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主要原因有三: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柴沟中学郭奎研究结果:(一)理论成果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
经过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丰富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形成了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全员合作学习等较为丰富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合作分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上交作业方面,有时规定每个分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
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各位组内成员的智慧。
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学困生可随时提出问题,组内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相互教、学中,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
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图书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5、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目标和任务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和相互协助来完成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1.明确任务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明确任务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制定合理的小组人数。
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便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教师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4.定期评价和总结。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挑战与对策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很多优点,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学生之间的合作情绪不良、任务分工不明确、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对策,例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等。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34 河南省鹤壁市鹤翔小学李国芳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
组织有效的学生合作学习能改进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作为新课程提倡运用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课,甚至是常态课中,老师都喜欢运用这种教学方式。
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是一种摆设呢?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及做法。
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学习素材小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限制,刚刚步入校门不久的他们,或许并不具备合作的意识。
到底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精心设计,引导运用小组合作的相关问题。
以难易适度、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其合作的内在要求。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周长一节课时,我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周长概念后,请同学们借助工具袋里的工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它的周长。
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自由测量。
一方面,学生在测量活动中能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已的学习材料进行测量,使用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人人都有话可说。
此时,合作交流就不只是优等生的“表演赛”,这就为合作交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皮尺、带子、半圆纸片等学习材料的介入,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多样化的测量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合作交流的冲动。
同时,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周长”表象,对于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大有裨益,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富有价值,更能深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引言小学低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对于数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作,并对其进行实践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活动。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交往和合作,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获取知识。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建构知识,促进认知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作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组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学习目标等因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1.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然后设定与学生实际情况和数学教学大纲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学习目标的设定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2. 分组合理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需要将学生分成合理的小组。
小组的组成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个性特点来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配合,互补不足,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小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研究
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研究陈德玲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且逐渐兴起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研宄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
本论文将主要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与学的能力”这一问题来展开论述,并将其划分为一系列小问题: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二、教师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能力?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运用策略一、小组合作学习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1]斯莱文教授是“合作学习”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因此其对合作学习的定义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但笔者认为该定义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绩的评价还不够完善,只注重了小组的整体成绩,并没有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且其定义只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没有涉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方式与策略。
此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及他人的学习。
”[2]在我国,从1999年开始赴北美对合作学习与教学展开专门研宄的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3]合作学习涉及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助,但其主要倾向于生生互动。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大部分以班级授课制为前提,由教师设计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共同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教师再根据小组各个成员的参与度以及整个小组的成绩为参考做出适当评价的一种教学策略。
”其目的在于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技巧。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内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建立信任,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激发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多样性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1. 分组方式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进行灵活的分组,既可以利用异质分组,也可以利用同质分组,从而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2. 任务设计任务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合理安排,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行性,让学生们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角色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讲解员等,通过合理的角色分工,使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4. 提出指导性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验证为了验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研究。
实验对象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随机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每周两节课。
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关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并相互协作,通过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若干个初中数学小组,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2.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比较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学生成绩:实验结果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绩整体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参与度更高。
3.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兴趣和态度,对促进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能力。
以上是《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研究报告,希望对初中数学
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阅读!。
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意义1.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课题,通过相互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1.2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1 学习氛围不够活跃在一些数学课堂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容易出现消极怠工和消极怠学的情况。
2.2 学生分工不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作和协调,导致任务无法有效地完成,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探索3.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3.2 合理设置小组成员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合理设置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合理分组,避免出现强弱组合,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实力。
3.3 设立明确的分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设立明确的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共同完成任务,避免出现分工不明,任务不均的情况。
3.4 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完成任务。
3.5 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提倡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思路,促使学生之间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学科,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备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助和合作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其优势、实施方法以及带来的效果。
实施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
教师需要给学生分组,最好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习惯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平衡。
教师需要为小组制定一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然后,教师需要给予小组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讨论、自主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教师需要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良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和合作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协助、相互鼓励,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解决。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协助、相互鼓励,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小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共同进步。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运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文将就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在被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难以保持兴趣和专注,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学生们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协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合理分组。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2. 设定合适的任务。
教师需要为每个小组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应该能够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深入地交流和讨论。
3. 师生配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讨论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
4. 总结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交流与总结,让学生从同伴的反馈中受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效果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一些测验、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047-2022年第20期(总第324期)课堂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具体任务为导向,让小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当中,去思考、探究、分析和总结,进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使得自己的不足得到有效解决,并积极地联合集体的力量、智慧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难关,解决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普遍应用,且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突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即由于教师占用过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少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这导致小学生的独立自主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的体现[1]。
而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引导小学生在分工、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进行思维层面的交流,让小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活跃及发散,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灵感,有更多的自信在课堂上质疑,从而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提升问题意识,由低阶思维转变为高阶思维,让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此突显小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进行探索的初期阶段,本身的思维模式不够成熟,其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学教学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维度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落实。
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法能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展示,自我发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与他人交流,能够对他人、对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小学生通过联合集体的智慧,实现深度学习,能够让自身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得到有效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定义、特点、优势、实践案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等方面,以及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比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为教师提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望未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育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与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会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责任。
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共同目标。
1. 合作性强:学生们相互之间需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发展。
2. 任务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责任,需要按照任务分工来完成工作。
这有助于学生们分工合作,高效完成任务。
3. 互动性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会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通过互动,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 提高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引言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社会交往学习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它认为个体的学习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互来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1. 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主体,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同伴互助和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互助和鼓励,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互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鼓励和支持的氛围中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应从课堂活动设计入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小组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角色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他们可以在小组活动中提出疑问、表达观点、参与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 教师引导和评价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评价,他们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建议。
1. 效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成绩、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定期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2. 团队建设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团队建设,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变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他们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
在数学教育领域,小组合作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认可和采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愈发重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
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字数:305】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可以不断思考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赢,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的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实践经验,为实际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急需开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现代化社会教育的发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本文笔者主要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自由,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数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都是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几个学生共同探究、实践与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的学习方法较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及时地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各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与优点,弥补学习中的短板,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1.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加格达奇区第三中学一、课题研究的进程1、申请立项过程2005年3月,省教育学会开始征集“十一五”期间的科研课题,我申报的《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被立项为重点课题;2006年2月填写了议定书,同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同年9月,我们拿到了课题立项证书,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2、前期准备工作按照计划,2006年3月——2006年8月期间是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
3月,课题组对课题进行更加充分的科学论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召开开题会,同时着手建立课题档案;4月——5月,拟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细化实验的步骤和任务;6月,制定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明确学生分组的原则、设计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原则等;7月上旬,组织课题开题,布置人员分工和研究任务;7月下旬,课题组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8月,课题组讨论修改《小组合作评价表》,为下一阶段的实验准备好了评价工具。
8月30日,召开总结会,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分析汇总,同时布置下一阶段实验任务,对实验教师提出要求。
3、现阶段课题进展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课题研究进入实践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时间较长,计划从2006年9月开始,到2008年3月结束。
这一阶段课题组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尽量创造条件,争取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实验尽可能多地积累原始数据和素材。
根据计划,对小组合作的评价分为两部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定量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其中定性评价是本次实验的难点,所以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定性评价的方法。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评价的要求,在参考了网上很多学校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制定了针对不同年级的小组合作评价量表(试验版本),到目前为止,已确定四名实验教师在课堂中开始使用《小组合作评价表》(试验版本)进行对小组合作的定性评价,总计上了四节课,三个年级的实验都已开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研究报告主持人铁岭县新台子镇中心小学张素明程丹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之一,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我们新台子镇中心小学作为子课题实验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引下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实验工作具体由张素明、程丹凤两位校级教学领导主持,同时由程丹凤具体执行,由中心校的部分班主任教师进行实验,实验的起止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
自2012年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反复实践,到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实验探究任务,实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构建了“两导两学两练”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实验研究的深化,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进一步优化,现将实验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出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由学会数学发展成为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的目的。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得到充分提升,可以让初中学生们拥有一定的学习探究能力。
因此,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们一定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作用,要投入精力去寻求能够让初中学生们数学成绩提升的合作学习方法。
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作用和几个有效案例。
1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析1.1可以让初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开始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需要教师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迎合他们的心理。
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当有必要。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是将学生们置于课堂被动位置的数学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目前比较契合初中学生们心理的数学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初中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以激发初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1.2可以让初中数学教师们拥有学习探究能力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们应当要认识到这一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现今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和初中学生们的数学能力要求逐渐的提高。
基于此,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们应当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给予了初中学生们极大的学习空间,让初中学生们不再被动的去接受数学知识,他们得到充分发挥自身思维能力的机会,这样他们的数学学习探究能力自然会得到充分加强。
2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研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让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得到充分提升。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下面列举几个教学案例去证明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1利用合作学习法攻克学习难点初中数学教学科目中拥有许多的学习难点,这些学习难点对于初中学生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当教师教授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去进行教学,例如:教师们教授学生们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枯燥性严重,并且没有给予学生们学习主体位置,难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邱文杰黄海波(城子小学)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类别:县级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13xx056课题负责人:邱文杰(城子小学数学教师)内容提要:在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题组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科研方法,致力于对小学数学课堂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进行评价,得到了两种评价方法。
其一,在进行“实践与综合运用”部分的教学时,使用《小组合作评价表》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其二,在常态课教学时,采用“口头评价——记录——反思”的模式评价小组合作情况。
《报告》详细叙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结论,分析了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009年,城子学区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种被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开始普遍应用于课堂。
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只有“小组”而没有“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自己顾自己,没有团队意识……等等。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
由于缺乏评价标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的合作行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没有持续的要求,所以学生的合作行为随意性明显,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课题组希望建立一项导向性明确的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使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合作行为时有一定的依据。
所制定的评价标准,应该符合课程改革提倡的评价理念,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还要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简便宜行,不能破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如果课题实验达到了目的,建立了所预期的评价方法,就可以改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促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以满足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评价具有以下五个鲜明特点:一是以综合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二是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三是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帮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四是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五是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的研究内容有三项:(一)评价的主体预期的想法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分四个组成部分:1. 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2. 学生对本组其他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 教师对每个小组合作时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价;4. 教师对每个学生合作时的状态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式和工具课题组选择了两种方式:等级制评价方式和描述性评价方式,设计了两种评价工具:评价表和个人学习档案袋。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设计了三个评价表,其中表1由教师填写,采用了等级制评价方式,将评价项目分为A、B、C、D四个层次,根据合作过程中学生个人和小组整体的状态分别评定为不同的等级;表2由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填写,表3由每个成员填写,表2、表3采用的是描述性的评价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小组成员和自己给予评价。
表格 1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评价表表格 2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评价表表格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评表个人学习档案袋的使用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
每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实验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深有体会的事记录下来,装入学习档案。
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理解、某个问题的争论过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
(三)评价的项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指"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三、课题研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一)调查法在课题研究初期,为了获得原始的、详实地资料,课题组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问卷共有23道选择题。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是否满意、是否有合作学习的意向、对合作学习的了解和需求、对小组人数及评价方面的要求等。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收回的试卷全部有效。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得到以下结论:1. 我校从2009年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有很大改变,许多学生在课堂中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并有积极地参与评价的意识。
这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2. 有近三成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这部分学生应该成为合作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分。
3. 合作小组的成员应以6人左右为宜。
4. 关于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一方面学生要求小组的分数和个人的分数都要记录,并且公布。
这反映出学生既有集体观念,也有个人意识。
在课题研究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平衡好这两种意识的关系,既不能搞“一言堂”,也不能“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关于评价的主体,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以教师为主,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充分信任,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千万要慎重。
这次调查,是课题研究的设计依据之一。
(二)文献法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如王坦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张华的《杜威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实践》等文章,以及各地中小学的实践经验。
通过这些文献,课题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历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加深了理解。
实验教师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关于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从所查阅的资料来看,至今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理论,许多专家和教师对如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和效果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
综合其中的共同点如下:1. 关于评价的依据:所有资料一致认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进行。
2. 关于评价的内容: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认为评价要贯穿小组合作的始终,对准备工作、合作过程、最终成果三个方面都要关注。
3. 关于评价的主体:多数资料都采用三个主体:即教师主评、组内自评、小组互评。
4. 关于评价的方式:很多资料都采用评价表的方式,所设计的评价表样式不一、内容各异,有的是根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而设计,有的是根据评价主体不同而设计的,……,不一而足。
这些资料是课题组设计实验方案的主要理论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贯穿于课题实验的全过程。
课题组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是:1. 每次实验课都要做好三个记录――课前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过程,做好实验课记录;课上及时填写《课堂小组合作评价记录表》,做好评价记录;课后讨论总结,做好《研讨记录》。
2. 每个月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观察记录等),以回顾本月教学的得与失,记录学生的变化。
3.撰写实验计划、撰写阶段总结。
4.记录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了随时记录,及时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合作行为的要求也趋于规范,并能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促使教师和学生避免合作过程中的随意性,提升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实验教师黄海波、邱文杰在2013年5月的教学反思中写道: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受“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思路的启发,第二组同学通过研究得到了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思路,虽然由于基础差,他们表达得不够清楚,而且结果也出错了,但思路完全正确,说明他们的确经过了认真地思考和讨论。
我想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所以我表扬了该组同学。
并提倡其他小组学习第二小组认真钻研的精神。
从以上的记录可以看出,教师评价学生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首先,教师评价学生的关注点已经从偏重学习结果转向偏重学习过程,这也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过程中得到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体会到探索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的放矢。
第二小组讨论认真,思路正确,结果出错了,教师表扬的是第二小组同学的钻研精神,为全班同学树立了一个认真钻研的榜样。
教师在课堂中自然地选择了正确的评价方式,说明教师能够运用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趋向科学性。
从学生的角度看,第二小组的同学因为认真思考、讨论得到教师的表扬,下次合作时会继续发扬优点,同时还会向“结果正确”努力;其他组的同学看到第二组受到表扬,会对钻研精神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今后的合作学习行为会以第二组为标准看齐。
四、课题研究过程课题于2013年4被批准立项,2013年申请结题,共经历一年时间。
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开题阶段(2013年4月――2013年4月)这个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 组建课题组课题组共十名成员,其中二名课题负责人。
2. 召开了开题会2013年4月18日,课题负责人邱文杰组织召开了课题开题报告会,会上,邱文杰老师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会上对即将开始的实验做了详细的介绍,布置具体分工,强调各人的职责,并对实验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阐述了课题的来源,论证了课题的目的、意义,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3. 培训实验教师首先,课题组下发有关合作学习和教学评价的理论资料,要求各位实验教师通读;其次,提倡教师上网搜索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第三,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表格 3 培训记录4. 建立实验档案在课题申请立项的同时,课题组就十分注意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由课题负责人承担此项工作,将相关资料分类管理:(1)立项卷:包括立项证书、任务下达书、课题研究计划类文件及制度类文件等。
(2)过程卷:包括各种记录、调查方案及报告、教师的随笔、反思、阶段总结等。
(3)成果卷:教师在实验过程所取得的成绩,包挌获奖的论文、公开课等。