风格?生:一种拉家常似的、非常平易近人的风格。

师:太好了,“拉家常”这个词把汪曾祺散文的特点说出来了。

一般人的散文语言都是典雅的,文学性很强,但汪曾祺口语化的语言特别多。

很多人觉得不仅仅像老大爷的语言,有时候还很接近一个孩子的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句式也有特点,大家可以把这一段自己读一读,再看一看其他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生:比如说第七段,后面用了个词:碧绿,我觉得这个词写得很短,但是让人感觉很有力度,感觉到叶子长出来了。

师:非常好。

让我们有种感觉:一句一话,一词一话,每个词都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好像看到这个碧绿的情景,劳动者在这个葡萄园里就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随笔
《语文园地一》的写话训练的内容是“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

春天在孩子的眼里并不陌生,他们有很多的体验与感受,但你一开始就让他们把春天的发现说出来,他们会感到无从说起,即使能说也是支离破碎的语言,达不到训练的要求。

那么要敞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有内容表达,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就要引导学生先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具体的场景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会积累大量的素材,也就是“厚积而薄发”。

故此我以下列方式引导本次写话教学。

让兴趣成为写话的催化剂,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学生喜欢的是具有一定场景的活动,并且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以《找春天》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现实的生活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春天是美好的,阳春三月,虽然还没有百花盛开,绿树成荫,但暖暖的阳光,细柔的春风,那点点滴滴的绿色,使孩子一下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他们在田野里奔跑着,玩耍着,那天真与浪漫的欢乐使我无法比拟。

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他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孩子说:
“找到了,老师你看,那里的小草都探出脑袋来了,绿绿的多好看啊!”我也兴奋的走过去蹲下来,扒开枯萎的杂草,一棵棵绿色小草芽儿露了出来,我对他们说:“你们想对这嫩嫩的小草说点什么吗?”孩子的兴趣一下激发出来了,有的摇头晃脑地说:“你是春天的眉毛吧?”有的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还有的说:“小草啊,你快快长大吧!”孩子七嘴八舌的发言,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

我因势利导,再问他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说:“我发现田里有包心菜。

”我说:“包心菜怎么样的?”“绿绿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把脸遮住了,不让我们看。

”我说:“恩,你真会想象。

”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蚕豆的花像眼睛,而且她还长了耳朵呢!”我启发:“你知道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了吗?”有的学生嘴快:“她听到了小河在唱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那个学生幽默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学生在这欢笑声中体验到春天的美好,体验到了生活的欢乐。

我再次提出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找到了。

”“你想把春天带回家吗?”“想。

”“你怎么带回去呀?”
“我们把春天记在脑子里啦!”如此的情景,如此的生活,学生还不愿写作文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